相机使用管理规定(共8篇)
为加强公司相机使用的规范高效,妥善管理和和使用好公司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不损害、不流失,特制定本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一、使用范围:
相机的日常保管与维护由经办负责,借用范围仅限于与公司相关的业务。
二、借用流程:
借用人向经办提出申请→经办审核通过→《相机借用登记表》(附件一)登记→归还借用部件并注销登记
三、相机的保管与借用规范
1、相机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负责”的办法,2、借用方取得照相机后,借用责任即时生效。
3、借用方在使用前需详细阅读《相机使用说明书》,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如违反规定导致设备损坏将由借用方担负全责。
4、借用方不得私自将相机转交或让他人代操作,如违反规定将由最初借用方担负全责。
5、借用照相机时务必清点清楚照相机及其配件是否齐全完备,借用期间所发生的照相机及其配件的遗失皆由借用人负责。
6、借用方归还相机时需清空相机内存卡,并保持电池充满电。
7、如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
四、注意事项: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 如果按下半截快门, 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 对焦、曝光同时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 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 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 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不过有的时候, 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 此时, 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 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 则要重新拍摄, 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 需要增加亮度, 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 可对曝光进行补偿, 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 如果照片过暗, 要增加EV值, EV值每增加1.0, 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 如果照片过亮, 要减小EV值, EV值每减小1.0, 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 (0.5) 或1/3 (0.3) 的单位来调节。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 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 使用曝光补偿+1.5EV, 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 要增加曝光量, 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 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 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 因而曝光不足, 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白色的衣服在白色背景下, 相机判断为了不拍的过亮而决定曝光, 这样整体显的很暗。这时, 加一点补偿, 白色的衣服也很白, 面部的亮度也准确了。黑色的衣服在黑暗的背景下, 相机判断为黑暗场所, 结果面部拍的很白。这时减点补偿, 黑色的衣服更黑, 面部的亮度刚刚好。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 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 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 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 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 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 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 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 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 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 是以1/3EV为间隔的, 于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一般的说, 景物亮度对比越小, 曝光越准确, 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 档次高的, 测光就比较准确, 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 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 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 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 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今天告诉大家,我的一个选择是“大疆(DJI)”的Phantom 1和Phantom 2 系列。我喜欢DJI的稳定性、便携性,它能让我随心所欲地飞翔空中,鸟瞰一切,拍摄不同寻常视角的瞬间。
我将设一个专栏来讨论在我摄影过程中,使用DJI空中相机的体会。
……
“DJI空中相机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预览拍摄画面,简单、直观地调整拍摄角度,捕获DNG RAW图像格式,保留图像原始信息,让后期编辑更加便捷。相机参数可以通过手机轻松调整,又可以通过Wi-Fi将储存在相机SD卡内的照片与视频同步到手机相册;也可通过手机,轻松将精彩的瞬间分享给他人。”
……
“DJI空中相机除了提高远程控制范围,飞行器与遥控器的连接更紧密, 减少了外部频率对飞行的干扰。此外, Phantom有多种编程控制,摄影者和电影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特定的拍摄需求来调节定制程序……”
无人飞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是科学领域。“有一批海洋学家在观察那些濒临灭绝、正在迁徙的鲸鱼,用无人飞机来观察,可以保证和鲸鱼相距一个安全距离,不被发现,这样就可以获得许多最自然状态下的鲸鱼视频。”在这之前,一些观察和研究总会在某种程度上打扰或侵犯到鲸鱼,然后会改变鲸鱼的自然行为。而无人机(空中相机)的使用,在原始自然的环境中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科学家可以获得目前最有价值的视频资料。
“可以预见,未来无人飞机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将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这项技术也将发展成为大多数人都能负担得起,人手一台的。那时候,大多数公司也会看到,使用无人飞机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亚马逊将用无人飞机来派送快递,农民将会用无人飞机来监控种植庄稼,司法部门和消防部门可能用飞机来监控危机情况,到那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无人飞机,你很有可能出不了门。”
无人飞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作为飞机的操控者,我们可以从实践中获得一些成绩、成就感,也可能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因此,关心未来无人飞机的技术和市场走向,非常必要。也许,将来无人飞机的操作变得非常容易,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曾经那么谦卑地向它靠近的过程。就像潜水员和水手经常说的,不能对大海有畏惧,可你绝不能忘记,要对它保持尊重。 ■
摘录《纽约时报》2014年1月1日对大疆(DJI) 航拍飞行器的报道
“这是DJI Phantom 2 Vision—全球首款自带相机的飞行器。如果在五年前,大家会认为这是科幻电影里的道具,如今它已经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这款机身小巧的智能飞行器,飞行时间约20至25分钟,可以在1000英尺的高空,让你随心所欲地拍摄照片和视频。如果飞行过程中遥控器的信号中断,飞行器可以依靠GPS自动返航到起飞地点。”
“有了Vision,你可以准确地拍摄到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例如历史建筑物的某个角落,或是冲浪者驾驭浪尖的俯拍镜头。因此,可以想象,Vision对运动摄影师、建筑摄影师和活动摄影师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婚庆场面的航拍镜头是新的趋势。”
“那究竟Vision自带的相机功能是否完备?答案是肯定的。相机具有广角镜头,配以减震系统,支持1080i/60高清拍摄,清晰稳定的视频画面,轻松存储于相机的SD卡中。1400万像素的相机,以及APP本身的多种感光调节功能,堪比高端的单反相机。”
“当你停止遥控器操作,Vision会依赖GPS系统悬停空中,即便在有风的情况下,还能基本保持垂直和水平的位置。”
一、色彩深度
定义:颜色深度简单说就是最多支持多少种颜色。它一般用位/像素(bpp)来描述。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颜色就越多。
色彩深度是用“n位颜色”(n-bitcolour)来说明的。若色彩深度是n位,即有2^n种颜色选择,而储存每像素所用的位数就是n。特性:颜色深度越大,图片占的空间越大。常见图片格式的色彩深度:
GIF和JPG颜色深度为8,这两种储存方式比较常见; BMP颜色深度为24; PNG颜色深度为32.二、光学镜头
总体分为定焦和变焦两大类
定焦镜头最大的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而稳定,对焦非常准确,画面细腻,颗粒感非常轻微,测光也比较准确。特别适合大型的风光摄影,大型的集体合影拍照。
变焦镜头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由于一个变焦镜头可以兼当起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外出旅游时不仅减少了携带摄影仪器的数量,也节省了更换镜头的时间。但是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参数:
聚焦和光圈
景深:被摄体周围适度清晰聚焦的范围对最终影象的出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镜头上提供的所有光圈,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以防照相机抖动。
f/光圈数和光圈大小
调定在某一f/光圈数时的任何种类的镜头能够透射过几乎相同 光量的影象,因为光阑直径直接与焦距相关,例如,一只80毫米的镜头在使用5毫米的光阑直径时,光圈必定调节在f/16上。因此镜头的焦距在除以光阑直径后,就得到相应的f/光圈数。焦距标记
调节调焦环螺纹,镜头从照相机处伸出,随着调焦环的转动,通过放认对准固定参看符号的标记,你就可以发现正在调节的焦距。光圈调节 向上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5.6),光圈大小减半(即达到胶片的光量减半);向下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2.8)。光圈大小增加一倍。景深范围
随着镜头对被摄体聚焦,可在固定参看符号两边寻找对应于(或接近)己调定的光圈f/数,辨认焦距标记下相对的数值,便可决定有效景深。景深的作用
光圈大小的改变:通过相同焦距的镜头对相同距离的被摄体聚焦,该示说明光圈大小的调整是如何改变景深的。一般来说,被摄体的前景深扩大1/3,后景深则扩大2/3,光圈越小,景深越大。F/2光圈的景深远远小于f/16光圈的景深。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即使采用同样的焦距和光圈,景深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受制于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被摄体距照相机越近,景深就越小。镜头对15英尺(4.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比镜头对5英尺(1.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要大得多。
镜头的改变:在相同物距 和光圈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改变景深,镜头焦距越短,最深越大,对于超广角镜(8---15毫米),景深非常大,以致无需调焦,因为每一级光圈的景深都是清晰。
三、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焦段选择:
10-17mm 超广角:主要拍摄风景,尤其是大场景,比如草原、沙漠、大海„„ 17-35mm 广角:风景、人文、尤其适合旅行拍摄。35-135mm 中焦:适合拍人文、人像;
135-200mm 长焦:比较适合人物特写、微距、舞台摄影等。
焦距与视角
当你拍摄一件物品时,镜头焦距决定了它在相片中放到多大。焦距愈长的镜头,视角会愈窄,于是主体就相应放大了,而视角变窄,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拉近了与主体的距离,亦即是常常说的 zoom in。左图简单地展示了长中短焦距的实际分别。焦距与透视
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包含了远近、大小、以及物件和物件之间相对的距离等概念,而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同一件物品,近看时很大,远看时却变小了,这就是所谓的透视。在你行近/行远对目标拍照时,物品在画面中变大缩小,这就是所谓的透视改变。
四、光圈与快门 光圈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简单的说,在快门速度(曝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光圈F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景深小;光圈F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景深大。
技巧: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微光(室内、阴天、傍晚等光线较弱的环境)手持拍摄采用大光圈避免画面模糊;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常常会利用大光圈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
微距使用中小光圈避免景深过浅,可使用F8、F11、F13 这样的中小光圈拍摄。中小光圈拍摄风景建筑,拍摄城市建筑、大场景的风景时,常常使用F8、F11、F16 这样的中小光圈,配合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表现丰富细节和细腻的层次。小光圈拍出独特的星芒效果,如果拍摄的画面中存在太阳、路灯、水面的反光等点光源,选择F11、F16 甚至F22 这样的小光圈拍摄,这些点光源会呈现出漂亮的星芒效果。光圈叶片如果是奇数,拍摄出的星芒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的两倍。如果是偶数,拍摄出的星芒数与光圈叶片数一致。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
五、曝光与曝光补偿
曝光是指在摄影过程中进入镜头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量,由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来控制。常用的曝光方法有:包围曝光、舍弃暗部的曝光、舍弃亮部的曝光等。
曝光补偿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等。一般来说相机会变更光圈值或者快门速度来进行曝光值的调节。
正确调整EV值:在过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即使用EV+(正补偿);在曝光不足的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即使用EV-(负补偿)。简单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当拍摄以黑白为主题的照片时,我们应该降低EV。
六、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校正影像色温,加强影像色彩,改变气氛。
七、感光度ISO 感光材料对光照感受的灵敏程度,也就是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在达到同样光学密度的情况下,曝光量越小,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要求越高,即感光度与所需曝光量成反比。当ISO值越高,则可在相同光源环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ISO50以下为低感光度; ISO100~200属于中感光度; ISO400以上是高感光度。
不同的水质和进水量处理相机的方法是不同的,防止相机的报废
紧急救助相机
工具/原料
相机
大米
干燥剂
方法/步骤
第一大步骤无论进了多少水,请立刻将相机取下,将相机关机,再将电池拔出,这样尽可能减少因电池与闪光灯等残余电量所造成的短路问题。
切记--不要开机看看到底进没进水,有时就因为想看看到底进没进水,开了机,结果导致相机变板砖。(没错说的就是我)
接下来进行第二大步骤:
首先如果是少量的水,请继续阅读,请马上区分相机是进的什么类型的水:
如果是淡水,矿泉水之类的水请参见步骤3-4。
如果是海水或液体饮料等含高浓度的盐分的水请参见5-6步
其次如果是大量的水请直接参见7-8步
如果是少量的淡水
这个时候不要惊慌,如果身边有大米或干燥剂的话,可以将相机置于大米或干燥剂的包裹之中,因为大米本身很好的亲水性,可以吸收相机中的水分,
如果是少量的淡水
如果是在旅游的情况下,一般人身边并没有大米或者干燥剂这种东西,可以将相机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一到两天,一定要耐心等待,可使水分蒸发出去,最好有条件还是用大米吸收零部件中的水分。
建议进水后要是没用大米或干燥剂只是通风的话,就不要l立刻开机了,这样可降低风险。
如果是进入了少量的海水
马上去找附近的相机修理店,请专业人员处理。
因为有盐度的水会腐蚀相机 导致部件损坏,所以自己处理不好,请交给专业人员。
如果是进入了大量的水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什么水,马上去找附近的相机修理店,请专业人员处理。
因为这种情况下如果抢救及时,这相机还能生还,如果抢救不及时,那只能节哀了。
装上存储卡和电池
存储卡就相当于是普通相机的胶片。目前存储卡主要分三种:SM卡,CF卡,记忆棒。这里C—3030使用的是SM卡。一般随机带的卡容量都比较小,比如C—3030的随机配置就是8M卡,推荐再买一个存储量大一点的。一般来说除了刚推出来的新产品,存储量越大性价比越高。
SM卡有相当的抗摔碰能力,但怕折叠,且应尽量保持金属面的整洁。数码相机是耗电大户,一般用4节5号电池或专用的可充电锂电池。C—3030随机带的是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也可以用普通的5号电池。
提示:在插卡和换电池的时候,在卡槽和电池仓旁边都有文字及图)示标明了插卡的方向和电池的方向,只要按照标明的方向去插就不会有问题。
拍摄静态画面要拍摄照片,当然要先找电源开关,C-3030的电源开关和多功能拨盘(POWER/MODE DIAL)是做在一起的。多功能拨盘上共有5档,对准红色标的就是当前模式(如下图所示的是A/S/模式)。在拍照前,首先设置一下相机的日期和时间。方法如下:开机,按菜单键,再按十字功能键上的↑↓键选择菜单,选到MOED SETUP后按→键,选择SETUP,按OK键,选择时钟标志,就进入了设置日期时间状态,设置也是通过十字键进行,很容易,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设定好后按OK键退出选单状态,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提示:不同的机型电源开关和多功能拨盘设计可能会差异,不过基本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看到POWER、ON/OFF的宇样,一般都是电源。多功能拨盘上有的将A/S/M分开设置,有的将设置、微距、肖像、风景、夜景等拍摄模式也做在模式盘上。大家稍稍观察一下就能明白。
P模式拍摄 将多功能拨盘扳至P位置,即可进行程序控制自动拍摄。通过光学取景器或者液晶屏取景器取景,同时可以扳动变焦杆(W缩小、T放大)调整变焦,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快门等参数,半按下快门,光学取景器旁边的绿灯点亮,表示机器在进行聚焦,等绿灯不再闪烁后,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照。
提示:拍照按快门时特别注意先半按快门,等相机自动聚焦完成后再全按快门。否则像用傻瓜相机一样一气按下去,会造成拍摄画面失真。
A/S/M模式拍摄将多功能拨盘扳至A/S/M位置,即可进行A/S/M模式拍摄。这个模式就相当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模式了,可以自己设置光圈快门等参数,A代表光圈优先,S代表快门优先,M代表手动设置。
具体选择方式为:将拨盘扳到A/S/M位置后,液晶屏会自动点亮,显示出当前的光圈,快门等设置值。按菜单键显示菜单,按十字盘的↑↓键选择A/S/MMODE设置,然后选择想要的模式即可。 在A模式下,按←→键可选择光圈大小; 在S状态下,按←→键可选择快门速度快慢; 在,M模式下,按←→键可选择光圈大小,按↑↓键可以选择快门速度快慢。 设置好光圈快门等参数后即可进行拍摄。 提示:数码相机的很多设置都是靠菜单(MENU)键和←→↑↓4个方位按键完成的,有的数码相机可能没有十字盘,但是会在液晶屏左右或上下的相应位置安排按钮以进行菜单的选择和设置。
闪光灯的使用 奥林巴斯C—3030本身带有一个闪光灯,可以有4种模式设置:自动闪光,强制闪光,禁止闪光,防止红眼闪光。这些模式通过机身背面板上的闪光灯键进行设置,反复按此键,机身顶部的小液晶显示屏上显示闪光灯的状态,选择拍摄时需要的模式即可。
录音 这是数码相机与普通相机的一个较大差别,C—3030可以对每张照片进行4秒钟的录音,或存放一些拍摄照片时的备忘录。具体方法为在拍摄静态画面状态下按菜单键然后按↑↓键选择麦克风图标,选择ON即为录音方式,OFF为无录音方式。
拍摄照片的质量设置 数码相机可以对所拍摄照片的质量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的需要。C—3030的图质从低到高有SQl,SQ2,HQ,SHQ,TIFF 5种,前4种均为JPEG压缩格式,最后一种为非压缩格式。各种模式的分辨率如下边表格所示,值得注意的是HQ和SHQ的分辨率均为2048x1536,但图片压缩比不一样,HQ的压缩比大一些,图质差一些。具体设置是在静态图片拍摄状态下,按菜单键,再按十字盘的↑↓键选择图像质量,然后选择所需要的图像质量格式。
动态画面拍摄
将多功能拨盘扳到动态画面拍摄档后,C—3030可以以12.5帧/秒的速度拍摄动态画面,图像的分辨率也分为两种:SQ为160x120,HQ为320x240。具体拍摄方法和静态图像拍摄方法类似,半按快门进行聚焦,聚焦完成后完全按下快门进行拍摄,想停止拍摄时,再次完全按下快门即可。存优去劣,即时选择。
随时回放所拍摄的画面,删除不想保存的画面是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具体方法为将多功能拨盘扳到回放档上,即可看到拍摄的画面,通过←→键进行翻页,还可以通过将变焦杆向W方向拨选择索引模式或向T方向拨选择放大显示模式。如果遇到不想保存的画面,按相机背面板上的删除键(与闪光灯按键复用)即可删除。
号 :14051221
探究学习报告
传统光学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差异
学院名称 5系
姓
名
黄一桓
同组学生 无
2015年 10月
摘要
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的设备,并在生活中被经常使用,按照感光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本文通过探究性学习,分析了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在不同之处。在对成像处理方面,传统相机使用银盐等会发生光反应的物质作为影像记录;数码相机利用CCD或CMOS光电传感器来读取光的信息。在图像储存方面,传统相机直接使用胶片储存,数码相机使用储存卡将传感器上的读取、计算后的信号储存。胶片的感光颗粒决定了传统照片像素,感光元件数量、种类与排布,计算算法共同决定了数码相片的像素。传统相机一直是摄影师必不可少的工具,数码相机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飞速进步。在探究性学习中,了解了两者的异同,学习到了与之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数码相机 传统相机 光电技术
一、简 述
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感光材料的不同。传统相机的一般用银盐作为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利用光电传感器作为感光材料,这就导致了传统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在处理影像的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过程将导致最终得到的影像画面产生差异,例如清晰度、对比度、曝光程度等指标的不同,也会导致它们对相同条件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由于材料的不同也会导致记录的方式产生差异,一种是化学信息,一种是数字信息,它们的储存媒介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读取方式、后期应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此文章中,通过学习和研究将从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处理过程,成像像素,储存与处理等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
二、处理过程
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对接收到的图像的处理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2.1 传统相机
传统相机使用方法一般为取景,调焦距,调整光圈,调整并按下快门这几个步骤,在按下快门后由感光胶片来记录图像。机身内置快门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在进行曝光时按 照使用者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来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集结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由数片透明曲面玻璃等构成组合件通过光线折射,形成影像。胶片上涂布有银盐或其他对光有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当影像投射在胶片上时,胶片上的感光材料会因光的强弱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产生图像。而彩色胶片一般用三层感光乳剂层来进行三原色的感光,在这些乳剂层里还分别含有不同的能够生成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叫做彩色成色剂。它们本身是无色的,但在彩色显影时能与彩色显影剂的氧化物耦合成为有色的染料,产生彩色的负片。之后,将负片进行进一步化学处理便得到了反应真实影响的照片。
2.2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则是利用各种光电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感光胶片。
光电转换器的组成一般为CCD电荷耦合器传感器,可将曝光量转换成储存电荷量,翻译成数字等价信号;此外还有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曝光后,相机会逐个读取每一个电光元件的电参数值,得到影像上各像素的亮度值,对于彩色图像,需要分别读取各像素R、G、B的光强度。
按光电转换器的结构结构可分为面阵型影像传感器和线阵型CCD两种,线阵型是利用曝光时排列成一条线的CCD扫掠形成整个图像。线阵型法一般用于超大片幅高清晰度的拍摄,由于曝光扫掠时间长,所以不能拍摄移动物体。
由于感光元件本身不能识别光的颜色,所以按照获取色彩的不同方式,可将面阵型传感
器分为利用滤色镜分光和分层色彩采样法两大类。利用滤色镜分光时,每个感光元件只能接受单一颜色的光,由于人对绿色敏感,绿色滤光镜通常比红蓝多一倍,这就使像素的位置需要经过计算获得。而基于这种原理,sony在2003年曾发布了一款四色感应CCD,在传统的三色CCD基础上有新增一种绿色,使自然景物拍摄地更加自然真实,其排布方式如图二所示。
而分层色彩采样法是利用蓝、绿、红光在CMOS芯片上穿透能力不同设计的方法,将同一像素下设置三层电极,这使得每一个像素可以独立的产生自己的全部色彩信息,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简化了电路,同时也提高了图像清晰度。
图1 两种滤光原理图示
图2 三色CCD与4色CCD排布对比
数码相机的图像不是拍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每个像素点由多个CCD感光元件组合而成,读取的数据基于各种算法和感光元件的配合来实现传统相机的各种功能。比如说在图像的重建时,必须要用到插值算法;在对焦的时候会利用感光元件的数值进行计算,实现自动对焦;以及对比度调整、图像滤波及锐化等其他算法。因此,它具备了很多传统相机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
同时由于数码相机的原理不同会出现一些传统相机所没有的新问题,比如噪点和紫边问
题。噪点问题是指画面的暗部会形成杂色的噪点,由暗电流造成的,暗电流指在没有光或电注入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信号,由于整体的信号较弱,在成像时会将信号放大,使其杂波也被显著放大,它受材料,温度和算法的影响。紫边问题则是指在反差强烈的轮廓边缘出现紫红色晕边的现象,这是由感光元件结构和相机的插值算法引起的。
三、实际像素
传统相机的实际像素由感光材料决定,一般卤化银是主要的感光材料,感光乳剂中卤化银颗粒大小和颗粒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因为被摄景物的影像是由卤化银还原成颗粒状银所构成。在感光过程中,卤化银颗粒是单个地起作用的,每个颗粒形成潜影的一个显影单位。在正常曝光范围内,可显影的颗粒数目随着曝光量的增加而增加。卤化银的颗粒越大,则感光度越大,但其分辨率和质感越小;颗粒越小,则感光度越小,其分辨率越大,质感越好。通常其颗粒大小为0.1至4μm之间,远大于可见光的衍射现象造成的分辨率。一般而言,传统的35mm胶卷的分辨率约为1800万像素或更高。
数码相机的像素通常指有效像素,表示传感器实际参与成像的像素数量。分辨率则是由有效像素以及算法决定。通常可以使用插值算法计算得到更高的像素,但是插值算法不能算出未拍摄出的细节,因此不能提高实际分辨率。而且,数码相机有一种普通胶卷相机所没有的功能,就是改变拍摄图片的分辨率。数码相机一般都有很多种分辨率可供选择,在不高的分辨率下,可以提高拍摄的速度,减少图像文件所占储存空间。
在2015年,佳能的5ds曾利用CMOS传感器达到过5060万有效像素,而在2005年,当时最高像素的柯美DIMAGE X1只拥有800万像素,可见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
四、防抖设置
在相机拍摄时,由于在快门按下曝光开始到成像结束这一时间内,相机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抖动,如果抖动的位移量达到最小可分辨量时,眼睛就可以看见了,产生了“拖尾”现象。它与快门的速度和镜头焦距值有关。常见的防抖技术有镜头防抖系统,机身防抖系统(CCD防抖),数码防抖(软件防抖)系统等。
镜头防抖系统比较成熟,它的工作原理是把由手抖动引起的镜头光轴晃动分解为纵向与横向,利用镜头内的陀螺仪来检测镜头的角速度变化,通过电脑计算得到晃动程度,再由驱动装置控制光学系统进行光学补偿。随着技术的发展,佳能和尼康的防抖镜头已经能够保证低于安全快门速度4挡来拍摄,即意味着如果你用普通相机在1/15秒快门时出现了明显抖动现象,那么加上防抖镜头后,在相同条件下快门可以加速到1/60秒时才出现抖动现象。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原理类似,主要是通过内置于机身内的陀螺仪监测相机运动,然后计算出补偿量,并依靠磁力高速震动感光元件以实现抖动补偿。一般镜头防抖的移动组件较重,更耗电,防抖技术也无法通过后期软件升级;但镜头防抖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更好,在CCD防抖时,感光元件会增加热量与静电,从而增加画面的色斑与噪点。
软件防抖在数码机中用的更多一些,采用了陀螺仪检测记录抖动运动数据,在图像采集时,根据抖动的动作量做出相应的补偿,通过计算得出比较清晰地图像。
相机防抖动技术是一个热门的技术,无论在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它还有很大的价值和改进空间,包括摄影时的动态防抖、高感度防抖、负反馈的闭环防抖、飞行器或望远镜的稳像技术、射击时的防抖动技术等等一系列未来应用。
五、储存
传统相机的储存是利用胶片上经过光化学反应后的感光材料来记录图像信息,之后用显影粉、定影液等化学试剂使胶片显示出固定不变的影像,利用扫描仪等将胶片上的影像转变为纸质版或电子版照片。胶卷一般不能长期储存,容易失效。
而数码相机将得到的图像信息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储存在储存卡中,更便于读取、修改与打印,一张储存卡可以记录许多的照片信息,相对于胶卷摄影成本更低。
而数码相机的储存原理是利用光电传感器在光刺激下产生的电信号经处理,将得到的数字信息由储存器储存,以CCD为例:在CCD接收到光的刺激后会产生电荷作为信号,其控制芯片利用感光元件中的控制信号线路对电荷进行控制,由放大器放大并滤波后得到模拟电信号,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便可经算法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像。CCD的图像采集方式比较多,如1394采集,基于ARM的嵌入式采集、USB方式采集等。而高速图像采集要求CCD驱动频率较高,读出速度快,数据量大,处理复杂,对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有很高的要求,输出频率可达到MHz个CCD像元,是图像采集领域的一个热点。
数码相机的图像更便于读取,修改与打印,一张储存卡可以记录许多的照片信息,相对于胶卷摄影成本更低。同时兼具有记录静态景象与动态影像两种或更多记录模式,拥有自动的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补偿,色差等显示处理,上手容易。同时还可以选择照片的储存压缩格式,使照片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有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可对它进行处理,并用打印机打印,更加方便。
六、其他数码相机特有功能
6.1 图像后期处理
由于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本许多需要在电脑上实现的后期处理功能,现在逐步的可以在相机或手机上进行实时或后期的处理。比如说实时的面部识别技术就可以帮助相机自动寻找对焦点,自动处理面部,而基于此的笑脸快门可以实现自动的抓拍,在后期处理又可以实现美颜等功能。数码相机还能自动的处理锐化,对比度,低通滤波,色彩平衡,这些繁琐又专业的处理过程经过自动处理后,使得拍摄门槛大大降低。
6.2 自动对焦
自动调焦是现代相机的基本功能,分为主动式自动调焦和被动式自动调焦。主动式调焦利用相机发出的一束红外线来测定焦距,但由于其有效距离小,易受环境干扰,现在并不常用。被动式自动调焦主要有对比度法和相位法:对比度法是利用失焦图像对比度减小的特性,利用闭环控制寻找到对比度最大点;相位法是监测像的偏移量来实现自动对焦的,在感光片前放置一个网格板光栅,当聚焦面与网格板重合时,光线同时到达后面两个受光元件,相位差为0,否则光束只能先后到达两个受光体。
图3 相位法自动调焦
6.3 感光度,白平衡设置
感光度是摄影和录像中一个很重要的曝光参数。在摄影中所说的感光度,是指相机中的胶片或其它感光器件对接受的光线进行曝光的灵敏程度。感光度越大,在相同快门和光圈组合下可以获得越大的曝光量;反之,感光度越小,在相同情况下获得的曝光量越小。在传统的胶片相机中,感光度是不能设定的,一种胶片只能有一个感光度要想变换感光度只有依靠更换胶片来完成。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CCD或是CMOS是没有感光度可言的,但是拍摄所需要的感光度却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来设定。用数码相机来设定感光度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调整,一张照片就可以设置一种感光度,不像胶片相机那样一个胶卷只有一个感光度。白平衡设置是解决图像色彩偏色的一个调整功能。传统相机解决偏色问题通常靠更换胶卷或者使用色温转换滤镜,这两种方法都十分依赖人,而且操作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而在数码相机中,只需计算当前偏色,通过改变各基本颜色电信号的增益,便可以得到颜色之间的最适配比,从而精确地控制色彩还原。
七、总结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主要可体现在感光并记录的方式不同,一个是感光胶片,一个是光电元件。因此导致了包括处理过程,储存与后期处理以及实际的像素等多方面的差异。数码相机将传统相机原本包括调焦、曝光、洗胶卷等繁琐复杂的过程进行了自动化的处理,而且由于它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处理更加的方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处理器、储存器和相关算法都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手机等集成电子产品的发展,实现了数码相机与电子产品的对口融合,因此它以功能齐全,上手容易,价格低廉的优势,赢得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对于一些专业的摄影师来说,胶卷的色彩还原和影响饱和度,依然是传统的胶卷相机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 1
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注:
佳能说明书上的光圈是指F数值,光圈越大,景深越大。
一般人们所说的光圈是指光圈孔径,和F数值成反比,光圈(孔径)越大,景深越小。
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Tv--快门优先自动曝光
AE-自动曝光
AF-自动对焦
AF-S--和SAF应该一样,是单次自动对焦相对的是连续自动对焦。
MAF-监控AF,这个模式可以缩短对焦所需的时间。相机在快门按钮按下一半之前就会调整焦点,让您以调整好的焦点进行构图。将快门按钮按下一半,而且af 锁定完成时,焦点会被锁定。
EV-曝光值,通常在进行曝光补偿时会用到这个术语。
ISO-感光度,感光度每差一档,相当于光圈或者快门相应的一档曝光值。第一单元:摄影基本功训练
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矗。
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 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 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 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 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均可
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第三单元:用光训练
1练习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 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
建 议: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 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 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 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
参 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 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 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 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 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
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
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
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
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
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
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
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
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
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题材。
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曝光要适当。
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
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25、26、27、28、29、30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
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
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用。
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时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
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
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
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
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
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
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
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
8、1/
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
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
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
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
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
练习39拍出绝对清晰的照片
摄影师来说,最令人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外出拍摄回来之后,发现很多很棒的照片却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列举了7样帮助摄影师拍出真正清晰的照片的要素。
三脚架
只要提到清晰的照片,首先就要想到三脚架。一支可靠的三脚架给相机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照片的锐度。
三脚架负重
一支三脚架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给三脚架加上一些负重可以使其更加稳固。多数三脚架在中轴底部都有设计用来悬挂重物的机构,用于给三脚架负重。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的网兜,给里面装满石头之类的东西挂在三脚架上即可。即使三脚架没有专用机构,在中轴挂上相机包也可以代替。
快门控制
仅仅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并不意味着相机已经足够稳固。按下快门的动作也会产生震动从而影响照片锐度。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即使用远程快门,在控制快门时无需接触机身。快门线或无线快门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反光镜预升
即使已经使用了三脚架,三脚架也加上了负重,还使用了快门线,画质仍然会受到相机反光镜升起产生的震动影响。当快门速度在1/30s到1s之间时,这个因素会成为影响照片锐度的重要原因。
使用相机提供的反光镜预升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启用该功能后,第一次按下快门反光镜会升起,第二次按下快门才真正释放快门,此时已经消除了反光镜震动。
光圈
一般中间的光圈值(比如f/8)拥有最佳的锐度。更大的光圈会因像差而使画面变软,更小的光圈则由于衍射造成画面偏软。
快门速度
虽然三脚架消除了相机的移动,不过被摄体却可能存在移动。所以,快门速度应该足够快到能够凝固住被摄体。这又要求使用较大的光圈来满足曝光需要。
ISO感光度
提高ISO感光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快门速度,有助于拍摄足够清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