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柳斌同志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现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控、舒缓紧张情绪及压抑心理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 初一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开展素质教育角度还是实施德育工作目标来讲, 都是十分必要的。

1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紧迫性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即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当前我们的教育处于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 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 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 即身心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境变迁, 父母离异状况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阻力, 心理受到创伤, 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 慢慢地在行为上就会出现特别症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学校的课堂教育为突破点, 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把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2.1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 学生始终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特别是刚跨入中学时代, 他 (她) 们需要与教师沟通, 平等相处, 在坦诚信任的前提下, 学生才能亮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 从而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己采纳相关建议, 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 政治课教学过程, 其实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进程。如果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没有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选择, 光凭我们教育者的积极、主动、热情真诚是不行的, 那会是被动的、呆板的“填鸭式”的说教, 达不到内化, 就更谈不上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

其次,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生理发育和个性发展。需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如果我们从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展开心理教育,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就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注意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烦恼, 从各类心理咨询资料表明, 造成学生在集体中落伍的原因大多是非智力因素。自卑、自满、畏难、依赖等不良习惯, 而引发动力缺乏, 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致使学习成为“难上加难”的痛苦差事, 兴趣不存, 书文皆无味的不良心理反映。这就要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机会, 培养他们团结精神, 如设计一些多彩的生活片段, 创设情境, 感知世界, 唤起主体意识, 转变不良倾向, 解除心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这一时期初中生心理保健主要内容: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理解他人, 悦纳他人;适应环境, 悦纳现实。这样他们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心理问题, 才能正确面对生活,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 心理教育是心灵的沟通, 也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 这要教师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内心世界, 深刻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机, 通过教育、指导、启示, 最后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达到自我完善。教育形式要符合中学生心理需要, 调动潜能意识, 因此, 我们要遵循以下心理辅导原则。1) 信任原则:信任是一种感召力, 信任是双方的。2) 接受性原则:任何教育最终要让学生接受教育。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中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所以应重视教学情感和教学态度, 逐步使学生接受感知, 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3) 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认识自己, 体现情感, 监控自己。4) 发展性原则: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潜力, 提高自信和自尊的心理,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提高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和耐挫力。

2.2 在教学中把握青春期尤为重要的三种心理:求新心理、质疑心理、逆反心理

首先是求新心理。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一种天性, 记得卢梭曾说:“在孩子未成人之前, 千万不要剥夺他们的天性。”新知识、新教法、新手段都会刺激这种心理活动产生, 支配青少年的学习行为。此时, 学生表情专注, 教室安静, 这是教育的最佳效果, 能使学生在愉悦心态下获得新知, 培养能力。

其次是质疑心理。往往学生在没听清、听懂讲课或是与书本不相符时, 便产生神态焦急的表情——皱眉、摇头、接嘴、交头接耳, 这时只有大胆的学生才敢举手示意,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赢得学生的理解, 从而获取主动权, 使学生在获新知同时更加尊重老师, 这是一种人格的感染, 也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和促进。

最后是逆反心理。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教师的枯燥说教易产生厌烦, 平时就要求备课要精, 讲话要简, 重仪表, 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兴奋点, 干脆利落解决重点知识, 及时采取措施转变气氛和内容, 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会与老师唱反调, 甚至严重影响双方活动的正常进行。如不及时处理, 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态波动。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学习的方法, 才能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这样方可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 同时增加学生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

2.3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 改革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设计要巧, 把学生活动放到课堂设计中去。第二, 尽量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课堂, 增强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的手段。教学用具要适当, 教学方法要灵活, 这样使得学生的形式呈多种多样化, 融汇教育的艺术性。第三, 联系实际要寓意较深, 富于启发性, 要易于为学生理解、接受。第四, 政治课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 要生动风趣。第五, 每节课要力争有高潮。

上一篇: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下一篇:论中国动漫群落及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