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一带实习报告(精选7篇)
这篇实习报告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份作业,当我打印出来捧在手中的时候,心里不知有多自豪~
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二叠系(p)
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三叠系(T)
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
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
1.褶皱
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2.断层
从地质图上看到,在北岭山有一段连续的正断层,还有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和岩层不整合面。
我们知道,北岭山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的砂页岩,七星岩为石炭系的石灰岩,按照地层时代来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层应该在较新的石炭系地层之下,但是北岭比七星岩高出许多,原因就在于地壳发生过断裂,上升一侧突起成山,低降一侧形成低地。北岭断裂时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层;肇庆平原就断陷成为西江谷地。北岭山脚就是一条断裂带。
我们在七星岩公园能够看到明显的大型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北岭南坡和鸡笼山北坡的“断层崖”实际上是由抗蚀强岩石形成的断层线崖。北岭南坡的“断层三角面”实际上是该背斜山的向南倾斜的蚀余层面;该断层在北岭林场场部、西江大学的北面洪冲积地形基底通过,并无错断这类地貌。④
这一断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西向断层,它的形成定型于喜山期末期,即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
三、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一)侵蚀低山
由于肇庆地区的岩石多为石灰岩、煤系砂页岩、红色岩系以及风化强的花岗岩。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在这一地区内,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的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山都看作是侵蚀低山,最高的是鸡笼山(海拔高度1000.3m),在正断层下降盘,由桂头群(D2g)组成,这是由于岩性抗蚀性差异形成的。在地貌类型图上,我们把北岭山(从西郊三榕峡以东直至鼎湖山的一段大山)都划分为侵蚀低山。
(二)侵蚀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区,多为坡度较高的侵蚀丘陵,甚至有些陡崖。与侵蚀低山相比,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也有个别超过200米的。在这里一般发育有较厚的红色风化壳。
(三)侵蚀台地
零星分布于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于15度。许多村庄和城市建筑就位于侵蚀台地上,在洪水时期,它们不会被淹没。这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一个典型示范。
(四)河流阶地
在西江两岸可以观察到保留下来的三级河流阶地:第一级河流阶地多呈现半埋藏状态,且多被交通线路和工农业生产占据,不易于观察其上的冲积物,习惯上把它归于第七类冲积平原中;第二、第三级阶地都属于基座阶地,即河流下切时切过了原先河谷的底部。
第二级阶地分布在上南岸码头公路旁小山咀、新兴江江口和鼎湖等地,高程25至30m,基座高程15至25m,冲积物与第三级阶地相似,时代属中更新世。
第三级阶地位于西江大桥南桥头东侧沿江四路的自来水厂高地,是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刘尚仁、王鸿寿教授近年发现的阶地。高程50m,冲积层是2m厚混有红土地河床相磨圆卵砾石,属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粒径多小于5cm,现已被蓄水池遮盖住,下伏为中泥盆统桂头群砂岩。
(五)冲积平原
从地貌类型图可看出,其它的许多地貌类型,如侵蚀台地、喀斯特丘陵、溶蚀洼地等都分布于冲积平原之上。肇庆冲积平原由全新统的高河漫滩和上更新统的半埋藏阶地组成,并以后者为主体。高程约为3—11m,在西江两岸都有分布。
①河漫滩(T0)。由全新世灰黑、灰褐、灰黄色粘性土和砂层组成。河漫滩的分布,在西江北岸为城中路以南至西江河岸,南岸为高要沿江二路、沿江三路。
②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T1),主要由晚更新世冲积层组成。当地半埋藏阶地的形成,是原先形成的阶地由于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而引起的。由于阶地基面相对变化,使原先的阶地面与高河漫滩类高,能被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但阶地面可露出地表,除了被蚀低的地方有补偿沉积外,基本上没有被新沉积连续覆盖,或约有一米的新沉积盖层。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它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我们所看到的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大部分都属于第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在西江北岸主要为城中路以北至星湖、旱峡附近。
(六)洪冲积阶地
西江的洪冲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北岭山、鸡笼山、龙门山和栏柯山的山前地带。大致可分出老、新两级洪冲积阶地。
老洪冲积阶地为出露的,高出山前倾斜平原,形成于中更新世(距今73-12.8万年间),少量可延续至晚更新世早期,许多属基座阶地类型。广东省电力职工休养所、933冶金地质队、肇庆地质队、林业科学研究所(旧址)、肇庆党校等就建在该阶地上。该阶地高出倾斜平原10~40m,且多在海拔70m 以下。可见红土漂石、卵砾石,砾径多在30cm以下,最大达1m以上,呈次棱状和次圆状,岩性为该山区河流流域内的砂页岩,常深度风化,用手可抠动。东岗村西北侧海拔26.2m 的高地是源自北岭山的河流所形成的洪冲积阶地。
新洪冲积阶地呈半埋藏状态,没有完全出露,与山前倾斜平原属同一地貌面,在扇顶部位可呈埋藏阶地。该阶地由晚更新世(距今12.8-1万年间)的红、深黄、灰黄色粘性土与漂卵砾石组成。该漂卵砾石的大小、岩性和磨圆度与老洪冲积阶地相似,但风化不强烈。如七星湖北岸与禾婆岩北侧的缓坡地、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址、肇庆学院(原西江大学)等就位于新洪冲积阶地上,常为水稻田景观,地面坡度5°~1°,并与冲积平原中的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在七星湖附近衔接过渡。该阶地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体。由于植被茂密,半埋藏的冲洪积阶地在野外不易被察觉。
(七)洪(冲)积扇
在北面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具下述条件时规模大:谷底与平原高差大;溪流的汇水面积大;山前平原宽度不能限制洪冲积扇发育;河流对洪冲积地形侵蚀弱。
洪(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全新世(1万年以来),尚未被切割成阶地状态,它仅在上述新洪冲积阶地的扇顶附近发育,在肇庆学院北面可见, 到扇中、扇缘, 全新世的洪冲积物一般成为新洪冲积阶地被蚀低后的补偿性堆积。正像西江冲积平原由Q3 第一级半埋藏阶地与Q4 河漫滩共同组成那样, Q3 半埋藏的新洪冲积阶地与小型的Q4 洪冲积扇共同组成山前倾斜平原。
(八)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丘陵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波岩(119.6m),肇庆平原上的喀斯特丘陵尚有禾枪岩(124.0m,与阿波岩合称禾婆岩),东湖的校杯石(38.8m),石牌、狮岗出米洞和水泥厂的几座石峰。上述石峰均由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组成。⑤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阿波岩、石室岩和天柱岩。
阿波岩地形上东西走向,呈条状石山;岩性上为白云质石灰岩,是石炭纪中上统壶天群的岩石。浅灰色,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岩石颜色内浅外深;地质构造上为七星岩背斜的北翼,岩层向北倾斜,倾角在45°-70°之间。
石室岩呈长条状,由坚硬厚层的石灰岩构成,有灰白色、纯白色两类,且夹有二十米以上的石灰角砾岩一层。它属于七星岩背斜构造南翼。
天柱岩与石室岩的地质构造相同。它的地层倾角较大,山坡陡峭壁立。这里岩层倾角达80-86度,几乎垂直。
2.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我们考察的为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另外还有经过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而形成的高位水平干溶洞。在七星岩的天柱岩岩壁,保留着四层水平溶洞。
第一层高度3-12米;第二层高度25-30米;第三层45-50米左右;第四层65-75米。在天柱岩考察的溶洞为第一至第三层的水平溶洞。
3.溶蚀洼地
肇庆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湖),以及水泥厂附近的一些零散洼地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4.落水洞
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崩塌,使之迅速扩大。
在七星岩还能观察到一些落水洞的形态。其中有一些由于石山和岩洞间的岩层不厚,当石山上的落水洞扩大后崩塌,形成“天窗洞”。我们在马栏岗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八)滑坡体
我们考察的滑坡体遗址,位于在高要市西江南岸渡口上游(紧贴渡口),此处曾于1983年11月26日,晚上9时40分突然滑坡,塌方长200米,沉降深度10米,马安煤场及一幢大楼下沉水底,3人失踪。滑坡舌伸入西江,由于规模不大,没有造成河道淤塞。
在西江干流一些河段,由于河砂过量超采,导致河床下切,有些堤段因河床不稳定而易于产生滑坡,特别是一旦遇到特大洪水(如今年六月我国南方的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威胁了高要市的人民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体(土体)失稳而崩塌,或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也是产生滑坡和崩塌的主要原因。从地质构造上看,滑坡后壁为泥盆系中统粉沙质砂岩、泥岩,而滑坡体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这样在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不整合面,更增加了滑坡形成的几率。
四、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发展历史
(一)地质发展史
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与广东省的地质史无法分割的。按照广东省地质史看,肇庆地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早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地台和中新生代地洼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形成褶皱基底、沉积盖层和上迭盆地三个基本构造层。[10]本区地质史上发生的主要运动有郁南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以及燕山运动。
1、震旦纪—晚志留世,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pz1)
震旦纪及早古生代(pz1),广东地域为一个地向斜,属于华夏古陆华南地台(加里东地槽)一部分,早古生代之前为海水所淹。晚震旦世晚期全省发生明显的海退,出现含炭质沉积层。寒武纪(∈)是一个由海进到海退的过程,但仅表现在海盆中海水深浅变化而已。肇庆地区的海槽沉积物来自华南的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
寒武纪末(∈)、奥陶纪的早奥陶世初(O1)在广东省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造成粤西、桂东之间的云开大山一带的升起。志留纪(S)开始,地壳明显上升,肇庆地区奥陶系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系地层上;海相同时发生了变化:海水由深变浅。
志留纪末,席卷华南的加里东运动发生,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形成了如今的基本形态——复式背斜带,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湾。
2、泥盆纪—中三叠世,晚古生代准地台发展阶段(pz2)
从泥盆纪(D)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准地台发展时期。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早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
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继续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温暖,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含煤碎屑岩-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炎热,海水运动不强烈,流动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3ht)。
早二叠世(p1)晚期(茅口期)是东吴运动的前奏,地壳普遍上升,陆地范围扩大,海盆范围缩小,形成早二叠世煤层。早二叠世末,东吴运动发生,表现为大范围、大幅度的地壳上升,而在晚二叠世(p2)的早期,东吴运动以后,地壳又轻微下沉,此时呈海陆交互相,肇庆地区成为滨海沼泽。
三叠纪(T)是印支运动的前奏,整个广东地域以大面积大幅度上升为标志,海水急剧向北和东北撤出。
3、晚三叠世—近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发生,结束了广东大规模海浸的历史,肇庆地区也从此脱离了海洋环境,并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阶段转入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发展阶段。
早侏罗世(J1)末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加剧,导致燕山运动首幕的发生,表现为大范围陆升和断裂,岩浆活动也相当活跃。侏罗纪末,燕山运动第二幕发生,使中侏罗世连同以前的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晚侏罗世的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
晚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进一步加剧,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席卷广东大陆,这是燕山运动的第三幕,也是燕山运动的主幕,距今1.55—1.35亿年。这一时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现在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
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K1)这段时间,板块俯冲速度减慢,故使早白垩世成为燕山期内的相对稳定时期。至此,肇庆地区的地质发展也趋于稳定。
(二)地貌发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以前,即距今1.5亿至70万年之间,由于燕山运动与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的侵蚀,溶蚀,使中更新世以前形成了肇庆地区的基本轮廓:北面侵蚀低山,南面丘陵,中间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阔的西江低地、旱峡、羚羊峡等。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积扇,西江两岸则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水平流动带形成地下河。
早更新世末期与中更新世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北岭南坡形成洪积扇,而后抬升为洪冲积阶地;此时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造成了水流下蚀,喀斯特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原先的地下溶洞抬升为高位干溶洞;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砾石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始快速抬升了20米。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北岭山前形成新的冲洪积阶地。
在晚更新世时期,构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形成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第二级河流阶地也形成,七星岩的地下河在此后继续抬升形成干的水平溶洞。晚更新世抬升后,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下降为主要运动方向,出现了埋藏阶地。
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基面下降,河流下蚀;二是海平面下降,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大陆构造下降,第一级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没,形成一级半埋藏阶地。
Ⅲ 后记
一、实习感想
二、附图:
附图一 1:50000广东肇庆附近地貌类型图
附图二 1:10000肇庆市七星岩基岩地质图
附图三 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示意剖面图
参考文献
1.严钦尚,曾昭璇.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9月第1版: 99-100
2.曾昭璇主编.星湖与鼎湖.广东地理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年6月第1版: 7
23.肇庆市统计年鉴2003, 肇庆市统计局, 2003.4.刘尚仁.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形规律.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27(2): 88-97.5.刘尚仁.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23(4): 135-142.6.刘尚仁,彭华.西江的河流阶地与洪冲积阶地.热带地理, 2003, 23(4): 314-318.7.今日肇庆网 http:/// → 编年大事, 1983年
8.廖文波, 苏志尧, 金建华, 张宏达.广东地质发展简史及植物区系溯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8(1): 45-51
9.黄耀丽,储茂东.广东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 7(2): 85-89
1 舟山水下文物调查现状
1.1 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之前
2006年6月至8月, 国家博物馆组织开展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 在舟山群岛大部分濒海乡镇渔村及海岛进行陆上实地走访调查, 取得初步成效, 基本完成了水下文物信息和收集工作, 共发现水下遗存点65处, 采集到一些出水文物, 对舟山海域的文物分布位置、保存状况及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舟山海域古航道、古航线及海上交通贸易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2007年, 为了配合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十一五”中国海疆水下考古工程的实施, 在国家博物馆水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 在舟山市政府的积极协助之下, 通过仪器探测、潜水探摸等技术手段得到了众多的水下文物遗存线索, 这些线索经过整理之后可分为三个区域:Ⅰ区-灰鳖洋海域 (舟山群岛西南部) 、Ⅱ区-中街山列岛海域 (舟山群岛东部) 、Ⅲ区-嵊泗列岛海域 (舟山群岛北部) , 在这些区域中分布有大量的沉船、瓷器等文物, 这次水下文物普查活动为舟山水下文物的进一步发掘和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之后
由于舟山群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各个部门对其都相当重视。自2008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 舟山水下考古工作站以六横双屿古港研究为切入点, 不断加强对水下沉船、古代航道和港口的调查, 最终确定突破性进展, 共发展65处水下文物遗存点。2009年, 舟山市新发现“海天舰”等9处沉船 (群) 遗址疑点, 徐公岛等6处港口遗址, 涉水临港型古文化遗址、遗存7处。考古发掘古文化遗址1处, 探测探摸水下沉船疑点3处。2010年, 共发现有价值的水下文物信息50多条, 新发现“鲚鱼礁宋代沉船”, “东白莲元代沉船”等疑点5处, “小尖苍山”等水下文物疑点7处, “东座山”, “阜巷”等古港码头遗址4处, 清埋化成寺外销瓷遗存1处, 探测探摸确认“太平轮”和“江礁沉船”水下遗迹2处。
*由于表格有限, 仅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记载。
2 2015年暑期调查结果
自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开始至今, 舟山市水下考古工作站共征集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水下文物线索, 其中包括水下沉船、古港码头遗址、水下文物疑点等, 但是其中一些由于水文条件、科技水平等制约, 无法进行有效的发掘保护。当然不管是岸上文物和水下文物的调查都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海陆位置的变迁, 更加加剧了文物调查的难度, 另外加之舟山所辖海域广阔, 以及人员过少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导致水下文物调查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舟山文物局加强同当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2015年暑期, 舟山文物局委托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在嵊泗地区进行水下文物的调查和摸底。此次嵊泗水下文物调查之行, 我们采访了老渔民、水下文物研究学者、政府机关工作者、学生等各个文化层次的人群, 而且在年龄层次上也考虑到青、中、老不同的层次。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并且也补充、完善了之前舟山文物局原先考古调查中得到的所不确定的调查线索, 提供了更多的佐证。 (表1)
参考文献
[1]蓝色宝典编撰委员会.蓝色宝典[M].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1.
施政报告以“创新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繁荣共享”为主题,全文共分十三章,长逾2.6万字,不论字数还是章节,皆是过去三年来最多的。当中对市民高度关注的议题都作出了适当和切实的回应。读完整份报告可以发现,贯穿其间的除了“发展”还是“发展”,显示梁振英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推动香港向前发展。
关顾基层扶贫安老
扶贫、安老、助弱是体现一个社会有无公义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这是特首梁振英的竞选承诺,亦是过去四年来他的施政重点。过去四年,政府投放在安老福利服务、投放在残疾人士支援服务等的经常性开支均大增50%以上。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推出更多的相关政策,例如优化伤残津贴、增加安老服务名额等,并为应对人口老化作出多重准备,提出建设长者友善环境等政策建议。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投入重金放在提升香港医疗卫生水平,未来十年将超过2000亿元,增加5000多张公立医院病床及超过90个手术室,并增加日间医疗服务。
梁振英对扶贫安老、医疗卫生的高度重视,证明他能够体会基层及弱势人群的需要,能够及时回应市民的诉求,能够急广大市民之所急。相较此点,公众还可以看到,梁振英所有政策实际上是为香港未来人口老化、提升政府服务在做必要的准备。
教育科技投资未来
香港已有先进的教育政策,也有出色的教育成就,但如果香港要在未来继续站在领先地位,则毫无疑问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过去三年一样,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准确、全面贯彻了这一点,今年更提出了众多重要措施。例如,全面落实免费幼稚园政策、成立8亿元的“资优教育基金”,以及扩大吸引海外学生的奖学金数额、协助港人到内地升学等等。香港教育界普遍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此举对提升教育界士气、提升教育服务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向来关注并积极推动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的梁振英,今年同样对此提出众多针对性措施,例如预留20亿元成立创科创投基金,全面建设香港智慧型城市,成立5亿元的创科生活基金,支援创科初创企业等等。公众有理由相信,在创科局成立之后,再加上诸多新的政策支持,香港的科技与创新产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目光
如果说以上政策还相对具体及微观的话,那么今年施政报告提出的香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愿景,可谓是具有前瞻性以及宏观视野的开拓性政策。“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沿线国家还是受到辐射国家,都对此非常重视。作为国家的特别行政区,亦是整个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香港绝不能再失去此次大发展、搭便车的机会。
梁振英在报告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去论及“一带一路”, 提出超过十项极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当中的焦点在于,政府将成立由特首主持的“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并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推动研究工作,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与中央部委、各省市政府的联络。其他的政策还包括拨款2亿元,支持香港的专业服务业界与沿线国家及其他境外城市的交流、推^合作;注资10亿元,大幅增加“特定地区奖学金”的名额;鼓励内地企业在港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等等,宏观微观兼备,长远眼前相融,规划措施齐全,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能如此重视“一带一路”,充分体现梁振英的魄力及远见,也证明他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身体力行,去年12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赴京述职的梁振英时指出,希望香港能抓住国家进入“十三五”机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谋划长远发展,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强调,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抓住机遇,注重发展,发挥优势,做好香港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找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交集,谋划好香港长远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习主席提及的“积极谋划长远发展”,李总理指出的“抓住机遇…找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交集”,这份施政报告显然是按国家领导人的要求,作出正确的部署予以贯彻与落实。
2010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形式,扎实推进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涉及社会民生、群众关注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树立了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我局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撤并原市人事局、原市劳动保障局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和政策法规科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局“三定”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法规科负责政务公开、新闻宣传、信息和门户网站管理的职能,确保了政务公开工作的统一性和时效性。先后出台《政务公开办法》、《政务公开手册》、《依申请公开规定》等制度,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审批、保密审查、责任追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对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以及公开程序均有明确规定。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以及相关工作规定,提高工作人员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识和能力。
(二)多元公开,服务民生
我局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打造“阳光人社”为目标,以金保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有机整合人事、劳动保障资源,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局基本构建起一个立体式、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大平台。一是“六网二线”畅通政务公开渠道。由“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肇庆人事考试中心信息网”、“肇庆人才网(南方人才网肇庆分站)”、“肇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网站”、“肇庆市社保基金管理局网站”和“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网站”以及“肇庆职称热线”、“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热线”组成的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外宣传网络,及时、全面发布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动态和各类信息,打造政务公开和与群众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我局在2010年投入30万元建设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宣讲、解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全年回复咨询、查询15225人次,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综合性服务办证大厅构建起便民桥梁。我局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将直接管理的二十多项行政业务集中于局大楼综合服务中心办理,根据不同业务服务内容分别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市人事考试中心(市干部学
校)、市社保局专设经办服务大厅,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办事窗口,公开受理范围、办事依据、办理条件、需提交的材料目录、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咨询和监督电话、办事结果、经办人员身份等,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与时俱进开拓新的信息公开渠道。编辑出版《肇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内部刊物,分发到省厅、全省各地级市、市直和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进一步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采用宣传栏、电子触摸屏、LED屏等方式,对各项工作信息进行公布;积极向省人社厅网站、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市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市委、市政府报送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80多篇,被采用信息50多篇;认真做好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参与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探索运用手机短信、开设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业务等多种形式,不断开拓政务信息公开的新领域。
(三)常态开展,成效明显
我局推行政务公开以来,切实做到了制度化、系统化和经常化,政务公开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以点带面,在树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新形象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清理第三、第四轮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肇庆市人民政府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肇府〔2010〕14号)中决定保留我局的5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5项一般业务管理事项进行全面公开,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业务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并成为自觉行为。
二是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一站式”窗口服务,启动网上联合审批,促进了政务流程优化,方便了群众办事,减少了不必要的办事环节和拖拉延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行政务公开,从机制上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提高了行政管理服务透明度,强化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增进了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0年,我局通过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00多条,其中包括机构职能、通知公告、人事任免、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及工作动态类信息,向新闻媒体发布新闻稿件80多篇;出版《肇
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刊物4期;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出台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办事指南,明确依申请公开业务的办理流程,在局门户网站开设“依申请公开”栏目,在综合服务中心开设依申请公开接待窗口,正式开通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业务。截至2010年底,未有单位或个人向我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果今后接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我局将按照相关规定,按时依法依规作出答复。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0年,没有发生针对本局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而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情况。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政府信息公开窗口建设与业务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一、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
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肇庆这古老的土地留下了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遗存。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府建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全市文化系统的有关部门、专家,对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的调查摸底,统计核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94万,现辖端州,鼎湖2区,德庆、封开、广宁、怀集4县,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既毗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又连接祖国的西南地区,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在实施“泛珠三角”战略和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肇庆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特色鲜明。形成了浓郁的系列文化,多型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节庆,以沉厚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景区。
(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富的文物古迹。
肇庆,古称端州,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封开峒中岩、罗沙岩的人牙化石和黄岩洞的颅骨化石及近千件石器遗存表明,1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肇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进入新石器时代;鼎湖区蚬壳洲(屈肢葬墓群)遗址、封开乌骚岭(二次葬墓群)遗址、高要茅岗(水上)建筑遗址的实物显示,四五千年前,肇庆已有种植、饲养、编织、制陶、建筑业。史前文化、民族、风俗已明显形成;市郊北岭松山、四会鸟蛋山等多处春秋战国古墓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境内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在先秦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肇庆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高要县。隋开皇九年(589)废高要郡置端州。宋重和元年(1118)改称肇庆府,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肇庆历为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南越时,赵佗在封溪(封开)一带建苍梧国,统岭南。南朝时高要设广州都督府,辖岭南13州。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为两广总督府驻地。1646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称永历帝。清时肇庆亦多为道府所在地。大革命时期以来曾出现过著名西江农民运动及其领袖周其鉴,还有邓发故居、蔡廷锴故居、叶挺独立团团部等革命旧址,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肇庆的古文化璀璨夺目。汉代《左传》研究专家陈钦、陈元,中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三国东吴交趾太守、著名政治家土燮,以及唐大中五年(851)成为岭南第一状元的17岁少年莫宣卿,均为今封开人,他们对肇庆古文化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宋时,西江各县办官学,建学宫。名臣包拯执政端州3年间创办的星岩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等10多名全国名流曾在该书院掌教。清代,肇庆城内书院达20多间。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雅士文人驻足咏叹。仅唐代就有15位宰相到过肇庆。唐宋以来,李邕、李绅、杨衡、宋之问、包拯、郭祥正、俞大猷、陈献章、汤显祖、屈大均、袁枚、张之洞、黄遵宪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肇庆兴利除弊,设学堂,赋诗作文,加速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肇庆是中国佛教传播重地之一。唐禅宗六祖惠能(新兴人)开创的禅宗南派,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六祖弟子陈希迁(高要人)所著《参同契》为日本曹洞宗和尚必读经书,其肉身至今仍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
肇庆与海外文化交往始于唐。日本留学僧荣睿随鉴真五次东渡未果,于748年辗转到端州,染病圆寂于龙兴寺。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6年,建起了中国大陆第一间天主教堂“仙花寺”,主编了中国首部葡华字典《平常问答字义》,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大革命时期以来曾出现过著名西江农民运动及其领袖周其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肇庆留下足迹。还有邓发故居、蔡廷锴故居、叶挺独立团团部等革命旧址,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肇庆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和近现代重要性史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村落)。这是肇庆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文明的遗珍。据不完全统计,在肇庆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古遗址和古墓葬300多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290多处。公布为国家、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56处。其中肇庆市城区的古城墙、梅庵、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5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城区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崇禧塔、包公井、肇庆府学宫、七星岩石峒古庙、鼎湖区蚬壳洲遗址、荣睿纪念碑、文明塔、高要金利茅岗建筑遗址、端石老坑洞遗址、德庆三元塔、龙山宫、封开黄岩洞遗址、泰新桥、广宁周其鉴故居、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等22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城区元魁塔、白沙龙母庙、余汉谋图书馆、三朝古墓遗址、高要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文天祥祖墓、德庆惠积街、横街古民居、德庆金林村祠堂群、封开杨池古村落等114处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众多建筑形式、布局、风格独特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如广宁江屯隆里、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高要沙浦振威将军府、广利砚洲励刚家塾和高要砚岗、回龙黎槎、槎塘等地的古民居、古村落在申报县、市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城区城中路、正东路特色骑楼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已列入名城保护规划。
肇庆众多的文物资源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古遗址年代久远,规模大,价值高。如封开洞中岩遗址发现距今14万年的人类牙齿化石是岭南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址。高要金利茅岗遗址是广东发现规模最大的“干栏式”水上木构建筑群。肇庆、四会、怀集、封开、广宁、德庆等地发现的一批春秋战国墓遗址、墓葬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约占全省迄今发现的一千一百多种青铜器的半数以上,在本省乃至岭南地区青铜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2004年11月在肇庆城区康乐中路工地发现的三朝古墓遗址,清理古墓葬13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套)。对研究肇庆乃至岭南地区的历史、农业生产、风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是古建筑工艺精巧,国内罕见。如宋城墙以科学的营建,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防洪工程;梅庵以独特的宋代木构建筑特色著称,被誉为“国之瑰宝”。德庆学宫“四柱不顶”,技艺高超,它与 “四柱不地”的广西容县真武阁遥相辉映,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而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集砖雕、石雕、龙雕和壁画艺术于一身,它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合称为是南方古建“三大瑰宝”。三是摩崖石刻分布广、种类多。肇庆七星岩、羚羊峡北岸清风阁、德庆回龙镇华表石、九市镇三洲岩、香山、高要莲墉神符岩、怀集县梁村镇花石峰等到地均有摩岩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以七星岩摩崖石刻为代表,被誉为“千年诗廊”。
从调查资料显示,在现有的156处文物保护单位中,大部分得到妥善的保护,有46处文物古迹得到合理的利用,作为历史文化教育场所和旅游景点向观众开放,占总数的29.5%。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均辟为旅游景点向游客开放;省级文物保单位22处,有13处对外开放,占总数的59%;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有19处对外开放,占总数的20%。上述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较好地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推动了文化旅游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发展。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系列文化。
在肇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包公文化、宋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六祖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广信文化、民俗文化、区域特色文化等系列文化。
其中包公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包拯乃北宋名臣,民间称为包公。他以刚正廉明、嫉恶如仇、扶正祛邪、爱民如子、断案如神流芳百世,被百姓誉为“包青天”。包拯曾在宋仁宗年间(公元1040年—公元1042年)主政端州三年,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土豪劣绅;保护砚工权益,减轻百姓负担;筑城池、修水利、挖水井、治瘴疠、建书院、兴教育……包公在端州不仅政绩突出,他撰写的五言律诗《书端州郡斋壁》,充分反映了他“清心”“直道”的性格特征,从政抱负和精神风貌。这首诗和其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包公文化”,其核心是“清官文化”。
而宋文化是肇庆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肇庆城区,至今保留着十分丰富的宋代古建筑及遗址。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的古城墙座落在城区,周长2800多米,现今保存完好,全国罕见。城区的包公府衙、包公井、丽谯楼、披云楼等古建筑,是宋代建筑文化的见证。宋代政治名人史迹、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歌赋,以及宋代民俗文化风情等构成肇庆历史文化的核心。
端砚文化是肇庆最具特色的文化。端砚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成为中国砚文化的代表。端砚是融历史文化、雕刻艺术、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于一体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品。端砚文化包括一千多年来,无数帝皇将相、文人墨客留下的端砚的历代著作、诗词、铭,以及“包公不持一砚归”、“包公锁蛟龙”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对联、谜语、书画等。其物质文化是通过端砚的生产制作和销售等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其精神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端砚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
龙母文化是以德庆悦城为中心的地方特色文化。龙母是母系氏族社会西江流域的部落首领,是西江流域龙的传人的始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龙母始终是有功于国的女中英杰,是有恩于民的良慈圣母,是美的化身,是善的代表,是力量的体现。崇拜和信仰龙母已成为一种民间习俗,肇庆悦城龙母文化包含孝亲、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等丰富的主题,它虽是西江流域土生土长的文化,但它的影响所及遍布整个珠江流域、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地,龙母文化是龙文化的延伸,是光辉灿烂的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强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肇庆历史上形成的这一系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一是地域性强。以龙母文化为最突出代表。二是多样性、包容性兼备。以广信文化、包公文化(宋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等为典型。
当前肇庆十分重视各种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通过举办“端砚文化节”,出版《包公兴端州》、《感悟端砚》、《顿悟禅学》、《中国端砚》等书籍,在博物馆举办《端砚春秋》、在梅庵举办《六祖惠能的故事》陈列、拍摄编演有关电视连续剧、粤剧等形式展示特色文化的深厚内涵。据目前情况分析,肇庆的历史文化主要存在问题是内涵挖掘的深度不够;没有全面展示特色文化的理想场馆;开发的相关文化产品没有特色,缺少市场竞争力,文化产业做不大、做不强;文化策划缺少创意,宣传活动缺少持久性等。今后重点挖掘和传承的,具有开发和利用潜力的文化是端砚文化、包公文化和龙母文化等三大特色文化。
(三)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节庆。
肇庆的民俗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技艺精湛。目前仍然较为活跃的民间艺术有30多种。如肇庆端砚、高要的红木雕刻和草编,四会的玉雕等,都制作精巧、艺术精湛、远近闻名,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造型艺术。悦城龙母诞(庙会)活动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寄托人们对龙母的祝愿和种种美好愿望,从而使庙会成为岭南地区至今仍然继续存在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仪式的最大型、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从而体现了庙会具有深刻的民族内涵的典型特征,是文化空间的代表作。
还有分布在各县(市)区的表演艺术,民间歌舞最具代表性,封开县的“麒麟白马舞”、“五马巡城舞”、德庆县的“雄鸡舞”、“蝴蝶舞”;怀集县的“春牛舞”、“贵儿戏”等;鼎湖区的“客家山歌”等,都是源于生活,有的是几百年前流传至今。特别是“舞狮”、“舞龙”,是当地流传最广、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艺术,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城镇乡村到处锣鼓喧天、狮龙翩翩、起舞竞技,增添节日欢乐祥和气氛,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去欣赏。
民间戏曲有怀集的“贵儿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内容、形式、服饰、表演、音乐、锣鼓等都有其独特之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列入我国稀有剧种之一。
民间传说有德庆悦城的龙母传说,四会贞仙的故事,端州羚羊峡望夫归传说,鼎湖包公掷砚的故事,七星岩七星仙子神话等,都非常生动、优美,较好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情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富于现实主义。
另外,还有广宁一带的民间武术也十分活跃。这些民间艺术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很深,影响很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肇庆的节庆风俗大体上源于传统礼法,秦汉时期,中原人不断进入肇庆与土著人杂处。宋代,北方牧民大量南迁,据统计肇庆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少数民族21个,加上自然环境,生产经济等种种原因,经过历代演变,形成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肇庆有各种节庆活动近20种。其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有怀集燕岩六月六歌圩、德庆五月八龙母诞、鼎湖山庆云寺浴佛节、端州城区包公诞、高要金利赛龙舟、怀集县桥头燕子节、四会柑桔节、鼎湖区苏真人诞、封开县的圣妃诞等。另外肇庆的婚俗和疍家婚俗都很有特色。生活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区的人们已没有传统婚礼观念。但在周边村镇、农村还很普遍。其中,疍家婚俗是西江流域水上人家的一种婚俗,至今还保留着民间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节庆已渐渐淡化,消失。如德庆的“跑旱龙”就已失传。但有一批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弘扬,并增添了新的内涵。如怀集的六月六歌圩已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办成一年一度的集旅游、文化、贸易于一岩的“攀岩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四)绚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独特的文化气息。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区。由于地质、地貌、水文、天气的久历多变,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灵山秀水、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贵植物等自然景观。从鼎湖山的天然森林、原始奇观,德庆盘龙峡的恢宏瀑布到封开的雄奇大斑石、秀逸的小桂林,从四水会源的四会、一望无际的广宁竹海到怀集世外桃源、巍巍北岭山、漓漓西江水,处处独特秀丽的风光都与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伴。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岭南风貌以及与此共生的沉厚文化底蕴,构成了集中反映肇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多姿多彩,奇异斑斓的千里风景旅游线。这众多珍贵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使肇庆独具岭南山水与文化特色。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由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七星岩景区有1000多年的旅游历史。景区内的七座岩峰如北斗七星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之美誉。七星岩景区之所以闻名海内外,除了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外,还在于蕴藏着其他景点无法代替的千年历史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民间传说当中。七星岩景区内有:七星岩摩岩石刻、石峒古庙、玉皇殿、水月宫、三仙观、荫梓亭、南华亭等重要文物古迹。其中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国家的瑰宝,已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岩上镌刻着自唐代至当代的石刻、碑刻题勒639则。唐开元有名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的《端州石室记》最为著名。此外,较有名气的有,唐代李绅;宋代包拯、周敦颐、郭祥正、黄公度;明代俞大猷、吴国伦、郭都贤、郑芝龙、陈璘、陈献章;清代清简、冯敏昌、屈大均、陈恭尹、陈建侯,以及当代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诸多名人在七星岩留下了大量诗文、题记石刻。这些石刻记述了肇庆的地理环境、山湖变迁、历史大事、宗教信仰、庙宇建设、岩石水土、动植物、风景名胜及朝代更换,不仅是精美的书法、石刻艺术精品,也是研究我国唐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鼎湖山则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景区中的庆云寺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其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闻名中外。景区内的荣睿纪念碑,是为纪念日本入留学僧荣睿大师圆寂端州而建,197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鼎湖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这里还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4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种,鼎湖山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目前,鼎湖山已成为研究开发生态休闲文化的理想基地。
此外,500公里环市公路把城区的星湖风景区、德庆的盘龙峡、封开的龙山、四会的贞山、广宁的竹海大观、怀集的燕岩、高要的广新生态园和鼎湖九龙湖等全市十几个景点景区联成一个旅游网络。近年来,每年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近400万人次。
目前,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内容。纵观肇庆的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重自然风光,轻人文内涵的现状。热衷于建新景点、完善基础设施,而对景区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却不加以挖掘利用,如作为旅游核心区的星岩景区,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就未有充分整理利用。更难听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七堆山如何形成的,未有地质变化等来释解。利用七星岩这品牌开发反映历史文化的纪念品严重缺乏,与文化系统结合反映肇庆历史文化的歌舞,民间戏剧等进入旅游景区。不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和展示,使景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不能凸现。因此,在今后的规划中要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七星岩、鼎湖山景区和封开的龙山、怀集的燕岩等风景区进行重点规划,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特色、重朔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肇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
肇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由于有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有建设文化名市的所言所策,有全市文化交流的多年不懈努力,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还有许多重点课题在前面,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一)摸清核对,深入论证、形成成果。
按照市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见》的要求,从今年6月份起,对全市的历史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证明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肇庆,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为了使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还需作进一步的摸底核对,这是实施保护、利用工作的主要前提。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重要史迹,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数量、分布、时代、面积、保存状况、环境状况、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馆藏文物数量、级别、品类、价值和保存状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要加大对端砚等民间工艺、龙母诞等民间节庆非物资文化遗产作全面详细的统计,按技术要求和规范对非物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在这次全面摸清核对的基础上,作出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细化具体每一处文物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四有”工作,对未定级别的,迅速定级。同时,着手编辑出版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丛书。结合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工作。在全市继续开展争创“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优秀民间艺术师”的活动。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市、县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借助文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据,为肇庆的对外交往和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肇庆的知名度。
(二)加强责任,更新观念,保建并举。
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既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崇高职责,也是建设文化名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不可否认,我市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这次的普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依靠口头或行为传承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也正在逐年消失,抢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切实做好该项工作。
要认真处理好“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的关系,全面准确地领会贯彻文物保护工作的十六方针,确立“保建并存”的新观念,增强合理利用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就是最好的保护的意识。彻底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单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讲得多,努力做,而“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意识差,不会做的被动局面。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在“利用”、“管理”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办法,不能把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生活割裂开来,要善于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使文物在有效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有效保护。增强文化文物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适当的经济效益。
(三)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去年,市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并且着手制定“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就文物保护角度而言,从这次的普查中,许多地方单位都反映资金短缺,难以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进行体制创新。市委、市府将根据《文物保护法》及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的精神,在市场准入,放宽搞活,征缴税费,引进人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一些已经具备保护条件,国家政策允许开放利用的文物单位,在严格保护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以文化产业的全新理念去审视旅游业,从这次的普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肇庆旅游业有深厚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广信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等等。故此,整合资源,不仅在文化系统内整合资源,更应在与旅游的结合上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肇庆历史文化资源特有的历史价值,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产品来展示肇庆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立文化——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文旅结合之路,必须根据肇庆的实际,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重点发展“一带、两廊、三主题”。
一带即:重点建设肇庆城区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旅游带。保护开发历史资源,形成白沙龙母文化景区、梅庵禅宗文化旅游区、宋城墙文化旅游区、七星岩历史文化旅游区、阅江楼历史文化旅游区、四塔历史文化旅游区、端砚历史文化旅游区、鼎湖山庆云寺宗教文化旅游区,鼎湖蚬壳洲与砚洲历史文化旅游区九大区域。近期要重点做好开发、建设、保护以宋城墙、包公府衙为重
点的古宋城文化景区,把它建成西江流域宋代政治名人史迹的展示基地、宋代建筑文化展示基地、宋代民俗文化风情的展示基地;建成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特色商贸的文化景点;建成肇庆人文景观的核心,并与星湖、鼎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个全市自然景观的核心融为一体,成为肇庆新的文化旅游的品牌。
二廊,指西江历史文化走廊和绥江历史文化走廊。两江历史文化走廊,主要是开发建设从砚洲岛,蚬壳洲和羚羊峡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以七星岩岩洞,千年诗廊,摩岩石刻,水月宫等历史人文景观和道教文化;开发建设以宋城为主体的宋文化景区;完善德庆悦城龙母庙的保护和建设;完善封开古广信文化,古岭南土著文化有关景点的保护和建设,配合肇庆城区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旅游带,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绥江历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四会玉器文化街、广宁竹子文化园、怀集金丝燕文化节和禅宗六祖文化等为连接点。进一步挖掘怀集等地的“贵儿戏”、“古代雅言音系”等丰富的民俗文化,配合广宁、怀集生态文化,建设绥江文化走廊。
三大主题,是指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旅游,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在这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类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龙顶岗古墓葬群、康乐中路三朝古墓遗址公园、古村落、古民居等,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即将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包装、提升的力度,促进以岭南文化、龙母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端砚文化等具有肇庆特色的文化精品的进一步升华,增强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完善,改造以阅江楼为中心的阅江楼景区,把它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的基地。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广宁县彭湃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发祥地之
在学院领导的安排布置下,20**年10月10日-10月16日我跟随初中组进行“一带一”蹲点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我共听取了18节课,其中伊春区八中9节课,伊春区六中9节课,主要课程为英语,调研范围涵盖两所学校所有年级。受我的专业和职位的限制,我对于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师生互动情况。
经过18节课的观摩,我在授课教师的身上看到很多闪光点:
1、灵活运用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听说读写这四种方法是学习英语这一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充分利用了这四种学习方式。首先,教师们都使用英文进行授课,锻炼学生听英语的能力;其次,教师们设置语言情景,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再次,教师们充分利用教材和同步练习册,学习知识点、巩固练习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英语阅读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们延伸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语法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第一,无论是新课前的听写练习,还是课程教学中的其它练习,教师们都会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这样就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第二,英语学习,尤其是语法知识的学习,不但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所以,在讲解完课文中的知识点之后教师们都会及时地进行练习,同时练习的过程中也关注到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练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们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3、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第一,在听写单词和短语的环节,教师们做到了及时修改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错误,做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效。第二,在检查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的情况时,教师们不是直接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给出答案,教师在讲解之后再将正确答案明确指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直接将答案填写在练习册上的情况,也让教师能够更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4、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且完整。教师们根据课堂内容对课堂活动环节进行设计:新课前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词与知识点;新课的导入形象贴切,把学生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新课讲授形式多样,重难点突出;知识点总结及时到位,再次强调重难点;课堂练习针对性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业布置合理,继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
但是,在所观摩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中所采取的提问方式仍以问答法为主,即教师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几乎没有。
2、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更多的仍然是关注前三排座位的学生,对于坐在教室后一两排的学生关组较少,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趴在课桌上睡觉教师都没有去管理。
3、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平淡,虽然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都明确指出了,但由于语调没有变化,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4、有个别教师没有注重在讲台上的仪态,甚至出现一只手拿着教材另一手插在裤子兜里情况。
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在使用英语进行授课时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讲解的进度,因为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语速太快或者教学进度过快的话可能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就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在进行英语朗读练习时,教师首先应该进行示范朗读,同时要注意语速,这样学生在进行朗读练习时才能摸清头绪。同时,教师应该仔细听学生的英语发音是否准确,发现有不准确的发音应该及时纠正。在英语朗读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让一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但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更加注意学生英语的发音。
从高速路出口进入肇庆辖区,沿路总会看见很多成型的端砚或未成型的端砚石料,各种肇庆端砚、端砚茶盘的广告招牌铺天盖地,而在肇庆端砚的发源地肇庆黄岗白石村内,各种端砚石料更是堆积在每家每户的家门口,不仅承受着风吹日晒雨淋,有的甚至还与垃圾为邻,很难想象,如此平庸之石是如何能完成神奇的蜕变。
肇庆“紫云谷码头”,这里可以乘坐轮渡前往河对面的“砚坑紫云谷”,这座位于肇庆东南郊烂柯山上的端砚石料采矿区。
大约航行15分钟左右,船就在“中国砚都·砚坑紫云谷”码头靠岸。
从砚坑上往下看,青黄色的西江水脚下湍湍而过,旧时留下的防御、守卫用的城墙依然可见当初此处的戒备是如此的森严。
中国品质最好的端砚都出自于紫云谷的老坑、坑子、麻子坑三大名坑。近几年,由于上等的端砚石料资源日渐枯竭,出于保护目的,出品上好端砚石料的老坑等已被封存,停止开采,这里也就被改建成风景区。
一把锤子,一根铁凿,是端砚石料最原始的开采工具。
已被封存的老坑,由于端砚石料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矿石带,泉水从石壁中不断渗出,所以老坑洞口常年被浸泡在山泉水中,以前开采只能选择在秋冬枯水季节进行开采,开采前还必须进行排水,等排尽坑道内的积水后才能开始挖掘,然后还得一边开采一边排水,第二天开采前山泉水又会把坑道完全淹没。
矿坑口附近有开凿出来的人工湖,由于湖水都是山上渗透出来的山泉,所以特别清澈,湖底可见很多废弃的端砚石料。现在景区在这里也开辟了游泳场,在如此青山绿水中畅游,该是何等惬意。
近期由于肇庆端砚价格节节攀升,再加上端砚石料坑道已经被封存,之前很多村民都囤积的大量石料,就等着高价出售。
肇庆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这里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肇庆端砚,展示的端砚从初唐时期到现代,充分向人们陈诉了肇庆端砚的发展史,通过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等效果,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直观生动地、有声有色地展示给观众。
阅江楼的镇馆之宝:九龙戏宝砚,是端砚史中最大的一方老坑砚,长1.93米,宽0.93米,厚0.33米,重600公斤。石材集石眼、鱼脑冻、蕉叶白、天青、玫瑰紫等名坑之优点于一身。用高浮雕的手法因材施艺,祥龙穿云,仙鹤起舞,群仙唱乐,寓意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砚铭“端溪瑰宝”为华国锋所题。
此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设计、监制,刘金兰、林志成制作,张庆明、陈洪新治印。肇庆市人民政府拨款征集,作为“市宝”由博物馆永久收藏。
好的端砚石料越来越少,在肇庆端砚文化村,梁焕明端砚艺术博物馆内看到梁老先生收藏的一块非卖品,老坑出品,集上等石材品质于一身:冰纹、玫瑰紫、火捺、金线、翡翠、青花、蕉叶白,触感细腻,辅以梁老精心雕刻之作,堪称极品。
在端砚的发源地肇庆黄岗白石村,能工巧匠荟萃,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端砚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传承人梁焕明祖传的技艺“阴阳双刀”独具特色,他的端砚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在梁老工作室,他亲自为我们演示了其独门技艺“阴阳双刀”。
端砚拓印,是肇庆端砚从工作台走向市场的最后工序,很多端砚工艺大师都在端砚成型后进行拓印,一为留底稿,二为端砚证明出处。
肇庆端砚产于唐代初期的端州(广东肇庆),石料源自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特别是取自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的砚石更是上等佳品。端砚因“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而得名,用其研墨发墨迅速,墨汁细滑,书写流畅而不损笔毫,且字迹颜色持久不变。上好的端砚,无论酷暑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此,古人的“呵气研墨”之说即指的是端砚。端砚自唐代问世以来,就大受各时期文人青睐。
【肇庆一带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语文肇庆中考复习资料06-26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20
一带一路可行性报告10-27
肇庆市的旅游景点简介07-10
肇庆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办法09-10
一带一路青年创业07-24
简述“一带一路”战略10-16
一带一路活动方案11-30
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