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压疮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因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及其皮下组织、肌肉的局限性损伤, 常发生于身体骨隆突处[1]。相关报道[2]表明, 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科通过提高医疗卫生制度及护理质量, 有效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 从而改善其预后质量。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有效性, 该研究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针对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予回顾性分析, 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中男女比例21∶36, 年龄62~88岁, 平均 (67.35±4.81) 岁, 病程1~35年, 平均 (8.23±5.14) 年;研究组67例中男女比例25∶42, 年龄61~87岁, 平均 (65.78±4.72) 岁;病程1~34年, 平均 (8.02±4.98) 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病室进行消毒, 并实时监测病情变化情况, 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并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 方案具体如下:①轻危患者: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 对于汗大者可擦身2次/d;对于腹股沟、腋窝等汗渍多的部位, 可涂爽身粉;护理人员可及时清洁控便力差者便后肛周, 确保局部干燥、清爽。此外, 为制定科学的翻身计划,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翻身时间, 针对感觉功能障碍者, 嘱其禁止使用热水或冰水袋, 避免烫伤或冻伤。②高危患者:护理人员于以上基础上予气垫床, 套高床头大约30°, 对骨突出处可予以皮肤保护贴, 以保护患者皮肤, 在控制患者学血糖同时确保其摄取的蛋白质充足。③极危患者:护理人员于以上基础上对患者每30 min翻身1次, 同时严格控制其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营养的膳食计划, 给易消化、高蛋白食物, 或给予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 补充蛋白, 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在以上基础上还要注意重症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医疗器械, 使用减压辅料保护高风险部位皮肤 (如鼻尖、骶尾部) , 如治疗允许至少每天检查1次与器械接触皮肤情况, 避免在皮肤或压疮下面放置医疗器械, 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器械预防皮肤破损, 特别是严重水肿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压疮相关分期标准[3], 可疑深层组织损伤期:局部紫红、黑或者发硬, 表皮完整, 皮温可凉或热;Ⅰ期:局部皮肤红、热、肿、痛, 且表皮完整, 压之不变白红斑;Ⅱ期:表皮出现浅表溃疡或水泡, 底部为鲜红创面, 且表现完整。Ⅲ期:皮肤全层均缺失, 直达皮下组织, 可见皮下脂肪层, 但肌肉、骨及肌腱未完全暴露, 可有结痂, 皮下隧道;Ⅳ期:全层组织缺失且伴肌肉、肌腱及骨骼暴露, 常存在皮下隧道与结痂;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均却是, 但是溃疡基底部存在痂皮或 (和) 腐肉。参照WHO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 共包括5个方面, 分值介于1~100分, 生活质量情况与分值成正相关[4]。护理后由专员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内容, 并由其自行勾选, 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 (非常满意数+较满意数) /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正态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 (n)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 (%)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7.46%较之对照组22.81%更低 (P<0.05, χ2=4.5637) , 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食欲及总体健康评分较之对照组均更高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04%较之对照组73.68%更高 (P<0.05, χ2=4.5253) ,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如果长期存在高血糖不但导致机体各组织出现功能异常, 而且破坏细胞内蛋白质功能, 致使血管收缩, 进而诱发压疮。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临床护理要求, 所有, 针对糖尿病者予以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 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选定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 以期为日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7.46%较之对照组22.81%显著更低, 且研究组精神状态 (85.47±5.88) 分、睡眠质量 (86.81±6.93) 分、日常生活能力 (89.52±5.38) 分、食欲 (88.91±6.52) 分及总体健康评分 (79.26±5.54) 分, 较之对照组均显著更高, 提示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 不仅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指的时根据护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规律, 护理人员对构成的每一项要素予以组织、计划、协调及控制, 从而确保护理服务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同时满足患者所需的活动过程[6]。该研究实施的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中, 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并从患者年龄、性别、皮肤状态、体型、运动与控便能力、食欲、全身状况等多方面评估压疮危险性, 根据患者不同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制度, 同时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 并强化其责任意识, 认真落实各个护理环节, 在提高质量控制的同时, 保障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7]。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04%较之对照组73.68%显著更高, 这与李娜[8]文献研究结果相符。通过质量控制正确评估患者实际病情, 为护理人员制定相应护理、治疗措施提供一指导作用, 同时可促使患者具备针对性防范意识, 从而缓解护理工作盲目性。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 未对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作详尽分析, 有待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 不仅能够降低压疮的发生, 而且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其中行常规护理的57例设为对照组, 将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的67例设为研究组, 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 。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 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 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住院糖尿病,压疮,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蝶, 焦肖江.1例糖尿病合并Ⅳ期压疮患者的伤口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z2) :126.

[2] 周错, 吴格怡.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院, 2013, 34 (9) :1379-1380.

[3] 李衡.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脑卒中病人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4, 12 (2) :167.

[4] 周方方.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高龄患者的压疮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6) :187-188.

[5] 彭华, 王君玉, 郭珊.质量反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2) :110-111.

[6] 柴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4) :256-257.

[7] 钟菁, 张丽敏, 张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 (24) :117-119, 148.

[8] 李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 2014, 21 (1) :34-49.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数据治理和应用研究下一篇:甘南州合作市2016年气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