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空管设备维护提高运行能力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设备管理上, 人们往往重视设备维修, 忽视设备维护。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概念被忽略, 习惯上把设备维护包含在设备维修中, 称之为事前维修、预防维修等等, 造成许多人只听过“维修”没听过到“维护”的名称。二是技术被矮化, 在早些时候设备维护工作技术含量较低, 像机器表面清洁一类的维护工作一般由操作者便可完成, 不需专门的维护人员。三是成效被忽视, 与之相比, 维修工作解决的是当前的问题, 效果能直观地呈现, 成绩能及时得到认可i而维护工作是维持设备的持续状态, 若没有同类工作对象的对比和长期的跟踪则工作成效难以评估。

1 目前状况

近年来, 空管部门对设备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组织上, 已经成立有专门的维护部门;技术行为上, 由相关部门牵头定期巡检, 把维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技术水平;管理规范上, 制定了维护规范, 使设备保障部门维护工作有了较为权威的专业性指导。但是, 从空管系统的设备规模和安全保障的需求出发, 目前维护工作尚有以下不足。

(1) 重视程度不足。因为设备维护往往被看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 缺少对之技术的投入, 因此维护工作在部分设备的管理上是空白, 在整体的设备管理上是苍白乏力的。

(2) 管理规范的缺位。各地设备保障部门在执行上级制定的规范时采用的具体方式方法不一致, 自行制定的规范在内容上千差万别, 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往往因为各地不同的运行环境, 不能得到有效推广。

(3) 独立性的缺乏。无论是在设备运行管理的实践过程还是在理论范畴上, 维护往往当作维修的前延或后续, 成为维修的附属品, 在许多学术刊物上一般称为“事前维修”或“预防维修”, 因此维护工作往往缺乏专门理论的指导。

(4) 技术标准的匮乏。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技术数据的支持, 同时也要记录有效的数据, 作为评估分析的依据。目前, 基层设备保障部门缺乏科学的数据作为标准而且充分利用日常维护的数据作为设备维修决策的方法还没有有效掌握。

2 建立设备维护体系

当前, 空管部门在设备技术上越来越先进, 设备的构成由过去的电子管发展为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现在的网络化, 设备管理上越来越灵活, 机器由过去的分散安放和就近管理到现在的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设备保障等级越来越高, 设备服务对象从程序管制方式向雷达管制方式转变, 设备服务范围由点到面、近端向远程转变。因此在设备管理上, 设备维护工作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1 设备维护的机构设置

要成立专业的设备运行维护机构, 其主要任务:一是指导各设备使用、维护单位进行设备维护。二是制定维护保养标准和组织交流维护保养经验。三是调查维护保养的费用和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

要有专门的维护单位和维护人员, 来执行常规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作为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者, 维护工作完成得好坏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故障间隔时间、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运行完好率, 有决定性的意义。

2.2 维护的工作内容

传统的设备维护包括:保养、清洁、润滑、检查, 对于当前空管设备而言, 还应包括状态监控、数据记录、备件管理、简单维修 (更换劣化备件等) 。很显然, 相对于空管安全保障来说, 对运行设备的在线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线维护工作必须做到按时、准点、到位。

(1) 维护规程明文化。由于维护工作的琐细, 有些单位或组织习惯于用口头形式来传教、布置、描述维护工作的内容, 技术人员往往根据自己对设备的理解或经验来执行维护工作, 因此, 制定科学规范的维护规程既是管理上的需要也是技术上的需要。

(2) 维护现场可视化。在人们通过“五感”感知事物过程中, 有60%以上的行动是从“视觉”的感知和提示而进行的。因此, 充分利用“视觉”的影响, 使要求、状态、方法、进程、规则以可视方式传达到每一个维护的员工, 使员工容易明白, 易于遵守, 易于比较, 易于接受。

(3) 维护记录形式表格化。通过设计合理的表格, 使维护内容重点突出, 过程有序。

2.3 维护的技术性

提高维护的技术含量包括提高维护技术水平和维护管理水平两方面。 (1) 维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早期“看护”的水平上, 维护设备的过程同时可看作是人通过与机器的接触进行学习的过程, 这“接触”当然是点越深、面越宽学习效果越好, 这效果又正反馈作用于下一个接触过程中。 (2) 一个成功的维护管理体制, 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整体效能, 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

2.4 设备维护组织的运作形态

维护的策略一旦决定下来, 就要靠一套良好的维护系统和组织了。然而维护组织的形式、大小应可以由各空管单位灵活决定, 基本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方式。各空管单位自己建立设备维护团队, 这应该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方式, 空管安全的需求是这一组织存在的重要基础。

(2) 外援方式。上级设备保障部门、专门设备维护单位的例行巡检、设备生产厂家技术支持等等, 这种方式会慢慢增多。

(3) 外包方式。承包给空管系统外的设备管理组织进行维护, 这一方式还较少, 但是对于一些稳定性好、备用手段充足的远台设备设施, 出于减少人力、节约时间、控制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也可以适当地采用这一方式。

总之, 设备维护工作是非常基础的设备管理的执行过程, 是空管设备保障目标的具体落实过程, 它对设备运行保障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设备维护往往会跟设备维修的概念混淆, 设备维护和设备维修都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维护指的是为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而进行的看管、检查、保养、清洁、更换易损零件等工作, 目的是减少和避免设备不正常磨损、老化和腐蚀而造成的损坏,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设备潜力, 提前或及时发现故障设备, 做好防范措施i缩短设备运行中断时间, 减少偶然因素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设备维护,故障,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空管自动化, 2010, 12.

[2] 管制中心附属设备使用与维护.

[3] 航管杂志, 2011, 8.

上一篇:双下肢胫前浮肿病因的探讨下一篇:交口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