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

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煤矿井下良好的通风可以在保证作业空间良好气候的条件下,冲淡或者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等,保证为矿井各用风场所提供足够的新鲜风量。矿井的安全生产、矿井的经济效益、矿井的稳定生产和持续高产以及矿井灾害时期的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矿井通风状况好坏的影响。因此,矿井通风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和持续优化是必须的。本文通过对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通风系统的各个影响因素和指标,通过建立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通风系统优化的方案和其计算机技术实现。

【关键词】矿井;通风网络;系统;优化

煤矿自然条件因地而异,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因素较多,而现有的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计算机水平都较低。因此,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通风的系统分析和优化的计算机化,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同时,随着近年来可靠性数学理论、模糊理论和系统优化理论等交叉学科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高和普及,系统可靠性研究进入全新的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矿井通风相关介绍

通风网中各条巷道及其风流、各类用风场所、通风构筑物构成了矿井的通风网络。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由主通风机等若干子系统及其单元组成的大型复杂关联系统即矿井通风系统。系统的多环节性、非线性、时变性和可维修性以及系统之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强耦合性是矿井通风系统的复杂关联的属性的具体的表现。因此,煤矿井下正常的通风及安全生产的故障和隐患的大量的随即影响因素容易出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建立在对矿井通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矿井通风系统分析是理论分析或是实验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结构、功能、安全技术经济指标或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找到症结,进行评价分析,并为寻求理想的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科学的可信的理论依据。

满足矿井通风目的的可靠程度,具体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保持矿井的正常运转功能;二是能够预防各类灾害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极强的灾后抗灾能力。

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基本步骤为:(1)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矿井的通风阻力、漏风状况和风量分配状况等,认真综合、整理、分析和研究所测定的资料,找出包括系统漏风情况、井巷通过能力和风机能力鉴定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2)请专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3)请专家对给出的方案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从中选出较好方案。(4)对初选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借助计算机技术评选出最优方案。

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征集专家评分”和“相对重要性序列”等发放确定出矿井通风系统的3大类12小项评判矿井通风系统的指标和其权值如下所示[1]:

技术可行性(3.2):矿井风压(10)、矿井风量(7.51)、矿井等积孔(1)、矿井风量供需比(3.79)、通风方式(2.09),结构合理性(4.38)。其中,矿井风压是指1m/s的空气流过矿井的通风网络时,所消耗的机械能量。一般认为矿井风压越高,通风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矿井风压以不超过3000Pa为宜。风量供需比是指矿井实际通过的风量与矿井所需风量的比值。矿井的风量供需比维持在1-1.2区间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大于1.2而小于1.5时被认为是风量过剩,而超过1.5则认为风量供给量过大。结构合理性是指矿井或系统在自然分风时压力与按需分风时压力之比K,K称为合理性系数。K值越大说明调节量越小,网络结构较为合理,反之亦然。一般认为单一风机工作下的通风系统一般要求K值的范围在0.85-1之间是正常的。如果K值小于0.6,则需要在采掘布局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合理化改进。而对于多风井系统的矿井通风网络来说,需要分别计算各系统的合理性系数K值,如果计算出的K值大于1,说明该系统受相邻系统的影响较为严重。通过网络结构合理性分析,可以降低通风系统的阻力,有助于调整通风网络结构,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经济合理性(2.6):通风机功率(1)、通风机效率(10)、吨煤主要通风机电费(5.17)、通风井巷工程费(1.44)。其中,吨煤通风电费指矿井平均每采一吨煤的主要通风机消耗的电费。通风井巷工程费包装井巷工程的直接定额费辅助车间费和施工管理费。

安全可靠性(4.2):风机运转稳定性(5.89)、用风地点风流的稳定性(1)、矿井抗灾能力(10)。其中,风机运转稳定性是指风机的工况点是否落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各风机运转过程是否相互之间有干扰。从安全角度讲,主要通风机的实际工作风压上限不能超过风压上限值的90%;从经济角度出发,不能低于风压最高值的60%。矿井抗灾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体指标有矿井通风系统具有的有利于冲淡、排放瓦斯的能力,有利于降尘、防灭火的能力,有利于降温的能力,以及矿井通风系统是否有可靠的安全出口、是否具有避灾路线或矿洞以及其他安全防灾措施等。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通风系统应该满足的几项基本要求有:其一,能够送往用风地点足够的风量,达到通风效果好、风质好、有效风量高等要求。其二,运行可靠性高,系统设计简单,系统运行稳定性高。其三,通风的阻力小,分布比较合理,可挖掘、易调整。其四,平时易于防灾,灾变时能够限制灾害扩大,易于救灾,在救灾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抗灾救灾能力强。其五,经济核算,基建投资,维修和运转费用低。[2]

2.2模糊优选模型

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优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等理论和方法的丰富和发展,优化技术俨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3]。近年来,优化技术在基于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优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通风系统优化理论框架基本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如前所述,采用“专家评议法”和“相对重要性序列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由专家运用基于案例求解的方法对影响矿井通风稳定性的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步,运用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采用模糊优选的方法和相对重要性序列矩阵法来进行结算。第三步,基于逻辑求解模式的运用,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实现。[4]

模糊优选的理论模型如下:

设系统有满足约束条件的n个方案组成的方案集,以m个目标(指标)对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则矩阵X表示m个目标对n个方案的目标特征值矩阵,也就是决策矩阵:X=xij,其中,i=1,2,…,m;j=1,2,…,n;xij方案j目标i的特征值。

对于设计方案的模糊优选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每个方案对于模糊概念“优”的隶属度,其中隶属度最大的方案即为所求取的最优方案。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和便于计算、优选分析,在决策前应将评价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这就是相对隶属度。通过对指标的规范化,增加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由于指标值之间的不可共度性和矛盾性的存在,有时需要进行定量目标的规范化和定性目标的定量化。

2.3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

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设计需要遵循实用、操作简单、采用模块化结构和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界面清晰友好和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等原则。

三、结束语

通过基于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方案理论框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允祯.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技术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02):85-105.

[2]吴中立.矿井通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03):21-23.

[3]徐瑞龙.矿井通风网络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02):34-35.

[4]张国枢.矿井通风实用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温勇锋

第2篇: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组成与安装质量控制

摘 要: 针对地铁车站通风系统及其空调安装监理等实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阐述地铁通风空调的基本组成、主要特点、设备安装质量以及控制工程质量的方案与措施等。

关键词: 地铁;空调;安装;质量

地铁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主要优点是运行快捷、不会受到天气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等,是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公交方式。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控制地铁环境的核心部分,承担了地铁线路的站台、站厅以及隧道正常工况的供冷、通风以及出现事故的通风、阻塞通风等主要功能,对于地铁系统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1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基本特点

地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下建筑工程,其季节、区域的不同对于空气的处理也有不同要求,通常岛式站台的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由五大子系统组成:

1)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一般车站的两端上下行线都设置了一个活塞风道及其对应的风井,是列车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活塞作用完成隧道与外界通风换气的一个通道。并且在隧道与对应的活塞风井间还配置了隧道风机,当没有列车活塞作用的时候必须借助这种装置对隧道进行机械通风。利用设置在活塞通风和机械通风风道上的不同组合风阀的开启与关闭以及隧道风机的开启与关闭的不同组合,组成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以符合不同的运营工况需要。

2)车站隧道通风系统。新建的地铁通常在站台公共区的边缘安设了屏蔽门,使得车站的隧道空間得到有效隔离,停车位置便成为车站隧道,为确保列车停车的时候车载空调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将列车的制动发热量排除出去,在隧道内的轨顶以及站台下面设计了两条风道,相应的列车的发热点也设计了排风口。从而利用轨道排风机及其对应的管道使得热空气顺利排到地面。此外,轨道排风机必须能够在二千五百摄氏度下连续运转六十分钟,以符合风道火灾等特殊工况的运行要求。

3)车站的站厅、站台通风空调系统。车站的大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小新风机、排烟风机、回风机、排风机、组合式空调器及其对应的控制风阀。如果室外的新风焓值超过车站的回风点焓值的话,空调新风运行,并且关闭全新风的风阀,关闭排风机的风阀,开启回风风阀,此时回风与小新风利用组合式空调器的混合段进行充分混合之后进入站厅和站台。如果室外新风的温度低于空调送风点温度的话,此时室外新风不需要经过冷却,通过组合式空调器直接将凤送入到车站的公共区域。

4)车站设备以及管理用房的通风空调小系统。结合不同设备以及管理用房的使用功能并不相同,所设计的通风空调小系统其数量也不相同。车站小系统分成为车站的设备以及管理用房提供通风服务的轴流风机、柜式空调机组、吊挂式空调机组以及风阀等,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各个房间的温、湿度等环境,确保工作人员以及设备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与运行环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利用机械排风方式来排烟,便于工作人员撤离以及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5)制冷系统。新建的地铁工程的制冷系统都包括了大系统和小系统两个部分,大系统通常采取集中冷站供冷的方案,一方面有利于集中管理,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节能降耗。集中冷站的冷水经过冷冻水管通过区间隧道传输到各个车站。小系统制冷是利用在车站安设的小型风冷制冷机组所产生冷水,利用输送泵以及管道传输至对应的设备及管理用房中所安装的柜式空调器以及风机盘管,从而进行制冷。

2 地铁通风空调安装质量控制

2.1 风管及相关部件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风管以及相关部件安装的具体位置、标高应能满足管线综合的设计要求;必须确保安装质量,确保不会出现脱落和变形等现象;所安装的部件的方向必须正确,以便于操作,同时防火阀检查孔的位置务必设置在方便操作以及观察的位置,并且边长超过63厘米的防火阀必须单独设置支吊架,禁止将风阀本身的重量作用于风管上。此外,支、吊以及托架的规格、具体位置、间距以及固定形式务必能满足设计以及施工要求,禁止将其设置在风口、阀门以及检查孔(门)的位置。

2.2 空调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1)空气处理设备安装质量控制。一般车站内的空调处理设备大致分成空气处理机组以及组合式空调箱两种类型。在安装空气处理设备之前,首先必须对设备基础的标高以及具体尺寸是不是符合设备外观尺寸规定进行校核,组装空气处理设备之前,必须对各功能段箱体是不是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连接加以检查,连接各箱体的时候,必须确保箱体之间的密封垫的密封性,并对机组与基础之间的减震垫是否摆放正确,确保机组平整度符合规定。连接风管与机组的时候,必须确保机组没有承担外接管道的重量,进风管与出风管都应当设置支撑并加以固定。同时对机组的进水管与出水管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所有的冷凝排水管上都必须安装U型水封,并确保凝结水可以顺畅流出。

2)风机安装质量控制。安装风机之前,应着重对风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是不是与施工图纸参数相符合进行认真核对,并且风机的左右式必须没有偏差。风机进入到设备基础之前,必须对叶轮、机壳以及其余部位的具体尺寸、进出风口的准确位置是不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仔细核对;同时还应对叶轮的转向是不是满足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校验;检查风机是不是存在腐蚀、变形以及碰伤等问题,检查进出风口是不是已经有盖板遮盖严密,并检查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书以及质量保证书是否齐全,并确保风机的基础、具体尺寸等满足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基础上的预埋件的具体位置以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好风机之后,必须确保风机的机轴和风机扩散筒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也就是两轴线位置相同。

2.3 制冷系统安装质量控制

1)制冷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车站内所有制冷设备都必须安装在冷水机房,而在安装这些设备及管道之前必须结合机房内的面积大小以及净空标高的具体实际,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所安装的设备以及管道能够符合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安装制冷设备之前,必须对设备基础的尺寸是否存在偏差、基础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等进行核对,以确保设备基础外面光洁、平整,预埋件以及与预埋孔的位置等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安装冷冻以及冷却水泵的时候,应确保泵体与基础两者的中心线处于平行的位置,所安装的地脚螺栓的位置必须准确无误。安装冷水机组的时候,应确保机组的冷凝器以及蒸发器进水口、出水口有充足的空间,有利于管道以及附件的安装工作,并且便于日后的操作与维修工作。机组的周围必须留出足够的检修场地,以便于日常检修、保养工作。

2)冷却塔安装质量控制。安装冷却塔的时候,塔体必须与基础预埋件牢固连接;塔体的周围必须畅通无阻,以确保空气的流通;确保冷却塔的进水管以及喷嘴位置准确无误。如果存在多台塔体并联的话,必须在塔体间安装连通管,以确保多台塔体之间的水盘水位处于相同的高度,以免因水盘水位高度不相同而留下质量隐患。

2.4 绝热保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绝热保温工程之前,务必对绝热保温材料的尺寸大小以及质量是不是满足要求进行检验;并在铺贴绝热保温层之后认真检查是不是已经覆盖严实,尤其必须对风管的上部进行认真检查,避免由于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或者在施工人员操作方面以及容易漏贴的位置出现遗漏保温的问题。在完成安装吊顶上部的风管以及水管之前,必须仔细进行复查,以免施工人员在吊顶上部进行作业的时候,对已经完成的绝热保温层产生二次破坏,导致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出现凝结水的问题。

3 控制通风空调系统安装质量的监理方案以及措施

在施工期间对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质量进行控制所采取的监理方案以及措施是主动与被动控制有机结合,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对通风空调设备以及对应材料质量的检验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设备与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以确保通风空调安装工程的质量。在采购风机、风阀以及空调器等关键的大宗设备或者材料过程,业主应当委托专业的设备监造公司进行监造,确保设备的前期制造以及运输质量。安装通风空调的单位及其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好设备与材料的进场关,对于不满足质量要求与标准必须清理出场,杜绝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混入,以免产生施工质量隐患。认真搞好设备与材料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检验的手段主要包括书面、外观、理化以及无损探伤检验等。

2)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是保证工序质量的基础;强化工序控制,对于工序活动的操作者、设备与材料、施工机具、工艺以及环境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强化工序质量的检验工作,综合统计与分析工序质量状况,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动态;设计合理的工序质量控制点并加强管理,确保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结合具体实际,严格控制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实际,严格控制关键技术,并提出科学合理解决的方案,是确保通风空调安装质量的关键,保证施工能夠顺利进行。例如大宗设备的吊装以及运输技术,复杂结构件的焊接技术等,施工之前必须确定好关键技术,包括组织机构的有关人员、相关机具设备等,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实施细则、检查以及评价工作等。施工工程中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技术人员的检查、评价以及调整,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必须及时进行调换。对于关键技术所使用到施工机具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主要包括对机具的能力进行检查、鉴定以及控制,并认真做好的施工机具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对实施关键技术所运用的工艺、方法也必须严格控制,主要包括工艺方法、工艺的实施、检查、评价、试验以及改进等。

参考文献:

[1]武世强,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及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04).

[2]佘光华,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02).

[3]王丙湘、栾文彩,浅议地铁通风空调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02).

作者:刘光伟

第3篇:浅谈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监控

摘要:安全生产,通风先行。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系统的安全监控除了瓦斯传感器,还有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瓦斯传感器比较受重视,基本都是按标准、规范要求设置,并实现动态达标;而后三种容易受到疏忽。本文对此做明确描述,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为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

Setting and Application of Belt Tearing Protection Fixing Device

SUN Nan

(Heilongjiang Mine Safety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Ltd.,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07China)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代替了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19)代替了AQ6201-2007。二者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对传感器设置、安装做出精确的规定,适用于井工开采煤矿,包括正常生产、新建(基建)和改扩建矿井[1]。除了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同样尤为重要,应注重多系统、多支路的融合,将全矿安全监控遍布每一角落,无漏洞、无盲区,全程实时动态、远程监控。

2 设置标准

2.1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标准

2.1.1位置确定

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不断延长,井下战线长、点多面广,所采煤层资源逐步枯竭,多数矿井由上组煤层逐步延伸开采下一组煤层,矿井开采煤层由不易自燃到容易自燃、自燃,或者邻近采空区、旧巷的回采工作面[2],极易出现一氧化碳大量涌出,且回采中煤层内一氧化碳大量释放,这使防灭火系统的配备、运行、管理尤为重要。为确保监测监控到位,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地点设置在回采工作面切眼的上隅角,报警浓度设置为≥24ppm,如图1所示。

2.1.2设置要求

由于一氧化碳密度轻于空气,浮于空气上方,因此井下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顶板,而且是风流、顶板、支护条件较稳定的位置,吊挂位置距巷道顶板不超过300mm,距巷道壁不低于200mm。因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观察、巡检、维护、调校、迁移或更换,安装维护必须方便,但不影响行人、支护或运输。由于井下巷道顶板高,人员不便于管理,一般人员采用爬梯,属于高空作业,不安全,可以采用细钢丝绳进行吊挂,在顶板、巷帮安装固定滑轮,通过巷帮旋转手把牵引钢丝绳来控制一氧化碳传感器升降,简洁轻便,经济实用。

2.1.3设置地点

井下除了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需要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外,其他作业环境地点也同步需要安装设置: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在驱动部下风侧10-15m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吊挂时距巷道顶板不超过300mm,与皮带中心线一致;井下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3],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以及采区、盘区、总回风巷均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均设置为不低于24ppm。

2.2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标准

(1)井下温度传感器应垂直于顶板悬挂,距顶板不超过300mm,距巷壁不低于200mm,便于人员观察和巡检维护,不影响行人、支护和运输,由于井下巷道顶板较高,温度传感器吊挂、操作装置选用与一氧化碳传感器同样的装置,单个设置或与一氧化碳成组布置。

(2)井下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以及煤层埋藏深、地温高的矿井,一氧化碳更是安全管控重点,束管监测系统、防灭火系统必须同步布置到位,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须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设置为26℃,如图2所示。

(3)井下机电设备硐室、避难硐室、水泵房、机修硐室内须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设置为30℃。

(4)井上下其他位置同样需要设备温度传感器的有井下抽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空区、旧巷瓦斯时。瓦斯抽采管路上必须安设温度传感器,实现动态实时监测监控,并实现数据上传,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泵吸入管路中必须设置温度传感器,利用瓦斯发电、燃烧或传输时,还必须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温度传感器;使用有防爆柴油动力装置(无轨胶轮车、单轨吊机车、窄轨机车、卡轨柴油车、齿轨柴油机车)的矿井须设置温度传感器。所有位置所安设的传感器均须接入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集中监测。

2.3风速传感器的设置標准

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回风巷,以及采区、盘区、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均须设置风速传感器,具体位置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支护设施、无障碍、断面无变化、巷道壁及顶板平整、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测风点还需用水泥或其他物料抹平。由于风速传感器工作时有振动,须采用硬连接的方式固定,传感器风速检测口垂直于巷道风流方向。巷道中位置不同则风速不同。采掘工作面、采区、盘区回风巷风速传感器设置报警值为不低于6m/s,矿井总回风巷内风速传感器设置报警值为不低于8m/s。当风速传感器监测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达到安全警示作用。

3 效果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监控全面得以提升应用,将分散的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系统性融合集成、远距离传输。

(1)传感器传输实现数字化[4],传感器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延顺井下光纤以太环网和现场总线传输,传感器均实现全数字化传输,传到地面调度平台通过软件实时监测。

(2)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抗干扰技术,地面设备(包括监控主机、监控分站、传输接口)满足3级静电抗扰度、2级电磁辐射抗扰度、2级脉冲群抗扰度,交流电源端口3级、直流电源与信号端口2级浪涌(冲击)抗扰度[5]。

(3)传感器的防护等级全面提升,安全监控分站所接的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等设备设施的外壳防护等级均为IP65,传感器探头部位均实现多层防护,满足井下粉尘、潮湿、洒水的特殊环境要求。

(4)具有声光报警功能,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接入安全监控系统后,通过系统软件自动读取传感器数据,并对每一传感器设置声光报警点,若设置数值与检测数据不一致则声光报警,提醒采取应急措施。

(5)多网、多系统融合工作[6],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广播通讯系统、监控系统实现融合,将井下人及环境信息及时反馈至系统软件界面上,实时更新,动态显示。

(6)具备自诊断、自评估功能,连接到系统的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监控分站等通电后先自检,而后将信息传送到安全监控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模拟量传感器具备标校状态显示、提醒,通信网络工作状态,分站与电源供电状态,以及电池信息均反馈到系统中,做到实时监控。

4 结语

矿井通风系统的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促进安全监测监控多元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煤矿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实现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更实现了井下有线和无线传输网络的有机融合,多系统井上下融合,远距离监控,为矿井安全高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远,刘鹏,于晓珉.一种强实时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分站通信方案[J].煤矿安全,2020,51(5):130-133.

[2]丁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接入工业互联网关键设备研究[J].煤矿安全,2021,52(12):138-141.

[3]黄伟,陈瑶,华月存,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层级故障自诊断技术[J].煤矿安全,2021,52(12):133-137.

[4]黄源.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化工研究,2021(4):40-41.

[5]高荣翔.煤矿安全监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

[6]张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云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作者:孙楠

第4篇:保障矿井通风系统 安全可靠的措施

编 制:

审 核:

安全管理科:

总 工 程师:

编 制 日期:

生产技术科 20110201

保障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的措施

矿井通风管理是我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矿井通风管理又是矿井瓦斯防治、矿井防灭火和煤尘防治的基础,选择矿井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的保证,因此为了保障本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选择矿井合理的通风系统,并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根据本矿井的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选择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2、采用机械通风,严禁自然通风作业。根据矿井所需风量设计,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并配备同等功率的备用主要通风机,测定其供风量和矿井有效风量,做到以风定产。

3、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的一个水平,一翼和每个煤层工作面都必须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严禁出现水平串联通风和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力求简单,杜绝出现角联通风巷道。

4、加强矿井通风巷道的维修,采掘巷道布置时尽量考虑满足矿井采掘工作面通风的需要,减少矿井通风阻力,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完整,风流稳定。

5、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制定贯通安全措施,做好贯通后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的准备,并履行好审批手续。

二、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1、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合理,离回风拐弯处10米以外,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保证不发与循环风。

2、局部通风机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有衬垫,离地面高度大于0.3米。

3、局部通风机要有专人看管,不准随意停开。如遇停电或检修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及时将独巷内的人员撤到全风压进风巷处,恢复供电前应检查瓦斯,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开启局部通风机。

4、局部通风机应安装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5、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和出口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并保证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限。

6、风筒接头严密,风筒无破口、无反接头,软质风筒要使用反压边,风筒吊挂要平直,做到逢环必挂。

7、风筒拐弯处设弯头,不得拐死弯处,异经风筒接头要使用过渡节,并先大后小,不得花接。

三、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中还必须在井上下适宜地点需设置必要的通风构筑物,用来引导、隔断和控制风流,达到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满足要求。

1、永久密闭:随着矿井生产区域的逐步延深,因此对已经开采结束的巷道必须进行永久性密闭。

①永久性密闭应选择在支护良好的地点,并要求周边掏槽。 ②永久密闭一律用不燃性水泥砖建筑,要求密闭墙面平整,无裂隙、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墙体厚度不小于0.5米。

③密闭内有水流出的要设反水池,有自然发火煤层的采空区密闭要设置观察孔,孔口要封堵严密。

④密闭前5米内支架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淤泥,并在密闭前设栅栏、警标,挂上密闭观察牌。

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跟班人员应经常对矿井永久性密闭进行检查,发现有漏风时,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2、永久风门。

①永久性风门每组不少于两道,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米,水平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进、回风井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联络巷需要设置风门的必须同时设反向风门。

②永久风门要尽量设在支护完好的车场或联络巷内,墙垛周边要掏槽,要硬顶硬帮。

③风门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扭。

④风门墙垛要用不燃性水泥砖建筑,厚度不小于0.5米,墙垛平整,无裂隙、重缝、空缝、严密不漏风。

⑤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管路孔要堵严实。

⑥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设置正反联锁装置,不能自动关闭的

要设专人看管,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闭锁装置,风门不能同时敞开。

⑦风门前后5米内巷道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⑧加强永久性风门的检查,发现风门变形或损坏,有漏风时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四、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1、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规程》要求,矿井应建立专门的“一通三防”管理队伍,本矿井由总工程师和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抓“一通三防”工作。

2、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每月召开一次通风工作总结计划会,落实有关“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3、矿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负责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的有关图纸、板牌、记录、台帐,做到各种图纸报表准确,数据齐全,上报及时。

4、通风区队人员其中包括:瓦检员、测风员等工种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并按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并要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5、凡是巷道贯通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并做好风量调配工作。 五 其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防治瓦斯、煤尘爆炸的

编审安 全总 编 安全技术措施 制:

核:

管 理 科:

工 程 师:

制 日 期:

生产技术科 20110203

防治瓦斯、煤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治瓦斯爆炸安全技术措施 1.1造成瓦斯事故的原因:

(1)通风系统不合理、供风距离过长、采掘布置过于集中、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过大而又没有采取抽放措施、通风路线不畅通等,都容易造成采煤工作面风量供给不足。

(2)正常生产期间,煤矿井下的通风设施被随意改变其状态。 (3)采掘工作面的串联通风,上工作面的污浊空气未经监测控制进入下工作面,导致与下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叠加而超限。

(4)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可能使掘进工作面很快达到瓦斯爆炸的界限。

(5)对封闭的区域或停工一段时间的工作面恢复通风,未制定专门的排放瓦斯措施。

(6)气压发生变化或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顶时。 (7)当采掘工作面推进到地质构造异常区域时。 (8)巷道冒落空洞由于通风不良容易形成瓦斯积聚。

1.2加强通风系统管理,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合理布置采区通风系统。

(1)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对地面矿井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设施,要加强日常检查,机电科、通风救护队要对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供电、电器、机械部分及主副闸板、风硐、扩散器等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矿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对贯通巷道及时制定贯通措施、通风方案;新开工及收尾封闭的区域,

要提前形成通风系统,定期进行阻力测定和通风系统网络解算、优化通风系统。

(2)加强巷道维修,保证正常通风断面,防止出现局部巷道超风速问题。

(3)保护好井上、下各类通风设施,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 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2 道反向风门(安设无压风门不必设反向风门)。

(4)局部通风地点做好局扇及风筒管理,实现“

4、

3、

2、1”,推广使用风筒连接器和铁风筒切换器,使用钢丝绳或铅丝吊挂导风筒,保证风筒平、直、顺,局部通风地点工作面风量充足。

(5)重点通风工程和技术措施

①加快1110回风巷施工进度,尽快形成1110轨道巷与1110皮带巷进风1110回风巷回风的通风系统。组织进行矿井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矿井阻力测定及瓦斯鉴定工作,进行通风系统优化。

②对回风巷和进风巷失修的地段及时安排工程进行维修、清理,保证巷道断面、减少通风阻力,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③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管理,及时维修风门、风桥和挡风墙等设施,对下井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严禁随意敞撞风门和损坏通风设施,保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④各采掘工作面按照“三条线”建设的总体要求,及时安装压风管路系统,主干管路要与地面压风机主管路连接。压风管路必须专门管理,不

得挪作它用和私自拆除。 1.2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做好如下通风工作 (1)矿井通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2)所有没有封闭的巷道、采掘工作面和硐室必须保持足以稀释瓦斯到规定界限的风量和风速,使瓦斯不能达到积聚的条件。

(3)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合理的进、回风路线,尽量避免形成串连通风。

(4)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风路畅通,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合理的进、回风路线,尽量避免形成串连通风。

(5)掘进工作面供风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更换、检修局部通风机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运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加强管理,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

(6)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停风造成的危险,必须使用“三专两闭锁”,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并实行挂牌制度。严格禁止非专门人员操作局部通风机和随意开停通风机。

(7)矿井的生产能力和通风能力相匹配。

2)加强瓦斯管理,严格落实瓦斯检查制度。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有计划停电停风时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处理局部聚积的瓦斯方法

(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时应采取下列方法处理:增风吹散法、风障引流法、液压局部通风机吹散法、脉动通风技术吹散法、风筒引射导

风法、局部通风机抽排法、瓦斯抽放移动泵站抽放法等。

(2)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时应采取下列方法处理:加大工作面的进风量法、降低回采速度、瓦斯抽放和煤壁注水等。

(3)顶板瓦斯聚积时应采取下列方法处理:加大巷道内风流速度、加大顶板附近的风速、喷浆封闭法、瓦斯抽放法、隔离法、引风吹散法等。 (4)掘进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时应采取下列方法处理:

①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掘进工作面,应优先采用长距离大孔径预抽预排瓦斯的方法,尽量使用双巷掘进,每隔一定距离开掘联络巷,构成全负压通风,以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

②盲巷部分要安设局部通风机供风,排除盲巷内瓦斯。

③掘进工作面及其巷道中很容易出现冒落空洞或裂隙发育带,对于这些地点积聚的瓦斯应使用下列有关方法予以及时处理。

a.吊挂风帐或安设迎风板、迎风帘; b.接风筒或接小风筒、胶皮管吹风; c.背木板填黄土隔绝。 (5)排放瓦斯的时应做到:

①计算排放瓦斯量,预计排放所需时间。

②明确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制定控制送入独头巷道风量的方法,严禁“一风吹”。

③确定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标明通风设施、电气设备的位置。 ④明确撤人范围,指定警戒人位置。

⑤明确停电范围、停电地点及断、复电的执行人。

⑥明确必须检查瓦斯的地点和复电时的瓦斯浓度。 ⑦明确排放瓦斯的负责人和参加入员及各自担负的责任。

⑧文图齐全、清楚,通风设施、机电设备及瓦斯监测传感器等应该上图的,都要准确,不能遗漏。 1.3矿井瓦斯检查的制度

(1)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瓦斯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2)采掘工作面CO2 浓度每班至少应检查两次,CO2 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CO2浓度。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CO2应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或CO2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或CO2应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3)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挡风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4)在爆破过程中,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爆破工、班(组)长、瓦斯检查员每次检测瓦斯的结果都要互相核对,以3 人中检测最大瓦斯浓度值作为检测结果和处理依据。

(5)其它作业地点瓦斯和CO2检查次数由矿总工程师决定,但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6)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

(7)通风及安全管理部门的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检查班报表,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1.4 矿井瓦斯检查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可靠的安全监测系统,用好各地点的瓦斯监测设备,确保可靠运行,安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催化元件的设备,每隔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校一次,每隔7天必须对甲烷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1.5我矿2011年的掘进工作面已揭露的煤层,无瓦斯涌出异常地点、高瓦斯区域。

1.6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煤矿井下的明火、煤炭自燃、电弧、电火花、赤热的金属表面以及撞击和摩擦火花,都能点燃瓦斯。因此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井下严禁拆开矿灯,严禁用灯取暖。井下不得烧焊作业,必须烧焊作业时,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要求审批,点火作业现场要严格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和管理制度。

(2)井下电器设备要及时检查,达到完好及防爆要求。 (3)局部通风地点要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4)井下供电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5)加强放炮管理,井下严禁放明炮、糊炮,装药时按照规定要求填实炮泥和水炮泥,所有放炮作业全部使用符合煤矿安全等级的炸药和雷管。

(6)严防产生撞击和摩擦火花,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

1.7防止瓦斯事故扩大措施

⑴采掘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等必须及时填绘、更改、核对。通风系统力求简单、合理、可靠,废巷必须及时封闭。实行分区通风,减少事故波及范围。

⑵建立健全矿井隔爆设施,各掘进工作面及主要进、回风巷按规定安设隔爆水槽,其它地点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⑶按期对自救器进行校验,发现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能熟练使用。

⑷各施工地点的《作业规程》中,都要明确发生事故时的避灾路线,并贯彻到全体下井职工。

⑸井口防爆门和反风设施要加快安装速度,并保其完好有效。 ⑹瓦斯超限报警时处理程序

当采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1.5%或回风流瓦斯浓度大于1.0%时,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处理。

①下达命令:当监测系统出现瓦斯超限报警时,矿调度室值班人员立即命令现场班长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②现场执行:现场班长接到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命令后,必须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切断工作区域内的电源。以上工作完成后,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

③现场确认: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现场班长执行完命令的汇报后,再命令现场班长和瓦斯检查员共同到瓦斯超限现场进行探查确认,然后立

即将探查结果向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立即向矿值班领导进行汇报。

④指挥处理:矿值班领导接到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后,根据现场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指挥处理。

⑤调度记录: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将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入瓦斯日报,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瓦斯浓度及处理情况等。 2 防治煤尘爆炸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2.1预防煤尘引燃爆炸的措施

⑴健全防尘供水系统,保证水量充足

①防尘用水管应铺设到所有能产生和沉积粉尘的地点,井下各采区及工作面按要求铺设好供水管路并保证供水正常。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主要运输巷、回风巷每隔l0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皮带机巷与皮带机斜井每隔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

②在需要用水冲洗的巷道内,按照管路安装要求设置三通阀门,并及时安装长度不小于50m且与三通阀门接头相匹配的专用软水管。皮带机巷与皮带机斜井内应在距巷道三通阀门上应至少配备一条长度25m的冲洗巷道、消防两用软水管。

③供水管路要经常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⑵防止煤尘堆积及飞扬的措施

① 730轨道运输大巷、井底车场、730胶带运输大巷由机电科负责每年刷白一次。

② 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巷道按照巷道划分范围由负责单位及时冲洗,清理积尘。

③ 各采掘进工作面必须落实转载喷雾、净化水幕、放炮喷雾、掘进机内、外喷雾、防尘帘等各项防尘措施。皮带输送机的转载落差,均不得超出0.5m,当超过0.5m时,应安装合适的溜槽或导向板传输。

④ 采煤工作面煤层原有自然水分小于4%时,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

⑤ 综掘工作面必须按照要求,装备除尘风机并坚持使用,综采工作面安装液压支架自动喷雾系统。

⑥ 所有采掘工作面安装水压水量观测表。 ⑶防止煤尘引燃引爆的措施 ①杜绝明火,消除电器火源。

②加强所揭露煤层自然发火情况观测,准备好应急措施。 ③严格放炮管理,防止放炮引起的煤尘事故。 ④杜绝摩擦、撞击产生的火源。

⑤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爆炸引起的煤尘爆炸。 2.2 防止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的措施。

⑴健全矿井主、辅隔爆设施,并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完好。 ⑵简化、优化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避免串联通风。

⑶做好自救器的检查、校验、管理、使用培训工作,使职工能熟练使用。

⑷制定并贯彻避灾路线。

3 其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红一矿矿井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编审安 全总 编

管 理工 程制 日 制:

核:

科:

师:

期:

生产技术科 20110210

红一矿矿井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爆破在煤矿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在使用中的失误,使能量意外释放,导致爆破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我矿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炸药爆炸时的危害主要是产生爆炸地震、空气冲击波、飞石和噪声等,一旦失控,就会造成事故。要避免这些危害必须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爆破安全距离

主要包括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冲击波和飞石的距离确定。在这里仅就爆破飞石和安全距离的确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爆破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些岩块飞散很远,对人员、设备和构筑物造成危害。

二、爆破事故的预防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爆破员的资格;各种爆破都必须编制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设计书或说明书应有具体的爆破方法、爆破顺序、装药量、起爆或连线方法、警戒安全措施等;爆破过程中,必须撤离人员。严格遵守爆破作业的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2.装药、充填:装药前必须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使用竹木棍装药,禁止用铁棍装药。在装药时,禁止烟火、禁止明火照明。

3.设立警戒:爆破前必须同时发生声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井下爆破应在相关的巷道上设置岗哨,地面爆破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岗哨,使所有通道都在监视之下,并撤走爆破危险区的全部人员。

4.连线、起爆:采用导火索起爆,应不少于二人进行,而且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

用电雷管起爆时,电雷管必须逐个导通,用于同一爆破网络的电雷管应为同厂同型号。爆破主线与爆破电源连接之前,必须测全线路的总电阻值,总电阻值与实际计算值的误差须小于土5%,否则,禁止联接。大型爆破必须用复式起爆线路。井下爆破必须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

5.爆后检查;爆破后,经过一段时间,再确认爆破地点安全,经当班爆破班长同意,发出解除警戒信号,才允许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6.盲炮处理:拒爆产生的盲炮包括瞎炮和残炮。发现盲炮和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设明显的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药包,严禁打残眼。盲炮的处理主要有下列方法:

(1)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和漏接、漏点火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进行起爆。

(2)打平行眼装药起爆。对于浅眼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0.3米,深孔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10倍炮孔直径。

(3)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火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三、其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第5篇:保障矿井通风系统 安全可靠的措施

编 制:

审 核:

安全副矿长:

矿 长:

编制日期:

矿井通风管理是我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矿井通风管理又是矿井瓦斯防治、矿井防灭火和煤尘防治的基础,选择矿井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的保证,因此为了保障本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选择矿井合理的通风系统,并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根据本矿井的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选择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2、采用机械通风,严禁自然风作业。根据矿井所需风量设计,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并配备同等功率的备用主扇,测定其供风量和矿井有效风量,做到以风定产。

3、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的一个水平,一翼和每个煤层工作面都必须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严禁出现水平串联通风和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力求简单,消灭角联通风巷道。

4、加强矿井通风巷道的维修,采掘巷道布置时尽量考虑满足矿井采掘工作面通风的需要,减少矿井通风阻力,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完整,风流稳定。

5、加强矿井水平贯通,采掘煤层通风系统贯通的管理,制定贯通安全措施,做好贯通后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的准备,并履行好报批手续。

二、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1、局扇安装位置合理,离回风拐弯处10米以外,保证局扇正常运转,保证不发与循环风。

2、局扇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有衬垫,离地面高度大于0.3米。

3、局扇要有专人看管,不准随意停开。如遇停电或检修局扇停止运转时,作业齐头的人员必须撤到进风巷来,恢复供电前应检查瓦斯,并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开启局扇。

4、局扇应安装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一台局扇不准同时向两个采掘工作面供风。

5、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和出口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并保证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限。

6、风筒接头严密,风筒无破口、无反接头,软质风筒要反边,风筒吊挂平直,做到逢环必挂。

7、风筒拐弯处设弯头或缓慢拐弯,无拐死弯处,异经风筒接头要尽量使用过渡节,并先大后小,做到不花接。

三、管好用好矿井通风设施

矿井通风系统中还必须在井上下适宜地点安设必要的通风构筑物,引导、隔断和控制风流,才能保证风流按照需要,定向、定时地流动。这些通风构筑物的质量好坏,是否符合要求是保证矿井有效风量高低的重要保证。

1、永久密闭:本矿井由于开采时间长,生产水平已逐步延深,因此对已经开采结束的水平必须砌筑永久性密闭,同时对已经开采收尾的煤层采区,其通风系统没有利用价值的进行永久性密闭。

①永久性密闭应选择在岩巷内,施工前应根据其 搞好设计,并要求周边掏槽的按设计施工;

②永久密闭一律用不燃性水泥砖建筑,要求密闭墙面平整,无裂隙、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墙体厚度不小于0.5米;

③密闭内有水流出的要设反水池,有自燃发火的煤层采空区密闭要观察孔,孔口要封堵严密;

④密闭前5米内支架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淤泥,并在密闭前设栅栏、警标,挂上密闭观察牌。

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跟班人员应经常对矿井永久性密闭进行检查,发现有漏风时,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2、永久风门。本矿井开采长,水平较多,因此在各水平与总回风巷的连接处等都必须设置永久性风门。

①永久性风门每组不少于两道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米,水平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并设反向风门;

②永久风门要尽量设在支护完好的车场或联络巷内,墙垛周边要掏槽,要硬顶硬帮。

③风门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扭;

④风门墙垛要用不燃性水泥砖建筑,厚度不小于0.5米,墙垛平整,无裂隙、重缝、空缝、严密不漏风;

⑤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缆,管路孔要堵严实;

⑥风门能自动关闭,并设置正反联锁装置,不能自动关闭的要设专人看管,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闭锁装置,风门不能同 时敞开;

⑦风门前后5米内巷道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⑧加强永久性风门的检查,发现风门变形或损坏,有漏风时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四、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1、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规程》要求,矿井应建立专门的“一通三防”管理队伍,本矿井由安全副矿长和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抓“一通三防”工作。

2、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每月召开一次通风工作总结计划会,落实有关“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3、矿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负责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的有关图纸、板牌、记录、台帐,做到各种图纸报表准确,数据齐全,上报及时。

4、通风区队人员其中包括:瓦检员、放炮员、断电仪管理员、测风员、安监员等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并按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并要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5、凡是巷道贯通都必须制定措施,同时制定瓦斯排放措施,并做好调配风量工作。

第6篇:保障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的措施doc

中 合 煤 矿

保障通风系统系安全可靠的措施

1、矿井主通风机房内设计配备了2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其中一套运行,一套备用,并能在10min内开动。矿井主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保证了主通风机的连续运转。

2、为了确保井下风量的稳定性,根据《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配备了足够数量的通风检测设备,以满足矿井通风日常管理、瓦斯(含二氧化碳)等级鉴定、反风演习工作的需要。

3、装有主通风机的风井井口安装有防爆门,当风机停止运转时,防爆门打开,可充分利用自然风压的作用。

4、矿井主要通风机选用FBCZ№-19/2×75KW型矿用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5、风门设计选用普通风门,风门设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避免在弯道和缓倾斜巷道中设置风门;

2)风门的前后5m内支架完好,门墙厚不小于0.5m,四周掏槽深0.2~0.3m;

3)结构严密,漏风少,向关门方向缓倾斜800~850; 4)风门应迎风流开启,行机车巷道,两门间距应大于一列车长度;

5)风门要求设置两道以上。

6)风门等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应坚固稳定,并加强通风管理,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6、需要调节风量的巷道设了双向调节风门(即是在双向风门上安设可以调节的风窗),其技术要求与风门相同。

7、永久性的挡风墙:采用不燃性材料(如砖、料石、水泥等)建筑,墙上部厚≥0.45m,墙下部厚≥1.0m,墙前后5m内的巷道支护要完好且为防腐支架;无积煤、片帮、冒顶;四周在煤中掏槽深度≥1.0m、在岩石中≥0.5 m;墙面要严、抹平、刷白、不漏风。密闭内有涌水时,应在墙上装设U形放水管,利用水封防止放水管漏风。

8、对于服务期限短的临时性挡风墙:可用木柱、木板、可塑性材料等建造,木板需鱼鳞式搭接,用黄泥、石灰抹面,无裂隙,不漏风;要设在帮顶良好处,四周在煤中掏槽深度≥0.5m、在岩石中≥0.3 m;墙前后5m内的巷道支护要完好且为防腐支架;无积煤;同时墙外要设置栅栏和警标。

9、根据矿井反风要求,必要地点设置常开风门。

10、局部通风机设置要求:

1)掘进巷道贯通在相距2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贯通时,必须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掘的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0%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爆破。每次爆破前,2个工作面入口必须有专人警戒。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2)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通风方式应采用压入式,不得采用抽出式,如果采用混合式,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长距离掘进由于阻力加大,会出现通风困难。可采用两台同型号、同功率局部通风机串联,以增加风压克服阻力,保证风量供给。

3)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的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

4)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眼巷不大于10m,半煤岩巷不大于7m,煤巷不大于5m。

5)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中要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也可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但每天应有专人检查一次,保证局部通风机可靠运转。本矿井采用“三专”的供电线路供电。 6)严禁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7)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8)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进风侧。

9)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11、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矿井利用轴流式通风机反转的方法反风。在反风时,调换电动机电源的两相,可以改变通风机动轮的旋转方向,使井下风流反向。反风必须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设施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也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当矿井出现火灾事故需要实施反风措施时,一定要慎重。主要通风机在停风期间,必须打开井口防爆门和有关风门,以便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矿井必须设置相应的通风构筑物使得反风时风流能按既定路线流动。

12、降低风阻措施

(1) 巷道表面应尽量光滑平整,以降低通风阻力。

(2) 在容易产生局部阻力的地方,应尽量降低局部阻力系数。巷道连接处应做成斜线或圆弧形,巷道拐弯处应尽量避免直角转弯或小于90°转弯,转弯处内、外侧施工成斜线或圆弧形,必要时设置导风板。

(3) 在日常通风管理工作中,应避免在主要巷道中停放矿车、堆放杂物,巷道应随时修复,保证其完整性并保持足够的有效通风断面,以利于风流畅通。

13、防止漏风措施

风门等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应坚固、稳定,并加强通风管理,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中 合 煤 矿

保障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的措施

2010.01

第7篇:第七章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用。

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的矿井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对角式通风;

当井田面积较大时,初期可采用中央通风,逐步过渡为对角式或分区对角式。 矿井通风方法一般采用抽出式。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老窑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第二节 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 包括:采区进风、回风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组成的风路连接形式及采区内的风流控制设施。

一、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每一个采区, 都必须布置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

2、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应独立通风系统。有特殊困难必须串联通风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3、煤层倾角大于12°的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4、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都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落区。

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上(下)山至少要有两条;对生产能力大的采区可有3条或4条上山。

1、轨道上山进风,运输机上山回风

2、运输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比较:轨道上山进风,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煤尘污染及放热影响,输送机上山进风,运输过程中所释放的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瓦斯和煤尘浓度增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

三、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

上行风与下行风是指进风流方向与采煤工作面的关系而言。当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水平低于回风巷时,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沿倾斜向上流动,称上行通风,否则是下行通风。

优缺点:

1、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

2、上行风比下行风工作面的气温要高。

上行通风运煤方向 新风 污风下行通风运煤方向 新风 污风

3、下行风比上行风所需要的机械风压要大;

4、下行风在起火地点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比上行风要大。

四、工作面通风系统

1、 U型与Z型通风系统

2、Y型、W型及双Z型通风系统

3、H型通风系统

第三节 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矿井通风系统网路中适当位置安设的隔断、引导和控制风流的设施和装置,以保证风流按生产需要流动。这些设施和装置,统称为通风构筑物。

一、通风构筑物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主要通风机风硐、反风装置、风桥、导风板和调节风窗;另一类是隔断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井口密闭、挡风墙、风帘和风门等 。

1、风门

按设地点:在通风系统中既要隔断风流又要行人或通车的地方应设立

-+-+风门表示方式调节风门表示方式 风门。在行人或通车不多的地方,可构筑普通风门。而在行人通车比较频繁的主要运输道上,则应构筑自动风门。 设置风门的要求:

(1)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风门间距不小于5m。入排风巷道之间要需设风门处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不少于两道;

(2)风门能自动关闭;通车风门实现自动化,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有闭锁装置;风门不能同时敞开(包括反风门);

(3)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接触严密,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扭。门轴与门框要向关门方向倾斜80°至85°;

(4)风门墙垛要用不燃材料建筑,厚度不小于0.5m,严密不漏风;

墙垛周边要掏槽,见硬顶、硬帮与煤岩接实。墙垛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

(5)风门水沟要设反水池或挡风帘,通车风门要设底坎,电管路孔要堵严;风门前后各5m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积水、淤泥。

2、风桥

当通风系统中进风道与回风道需水平交叉时,为使进风与回风互相隔开需要构筑风桥。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绕道式风桥 开凿在岩石里,最坚固耐用,漏风少。

2)混凝土风桥 结构紧凑,比较坚固。

3)铁筒风桥 可在次要风路中使用。

3、密闭

密闭是隔断风流的构筑物。设置在需隔断风流、也不需要通车行人的巷道中。密闭的结构随服务年限的不同而分为两类:

1)临时密闭,常用木板、木段等修筑,并用黄泥、石灰抹面。

5 观察孔放水孔表示方式

2)永久密闭,常用料石、砖、水泥等不燃性材料修筑。

4、导风板

在矿井中应用以下

几种导风板。 1)引风导风板 ; 2)降阻导风板; 3)汇流导风板

二、漏风及有效风量

1、矿井漏风及其危害性

有效风量:矿井中流至各用风地点,起到通风作用的风量。

漏风:未经用风地点而经过采空区、地表塌陷区、通风构筑物和煤柱裂隙等通道直接流(渗)入回风道或排出地表的风量。

漏风的危害:使工作面和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减少,气候和卫生条件恶化,增加无益的电能消耗,并可导致煤炭自燃等事故。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是通风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2、漏风的分类及原因 1)漏风的分类 矿井漏风按其地点可分为:

(1)外部漏风(或称井口漏风)泛指地表附近如箕斗井井口,地面主通风机附近的井口、防爆盖、反风门、调节闸门等处的漏风。

(2)内部漏风(或称井下漏风)是指井下各种通风构筑物的漏风、采空区以及碎裂的煤柱的漏风。 2)漏风的原因

当有漏风通路存在,并在其两端有压差时,就可产生漏风。漏风风流通过孔隙的流态,视孔隙情况和漏风大小而异。

3、矿井漏风率及有效风量率

1)矿井有效风量Qe

是指风流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实际风量总和。

2)矿井有效风量率: 矿井有效风量率是矿井有效风量Qe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矿井有效风量率应不低于85%。

3)矿井外部漏风量

--指直接由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其风井附近地表漏失的风量总和。(可用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总和减去矿井总回(或进)风量) 4)矿井外部漏风率

--指矿井外部漏风量QL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

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

4、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

漏风风量与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成正比,和漏风风阻的大小成反比。应增加地面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反风道及附近的风门的气密性,以减少漏风。

第四节 矿井通风设计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选择通风设备; •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 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 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 • 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 • 通风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1) 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囗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

7 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5)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7)井下充电室必须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2、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等条件,提出多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通过优化或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风量计算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wi100Qgwik式中:Qw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gwi——第

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kgwi=1.2~1.6 炮采工作面取kgwi=1.4~2.0,水采工作面取kgwi=2.0~3.0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

8 算。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中的要求: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 <15 15~18 18~20 20~23 23~26 采煤工作面风速 m/s 0.3~0.5 0.5~0.8 0.8~1.0 1.0~1.5 1.5~1.8 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

Qwi60VwiSwikwli式中

v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其进风流温度从表中取;m/s,

Swi—第i个采煤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取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m2 ;

kwi——第i 个工作面的长度系数。

3)按使用炸药量计算:

Qwi25Awi

式中 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第i个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4)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wi4nwi

式中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wi——第i 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个。

5) 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wi600.25Swi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Qwi604Swi

煤巷、半煤岩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hi100Qghikghi

式中

Q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

Qg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g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和备用风量系数。一般可取1.5~2.0。

Qhi25Ahi

(2)按炸药量计算

式中

25——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hi——第i个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QhiQhfikhfi

式中

——第i个掘进工件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的和。

khfi——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道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4)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hi4nhi

式中 nh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小风速验算,各个岩巷掘进工作面最小风量:

Qhi600.15Shi

各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10 Qhi604Sdi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掘进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hi600.25Shi式中

shi——第i个掘进工作面巷道的净断面积,m

2 3、硐室需风量计算

独立通风硐室的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硐室分别进行计算:

(1)机电硐室

发热量大的机电硐室,按硐室中运行的机电设备发热量进行计算: 式中

Qri——第个机电硐室的需风量,m/min

——机电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变压器)总功率,KW

θ——机电硐室的发热系数,

ρ——空气密度,一般取1.25kg/m3 cp——空气的定压比热,一般可取1KJ/kgk Δt——机电硐室进、回风流的温度差,℃ 采区变电所及变电硐室,可按经验值确定需风量

Qri=60~80

m3/min

(2)爆破材料库

Qri=4*V/60

式中

v——库房空积,m3

(3)充电硐室

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0.5%计算

Qri=200*qrhi

式中 qrhi——第个充电硐室在充电时产生的氢气量,m3/min。

5、矿井总风量计算

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3Qri3600Ncp60tQm(QwtQhtQrt)km11 式中∑Qwl——采煤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m3/min;

∑Qhl——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m3/min;

∑Qrl——硐室所需风量之和,m3/min;

km——矿井通风系统(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备用系数,宜取1.15~1.25。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一)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1、矿井通风设的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2、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总阻力:风流由进风井口起,到回风井口止,沿一条通路(风流路线)各个分支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总和,简称矿井总阻力,用hm表示。

对于矿井有两台或多台风主要通风机工作,矿井通风阻力按每台主要通风机所服务的系统分别计算。

在主要通风机的服务年限内,随着采煤工作面及采区接替的变化,通风系统的总阻力也将因之变化。当根据风量和巷道参数直接判定最大总阻力路线时,可按该路线的阻力计算矿井总阻力;当不能直接判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是最大的路线进行计算比较,然后定出该时期的矿井总阻力。

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小时称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总阻力最大时亦称为通风困难时期。

对于通风困难和容易时期,要分别画出通风系统图。按照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的需要分配风量,再由各段风路的阻力计算矿井总阻力。

计算方法:

沿着风流总阻力最大路线,依次计算各段摩擦阻力

hf,然后分别累计得出容易和困难时期的总摩擦阻力

hf1 和

hf2。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

12 hm1hf1hehf1(0.1~0.15)hf1(1.1~1.15)hf1hm2hf2hehf2(0.1~0.15)hf2(1.1~1.15)hf

2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h

hf 按下式计算: 式中 fnhfihfiiliuisi2Qi2i

1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矿井通风设备是指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

(一)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1、矿井必须装设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设备,其中一套作备用。

2、选择通风设备应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工况变化,并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率运行。

3、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4、进、出风井井口的高差在150m以上,或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以上时,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二)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计算通风机风量Qf Q fkQm

式中

Qf——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m3/s;

Qm——矿井需风量,m3/s;

k——漏风损失系数,风井不提升用时取1.1;箕斗井兼作

回砚用时取1.15;回风回升降人员时取1.2。

2、计算通风机风压

离心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全压曲线):

HtdminhmhdhvdHN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HtdmaxhmhdhvdHN

轴流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静压曲线):

HsdminhmhdHN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hm--通风系统的总阻力;

HsdmaxhmhdHN

hd--通风机附属装置(风硐和扩散器)的阻力;

hvd --扩散器出口动能损失;

HN--自然风压,当自然风压与通风机风压作用相同时取“+”;自然风压与通风机负压作用反向时取“-”。

3、初选通风机

根据计算的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通风机的Qf、Hsdmin(或Htdmin)和矿井通风困难通风机的Qf、Hsdmax(或Htdmax)在通风机特性曲线上,选出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的通风机。

4、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因为根据Qf、Hsdmin(或Htdmin)和Qf、Hsdmax(或Htdmax)确定的工况点,但设计工况点不一定恰好在所选择通风机的特性曲线上,必须根据通风机的工作阻力,确定其实际工况点。步骤:

1)计算通风机的工作风阻

用静压特性曲线时:

RsdminHRsdmaxHsdmaxQ2fsdminQ2fRtdRtdminHHtdminQ2ftdmaxQ2f max 14

用全压特性曲线时:

2)确定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在通风机特性曲线上作通风机工作风阻曲线,与风压曲线的交点即为实际工况点。

5、确定通风的型号和转速

根据通风机的工况参数(Qf 、Hsd 、η、N)对初选的通风机进行技术、经济和安全性比较,最后确定通风机的型号和转速。

6、电动机选择

(1)通风机的输入功率按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分别计算风所需的输入功率Nmin

,Nmax 。

Q(m3/s)(Hmin,Qfmin)RmaxMmaxRmin(Hmax,Qfmax)MminNminQfHsdmin1000sQfHtdmin1000sH (Pa)Nmax QfHsdmax1000sNmin

NmaxQfHtdmax1000s

(2)、电动机的台数及种类

NeNmaxke(etr) NeminNminNmaxke(etr)

当Nmin≥0.6Nmax时,可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功率为:

当Nmin<0.6Nmax时,选二台电动机,其功率分别为:

初期:

后期按选一台电机公式计算。ηe :电机效率,ηtr:传动效率。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吨煤通风成本是通风设计和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

吨煤通风成本主要包括下列费用:

1、电费(W1)

吨煤的通风电费为主要通风机年耗电费及井下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电费之和除以年产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W1(EEA)DT

E——主要通风机年耗电量,

D——电价,元/KWh;

T——矿井年产量,吨;

ηv——变压器效率,可取0.95;

EA——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的年耗电量;

ηw——电缆输电效率

2、设备折旧费

3、材料消耗费用

4、通风工作人员工资费用

5、专为通风服务的井巷工程折旧费和维护费折算至吨煤的费用。

6、采每吨煤的通风仪表的购置费和维修费用。

第五节 可控循环通风概述

可控循环通风是由英国学者S.J.LEACH和A.SLACK研究提出,七十年初在英国开始应用。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相继对可控循环通风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定义:在低瓦斯矿中,当采掘工作面位于矿井的边远地区,原有通风系统不能保证按需供风,而该地区的回风的风质又比较好时,可以在局部通风系统的进、回风之间安置通风设备、设施和监控设备,对回风进行合理循环控制加以再利用,以增加用风地点的实际风量。此种通风方法称为可控循环风。

循环率:

QC100%QQQc循环风机 16

第8篇:关于开展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

达标会战及矿井局部通风管理

质量达标会战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巩固、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保证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减少瓦斯超限和杜绝瓦斯积聚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矿井局部通风管理达标会战的通知》、《关于开展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的通知》和煤电公司《关于开展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及矿井局部通风管理质量达标会战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矿井决定于2009年二季度开展“矿井局部通风管理达标会战”及“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局部通风管理达标会战及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赵红炳

副组长:王子厚

马春生

程红旗

连雪峰

成 员:张俊敏

孙福建

鲁小军

赵亚波

王高玲

李学峰

李少华

张淼鑫

唐少鹏

1 程红雨

李贯勋

周听贤

陈国太

孙斌晓

吴德良

吴玉文

张长发

办公室设在通风科,由张帅负责具体相关事宜。相关区队正职为会战活动的主要责任人。

二、时间安排

(一)局部通风会战达标时间

2009年4月21 日至6月20日。质量达标会战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21日—5月31日为各单位自查整改阶段。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公司《局部通风装备管理若干规定》和河南省国有煤矿《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按照规定要求,对本单位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对于查出的问题,分类排队,按照“三定四签字”的原则,定期整改。

在此期间,矿井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各单位会战落实情况。对于措施不力、行动迟缓的单位,在全矿通报批评和进行相应处罚。

第二阶段:6月1日-6月20日为会战验收阶段。6月上旬为矿井自查验收阶段,由通防科组织对各单位进行达标验收,6月中旬公司组织人员对各单位会战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6月下旬迎接集团公司验收,验收结果纳入年终质量标准化达标考核内容。

(二)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时间 1.4月下旬对目前通风系统及所有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年度工程规划、每月整改计划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责任。

2.5月份开始进入通风系统和设施全面整改实施阶段,按计划步骤达到规划目标。

3.5月中旬向煤电公司和集团公司汇报下半年及3—5年内矿井通风系统排查、优化调整目标和方案,并建立档案。

4.6月中旬迎接煤电公司组织专项检查验收,6月下旬迎接集团公司专项检查验收。

三、上级对会战具体要求

(一)各单位接通知后,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会战文件,制定会战规划。规划内容要目标要明确,认真组织,精细安排,扎扎实实开展好局部通风管理达标会战及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活动。

(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局部通风管理达标会战及矿井通风系统排查和通风设施达标会战活动的意义,随着矿井向深部发展、瓦斯等灾害的增大、矿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产能规模的扩大、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的提高,矿井通风系统要不断优化和通风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各单位正职要支持和关注达标会战工作,保证通风

3 系统会战重点工程所需的人、财、物制定方案、抓落实、出效果。

(四)集团公司将各单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和长远规划”作为后3年内安排资金计划的依据,如果对长远规划发展没有详细安排,集团公司将不予列入资金计划,煤电公司将不定时抽查,重点检查局部通风管理和通风设施达标整改进度,并对排查结果和规划方案进行考核评定,对验收排名最后的2对矿井,各罚款10000元。同时把局部通风管理和通风设施达标验收情况,作为月度、年度质量达标考核的依据。

四、会战的目的

(一) 以二季度通风设施达标会战为契机,开展好全年通风设施质量达标工作

1.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通风设施技术规格质量标准”等通风技术和质量标准。

2.对矿井现有的通风设施设臵位臵、数量、规格、通风设施种类、构筑质量等认真组织排查;根据排查的结果,对位臵不合理的、建造的种类不合适的、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制定今年的整改计划,每月必须下达改造拆建通风设施计划,认真组织整改。

3.新建的通风设施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要求施工,新建通风设施的达标率实现100%;同时根据矿井采区数量制定

4 精品永久风门数量,五2采区精品永久风门不少于采区永久风门数量的30%。

4.矿井所有通风设施全年内均要达标,其中达到一级的通风设施不低于80%,实现通风质量标准化规划的年度达标目标。

五、会战内容及责任划分

1、通风科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配合

(1)对矿井目前通风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析,包括:矿井主要通风机供风能力,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通风阻力分布合理性,水平和采区通风系统、通风能力,专用回风巷完善、通过能力,风量分配合理性,矿井有效风量率,采面通风方式选择合理、风量充足,通风管理的薄弱地点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优化方案。

(2)结合矿井长远发展规划、产能规模和采掘接替安排,制定下半年及今后3—5年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规划、优化方案。重点是矿井现有的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进度、完成时间,矿井以后每年的产能规模计划,重点采掘接替安排,瓦斯等灾害程度分析,矿井和采区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和时间安排,通风系统优化所需的工程计划安排等。

(3)对主要通风机供风能力和各采区通风能力进行测算评估,按照实际供风能力优化矿井采掘布局,严格落实以风定产;按照矿井长远发展、生产规划目标和瓦斯变化趋势等,

5 制定近期及中长期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和步骤。

(4)对通风系统阻力分布合理性进行分析,建立矿井、采区巷道通风阻力基本参数,有重点的加大扩巷降阻力度,重点考核降阻效果。

(5)建立通风系统排查制度,总工程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对矿井通风系统排查一次(总工程师每月必须到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检查一次),找出通风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逐项进行整改,并有记录可查。

(6)矿井通风系统改变,包括矿井、矿井一翼、整个采区进行通风系统调整时必须报公司审批,其他大的巷道贯通、局部关键通风系统调整报公司备案。

(7)进一步完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管理齐抓共管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奖罚办法,定期开展局部通风质量达标检查考核。

(8)微风巷道必须加设瓦斯传感器,掘进巷道超过千米增设甲烷传感器。

2、技术科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配合:加强巷道开工和贯通管理,巷道贯通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审批编制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报一通三防部备案。严格落实串联通风措施,必须按照公司串联通风措施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杜绝不合理串联通风。采区风门数量控制在15组以内,临时风门原则上不得设臵,确需设臵时,保留时间不得超过10天。

3、安监科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配合:排查局部通风机安设位臵的合理可靠性,电器设备安设位臵的合理性等。严禁在角联巷道、微风巷道、盲巷等通风不可靠地点安设风机;瓦斯检查工每班校对甲烷传感器。

4、机电科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配合:大力推广使用系列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新型风机开关、大直径强力风筒和矿用风筒开关传感器,实现掘进工作面安全可靠供风。局扇自动倒台装臵是否规范。

根据《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安监总煤装[2008]49号)的规定,JBT系列局部通风机2009年3月12日后禁止使用(机电科把关)。

5、技术科负责,各业务科室协助配合: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局部通风机的选型设计、审查与实施是否符合规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臵及高度、三专两闭锁、消音器、过渡节(大小头)和弯头设臵、分风器设臵、倒台实验、管理排版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看风机工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以及试倒台记录是否健全,局部通风机投运验收。

6、通风队负责:

(1)永久挡风墙所封闭巷道长度超过10米的必须两端同时封闭,墙外不得留盲巷。

(2)矿井所有通风设施拆除和构建必须经矿总工程师同意;必须保证通风实施完好。

7 (3)无风巷道及临时停风超过24小时的巷道必须进行封闭,严禁只打栅栏。

(4)风筒吊挂平直、有编号,反压边整齐一致,无挤压,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生产日期等,风筒管理建立相关台帐。

(5)各地点的通风设施的构建工作(风门、调节风窗、密闭、栅栏、隔爆棚、测风站),按照质量标准化管理建造永久风门、临时风门、永久密闭、临时密闭、栅栏、隔爆棚等通风设施,并建立通风设施建造台帐和管理台帐,有记录可查。

(6)每周对矿井各地点的通风系统排查一次,并建立相关系统排查台帐。有记录可查。

(7)负责指定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位臵,风筒、分风器的安装,风筒悬挂平直,逢环必挂,接头必须使用反压边,接头无漏风、风筒拐弯用弯头、变径处使用过渡节,风筒出风口风量不小于作业规程规定。

(8)负责-200联巷和-160绕巷永久风门前后加设阻车器,非通车时间关闭阻车器,防止撞坏风门。

7、信息中心:负责配齐监控机房内的各种设施,配齐井下各种监测传感器,负责安装工作及按规定时间进行调校,做到监控系统稳定可靠,监控数据准确。

8、采煤队负责:负责采面的临时风门和风巷风门的看管、使用、保护等工作及风门前后5m范围内的卫生,通风设施损

8 坏后及时汇报,采取措施,预防瓦斯超限事故发生,杜绝微风和无风作业,负责风、机巷瓦斯传感器的按规定悬挂。采面和上下安全出口100米内的巷道有效通风断面。

9、掘进开拓队负责:巷道内瓦斯传感器的按规定悬挂。巷道有效通风断面。风筒的掩护,工作面20米内的风筒的铺设。工作面每班安排看风机工,进行倒台试验,并汇报至通风调度和做好记录,每天倒台时间不低于一个小时。

六、奖罚制度

会战期间严格按照会战内容进行考核,各相关科室和区队要积极配合,会战期间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按照矿现场管理办法严格进行处罚,单位正职受连带处罚。会战开始后每月由通风科组织一次评比活动,每月按照考核成绩,评出的优秀的单位(2个),奖励1000元,合格单位奖励500元,其他相关人员奖励200----800元。对于行动迟缓的单位和每旬评比中不合格的单位每旬罚款1000元,相关单位正职罚款200—300元,会战结束后的各单位要保持会战成果,矿井将继续开展评比制度。

平禹煤电公司凤翅山矿 2009年5月10日

第9篇: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一翼或一个水平的通风系统时,通防部必须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在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同时备案。否则,罚通防副总工程师、通防部长、通风队长各100元。

2、 改变一个采区、工作面的通风系统时,通风队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罚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防部长、通风队长各100元。

3、 矿井通风系统必须安全、稳定、可靠;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联络巷必须砌筑永久挡风墙,确需行人、通车的联络巷应设置永久风门。

4、 在准备采区时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后才能投入生产;采区的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将一条上(下)山风巷分为两段,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否则,罚责任单位负责人1000元。并责令改正。

5、 矿井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通风系统中不得有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否则,罚直接责任人200元。

6、 井下机电硐室、水仓等必须采用独立通风。

7、 严格按“以风定产”的原则组织生产。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供风量应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改变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必须经过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罚直接责任人500元。严禁无风作业或微风作业。否则,罚直接责任人1000元,按严重“三违”处理。

8、 新采区、新采面的设计,必须设计通风设施位置、规格、并保证该位置处巷道条件满足通风设施构筑的规定及使用要求。设计巷道的净断面,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否则,罚直接责任人200元。

9、 矿井各类巷道的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且其有效通风断面要保持满足通风需要。否则应制定计划采取调整风量或改变巷道断面等措施。否则,每发现1处不符合,罚通风队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

10、 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和主要通风机装置管理,减少矿井漏风,保证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否则,罚通风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

11、 矿井必须装备两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min内开动。否则,罚责任人500元。

12、 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应安设防爆门,防爆门每6个月检查维修一次,并有记录可查。否则,对机电部长、机电队长分别罚款500元。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否则,罚通风副总和通防部长各500元。

13、 加强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反风设施的管理。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反风设施的日常管理和月度、季度检查由机电部门负责,机电队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主要通风机装置,发现问题向机电部长、机电副矿长和矿总工程师汇报并立即处理;机电部和机电队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次检查都要有详细记录,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状态、检查人员、隐患问题处理情况等,并存档备查。每少检查检修一次或缺少检查记录,对机电部分管部长、机电队分管队长各罚款500元。主要通风机每月倒台不少于1次,否则对机电部长、机电队分管队长各罚款500元。

14、 矿井主要通风机每个班次必须至少安排两名专职司机同时值班。值班司机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值班司机必须熟悉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控制系统和反风系统,并能熟练操作。

15、 回风井的主备风机改变工况或者调换主要通风机时,必须报请机电矿长和总工程师批准。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0元。特殊情况下需要立即改变的,必须在改变后及时向机电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0元。

16、 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指示主要通风工作性能参数的各种仪器仪表、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必须齐全完好。主要通风机司机要经常检查风机的运行情况,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参数,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17、 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每年至少要测定一次,否则对测风员罚款100元。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5%。

18、 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至少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测风,每次测风结果都必须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测风牌上应包括测风地点、测风时间、巷道断面、平均风速、风量、温度、瓦斯、二氧化碳及测风人等内容。

19、 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必须建立正规的测风站,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的测风点建立临时的测风站,测风站必须挂测风牌。对正规测风站的断面每季度进行一次校正,对临时测风站的断面每月进行一次校正。测风时将巷道风量、风速、断面、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时间、测风工填写到测风牌和测风记录本上,数字齐全清楚。

20、 加强回风巷道的维护,杜绝出现高阻力。回风巷道失修率不大于7%。严重失修率不大于3%,主要进回风巷的实际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2/3。生产技术部每月都要组织对全矿井通风巷道的失修情况进行调查。严重失修巷道及时安排整修,否则,罚生产技术部部长200元。

21、 任何单位不得随意用物料堵塞通风巷道断面,对堵塞矿井主要通风巷道断面超过1/3者,按严重隐患考核。

22、 矿井每年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两次反风演习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4个月。矿井的反风效果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上一篇:宣传部门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