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效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落后与低效。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具有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其三大产业及其变迁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因此,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民族自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民族自治;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南靠思茅、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全州土地面积4 258万亩,人均13.6亩,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耕地293.22万亩,人均0.89亩。大理州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金属矿点200多个。大理州是一个天然的植物种质基因库。植物种类有温带,甚至一些寒带地区植物的种类代表,还有从亚热带直至热带北缘植物的种类代表;有古老或较为原始的种类,也有后来演化、衍生的植物种类代表;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历史上,白族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手工业和农业商品生产经营发展迅速,白族与内地汉族在经济、文化上基本能够保持同步发展的水平,但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差异性非常明显。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截至2007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22.03亿元,比2006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0%,第二产业增长17.9%,第三产业增长13.3%,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特色和优质品的比重提高,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结构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其它经济成分的比例为38.2∶31.0∶26.5∶4.3,初步实现了国有、集体、私营经济三分天下各占其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次产业结构始终伴随着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升级过程。经过前6个五年计划的经济调整与发展,到1987年,全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一、二、三型”转变为“二、一、三”型,实现了第一次升级。“八五”期间,适合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和发展,到1992年,全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第二次升级。“九五”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95以来25.3∶44.5∶30.2,进一步调整为2000年22.3∶43.0∶34.7继续呈现出“二、三、一”型产业结构态势。“十一五”期间,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结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己由1978年的62∶14∶24调整为2007年的26.4∶37.1∶36.5

就第一产业来说,1990年以来,尽管农业连续多年增产丰收,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也从1978年的92:8调整为2007年的70:30,但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突出。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农业份额相对较高,但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农民不能增收,导致一产对GDP的贡献有限。

从第二产业来看,工业经济结构中,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第二产业较为弱小。2007年,全州有20 708个工业生产单位,实现工业总产值1 832 893万元,户均产值88.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2户,实现产值529 620万元,户均产值64 588万元。25户大中型独立核算企业实现产值385 657万元,户均产值15 426万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2%。工业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优势品牌。工业产品以原料型、资源型产品和食品为主,初级产品加工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多,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工业少,总体上尚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上游初级原料型产品占30%左右,终端消费类食品占60%以上,中间精细深加工产品十分稀少。多数企业不注重发展战略策划,品牌意识淡薄。目前,尚无全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仅有7个,支柱产品“三塔牌”卷烟也未列入全国烟草行业重点扶持的36个名优烟品牌范围。支柱产业单一,产业关联度低。除烟草产业形成支柱外,其他三大产业仍处在培育阶段。几大产业间、行业间协作配套差,联系不紧密,形不成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生产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除烟草、乳制品、啤酒、制药、建材、印刷等行业实现了大规模、高标准的技术改造,使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外,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缓慢,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仍然比较落后。据调查,截至2007年底,全州工艺设备中,90年代及以后出厂的约占63%,80年代出厂的约占30%,70年代出厂的约占7%。其中,国产设备约占80%,进口设备约占20%,拥有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约50条。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落后,管理经营水平较底。一是企业规模小,分布零散,行业集中度低,大中小型企业结构不合理,带来行业内无序竞争,行业资本效率、生产率和利润率低。二是企业财产组织结构单一。2007年底,全州工业单位按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12个,集体经济252个,城乡个体工业19 766个,其他类型经济(含私营、股份制、外资经济等)678个。非公经济虽然形式上所有制形式得到优化升级,但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式传统管理经营现象突出,离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工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管理,使工业发展投资大、周转慢,总体效益低,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比重持续上升,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三产门类多,既有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有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既可以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又可以为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但就整个民族自治地区而言,结构不合理,发展层次低这一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通病依然表现得很明显,仍然以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为主,而新兴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社会物流业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城镇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明显落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与提高居民素质相关的行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较低。正在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虽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还存在总体开发层次,核心旅游资产的民族文化含量不高,信息化程度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营销还不够响亮,经营还较为粗放等问题,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远。此外,国家及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弱,投资比例较小,对民族经济的拉动有限,对财政的依附性还很强。农民收入有限,普遍存在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对外开放还行不成大气候,吸引外资少,国际贸易能力低。民族自治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地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大理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效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落后与低效。产业结构是由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应随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而调整,它总是处在一个动态渐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市场产业竞争中,要求不断地得到有机整合,使之与市场需要相适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高起点、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现有工农业基础优势,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实现追赶式发展。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大理白族自治州实施单一比较优势战略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1.缺少资本

“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资本,社会经济就不能有效运转,资本作为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磁铁一样,把社会产品及其生产都吸引到它的周围,资本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就会繁荣。因此,资本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本总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处在欠发达的地位,基本还属于典型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形式,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并通过它形成一定规模的投融资体系,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但现实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民族地区历史以来一直远离国家经济核心区,远离金融中心,不能形成规模化的资本集聚与资本运营体系,缺少内外资本投入,加快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2.缺少技术

发展的落后,还表现在科研与生产技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革命性的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益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使用先进的技术,更没有能力大规模地的投入,实施技术创新,不断积累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核心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地区技术后发优势的一条捷径应是更加注重对外来科学技术的学习,通过模仿移植、消化吸收再到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现有技术水平,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的动力支持。

3.缺少市场制度

在大理白族地区,市场观念及有形市场古已有之。但是,在新的世纪,面对现代开放的社会,我们首先是缺少完整的现代意义的市场体系。大理白族经济与国家整个经济体系一样,还处在体制转型之中。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既有的体制性惯性,旧体制的约束性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缺乏应有的技术含量,离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现有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功能有很大的局限,各类市场间发展不平衡。另外,缺少完善的市场制度。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方式这样制度性的问题,仍处于初步探索过程中。中国历史上历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基础上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都迸发出了的巨大经济发展动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可以看到制度性的因素往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大理白族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大理白族自治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坚持高起点,重点突出,追赶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原有工农业基础优势,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的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建立区域性的特色民族经济。

1.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山深谷的特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立体地貌”、“立体气候”,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植物王国”、“香料药材之乡”、“天然花园”、“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等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热区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大科研力度,及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大深加工力度,使大理民族自治地区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以龙头企业为示范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族地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广大农村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应以扩大生产商品性“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政府政策引导的主要方面。要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政策思路。从生产组织形式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使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奠定了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前提和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加快,农业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明显地呈现出滞后性,突出地存在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组织和引导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承担着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使农民摆脱千百年来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既面对生产问题,又面对市场问题;既要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承受市场风险。同时,龙头企业又是闯市场、创品牌的主力,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缺少了农业和农民联通市场的有效环节,增加了农民面对市场经营的风险。在经济成分上,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坚持谁有能力,谁就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总结龙头企业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实用科技文化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创新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及生产协作形式,积极推广实施诸如农村小额信贷、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等金融资本组织形式;创建农村农民产业协会、科技推广协会;扶持农业某项龙头产业,农民则以土地、劳动力、一定的资本入股,组成适应农村现有条件下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依靠农村拥有经营头脑的经济能人的领导,做大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普遍推广农资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建立市场信息化通道,采用订单农业,有效提升产、供、销水平。在民族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山区、半山区要有比其它发达地区更有组织性、更有主动示范性、更有耐心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紧紧依附全省支柱产业,发展本州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先导产业

据统计,200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体系大类中,按规模以上统计,工业增加值在5 000万元以上的行业有烟草、电力、冶金、印刷、饮料、食品和建筑建材。7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5%以上。其中,烟草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1%,其他6个行业的比重都不到2%,远未达到5%的经济支柱标准。

对唯一工业支柱的烟草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烟草企业“强强合作”,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再创新的辉煌。从国家利益和本省本地烟草产业的长期利益出发,推动国内跨省区市烟草产业重组战略的实施。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及几大区域烟草集团为龙头,在“国家烟草专卖法”的框架内,对国内烟草生产企业放开批发、零售市场,以市场需求来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在国家计划的大指标内,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国产烟草商品市场竞争力。在烟草产业内部,云南具有独具、优质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无论是原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重组中,获得相当的比较优势。主动与国外同行业的优秀企业集团构建适应世界贸易的新型合作方式,形成互惠双赢的市场合作关系。当前,烟草加工业受计划及市场的影响,生产有所回落,个别名优品牌受到市场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将对我们已有的优势构成新的挑战。因此,烟草产业应坚持以名优品牌为主,切实维护名牌产品的形象,加大结构调整和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力度,努力开发适应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优质商品,改革营销体制,合理增加营销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利润构成比例,以利益驱动,形成长期稳定的,渐次扩张的科学营销网络体系。不盲目扩张非烟产业,应以市场导向而非行政命令来经营企业。重视本系统内多产业的整合,择优做大优势产业部分。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的产业,涵括了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医药、绿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绿色园艺、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应着重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天然绿色药品、保健药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药用生物工程、新药筛选、新菌种培育、天然药物生产,中药现代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开发生化药和地方民族药等。要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市场化紧密结合的原则,按照产业化、高起点、高品质、大市场的要求,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己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核桃、大蒜、梅子、亚麻、蚕桑等产业,加强对食品资源的深加工,重点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乳品系列、啤酒、茶叶等产业,增加新型营养和方便食品品种,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积极开发浓缩蔬菜汁和果汁,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对保健的需求。要十分强调“绿色”品牌,推广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采用标准化种植,严格的管理及检测规范,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第一车间“非绿色化”的生产问题,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注重生物资源开发中的行业整合,选准核心企业,重视培植品牌,实现规模效益。重视产、供、销运营体系的建设,利用现代物流系统,以市场为纽带,有效地连结农民、生产商与营销商之间的关系。对已渐成规模的产业,如大宗农产品,渐次实行以拍卖市场为主体的营销体系,实现与国际同行业产品营销方式的对接,形成的通畅现代物流系统,更有效地刺激消费。

旅游产业要以苍山洱海景区为重点,抓好精品、精点、精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条件。要把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大理旅游的鲜明特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提高经济效益。用鲜明的特色、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强有力的宣传促销增强大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把大理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建筑建材产业。建筑业要加快优化重组步伐,建立高资质和园林古建筑的骨干企业群体,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宽州外市场。要重点抓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发展大理石板材和其他新型建材,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发展非金属矿及深加工制品,巩固滇西建材生产基地地位。培育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大理州拥有潜在的较强优势。应积极主动地借助全省矿产业支柱产业建设“重点发展铅锌,积极发展铝,择优发展铜,深度加工锡,加快发展稀贵金属,重视矿产品的深、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思路,优先使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成为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探求矿电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和加快澜沧江、金沙江电力资源开发的机遇,全力配合小湾电站建设工程,当好配角,搞好协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立足州内水电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加快对金沙江鲁地拉、龙开口以及功果桥等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尽快加入到云南主力电源的建设序列中。科学规划,有选择地自主引资建设一批中小型电站,使理白族自治州成为云南绿色能源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族自治地区水能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促进全省电力支柱产业的形成。

3.大力发展以民族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历经20多年的发展,民族旅游业己经成为全州产业结构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者876.59万人次,海外旅游者26.8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6.2亿元,旅游创汇7366万美元,名副其实地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现在,大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省内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使大理民族旅游业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规模扩张和提质增速等发展困难。如何才能保有既得的市场份额,变挑战为机遇,并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开放的市场条件开拓创新,着力提升特色民族旅游产业的整体历史文化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民族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按国际运行规则建立高效有力的行业管理体系,全方位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积极利用外资,加大民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做强做大民族旅游产业,需要我们继续深层次地把握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托大理白族地区所独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多民族文化品牌的优势,不断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再创大理民族旅游业新的辉煌。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促使大理白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很强,其发展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其他物质产品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大理白族地区以服务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中的民族旅游业所提供的旅游消费有其特殊性,即旅游的需求消费通过交通运输突破了地域限制。大理民族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经济作物资源、林产资源、畜产资源等,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产业能力较低,多数资源都是以未加工的原料或初加工的产品形态运销外地。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致使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民族旅游业则可刺激用以满足旅游经济需要的工业品生产的增加。这样,可根据国际、国内的旅游需要,重点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纪念品及旅游消费品等能耗低、污染少、劳动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实现大理白族地区资源的纵深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 Dali Baizu Autonomy State

ZHU Qi-cai, GUO Fei, YANG Yang

(Econom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Yunan Fiana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1, China)

Key words: folk autonomy; industry struct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朱启才 郭 斐 杨 洋

第2篇:试谈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

摘 要: 本文以“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要性及其概念为基础,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如何重视“教育”思想的灌输,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程度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大理白族自治州 “教育”思想灌输 重视

一个民族‘教育’思想的灌输成功与否,一个民族是否根植于“教育”思想,关系着这个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根基是否稳固,经济、社会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日益强大,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所吞噬。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相关刊物上的论文主要有: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研究[1];云南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目的的现代诠释[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3];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5];等等。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地区德育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开发与利用;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联,等等。大多数论文对少数民族德育进行区域性研究,或者分析其与民族其他因素的关联。这些学界研究总体体现了少数民族德育在我国整个德育体系中的分量并不轻。提醒我们只有在各民族、各地区德育发展平衡的情况下,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平衡,整个国家体系才能健康运行。但是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地区德育的研究大都是较为宏观的,而笔者认为,对一个事物的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故而,笔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德育进行微观的研究,研究大理地区对德育中“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程度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思想灌输的概念

“教育”思想的灌输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灌输是对人们在思想方面施加“教育重要性”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植“教育”这个概念,为的是在共同文化背景下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民族以重视教育为主线而凝聚起来。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民族必定能以优质的教育促进其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大理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庭及学校教育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表现

(一)大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格选拔教师。

2016年大理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写道:“报名参加应聘毕业生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户口或生源,除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紧缺急需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985、211院校毕业生、定向到云南的免费师范生,卫生系统招聘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不限户口或生源地……”①这个政策连续多年出现在大理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可见大理地区非常重视教师的质量,重视教育发展,重视对下一代“教育”思想的灌输。“大理学院”这所云南州级地区最好的大学,在以大理人民为主的全校师生的努力下,于2015年提升为“大理大学”,这就是大理人民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集中体现及优秀成果的体现之一。除了大理大学,本地区在2015年开始修建滇西技术应用大学校本部,这所技术性的新型大学校本部之所以能够建在大理,是大理人民重视教育、集中力量积极向政府申请的结果,体现了大理人民重视“教育”并重视“教育”思想灌输。

(二)98%的大理学生家长认为,在教育中应首要灌输给孩子“教育”思想。

笔者于2016年3月就“您认为家长首要灌输给孩子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下关七小、下关一中、大理一中、大理大学四所学校200名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设置了四个选项:“金钱至上”思想;“视金钱如粪土”思想;“人本主义”思想;“教育”思想。结果,有98%的家长选择了“教育”思想,家长们给出的原因是:从小给孩子灌输“教育”思想,在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后,便会积极接受教育,在教育中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

(三)99%的大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首要灌输给学生“教育”思想。

笔者于2016年4月对下关七小、下关一中、大理一中、大理大学四所学校的80名教师就“您认为教师首要灌输给学生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设置了四个选项:“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思想;“人本主义”思想;“金钱至上”思想。结果显示,99%的教师选择了“教育”思想。他们认为:若对学生灌输“教育”思想,即使在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也会继续以自学的方式积极受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贡献社会。

可见,大理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一直重视“教育”思想的灌输,这在促进当地德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也使得大理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

三、由大理人民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而衍生出的多所优秀学校,正在促进大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大理大学等多所优秀高校源源不断地为大理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在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背景下,大理白族自治州衍生出了大理大学、滇西技术应用大学、大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理卫生学校、大理财贸学校、大理技校等优秀大、中专学校。近年来,这些学校培养出了无数的医学、财会、技术、学术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正在为大理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大理大学等多所优秀高校学者们是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

在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背景下,大理白族自治州多所优秀大、中专学校的学者们对医学、财会、技术、学术等各个不同领域进行着研究。近年来,这些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完成了许多省级及国家级的课题,可谓功绩卓著。比如:大理大学褚远辉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履历简述如下:“2005年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5BZZ010)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曾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育评论》《中国民族教育》等四十余种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5篇等。被评选为云南省首批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00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1997年);获云南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995年)……”②像褚远辉教授一样的这些大理优秀学者们的科研成果或者说是智慧结晶成为了大理各行各业当之无愧的理论坐标。

总之,教育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这些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莫大的关系。而注重“教育”思想灌输的大理地区,正在往一个全民接受教育、全民重视教育的方向发展,正在以“教育”思想凝聚大理力量,致力于以良好的教育促进大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在重视“教育”思想灌输的支撑下,大理白族自治州目前的发展欣欣向荣,今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注释:

①2016云南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597人公告第一页http://sydw.offcn.com/2015/gg_1225/187639.html.

②创建者:130606033.褚远辉(简介).百度百科,2014年6月.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FS5xNZN9dCD7xSehgb

PYSryYknbU_5m0FJtvy7wkzxNqk9WDy57EwsErdW2FMwJ3-

MZdhQ2a7OOA70xCKJL5Wq.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研究[J].中南大学,2014.

[2]杨玲.云南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目的的现代诠释[J].艺海,2013,(7):219-220.

[3]李保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7,(3):120-123.

[4]赵图雅,斯钦.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6-98.

[5]王付欣.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J].西南大学,2009.

作者:张德莲

第3篇: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

[摘 要] 本文提出彩花石装饰艺术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并把它增加为大理白族建筑中,与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大建筑装饰艺术同等地位的第五种建筑装饰艺术,并着重从历史文化渊源、运用的广泛性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

[关键词] 彩花大理石;大理白族;建筑装饰

大理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文化的民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实用美观的建筑,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建筑形式,以及其精美的雕刻、绘画等建筑装饰艺术,历来被人们所欣赏、研究和称颂。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装饰艺术却历来被专家、学者们所忽视,那就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

一、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简介

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建筑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筑造型含有建筑装饰的内容,为建筑装饰提供了条件,而建筑装饰又是建筑造型的发展和深化。

大理白族自古就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尤其是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种装饰艺术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专家学者们统称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四大建筑装饰艺术。

但是,作者通过查阅文献与深入的田野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大理白族建筑中还有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无论从历史文化渊源、应用范围、艺术成就等,都足以与木雕、彩绘与粉饰、砖雕与石雕、泥塑这四种建筑装饰艺术相提并论,那就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所谓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是指以一块或多块彩花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和组合形式,对大理白族建筑进行装饰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大理石在大理开采和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故而大理有“地以石而名,石因地而灵”的说法。大理出产的大理石,比较有名的有“彩花”、“云灰”、“苍白玉”三大类。其中,“彩花”以其美观的图案而尤其惹人喜爱,按其色调的不同,又被分为“绿花(春花)”、 “秋花”和“葡萄花”和“水墨花”几个品种。“绿花”,整体色泽呈绿色、花纹图案一般为深绿色,因所成图案葱翠泛绿,春感盎然,所以也被叫做“春花”;泛黄色、褚褐色、花纹赤色的称为“秋花”,因其图案类似秋天的景致而得名;呈黑色、紫色花纹的叫做“葡萄花”;只有黑白两色,而且花纹类似中国山水画的叫“水墨花”。彩花大理石所呈现的天然画面十分丰富, 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山水林木,有花草虫鱼,有云雾雨雪,有珍禽异兽,有奇岩怪石,有古今人物,有四时景色,有琼阁仙境,好象其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博物馆,各种壮丽的画卷应有尽有。

大理白族的工匠们运用自己的独特技艺,结合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把彩花大理石与白族建筑的特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但丰富了建筑立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这种就地取材的装饰手法,用纯天然的图案来装饰建筑,使得建筑装饰更加的自然和谐,华丽而不造作,含蓄、低调的满足了白族人们对建筑的装饰需求。

二、历史文化渊源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而作为一种古老的装饰艺术,千百年来被沿用至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性。

1.白族人们注重居住条件,是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古以来,大理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鱼米之乡,而大理白族人民更是很早就把种植水稻当做了主业,这便导致了大理白族人们的居住习惯,注定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民族,定居生产是其最主要的民族特征之一。注重居住条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理白族人们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外来人,吃香香;本地人,住大屋”,大理白族的这些古老的歌谣就是大理白族人们注重居住条件的最好表现。大理白族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成为了包括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内的各种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2.汉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是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产生的推动力

南诏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出于某些原因,极力的推行和仿效唐朝文化与制度,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内,很快的促进了大理白族文化的繁荣和进步。而且大理白族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味盲从,而是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背景,巧妙的吸收、容纳、消化,既不被同化,也保证了自身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汉文化的渗透,彩绘、山水画、题字等建筑装饰手法开始运用在了白族建筑中。汉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山水画开始出现在了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照壁、山墙、厦廊、门头、屏风等多个部位(见图一)。意蕴深厚的中国山水画被用以表现主人的文化素养与的审美情操,但是,很快,大理白族人们发现了更好的装饰艺术手法——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一些原本该画上中国山水画的建筑部位(如图二),用一块类似中国山水画的彩花大理石来代替,既满足本来的构图需要,又是非常自然的就地取材,毫无夸张和做作成分,更是体现了地域特色,而且不怕风吹雨淋的材质也使得美观性也更加持久,可谓一劳永逸、一举多得。

三、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各个部位的应用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无论豪门大宅还是寻常百姓家,随处都可以看到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的痕迹。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建筑部位,如大门、照壁、厦廊、围屏等重要的建筑部位,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更是被频繁使用。这也为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名列大理白族建筑中五大装饰艺术之一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

1.装饰大门

大门是大理白族建筑中的精华所在,它不只是一个建筑的空间的入口,同时也是整个院落建筑群组的第一个建筑形象,而且,大门建造的艺术水平高低,还显示着主人的经济实力,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在大理无论豪门还是普通人家,都会非常重视大门的建造。而大门的装饰,往往就是围绕着彩花大理石而展开的,这也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地位。

民居中最为华丽精美的大门——有厦“三滴水”,大门两边一般就是以彩花大理石配合彩画、泥雕等来进行装饰的。这种装饰形式一般采用对称的手法,中部角高高翘起,檐下斗拱相互重叠,直到花枋花罩,两边泥画、彩绘沟边、打底,各镶嵌一块精美的彩花大理石。这两块大理石一般要求拥有形似山水画或者风景画纹路,而且两块大理石的纹路一般要求景物、意境、色彩、质地比较相近。越是花纹精美、光泽艳丽,而且两块大理石意境越是吻合,则越能彰显大门的精美华丽。除此之外,斗拱下面的横枋也常常镶嵌一组彩花大理石,配合彩绘、泥雕、木雕,将整个大门装修得琳琅满目,华丽富贵。一滴水大门较为简洁、朴质,但其翼墙也往往会镶嵌两块大小适度、造型精致的大理石。门楼的装饰也常常会用到彩花大理石,或者以一块圆形大理石为主题,镶嵌于中,四周辅以与之相呼应的小块大理石,或者中间体字,横枋上镶嵌彩花大理石作为配饰,做法有点类似照壁的装饰。

2.装饰照壁

白族人称为“风水壁”的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中,几乎是家家必有,照壁一般用大理石或者砖砌成,以白色为底色,装饰精致入微,大理白族除木作以外的所有装饰艺术手法都可以在照壁中找到。这一方面说明照壁在大理白族建筑院落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装饰照壁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重要性。

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不同风格的照壁装饰中都有着类似的用法。如(图三)以大理州纪律检查委员会大院的照壁为例,照壁一般立于院落东边的照壁,让阳光最早的照射在照壁上,给全院带来吉祥与幸福。照壁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各种工艺手段,不遗余力的装饰,使得照壁成为整个院落的精气神所在。而这种精气神,往往着重体现在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彩花大理石上。彩花大理石一般裁成圆形,镶嵌于整个照壁的正中间,周围辅以泥雕和彩绘,象征天圆地方。而其它装饰,一般都是为了完善和加强这一构图,在照壁四周的辅助装饰,也往往还会用彩花大理石来作为点缀和呼应之用。

3.装饰厦廊

大理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中,内院三面或四面的走廊成为厦廊,厦廊一般雕梁画栋,铺地、墙面、顶面装饰一般都装饰得非常精美,走在其中,入目四周各种山水、花鸟鱼虫等装饰,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精彩,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而彩花大理石在厦廊的装饰上也是很常见的。一块块彩花大理石被镶嵌在一排矩形或菱形的装饰框里,结合泥雕、彩绘等手法,共同组成一套“连环画”。

4.装饰围屏

白族建筑中,厦廊尽头的墙面是一个类似屏风的墙面,称作围屏。围屏的装饰,无论檐下还是两边,一般都有呈矩形框的装饰形式,这些框里经常会排列一块块的彩花大理石,所有的装饰元素,又经常会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中心的一块彩花大理石,这种做法有些类似照壁和门楼。

5.装饰其它部位

总体说来,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几乎在任何建筑部位、陈设上都可以找到彩花大理石的身影。而且,只要有彩花大理石出现的建筑部位,这里的装饰一定是以彩花大理石为中心的,这也更说明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在大理白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性。

四、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的艺术成就

彩花大理石对大理白族建筑的装饰效果是非常独具韵味的,千百年来,它不只获得了大理白族工匠和白族居民们的亲睐,而且也被历朝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所称颂,并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名列大理白族建筑中五大装饰艺术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早就写诗撰文对彩花大理石装饰画进行赞美,到明清时期更盛,如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升庵曾这样赞美道:“何年巧匠研山骨 ,缩人君家石屏中;” 明朝白族思想家李元阳也曾在他的诗文里面这样写道:“丹青为骨白如肌,压倒人间老画师 ”;清代著名著作家阮元也曾写道:“惟此点苍山,画工不得比,一始叹造化奇,压却绢与纸 ”;白族著名诗人赵藩也曾写道:“云山泼墨奇无匹”; 蜀中五少年之一的毛瀚丰也曾道:“不渲染而丽,不雕琢而工,此诗画之极诣魄,不化而沦于石中,… …天地寓于石也”。而将石画赞美到极致的要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了,他在《游记 》中写道“块块皆奇 ,俱绝妙著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云崖映水 ,层叠远近 ,笔笔灵异,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不特五色灿然而已。” “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 ,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 ,而画苑可废矣。”

五、结束语

无私的苍山还会给人们奉献更多精美的彩花大理石。但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彩花大理石的开采也不可能不是无限的。而且很多凝聚着白族人民智慧精华的彩花大理石装饰品、尤其是建筑装饰品,在拆迁、改建和自然风化的破坏下,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与悲哀。

期盼苍山大理石能够更早的实现科学开采,更期待更多的人认识、欣赏、保护彩花大理石装饰品以及彩花大理石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

[1]吕品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装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s

[2]章用秀:天然石画---大理石的鉴赏与收藏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07

作者:蒋建武 陈出云

第4篇:大理白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州疫控字〔2014〕11号

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下达二0一四年度马传染性贫血病监测

采样任务的通知

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云牧发[2014]22号文件精神和《大理州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现将2014年度马传染性贫血病监测采样任务下达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采样任务按时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采样任务:马传染性贫血病血清采样由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完成,具体任务见附表1。

2、采样重点:各县市务必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随机抽样,以半岁以内和外来马属动物为重点监测对象,确 - 1 -

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3、送样时间:马传染性贫血病监测血清样品于2014年8月29日前送达我中心。

4、具体要求:血清样品要求每份不得少于1ml,不溶血、不腐败,采样表要记录完整、编号采用流水号形式(按马、骡、驴顺序),一式两份,一份随样品,一份留底。特此通知

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7月29日

抄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农业局、州畜牧兽医局。 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7月29日印发- 2 -

第5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大政办发〔2006〕81号

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劳动教养管理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劳动教养管理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已经州党政机构改革领导组审核,州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大理白族自治州劳动教养管理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根据《中共大理州委对大理州劳动教养管理所机构升格有关问题的批复》(大复〔2006〕22号),州委批准大理州劳动教养管理所升格为正县级机构,升格后,隶属关系、人员编制不变。大理白族自治州劳动教养管理所(以下简称劳教所)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所属机构,是国家治安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

一、 主要职责

1、依法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确保收容执行工作的合法性。

2、依法教育挽救劳教人员,教育内容和手段符合法律要求。

3、依法管理劳教人员的各项事务,规范劳动教养管理工作。

4、依法组织劳教人员生产劳动,使劳动教养工作充分体现劳动教养的教育目的。

5、依法管理劳动教养场所的行政事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6、依法管理教育劳教人民警察,做到从严治警、依法治警、从优待警,自觉接受检察机关和社会的监督。

7、依法保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体现文明执法、文明管理、人性化管理。

8、依法做好劳动教养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促进社会稳定。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大理州劳动教养管理所内设机构为7个科室(处),3个大队和9个中队,即:办公室、政治处、管理科(含警戒护卫队)、教育科、生产经营科、生活卫生科(含卫生所)、财务科、第一劳教大队(下设3个中队),第二劳教大队(下设3个中队),第三劳教大队(下设3个中队)。

(一)办公室(人员编制7名、正科1名、副科2名)

协助所领导做好全所行政工作,收集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互通,协调科室(处)、大队之间的关系,做好行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保证劳教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政治处(人员编制5名、正科2名含纪检专干1名)

做好全所的党建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劳教所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战斗堡垒;开展好全所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干警录用、教育管理、考核奖惩、选拔任用推荐、调动等工作;做好干警工资福利、警衔管理工作;做好工、青、妇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管理科(含警戒护卫队)(人员编制13名、正科2名含警戒护卫队队长1名、副科1名)

负责组织劳动教养执行工作,办理劳动教养执行的有关手续,审查大队上报的报告和报批材料,制定全所劳动教养执行和劳动教养管理方面的计划和方案,向所领导报送有关报告 1

和材料,受所领导的委托代表劳动教养管理所与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和公、检、法、司机关联系业务。

警戒护卫队在分管所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维护劳动教养场所的安全,防止外部人员的袭击和捣乱,及时制止劳教人员聚众闹事、逃跑,负责护送成批劳教人员的转移工作。

(四)教育科(人员编制3名、正科1名、副科1名)

负责组织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三课教育)和各种辅助教育,具体制定全所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师资配备、教学设备的购置工作,做好对劳动教养人员教育工作检查、考核、评审、总结工作,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做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工作。

(五)生产经营科(人员编制6名、正科1名、副科 2名)

负责劳动教养场所生产经营,根据劳动教养的性质和劳动教养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规律,提出本所生产经营方向、对象、规模等方面的可行性报告,制定并组织实施生产计划,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好产、供、销关系。

(六)财务科(人员编制4名、正科1名、副科1名)

负责劳教所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的执行和决算工作,做好行政经费、生产经费、基建经费的管理和统筹安排,建立财务制度,进行分类建帐,严格执行专款专用,遵守财经纪律,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接受审计和监督等。

(七)生活卫生科(含卫生所)(人员编制6名、正科2名含卫生所所长1名)

负责劳动教养人员生活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劳动教养人员的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

卫生所负责劳动教养人员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防止所内各种疾病的流行,保障劳教人员的身体健康,使教育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八)第一劳教大队、第二劳教大队、第三劳教大队各20名(人员编制60名、正科6名、副科9名)

具体负责劳动教养人员强制教育挽救工作,执行全所统一计划,依法做好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组织好劳动教养人员的生产劳动,做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大理州劳教所人员编制为110名,其中:所长1名,政委1名,均为正县级;副所长2名,纪委书记1名,政治处主任1名,为副县级;科、处、室及大队领导正科级领导职数16名(含纪检专干、卫生所所长、政治处副主任);科、处、室副职及中队长共16名,按副科级配备。

非领导职务的职数,按《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

第6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公路条例(草案)

(2011年4月26日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一审修改后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公路,指国道、省道外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包括相应的附属设施。

县道是连接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市)际间公路。

乡道是连接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与行政村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的乡(镇)际间公路。

村道是连接村庄与村庄,以及村庄与外部连接的不属于乡道以上的公路。

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为路基、路面、边沟、公路用地、桥梁、隧道、渡口、涵洞和用于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条

全州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各方、建管并重、全面养护的原则。

第五条

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公路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

县(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在上级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负责村道的养护和管理。

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行业管理与监督;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农村公路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侵占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农村公路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控告损坏农村公路和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对成绩显著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予以责任追究。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九条

农村公路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编制,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及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

县道规划由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乡道、村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需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县道、乡道两侧边沟、截水沟、边坡顶、坡脚护坡道外缘起1.5米的土地为县道、乡道用地范围;村道用地范围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比照乡道标准依法确定。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外缘起,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必须改造时应当首先使用公路预留地,废弃路段应当及时复垦。

县道、乡道建设涉及土地征收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村道建设占用土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协调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依法调剂提供。

第十五条

县道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乡道按照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村道建设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与农村公路衔接的渡口、码头以及沿线客运停靠点、招呼站应当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建设,实行统一管理。

农村公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等安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的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和竣(交)工验收,以及施工企业信誉等级评价等事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由县(市)公路管理机构保存。

第三章

道路养护

第十八条

农村公路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的大修、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经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按程序报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县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乡道、村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对乡道、村道的集中养护;可以采取建立群众性、专业性养护组织或者由个人分段承包等方式开展日常养护。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应当制定村规民约,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公路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应当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及时组织修复;必要时可以动员和组织沿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当地群众进行抢修。

第二十三条

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村公路路况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

县道、乡道因自然灾害中断的,养护单位应当及时向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报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规定设置绕行标志,必要时由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四条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绿化规划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发动和组织农村公路沿线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因养护需要临时用地、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调解决,相关单位或村(组)基层组织应当支持配合。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六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路政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做好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挖掘、损坏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

除因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二十八条

在农村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堆放物料,倾倒垃圾,焚烧物品,放养牲畜,打场晒粮,堵塞边沟;

(二)种植作物,设置障碍,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和标志;

(三)采石取土,开沟引水,利用公路桥(涵)、边沟筑坝蓄水、设置闸门;

(四)设置加水(油)站、停车场,从事修车洗车、摆摊设点、集市贸易等活动;

(五)非法设卡收费、罚款或者阻止车辆通行;

(六)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农村公路沿线进行下列施工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县(市)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四)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征得公安机关的同意;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涉路施工活动损毁农村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条

在农村公路大中型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以及在县道公路用地范围外缘100米、乡道公路用地范围外缘50米,村道用地范围外缘20米范围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和危害公路及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

铁轮车、履带车和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其他车辆、机具,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上路行驶的,应当经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同意,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第三十二条

农村公路应设立明显的限超标志,超限车辆不得上路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县(市)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因超限行驶造成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损坏的,由运输者负责修复或承担相应费用。

第三十三条

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聘任农村公路协管员。

必要时,可在重要路段节点依法设立检查站。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三十四条

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筹措机制。

第三十五条

州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州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全州农村公路建设,并按照已形成的农村公路实际里程,每年以不低于省级补助专项资金的15%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实际里程,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资金。

一、

二、三类县每年分别按照不低于省级补助专项资金的45%、25%和15%予以保证。

乡(镇)人民政府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应当安排适当的财政资金,用于村道的日常养护。

省级补助专项资金一般用于农村公路大修、中修工程,州、县(市)人民政府安排的资金一般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除国家和省、州的计划扶持外,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自筹解决。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筹集村道建设和养护资金,应当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负担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鼓励社会捐资或者利用冠名权、沿线资源开发经营权、广告经营权、绿化经营权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者变相截留、侵占和挪用。

州、县(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行政主管机关或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追究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法招标而未招标的;

(二)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监管失职、造成重大质量问题的;

(三)农村公路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

(四)未依法履行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职责的;

(五)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采用强制手段向社会集资的;

(六)截留或者变相截留、侵占、挪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的;

(七)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公路管理机构组织拆除违法建筑,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拆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公路管理机构组织清除、整治,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清除、整治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公路管理机构组织清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清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清除,清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公路损坏的,应当限期修复或者予以赔偿。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责令修复或赔偿,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阻碍农村公路建设、紧急抢修、正常养护作业,以及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经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修改意见、建议向大理州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反馈。

联系电话:0872-2319870

2319855

电子邮箱:cjw2319855@sina.com

第7篇:大理白族自治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大理白族自治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条例》所称的“育龄流动人口”是指进入、离开本州或者在本州内异地从业、居住、生活的年满15周岁不满49周岁的流动人口。

第三条 辖区内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按现居住地户籍人口的计划生育人均投入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州、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设置专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可配备事业编制人员,行使行政职能;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职管理员;流动人口较多的居民(社区)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员,其报酬按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宣传员的标准兑现。 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上级政府分别与下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五条 流动人口在本州申请办理有关行政许可证、营业执照时,相关部门应当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通报表》(以下简称《通报表》)。

公安部门应当参与、配合整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活动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稽查。对破坏计划生育工作、伤害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流动人口中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进行处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培训,并督促其在外出前办理《婚育证明》,外出后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寄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 建设部门应当配合人口计生部门组织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稽查。

税务部门应当协助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查实违法生育人员的经营收入、纳税税额,并提供有关原始资料和书面证明。

卫生部门应当参与整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活动。推行孕妇住院分娩查验制度,督促医疗保健机构坚持对孕妇查验《生育证》、《生育服务证》、《婚育证明》或《流动人口生育联系卡》。

教育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入园时,应当查验《婚育证明》。

其他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 流动人口中的民工和临时工的计划生育工作,由用工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管理。用工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雇工、施工合同时,必须把遵守计划生育规定作为合同内容之一,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第七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州公民,外出前应当到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婚育证明》:

(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级行政区域到其他地区暂住的;

(二)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的;

(三)年龄在15周岁至49周岁之间的;

(四)异地从业、居住、生活的。

第八条 下列人员不需要办理《婚育证明》:

(一)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进修、培训、参会、旅游、治病或过境的;

(二)现役军人;

(三)妻子户籍所在地在现居住地的男性;

(四)丈夫户籍所在地在现居住地,夫妻中一方已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且在现居住地的女性。

第九条 申领《婚育证明》,应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三)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四)与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

(五)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情况证明;

(六)违法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暂缓办理或者不予办理《婚育证明》,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未按第九条规定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

(二)申请人计划外生育又拒绝执行对其处理决定的;

(三)申请人弄虚作假、隐瞒婚育真实情况的;

(四)申请人违法怀孕未终止妊娠的;

(五)申请人应当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而未落实的。 第十一条 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在查验《婚育证明》时,对未持有《婚育证明》的,应当出具《限期补办通知书》,要求其在30日内补办。在限期补办期间,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流动人口办理有效期为3个月的临时《婚育证明》:

(一)经核实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的;

(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居民登记1年以上,并具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

(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四)因到本州经商、投资、兴办企业,未能及时办理《婚育证明》的。

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办理临时《婚育证明》,应该加盖临时婚育证明专用章。临时《婚育证明》在本州范围和规定期限内有效。

第十二条 《婚育证明》的有效使用期限为3年。流动人口应当在《婚育证明》的有效使用期限截止前,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换领新的《婚育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临时《婚育证明》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婚育证明》、临时《婚育证明》与身份证同时使用有效。

第十四条 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15日内,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交验《婚育证明》,接受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凭证享受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应当将查验结果在“查验记录栏”予以记录并盖验证章,并对其中的已婚育龄人员进行登记。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每6个月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寄回《报告单》。

《报告单》由现居住县(市)、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加盖县(市)人口计生部门或乡(镇)计生办印章后,在现居住地及户籍地有效。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出具《报告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通报联系制度。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行政许可证、营业执照、结婚登记、住院分娩时,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在介绍、招用育龄流动人口时,房主或出租人在向流动人口提供出租房时,应当查验《婚育证明》,填报《通报表》。

《通报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人口计生部门报送,本实施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接受育龄妇女产前检查、分娩时,对本地居民应查验其身份证,对流动人口应查验其《生育证》、《生育服务证》、《婚育证明》或《联系卡》,对不持有上述证件之一的,填报《通报表》,并立即向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人口计生部门报送。

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合同管理制度。育龄流动人口应当与现居住地、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流入、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或者向育龄流动人口出租、出借房屋的出租人或房主,应当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协助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夫妻拟生育第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提供由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认可的婚育情况证明的,可向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生育证》:

(一)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具有常住倾向的。

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在为流动人口办理《生育证》前,应向其户籍地所在地乡(镇)或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核实有关情况;办理《生育证》后,应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夫妻,享受以下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

(一)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第二十一条 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保证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药具供应,定期向居民(社区)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免费的避孕药具。

第二十二条 州、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督促、帮助居民(社区)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立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台账。

州、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台账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

第二十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举报流动人口违反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法规规定可生育子女数怀孕的,奖励400元;举报流动人口违反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法规规定可生育子女数生育的,奖励300元。

多个公民举报同一违法行为的,对首个举报人进行奖励,对其他举报人进行表扬。

举报奖励经费由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从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经费中列支,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条例》规定所收取的罚金收入全额上缴县级国库,主要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第二十五条 州内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分别纳入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第二十六条 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循私舞弊,滥用职权,擅自收取费用,或者有其他不按照规定程序、条件和时限办理《婚育证明》、临时《婚育证明》、《生育证》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对不属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行为的,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对有《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行为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向州、县(市)人民政府提出处理建议。

对因违反《条例》规定受处理的单位或者个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其提出一票否决的建议。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所涉及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员报酬、技术服务项目费用、奖励经费由州、县财政列入预算。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8篇: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大理日报 2010-02-01

统计公报

2010年2月1日

(图表略) 2009年,州委、州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实际,坚定信心,砥励奋进,共克时艰,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全州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1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8%,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6%,上升1.5个百分点。

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6.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0%。 年末全州就业人员214.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2.57万人,增加0.38万人,第二产业33.33万人,增加1.45万人,第三产业48.41万人,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业

2009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4.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1146台。耕整机18688台(套)。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7444台。联合收割机190台。全年完成机耕机耙面积153.6万亩,机收面积14.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24万亩。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1901公顷,增加240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8138公顷,增加272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948公顷,减少96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5636公顷,增加1024公顷,其中:烤烟种植面积33005公顷,减少136公顷;蔬菜种植36389公顷,减少1897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39.18万吨,增加4.08万吨,增长3.0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5.58万吨,增长3.45%;大春粮食产量103.60万吨,增长2.88%,其中:稻谷产量52.01万吨,增长3.73%,包谷产量44.10万吨,增长2.32%。

全年油料产量4.52万吨,增长19.05%。糖料产量29.77万吨, 减少3.24%。烟叶产量8.86万吨,增长11.39%,其中:烤烟产量8.17万吨,增长7.78%。蔬菜产量100万吨,减少 3.36%。水果产量30.36万吨,增长21.03%。茶叶产量0.51万吨,增长6.61%。 生猪年末存栏255.02万头,增长6.77%;生猪出栏337.47万头,增长4.62%;大牲畜年末存栏121.71万头,增长2.42%,其中:奶牛存栏13.53万头,增加0.59万头;山绵羊存栏135.04万只,增长1.15%。 全年肉类总产量41.37万吨,比上年增长4.60%。其中,猪肉产量30.07万吨,增长3.73%;牛肉产量5.31万吨,增长5.26%;羊肉产量2.58万吨,增长13.30%。奶类产量39.57万吨,增长16.11%,其中:牛奶产量39.41万吨,增长16.18%;禽蛋产量3.84万吨,增长14.68%。 全年水产品产量4.90万吨,增长1.5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07万吨,增长2.53%;捕捞水产品产量0.83万吨,减少3.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3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7%;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1.16亿元,增长13.5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133.10亿元,增长13.67%;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总产值228.52亿元, 增长10.26%,轻工业总产值145.74亿元,增长19.19%。 2009年,全州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7%,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70.89%。其中:矿冶工业产值59.83亿元,增长2.71%;烟草工业产值43.31亿元,增长14.25%;机械工业产值59.28亿元,增长32.93%;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值43.79亿元,增长3.35%;建材工业产值28.04亿元,增长14.64%;能源工业产值31.07亿元,增长21.21%。

全年原煤产量2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4%;发电量354430万千瓦时,增长12.5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5.81万吨,减6.23%,其中:锌产量13.67万吨,增长17.58%;水泥产量683.19万吨,增长33.58%;卷烟产量41.60万箱,增长1.71%;乳制品产量16.97万吨,增长5.81%;精制茶产量 6421吨,增长50.16%;钢材产量9.96万吨,增长9.32%;拖拉机产量5.12万辆,增长4.39%;改装汽车产量4.24万辆,增长41.42%;低速载货汽车产量1.71万辆。

2009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17.3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8亿元,增长16.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实现利润12.48亿元,增长6.31%。

2009全州具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9户,比上年增加3户。全年完成产值36.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62.08亿元,增长31.86%;农村非农户投资15.10亿元,增长30.3%;房地产投资25.51亿元,增长24.90%;农村私人投资12.31亿元,增长18.70%。

分产业情况:第一产业(农业)投资8.90亿元,同比增长145.84%;第二产业投资90.89亿元,增长1.96 %;第三产业投资77.39亿元,增长94.25%。

主要行业情况:电力工业投资53.22亿元,下降8.02 %;非电工业投资34.50亿元,增长25.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18.50亿元,增长215.70 %;公路投资16.23亿元,增长199.08 %;水利业投资24.59亿元,增长92.71 %;教育业投资2.93亿元,增长63.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2.83亿元,增长 56.35 %。

全州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4户,全年完成投资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0%,其中住宅投资13.70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3.69%。房屋施工面积281.93万平方米,增长25.39%;商品房竣工面积71.7万平方米,增长144.4%;商品房销售面积97.84万平方米,增长133.68%。

2009年全州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7.3万平方米,竣工21.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2%。分地域看,县(市)消费品零售额73.34亿元,增长11.2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09亿元,增长23.5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6.41亿元,增长15.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73亿元,增长20.61%;其他行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4.34%。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零售额20.15亿元,增长12.44%,非公有经济零售额100.28亿元,增长17.14%,其中:私有经济零售额94.99亿元,增长32.2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9年全州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4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14%。其中,出口6233万美元,增长13.85%;进口8172万美元,增长124.8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41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5.01%。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4亿元,增长47.7%。

2009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游客35.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983.90万美元,增长14.50%;接待国内游客1105.92万人次,增长19.99%。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92.26亿元,同比增长26.07%。

七、交通和邮电

2009年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7.10%。

年末全州民用车辆拥有量达45.4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8%,其中载客汽车6.92万辆,增长30.7%,载货汽车4.04万辆,增长12.8%。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637万吨,增长2.30%,货物运输周转量674117万吨公里,增长2.0%;旅客运输总量8720万人,增长1.3%,旅客运输周转量785065万人公里,减少2.5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5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646万元,增长13.3%;电信业务总量476287万元,增长 26.5%。固定电话年末用户49.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3.90万户。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2009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67.6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5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支出102.07亿元,增长36.1%,其中:教育支出18.76亿元,增长31.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4亿元,增长58.20%;医疗卫生支出9.56亿元,增长37.00%;农林水事务支出12.81亿元,增长13.50%。各项税收收入62.39亿元,增长11.71%。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0亿元,比年初增长23.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2.48亿元,增长2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64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增长27.7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63.62亿元,增加24.67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50.81亿元,增加42.87亿元。

全州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0亿元,增长15.76%。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

2009年,全州拥有各类学校1829所,其中:高等教育1所,中等教育4所,普通中学215所,职业中学14所,小学1082所,幼儿园513所;在校学生610349人,其中:高等教育14780人,中等教育12073人,普通中学187425人,职业中学19410人,小学298880人,幼儿园77781人;招生188521人,其中:高等教育4103人,中等教育4251人,普通中学64125人,职业中学6845人,小学49112人,幼儿园60085人;毕业生151795人,其中:高等教育3003人,中等教育2808人,普通中学58815人,职业中学5465人,小学46267人,幼儿园354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53%。

全州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广播发射台13座,电视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45.1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23万户。

全州卫生机构74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0163张;卫生技术人员8922人。 全州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分别获得金牌43枚、银牌40枚、铜牌47枚。 全州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研机构8个,人员28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预计为350.8万人 。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0元,比上年增长10.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482元,增长13.10% 。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4元,增长14.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6元,增长12.31%。 年末全州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1.9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87万人、失业保险9.77万人、工伤保险6.94万人、生育保险6.17万人。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亿元和1.7亿元,分别增长19%和64%。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3%。

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7.4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1.88万人。 全州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4个,床位1658张,全年收养1322人。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第9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2004年修订)(1988年3月19日大%E7

【发布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3-26 【生效日期】2004-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2004年修订)

(1988年3月19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1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1998年7月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1998年7月31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2004年1月15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正,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洱海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自治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洱海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洱海是受人工控制的多功能的高原淡水湖泊,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和苍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海管理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资源、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第三条 洱海1966.00米(85高程,下同)界桩范围内的湖区、西洱河节制闸至天生桥一级电站取水口的河道及引洱入宾老青山输水隧道为洱海管理区域;洱海1966.00米界桩以外径流区为洱海保护范围。

第四条第四条 洱海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为1966.00米。

洱海特殊年份的水位确需调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请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洱海及入湖河流的水质保护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执行。

第五条第五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领导。

大理市人民政府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及辖区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保护治理工作。

洱源县人民政府负责辖区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保护治理工作。

自治州及大理市、洱源县的环保、水利、林业、计划、国土、工商、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其保护治理洱海的职责,并加强对洱海管理局的业务指导,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公安分局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洱海管理局是大理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拟定洱海保护管理的中长期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统一管理洱海出水口节制闸及引洱入宾节制闸,拟定水量调度运行和水量分配计划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按批准计划调控水位;

(四)参与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落实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对洱海的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

(六)相对行使洱海管理区域内和环湖林带的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林政等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第七条 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滩地建房、围湖造田、围建鱼塘;

(二)从事网箱、围网养殖活动;

(三)使用燃油机动船捕捞,在湖岸使用动力设施捕捞作业;

(四)捕捞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等珍稀鱼类,猎捕野生水禽、候鸟、蛙类等栖息动物;

(五)炸鱼、毒鱼、电力捕鱼和使用岸滩小拉网、“迷魂阵”、虾笼等有害渔具和捕捞方法捕鱼;

(六)未经洱海管理局批准采捞水草;

(七)其他破坏洱海资源的活动。

第八条第八条 禁止向洱海及入湖河道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废液、废水,倾倒、掩埋土、石、尾矿、垃圾、废渣和动物死尸。禁止在界桩外1000米及入湖河道两侧100米内掩埋有毒物质。

对洱海水源的罗时江、永安江、弥苴河、波罗江等洱海的主要入湖河道,有关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保护治理。

在洱海入湖河口由洱海管理局会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设置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第九条第九条 禁止侵占和破坏洱海保护范围内和西洱河的河道、河堤、河滩及其设施。

第十条第十条 禁止在洱海岛屿和景点开山炸石、砍伐树木、违章建筑。在保护范围内的沿湖地区采石,须经所在地矿管部门审核,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禁止在洱海管理区域和保护范围内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禁止在洱海保护范围内新建化工、冶金、制浆、制革、电镀等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现已建成的必须限期治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不到的,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其关、停、并、转、迁。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在洱海保护范围内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砍伐和破坏河道护堤林和环湖林带,严防山林火灾。

在洱海保护范围内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对水土流失地段和宜林荒山荒地,有关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治理、绿化。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凡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须经洱海管理局审核,并由市人民政府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洱海环湖公路临湖一侧内,未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兴建任何建筑。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加强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在界桩内5米、界桩外15米的岸滩营造洱海环湖林带,由洱海管理局组织营造、管护。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在洱海保护范围内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科学施用化肥,安全使用农药。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残留农药,控制使用化肥。推广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业氮、磷及农药残毒对洱海水体的污染。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在洱海保护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和建设项目造成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负责治理或承担治理费用。

在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乡(镇)、村,由当地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统一建设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设施;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环保、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倾倒垃圾;垃圾清运实行有偿服务。具体办法由大理市、洱源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洱海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坚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保证城乡生活用水,优先安排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工业用水和发电用水。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实行封湖禁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的自然增殖。对亲体、幼鱼及大理裂腹鱼(弓鱼)等产卵繁殖、索饵栖息的主要水域实行长年封禁。封湖、开湖日期及封禁界线由洱海管理局公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洱海渔业生产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坚持捕大留小,作业丝网网目不得小于7厘米,银鱼拖网网底网目不得小于0.6厘米,虾拖网网底网目不得小于0.8厘米。

禁止制作、销售、使用不合格的渔具。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洱海渔业实行人工放流,科学发展大水面渔业养殖。凡在洱海从事生物引种驯化的物种繁殖,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经洱海管理局同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洱海船舶实行集中审批,总量控制。船舶的新增、改造、更新必须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并向有关部门办理有关证照,方可入湖营运作业。

在环湖公路建成开通后,有计划地取消机动货运船只的动力设施,严格控制机动旅游船只数量。

船舶垃圾和废油、残油必须回收到岸,实行集中处理,禁止排入洱海。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在洱海岛屿和沿湖村庄、集镇开展旅游业,必须按本条例规定和大理风景名胜区规划、苍洱自然保护区规划及村镇规划实施。

凡在洱海岛屿和沿湖从事宾馆、饭店等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对其产生的污水作净化处理,达标排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凡利用洱海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缴纳有关规费:

(一)向洱海取水的,缴纳水费;

(二)从事渔业捕捞的,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三)经批准在洱海管理区域内从事养殖和种植水生动、植物的,缴纳水面使用费;

(四)在洱海管理区域内从事旅游经营的,缴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费;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缴纳的其他规费。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洱海的规费使用范围为:

(一)洱海环境保护,进行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

(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和保护;

(三)发展水产事业,人工放流增殖渔业资源;

(四)养护航道、码头和导航设施;

(五)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

(六)洱海管理经费以及奖励经费;

(七)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用于洱海保护治理的其他经费。

规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财政、审计部门应严格监督。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对实施本条例有下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和洱海管理局评定,报请自治州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一)防治水污染成绩显著的;

(二)营造水源林、保护森林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成绩显著的;

(三)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

(四)保护界桩、水工程设施、航道航标,水文、测量、环境监测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五)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成绩显著的;

(六)对保护治理、开发利用洱海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进行科学研究成绩显著的;

(七)依法管理洱海和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八)检举、揭发、控告违法行为有功的;

(九)外引内联资金、技术,加快洱海建设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对洱海管理区域和洱海保护范围内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本条例有明确处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未作处罚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的行政处罚,由洱海管理局和自治州、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工实施;在洱海保护范围内的行政处罚,由辖区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罚没收入上缴同级财政,专项用于洱海的保护治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洱海管理区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洱海管理局给予处罚:

(一)使用网箱、围网养殖的,没收网具及其设施,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使用燃油机动船舶捕捞、无证造船或者无证入湖的,没收船舶,情节严重的并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在湖岸使用动力设施捕捞作业的,没收动力设施,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捕捞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等珍稀鱼类,猎捕野生水禽、候鸟、蛙类等栖息的动物,炸鱼、毒鱼、电力捕鱼和使用岸滩小拉网、“迷魂阵”、虾笼等有害渔具和捕捞方法捕鱼的,没收工具,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未经批准采捞水草,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六)向洱海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废液、废水,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和动物尸体的,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七)擅自砍伐、破坏护堤林和环湖林带林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没收工具和砍伐的林木,并处每棵1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向洱海保护范围内的河流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废液、废水,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和动物尸体的;在界桩外1000米和入湖河道两侧100米内掩埋有毒物质的,由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可以并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在洱海管理区域和保护范围内生产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及生产设施设备,并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批发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零售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在洱海管理区域内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实物,并处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在洱海保护范围内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实物,可以对个人并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对宾馆、饭店等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管理区域内的行政处罚由洱海管理局实施,保护范围内的行政处罚由辖区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未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在洱海环湖公路临湖一侧兴建建筑物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章建筑,采取补救措施,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属洱海管理区域由洱海管理局实施,属保护范围由辖区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洱海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中,有权对书证、物证采取扣押、登记保存等措施。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申请行政赔偿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的;

(二)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处罚规定和决定、进行处罚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单据、截留私分罚没收入的;

(四)其他应当给予处分的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自治州及大理市、洱源县人民政府的法制、监察部门应受理有关申诉、检举和控告,加强对洱海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洱海保护范围内海西海、茈碧湖、西湖的保护治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本条例需要作出具体实施办法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经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颁布施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修正案

(2004年1月15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洱海1966.00米(85高程,下同)界桩范围内的湖区、西洱河节制闸至天生桥一级电站取水口的河道及引洱入宾老青山输水隧道为洱海管理区域;洱海1966.00米界桩以外径流区为洱海保护范围。”

二、第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合并作为第一款,修改为:“洱海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为1966.00米。”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洱海特殊年份的水位确需调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请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原第四款改为第三款。

三、第六条改为第五条,修改为:“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领导。”

“大理市人民政府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及辖区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保护治理工作。”

“洱源县人民政府负责辖区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保护治理工作。”

“自治州及大理市、洱源县的环保、水利、林业、计划、国土、工商、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其保护治理洱海的职责,加强对洱海管理局的业务指导,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公安分局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四、第五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洱海管理局是大理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拟定洱海保护管理的中长期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统一管理洱海出水口节制闸及引洱入宾节制闸,拟定水量调度运行和水量分配计划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按批准计划调控水位;

(四)参与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落实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对洱海的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

(六)相对行使洱海管理区域内和环湖林带的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林政等行政处罚权。

五、第七条第

(五)项修改为:“炸鱼、毒鱼、电力捕鱼和使用岸滩小拉网、“迷魂阵”、虾笼等有害渔具和捕捞方法捕鱼;”。

原第

(六)项删去,原第

(七)项改为第

(六)项,原第

(八)项改为第

(七)项。

六、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对洱海水源的罗时江、永安江、弥苴河、波罗江等洱海的主要入湖河道,有关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保护治理。”

原第二款改为第三款,内容不变。

七、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在洱海保护范围内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对水土流失地段和宜林荒山荒地,有关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治理、绿化。”

八、第十五条修改为:“加强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在界桩内5米、界桩外15米的岸滩营造洱海环湖林带,由洱海管理局组织营造、管护。”

九、第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洱海保护范围内的乡(镇)、村,由当地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统一建设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设施;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环保、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倾倒垃圾;垃圾清运实行有偿服务。具体办法由大理市、洱源县人民政府制定。”

十、第二十四条第

(三)项删去“进行采砂的,缴纳采砂管理费”一句,其他内容不变。

一、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对洱海管理区域和洱海保护范围内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本条例有明确处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未作处罚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第二十八条增加一项作为第

(四)项:“捕捞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等珍稀鱼类,猎捕野生水禽、候鸟、蛙类等栖息动物,炸鱼、毒鱼、电力捕鱼和使用岸滩小拉网、“迷魂阵”、虾笼等有害渔具和捕捞方法捕鱼的,没收工具,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原第

(四)项删去。增加两项作为第

(六)项和第

(七)项,内容分别为:

(六)向洱海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废液、废水,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和动物尸体的,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七)擅自砍伐、破坏护堤林和环湖林带林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没收工具和砍伐的林木,并处每株100元罚款。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向洱海保护范围内的河流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废液、废水,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和动物尸体的;在界桩外1000米和入湖河道两侧100米内掩埋有毒物质的,由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可以并处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四、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洱海管理区域和保护范围内生产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及生产设施设备,并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批发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零售含磷洗涤用品的,没收实物,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款修改为:“在洱海管理区域内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实物,并处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在洱海保护范围内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实物,可以对个人并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对宾馆、饭店等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本修正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根据本修正案作相应修改和文字校正,并对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我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下一篇:会计个人述职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