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惊厥 (convulsions) 俗称抽风, 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 常伴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约为成人的5~10倍, 尤以婴幼儿多见, 常在6个月~4岁之间发病, 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当在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 突然发生惊厥,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现将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38.5℃13例, 38.5~40℃38例, 40℃以上9例。发作后意识恢复快, 均排除颅内病变, 平均住院4.6 d。

2 急救与护理

2.1 惊厥发作时的护理

2.1.1 控制惊厥

(1) 针刺人中、合谷、百会、涌泉等; (2) 使用抗惊厥药物的护理:选择快速有效的抗惊厥药物, 及时控制抽搐。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

2.1.2 防止窒息和受伤

惊厥发作时, 立即让患儿平卧, 头偏向一侧, 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松解衣服和领口, 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等, 保证气道通畅。备好急救用品, 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在患儿上下齿列之间放置牙垫, 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 不要强力撬开, 以避免损伤牙齿[1]。

2.1.3 吸氧

中流量或高流量给氧, 改善机体缺氧状况, 以减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给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鼻导管是否通畅。

2.1.4 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升高明显者, 物理降温可选用温水擦浴, 冷生理盐水灌肠或冰敷降温, 冰袋置于颈旁、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擦前胸和后背, 以免引起不适,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控制感染, 同时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2.2 惊厥控制后的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瞳孔及意识改变, 发现异常, 及时通报医生, 以便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并注意观察呼吸及瞳孔的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 及时通知医生, 按医嘱使用脱水剂, 预防脑病的发生。

2.2.2 保持病室安静

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室内光线不宜太强。诊疗护理患儿时动作轻柔敏捷, 并尽可能集中进行,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以免因护理不当再次引起惊厥发生。

2.2.3 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以清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 避免因降温过快, 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2.2.4 明确病因

根据病情需要, 于惊厥后配合医生做血糖、血钙、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 并向家长解释其必要性, 以取得家长和患儿的合作。明确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

2.2.5 健康教育

向家长详细交待患儿病情, 惊厥的病因和诱因, 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 如高热惊厥患儿在日后发热时可能还会发生惊厥, 应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 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 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 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 指导家长在患儿发热时及时控制体温, 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和及时使用安乃近滴鼻, 如何短期应用抗惊厥药物预防惊厥复发。

3 体会

小儿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儿科急症, 抽搐时常伴意识丧失、呼吸暂停, 易造成脑组织缺氧发生脑水肿而加重病情, 还可导致缺氧性脑损伤, 故掌握其急症及护理非常重要。由于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护理, 本组病例在5 min~10 min内惊厥都得到很好控制。由于及时与家长沟通, 进行护理指导, 使90%的家长能够正确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 常用退热药及鲁米那的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物理降温方法、抽搐时的急救处理, 减少了患儿惊厥复发次数及后遗症的发生。

上一篇:小儿误食毒物致急性中毒临床分析下一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