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学案设计(七年级)(精选5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链接: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盘盂 孰 汝
2、 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日中: 决: 及其: 为: 则:
探汤: 乎:
二、合作探究
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理由呢?
3、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
4、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能实话实说,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5、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展:
1、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
2、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四、展示(一课时)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互动式的学习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这样,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回忆学过的课文《太阳》,说说你知道什么?
2.师:你们懂得的真不少,古代的孩子和大圣人学者是怎样认识太阳的?你们说不定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评析】运用学过的《太阳》一文导入,唤起学生对太阳相关知识的回忆,拉近了学生与本文的距离,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听其言,观其行
过渡: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两遍,看看能不能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范读。学生听听教师是如何停顿的,拿笔画一画。
2.学生试读。学生试着按教师刚才的读法去读一读,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让学生读。教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读得不够流利的语句。
3.学生练读,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评析】学语文首先要会读,尤其是文言文。教师必须安排多种方式,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感知文章内容。当然每一次的读必须在学生“悱”和“愤”的状态下进行。作为教师,光停留在学生读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深入课文学习。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过渡:文章的大意差不多读懂了,大家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
1.合作译文。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文翻译出来,并交流汇报。
2.文白对译。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同桌互译
3.合作填表。
要求:四人合作,用四种方式。(①用一个字填,②用现代语言填,③用原文填,④口头叙述。)
【评析】此环节的小组合作,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保持,做到了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过渡:课文大家都理解得比较透彻,老师还想知道你们是否能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①先用白话文演《新两小儿辩日》。
②再用古文演。(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2.背诵课文。先试着嘀咕,然后试背。
【评析】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朗读、表演、背诵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加以拓展,学生在拓展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与培养兴趣巧妙交融,三维目标充分体现并达成。
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谈话小结: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你认为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2.继续探究: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帮孔子回答两小儿的问题吗?(运用课前查询到的相关资料)
【评析】这样拓展、总结课文,学生从故事人物身上学习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领悟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了求知欲,培养了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许村小学)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乐读趣学 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 背诵 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盘盂( ) ②孰为汝多知( )( )
3.①下列词句中的“走”与“夸父与日逐走”的“走”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
B.儿童疾走追蝴蝶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D.虎大吼,众人夺路而走
②下列词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固若金汤 B.香汤沐浴
C.农夫心里如汤煮 D.汤汤水水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出示孔子图像)谁能说一说你对孔子的了解?
师: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谁能背一两句?
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做人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今天我们学的《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谁能说说“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日”呢?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师:请大家再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三、在读中感知。
师:下边我们先带着他们到底为太阳的什么问题而争论这个问题来读课文。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大家认真听,看老师读时是怎样停顿的?(师范读)
师:现在请大家跟老师读。(生跟老师读)
师:(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课文)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句中的停顿。(生练习读)
师:现在老师请五位同学来读课文,谁愿意读?大家注意听,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或读破的语句。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通顺了,谁能说说两小儿因什么问题而争论的?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一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看法。
师:对太阳离人是远还是近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相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小儿对太阳离人是远还是近的看法各是什么?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出示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请大家齐读。
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先练习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知道了第一个小孩的看法是——板书:日始近日中远。第二个孩子的看法是——板书:日始远日中近。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他俩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面对面)其他同学听看他们读得怎样?
(生读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二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那么大家根据注释说一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六人一小组先互相说一说。(生练习说)
师:谁能说说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第一个小孩认为日始近,日中远的理由是——板书:近大远小。谁能说说你对第二句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说日始远,日中近的理由是——板书:近热远凉。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是的,这两个孩子从视觉和触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各持己见,那么怎样才能把他们互不相让的态度读出来呢?
同桌分角色互相练习读一读这两段话。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3、三读课文,了解孔子不能为他们裁决的原因。
师:正当两小儿两峰对峙,争辩不下时,正好孔子向东游历到此,就请圣人孔子裁决,孔子为他们裁决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读)板书:(孔子不能决)
师:孔子为什么不能裁决呢?
师: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孔子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所以两个小孩都笑着说——齐读最后一句。(生读“谁说汝多知乎?”)
师:谁能利用注释给大家说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五、师生利用资料共同探究。
师:孔子不能裁决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来帮他裁决呢?大家说说这两个小孩说得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都不正确)
师:哪个小组能利用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用科学知识来告诉第一个小儿错在什么地方。
师:(演示课件)
师:谁能告诉另外一小儿错在哪里?
师:大家比孔子懂得都多,真了不起。课文我们学完了,谁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情、动作,在说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他同学做导演。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
(师生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六、谈启发,受教育。
师:如果你是孔子,当你看到两个孩子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你会怎么想呢?
师:是的,虽然两小儿的认识都只凭自己的感觉,并不正确,但是他们肯动脑筋探究事物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谁还愿意说?
师:对孔子的回答,你们又怎么想?
七、总结课文。
【《两小儿辩日》 学案设计(七年级)】推荐阅读: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鉴赏11-07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01-01
两小儿辩日翻译及中心思想12-26
两小儿辨日的读后感06-20
《丑小鸭》 学案设计(七年级下册)07-12
七年级美术上册《标志设计》第二课时学案09-29
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0-19
小儿故事阅读10-28
小儿垂钓 教案01-05
小儿推拿培训内容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