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中素描教育创新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素描是练习绘画基本功的主要方式。当前,部分美术教师采用高中或大学的素描教育方式对儿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对儿童素描教育形成正确认识,忽视了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学院派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通过强化学生的基本功,使其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儿童素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学院派的教育方式,便会使儿童素描失去创新性。此外,过于严格的学院派教学要求会让儿童失去对素描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一、儿童素描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提高了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在此环境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儿童美术教育引起了学校与家长的高度重视。但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过于重视写生与临摹的问题,忽视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此外,儿童美术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大多是风景、人像、静物等。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相关人员应提升对于儿童素描教育的研究力度。

二、儿童素描教育目标

高质量的素描教育能够提升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未形成空间方面的立体感,所以其表现的事物大多是平面的。如,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前后两个事物时,会将其画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儿童的空间立体感便成为素描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儿童观察实际事物,有效提升空间方面的立体感,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儿童的空间立体感能够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对此要予以重视。

三、儿童素描教育三阶段

儿童素描教育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其一,单体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进行简单的线条性训练,如直线、弧线、折线等,然后逐步过渡到几何体,如正方体、球体、柱体、锥体等。这方面的练习是为了学习物体的基本造型,对物体的形态形成正确的认识。随着素描技术的逐渐熟练,儿童素描训练可以由单个物体转化为多个物体,由表现形状转化为表现细节。其二,故事化训练阶段。儿童在熟练掌握单个物体的表现后,应学习多物体、多情节、多内容的表现。这一阶段儿童不仅学习物体造型,而且学习物体之间的前后、平衡、大小、形状等关系,要求能绘制丰富的造型,画面清晰、合理,作品完整、美观。其三,写生画训练阶段。写生画训练是对实物的绘画,这一阶段学生面对真实的物体,要求具体表现物体间的空间距离与结构。这一阶段的学习有相对完整的训练方式,适合10岁以上儿童学习。

四、儿童素描教育方式

1. 循序渐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1)循序渐进教学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素描教育因此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教师不能以成人思维开展儿童素描教育,这样会导致儿童难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影响教学效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掌握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制订有针对性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素描绘画需要眼、手、脑并用,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通过绘画方式耐心、仔细地将事物展现出来。这对于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素描中黑、白、灰单一的色调容易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使其认为素描学习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开展理论知识教育,使儿童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可以由基本形概括。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儿童通过光线明暗表达事物的空间感,但不宜过于复杂。教师可以让儿童在与父母逛街时留心平时被忽略的花纹,如衣服、家具、餐具、壁饰等不同种类物品上样式丰富的花纹。图形与线条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美。教师要让儿童关注生活,并使其明白素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感。

(2)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激发儿童对素描的学习兴趣,是推进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的引领者,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素描教学活动。以往,一些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采取固有的方式进行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性知识,不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因材施教。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学方案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会抑制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升儿童学习素描的效率,实现多样化的儿童美术素描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举办趣味性学习活动,激发儿童学习素描的兴趣,让儿童与自然接触,发现生活之美并利用画笔记录下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采取互动学习方式,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描创作,从而提升儿童的素描熟练度。教师应引导儿童深入体验、学习素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在熟悉素描的过程中体会绘画艺术的魅力,利用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描绘出线条感,最终提升素描绘画兴趣。要想提升儿童的素描绘画技能,就要消除儿童对于素描绘画学习的恐惧,适时给予儿童鼓励、表扬。这样不但能使积极表现的儿童得到教师的肯定,而且能够对其他儿童起到鞭策、激励作用。总而言之,儿童素描教学不可急于求成,教师应循序渐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绘画能力。

2. 以素描结构为中心,开展临摹与写生教学

(1)线描教学

线描指通过线的结构与轮廓表现物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形”。教师应引导儿童在练习过程中反复观察、对比物体大小比例、透视变化、前后位置等,以点、线、面的方式构成物体。通过系统的观察与描绘,儿童能认识到视觉形象的规律,从而提升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线描不仅能使儿童熟练掌握形体知识,而且能为儿童日后的素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避免线描学习让儿童感到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几何体换成卡通公仔等儿童玩具。

(2)临摹、写生教学

素描学习的过程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最初的随意涂画到规范绘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绘画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升。素描以二维空间为基础表现三维立体感,具有十分严格的规律性和秩序性,而相关理论的训练对于儿童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要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教学目的,将以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线描训练类似,教师可以将以往的几何体写生改成卡通公仔等儿童玩具写生。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写生难度有所增加,但素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素描绘画兴趣及其对于体积、空间的认知,因此,教师不必过于在意打形是否准确、黑白灰关系是否到位。只要激发了儿童的素描绘画兴趣,对物体空间有了正确的认知,儿童自然会准确表现物体。

3.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是素描教学的重要教学理念,创新型教学方案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突破以往素描教学存在的瓶颈,提升学习能力。素描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直面事物的能力,使其通过双眼观察事物,并运用思维理解事物。因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儿童的身心特点为依据,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对绘画由兴趣转变为需求。

为了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洞察力,在素描写生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多角度观察物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物体。儿童通过观察物体并进行比较,加深对物体形状的了解,从而在绘画时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解素描理论知识和素描表现手法时,要注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只有产生好奇心与学习需求之后,才能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此外,在儿童素描绘画创作时,教师的巡视、参与也是儿童素描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能够发现儿童素描绘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一对一的手把手示范,解决以往黑板示范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从而让表现不到位的儿童解决作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

儿童时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美术在儿童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描是美术学习起始阶段的基础,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儿童只有对素描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才能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摘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对于儿童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该文分析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育,以明确儿童素描教育目标,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童美术,素描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目标

上一篇:车祸118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下一篇:儿科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