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118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车祸的增多, 交通的拥挤, 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居世界第一位, 2002年我国共有94 420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1]。因此, 提高交通伤的救治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我院急诊科2005年6月-2008年5月共接诊118例车祸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 收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 男79例, 女39例, 年龄7岁~75岁, 平均年龄36岁, 以青壮年居多。118例中多发伤占35.9%, 颅脑损伤占26.1%, 四肢骨折占12.6%, 胸部损伤占10.3%, 骨盆、脊柱骨折占9.1%, 闭合性腹部损伤占6%。

2 院前急救

2.1 快速反应

我院急诊科自2000年10月开始实行双班制, 即出诊班和治疗班。24小时120急救电话随时保持畅通。同时接到求救电话迅速地派出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在最快的反应时间内到达现场。护士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留取呼救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 (2) 车祸发生的确切地点, 尽可能指出周围明显标记和最佳路径等; (3) 询问受伤人数和伤情; (4) 通知救护车出发。时间就是生命, 只有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 才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2.2 现场伤情评估

伤情判断要按顺序、有要点快速进行, 为患者入院前“黄金1小时”赢得宝贵时间。具体方法是:一观察、二检查、三分类。现场观察的要点[2]: (1) 患者有无意识? (2) 患者有无呼吸? (3) 患者有无脉搏、心跳? (4) 患者有无体表大出血? (5) 是否存在脊柱损伤? (6) 是否存在四肢骨折?现场检查顺序根据Freeland提出CRASHPLAN顺序进行检查:Cardic (心脏) 、Respiratory (呼吸) 、Abdomen (腹部) 、Spinal (脊柱) 、Head (头颅) 、Pelvis (骨盆) 、Limbs (四肢) 、Arteries (动脉) 、Nerves (神经) 。上述检查尽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 如同时有多个患者, 要做基础的检伤分类[3]: (1) 轻伤:是指无生命危险, 现场无需特殊处理的伤情; (2) 重伤:是指暂时无生命危险,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伤情, 可严密观察, 力争在伤后12 h内处理; (3) 危重伤:是指有生命危险需紧急救命处理的伤情。其目的是更快、更全面地发现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

2.3 现场急救处理

据报道, 严重创伤死亡病例50%死于创伤现场, 30%死于创伤早期[4], 现场急救技术的应用是后续治疗的保证。急救原则是先抢救生命, 后保护功能,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救治措施按VIPCI程序化处理, 可达到有效的救治目的。V (ventilation) :呼吸支持, 保持气道通畅, 充分给氧, 清除呼吸道异物, 封闭胸腔的开放伤口, 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 固定包扎浮动胸壁等。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I (infusion)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 防止休克的发生, 也可用抗休克裤以稳定伤员的血流动力学。P (pulsation) :心泵功能的维护和监测。及早诊断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张力性气胸等, 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或胸腔穿刺, 否则影响心泵功能。C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出血。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压包扎止血, 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则可用止血带控制外出血。记录上止血带时间, 每30 min~1 h松解1次。I (immobilization) :制动, 对骨关节损伤应进行临时固定以防血管、神经损伤加重, 脊柱、骨盆、胸廓骨折要正确搬运, 防止继发损伤。

2.4 安全转运

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后, 应立即进行转运, 转运途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保证对危重患者进行不间断的治疗和抢救,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护士要保证输液通畅, 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 防止颠簸针头从血管脱落; (2) 患者体位:患者在转运途中的体位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 休克患者应采取仰卧中凹位;胸廓损伤应采取半卧位, 以减轻呼吸困难;颅脑损伤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以防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腹部损伤采取仰卧位, 膝下垫高使腹壁松弛; (3) 及时向科室值班人员汇报伤情、患者数量, 组织力量根据伤情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开始对患者的院内急救; (4) 运送途中做好各项记录, 保证用药及时准确, 并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

3 结果

本组118例车祸患者, 除5例由于伤情严重死亡, 8例致残外, 其余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 均脱离危险, 预后良好。

4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3]。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重要环节。我国院前急救起步较晚, 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 有些地区开始尝试“120”、“122”、“119”、“110”联动机制。但我国急救医疗体系还存在着网络化不够完善、反应时间偏大、人员和设备缺乏、管理体制不规范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上一篇:多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论文下一篇:儿童美术教育中素描教育创新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