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打假和监管指导方案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委打假和监管指导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委打假和监管指导方案1

2013年3月8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全文如下:

为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资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质量可靠,保障全年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针对当前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制定印发本工作要点。

一、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各级农业、工商、质监、工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口。切实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义务等情况。组织全面清查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依法查处超范围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清理不具备资质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对需要审定、登记、审批的农资产品,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强化信息制度,及时公告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

二、强化生产企业监管。各地各部门要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强化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制度,重点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生产许可、原辅料使用、生产记录和销售台账等内容,依法严肃查处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使用违禁物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或擅自受托生产等违法行为。要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生产经营档案,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三、深化农资市场整顿。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重点整顿规范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进一步加大农资广告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农机具等农资商品的虚假广告,防止虚假广告误导农民。加强对电视、网络、交易展销会等方式经营农资的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的物流企业变相经营农资的行为。继续抓好毒鼠强防范和清缴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

四、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各地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要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进行重点监测,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要健全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反馈和共享机制,及时农资消费警示信息,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要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立案查处,追溯制假售假源头;发现产品流入市场的,要查清产品去向,依法采取责令停止销售等措施,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进一步落实重点监控制度,对监督抽查发现的假劣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跟踪监管。

五、狠抓假劣案件查处。要做好案件线索的排查梳理工作,完善社会监督网络,深度拓展案源渠道,落实保障激励措施。要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侵权、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切实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配合做好鉴定检测工作,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行为。对制假售假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采取联合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限期查办,查必彻底。要继续加大制售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

六、推进放心农资下乡。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要因地制宜,完善标准,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资示范店培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农资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守法意识。要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资经营企业信用评价,探索完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充分发挥12316、12315、12365等服务热线作用,提高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诉求的能力。

七、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各项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突出问题。农业部门组织开展种子“打假护权”行动,重点组织开展生产基地专项整治、基层经营主体综合治理、优良企业主推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等工作,严厉打击品种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强化监督抽查,稳步提升农药产品质量。公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农资领域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犯罪和添加违禁物质犯罪,积极发动群众举报,狠抓大要案侦办,统一指挥,集中收网。工商部门组织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突出重点,集中整治问题多、易反复、风险隐患较多的经营场所和品种,保持严管重打高压态势,不断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效能。质检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严查坑农害农违法案件,推动农资区域整治工作。

八、落实监管工作责任。各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任务、措施、责任等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要以检查履行监管职责到位情况为重点,通过专项督导、日常督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将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督导。

九、提升农资监管能力。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将农资打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农资打假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农资打假执法体系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大力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集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动态监管、快速反应于一体的农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农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控制。

十、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合作打假机制、联合推动机制等,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切实加强区域间和部门间的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工作。要健全区域联查、跨区协查等案件办理机制和大要案查处激励机制,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重大案件,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封堵,保证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要健全信息通报制度,通过简报、会议、政务网络等多种形式实现农资打假信息共享。

十一、创新宣传服务方式。要在农资购买使用高峰期,组织力量深入到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资法律法规,传授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和指导,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安全生产的水平。要积极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推进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及时化解假劣农资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农委打假和监管指导方案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有关部门:

根据2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农业局、农办、供销社《关于印发*市20*年护农保春耕“一打三放心”联合行动的通知》(*农发〔20*〕10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开展20*年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资市场秩序和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相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当前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具体任务,继续采取多种措施稳步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从农资监管队伍、制度、手段等方面入手,强化农资质量,特别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三)高度重视农资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新形势,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去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近期,主要化肥品种和农膜价格上涨较快、幅度较大。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强了农民扩大生产的愿望,带动了农资需求。在此背景下,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贩会铤而走险,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为此,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切实搞好农资市场的整顿与规范

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解决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监管。重点产品是指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农膜等品种。一是种子种苗。以农作物种子种苗为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二是农药。严格按照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规范农药登记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违禁高毒农药行为。三是肥料。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四是兽药和疫苗。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五是饲料。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六是水产苗种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苗种生产和养殖环节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狠抓重点区域监管。重点区域是指县城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和乡镇集散地,以及某些农资问题突出和反复发生的区域。重点对象是指不具备生产经营资质条件,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地下窝点;有多次严重违法行为记录,重点监控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乡村流动商贩。

(三)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在春耕、秋播前等农资购销高峰季节,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质量抽检计划,提高抽检密度,扩大抽检范围,实行动态监管,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开展统计分析,准确把握农资质量状况,提升农资质量预警能力。各部门间要加强沟通,避免因重复抽检干扰正常经营。要加强检测结果共享机制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四)狠抓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要巩固农产品专项整治成果,坚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对已公告停止生产使用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禁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蛋白精”、“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以及苏丹红、孔雀石绿等化学物质,继续加大清缴力度,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同时,要充分认识毒鼠强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继续做好毒鼠强的清缴和防范工作。

(五)继续加大农资产品广告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广告管理的各项法律规定,监督和指导广告经营单位严把广告关,严查广告证明文件,完善承接登记、审查和档案管理等广告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农资广告量较大媒介的重点监测,组织力量对农资产品的交易场所、集贸市场的农资广告印刷品进行重点监控、巡查。重点查处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资产品广告,利用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等违法行为。

(六)狠抓大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核查工作,及时分析整理案件线索,锁定指向,深挖细究。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跟踪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协调有部门联合行动,及时解决案件查处中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各部门办大案、办要案、办难案,坚决落实“五不放过”原则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规定,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追究违法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三、加强领导,相互配合,全力保障农资市场整顿与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农资市场整顿是一项民心工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精心组织,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资市场打假和监管工作,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有效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的重大举措,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为切实抓好该项工作,县政府成立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张承银任组长,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物价局、县畜牧局、县商委、县供销社、县纠纷办、县整规办、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业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要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确保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协调行动。

(二)协同配合,联合行动。农业局要积极做好牵头工作,坚持和完善部门间的联合执法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打假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畜牧、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能分工以及权责一致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

(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在推进农资打假工作过程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要害,完善制度,形成农资打假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物价、畜牧、农业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指导、督促基层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确保工作到位。要深入乡镇明察暗访,全面督查,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督办大案要案,督促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损害农民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应报请有关部门追究责任,触犯刑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完善农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农资市场动态的监测和预警,依法公布农资质量抽检结果,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为重点,将监管关口前移。三是建立农资质量事故处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农业生产事故和质量纠纷的受理、调查、鉴定、处理和反馈程序。四是健全农资打假与扶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行业监督、自律作用,引导农资企业诚信经营,扶持农资产品知名品牌,促进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发展,满足农业增长的需要。五是完善责任追溯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档案,记录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产品质量信息等内容。同时督促所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门店必须建立经营档案,记录产品名称、数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严格质量责任。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或者存在较大缺陷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产品要从农民手中追回。

(四)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农资打假宣传。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同时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加大对大要案、典型事例的跟踪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争创双拥模范城工作方案下一篇:环境治理及区域改建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