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十分重视河道治理问题,目前多数河道工程能够满足景观观赏和基础使用需求,但是仍缺乏生态效益。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养护管理成本。文章以济南市杨家河为例,从河道污染源头、净化策略和工程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加以配合利用,以期保护河道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论文 篇1:

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运用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在工业、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导致水环境污染、破坏的情况。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有60%以上的水体出现不同程度污染。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水环境治理工作成为我国环保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加以浅析。

关键词: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工程

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水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指在污染水体治理的基础上,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恢复,并且有效改善水质、水文环境等,帮助水体环境生物恢复多样性[1]。对于水环境治理,选择科学、高效的技术较为关键,其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可行性较强,可以有效提升水环境的整体质量,并且可以从生物系统角度入手,对水体各类生物需要的能量进行有效构建,以此实现水文环境的切实改善[2]。基于这一背景,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较为关键。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与现状概述

水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系统当中江河湖泊以及湿地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水环境是水生生物和一些两栖生物的生存环境。目前,受到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变得越来越高,水环境污染情况也变得较为严重。水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对出现污染的水环境进行有效修复,帮助水环境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确保其完整性较好[3]。

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有超过60%的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资源的保护和正确利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水资源十分豐富,水生态类型较为多样,所以水生态污染情况类型较多,为了确保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保护,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省市地区也也在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想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需要选择高效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二、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一)生态浮床

在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当中,生态浮床是常用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态系统学的相关原理,选择对水体环境较为友好的材料,为水生植物构建适合生长的环境,从而进食无土栽培等,将水生植物通过高分子材料这种载体,在出现污染的水体环境进行种植。生态浮床的建设,可以对出现污染的水体环境进行有效净化,也能为鱼类产卵、鸟类生存提供相应的场所,并且对水体环境进行修饰,让其更为美观。此外,生态浮床的建设,也可以对水体堤岸进行有效保护,减少水体周围风浪。

(二)缓冲带建设

在河道旁边建设缓冲带,主要是为了确保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缓冲带主要是河道侧岸部位由树木和其他植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缓冲带有相应的宽度,可以为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中为陆生生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也能为河道提供相应的能量。河道缓冲带的建设,可以避免废水被随意排入河道当中,也能避免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当中的沉淀物、污染物等进入河道。

对于河道缓冲带的建设,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缓冲带的保留和维护,对于宽度不够的缓冲带,做好加宽处理,并且要严格控制河道范围内的生产。对于出现缺失的缓冲带,相关部门需要及时重建,并且对较为简单的缓冲带进行生态性改造。对于一些景观性要求较高的环境,比如道路沿线等,在缓冲带建设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确保缓冲带的景观性较强。

(三)水体底质改良

对于水体底质的改良,相关人员可以在水体当中加入适量的带有物理、化学、生物活性的物质,减少水体当中的有害物质成分,确保水体更为适合生物构建的需要。一般而言,在水体底质改良当中,相关人员可以选择水体清淤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一些改良剂进行使用。水体底质得到改良之后,可以为水生动物、植物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也能减少水体污染,确保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生长情况较好,从而提高水体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也能确保水体沿岸的景观较好[4]。

(四)人工湿地

在水体环境当中,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是一种介于陆地与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水环境治理,可以选择人工湿地建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模拟自然湿地的系统,建设一种净化功能较强的生态系统,并且可以为废水的处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控制。在人工湿地的建设当中,主要是选择人工基质与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般来讲,相关人员可以选择砂石填料、水生植物等共同构成人工湿地,在填料与植物的根系上,有较多的微生物组织,这些微生物可以对水体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和分解处理,将水环境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清除干净。人工湿地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自然技术对水环境进行有效净化,且成本较为合理,水环境净化效果较好,便于后续的维护,也能实现对相关资源的有效节约。但是,人工湿地在建设过程中,会占用一部分陆地空间,所以,如果选择人工湿地方式进行处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各行业的生产都对水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经常被随意排放,再加上人们在生活中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导致水体环境受到污染。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环保理念也在日趋完善,对于水环境的治理成为我国环保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认识到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将其用于水环境治理当中,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梁.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5):92-93.

[2]任小兰.浅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31.

[3]徐水平.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水利生态修复中应用——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06):1181.

[4]王越博,刘杰,王洋,李双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运,2019(05):96-97.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 云南 昆明 650000)

作者:李元喆

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论文 篇2:

河道水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十分重视河道治理问题,目前多数河道工程能够满足景观观赏和基础使用需求,但是仍缺乏生态效益。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养护管理成本。文章以济南市杨家河为例,从河道污染源头、净化策略和工程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加以配合利用,以期保护河道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济南市杨家河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而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景观、生态、文化三大功能,对周边的环境净化、农业生产、蓄洪排水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道治理工程此起彼伏,治理手段也多种多样,但在治理的过程中都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营造。水体污染的源头和类型也各不相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情况中,应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从具体河道的研究出发,以济南市杨家河河道为例,分析其水体受污染原因,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恢复水体自净功能并提升环境容量,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其他相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杨家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河流发源于彩石街道办事处西彩石村南,流经历城区和高新区,于临港街道办事处鸭旺口村东入小清河,河道全长21.7千米,流域面积74平方千米。南高北低,河谷呈浅U字形,现河床宽5.1~12米,河床底高程33.2~53.9米不等,河道坡降较大,水体流速快,水体停留时间短,较难净化。上游段为自然冲沟,两岸无堤防,坡度较陡,下游段地势低洼,坡度较缓,现河型萎缩,河口宽10~30米[1]。

调查河道现状发现,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周边城中村及企业单位的散排偷排污水,周边区域并未设置污水干管,导致污水无法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村庄的农田含有各种氮磷钾和重金属等农药残留,在雨季会和城市下垫面累积的各种污染物一起冲刷进入河道,造成河道的面源污染[2]。当前水体本身清洁度及透明度较低,含有各类垃圾、淤泥、腐烂的水生动植物遗体等,经过自然分解形成黑臭底泥,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河道周边有三处排水口,出水水质要求为一级A类,而排水口附近水体的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26.6mg/L、2.67mg/L,均高于一级A类水的标准,存在严重污染和不达标排放的现象。

2 技術路线

水体质量是河道净化的重点难点,需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水体污染的治理手段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方法[3]。

物理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水体除藻、清理水底淤泥等,或者通过颗粒物的重力沉降、河道内基质或植物根部过滤去除。向水体中增加曝气的方法由于见效快、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原理是人工向水体中充入氧气,进一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加速水体中的污染物分解净化。除此之外,设置高差、跌水、水坝等也可以提升水中的溶解氧水平,进一步减少水底淤泥污染物。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电解盐类物质促进水体中的污染物沉淀,与不同溶解物相结合生成不溶物,不稳定的化合物会在氧化还原的条件下分解[4],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源头消除污染,只能暂时改善水体质量,治标不治本。

生物—生态方法是通过投放菌株以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微生物去除胶体颗粒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促进对污染物的进一步转化。这种方法虽然能提升水体质量,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较为常见的措施是选用生态护坡的形式,同时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床、稳定塘、生态渗流等,这些措施更加稳定有效。

3 水生态修复策略

河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层级结构,不同部分对污染物的净化具有不同的效力和作用,其组成主要为基质、水环境系统以及生物系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三方面对污水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杨家河污染现状,可从这三个方面提出策略。

3.1 基质

基质是河道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主要由各种透水性材质按照不同的铺设厚度组成,较常使用的传统基质材料有土壤、沙石、砾石等。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探索,一些新型的基质材料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如陶瓷、电弧炉钢渣、矿渣、贝克砂等[5]。基质在净化水体时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水体中的污染物能够与基质中的无机或有机胶体相结合,产生络合、沉淀反应,依附于基质生长的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起到固定、转化等作用。

每种基质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化性质,所以在处理污染物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类型。例如,砾石、矿渣等颗粒直径较大的基质材料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而土壤、细沙等的渗透性相对较弱。不同的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也不相同,以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材料为基质,不仅能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保证净化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年限。

3.2 植物

河道的植物配置要根据实际的河道状况来选择,针对不同坡位的河道并结合乔灌草的原则搭配。杨家河河道水流速度较快,可在一定程度上冲刷驳岸及水底,因此要选择具有较强耐冲刷性和净化能力的植物。

植物在河道中占有较大比重,不仅具有美学特征,还能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保障。在降解处理污染物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氧气,而氧气的来源除了大气复氧以外,主要依靠植物的输氧作用。当植物的根系在向基质传送氧气时,植物根毛附近会具有较高的氧气浓度,形成一个好氧区域,随着距离的增加,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单元体,这种小单元体为硝化反硝化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有利于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6],进一步降解湿地的污染物。

植物通常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状根系,根系之间形成了许多微小的通道,促进了空气和水体在河道内部的传递,提升了水体的传输能力,避免了基质板结、淤积,还能促进植物吸收小分子可溶性氮磷化合物。分析河道中含有的各种活性酶发现,微生物的含量和活性在不同季节或者基质的不同位置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是冬春季节较低,河道上层部位则高于河道中层和下层部位基质。

由于植物与浮游藻类具有相似的生长习性,河道植物会和浮游藻类发生种间竞争,可以有意栽培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逆性强的植物,抢夺河道内的生存资源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

3.3 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河道环境中,河道中的污染物大多由微生物去除。河道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或真菌,而植物群落复杂的环境就是微生物生长繁衍的温床,微生物通过污染物吸取对自身生长发育有用的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完成对污染物的降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处理的污染物质也有所不同,如好氧微生物会将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厌氧生物则会将有机物进行发酵处理,分解为甲烷和水。

4 修复性措施

4.1 水生态链技术

河道作为一个大的整体,含有众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不同区域和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多个小型生态系统,而动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植物种类的投放引导,从而完善和调整原有动植物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链稳定,形成一个个稳定的小型生态群落,引导区域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可以重新规划水体中的动物群落,在水体中建立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7],通过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及摄取,有效防止植物的过度繁衍形成的水华现象,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能够使水体长期保持清澈,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4.2 生态拦截技术

通过生物或者工程手段过滤、净化和拦截外界流入湿地内的水体,主要是防止外来水体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的进入,保护原有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其中使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沟渠、设置植草沟和植草过滤带、构建生态沉降池等方法,搭配抗污染性较强和吸收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结合自然做工拦截、净化污染物,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4.3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

人工生态浮岛又被称为植物浮床、生态浮床等,其原理是在水体表面设置漂浮物,将其作为浮床,并在漂浮物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在水体中的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吸附等作用,对流经的水体进行净化,还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最终通过植物收割、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浮床一般选择环保型PE材料,具有稳定性、耐久性、漂浮性等特点[8]。浮岛上的植物,除了可以向水体中输送氧气外,还可以为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群营造生存环境,提供其生长、附着、繁衍的场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4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净化原理是利用附着在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接触流经表面的水体,通过好氧和厌氧微生物摄取、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等物质,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9]。

對河道进行人工或行船泼洒复合液体微生物菌剂以调控水质,用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钾的含量,进一步抑制水体中的蓝绿藻,提高水体安全。除此之外,还能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微量元素,促进水生动植物生长,达到藻相平衡。泼洒完毕之后,微生物也能够长期与河道共存,既能改良水质又能防控疾病,同时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能力,净化水体,提升水体透明度。

4.5 河道底质改良

杨家河河道为人工新开挖的河道,其河底的土壤为粉质黏土,颗粒较小,土质细密,营养物质含量低,可投放底质改良剂对其进行优化。底质改良剂是一种载体化的微生物,应用广泛且易于操作,成本低廉,无污染,只需要泼洒即可起到作用,泼洒后能够快速与底泥结合,不被水流冲走,同时形成覆盖层,抑制淤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净化水质,降低氮磷钾含量,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

5 治理效果

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治理杨家河之后,河道状况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水下植被森林初具规模,水中动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溶解氧浓度提升,河底淤泥及悬浊物净化完成,已具备自我净化能力。河道两岸的植被景观层次也得到了提升,增强了景观效果。对改进后的河道进行勘察发现,附近已有水鸟栖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态系统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净化体系,具有比单纯的药剂措施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效果,为杨家河周边景观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未来开发旅游业具有积极意义。

6 结语

通过调研济南市杨家河河道现状,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构建生态链等方法,同时根据河底现状提出底质改良措施,净化水体内源污染。杨家河水体情况通过科学的治理已经有了明显好转。治理前期,要对河道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弄清河道污染源、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根据河道的实际功能,制定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结合水利、水务部门要求,种植合适的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富营养元素。

实践证明,选用合理的工程措施搭配水生植物净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保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搭配技术辅助,维持河流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进而将河道建设为功能多样且能可持续发展的优美景观。

参考文献:

[1] 田亮,李霞.绿化施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27(11):76-79.

[2] 代婷婷,刘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6):186-188,192.

[3] 项昌胜,俞戎博,夏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9):77-78.

[4] 赵腊梅.探究城市河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5):17-18.

[5] 张晏.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6] 李亚娟,杜彦良,毕二平,等.妫水河湿地植物作用及调水水质响应模拟[J].环境科学,2020,41(9):219-228.

[7] 李胜男,崔丽娟,赵欣胜,等.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2):1-5.

[8] 金星,强超,闫东宇,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珠江水运,2021(13):6-8.

[9] 蒋宇豪,李敏,唐明哲.微污染河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J].环境生态学,2019,1(8):83-87.

作者简介:刘大亮(1980—),男,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焦奕程(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蒋潇(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作者:刘大亮,焦奕程,蒋潇

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论文 篇3:

丁兰治水调查

今年暑假,我与三位同学一起参加了“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活动,对杭州市丁兰综合治水工程进行社会调查。两个多月里,我们一共去了三次,经过现场走访、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活动,了解了综合治水工程技术的运用和成效,亲眼见证了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黑臭”的过往

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区域内有河道11条,总长20.97千米,水域面积31.47万平方米。该区域共有9条劣Ⅴ类水质,其中7条超过市级黑臭河标准,是治污水的重点。

在治理之前,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河道污染十分严重。如丁桥新城二号港,原为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农灌河道,河岸沿线遍布农居房和农田,污水直排河道,环境脏乱差,河水发黑发臭,有些河水甚至呈现出酱油一般的颜色,树枝、杂草、塑料袋等杂物随处可见,水流急的地方泛起大片泡沫,不时散发出阵阵臭味。路过的居民说,早些年水还比较清澈,他们在这里洗菜、洗衣服,之后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也少了,流到田里,也长不出好庄稼;河里鱼虾都没有了,偶然看到的活物,也尽是些蚊子苍蝇之类。

面对这种情形,政府和百姓都急了。很快,当地政府推出一项总投资5977万元“治水示范区”计划,提出实现“水质达标、排涝通畅、景观怡人”的目标,力争一级支流水质监测断面消除劣V类,2018年底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


科技是治污关键

据介绍,这个项目采用“设计-治理-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河道清淤、生态治理、综合管养等工程,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生态治理和引配水等举措,复合采用多项微滤系统、排出口预处理装置、微生物脱氮技术、底质改良、曝气、生态浮岛和水下森林构建等技术,结合物理、生物技术,开展综合生态修复。一句话,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而不是原先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散乱、单独的治理方式。

具体地说,这项技术包括外源污染处理、内源污染处理、水质稳定提升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如应用多相微滤设备等对河道配水、排出口污水等进行综合处理,消解外源污染;在河道生态清淤的基础上开展底泥改良工程,消解内源污染;应用穿孔曝气技术、喷泉曝气技术与生态浮岛技术等组合,稳定河道水质;以投放的辅助生物摄食藻类、有益微生物等作为启动因子,继而引起各项生态系统恢复的连锁反应,包括底泥有益微生物恢复、底泥昆虫蠕虫恢复、底栖螺贝类恢复到沉水植物恢复、土著鱼虾类等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等,最终实现水体内源污染生态自净功能和系统经济服务功能。下图可以较清楚地展示技术运用情况。

今年暑假,我与三位同学一起参加了“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活动,对杭州市丁兰综合治水工程进行社会调查。两个多月里,我们一共去了三次,经过现场走访、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活动,了解了综合治水工程技术的运用和成效,亲眼见证了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黑臭”的过往

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区域内有河道11条,总长20.97千米,水域面积31.47万平方米。该区域共有9条劣Ⅴ类水质,其中7条超过市级黑臭河标准,是治污水的重点。

在治理之前,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河道污染十分严重。如丁桥新城二号港,原为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农灌河道,河岸沿线遍布农居房和农田,污水直排河道,环境脏乱差,河水发黑发臭,有些河水甚至呈现出酱油一般的颜色,树枝、杂草、塑料袋等杂物随处可见,水流急的地方泛起大片泡沫,不时散发出阵阵臭味。路过的居民说,早些年水还比较清澈,他们在这里洗菜、洗衣服,之后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也少了,流到田里,也长不出好庄稼;河里鱼虾都没有了,偶然看到的活物,也尽是些蚊子苍蝇之类。

面对这种情形,政府和百姓都急了。很快,当地政府推出一项总投资5977万元“治水示范区”计划,提出实现“水质达标、排涝通畅、景观怡人”的目标,力争一级支流水质监测断面消除劣V类,2018年底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
科技是治污关键

据介绍,这个项目采用“设计-治理-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河道清淤、生态治理、综合管养等工程,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生态治理和引配水等举措,复合采用多项微滤系统、排出口预处理装置、微生物脱氮技术、底质改良、曝气、生态浮岛和水下森林构建等技术,结合物理、生物技术,开展综合生态修复。一句话,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而不是原先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散乱、单独的治理方式。

具体地说,这项技术包括外源污染处理、内源污染处理、水质稳定提升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如应用多相微滤设备等对河道配水、排出口污水等进行综合处理,消解外源污染;在河道生態清淤的基础上开展底泥改良工程,消解内源污染;应用穿孔曝气技术、喷泉曝气技术与生态浮岛技术等组合,稳定河道水质;以投放的辅助生物摄食藻类、有益微生物等作为启动因子,继而引起各项生态系统恢复的连锁反应,包括底泥有益微生物恢复、底泥昆虫蠕虫恢复、底栖螺贝类恢复到沉水植物恢复、土著鱼虾类等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等,最终实现水体内源污染生态自净功能和系统经济服务功能。下图可以较清楚地展示技术运用情况。


多相微滤设备


多相微滤设备出水现场效果

又见清清河水

现在,综合系统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11条河已经消除了黑臭水,西片区5条河道的水质也达到了Ⅳ类水质。此外,还设立了38个监测点,对河水断面进行实时监测。

如今,走在丁兰这一区块,真有换了人间的感觉。杂乱发臭的河沟销声匿迹了,到处是绿树、鲜花与草坪;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没有垃圾与杂草,河中的水生植物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整修一新的河岸公园里,市民们三五成群在散步、聊天、晒太阳(见图4)。

丁兰治水示范区的治理经验已经在全省进行推广,先后登上省、市政务信息网,还作为全国黑臭河治理大会现场观摩点,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经过调查走访,我们认为,以下因素起到了作用:

首先,树立了先进的科学理念。本次治理中,他们综合治理、建管并重、水岸同治,实现全流域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污染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水里岸上一起治。通过污染源控制、河道配水调控、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综合多种治理手段,实现了治水目标。

其次,科学治水。实时掌控河道、排水管网、闸泵站运行情况,远程智能控制闸泵站等,背后都是现代科技支持,特别是环境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综合运用,全面提升了治理、建设、监测、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科技治污、科学管理。比如说,这里建成了19个河道沿岸监控点、4处在线水位监测点,基本实现在线查询配水闸泵站设施运行情况、河道水位流量、市政排水管网分布等情况。又如,對水质监测频次,由原来每月1次增加到每月2次,实行三色预警,及时掌握水质动态。

再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治水治污中,充分体现一个“共”字,达到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目标。在治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先后举办“护航G20·全民共建治水示范区”宣传和“校地共建·结对护河”等活动,面向公众普及污水产生、污染危害、治水技术等相关知识,组织志愿者、辖区居民参与巡查、监督,提出建议意见,共同助力治水。此外还配套建设了1 个文化公园、27个垂钓点、3个休闲平台,美化了周边环境,为公众休闲、运动、生活增添了新去处。
治理后丁桥新城二号港

治污引发的思考

通过这次调查实践,我们全面了解了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案例,感受到环境治理的强劲力度。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等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治理污水,成本非常高,不光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特别是水体污染,社会管理和环境修复成本巨大。只有大力做好环保科普,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才能事半功倍。

二是要大力发展环境科技,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水体污染的源头复杂,对治理方式要求很高,只有借助高技术才能实现有效治理,否则会陷入治理不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困境。

三是要加强后续管理。现有的治理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有的只采取了硬性手段,通过截断污水源的方式;有的只是暂时消除了劣V类水,要实现河流生态环境自然修复、净化水体的功能,还有不少路要走。如果对现有成果不加以巩固,极有可能出现再次污染,甚至走回老路。

所以,环保永远在路上。

作者:陆靖达

上一篇: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学校发展论文下一篇:中学生运动会发言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