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边界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版画的界定

什么是版画?在《美术辞林·版画艺术卷》中提到, “1960年, 维也纳举行了一次国际造型美术会议, 对怎样才能称为版画原作的作品, 作了以下三项决议:1.为了创作版画, 画家本人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绢等版材, 参与制版, 使自己心中的意象转印于画面上的版画2.画家自己动手, 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 用原版直接印制而成的作品;3.在这些完成的版画原作上, 画家有签名的责任, 其后数十年至今, 各国举行的国际性版画展均按上述规定。”

版画的独特性在于其因为转印而出现的复数性和间接性。版画并不像油画和水墨画自其出现便是独立的艺术门类, 它最初的技法和材料均是从印刷业中剥离出来的, 然后经过艺术家的尝试和改良后应用于版画创作中, 版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种。所以自版画产生之时在表现方式和创作观念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包容性。

二、中国版画在各时期的“界”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 为推广文化, 功高不可胜言。”早在明代中叶,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阅读需要, 书籍的插图、画谱、墨谱、笺纸、酒牌、年画的制作和需求促使版画繁荣。其中, 一些画家如丁云鹏、陈洪绶, 与刻工的合作, 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这一时期的版画还处于早期阶段, 画、刻、印是分工完成的, 由画家画稿后, 交给印刷作坊, 作坊工人按照画稿刻版后印刷。

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提倡新兴木刻, 引导大批的革命青年参与到木刻创作中, 因为刻制便捷又可重复印刷的特性, 木刻版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有力的宣传武器。这一时期作品大都受到柯勒惠支、麦绥莱勒及苏联版画的影响。例如:凌霄的《饿》表现的是一个骨瘦如柴小男孩双手抱膝, 蜷坐在角落, 低垂着头, 紧闭着双眼。画面中黑与白的强烈对比, 突出了孩子的无助。作品力求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何以的《游击队的袭击》, 画面以定格式的特写镜头, 刻画了一位埋伏在草丛中的游击队员, 双手紧握钢枪, 弓着腰, 目视前方, 等待合适的出击时机。对角线构图, 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游击队员注视的方向, 仿佛敌人就在那里, 营造出紧张的战斗氛围。无论是在解放区, 还是在大后方, 艺术家希望通过报纸和展览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愿传达给民众。这一时期的版画以忧国忧民为其核心精神, 以救亡图存为其政治目的, 作为最接近于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方向的武器!

解放后, 身处和平年代的版画家开始集中表现国家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 描绘山水、花鸟、民族风情的版画作品开始出现, 水印、铜版、石版等创作手段也开始被版画家采用。代表作如:酆中铁的《藏族舞蹈》、吴强年的《我们大队的支部书记》、李少言的《旧街新貌》、其加达瓦的《开路》等, 都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革时期的版画作品内容以歌颂党和领袖, 表现祖国的美丽山川等为主。在刻画祖国山水上, 普遍以大场景的构图和浓烈的色彩来颂扬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徐匡的《草地诗篇》展现了祖国北疆草原上的景色:天高云淡, 百灵翩飞, 绿草如茵, 几位支边的青年策马奔腾……一位女青年伏在马鞍上, 在笔记本上记录些什么;酆中铁的《万水千山只等闲》把中国山水中的散点透视法和西洋风景画中的焦点透视法巧妙结合, 既能将万里江山收入眼底, 也能将千仞高峰立于咫尺, 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八十年代至今, 尤其在“新潮美术运动”后, 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 版画家们开始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和材料进行创作, 这一时期版画的艺术性和观念性成为艺术家的首要追求。例如, 王少春的作品是利用腐蚀液在版面上经过无数偶然性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画面肌理, 最终效果是无法预知和人为干预的, 这类版画摆脱了具象写实的特质, 充分发挥化学腐蚀的魅力, 视觉效果十分强烈。有一些版画家以版画元素或创作过程为灵感来创作, 如徐冰先生的《析世鉴》和《鬼打墙》等作品是将传统拓印应用于大型装置作品中, 突破了传统版画平铺式的展示方式;作品《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徐冰利用铜版制作中飞尘法的原理是把整个展厅当做飞尘箱, 把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尘当做松香粉末, 将灰尘吹进展厅经过一天后尘埃落定, 灰尘在地面作画, 就如松香在铜版上的粘着, 虽然并未明确使用版画材料和技法, 但究其实质是对版画的拓展。

三、小结

跨界、突破成为当今艺术界的热潮。在这个视觉文化的时代, 艺术家尝试创造新的图式和样式, 向观念艺术的领域靠拢, 以打破传统版画给人们的印象。当今版画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 在创作上很少有艺术家采用纯版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版画作品开始跳出技术的藩篱向重艺术性发生偏移。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版画的边界是什么?当下带有观念艺术倾向的“跨界”作品能否被认为是版画?

笔者看来, 没有人可以限定版画的路该怎么走, 版画的语言应该如何应用。总有人说版画的图式本身就具备清晰而完整的“边界感”, 禁锢了版画本身的发展, 但边界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创作独特的视角呢?如何与各种艺术门类相互融通又不是其独特性恰是艺术家在创作总所要做到的。因此, 版画的创新体现在如何冲破因循守旧的围城而获得边界的拓展。

摘要:在图像泛滥的时代, 版画创作也不免受到影响, 许多版画艺术家在作品中加入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法以求创新, 但这也使得版画原有的特性被逐渐隐匿。故本文通过对明清以来每个阶段最为典型的风格进行分析, 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中国版画创作边界的发展变化历程。

关键词:版画,边界

参考文献

[1] 李习勤.美术辞林, 版画艺术卷[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上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下一篇:以“二分法”绩效考核模式为基础,做好采油厂经营管理工作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