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印版画教学设计(推荐12篇)

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篇1

李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与本课知识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游戏导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不可能用双手同时绘画出一模一样的图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教师所设的情景中,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深深明白“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道理。因此在让学生了解了几个对印折纸的方法和教师的简单示范后,就请学生尝试用手的任何部位蘸颜料绘画。第一次展示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都很拘谨,作品颜色单调,容易和背景色混在一起,有些同学的作品对印出来的图案很不清楚,更加不能称的上具有美感,看上去平平常常。但这一切却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因为实践出真知,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不但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技巧,还能使学生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品单一,创意不够。本课的绘画方式是用手蘸水粉颜料绘画,所以在教师作品展示中,教师展示的作品也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而不是传统的运用毛笔绘画的作品,这样,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也能有个参照,有个目标,在潜意识里知道我今天的作业是运用手的任何部位来进行变化、创作,这样,最终的作品就能多样化。

学生作品展示较少,评价较薄弱。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中,由于黑板宽度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作品仅有10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价作品的面不广,使得很多学生的作品得不到展示。可以选择另外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比如,将平面展示的方法变为立体的展示或者展示的面向黑板高度扩伸。

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篇2

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 与其他绘画种类如油画国画一样, 有共同点。版画家也要创造视觉形象籍以传达作者的艺术观念和情感信息。中国的版画自新兴木刻运动以来的五十年, 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版画是以木刻为主, 以木味和刀味在艺术审美上, 体现出质朴、概括、强韧、刚健有力的特点, 创作了不少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佳作。八十年代以来, 版画的发展冲破了以木刻为主的单一形式。有以木刻为主的凸版, 有以铜版为主的凹版, 还有以石板为主的平版和以丝网为主的漏版, 加上以这四类版种衍生出的众多版种迅速发展。中国现代版画呈现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观念更趋多元, 形式风格更趋多样。

现在版画事业发展了, 版画的形式风格丰富了, 作为版画的基础教学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找出发展规律性的问题, 已成为目前版画教育同仁研讨的主要课题。现代的版画基础教学上, 从总体格局来讲, 基础教学的范围, 不应单单是造型基础, 版画制作基础、创作基础、构成设计基础、专业理论基础等, 都应纳入基础教学的范畴。造型基础和版画制作基础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更应增加其宽泛性和纵深性。造型的基本功训练, 需要时间、毅力和悟性, 同时其具象的审美品位、抽象的构成形式、意象的时空因素等艺术思维活力的引发, 更能起到调动学生灵感和开发学生思维灵性的作用。版画制作基础, 是技术性、工艺性、程序性很强的学习过程。技术性操作和制作规律、规范及各版种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发挥演变的各种技术效果, 这些作为基础性的技术, 应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应用, 并应在学习和创作版画时扩大其应用范围。

创作作为教学成果的整体体现, 反映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当代学生有其强烈的时代特性和个性特征, 他们思维敏捷、异变性强, 有强烈的求知欲, 接受新事物快, 信息量充足等, 因为创作经验欠缺, 在造型基础训练和版画制作训练中, 间接地、灵活地给学生提供创作基础训练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深层次的文化理论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具有文化品位的作品, 但其内在的影响却能决定学生的创作品格, 使学生以合理的文化和心理结构构架自己的艺术天地。

为培养高素质版画人才,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版画的系统研究中, 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版画作品。在版画教学中, 除讲授必要的传统方法、规范的制作程序、严格的版画原理、特定的版画规则、合理的环境保护、高品位的版画创作语言等内容外, 树立学生的版画创作思维观念、增加其艺术信息量、拓展版画的表现形式、反映版画的当代特征, 也是版画教学中的时代取向。实践过程虽然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偏差性, 但同时也附着递增的经验性。在片面地强调版画的技术性的同时, 没有调整好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何况我们的技术也显出不同程度的粗糙。在版画教学中熟练版画技术, 探讨版画的本体语言的独立性, 追求形式风格及个性的多样化, 调整技术与艺术、基础教学与创作教学的辩证关系, 显得尤为重要。

版画基础教学的改革是时代需要, 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 还有赖接受新信息, 扩大知识容量, 在不断实践, 探索中逐步完善。版画中作为一般表现语言, 线与面, 其重要和作用功能, 是不容置疑的。除此而外, 吸收与借鉴版画表现因素印痕和肌理, 对扩大版画基础语言的表现力有一定的作用。黑白二色作为艺术语言最能代表版画一大特色, 运用黑白之间的并存、对照、互衬制约关系, 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黑白结构, 黑白布局, 黑白节奏。来自艺术家对自然感受, 形成超乎自然形态的精神气象——意, 产生情绪的冲动, 积极寻求足以表达精神境界的艺术语言载体, 成为艺术家自身品味个性化艺术形式的追求。

在当前多元的文化维度上确立现代版画的价值理想, 建构中国版画独特的当代品质。调整教学结构, 深入研究版画专业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思路, 以适应当代版画专业教学要求, 是版画教学的根本问题。就目前的状况而言, 版画教育需要成功地整合已经拥有的大好资源, 从而让版画真正进入公共教育领域, 并在逐渐成形的良性艺术生态圈中蓬勃发展, 对版画教学有以下两点构想。其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该本着拓宽知识面、夯实理论修养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是基于对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的认识与思考。基于这个原则, 版画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方面增加基础必修课程的数量;另一方面精简专业方向课程。其二, 交流与展示。突破画种分类意义上的版画展局限, 经常组织并鼓励师生参与跨画种的主题艺术展, 把展览从专业展厅、博物馆扩展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真正意识到版画家根本上是作为艺术家而存在, 版画作品首先作为艺术作品被认识, 让版画全面融入到当下的整体艺术语境中去。

在专业版画教学的未来发展结构中, 应以注重版画技艺实验为前提, 使技术的物性特征转化为精神的个性语言扩展, 来达到版画文化层面的深入和展开。在固守版画本质的教学过程的同时, 更要在理论上、实践上、思维观念上来拓展已约定俗成的版画概念, 让版画的本质特征更多地融会到精神性的艺术形态中。版画的回归之途是漫长而复杂的, 具体的版画教学改革措施如同版画本身那样是开放的、发展的, 只要保持创造力, 版画教学的改革就会不断深化下去, 版画也会越来越充满活力。

关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是我们全民的责任, 培养学生具有本民族特色是版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因为版画不是简单的物质信息传达, 它还反映了文化的根源和理念。所以, 版画教育必然要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以鲜活的民族艺术为特征, 结合现代表现手段, 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自觉地、积极地融入到版画创作中去。只有这样, 我们的版画教育才能体现其民族性、世界性。

参考文献

[1]帅斌.版画教学意义的再认识[J].艺术言说, 2005.

[2]孙玉方, 宣宏宇.版画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构想[J].美术研究, 2008.

《对印版画》教案集反思 篇3

——三年级美术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五册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对印版画》属于“造型.表现”范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对印版画就是其中比较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热情的版画的种类之一。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一旦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既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二、版面分析:看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及分析能力。比如在小组中探讨步骤图都表现了什么环节,学生的作品哪些是利用了两张纸印制,哪些是利用一张纸对折的方法印制,画面中哪些是对印上去的?那些是印后添加的,这种的效果是画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对印版画不同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学生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难点:如何巧妙的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五、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美术书

学具:白纸、彩纸、水粉颜料、毛笔或水粉笔、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我相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进入新授课的环节内,同时也希望学生们相信自己做的会更好。

二、新授

1、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

(1)“对印版画”的制作过程:①粘贴好两张纸,在其中一张纸上画轮廓;②用手压一压;③画一画,再压一压;④添加背景;⑤完成作品。(2)“对印版画”的制作形式:两张纸对印 单纸对折印

2、做一做,说一说

(1)让学生自己试做一次,找出问题,并解决。如:颜色不清晰,图像太小等。(2)总结解决办法的小窍门:(1)色彩要稍微多一些,水少一些;(2)画一部分,压一部分,不要全画好在压;(3)色彩搭配时要避免背景色。(3)“对印版画”作品的特点:相同点:大小相同;外形相同;颜色相同;不同点:方向不同;背景不同;装饰不同。运用一个成语就是——“大同小异”

三、自主创作

作业要求:利用两张纸对印或一张纸对折后再对印的方法,印制一幅情趣盎然的作品画面。

四、展评:展示学生对印作品,进行互评。

五、拓展

想一想,学会了对印的方法可以怎样应用呢?(课件)印在衣服上,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印在家具上,让我们的家更美丽!印在书包上,与众不同!

结束语: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既简单又好看,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用这种方法,用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将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漂亮!

《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急迫地想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听老师讲解,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像魔术师一般进行生动有趣的示范,再结合好看的作品,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饱满的热情和情绪的感染下进行学习,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各种技巧,这就会达到一种最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在对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对水分多少的控制是对印版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印后对画面进行的有创意的点缀和装饰则是整个画面的闪光点。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多种可能性的尝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特有的艺术感觉与灵感,进而得出很多对印的新方法(比如利用玻璃对印的方法可以在纸上造成另一种独特水墨淋漓的肌理的画面效果等等)。

《对印的乐趣》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篇4

《对印的乐趣》是本教材绘画系列课中的一个 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这种绘画工具,想到低年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的都是水彩笔或是蜡笔等绘画工具,而在涂 色之前是用铅笔现起稿才涂色的,这就有可以改正的机会。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有可能会不感下笔绘画所以我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拓印技巧,与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即具有儿童情趣又有现代感的效果。本课我对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版画的制作方式,不拘一格,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制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并充分体验印制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本课我采用的是同桌合作完成绘画,由一名同学主画,另一名同学协助绘画并印制,在把拓印出来的两幅画分别加上不同的背景或是装饰是一幅作品变成两幅。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这种绘画方式既可以使绘画好的同学得到发挥又可以让绘画比较弱的同学有信心趣完成作品。

由于水质颜料干的速度比较快,本节创作比较适合二人合作形式进行教学,不太适体完成。如何使对印的效果比较清晰,我引导同学们在时间中互相启发。例如水分的掌握,基本上是颜料管中直接挤出来的颜色,不必在兑水。但是我发现学生的作品中还是有的水分比较多。

真情对印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第4课 真情对印(活动一)

教学目的:(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探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住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二、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三、反馈指导

1.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像。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

四、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像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五、欣赏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篇6

“秋色”, 是丰收的景色之意。“佛山秋色”是佛山古代民间艺术活动的称谓, 也作佛山传统民间艺术的总称。秋色又名“秋宵”“秋景”, 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 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明永乐年间发展起来, 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 并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等助兴, 让群众观赏评议。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佛山秋色”大巡游活动中, 了解佛山传统民间艺术, 学习吹塑单色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现技巧, 并结合自己对秋色活动的感受用版画语言表现出来, 将刻版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7-9岁的儿童, 他们在这一阶段,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 对周围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作品大多能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 常用夸张性的手法表达自我情感。由于少儿版画表现形式可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转换这样不同形式的点线面及组合方式, 促进少儿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 另外吹塑版画操作简便, 孩子容易接受。据所了解, 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玩电脑, 喜欢看日本动漫, 但对家乡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还了解甚少。面对这种现象, 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学生也来关注我们的民间艺术文化。

三、教学目的

(一)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吹塑单色版画的相关知识。

(二) 情感目标:

感知生活, 唤起学生对本土民间艺术的关注, 发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 增强学生对家乡,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加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版画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掌握吹塑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将自己对秋色的感受用版画语言表现出来。

(二) 注意把握不同刻法组织的韵律和节奏, 借助单色黑白处理的技巧, 把秋色的魅力生动地表现出来。

五、教学用具

各种秋色相关图片和视频、吹塑板、铅笔或圆珠笔、水粉颜料、剪刀、硬卡纸、排刷、调色板、水桶。

六、教学方法

(一) 课题分为两个课时 (1课时为90分钟) 第一课时以欣赏·评述·构思为主。

第二课时以造型·表现为主。

(二) 采用演示说教法, 引导发现法,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以“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环境, 结合课前学生亲身参与秋色巡游的感受, 引导其进行自主观察、探究评价和实践创作。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由于课前让学生到现场感受体验大型秋色巡游活动, 开始上课时, 教师出示灯笼等与秋色相关的道具, 播放秋色巡游的视频, 唤起学生对活动的回忆。并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二) 了解秋色, 感受文化

1. 让学生说说秋色巡游留下的印象, 谈谈

其中各色环节里的特点 (灯色或人物的造型、动作、色彩上给你的感受) , 进一步考查学生看秋色的收获。

2.欣赏分析, 掌握特点

(1) 演示相关图片资料

(2) 讲故事, 讲解秋色的历史渊源及秋色表现形态里“七色”的分类和各自特点 (飘色、水色、车色、马色、灯色、地色、景色)

(注释:七色介绍———佛山灯色, 品类丰富, 材料独特, 造工精巧, 剔透玲珑, 华丽夺目。灯的种类有传统明纱灯、秋色特艺灯、仿古灯、雕刻灯、竹织灯笼、剪纸彩灯、大型组灯等。“水色”, 以水为意境, 融扎作艺术、化装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有舞龙、“彩莲船”、“艇仔粥”、“紫洞花舫”、“陆地行舟”, 以及水族动物化装表演等等。车色, 又叫“车心”, 是扎作艺术与化装表演巧妙的结合。秋色艺人以竹芴扎成花车、轿子、庭园, 绘上诗画图案, 配以彩灯腊盏, 精巧华丽, 中间留一个空洞仅可容身一人立洞中缓步而行, 以英俊男子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故事, 如“孔雀公主”“惜春作画”“华山圣母”等等。地色, 亦称“地套”, 指出秋景时表演的杂剧、化装表演和音乐舞蹈。秋色中的马色, 可分为“飞报马”和“色马”两种。传统秋色赛会的飞报马, 以壮汉扮演女将, 自穿女大扣, 背插令旗, 乘坐精悍良马, 威风凛凛, 走在游行队伍前部, 起着“报信”作用, 其意义在于加强秋色赛会气氛, 故又特称为“马务”。飘色, 亦称“挑色”, 是佛山秋色中的一朵奇葩。顾名思义, 其意在“飘”或“挑”, 形式独特, 既“险”又“玄”。表演者在数米之上表演各种故事人物, 而观者竟无从看出演员站于何物。“景色”大体包括像生艺术和仿古艺术, 其艺术品丰富多彩, 表现以无限的想象力, 与巧夺天工的技能, 主要有纸塑、腊制、雕批、粘砌等几大类。)

(3) 从美术的角度出发 (线条造型和色彩的美感) , 通过提问, 引导发现的教学,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 讨论、挖掘出秋色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艺术美感, 激发学生灵感, 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如:观察灯色上的图案和色彩有什么特别之处和美在哪里)

(三) 欣赏版画作品, 掌握表现技巧

1. 简单介绍关于版画的各种知识 (版画的起源、现存最早的版画作品, 种类等)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需要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 在不同板材上, 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进行制版, 再通过直接拓印而完成。

分类:根据版面材料与印刷方法的不可分为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版画、麻胶版画、纸版画等。

2. 展示名家套色版画和单色版画两类作品进行欣赏和引导学生自主评析, 简单介绍吹塑版画的基础知识

提问学生分析两类作品有何区别? (一种单色、一种多色)

教师总结:一种颜色的版画叫单色版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色版画。

3. 演示制版方法, 掌握用吹塑板制版技巧, 提供不同刻法所表现出的多样性效果作参考, 加强构成画面线条疏密关系的意识。绘刻技巧分为 (结合范图讲解) :

阴刻———画面上以凹线为主, 黑底刻白线。

阳刻———画面上以凸线为主, 白底黑线。

阴阳混合刻———很多作品是有阴刻, 也有阳刻的混合刻制。

八、构思立意, 表现与创造

(一) 教师进行创作指导, 明确要求。

以角色游戏情景代入, 分组想象自己是秋色活动的一个巡游队伍, 现在要为自己的队伍来设计出巡节目构思画面。

(二) 构思———画稿刻版

1. 设计画稿, 用铅笔或圆珠笔刻画版, 注

意画面的布局, 创作时适当播放相关的广东传统音乐, 营造气氛, 激发创作欲望。

2. 抓住不同种类的“色”的艺术特点。

在形象的观察和文化感悟中, 表现秋色魅力。

3. 在传统造型上可结合创新元素图案来创作画面。

注意强化笔法所刻的不同的点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

(三) 印版

在版上涂上水粉后盖上印纸, 用硬物在纸背上磨印。

1. 印刷时用单色水粉进行上色印刷, 注意水分的控制, 水不能多。

2. 印时先均匀的用力, 然后在重要的部位加重。

九、总结归纳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总结。从构图、造型、黑白关系、印制的方法上看学生是否基本达到要求。

十、拓展延伸

(一)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书籍或网络等其他渠道, 收集不同种类的优秀版画作品和资料, 了解版画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徽派版画教学设计 篇7

温情导入

回顾版画知识

说到版画我们曾学过《对印的乐趣》、《单色版画》等等,还记得什么叫版画吗?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版画的特点(间接性

复数性)

2、版画的分类不同的版画会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木刻具有独特的刀味、木味,且线条更有力度,变化更丰富,更有节奏感。

3、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状况及相关流派。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版画大国,中国版画家协会有正式会员1800人,遍及全国的版画协会、研究会有40余个。如北京版画、江苏版画、北大荒版画、云南版画、四川版画、徽派版画等,至今举办的全国版画大展已连续展览共18届。

激情融入

欣赏徽派版画

一、关注现实、多元化的新徽派版画

2007年底,在我们合肥政务新区的赖少其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展,共展出100余幅,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我们也去看看。

1、看“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作品展谈感受,内容题材多表现什么?表现形式怎样?

多表现黄山,表现徽派建筑,徽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形式多样。

2、什么是新徽派版画?有哪些代表人物?

赖少其(1915~2000年),笔名少麟,斋号木石斋,版画家。生于广东省普宁县工书,擅山水、版画、篆刻。早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木刻运动,是现代版画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之一。1934年为“现代版画研究会”主要成员,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安徽的赖少其早已将江淮大地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第二故乡。晚年赖少其回到故乡,十分怀念安徽,他在作品《黄山之梦》中题道“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湿衫。”正是由于他对皖山皖水的无比深情才促使他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新徽派版画。

师松龄先生一九三三年生。山西永济人。擅版画。是“新徽派”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之一。得到王琦、李桦、古元等先生的指导。师松龄先生来到安徽后不久就成为赖少其版画创作组的一名成员。从此,他与徽派版画传统和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3、新徽派版画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看了新徽派的画展,了解了新徽派的代表画家,新徽派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新徽派画家立足皖山皖水关注徽文化,从传统的黑白木刻到丝网、绝版、铜版、综合版,油印、水印,从写实到装饰、抽象,体现出多元和开放的心态

二、细密纤巧、典雅静穆的传统徽派版画 提供材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中国版画的起源,徽派版画的产生与发展

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2、传统徽派版画的艺术特点

明清徽派版画表现了那些方面的内容?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江州司马青衫泪》这幅版画取自于什么文学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是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的戏剧,他有一首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大家肯定熟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作者被誉为“曲状元”,也被尊为“秋思之祖”。江州司马青衫泪是根据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所编写的关于江州司马白居易与琵琶女裴兴奴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通过什么表现远近关系的?刀法如何?

3、传统徽派与新徽派版画的异同

拓展延入

了解徽州文化你对徽文化还有哪些了解?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菜

八大菜系之徽菜起源于歙县,后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一曰什锦蕨粉糊。

二曰毛峰鸡丝羹。

三曰小溪涧桃花鳜鱼。

实践深入

传承徽派文化

《版画》教学反思 篇8

1 、本课程探索性较强,探索研究版画的外延,以及版画语言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流程体系。

2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强调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动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20××年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展示课,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存在不足:

1、相关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版画工作室未能配备版画机机器及丝网版画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种类不够丰富,创作作品时可以选择的题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关于黑白木刻

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真诚。黑白木刻从最早、最原始的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的理想方式,从丢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肯特、瓦洛东、黑克尔、彼负施泰因以及蒙克、毕加索等等,都曾拿起过木刻刀。大师们的创作,为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成为黑白木刻艺术画廊中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不能算作职业的版画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黑白木刻对于以艺术养心的人,是一时抒发性情、传达观念的又一种语言方式。就如小说家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会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诗歌名作,作品甚或成为经典。黑白木刻是人类文化艺术资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潮流同时完善和发展着自身语言。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不断在影响着黑白木刻的形式与风格。为了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突破与拓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与文化大背景中,对黑白木刻艺术本质意义的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班幼儿版画教学活动的实践 篇9

一、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1. 根据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能力, 确定中班版画教学目标为:

引导幼儿认识油印、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工具, 通过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活动, 初步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锻炼幼儿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使幼儿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分阶段设计了版画教学的内容。

第一阶段:创设浓厚的版画艺术氛围, 激发幼儿制作版画的兴趣。第二阶段:以有趣的易于掌握的内容, 引导幼儿进行版画制作, 初步掌握吹塑纸单色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三阶段:利用多种渠道, 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 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和大胆创作,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

二、丰富幼儿版画制作的相关经验

1. 注重活动室内环境的创设。

新学期开始, 我们在布置活动室时专门开辟了一角, 名为“版画之窗”, 将以往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墙上, 让幼儿欣赏、感受版画的氛围, 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版画制作的兴趣。

2. 利用版画欣赏,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儿童版画。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版画获奖作品,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 了解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 欣赏作品的造型、构图, 初步认识油印版画的制作工具, 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东海儿童版画。

3. 参观版画展览。

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版画展览室”, 向幼儿讲解每幅版画作品的内容、构图、制作方法、获奖情况, 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版画的愿望。

三、加强对幼儿版画制作过程的指导

1. 在探索中认识材料。

版画制作活动需要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师要为幼儿做好充分准备, 并且教幼儿认识这些工具材料, 知道名称、使用方法, 然后请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自主地探索, 让幼儿在动手试试的过程中发现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2. 在教师指导下, 掌握制作方法。

版画制作是一种技能, 因此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印制出一幅成功的版画作品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图解步骤进行。∣———看、听、讲、联想———↓欣赏→观察生活→画稿→认识材料→制版→拓印→作品↑———体验成功、联想———↑重点讲解幼儿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样, 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就完全掌握了。

3. 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

幼儿完全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之后, 对版画制作的兴趣更加浓厚, 这时, 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去动手实践。当孩子们打开宣纸, 看到自己印制成功的作品是, 那种兴奋的表情让老师都忍不住为他们高兴, 那种喜悦之情真让人心动。

四、激发幼儿版画创作的自主性

1. 以幼儿个体为单位, 构思草稿。

在教学中, 要明确的是:创造的结果虽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思维及其思维方式, 不要给幼儿什么要求, 让幼儿随便去想、去画, 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孩子草稿初具雏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形态给孩子以适当的建议, 让其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2. 自主合作, 研究制版。

制版是综合体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教师为幼儿提供部分制版工具, 激发其探讨欲望, 让幼儿自己根据草稿进行制版, 这种幼儿自己动手的学习形式, 使课堂气氛活跃, 制版的质量比常规单独制版有明显提高。

3. 一版多法, 奥妙无穷。

当老师展示给幼儿一组不同形态的作品, 他们却都是源自于一块底版时, 孩子们提出了质疑, 但随即带着好奇心很快地投入自己的拓印工作之中。

利用直观的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 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很简单而且普通的教学方法, 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运用得恰当, 让幼儿自己选择拓印的方法,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体现了幼儿选择的自主性, 从侧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体现了幼儿版画创作的个体特性。

摘要:幼儿版画是融画、剪、贴、印为一体的综合手工制作活动, 能满足幼儿喜欢动手的愿望和要求, 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根据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能力, 确定中班版画教学目标, 通过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版画创作活动,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利用多种渠道, 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

《版画》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的设计以激趣、想象、创作为主,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及课堂时间的限制,我没有在公开课中进行吹塑纸油印版画的学习。想象看,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讲上二十分钟,把一堆用具铺开得个几分钟,还没做一会,就该收拾东西下课了。于是,我在课后拓展中让孩子摸一摸、画一画,感受吹塑纸的材质特点,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制作工具和方法,到第二节课时带着孩子们尝试制作了吹塑纸版画,挺有趣的,效果也不错。

在设计《大嘴怪》这节课时,把教学重点定为“如何把嘴巴画大、形象变怪”,难点定为“创造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重难点定好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从大自然中找出大嘴巴动物,突出特点,再与想象中的大嘴怪物进行对比,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中注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从大嘴怪的外形、本领、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如:“你想象中的大嘴怪是什么样?”“你的大嘴怪生活在哪里?”“它是善良的还是凶猛的?”“它的大嘴巴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引导学生想像,创作出灵活多样的形象与构图形式,感受乐趣。

初中版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版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上制作版画最早的国家。它以多种形式深深根植于人民生活,千百年来成为了文化、美术有力的普及工具。潍坊是闻名于世的三大木版年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版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上制作版画最早的国家。它以多种形式深深根植于人民生活,千百年来成为了文化、美术有力的普及工具。潍坊是闻名于世的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教学中以地域文化特色为背景传承版画艺术并将其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加以实施。

一幅版画作品须通过画稿、制版和印刷三个程序才能完成。画稿可以发展学生的造型表现力,制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印刷后揭开作品的惊喜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制作版画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熏陶,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通过动手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锻炼创造性思维,因此进行版画教学的实践十分有益于学生美术能力的锻炼。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美术学科的审美价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2、大部分学生掌握纸板画的制作技巧,并在学习制作纸版画的基础上了解掌握绘画的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一小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掌握木刻版画等高难度版画的制作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3、形成以版画为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当前各国对中小学版画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如:前苏联、保加利亚、德、英、法、加等国家的儿童版画教育都很有特点。被誉为“版画之国的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版画教育,设有专门的儿童版画教育机构和定期的儿童版画期刊,开展以中小学版画教学为中心的展览、交流、陈列、观摩等一系列活动。我国的中小学版画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也已蓬勃发展。版画已成为当代国内外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很多国家对中小学生版画的学习研究起步较早,成绩显著。我国起步较晚,但广大的美术工作者都意识到了版画对于发展学生美术素养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国内的一些中小学和课外美术辅导机构中陆续对此展开研究和学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中学阶段版画研究较少。在小学阶段学习制作版画的相对较多,而在中学中开展版画实践研究的较少。

2、普及面不广。初中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很多学校的版画教学只局限在第二课堂中,只面向一部分学生。

3、学习内容、形式单一,难以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将面向全体学生,结合社团活动,以点带面,通过对版画的拓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推动整个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立适合本学校特点的美术校本课程——版画,通过欣赏、表现、创作的版画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以版画为代表的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形式美感及意蕴。版画活动中穿插涉及的杨家埠木板年画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层的体验与认识,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为其终生热爱艺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

理论价值

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掌握一个画种,并通过对这一画种的学习和拓展,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近几年来对科研教学的重视,并对组内课题设有严格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市区教科院的领导一直深入我校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使教师们的科研及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教师也从中受益很多,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改革中成为市区的教学能手.2.课题研究人员均为中学高级或中学一级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3、学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做的前期工作中,师生们的反映良好。

七、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在初中阶段实施版画校本课程作为初中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版画这一画种,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依据

以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基本理念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造。

八、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通过对版画这一个画种的学习带动学生对其他美术画种学习的兴趣,在掌握版画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而学习了解与之相联系的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在实施版画教学过程中与本地杨家埠木板年画相结合能更好的普及、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版画的过程中推动整个学校的美术教育,形成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

九、研究内容

1、形成版画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

2、在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中,版画教学的要求、制作步骤、技巧、技法的指导研究。

3、以版画作为特色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素养的作用

4、以版画作为特色教学对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作用。

5、以版画作为特色教学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十、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预期完成时间为两学年.即(2010年9月___2012年7月)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为实践探索期 在初中三个年级和版画社团中探索版画教学.初一负责人:王晓洁,初二负责人:马桂兰,初三和版画社团负责人:郭晶晶。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成熟期 形成系统的初中版画教学体系,课题组以论文和总结的形式对课题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负责人:郭晶晶

十一、研究方法设计

1、研讨法: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开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配合举办办画展、个人画集展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3、知识拓展:将单纯的版画同实用美术结合起来,制作贺卡、台历、笔记本、书签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4、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随时了解关注学生对版画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想法。

5、观察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记录好典型案例。

十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成员吸纳的是乐于参与研究的教师。2.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3.课题组制定课题组成员考核办法,并征得全体成员的同意。4.课题组定期调度。

十三、预期研究成果

1、编写版画校本课程教材。

2、大部分学生掌握版画的制作技巧,并具备相应的基础性的知识。一小部分学生掌握高一点难度的版画制作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3、搜集学生优秀的版画作品。

4、学校形成学习版画的艺术氛围。

5、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提升。

黑白木刻版画特色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2

版画就是指制版印刷的印刷物, 版画制版方式有平、孔、凹、凸四种类型, 而其中的木刻版画属于凸版版画制作。木刻创作运用的版材是木质材料, 木质不同会直接影响创作作品的整体面貌。木质分为硬质版材和软质版材, 梨木、枣木便是硬质版材, 适合于精雕细琢的创作作品, 而椴木、白果木则属于软质版材, 适用于粗犷画风的作品创作。但是木刻版画制作适宜的木材短缺, 所以代用品逐渐被推广, 如纸版、塑料版, 代用品的产生使版材更为多样化, 而近年来, 木质胶合板在国内甚为推广, 受到木刻家的青睐。对于学生初期学习木刻版画制作时, 因版材过于坚硬, 而难以进行操作学习, 所以诸如石膏板、橡胶板、铝塑板、KT版、地板块等代用版材开始被大量应用, 较之木板刻制效果更佳, 而且容易刻制, 适用于学生初期学习, 版材的多样化开发促进了版画教育的发展。

三角刀的应用, 三角刀性能广泛, 刀锋锐利, 刻阴纹线条时最具有力挺拔的表现力。圆口刀的应用, 圆口刀是刀具中较为常用的, 刀锋圆润, 体积厚重, 常结合其他道具来刻画制作。斜刀的应用, 斜刀是用来切刻复制木刻线的刀具, 刻线丰富而方法多采用双勾式进行切刻和断刀。平铲刀的应用, 平铲刀是用来铲木刻版材底子的工具, 是用来制造刮刻和晕刻效果的刀具。排刀的应用, 排刀是用来刻具有明暗效果的排线所用的刀具。方口刀的应用, 方口刀有三刃, 用来刻画整齐的方形线条, 也可以刻画齿形线条。每种刀具都有大中小号之分, 各种口径的刀具都要准备充分, 以备变化丰富和精细的木刻版画刻制。木刻版画刻制是美的创作过程, 趣味性强, 因而用刀的具体方法上也类似于用笔写字。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

(一) 上稿

对于木刻版画的初学者, 上稿一般先是在纸上起稿画定, 然后转画在木板上, 上稿方式有复写法和直接转写法两种方式, 学生在制作木刻版画前期应该先将题材内容以及版画的具体构图确定下来, 然后大致设计版画的黑白效果以及刀法的运用, 画稿的选定要适合木刻版画的具体表现手法。待学生对制作方法熟悉后, 要整合学生的刀法以及版画具体印刷效果, 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教学。画稿的黑白处理具体是用白广告颜料和墨汁来配合上色, 黑白木板中黑白效果的突出是非常讲究两种颜色之间的关系的。主题形象一般由大块对比来强调突出, 黑白两色相衬, 效果突出强烈, 对于色调丰富、细致的版画刻制, 可以运用强弱、疏密、大小等不同的黑白线条、色块和点进行画稿的设计和处理。待学生对画稿熟练时, 可以直接在板上进行起稿。

(二) 制作

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与绘画方式在颜色增添上是不相同的, 绘画的上色是渐次来增添颜色, 而木刻版画的增色却是版面刻画越多, 黑色就会越少, 黑白木刻版画在刻制时应该对刀痕板味进行充分表现, 应该对学生拘泥于画稿的心理进行引导, 刀刻是刀刻, 画稿不应用刀去描, 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具体制作过程:先刻画画面的外型和主要轮廓, 在进行画面灰色调子的处理, 灰调子的处理是采用线条的不同表现来进行, 最后进行画面的部分仔细刻画, 然后统一调整加工。学生在学习中, 应加强引导, 并鼓励创作。

(三) 印刷

在印刷之前, 要去除画面中的碎屑, 以及对纸块是否粘牢进行检查, 然后进行印刷。在玻璃板上用油滚滚一层薄且匀的油墨, 可以滴加汽油或是松节油来调制油墨, 油滚在滚动时, 如果没有声音, 则是油墨太稀的表现, 在玻璃板上, 油墨要均匀, 而且油滚受墨亦要均匀, 这样才能上板使用。上板滚油墨时, 可采用多次滚墨的方法来使油墨均匀。版面如有杂质出现, 要及时清除, 然后再次上墨, 将印纸轻覆在版面上, 以手抚平, 在放置印纸过程中要小心, 不要移动以免画面印刷效果不好。若是印刷有脏污出现, 应再次换纸进行印刷。在纸背处用木蘑菇细细来回磨, 并在纸背打蜡以免磨损印纸。依据画面深浅墨色层次变化需要, 在磨印中适当控制, 磨印中可以揭开印纸局部看是否磨印恰好, 若有损坏不满意之处, 可以在不好的局部滚上油墨, 再进行磨印, 直到满意为止。印好后, 小心将印纸揭下, 用夹子挂起来或者平放在干净的桌子上, 勿碰触以免脏污作品, 可多印若干张。

三、黑白木刻版画教学研究

不同画种的学习, 在学生阶段进行创作是永恒的话题, 临摹或者查寻资料虽然是一种独立的自学方式, 但是成品的模仿以及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木刻版画的教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传统画种教学模式的打破, 对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学生内在深藏的潜能, 需不断挖掘, 才能促发其创作灵感, 想象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必备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多类学科的书籍以及出外写生来提高自身的艺术想象力, 想象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可无限发挥的优点, 惯性思维尤其束缚了想象力的发展, 教师应先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才能引领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版画教学中, 不能一味进行技法上的严格教学, 这样容易使学生越学越狭隘, 失去其自由表达的艺术空间, 因此版画教学中, 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予学生, 以此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感的不断激发, 才能够自由创意式表达, 教学方法也亦多样化,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个性, 这才是版画的成功教学, 作画氛围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 艺术想象的翅膀才能在自由天空中翱翔。

作者在创作中明锐的洞察力很是重要, 生活感受在创作中是重要的来源, 敏感源于此, 艺术亦来于此, 生活要学会去研究, 细致深入地观察, 发现美好, 艺术概括, 提炼精华, 创造非凡, 这便是创造的构思过程及渊源。艺术创作是真实感情的表达和释放, 是审美观念的体现。版画创作中, 情感于其间的流露是一种艺术冲动, 会随着外部客观条件而不断变化更新, 生活经历、感受能力、文化背景等都是艺术的来源, 只有从内心出发, 反复提炼才能显示以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沙永汇, 徐彦婷.黑、白与灰调系列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表现意义[J].艺术研究, 2008, (02) :102-103.

[2]胡建清.浅析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处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63-64.

[3]崔国伶.目的与手段——黑白木刻版画创作教学的方法[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04) :157.

[4]冯荣荣.中国现代黑白木刻插图 (连环画) 艺术风格演变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3.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简介下一篇: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