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6课

2023-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下历史第16课

八下历史第2课

班级:姓名:组别:使用时间:八年级历史导学案日期:主备人:审核人:

课 题 第2课最可爱的人 课型 新课

一.导入:

作家魏巍有一篇文章 ---《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最可爱的人”这一崇高的赞誉是如何得来的呢?它源于50多年前的一场伟大战争 ---抗美援朝。今天,就让我们重温历史,去领略“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风采。 二.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掌握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三八线”、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2.能力目标:认识抗美援朝对朝中两国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四.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五.导学内容: 【知识梳理】(要求:预习课本,自主完成基础知识,把不会的做好标记.)知识点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2.目的: 3.性质: 4.时间: 5.指挥者: 6.经过:

7.结束标志: 8.结果:

知识点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主义和﹍﹍﹍﹍﹍主义精神,被誉为“﹍﹍﹍﹍﹍”。 2.主要战役:

【合作探究】

1 。根据下列提示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的名字。

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2 。请列举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

3.史料分析: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从歌词来看,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知识树;相信你能行!)

四、当堂检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小本有关习题)

五、教后反思:

/

第2篇:部编版:八下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

课程标准: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 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 “最可爱的人”。 学习难点: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前准备: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基础解读:

知识点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原因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过程:

(1)开赴前线: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主要战果: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胜利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点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5、英雄: (1)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赞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重难点解读:

1、抗美援朝目的: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

——毛泽东 可见,抗美援朝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抗美援朝经过:

(1)首战告捷:抗美援朝纪念日——10月25日 (2)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战斗英雄——“最可爱的人”

毛岸英,生于1922年,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在朝鲜战争中战死。彭德怀司令员称其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现葬于朝鲜平安南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4、抗美援朝战争结果: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宣告结束。“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5、抗美援朝胜利意义:

史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

史料二: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所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拓展延伸:

1、抗美援朝胜利原因: (1)中朝人民的正义性 (2)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3)以彭德怀为代表的中共的英明决策 (4)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2、抗美援朝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

3、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10月25日 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1、C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练一练: 1.“从一九五O年八月二十七日到十一月十日,美国侵略朝鲜部队的军用飞机不断侵犯我国东北的领空,进行侦察活动,扫射轰炸我国城镇与村庄,杀伤我国和平居民,损坏我国财产共有九十次。”这是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中国提出的“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时伍修权将军的发言。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B.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C.朝鲜内战爆发,“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 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毛泽东

5、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6、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 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7年3月22日,“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28名志愿军烈士骸骨,终于魂归故土。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和平卫士” B.“最可爱的人” C.“党的好战士” D.“钢铁卫士”

8、美国陆军军方战史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可见这场战争(

) A.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推行 C.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10、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BACBD

第3篇:历史八下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主备教师:张肖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知道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流程:

一、课前延伸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内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分析,_________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逐步满足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开端。

2.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及失误的原因: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_________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____________转向___________,党和人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不足,对________________缺少经验,又________________,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提出以后,党中央又发动“_________”和_________ 运动。这就使_________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及调整恢复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再加上_________等因素,国家和 - 1 -

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_________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①主要_________产品都有很大增长,_________尤为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②新兴的_________工业、_________工业、_________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两弹元勋________________、县委书记________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二、课内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商讨: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

4.根据课本28页“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思考: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 2 -

5.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7.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三、课后提升

1.阅读下列“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和民歌:

材料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 -

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请完成: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什么?当时国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准备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3)为什么八大制订的路线和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3.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条战线也涌现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这一时期有哪些英雄模范人物?

- 4 -

第4篇: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导入

出示图片──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很难平静的场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的军队百姓, 中国的山河大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背景: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为什么老师说在这些侵略中以日本的侵略最为突出? 生: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举其要者如下:

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巨额赔款和台湾省; 1897年的割地狂潮中,划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出兵中国,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后,又继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权;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2年起,支持军阀发动混战,从中获利。)

师:日本的这一系列侵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1929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使得本来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在经济上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军需通货膨胀,政治上结束政党内阁建立起以统治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统治。并制定了富有对外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作为根本国策。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近乎疯狂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看[历史纵横]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19日晨,日军占沈阳,同日又占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20座城市,掠地千余里。21日,日本驻朝鲜的三十九旅团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分向辽宁、吉林进击。同日,代理吉林省主席熙洽叛国投降,吉林城陷。22日起的一周内,辽、吉二省基本丢失。接着,日军又于1932年1月3日攻陷锦州,2月5日占哈尔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初,日军制造所谓“日僧被殴事件”。日本和尚关崎启升、水上秀雄及其信徒共5人,故意向三友实业社总厂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几个伪装工厂义勇军的人发生“互殴”。事后日方自称一人受伤死于医院。20日向国民党上海当局提出惩凶、道歉、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等四项无理要求。尽管上海当局函复日本总领事馆,表示完全接受“四项条件”,但日军仍于28日夜12时,在闸北分三路向中国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自动奋起抗战,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最后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下中国看涨部队主动撤退。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只能停住在昆山苏州一带不能进驻上海,儿日本侵略军却可以继续留驻上海。中方承诺取缔抗日活动,十九路军换防,派往福建剿共。

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欲以“自治”或“独立”的名义,由中国人自己分裂出去,进行由汉奸出面而日本幕后操纵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8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一伙日本特务、汉奸和清朝遗老的簇拥下,来到长春。3月9日举行就职仪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就职前,溥仪就与日本签订了一个卖国密约,把权力完全交给关东军司令部。同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声明”,承认伪满洲国为“独立”国家。“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溥仪尽管担任“执政”,甚至1934年还升级为伪“满洲帝国”皇帝,但他仅仅是个傀儡而已,日本侵略者是他的太上皇,一切都要唯其命是听。伪满洲国执政(后来是皇帝)以下设国务院,下辖十余个部级机构;地方上划东北为14省和新京(长春)、哈尔滨两个特别市以及满铁沿线的“特别区”。中央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任副职,但正职要听命于副职。在日本人统治的14年里,“满洲国”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他们野蛮残杀无辜的中国人,其屠杀方法多种多样,有枪杀、绞杀、电杀、毒杀,还拿活人进行细菌病毒实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伪满皇帝举行退位仪式,溥仪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念了两分钟,伪满洲国草草收场,存在了近十四年的傀儡小朝廷可耻地覆亡了。溥仪在逃往日本途中,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侵略行动。1935年9月新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25日本侵略者唆使国民党滦榆区的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脱离中央自治。同时为了策动华北自治,日本更是大力拉拢二十九军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当做主要拉拢对象。蒋介石为了拉住宋元哲,值得让步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有宋元哲担任委员长。这个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被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控制着。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和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华北的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自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军部队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内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戏的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失踪和收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队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立即向卢沟桥,宛平城和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的第二十九军的第二一九团军官奋起回击。中华民族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提问: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日本的侵略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相比,有什么特点? 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现代史稿》上册第386页

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主要是为了获得原料、市场及资本投资市场(以英国为代表),或者是为了从中国掠夺一些土地(如沙俄),日本与他们都不同,日本是以“灭亡中国”为国策的。

师: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

生:只能是全民族共赴国难,艰苦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

师: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早在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召开。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党内那些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27日,根据会议决议,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坚决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甚至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包括蒋介石在内也有可能抗日。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抗战爆发后,迫切需要建立国共合作从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饿《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提出了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三项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纲领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剪接师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言和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师: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生:“三个月灭亡中国”。

师:日本占领平津后,已经决定全面扩大对华战争。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试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为什么日本会提这样的方针?

生: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的狂妄野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国小、资源少,难以支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的事实。

从此国共双方开始合作抗战,中共将八路军新四军开进敌后,广泛的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7日建立第一个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根据的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中过敏啊党的正面战场取得过一次比较大的胜利就是台儿庄战役,国民党以伤亡近两万的代价击溃了日军进攻,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关于淞沪会战找同学读课文75页第三段

在太原会战中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对日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并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之心。

师:日本试图速战速决,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则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抗战。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要“苦撑待变”。

师:为争取这持久抗战的最终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提问:在抗战初期,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应是谁?

生:正面战场。

师:日本军部认为只要用强大的武力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就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因而它把矛头主要指向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面临日本的强压,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这些会战都如课本描述的淞沪会战那样,打得英勇顽强。这些会

战都以失败而告终。正面战场的失败,还在于国民政府执行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些失败的会战意义何在?

生: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师:虽然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失败,但这些会战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工厂设备、学校、人才等的时间,为坚持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案例三 日军的滔天罪行

在日本攻入南京以前,日军就像部队下令:占领南京必须做周详的研究,以便发杨日本的威武而使中国畏服。在这样的指令下,1937年12月日本进占南京城后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时间长达6个星期之久,期间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总计超过30万的中国人被杀害,更有超过1/3的房屋被焚毁。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短片。南京大屠杀还只是日本侵略者暴行一个开始。

1941年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又制造了潘家峪惨案。看图片

除了残酷的大屠杀,惨无人道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细菌和化学武器的研究。在1935年到1936年间建立起两只秘密细菌战部队,即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阅读p77学习延伸这还只是受害者中的冰山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曾在中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有据可查的死者达到27万,日本还在中国的太原济南等大城市专门建立造毒剂地工厂并驻有专门从事化学战的部队,来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屠杀中国军民。

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出示材料: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 师:“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

生:

(1)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质极其不足等。

(2)记住暴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师:铁的史实告诉我们,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刚才大家有见地的发言,又让我们从理性上分析了日本犯下如此多罪行的一些原因。我们在记住这些罪行后又该怎么办呢?

师:“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复制仇恨。当年的爱国志士誓死杀敌,因为不战中国必亡。而今天再“以暴易暴”则是没有出路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二字的内涵与表现是不同的。今天中国公民爱国的表现是什么呢?

三.抗战胜利

1.相持阶段的抗战

①百团大战: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为了粉碎日军进攻,八路军前方总部对决定对华北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作战。1940年8月到12月初,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出动105个团共40万兵力在长达500公里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进攻,是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作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还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同时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得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抗战除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还开辟了国外战场,1942年日本企图从泰国缅甸北上进攻中国云南。为了保住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于1942年派遣军队到缅甸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作战中打通了国际交通线,胜利完成了配合英美盟军反攻缅北的任务,为支援整个缅甸战场卓出了贡献,并减轻了美军进攻太平洋的侧面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百余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 国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重大 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5篇:2013-2014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最新-教学设计

2013-2014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最新教学设计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洪河中学

1、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是那一事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的概况。

【过渡】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的几次重大战役以及中共七大的召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学习新课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导读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P79-80,并在书上标注主要知识点。(时间:3分钟)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它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是什么?

2、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哪一次战役?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是什么?概况如何?

[板书]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

1 【教师提问】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它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是什么?

【教师引导】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华北日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讲述】八路军改编后,各师即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的作战。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守卫太原的战斗,在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这次战斗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威望。

[板书]

二、台儿庄战役

【教师提问】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哪一次战役?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是什么?指挥官是谁?说一说战争的概况?

【教师引导】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观察台儿庄、徐州的地位位置,让学生推测日军进攻徐州的意图。

【教师讲解】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占领南京后,部队分为华北、华东两大块,为沟通南北,协同作战,日军统帅部决定南北两路沿津浦线对进,夹击徐州。

【教师引导】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照片,让学生通过感受中国军人的惨烈斗争,真正理解“血肉筑长城”的含义。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文字材料,请同学们说说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李宗仁:“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透露出一线曙光。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过渡】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同时,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在不断开辟,有力地配合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百团大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板书]

三、百团大战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导读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P80,并在书上标注主要知识点。(时间:3分钟)

1.背景: 领导的 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 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时间: 年 日

3.参战部队: 指挥者: 4.目的:粉碎敌人的 政策

5.作战目标:破坏 ,摧毁 。

2 6.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日军在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根据地分割包围起来,这就叫“囚笼”政策。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锻炼了部队。)

【过渡】到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前夜,这时,根据蒋介石以往的表现,共产党要考虑什么?

[板书]

四、中共七大 1.背景;2.内容;3.意义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导读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P79-80,并在书上标注主要知识点。

导读提纲: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大会主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 党制定的政治路线:①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③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将来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板书]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P84活动探究,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小结】

1、中华民族取得了100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2、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具有世界意义。

3、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小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只是八年抗战中的几次战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我们以极大的民族牺牲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使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被世界反承认。

【练习巩固】

第6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

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教学准备:

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吴国的造船等资料;三国故事;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片段;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曹操生平资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

第16课三国鼎立(板书)

一、感知理解

一、官渡之战

1.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东汉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导致爆发农民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说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曹操(155~220年),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兖、徐等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的力量更强大了。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1)引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2)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在军事上战术得当;袁绍不善于用人,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击,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请一位同学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定出山辅刘,并且帮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先取荆、益二州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内施新政,外结孙权,等待时机,北进中原,则统一大业可成。刘备非常佩服,拜为军师。此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

2.赤壁之战。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

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孙抗曹,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与曹军对峙。

(2)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火攻)

(3)引导:赤壁之战主要在长江上作战,在水上作战,用火攻怎能奏效?

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船被火烧着后,一时很难分开,因此损失很大。

(4)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冬天我国常刮西北风,而大战的晚上恰好刮东风,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一:可能是偶然因素,因为在冬天,我国境内也不是每天都绝对刮西北风的。

答案二:诸葛亮会观察天象,提前就知道某一时间将会有东风刮起,故把决战时间放在了那天晚上。

答案三:《三国演义》中说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我们前面讲过,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是军力、人心、士气、经济、政治等,绝不是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或战役的胜败的。拿赤壁之战来说,诸葛亮抵柴桑(今江西九江)向孙权陈述联合破曹时,就帮助孙权分析了曹操的不利因素:曹军虽众不习水战;刘琮新降,军心不服;远离后方,补给困难;长途行军,士卒疲弊;胜兵压境,骄傲轻敌;水土不服,已染疾疫等。除此之外,曹操还有一大弱点,即后方不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活动,曹操有后顾之忧。对孙刘一方来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绝不是偶然的,孙刘不占“天时”,但占“地利”,尤其还占“人和”,还有就是战术正确。

下面我们来看赤壁之战的最大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领四川。

引导: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曹、孙、刘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势态?三方面的力量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从中找出洛阳、成都、建业三地,并了解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大小。

过渡: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2.三国经济的发展。

强调:大家在看书时,注意掌握下面三点:(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作用?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曹操雄才大略,为实现全国统一作了长期准备,但赤壁之战后,他不得不退回北方。孙权和刘备也是一代豪杰,他们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但都力量不足。因此,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状态。这三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三国的出现比起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来说,是无秩序中的有秩序,是大混乱时期的暂时稳定,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的。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后走向全国统一的一个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本课小结: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为方便记忆,我们用

一、

二、

三、四来总结本课知识。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二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个政权:三国名称和都城

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教学反思:

上一篇:dm杂志创刊计划书下一篇: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