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图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图》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图

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摘 要:新课改推行后,初三化学教学迎来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三化学有必要进行生活化知识的教学。从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出发,对这种教学方式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生活化知识;实践;探究

初三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鲜的课程,学生往往会充满期待,教师要懂得利用这种期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三化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在生活中,化学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总是在不自觉地应用着化学知识。因此,初三化学教学应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讲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时,教师可以以纯净水、糖水、盐水、感冒药泡的水为例,先单一比较水中物质的种类,再将它们交替混合,比较水中物质的种类,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这能够帮助学生对溶液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之后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实验操作生活化

化学的学科性较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知识深入浅出,提高学生接受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生活中遇到过或者听说过的化学反应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操作呈现在课堂之上,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如,在讲人教版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灰石、食用醋在课堂上进行酸雨腐蚀建筑物的实验操作。教师用石灰石模拟建筑物,用食用醋模拟酸雨,让学生观察“酸雨”淋过之后“建筑物”的反应,进而得出酸雨对建筑物具有腐蚀性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了“酸雨腐蚀建筑物”的目击者,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这种情境会给学生留下强烈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

三、知识内容生活化

化学具有复杂性,化学知识生活化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如,在讲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爱护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多选几个生活中发生的不同类型水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导致水污染的原因,进而思考水污染的危害,最终使学生确立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拉近化学和学生的距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蒋中云.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李平

第2篇: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摘 要:生活化知识教学不仅提高了初三化学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与社会化,也有助于提高初三学生化学知识水平以及化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引导初三学生养成合理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简单介绍了生活化知识教学主要内容,分析了生活化知识教学对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结合初三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提高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

初中不仅是初中生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初中生开始构建化學理论知识框架的重要时期,更是培养初中生生活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利用生活化知识教学活动来降低初中化学教学难度,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力与实践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初中化学老师应适当提高生活化知识教学的组织频率,提高生活化教学思想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融合度,为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活动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奠定基础。

一、简单介绍生活化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

生活化知识教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现实生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既可以利用真实生活情景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或者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来模拟再现生活场景,在强化初中生生活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生参与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加快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向初中生内在需求的转变速度,进而实现让初中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提升生活能力的目的。

二、分析生活化知识教学对初三化学教学的影响

1.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

生活化知识教学有效提高了初中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参与探究活动等方式来获取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可以满足初中生获取不同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求,也提高了初中生化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初三化学老师利用生活素材来组织开展化学教学活动,鼓励初中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与知识体系的完善,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帮助,从而增强初中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

2.有助于提高初三化学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原有初三化学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或者理论讲解式教学为主,化学老师过于重视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与化学考试成绩的高低,不断压缩化学实验课课时数,甚至直接占用化学实验课的时间,加剧了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的不平衡性,弱化了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生活化知识教学有效弥补了原有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加强了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与初中生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仅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为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实践分析

1.利用生活现象来解释初三化学知识

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化学知识,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为主。初三化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简单性、生活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初三化学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现象来解释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实现了初中化学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有效降低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比如,初三化学老师在讲解灭火原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初中生回忆燃烧的基本条件,和初中生一起分析现实生活中灭火实例,随后让初中生一起讨论灭火方法,并找出不同灭火方法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初中生学习燃烧与灭火原理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初中生面对火灾时的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2.强化初中生化学知识实践化的意识

初中化学老师在深入研究化学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应了解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有效缓解初中生对化学教学活动的抵触情绪,从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爱好。比如,化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来组织化学情景教学活动,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的基本形态与特点,帮助初中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本质。

3.提高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与实践化

化学老师可以转变原有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形式,多布置一些需要初中生亲手实践验证的作业,提高初中生化学知识实践能力。

化学是初中各学科中与初中生日常生活关联性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利用生活化知识教学活动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生活性、强化初中生运用化学知识的意识,为实现初中生化学素养与初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姝雅.中学化学教学中能源教育目标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与策略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粟洪.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0):83.

[3]刘福双.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8).

编辑 王彦清

作者:吴金亭

第3篇: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 要:初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课程属于一门奠基课程,它帮学生了解化学常识,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应该是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初三化学教师应该对以往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进和突破,打破限制,提升课堂质量。文章针对初三化学教学当中生活化知识教学在学习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日后的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初三是化学这一重要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其可以为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分析物质的构成,研究物质性质及观察其变化规律等。而初三阶段的化学,更多是能够在生活当中观察到、应用到的知识,因此会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有趣,但高中化学与初三化学相比难度增加,理论性增强,在初三时,要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 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目的

对学生来说,生活才是他们受教育的中心,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再反馈给教学工作,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谓生活化教学,其实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时,注重以生活进行引导。初三化学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出發对问题进行探索,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最终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所谓生活化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反馈回知识,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出来,最终实现将化学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以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化学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起点,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心启发,结合书本当中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多地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学习、理解和解决,时刻在生活中学习和感受在生活当中所见到的化学问题,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和意义。以上内容是为初三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初三化学的教育,正处于化学启蒙时期,这个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观察生活当中的自然现象,从而使学生善于找寻物质及其变化的素材,了解化学变化的真正奥秘。在生活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对化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愿望,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体会科学进步以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通过生活化知识进行教学,要注意寻找素材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引导,并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妙。

三、 初三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一)为高中生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考中化学所占的分值很高,同时也是高中重要的主科之一。由于高中化学知识较为难懂,高中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畏惧心理,对化学,学生既怕、又不得不学,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在初中时期,化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

(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看到正在发生的化学现象是常事。而这些现象能够使初中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充满好奇,进而使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如果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解决化学方面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学生思维逻辑得到充分提升,并能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够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之一就是兴趣。在初中阶段,让学生经常在生活中见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并进行贴近生活的学习,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体,教师进行机械的传授,教师仅仅追求教学进度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从而使化学的学习过程受到阻碍。新课改以来,教师逐渐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课堂当中,选用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传授,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使得课堂内、书本内的知识在现实当中得到了合理的实践,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

四、 当前初三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需求,导致学生排斥化学这门学科,学生热情不高、动力不足。虽然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相对来说较为基础,且具有实验性和趣味性,但是毕竟其中仍然涉及一些如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元素周期等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这些知识和数学知识紧密相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化学教师习惯用传统教学法。部分化学教师忽视了生活化的教学必要性,在课堂当中,他们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导致班级中的学生越来越排斥学习化学,对化学这门学科丧失信心和兴趣。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忽视了实践的必要性,只是简单地引入生活化的理论内容,导致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五、 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调整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导,以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想要实现生活化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调整,抛弃陈旧的思想,以全新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进行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能力,将学生学习的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当中,仅依靠灌输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引导,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面对知识点的表现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然后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在生活化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做到转变教学思想,重建教学模式,使学生热爱学习化学,使课堂教学丰富生动,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当前的初中化学来说,教材中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常识,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基础。而在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当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生活实际,对化学进行教学。比如,常见的化学课本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在探测山洞时,用燃烧的火把进行试探,如果火把灭了,则不能进入该山洞。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种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能让人进入的原因,为学生引入课本当中的知识点——火焰的燃烧条件:要在有氧气的环境之下才能燃烧。之后,再延伸至“C”在“O2”当中燃烧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带领学生进行燃烧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煤块、火柴等工具,给学生讲解好实验注意事项,使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生成的气体,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山洞的气体环境情境,引入课本中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即将燃烧的小木条伸入生成的气体当中,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实验。课本中的知识大多来自生活,因此,在初三的化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結合,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

当今初三化学课不应被课堂限制住,毕竟课堂中的实践有限,教师还应在生活中,引入课堂知识并自觉适当的拓展,引入生活化的知识,并且教师要引导且支持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现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象进行实验,通过教师和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实验方案设计出来。教师要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底,使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教师只要在其旁边适当指导即可。比如,在分析空气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如实验室、酒精灯、红磷等相关器械,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目标制订好后,在实验之前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学习目标等,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即可。在课堂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引入生活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新型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与社会生活渗透的教学

在化学教学前,教师要做到在备课时,将教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并找到其相互渗透与相通的点,在课堂当中展现出来,做到主动地加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做到相互渗透,又不能完全渗透;既要估计课时限制,适当将书本与生活进行联系,又要依靠教学内容,选择联系的重点与非重点,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要分清,不能都不侧重,也不能全都侧重。比如,在讲授空气的成分这一节课时,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环保方面的问题,如空气污染,臭氧层等。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年纪尚小,对自然现象不甚了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侧重点应放在教材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等内容进行适当渗透,使学生有初步了解即可,等到学生知识得到扩充,学习更难的知识点,如硫酸的处理时,就可以把侧重点放在环境保护。再比如,在讲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侧重于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所知道的人体所需营养物,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该如何摄取,它们是食物在人体中如何吸收、转化的,从而将化学知识与日常健康饮食相联系,提高学生对人体所需的常量、微量元素的认识。如此,教师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对于健康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知识对人类健康、生活等有重要的意义。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教师就要注重课程中对生活化知识进行运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三化学的知识点,还能使学生变得积极负有责任。通过生活化知识的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文燕.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J].文理导航,2021(6):69,91.

[2]张明辉.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运用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1):94-95.

[3]祝亚玲.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分析[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

[4]吴金亭.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8):40.

[5]高艳丽.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9(14):292.

[6]邱育萍.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读写算,2019(12):121.

[7]魏景芳.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31):165.

[8]吴长颖.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科教文汇,2019(1):142-143.

作者简介:邓廷木,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

作者:邓廷木

第4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第5篇: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2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润禾教育 2011.11.23

(一)知识点概述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 空气

(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2)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5)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O3。SO

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6. 氧气的性质

(1)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7. 分子和原子、元素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3)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8.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5)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6)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6)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7) 原子核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9. 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式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2)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3)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4)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区分时可写出分子式,判断是一种还是多种)。 (5)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6)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7)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表示C元素,表示一个C原子

(8)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CO2表示 1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二氧化碳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9) ○子。

(10)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注意稀有气体单质的写法 He (11)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10.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4。 11. 质量守恒定律

(1)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 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3)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1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2)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3)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4)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

注意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3.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1)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a.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b.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3) 用第三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

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14. 实验室制取CO2

(1) 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CO2+H2O (3) 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15. 水

(1) 电解水:正氧气;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2)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水由水分子构成;

c.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

d.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3) 水的净化:

a.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b. 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4) 硬水和软水

a.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b.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c.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d.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5) 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16.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a.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b. 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能和水反应 CO2+H2O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 ④能和碳反应:CO2+C (2) 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 证明CO2验满的方法

①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CO2集满

②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集气瓶口,若液滴变混浊,证明CO2集满 (4) 二氧化碳的用途

a. 灭火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 气体肥料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c. 制汽水等饮料 (能溶于水,与反应生成碳酸)

d.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5) CO的性质:

①可燃性:CO+O2

②还原性:CO+CuO;CO+Fe2O3;CO+Fe3O4 (6) 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7) 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②导致温室效应

注意: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8) 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9)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

(10) 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11) 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2)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17. 碳单质

(1) 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3)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4)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5)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6) 活性炭的用途:

①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②冰箱的除味剂 ③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二)药口与仪器概述

18. 药品的取用原则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9.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20.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21.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22. 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2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4. 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25. 量筒的使用

(1)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 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3)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26. 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27.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28.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29. 洗涤仪器:

(1)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6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

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3、 氧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

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

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a 、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

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 2 (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

水法

(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 、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5、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没有单位

2、元素

(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元素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 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 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 宏观含义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 4个, 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 8个电子(氦为 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 2”的意义。 2.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 +1价;氧显 -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 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 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 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 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 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 在右边; 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 0; 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 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 式,如氢氧化镁〔

〕。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 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 P 为 +5价,氧为 -2价,交叉后为 P 2O 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 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 X , 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 求得的 X 的值就是 化合价。如求 CO 2中 C 的化合价, X*1+(-2 *2=0 求得 X 的值为 4,则 C 的化合价为 +4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 1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 2H2+O2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 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 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 代表 Hard ,坚

硬的; B 代表 Black ,黑的。 6B 最软,颜色最深; 6H 最硬, HB 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 主要有 :焦炭 , 木炭 , 活性炭 ,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 的耐磨性。

4、 C 60是一种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 .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4个电子,既 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 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 原理。】

2、可燃性 :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 生成 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 生成 CO :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3C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 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H 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二氧化碳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 (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 (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 (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 (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2、化学性质 :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2↑ 碳酸不稳定 ,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吸热反应, CO 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 原因:过多的 CO

2、 O

3、 CH

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H

2、 CO 、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H 2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 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

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1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2MgO Fe3O4 2CuO 2Al2O3 2H2O 2P2O5 SO2 CO2 点燃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点燃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2CO2 CO2 + 2H2O 点燃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二.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CO2 + 3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 2KCl + 3O2 ↑ 15.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6.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7.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三.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加热 高温 CaO + CO2↑ Cu + H2O 2Cu + CO2↑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3Fe + 2CO2↑ Cu + CO2 2Fe + 3CO2 高温 加热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四、其他反应 3Fe + 4CO2 26 实验室制 CO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7. CO2 与水反应:H2O + CO2 === H2CO3 28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 + CO2 ==== CaCO3 ↓+ H2O 29.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12

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 气态非金属元素: 氧 O 氢 H 氯 Cl 氮 N 氟 F 固态非金属元素: 碳 C 硅 Si 硫 S 磷 P 碘 I 金属元素:钙 Ca 铁 Fe 钾 K 钠 Na 镁 Mg 铝 Cl 汞 Hg 钡 Ba 金 Au 铂 Pt 稀有气体元素:氦 He 氖 Ne 氩 Ar 原子团:硫酸根 SO4 碳酸根 CO3 离子:硫酸根离子 SO4 2- 铜 Cu 锌 Zn 锰 Mn 银 Ag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铵根 NH4 2- 碳酸根 CO3 氢氧根 OH铵根 NH4 + 物质的化学符号: 单质:氧气 O2 氢气 H2 氯气 Cl2 氮气 N2 臭氧 O3 硫磺 S 木炭 C 铁 Fe 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氧化镁 MgO 四氧 化三铁 Fe3O4 二氧化锰 MnO2 过氧化氢 H2O2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铜 CuO 三 氧化二铝 Al2O3 硫酸锌 ZnSO4 硫酸 H2SO4 化合物: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锰酸钾 K2MnO4 硫酸镁 MgSO4 氢氧化钙 Ca(OH)2 硫酸铜 CuSO4 碳酸钙 CaCO3 碳酸 H2CO3 盐酸 HCl 高锰酸钾 KMnO4 酒精 C2H5OH 甲烷 CH4 氯化钙 CaCl2 etc 13

第7篇:初三化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 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度

1、 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3、 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 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 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

3、NH4Cl、NH4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 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 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 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第10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H2SO4 、HCl 、HNO

3、 H2CO3

等。 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

2、KOH 、 NaOH 、 Ca(OH)

2、

Al(OH)3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 +

H2O= 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

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 (检验CO2的方法)

课题2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改良土壤;

②处理废水;

③用于医疗及日常生活当中。如治疗胃酸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①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②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③测定方法:用PH试纸。

第11单元

化肥

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Ⅰ、氯化钠(NaCl):白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

1、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NaCl溶液选种、作化工原料(制盐酸、氯气、氢氧化钠等)。

2、氯化钠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3、粗盐的制取:用海水晒盐和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水蒸发,析出NaCl晶体--粗盐。

4、粗盐提纯 (1)方法与步骤:

①溶解(用天平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水,放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紧靠)

③蒸发、结晶(用蒸发皿蒸发滤液,使晶体析出) ④计算产率(将得到的精盐和溶解的粗盐比较,算出产率) (2)玻璃棒在提纯过程中的作用: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②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计算产率时: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Ⅱ、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纯碱不是碱,而属于盐类);

2、用途:制玻璃、造纸、洗涤剂等 ※Ⅲ、碳酸氢钠(NaHCO3)

1、俗名:小苏打;

2、用途:焙制糕点、治疗胃酸; ※Ⅳ、碳酸钙(CaCO3)

1、是大理石、石灰石、鸡蛋壳、贝壳的主要成分;

2、用途:重要的建筑、装簧材料、补钙剂等。

二、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③NaHCO3+HCl==NaCl+H2O+CO2↑(灭火的原理)

2、盐+碱=新盐+新碱

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Na2SO4+Ba(OH)2==BaSO4↓+2NaOH

3、盐+盐=新盐+新盐

①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AgNO3+NaCl==AgCl↓+NaNO3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 ②或有水 ③或有气体生成(三者之一)

3、碳酸盐的检验:(含CO32-或HCO3-)

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生成,则样品是碳酸盐。

四、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①种类: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 ②作用:能促使作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

③若缺氮,会生成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2、磷肥:①种类: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②作用: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③缺磷时,植株矮小、生长迟缓、根系瘦弱

3、钾肥:①种类:硫酸钾、氯化钾;

②作用:促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抗虫害、抗倒伏能力; ③若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4、复合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主要有硝酸钾、磷酸铵、磷酸钾等。

五、化肥的简单鉴别方法:

①看外观;②看溶解性;③灼烧;④加熟石灰研磨。

六、有关计算:会计算化肥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间的质量比等。

※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

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 ⑴K、Na、NH

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

4、Ca、Ba溶,其他不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1、蛋白质:①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②存在:肉类、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等;

③CO中毒机理: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2、糖类: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薯类、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

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 ③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坏血症等。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2、C、H、O、N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3、钙可使骨骼和牙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病。

4、K+、Na+可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有恒定的PH,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

2、H2CO

3、碳酸盐)

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

2、H2CO

3、碳酸盐)

3、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4、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

5、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第8篇: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3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填空解读

上册知识回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 展关系密切。P2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_____和______构

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P3 3.1869年,_______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P3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_______ ; 化学变化________ ,

常伴随____ ,____ ___,_______ __。P7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P7 3. 物理性质:__ 。 化学性质:___ 。P7-8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 P11 2.请列举蜡烛的物理性质: (任举四个)。P12

3.请列举蜡烛的化学性质: 。(举一个)P12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 和 (填物质化学式)。

5.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有 ,片刻 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

到 ,这可以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和 。同时说明蜡烛中肯定含有____ _和__ _元素。P12 6.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

在 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_ _含量较低。P14 8.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 ,说明呼出气体 中的 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P14 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 ,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较高。P14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等,块状的药品可以用 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和

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时,应该先把容器 ,把药

品放入 后,再把容器慢慢地 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 ,以免 容 器。P18 11.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P19 1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再读 出液体体积。P19 13.倾倒试剂时,塞子要 在桌子上,瓶口要 试管口,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 ,并把瓶子放回原处。P20 14.取少量的液体可以用 ,使用时应该保持 向上,不要 或者 。用 过以后要立即 ,以备再用。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

再 。P20 15.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不要惊慌,应立刻用 。P20 16.使用酒精灯时要用 焰加热。 焰的温度最高。P21 17.给试管中的液体预热的方法是 。P22 18.加热试管时,试管夹夹在 ,试管口和水平面成___ 度角。P22 19.洗涤试管的方法是:先 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 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最后直到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 ,也不 ,表示仪器已经干净,洗净的仪器要放

在 。P2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 法国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的汞放

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后,发现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了 ,同

时容器内的空气体积减少了 。将得到的物质再加强热,得到 和氧气。将这些氧气和剩余的气体混合后,所得气体的性质和空

气的性质 P26 2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P27 3 . 空气是一种 (纯净物/混合物),其中氮气占 ,氧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 P27 4. 氮气是制造 和 的重要原料;氮气的 ,所以常在焊接金属时做保 护气,请再列举三个氮气的用途1 ;2 ; 3 。P28 5.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所以曾被叫做 ,稀有气体经常用于做保护气, 如: ,或者 。(举出两个例子。)P29P30

6. 随着工业的发展, 和 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污染现象 有 、 和酸雨现象。P30

课题2 氧气 7.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P34 8.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氧气: ②镁+氧气: ③碳+氧气:

其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反应是 ,有耀眼的白光的是 ,放出热量的有 。有 蓝紫色火焰的是 。(注意: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填序号)以上这些反应的类型属

于 。P35 9.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 。P35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

化叫做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P36 课题3 制取氧气

10. 实验室常用 、 或 的方法制取氧气 P37 11. 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P37在这个实验中,二 氧化锰叫做 ,它在实验前后的 和 没有发生变化,它在实验中起 作用。P38 12. 高锰酸钾是一种 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化学方程式为: 。P38 氯酸钾是一种 色粉末状固体,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 。P38

13. 由 种反应物生成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P39 1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 (先连接好装置);②往试管内装入 (并在试管口放 );

③准备集气瓶;④ ;⑤当 时开始收集气体;⑥先把 再 停止加热。原因是: P40 15. 把铁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 , 有 色固体生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P41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1. 通电分解水的时候,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使 , 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所收集的移近火焰时, ,火 焰呈 色,说明试管里的气体是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是 。P46.P47 2. 水通电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P47 叫做化合物;由 的叫做单质。如:化合物

有: ;单质有 (各举三例)。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P47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3. 水是由水 构成的,水分子之间存在着 ,水分子在不断的 。分子是由 构成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P52 4.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为新的 。例如,在水的电解反应当中,水分子分解成为 和 ,然后每两个氢原子再结合成为一个 ,每

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P52 5.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P52 6. 分子是保持 。原子是 。P52 7. 左图中,颜色发生变化的烧杯是 ,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是 。P50 课题3 水的净化

8. 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 杂质,因此常呈浑浊状态。在某些乡村,利用 溶于水中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来达到净水的目的。P54 9. 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但是如果使用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

仅可去除液体中的 ,还可以吸附掉一些 ,除去 , 如市场上的净水器就使用了 。P55 10.过滤操作中的“一贴”: , “二低”: , ,

“三靠”: , , 过滤后的液体如果还是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 。 1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 。玻璃棒作用分别是溶解中 , 过滤中 ,蒸发中 。 12. 含有较多的 叫硬水。P56 13. 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 ,现象是: 。 14. 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15. 利用 、 、 和 等方法可以净化水。P55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原子核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的。P70

2、由于核内的 与核外的 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 不同。P70

3、以一种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相对原子质量可近似

的等于 + 。P71 课题2 元素

4、元素就是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P73

5、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分别为 。(填元素符号)P73

6、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 ,还表示 。

例如:“H ”表示 。P75但Fe 除表示 , 外,还可以表示 。 课题3 离子

7、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P78

8、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有密切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

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 4个,在化学

反应中容易 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 个(氦为 个)由于它们均不 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属于 结构。P78-79

9、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P78

10、带电的原子叫做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 做 。P79

11、离子符号的意义:Mg 2+表示 ;2 K+ 表示 。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2、用元素符号表示 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表示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 个。P81

13、写出下列原子团并在上方标出相应的化合价: 硫酸根 碳酸根 硝酸根 氢氧根 铵根 磷酸根

15、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方程式为 ; 铁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 方程式为 。P91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 反应后 的 各物质的 。P91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的实验现象 ,

镁条燃烧的现象是 ,方程式为 。

5、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P93

6、以C + O 2 ==== CO 2 为例,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1) ; 2) ; 3) P94

7、化学方程式为:4X+5O2 ====4NO +6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镁条燃烧: (3)、铝条燃烧: (4)、磷燃烧:

(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6)、硫燃烧:

(7)、氢气点燃(爆炸): (8)、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9)、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10)、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 (11)、水通电: (1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点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1、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 60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是

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P104

2、纯净的金刚石是 、 形状的固体。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

璀璨夺目的装饰品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质。P104

3、石墨是一种 色的由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固体。石墨很 ,有 感,

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 性能。P104

4、木炭具有 的结构,因此它具有 能力。 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P105

5、C 60分子是由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 。

6、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 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碳跟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是 。在这个反应中 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P108

8、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是 。P108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0、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 跟 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P109

1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装置和 装置两部分。要确定气体制取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P11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2、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 色 味的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二氧化碳 燃烧,也不 燃烧。P114

13、往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会变 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加热溶液后,变 ___ 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P115

1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115

15、固体二氧化碳叫 ,它升华时, 大量的热,因此可作 剂,它还可以用 于 。P115

16、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 有: ; P117

17、一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它 溶于水。能够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

呈 色。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P117

18、一氧化碳有 ,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于血液中的 结合。P117

19、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说明一氧化碳

具有 ;反应的现象有:1) ,2) , 反应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再 。P118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 的氧化反应。P125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2) 3) 。

2、灭火的原理:1) ;2) ;3) 。P126

3、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叫 。P128。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 、 等也会发生爆炸。P128

4、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 ,燃烧就越 。P128

5、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 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 、 (举二个例子) P128

6、常用的灭火器有 1) ,2) 、3) 。

三种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 _ 、______ __。P127 课题

2、燃料和热量

7、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 、 和 , 我们常称它们为 。P131

8、煤是复杂的 ,主要含有 元素,煤的综合利用使其分解,如煤气,煤气的主 要成分有 、 、 和其他气体。(写化学式)P132

9、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 (纯净物/混合物),从石油炼制出的燃料

有 、 和 等。(任举三例) 家庭使用的一种罐装 “煤气”装的是 。P133

10、天然气主要是由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 (化

学式 ),池沼底常含有 也称 ,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P134 11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表现为吸热现象和 现象,如燃

烧,伴随有 现象。P 136

12、要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注意两点: 一是 ;二是 。P137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3、煤燃烧时会排出 (化学式 )、 (化学式 )等污染物,这

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的主要危害表现在 、 、 等方面。(举三个例子)P139

14、乙醇又可称为_______,化学式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能源。P142

15、 被认为最清洁的燃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其燃料的化学方

程式为 。P143

16、在化石燃料中 是比较清洁的燃料。通过“西气东输”可改变地域资源不均状况。P143

17、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请举例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 。(举二个例子)

上一篇:水产品行业现状分析下一篇:后勤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