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杨柳教学设计

2022-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古文杨柳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小古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为了提升学生理解小古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剖析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思考,此外,教师还需从情感、道理等方面,带领学生研究小古文的写作内涵。

一、优化教学环境

学生学习小古文,不仅能够塑造语文品质,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情感。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小古文教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感知小古文的美。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素养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小古文活动,让学生细细品味小古文,感悟小古文的语言魅力。例如,教师在教《盘古开天地》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关于盘古的小故事,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古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把握情感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找寻思想共鸣,更好地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其次,教师应重视创设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想法的机会。通过实现师生、生生的思想交流,提升小古文教学的成果。例如,教师在教《精卫填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有哪个同学听说过精卫的故事”等问题。学生在听到问题后,会主动思索脑海中关于精卫填海的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课文所讲的知识并不了解,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精卫填海的目的、背景故事等,使学生对精卫填海产生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小古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兴趣的同时,发散学生的语言思维。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表演剧情的同时,感悟小古文的语言色彩。例如,教师在教《女娲补天》时,可以充分挖掘文章中的语言内涵,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神话故事情节,给学生编制一个生动的小剧本。教师让学生扮演小剧本的角色,说出文言文中的一些台词,调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其次,教师应重视换位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扁鹊治病》时,可以对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中医理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品味文章的过程中理解扁鹊的说词。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感悟到医生和病人的情感。最后,教师通过训练锤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牢记小古文中的一些句子,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将相和》时,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学生用语言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小古文的理解力,积累写作素材。

三、剖析课文内涵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需要依托小古文,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内涵,掌握正确阅读、分析、理解小古文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艺术色彩,学习更多的知识,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首先,教师应从古文的结构出发,让学生熟读、精读课文。例如,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可以给学生先普及《三国演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诸葛亮的智慧,使学生对诸葛亮心生敬意,然后再让学生品味诸葛亮游刃有余的借箭计谋,感知人物的思想。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找寻恰当的文字,对诸葛亮进行解读。其次,教师应依托小古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景阳冈》时,可以利用小故事,为武松打虎作铺垫。教师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各个自然段,找出描写武松性格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在阅读时,沿着武松景阳冈打虎的线索,进入打虎情境。学生利用古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武松打虎的故事,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转变教学小古文的思路,創新小古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小古文学习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入小古文中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最终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秦钰

第2篇:课本剧让小古文教学活起来之探讨

摘要:古文就是文言文,之所以称之为古文,是因为其行文方式、词汇等都与现代文存在差别,但是古文的价值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失去学习价值,相反,其中蕴含的深层意蕴与思想价值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仍然熠熠生辉。古文与现代文的差距也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增大,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课本剧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在了小古文教学中,文章在分析课本剧在古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以摆脱古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课本剧小古文教学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引言

课本剧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教学方式,它的本质是体验式教学,也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人物的内心,获得情感体验。古文的语言与行文方式与现代文都有了明显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难度较大,课本剧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就被广泛应用到了古文教学中。课本剧与古文教学的结合使将、学、教也成为了一个结合体,学生在编排、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都能起到掌握文言知识、理解人物思想等作用,给古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应用较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古文教学的有效性,只有立足实际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

一、古文教学与课本剧的结合现状

(一)学生的参与度低

课本剧的表演势必不能离开学生,因此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但是结合古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参与度低是当前制约课本剧教学的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很多学生在教师提出这一教学方式时都表现出了兴趣,但是课本剧的编排、筹备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为了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选择不参与的方式,造成了学生参与度低的局面;其次,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参与一些班级活动,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很好的完成任务,因而选择了放弃。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参与度低使课本剧的表演者不够,课本剧也就无从进行。

(二)多媒体辅助手段跟进差

课本剧作为一种小短剧,单单靠几个学生进行表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多媒体等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情境的创设、服装、道具等的筹备,进而提高课本剧的演出效果。但是学生学习任务重,能用在课本剧的时间有限,因此一些制作比较粗糙,另一方面学校的相关设备也不完备,更加重了课本剧多媒体辅助手段跟进差的问题。

(三)课本剧内容狭窄

结合古文教学中的课本剧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课本剧都是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中心,很少有教师与学生对课本剧进行创新,也不重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造成了课本剧的固化问题。不仅主题固化,人物与表现形式也存在固化问题,这种固化问题使课本剧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四)文言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

古文教学中采取课本剧的形式的重要目的就是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加深对人物与主题理解,但是在应用课本剧进行古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剧情轻基础知识的问题,与进行课本剧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二、提高课本剧在小古文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首先,教师要寻求校方的支持,校方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也可以在营造校园文化,这都是能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措施,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校方的支持来鼓励学生参与;其次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课本剧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任何学生都有能力参与进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本剧中,进行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

(二)完善多媒体辅助手段

为了弥补学生时间不足、道具等制作粗糙的不足,教师可以这些道具制作中,给学生提供便利;其次学校要加大对投资力度,购置完备的多媒体设备,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在学生使用过后再进行收集,之后再给其他班级使用。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

古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但是完全脱离教材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在立足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寻求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使课外知识成为古文的有益补充,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渗透

古文主题与人物形象在传统课本剧教学中就得到了重视,但是文言基础知识一直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文言基础知识作为古文学习的重点,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古文时能用到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入手,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对话,在学生设计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过程。

结语

课本剧教学一种有效的古文教学方式,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阻力,如果教师应用不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课本剧教学的方式,从多个维度提高课本剧教学的质量,帮助古文教学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1]陶荣荣.巧用课本剧让语文课堂动起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18):1.

[2]匡惠亚.巧用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演绎精彩[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2019,000(006):36.

[3]李娟.巧用课本剧,让语文"脉动"起来[J].江西教育,2019(12).

作者:王晓娟

第3篇:小古文教学初探

‚第二课堂‛论文——上栗镇新建小学 吴丽芳

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初识小古文,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暑假,闲来无事,便加了很多教学群,其中就有一个专门的绘本阅读教学群。作为教师的我,对于阅读甚是酷爱,国学经典尤为突出。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更加‚内涵‛些。我虽不是‚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却也因喜爱繁体字而对文言文兴趣盎然。小古文深得文言文意白言不白的精髓,晓畅通达,简明扼要,寥寥数语间,形象、情态、事件呼之欲出。学校正好在进行有关国学经典的课题研究,急需编纂校本教材,小古文不正是国学经典的重要部分吗,而我有幸地加入了此行列,于是我顺势把相关内容编进去。虽然,我从未想过对小古文教学做什么研究,但现在,我想我得改变这想法了。几分好奇几分窥探,我决定把小古文引入课堂,看看我身边这群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于是,如下记述我的小古文教学初探:

某节课,教学任务后余下时间,我几句简介文言文:我们现在人会说话,古人也会说话,古人说的就是‚文言‛,写下来的就是‚文言文‛。到了高年级,我们会学习文言文,现在我们就来简单认识认识,和它混个脸熟……继而引入‚小古文‛。我选择了很短的小古文开篇《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果然,下面开始小声议论。由于内容实在浅显,于是让孩子自己读,读后发问:提出的是‚汝‛。我请他们拿出字典,根据部首检字法,找出了这个字的读音。我圈出‚吾‛,问孩子。好几个孩子能够正确发音,我欣喜之余,问:意思呢?居然有孩子在下面叫‚我‛。表扬后,我说:‚对!古人叫自己为‚吾‛。你看‚吾‛记住上面的五就是了,张口为‚吾‛。那么古人说‚你‛,怎么说呢?‛随后,我让孩子再读,找找看,‚你‛的表达就在这句话中。不少孩子马上告诉我,他们找到了‚汝‛。我请孩子站起来问理由。

‚我发现这个句子里,有一对反义词。是前——后。所以我想‘吾’和‘汝’是不是也是对应的呢?‛班里爱动脑筋的某某说。

‚我看这个题目叫《放风筝》,放风筝,不就是一个人在前,一个人在后吗?‛又一个小机灵。

我冲他们竖起了大拇指,用红色粉笔圈出‚吾‚和‚汝‛。‚真聪明,‘汝’就是我们说的你。会观察的孩子就会有发现。‛我把‚汝‚和‚吾‛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读。强调第三声和卷舌。我让孩子们用‚吾‛和‚汝‛小古文可不能丢。于是我又带着孩子们读起《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孩子们读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这句话在说什么呢?‛‚放风筝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脱口而出。

‚那在哪里呢?‛ ‚青草地。‛

‚青草地么,长满绿草的平地。‛ ‚一片绿绿的草地。‛ ‚怎么放呢?‛

‚老师,我放过风筝,一个人举着,一个人放线。‛ ‚老师,一个人在前,一个人在后。‛ ‚老师,一个人往前跑,一个人往后跑。‛

‚青草地,多美啊,放风筝时间长了会无聊,我们做点别的?‛我开始启发孩子们。‚老师,跳皮筋。‛‚放到句子里试试。‛

‚青草地,跳皮筋。‛‚青草地,采蘑菇。‛‚青草地,晒太阳。‛‚青草地,踢足球。‛……

‚你们看,青草地,放风筝,你在前,我在后,前和后是相对的。你也能不能这么来说说青草地上做别的事呢?‛我进一步启发。

‚青草地,采蘑菇——这孩子卡壳了,我启发,我们比比谁…… ‚你们看,青草地,放风筝,你在前,我在后,前和后是相对的。你也能不能这么来说说青草地上做别的事呢?‛我进一步启发。

‚我知道了,青草地,采蘑菇,汝采多,吾采少。‛一个平时语文很好的孩子猛地站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

‚青草地,跳皮筋,汝跳低,吾跳高‛

‚青草地,晒太阳,汝晒头,吾晒脚‛——真是有意思极了 于是我听到了好几个关于青草地的句子。闸门一旦打开,我可不想马上合闸。得让孩子们的思维如同汹涌的海浪奔腾起来。我又发话了:‚青草地,就是一个地方。我们只能在青草地上,换个场地活动下?‛沉寂片刻,一只只手举起来了。

‚在楼道,爬楼梯,汝上行,吾下行。‛ ‚超市里,买东西,汝买多,吾买少。‛ ‚操场上,踢足球,汝抢球,吾防守。‛ ‚在果园,摘果子,汝摘桃,吾摘李。‛ ‚在学校,接力跑,汝快跑,吾慢跑。‛ ‚课堂上,认真听,汝提问,吾抢答。‛ ‚课堂上,认真听,汝走神,吾专心。‛ ……

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我见孩子们意犹未尽,就让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也可以走到我身边告诉我。我发现有孩子找出一张纸,动笔开始写,我便让孩子们把自己编的一句话小古文写在采集本上,有的孩子一口气写了好几句,那个满满的成就感显露在脸上。

最后,我让孩子们把《放风筝》熟读成诵,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背着,念着,教室里恍然进入了一把戒尺,一间私塾,一位花甲老先生,一群摇头晃脑的学生……

这是我初探小古文的第一次教学,几分新鲜,几分欣喜,更多的是乐趣。起初担心的孩子置若罔闻和索然无味,以及低中段教学会不会有所困难,完全抛之脑后。小古文,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道理,却韵味无穷。孩子认识了常用的文言文字,会读,会背,还能自己仿写一句话小古文,相信会有很多孩子从此爱上小古文,直至爱上文言文,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的调调,或许会失于耳畔。

为了让自己和孩子们领略到更多小古文的韵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摸索,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文言文改现代文加绘画的教学形式,持续教学,并让孩子们从一句话,到三句话,到一小段话地进行仿写。我坚信,我和孩子们在小古文的交流探索中一定会收获更多成长中的快乐!

第4篇:小古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校级公开课上,我尝试地上了一节自己从未上过的小古文教学。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是去年在乐清听了朱文君老师的《一人性缓》,老师的幽默、学生的灵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古文原来是这样的富有情趣。带着一种对古文教学的憧憬和挑战,10月15日我也在我们学校上了一节小古文课《猫捕鱼》。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受到朱文君老师的启发觉得学习小古文不能计较个别字词或逐句逐句的介绍它的意思,更应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整体的感知。因此我在这堂课上重点介绍了两种方法:换词法和组词法。在理解意思方面,我逐句出示文本,让学生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说说你猜到的。大部分学生猜的都是八九不离十了。这堂课我的重点思考的一点是,这边小古文简短精炼,但是对于刚开始起步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篇古文太简练了,于是我就借助《猫捕鱼》这篇古文的平台又进行了一次习作教学,将古文扩写成一篇形象生动的现代文。如教学第一句话“缸中有金鱼”时,我让孩子们想象,缸中会有几条金鱼他们各是什么颜色的,在缸里干什么。如教学“欲捕食之”时说说这只猫美食当前它的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想法等等。教育学生在习作中通过仔细观察可以把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加入到文中去,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饱满。

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课堂上学生的爱学、乐学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喜闻乐见,而一切让孩子自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的教学形式都是成功了。今后我的教学思考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第5篇: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1、播放老人、成人、儿童在不同地点看书图片。

他们都在干什么?(读书)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出示动物看书图片),你觉得新奇吗?对了,动物怎么会读书,这是与人的区别,其实很古很古的人们早已知道这种区别,用另一种形式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读书”(板书、读书)齐读。

2、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 (2)语言精炼 (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 第一把金钥匙——读、板书;学法 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师评价:嗯,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 (2)猜猜它的意思? 板书:猜

师:文中没有饥饿,没有知道,你怎么想到这个词?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这个有了饥,饥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生说:饥饿 了不起,组组词,很自然就理解了,如所可组场所,住所 这种方法就叫组词法,这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板书:组词法

(3)齐读这句话

(4)这些可爱的动物怎样吃食饮水的?你们看(配图) 这就是:“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再读。

出示第

二、三句 ①同样猜猜大意

②出示个别注释,理解其异者,能为人言

读懂文言文,看注释很重要,找到第四把金钥匙了吗?板书:注释理解法

③古文与学过的比较 板书:旧知识比较法 ④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奇特的本领能为人言吗? 出示图片或视频

⑤再读第二句、第三句 出示第四句

1、指名读出语气。

2、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哪种说法好(反问语气,强调,意味深长)齐读 意思弄明白了,相信你们会读的更有韵味,齐读一遍

这篇小古文,哪一句写出了人与动物的不同:(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因为读书,人类学会了什么本领?

因为读书,人类有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课件出示 齐读)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这篇小古文我们已了解它的意思,现在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老师说人的行为,你们说动物,要用文中语言回答。

师:人饿了就吃饭,渴了就知道饮水(大屏幕出示,说一句点一下)

生: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

师:人,会建造房屋住在里面休息。生: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师:人,会用语言交流。生:其异者,能为人言。

师:人会读书,积累知识,不断创新。生: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所以)人不读书, ? 现在我们来男女生像老师刚才那样对答问

通过这种形式文言和白话对照读,让我们感受到汉语言的优雅和精妙,我相信大家对这篇小古文是越来越熟知了,现在谁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呢?

读得好吗?谁有勇气再和他比一比? 我们一起来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一读

五、积累背诵

读得真好,不知不觉我们已把小古文读会了,能背吗?(出示填空式背诵)指名背,齐背

真了不起,现在没有提示了,我相信你们会背的更好,一起背,大家真了不得!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古文,知道了学习古文的方法(结合板书说)

有读有猜有组词法,有注释理解法,有旧知识比较法,也是老师这堂课送给你们的第五把金钥匙。当然,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板书(„„)需要大家课下去发现、去总结。古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课下大家能用上这几把金钥匙读懂更多更好的小古文。

板书:

古文 学 法 读书 读 猜

组词法 注释理解法 旧知识比较法 „„

第6篇:五月小古文教学反思1

“小古文”原来孩子很喜欢

——一节神话故事课中的意外收获

最近读了朱文君的《小古文教学》,颇觉受益,为给孩子枯燥的语文课增添点色彩,在讲到神话故事单元中《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中,特别出示了相关的小古文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让孩子们能根据这古文说说这两个故事的内容。没想到,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出乎意料的感到新鲜和兴趣,一向不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也纷纷参与,尝试着说着这个故事,不仅说得生动,还对古文中个别词的意思了如指掌。这不仅让我惊喜,原本,孩子们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小古文。我们小学教材整个六年,安排的古文只有高年级近毕业时短短的两篇,对于这样的篇幅篇幅量,其实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对古文的认知和渴望,我觉得小学阶段适当补充些小古文的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语感还是很有好处的,于是,受这节课的启发,为满足和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又在晚自习时适当的增加了曾经学过课文的小古文,让孩子们阅读,孩子们兴趣盎然,摇头晃脑的,非常热情! 补充的小古文有《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还有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等,这些都是跟我们课文教材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孩子们在小古文的诵读和朗读中大大提升了对古文的兴趣,相信,日后接触古文,他们一定不会惧怕的。

第7篇:塞翁失马小古文教学实录

读塞翁,说祸福

——第89课《塞翁失马》教学实录

(适合小学五年级)

【课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实录】

听过这个故事吗

师:(板书“塞翁失马”)同学们,听说过“塞翁失马”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呢?

生:从前有个人,家里走失了一匹马,别人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是好事。过了一段时间,他家的马带着别人家的马回来了。大家都来向他祝贺。他说,这是坏事。后来他的儿子骑马时摔断了腿,别人又来安慰他。他又说,这是好事„„ 师评价:看来你知道得还真不少呢!

试着读读这篇小古文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古文版“塞翁失马”。同学们有信心读好吗? 生齐声:有!

出示《塞翁失马》前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师:请你们轻轻地练习读,把认为难读的字词标出来。 生:(自由读、圈点)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也跃跃欲试。给我一次机会来读好不好?你们要听仔细,特别

是你们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一定不能放过,还可以给它注注音。 师范读

师:听老师读过后,你们能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流利吗?再试试看。 生练读

师:我们分分工怎么样?这段话有六句,我们请六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好吗?(分句个别读,正音)

师:同学们都能把句子读准读顺了,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教学印象:小古文《塞翁失马》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讲显得有些“难”——音难读,句难通。所幸的是建立在已知的白话故事基础上,难度有所降低,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朗读,并自告奋勇读给孩子们听,潜移默化地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孩子们读来兴致盎然,勇于挑战的氛围已然滋生。】

这到底是祸还是福呢

*理解“善术”者心理

师:读古文故事,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不行,我们要是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就真的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靠自己和集体的智慧读懂它吗? 生:有!

师:好,有志气!读故事,要从读课题开始,你能读好课题吗? 生读课题

师:怎样的人被称为“翁”?(年老的男子),人们为什么称这个人为“塞翁”呢?你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吗?

生:我从“近塞上之人”知道。

师:真会读课文。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表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父”,父,在这里要读第三声。这里就是指塞翁。 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呢? 生:我想应该会马术吧。

师:你觉得这个人在马术方面的技艺怎么样? 生:他的技艺一定很高超。 师: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生:我从“善”看出来的, 善,就是善于,擅长

师:真好,你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词语,很会学习,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大家这个人的

马术特别高超吗?

生读: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师评价:读得真棒,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擅长马术的人英姿飒爽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一个个神情严肃,声音嘹亮) *感知“祸福”间转换

师:善术者对于自家的马,一定是—— 生:视为宝贝! 生:爱护有加!

师:是啊,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生:他家的马跑了! 生:他家的马丢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齐:马无故亡而入胡

师:你们很能干,“亡”在这里,确实是丢失的意思。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这人把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是现在马没有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 生:坏事!

生:让人难过的事!

师:你们能用课文里的一个字来概括吗? 生(不约而同地):祸!

师:是啊!这个故事里,大家认为是“祸”的,除了“失马”,还有一件什么事? 生(说不上来)

师:没有关系,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找一找,一定能有所发现。 生(自由读) 生:我知道!还有一件事是他的儿子腿摔断了,我是从“堕而折其髀”看出来的! 师:是啊,“堕”就是摔下的意思,古人把大腿叫做“髀”。这家人遭遇了失马,儿子又断了腿,你会怎么想?

生:我觉得他家太倒霉了。 生:我觉得他家太失财了。

生:腿断了,行动不方便,一定很痛苦。我很同情他们。 师:是啊,我们都认为,这两件事都是—— 生齐声:祸!

师板书“祸”

师:塞翁的亲朋好友也认为这是“祸”,于是都去—— 生:安慰他

师:哦,好一个“安慰”他!文中的哪一个词是安慰的意思呀? 生:吊

师:面对失马的塞翁,大家会怎么安慰?面对儿子摔断腿的塞翁,大家又会怎么安慰? 生:大家一定会对他说,你千万不要太难过了。

师:我们也来穿越一回——能学着古人说话的腔调说这句话吗? 生思索(笑着)说:汝勿难受。

师:好像生硬了一些,能再加个字,让话说得委婉些吗? 生:汝请勿难受! (师生都钦佩地笑了)

生(皱眉):汝遭不幸,吾必同情。 生(痛苦状):鄙为尔苦

生(摇头晃脑作悲痛状):苦哉,苦哉,不可言传! 众生大笑

师:真是性情中人啊!但是塞翁是怎么看待这两件事的?请你们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用笔圈划,小声读)

生:塞翁认为这两件事都是福!他两次说了“此何遽不为福乎?”

师:“何遽”是“怎么就”的意思,表示反问的语气。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怎么就不是福呢? 师:这两句话分别在说什么事呢?

生:第一句是讲“失马”,第二句是讲儿子“断腿”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简单哪!塞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表现? 生:若无其事 生:不以为然

生:笑着、捋了捋胡子„„ 生:胸有成竹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短短十四个字,却给我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小古文的

魅力啊!请大家练习朗读、加上动作表演,然后我们请同学上来表演。 生练读,师指导

师读旁白,大多数学生扮演前来安慰之人,面露痛苦纷纷曰:“哎呀,真不幸啊,这么好的马就这样没了。”“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这匹马是你多年的伙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训练这匹马,你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经历啊!再训练一匹,”“塞翁”捋着胡子笑言:“此何遽不为福乎?”

师:塞翁说“失马”是福,对吗?(师板书:福)

生:塞翁说对了!我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看出来的——过了几个月,那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别人的马。

师:心爱的马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一匹别人家的好马,如果得马的人是你,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喜出望外。 生:我会欣喜若狂。

生:兴高采烈,家里像过节一样热闹。

师:是啊,塞翁的亲朋好友也这样高兴,他们都来祝贺。可是塞翁却说—— 生齐:此何遽不为祸乎?

练读、表演:师读旁白,全班同学做兴高采烈状,纷纷祝贺,独塞翁一人忧心忡忡道:“此何遽不为祸乎?”

师:事实再次证明,塞翁的话是对的—— 生:是啊,他儿子的腿摔断了!

师:孩子们,“祸福”两字,仅仅只是一对反义词吗?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看出来了,有时候祸会变成福,福也会变成祸。

师:你是一个“善思”者,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同样的道理,古人是这样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能相互转化,好事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我们一起读这句富有哲理的话—— 生齐读

师(在“祸福”两字之间画上互相转化的箭头)那么儿子的脚摔折这件祸事之后是不是带来了“福”呢?让我们继续读下去。(出示后三句: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生自由读

师:带来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从“父子相保”看出果然是福!

师:胡人大入塞——这是怎样的场景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生观看录像(两分钟) 师: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很惨,真是家破人亡。 生:老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生:抵抗的士兵大多数死了,惨不忍睹。

师:说得好,你从古文中那个词看出“大多数死了”? 生:死者十九。

师:这真是国之殇,家之祸啊!让我们一起读——

生(神情严肃)齐读: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师:这几句话,让我们领略了刀光剑影的残酷,感受了生离死别的痛苦,但是塞翁“父子相保”的幸运让我们不禁钦佩塞翁的智慧——面对生活,塞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塞翁失马”—— 生齐读(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塞翁的故事总能让我们忆起这句话—— (引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师:让我们再次一起来读这句话,把它牢记在心。 生齐读、背诵

【教学印象:让孩子诵读小古文,应该从以往的“文白对译”老路上跳出来。这部分教学,“趣”字当头,以“读”为主,引导孩子在“读读”“想想”“猜猜”“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文言的韵律,领略文字背后涵盖的意蕴。孩子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完全被激发、被点燃,朗读与思考中,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在交织,“熟读成诵”则水到渠成。】

要是我们身边多一点“塞翁”就好了

师:岁月的长河,卷起文化的浪花。多少年来,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演变成了一个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常常用它来劝慰别人淡定看得失。你们能举相应的例子谈谈吗? 生1:上次我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时候,自行车不见了,她很难受,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来安慰她。现在我知道了——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劝她,她一定会重新露出笑容。 生2:前几天听我姑婆说,她一起搓麻将的朋友赢了钱,高兴得不得了,突然就晕倒了,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生大笑

生3:当同学因考试考得好而洋洋得意,或者因为考得不好而垂头丧气的时候,我也可以真诚地劝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若有所思地点头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精彩的典故在我们的生活中洋溢着盎然的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因丰富的典故而多姿多彩!像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品读故事,积累成语,就是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希望你们课后能搜集这些故事,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有不小的收获。 【教学印象:塞翁虽然是故事中的人物,但引得我们好一番深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更需要“塞翁”吗?当孩子们自告奋勇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时,课堂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原来我们的小古文是如此有趣,不仅让我们读到字字珠玑的文字,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生活的大门。这时候教师推介典故,为成长中的孩子们开拓了另一方精彩的天空。】

【教学特色】:

《塞翁失马》字里行间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塞翁。他是如此睿智,如此有远见,他对待生活的那份淡定与从容,值得我们长久地细细咀嚼,津津品味。我们通过读、议、猜、演、背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领略了小古文文字之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打开了学习小古文的大门。小古文的课堂,是以读为主的课堂,在抑扬顿挫的音律中,在摇头晃脑的猜测中,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孩子们学习小古文的兴致日渐高涨,兴趣与情感得到了最好的宣泄。

第8篇:学读小古文《猫捕鱼》教学论文

学读小古文《猫捕鱼》

准东三小

姚文娟

课外阅读是不需要像课文的阅读教学那样“透彻”的,也不需要像准备考试进行所谓的阅读训练那样辛苦的,但也不是用任意浏览的态度来翻阅,必须多用点心去通读与吸收其内容。通过全班学生阅读共同的材料,分享心得以吸收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考,进而促使精神、生命高质量的成长。

这天只有一节语文课,我说:“同学们,作业可以放在自习课写,现在我教你们学习古文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过,古文可不好学,一要专心听,二要用心读,三要动脑想,你们能做到吗?”“能!”

我卖足了关子,把士气调动起来以后,开始板书“猫捕鱼”三个字,告诉孩子们这个就是古文的题目,要求孩子们看老师写字,想一想意思,再举手说给大家听。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猫捕鱼》的意思就是猫抓鱼。”我乘势夸奖孩子们真是很聪明,文言文其实不难学,一读就懂它的内容了。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想知道猫是怎么捕鱼的,有的孩子说想知道猫在何处捕鱼,捕到鱼没有„„

带着这些有疑问,我板书“缸中有金鱼”,让孩子们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大家觉得太简单了,一读就懂了,告诉了读者鱼在何处。就这样,我一边逐句出示原文,一边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意思,再读文言句子,分七次把这篇小古文出示完,也逐句让孩子们读读,说说。 原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学习古文难不难学?”我又问学生,“不难学。”孩子们都很兴奋。“既然不难学,能否再读三遍后,把它背下来呢?”孩子们开始自由背诵,有的已经情不自禁地加上了动作,我说可以边背边做动作,这一下,几个小男孩就更按耐不住了,跌倒爬起,忙的不亦乐乎。

全班同学试着背诵了两遍以后,我把黑板上的板书擦去,让同学们同桌互相背一遍,就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来背给大家听。男孩子们抢着上台表演,女孩子少有举手的。赵希鸣、邓锴栎、向昱龙、刘智康都演了一遍。有两男孩的膝盖碰到地上的声音大得吓人(坠入水中),我说:“这样坠入,缸都被砸破了,想一想‘坠入水中’应该怎样做?”

邓锴栎说:“老师,让我再表演一次吧,一定会比上一次好。”我点头同意,他走上台来,一边背诵,一边做动作,果然比第一次表演得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得意地用夸张的动作感谢大家,同学们都乐了。

六、七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的喜爱之情。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熏陶孩子心灵,同时孩子也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的学习汉字,学习语言。

2012-6-15

上一篇:四年级期末测试卷数学下一篇:培训创新的重要性案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