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防治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病因病理

1.1 西医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 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因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引起全身抗病能力减低和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由病毒或细菌侵入鼻咽部导致发病,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此病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特别是以病毒感染而致病的占90%以上, 常见的引起上感的病毒有:呼吸道台胞病毒、腺病毒、某些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鼻病毒等。因为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 所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缺乏体格锻炼的小儿易患该病, 且病愈后无持久的免疫力, 可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 上皮细胞破坏, 少量单核细胞侵润, 有浆液性及黏液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 有中性粒细胞侵润, 大量脓性分泌物。

1.2 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六淫, 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以风邪为主因, 同时在不同季节, 往往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 如冬季多属风寒, 春季多属风热, 夏季多夹暑湿, 秋季多兼燥气, 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而时行病毒伤人, 则更易引起发病, 且不限于季节性, 病情较重, 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该病是否发病, 关键在于正气之强弱, 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如气候突变, 寒温失常, 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或因生活器具不当, 寒温失调, 或因体质偏弱, 卫表不固;或因肺经素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 肺卫失于调节等均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因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外感六淫, 时行病毒, 在人体卫外功能减弱, 不能调节应变之时, 从皮毛, 口鼻入侵, 邪犯肺卫, 卫表不和而致病, 其病位主要在于肺卫, 一般以实证居多, 如虚体感邪, 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2 临床症状

(1) 发病前, 大多患儿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或者较为严重和频繁的干咳, 之后会渐渐出现支气管分泌物。婴幼儿不会咯痰, 多经咽部吞下, 因而在其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 以中等不泡音为主, 偶可限于一侧。 (2) 病情较轻者可能无明显病容, 但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持续2~3 d的38~39℃, 甚至40℃高烧。 (3) 患儿呈现出疲劳, 睡眠食欲受损, 甚至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4) 年长儿再诉头痛和胸痛。 (5) 咳嗽持续时间一般为7~10 d, 严重者可延续2~3周, 甚至反复发生。若不能得到恰当有效治疗, 则有可能引发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 升高则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 (6) 身体健壮患儿较少出现并发症, 但若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营养不良, 抑或有慢性鼻咽炎、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佝偻病等疾病, 则容易出现支气管炎, 甚至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等并发症。

3 并发症

小儿伤风感冒虽为普通常见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 炎症易波及其他器官, 引起并发症, 常见的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颈淋巴结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炎症向下蔓延累及下呼吸道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4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不难, 但某些传染病早起有上感的症状如麻疹, 百日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早期症状都可表现为伤风感冒, 因此在诊断中除根据临床症状外, 还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史, 体检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有时还需观察病情的发展才能确定诊断。

5 治疗措施

5.1 一般方法治疗

(1) 注意休息、饮食、室内温度及湿度等的调整。经常给婴儿调换卧位, 保证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畅。 (2) 患儿咳嗽频繁, 影响休息时, 给予适量镇咳药, 注意剂量, 避免过量造成分泌物咳出困难。 (3) 患者出现痉挛, 呼吸困难症状时, 症状较轻者可参考中医疗法“实热喘”进行处理。 (4) 重者参照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进行。

5.2 中医疗法

中医上, 该病又称“外感咳嗽”, 根据致病原因, 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及实热喘3种类型。以疏风散热、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其主要治疗路径, 但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症状辩证施治。

(1) 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突然、频繁、急促, 咳痰稀薄, 常伴有鼻塞、流清鼻涕, 喉咙痒或头痛、恶寒, 不发热但苔微白, 脉像浮动等症状。此类患者常用杏苏散加减, 以辛温解表, 散寒止咳。

(2) 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不爽, 黄粘稠痰为主, 常伴有鼻塞流黄涕、咽红口干、或发热有汗, 舌苔身微黄白, 脉浮数。对此, 治疗常用桑菊饮加减, 以辛凉解表, 宣肺止咳。

(3) 实热喘。除上述2种类型咳嗽常见症状外, 多还伴有较高发热, 顺喘憋等。此时, 治疗需从宣肺化痰, 降逆平喘入手,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5.3 其他治疗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 有些患儿还需用适量吐根糖浆治疗, 使痰液易于咳出.一般患儿2~15滴/次, 年龄稍长的患儿, 可1~2 mL/次, 4~6次/d。10%NaCl溶液功效相同, 0.1~0.2 mL/ (kg·次) 。若出现并发细菌感染, 可选用适当抗菌药;迁延性支气管痰患儿, 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6 护理

(1) 发热的小儿应卧床休息, 减少体力消耗, 预防合并症。保持空气清新, 室内大人不要吸烟。 (2) 发热至38.5℃, 可用物理降温, 用冷毛巾敷前额, 或枕冷袋, 也可采用温水浴。药物降温, 可按医嘱口服退热药等。如体温持续不退, 4 h后可再服退热药1次。有的病儿因发热可引起惊厥。对这类病儿应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发热时, 2~4 h/次给病儿测体温。发热38.5℃以上, 给病儿服用退热剂的同时, 要多给孩子饮水, 以帮助退热。用物理降温时, 注意孩子有无寒冷反应, 如用前额冷敷、枕冷袋后病儿有寒战、口唇发绀时, 则不宜用物理降温, 可采用温水擦四肢和前胸后背, 也能帮助散热。高热38.5℃以上, 还可用白酒兑等量温水擦四肢, 由肩向手、由大腿向脚方向擦。另外, 发热出汗容易刺激皮肤变红, 要勤给病儿翻身, 更换内衣、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病儿舒适, 避免烦躁。 (3) 由于发热患儿消化功能减弱, 消化液分泌减少。孩子食欲差不要强行喂食, 可等退烧后, 再让孩子进食。还在吃奶的孩子, 奶量可适当减少;年长儿可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4) 保持大便通畅, 也是清热的要点。病儿大便通畅表示肠胃功能良好。如大便燥结, 可用适量开塞露注入肛门, 协助通便。 (5) 年长儿感冒后常诉咽痛, 可含薄荷片、碘喉片、西瓜霜片、金嗓子喉宝等;婴幼儿不宜应用上述含片, 可向咽部喷锡类散或冰硼散等。合并口腔溃疡时, 需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口腔, 涂金霉素鱼肝油, 或复方龙胆紫等。 (6) 感冒病儿流清鼻涕, 刺激上唇皮肤, 可用温湿毛巾在局部湿敷, 并可涂四环素眼膏、金霉素眼高等。 (7) 睡眠时将患儿后背稍垫高, 呈半卧位, 目的是减少气管分泌物对咽部的刺激, 减少咳嗽。 (8) 在护理感冒病儿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的变化, 因为有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 也和感冒差不多。要注意病儿发热时有哪些合并症状。吃了退热药热退了, 精神好, 基本和平时差不多爱动、爱笑, 也喜欢吃东西, 没有呕吐, 没有疼痛, 就说明病已基本痊愈, 可在家继续观察。 (9) 每天早、晚看看孩子的前胸后背有没有红疹, 臀部有没有紫斑。较小的病儿肛门周围有没有红肿, 大腿根部、腋下有无肿痛, 胳膊、腿活动是否自如, 尾骶部、背部皮肤有无红肿及暗紫;耳朵里有没有流水、流脓;有没有呕吐、腹痛、脓血便;面色是否暗淡或苍白, 眼神是否发呆;有没有牙龈渗血、鼻出血等。如果观察到上述症状, 就要立即去医院医治。

7 预防

一般不主张药物预防, 没什么药物能够预防呼吸道疾病, 主要还是增加锻炼, 增强体质, 不应将孩子整天关在屋里, 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户外锻炼的机会, 比如和孩子早起步行去幼儿园, 早上空气较冷, 对孩子的呼吸道会有一定的刺激, 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习惯后, 还能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注意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 衣服不要穿着过多, 否则活动后出了汗反而易着凉得病。居室内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但应避免到公共场所等拥挤的地方去, 避免与伤风感冒患者接触。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需及时治疗。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该研究从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中西医治疗措施以及预防几方面阐述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西医,防治

上一篇:探究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下一篇:川东北区县域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