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精选8篇)
单传海
2013-1-21 6:45:32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1月21日 07 版)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基层组织强、基层干部强,基层发展就有基础、稳定就有保证。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主动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以便捷化、亲情化、特色化、常态化、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便捷化服务的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两新组织“建组织、扩覆盖”行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基地、产业链等新兴领域,加大“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党组织设置力度。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各镇街以村(居)、社区为单位,以街道胡同、楼宇小区为单元,以党员户为中心,分层次、按区域划分网格,分别牵头各自区域内的服务群众工作,健全党组织服务功能。各基层党组织采取组建义工队、服务队等方式,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支部建立一支志愿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服务活动,每名党员每年至少参与两次志愿服务。
培养亲情化服务的干部队伍。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群众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牢记群众观点。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党员联农户”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包保一个困难户,市直机关干部与170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实行服务群众工作定期反思制度,通过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对服务群众工作
情况进行一次小结。加强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管理监督,制定出台了《肥城市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
开展特色化服务的主题活动。根据基层党组织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精心设计开展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村级党组织开展书记比作为、收入比增长、场所比功能、制度比落实、服务比口碑“五比”竞赛活动,提高村级组织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深入开展“亮身份、争先锋、促和谐”、“关键岗位党员承担,困难面前党员带头,技术攻关党员当先”等活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健全常态化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民意调查摸排、定期研判机制,通过入户座谈、问卷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途径,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情况和群众需求。落实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走访。每年年末开展“三问”活动:一问群众之所盼、二问百姓之所怨、三问希望怎么干,以此作为下一年决策的依据和工作的方向。积极探索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推行“党务热线”、“民情服务卡”、“党员关爱基金”等制度,增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
打造规范化服务的载体平台。统筹整合市、镇、村三级服务资源,依托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为民服务代理点,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大力提升市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水平,科学设置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打造服务品牌。突出抓好镇街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整合党务、政务、社会管理等资源,实行一站式、窗口化服务,做到便民利民、群众满意。加快推进村级办公服务场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1 地方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及促进和谐作用, 而将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状态[3]。它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为总要求, 以服务基层群众和做群众工作为核心, 以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形式, 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
地方高校是指分布于省会城市及以下所在城市, 立足地方, 主要为地方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为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服务的一般高校。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三大职能。从服务的角度去解读、探索和改进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地方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 构建和谐校园,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4]。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也是凸显党组织核心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夯实基层基础的有效载体[5]。地方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所指的“服务”, 主要包括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社会、服务师生员工、服务基层党员4方面内容。
(1) 服务学校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组织、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建设服务型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 就是引导地方高校的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 把握教育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 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服务地方社会。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 其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力量,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服务型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 就是要服务于地方发展, 关注民情, 通达民意, 凝聚人心, 努力推动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服务师生员工。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高校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承担着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要职责。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 就是要强化服务理念, 提升服务能力, 切实维护、发展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赢得师生员工的持久信任和支持, 不断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4) 服务基层党员。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组织管理地方高校党员的基本单位, 积极做好服务基层党员工作是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重要任务。建设服务型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 就是要尊重高校基层党员的主体地位, 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良好工作机制。
2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1) 是地方高校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载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高校形势、任务的变化, 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识, 改善干群关系, 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6]。对于地方高校党组织来说,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就是要深入研究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及高校日常管理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改进服务手段, 拓宽服务渠道, 使服务工作适应师生员工不断发展的需求, 增强工作的渗透力, 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2) 是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高校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思想、文化和科研资源高地, 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就是要强调思想引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 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政治优势, 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 改进教育教学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解决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而推动地方高校科学、可持续发展。
(3) 是地方高校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平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党组织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立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围绕“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 不仅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工作无平台, 任务无目标的党建工作难题, 而且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有利于加强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的横向联系, 健全了高校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和组织网络, 使党员真正做到有“事”可干, 使党员在干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实践党的宗旨, 密切党群关系, 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也有利于党员相互交流、相互激励, 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是地方高校履行服务地方职能的重要推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任务情况下, 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性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地方高校的突出特色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适应地方经济区域化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全国性高校, 地方高校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直接、更紧密, 这使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行为规范、机制健全、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 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更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途径和方法
(1) 树立服务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 谋划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使服务型党组织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共同理念。要围绕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使党员干部对“服务”理念有一个自觉认识, 不断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以对党员和群众服务的态度进行服务型党组织的变革, 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推力。
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观念上要更加人性化, 党组织之间和党员之间互帮互助, 注重保障党员权利, 广泛关注民生;在服务功能上要更加精细化, 整合服务资源, 改进服务手段, 提升服务功能, 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 并不断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在服务管理上要更加规范化, 完善服务网络体系, 搭建服务平台, 简化服务程序, 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规范服务项目管理。
(2) 明确服务功能定位, 创新基层党组织架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作用, 首先要明确功能定位, 把握好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已经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指出, 联系、服务群众, 做好群众工作, 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 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要实现这些功能, 就必须继续深入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工作目标等问题的研究, 切实找准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在当前环境下, 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好作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服务”, 以服务促发展、聚人心、保稳定。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是一个原子化的、单一个体的行为, 它需要整体推动, 系统协调, 因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提升服务效率创新组织架构。在进一步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组织所必需的层级结构的同时, 要根据服务定位需要, 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局限, 构建更加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党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 更加有效地整合服务资源, 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3) 创设服务载体, 健全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是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的重要保障。创建一个工作载体, 可以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转变观念、实践宗旨提供一个平台, 明确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到底抓什么, 通过什么抓。载体合适, 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成效大。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和方法也需及时跟进。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创设各种贴近需求、内容多元、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和平台, 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机制, 实现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的有机结合。在载体设计上, 要结合实际、顺应民心, 既能起统揽作用, 又能管长远;既能整合各方资源, 又能突破重点难点, 明确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要求,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需要构建的服务载体和平台有: (1) 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载体和平台。主要做好责任落实、经费保障、队伍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 (2) 党组织服务党员的载体和平台。主要做好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党内关怀、帮扶等工作。 (3) 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员工的载体和平台。主要开展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学生班级结队共建、寝室结对共建、困难师生结对帮扶等工作。 (4) 党组织服务社会的载体和平台。主要开展信息传播、创业致富、服务民生等工作, 建立渗透到社会末梢的服务体系[7]。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需要完善4个服务机制: (1) 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 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 以党员为骨干, 全体教职工参与, 党、政、工、团环环相扣的高校基层党建网络, 拓宽服务的覆盖面。 (2) 服务党员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权利保障、党内服务工作体系。 (3) 服务师生员工的工作机制。构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服务师生员工, 服务高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 (4) 服务地方社会的工作机制。了解和掌握当地社会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 推行“组团式服务”, 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知识高地的优势, 开展专业性服务, 在人才、信息、技术、群众创业等方面进行共建帮扶, 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的科学发展。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要注重发动群众, 形成服务合力。通过启发、引导党员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 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带头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把联系和服务群众变成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 形成党员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保证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可持续性。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要注重健全党员服务基层的考核体系, 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 切实增加群众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要深化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拓宽群众参与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的渠道, 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同时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引导党员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
(4) 深化服务内涵, 强化服务保障。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创新实践, 找准基层党组织工作与高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利益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把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放到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上。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真正做到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与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 为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努力使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在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中发挥有效保证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 从而使党的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改革创新是创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动力, 唯有创新, 服务才能不断拓展, 不断超越, 才能在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和地方社会需求的服务中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要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 主动为教职员工“减压减负”, 多一些具体服务, 少一些走马观花,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和职工、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服务不只是事务性的工作, 还包括对教职员工从政治上、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关怀, 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地方高校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健全机制、保障推进。只有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才能避免形式主义[8]。要建立全天候、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细服务机制, 健全条块结合、功能融合的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实现服务态度“零推诿”, 服务事项“零积压”, 服务过程“零差错”及“联系无遗漏, 管理无盲点, 服务无缝隙”的工作目标。具体包括: (1) 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机制, 打破党务政务的界限, 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 健全相互衔接、指向一致的制度机制, 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 加强组织保障,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3) 加强服务团队保障,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建立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 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信息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活动中心, 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体化”服务。 (4) 加强舆论保障, 充分运用校报、广播、校园网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信息网和手机短信平台, 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 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同时, 还要加强经费保障, 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场所和设备。
参考文献
[1]张景宽.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与实践[EB/OL].http://www.gzjcdj.gov.cn/Detailinfo.jsp?NewsID=43833, 2012-09-09.
[2]左惟.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4) :4-5.
[3]邓红英.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111-115.
[4]余敢才.增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的思考[J].人民论坛, 2010 (35) :222-223.
[5]张军.服务, 吹响创先争优的集结号——浙江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 2011 (13) :12-15.
[6]施宙, 张永风.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6) :154-155.
[7]孙秀丽.在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5) :190-192.
【关键词】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支部;作用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对中高校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虽然教研室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负责的工作不同,但是同是为高校发展服务,而且两者之间工作内容有很多可以互通有无,两者之间完全可以互相配合,共同促进,这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
“服务型”彰显了它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党组织有所不同,服务型党组织的主题是提供服务,真心实意来完成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综上,服务型党组织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在高校内的服务型党组织。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眾、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四个方面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高校应当在建设基层党组织中发挥好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为教育性、学术性组织,高校应当围绕着教育、科研的主题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应当为高校中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等有关的学术活动提供服务。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性
第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利于我党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校教研室、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对象就是教师与学生党员,服务型党组织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宽服务领域,使得教师与学生党员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由此真正的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第二,我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服务社会。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构建对推进我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突出的意义。若能够做好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也能够为我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再加之,无论是教研室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其所服务的对象最终都会进入到国家党组织中,如能够在高校就做好各方面工作,使得这些党员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为日后我党基层组织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现代教师与大学生思想上都有一定的波动,若不加以合理引导可能会走向歧途,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这些工作只能由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但若基层党组织缺乏服务理论,只是一味的说教,只会引起广大师生的反感,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服务理论,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策略
站在教研室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角度,笔者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如下探究。
(一)学生党支部要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能够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专业教研室党支部。教研室党支部依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整改,以便提升高校的教研水平。有些学生时常会对所学专业产生一定误解,时常 会有这样的疑问:该专业学习的意义何在?有什么用途?若不进行问卷调查,教研室的党支部人员很难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因此进行问卷调查很有必要。但是由于教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多,难以抽出时间制定调查问卷表,而且由于不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工作生活,制定出来的问卷调查表也会有一定的偏颇。因此将这项工作交给学生党支部人员最合适,这些人员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制定出来的调查问卷表也会更加合理,问卷调查结束后,再进行统计,将有关数据直接交给教研室党支部,以便教研室党支部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二)学生党支部与教研室党支部应该构建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学生党支部与教研室党支部出来各自例行的汇报、通知等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座谈会,交流一下必须的经验,近段时间的工作心得体会等。各自之间有哪些方面需要彼此帮助,为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等。学生与教研室党支部做好沟通工作,对日后工作的开展能够行很大方便。既利于彼此之间交流学习,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活动开展期间,党支部成员很有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工作方式,这对未来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研室党支部人员应该多多参加学生党支部举办的各类学生活动。教研室党支部可以向学校申请资助或者是申请其他方面的支持以此开展各类活动,邀请学生参加,在活动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应该对教研室党支部人员进行鼓励,要求他们在参加科研任务外,还要与学生党支部人员进行沟通,积极为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这既能够提升教研室党支部成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
(四)创新服务方式。无论是教研室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都应该采取新的服务方式,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比如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服务手段,学生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反应,党支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召开各类活动,这样既能够加强联系,也能够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更利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无论是学生党支部,还是教研室党支部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若两者能够互通有无,相互作用,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主要服务学生、教师,而若学生与教师党支部都能够通过自身能力支持党组织的建设,将更利于高校党的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菊梅,石建梅.高职院校支部建在教研室的实践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
基金项目
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5-B099
发布人:中共开县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 发布时间:2013-10-10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五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群发〔2013〕15号)和全市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行动视频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专项行动要实现“六个一”目标: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工作体系,培育一支带头服务的骨干队伍,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建立一套长效管用的服务机制,健全一套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建设一批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经过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党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任务
紧扣“减轻基层负担、聚焦服务功能、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关系”要求,重点抓好10件事:
(一)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1.开展调查摸底。对村(社区)承担事务分门别类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清理,摸清底数。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完成时限:2013年9月底
2.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事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意见》。规范村(社区)工作职责,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严格上级部门交办事项审批程序,明确违反规定摊派任务责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确保基层组织集中精力服务群众。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完成时限:2013年10月底
(二)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契机,选优配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完成时限:2014年1月底
2.全面轮训村(社区)干部。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村(社区)干部大规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对换届后的所有村(社区)干部轮训一遍,提高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综治办)、县委党校、县民政局、县人口与计生委、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3.强化工作指导力量。集中选派一批机关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一批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或城市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实施贫困村“扶贫特派员”制度。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县委人力社保工委、县民政局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三)完善服务组织体系
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新建一批产业党组织、楼宇党支部和“三缘”党小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组建一批区域性流动党员党组织。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两新”工委、县委教育工委、县委农工委、县委卫生工委、县委园区工委、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四)升级改造服务阵地
建设县党员服务中心,强化赵家工业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升级改造一批村(社区)服务阵地。2015年前,全面解决村(社区)无服务阵地问题,60%以上的村(社区)规范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100%基层党组织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全面落实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办公活动阵地。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县委园区工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
(五)打造便民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和整合电子政务外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12371党建信息平台等网络资源,建立覆盖村(社区)、乡镇街道、县三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平台。2014年6月前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50%以上的村和农村社区。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六)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员发展质量,加大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实施党员“双册”计划、大规模培训党员计划和“双培”计划。制定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指导意见,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2.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落实党员“四权”。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级党组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办事制度。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4年4月底
3.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管好用活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一对一”帮扶机制。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底
(七)创新服务活动载体
分类创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服务活动载体,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两新”工委、县委教育工委、县委卫生工委、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底
(八)健全服务制度机制
实行“网格化+网络化+个性化”管理模式和组团式服务,在清理村(社区)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方便群众办事、切实解决问题、促进上下联动、强化权责配套的要求,系统建立和全面推行一套规范的服务制度机制。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底
(九)强化服务保障激励
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村(社区)组织工作经费、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的政策。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施办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表彰办法,“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村(居)委会主任”和“百佳村(社区)干部”评比表彰办法。举办优秀基层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
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人力社保工委、县财政局
完成时限:2014年6月底
(十)实施示范引领推动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重点打造10个市级和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由党员县级领导包点、县级部门帮扶,集中整顿10个重点后进基层党组织。各乡镇街道、行业系统要分别打造1个示范点,确定1个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今后形成分类定级、抓两头带中间的常态机制。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底
三、组织实施
(一)抓好工作部署
9月中旬,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村(社区)承担事务调查核实工作的通知》。9月底,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专项行动”的通知》。
(二)开展专题培训
10月,举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对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委员(政工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三)加强督查考核 12月底前,组建督查组对各地各行业系统开展专项督查,书面通报结果。研究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指标,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考核基层党建的主要内容。
(四)召开会议推进
明年上半年,召开全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组织部门要在县委领导下,切实履行责任,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组织部各科室要分别联系一个乡镇街道,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编发专刊、在县级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1、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理论水平高、驾奴全局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的书记。领导班子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见车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勤奋努力,开拓进取,联系群众,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本部党员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班子成员无违法行为。
2、锻炼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表彰优秀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全体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政治信念坚定,业务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纪律严明,文明办公,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中无严重违纪行为。
3、制定一套好的党建工作制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学习、议事、工作、监督等各项制度健全,双重组织生活和定期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落实;党总支、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全面推开,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得到坚持,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重视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各项制度落实,无违反制度现象。
4、建立一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党总支、支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有力,行政领导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作用;德育体制、机构、队伍健全,各项政策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措施得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校园秩序良好。无上访和重大群众性事件发生。
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围绕发展抓好党建,抓好党建促进发展”的思路,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与“党建是第一责任”紧密结合,我镇甘沟村和百祥养殖有限公司党支部根据县委组织部“五星级”创建的要求,一年来扎实开展了“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甘沟村“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一)本村基本情况
甘沟村位于甘沟驿镇政府所在地,辖4个自然村,450户1870人,有共产党员45名,近年来,甘沟村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2009年实施省级新农村试点工作以来,甘沟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开展情况
我镇鸡儿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五星级党支部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组织具体实施。村支部书记王宗智同志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支委王建强具体负责“班子建设星”、“党员队伍星”、“工作机制星”三星的具体实施;支委靳耀忠具体负责“发展业绩星”、“群众满意星”两星的
具体实施;村支书助理杜雁盈具体负责宣传工作及文档材料的整理。以下是活动具体开展情况:
“班子建设星”:村支部书记王宗智,高中学历45岁;支书助理村官杜雁盈,大专学历26岁,女;支委王建强,高中43岁;支委靳耀忠,大专38岁。鸡儿村支部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富有凝聚力、战斗力。村班子在年初制定了完善的工作计划,承诺实事5件,通过积极落实有关举措现已全部完成。村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坚持民主集中制,村里凡有重大事项均由集体研究决策。认真贯彻执行镇党委决议决定,自觉为群众服务。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对党员的教育培训12次,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发展技能。
“党员队伍星”:鸡儿村党支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党员为发展思路,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部分党员发挥作用差等现状,切实转变党员发展思路,积极从农村经济能人,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结合人才递进培养活动,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库,将农村镇土人才、致富带头人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具体落实培养措施。2009年发展5名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逐步造就一批知识型、致富型党员队伍,真正发挥党员模范表率作用。
“工作机制星”:鸡儿村健全村级各项民主制度,建立
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和落实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制度规范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制定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和完善村级民主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村内重要事项如易地搬迁工程严格按照“八步法”程序贯彻实施;通过开展法制教育以及建立治安防范体系,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发展业绩星”:2009年鸡儿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根据新农村建设计划安排,与园区管委会配合,扎实开展了2009年的工作。一是完成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二是坚持“园区发展,群众受益,社会稳定”的原则,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征收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土地2300多亩。三是对农户宅基地开展丈量摸底,为拆迁打好基础。四是园区新居按规划开展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了人居环境。五是争取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项目共140户,全面完成选址、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在唐川建设二层小院农民住宅140户,配套水、电,硬化院落和道路。2009年鸡儿村支部深入推进党组织、党员双承诺,党员服务队及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党员承诺15项实事,已全部完成,群众反映良好。鸡儿村党支部新转正党员2名。年内慰问困难老党员6次,资金支出1200元。
“群众满意星”:由于鸡儿村把村务大小事都公诸于众,积极为群众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办实事好事,群众对村干部更信任了,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如在鸡儿村新农村的征地工作上,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党员先行,干部跟上,群众随后”的做法,由党员干部带头签名带动群众签名同意,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2300亩征地工作,使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案件。因为村干部和党员在村务工作中真正发挥了作用,群众对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更加信任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2009年以来,鸡儿村就有10名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取得成效
鸡儿村支部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的原则。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紧扣发展这个主题来深化。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鸡儿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来,鸡儿村党支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为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任务,通过争星达标,升级进位,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提高,努力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自查以及按照县委组织部下发有关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标准比对,鸡儿村支部达到五星党支部的要求。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差距就是动力,鸡儿村支部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全力实现五星级支部创建目标。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去年抓点示范的基础上,今年镇党委决定在甘沟村和百祥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该村紧邻平圩镇镇政府,现有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00人,该村主要以种植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为辅,村两委成员共7人,党员74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发正确领导下,该村党支部为实现全面小康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抓班子建设增强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小康带好路
“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是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健全、整顿班子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以党支部书记平兆坤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要求,严把村干部入口关,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强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党支部班子,并且优化原有班子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该村党支部班子党性原则性强,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将党建工作和发展经济工作同时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检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考核,及时找到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三是表率作用发挥好,能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理清思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的议程。四是班子整体功能强,领导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协作,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工作中虽然两委各有分工,但遇事相互商量,分工不分家,解决问题不推诿,敢于承担责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力的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一班人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提倡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班子形象。
二、抓党员队伍建设
为了真正实现党员干部经常收到教育,群众长期得到实惠的目标,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做为重心工作来抓,扎扎实实地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针对该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科技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意思和本领不强的实际,村党支部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增强教学的实用性,重点加强党的知识、农村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等方面的内容,努力让广大学习对象感兴趣、学得进、用得着。以学习贯彻新《党章》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特别是每年的“小学教”活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定期学习、培训,该村74名党员都参加了学习教育,近200余人次对农村致富信息进行了咨询学习,更新了发展理念,激发了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的热情;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村党支部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按照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基层党建的精神,结合实际,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
一是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制度以及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和落实党组织议事原则、民主议事会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各项工作目标管理制度、计生工作包片制度,计生工作逆向追究制度。综治工作全面参与制度,中心工作村两委包片负责制度。
二是狠抓制度落实,工作制度以工作实绩与群众反映为依据,实行奖勤罚懒,运作规范;以组织生活、党内活动和远程教育等为平台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利用“五大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有特点、有质量,基础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三是支部和村委会每季度按时公开党务和村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抓小康工程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该村村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始终把用科学发展观发展引导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该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良种小麦、良种水稻等种植,使农民有了盼头,干部有了劲头,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粮经比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带动10多户农户从事养殖业。在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近年来,聘请镇、区专家相继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定期宣传致富信息,引导村民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以及优良品种的
二是抓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该村党支部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着力改善该村居住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场地建设等,促进农民群众养好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级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
五、干部群众反映好
一是模范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无违规违纪现象。整体工作上了新台阶。二是综合治理工作有机构、有计划、有落实,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三是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到位,2009年实现了争先进位,列为一类村。四是狠抓作风建设,村两委敬业精神强,服务态度好。五是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会宁县立足“五规范五提升”加强非公党建工作
2011年,会宁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立足“五规范五提升”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即,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规范阵地建设,规范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党组织隶属关系,规范党建信息统计报告工作;进一步提升党员数量,提升党组织组建率,提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素质,提升党组织服务发展能力,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和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五规范五提升”工作落实,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制定了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多方共同配合,加强非公企业党员管理。要求各非公企业要在职工录用登记时,报请上级党委对党员身份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凡已经建立党支部的非公企业,对在本企业工作6个月以上的党员职工,要及时督促其迁转组织关系,并建立健全党员职工个人档案。对短期(6个月内)外出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发给《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全县要在4月份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月”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
“人户分离”现象。继续开展“双找双培”活动,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企业党员流动后,正式党员少于3人的,要动员企业主在招聘职工时优先招聘党员。
二是多种模式组建,进一步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有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原则,因企制宜,分类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采取“四个组建”(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选派建)方式,确保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党组织,重点做好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可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也可依托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商会(协会)或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建立党组织,确保年底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20%左右。积极主动做好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
三是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努力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该县要求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实现“三个提高”目标。即:把优秀职工培育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使职工有盼头;把优秀党员培育为业务能手,不断提高党员的示范效应,使党员有干头;把党员业务能手培育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党组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使人才有奔头。在非公企业中推行“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承诺制,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展示风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一与时俱进,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理念
《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 (教党[1998]12号) 要求:“以提高素质和增强党性为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 结合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 认真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国内外形势, 围绕学校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 针对师生员工思想实际, 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在高校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工作、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新时期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内容和要求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重发展, 轻培养”的现象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有所显现, 由于发展对象规模较大, 学生专业学习培养方案设置等因素, 在高校党建的党员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不足现象。比如:培养人不能经常与被培养人谈话交流, 甚至很少谈话;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针对性不够等;另外, 支部活动内容单调, 活动形式单一;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感召力和说服力;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备的培养和监督的考评制度等问题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出席“第十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根据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新期待,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2]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和高校实际,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理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 只有在知识和信息方面保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 高校党组织要深入学习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以持续的学习为保障,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培养适应世界发展大格局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不断学习, 善于学习, 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高校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此, 必须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战略任务,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行动。
二整合资源, 在高校基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 丰富活动内容,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平台,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相比其他组织, 高校拥有更加浓烈的学习氛围。同时, 高校所具有的充足的人才保障、多样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可行性。学习型组织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郎格 (P.Lengrand) 所创的终身学习思想, 它是在20世纪中叶后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强调以学习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成员是否具有学习的能力或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未来和发展, 同时, 团队学习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指在高校党员中间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创新能力。
1完善学习型党组织管理模式
建立系统、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 如:编写《支部党员培养、发展与管理规范》、《党支部学习档案及材料管理方法》、《支部党员考勤制度》及《支部党员评优细则》等, 并将此列为支部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则, 从而规范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秩序, 明确支部委员和支部成员的职责。在具体管理上, 可以考虑支部分组管理, 支委分工负责, 从任务管理到目标管理。任务管理重在培养党员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目标管理重在激发自主学习。在基层党组织中, 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由支委直接带队指导, 主持开展各项支部组织生活, 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及主人翁意识, 让每一位党员都充分参与支部活动, 体验从组织到参与的全过程。
2创新党组织学习内容和形式
立足于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升华理论学习内涵, 根据即时国情、时事制定主题, 以各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参与, 以学生党员个人为汇报人或主讲人, 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比如:红色故事会、红色舞台剧、学术沙龙、校内外调研等。重要的是, 根据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 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党务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开创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模式的新篇章。
3全面推进党组织学习进程
根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 大力开展“创先进集体、争做优秀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活动主要表彰组织工作中涌现的一批“优秀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小组”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为契机, 展示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 供各位党员相互学习。同步利用支部特刊、视频联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通过先进党员的标兵作用激发其他学生党员的学习意识, 催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设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可以促进学生党员思想觉悟的提升,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三着眼长远, 构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创建长效机制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的基础上, 我们对创建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所需要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 认为系统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党员管理手段, 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准绳;优良的团队学习品牌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平台和沃土;考核、评优和宣传体系则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护卫和反馈。
1氛围营造不可少
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良好环境的创建是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平台, 首先, 通过对创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及其对党员自身发展重要意义的广泛宣传, 进一步营造出能够促进党员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使学习型党组织文化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其次, 通过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在基层党组织中形成党员间、支部间的互相沟通、互相促进、乐于共享的环境氛围, 基于这种独特的优势, 可以将学习纳入到支部工作中, 形成一个开放性、互助式、有效率的良性学习工作平台。
2树规立范是基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 积极创新学习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学习经常化、集体化和个人化相结合。同时, 加强对学习的动态管理, 保证学习活动的贯穿性和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形成体系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学习档案, 通过组织内相互交流、互相协助、共同分享, 对党员学习成果进行绩效考核, 以党员档案的形式进行记录、管理,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党员养成自主学习、平等交流、共同提升的综合素养, 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分类指导提效率
根据党员所处的学习阶段的不同,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进一步健全学习机制, 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和形式、目标和要求。以研究生党员为例, 低年级 (研究生一、二年级) 研究生党员因其科研压力较小, 以课业学习为主, 这一阶段, 适合开展成体系、偏理论的校外交流学习和主题学习;高年级 (研究生三年级、博士生) , 面临就业、科研和毕业压力, 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等形式, 开展有针对性的, 大部分研究生同学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科研、就业等, 开展学习,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平台务实地帮助不同年级的党员, 增加他们的技能和成熟度。
4创新管理需跟上
在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 结合学院、学科、学制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创新管理方式, 有助于广大学生党员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型党组织, 在开放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海纳百川般灵活变通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的抓手, 在有效整合资源的同时, 产生“1+1>2“的效应。针对高校中知识型人才集中的特点, 可以以巩固学习成果为目的, 强化科技成果导向性, 深化学习成效。让学生党员真正体会到学习型党组织的真谛与魅力, 逐步促成高产出、高回报的学习型党组织可持续发展局面。
5强化监督可保先
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特点, 充分考虑党支部、党员主体的自身特色, 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和评优体制, 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 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 创新学习型党组织考核的机制和方法, 从组织领导、制度的制定实施、实行的监督、创建结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 通过定期的创建评估、意见反馈、改进, 使这种机制在不断的发展中始终保持活力, 进一步促使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其次, 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各项具体要求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从而有效激励党员同学的创先争优和学习意识。
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激发师生党员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习潜能, 为建立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人才高密度的组织, 高校是国家知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和中心, 这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高校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拥有多元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实践渠道, 有利于学生党员将理论化为实践, 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过程中, 提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聂万鹏.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科技教育, 2011 (01) :14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实践与思考
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不断兴旺、不断传承、不断繁荣的重要途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就是要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培养面向管理、服务、生产、建设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教师党员的现状,通过不断探索与广泛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推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1 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独特性
不同组织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都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党组织是高职院校的领导核心。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因此需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方法,必须突出高职特色,突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特色。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法宝是:理论创新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有助于强化党在高校的领导,确保办学的质量和办学的水平,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四有”新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建设中最重要的基层构成元素,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履行和实现学校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在学院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将作为学院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成为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2.2 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学校深入浅出的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就应该把不断学习作为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把党内学习、党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合二为一,把学习作为衡量组织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把学习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性的要求和经常性的任务。这样,才能广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技能等级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联系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切实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不断深化创新争优活动。此外,强化优良校园文化氛围的精神内核是树立“三风”建设,即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来实现,需要通过组织培育,真正做到党员带头做表率,教师做到“身正为范,言正为师”;学生做到“勤奋好学,发愤图强”。
2.3 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必将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当今社会正面临全球化的大潮,经历着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在学习化社会这一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党组织应当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强化理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紧跟知识文化日新月异的步伐,树立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当做个人进步发展和党的事业进步发展的结合体,要确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使学习真正成为自我升华、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3 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策略
3.1 构建高职特色团队学习体系
高职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一种促进党员干部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平台,这种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团队学习体系,客观上提高整个党组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相互促进学习的水平。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心学习组、党总支、党支部等多种单位灵活构建团队学习组织。在中心组学习方面,通过每学期中心组学习,发挥中心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引领带头的作用,提高整个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驾驭力、引领力与谋划力。在党总支、党支部学习方面,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会、讨论会、交流会学习等,增强广大党员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营造“全员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3.2 创新高职特色理论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挖掘自身优势,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广泛的社会调研,不断创新富有高职特色理论学习平台,以科学武装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依靠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党校等传统学习阵地,引入网络教育、课题调研、参观访问等新颖的创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实践交流平台。同时,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通过网上党校、QQ群、飞信、微博等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搭建起可以及时发布信息,可以共享资源,可以互动交流三位一体的网络理论学习平台。
3.3 加强高职特色社会实践学习
要不断地通过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把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离开实践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相当于无源之水难以长久。加强富有高职特色社会实践学习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国内外先进的同行,带着谦虚的学习者心态,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具体做法,如何推动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党建研究专项课题,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建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深刻理解科学内涵,紧密结合高职特色,积极探索出符合自身的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C].北京:学习出版社.
[2]王山.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要注重“三性”[J].思考与交流,2010(7).
[3]王炳林.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
作者简介: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荐阅读:
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方案07-04
基层法治创建活动09-30
乡镇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总结09-30
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12-16
中办印发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06-08
关于印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的通知07-09
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方案 党建党委11-04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成果汇报材料11-07
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2-08
辛庄卫生院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总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