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协议一张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房屋租赁协议一张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与救济

摘 要: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相关规定不明确,导致实践中对补偿协议的性质和救济的认识不同,进而产生了救济上的混乱和困境。究其本质,补偿协议作为一种新型行政合同,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但又具有一定的民事合同形式特征。本文认为,从该条例的立法本意、诉讼便利以及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行政法法理出发,应通过行政诉讼渠道解决相关争议,而目前之问题在于需要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关 键 词:房屋征收;补偿条例;行政合同;行政诉讼

收稿日期:2013-05-10

作者简介:龙凤钊(1981—),男,湖南花垣人,中国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并实施。该条例亮点之一是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规定“订立补偿协议”。与1991年及2001年的《拆迁条例》相比,变化在于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的主体不同。前两部拆迁条例的协议双方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而本条例是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据此,由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变成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这就引发了学术界对新条例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及其司法救济渠道的争议。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加上现行行政制度的制约,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实务界(包括法院和政府)对协议引起的争议也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性质的不同看法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学术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该类协议属于民事合同,为“民事说”;第二种认为属于行政合同,为“行政说”;第三种认为基本性质属于行政合同,但也具有民事合同的一般属性,可谓“折中说”。

“民事说”强调协议的法律形式。认为:一是协议订立是基于自愿、平等,符合意思自治的民事法原则;二是协议处分对象是作为财产权的房屋,属民事法的内容。主张补偿协议为民事合同的主要代表为民法学者,他们甚至否定了行政合同的存在。因此,关系补偿协议的诉讼也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渠道来解决。

“行政说”强调协议的法律实质。认为:一是协议的主体一方为行政主体,由此构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二是协议目的是为实现公共利益,补偿款由国库支出,由此具有公法属性。北京大学法学院王锡锌教授认为:“补偿协议由先前的民事合同变为现在的行政合同”,[1](p171)“从主体、内容等方面分析,新的《条例》所规定的征收补偿协议应属于行政契约。”[2](p173)但关于补偿协议的司法救济,王锡锌教授并不认为都要通过行政诉讼。“如果是房屋征收部门不履行补偿协议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履行的义务与补偿协议确定的不一致……那么被征收人由此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就是行政诉讼。反之,如果是被征收人未履行补偿协议所确定的履约之诉,就是民事诉讼。”[3](p172-173)

“折中说”认为,一方面补偿协议属于行政合同,具有行政法律关系;另一方面也具有一般民事合同的特征,可以适用民事合同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中国政法大学薛刚凌教授认为:“在征收补偿协议中,一方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一方是作为被征收人的单位和个人,两者之间自然形成一种行政法律关系。我们赞成后一种观点。补偿协议的公共目的性,补偿主体的国家机关属性以及补偿款从公共财政中支付,都决定了补偿协议的公共属性。当然,补偿协议又具有民事合同的一般属性,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4](p178-179)“虽然补偿协议具有明显的行政合同的性质,但在行政合同法和行政合同诉讼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可考虑参照《合同法》和民事合同诉讼的有关制度进行。”[5](p183)

(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争议的救济路径问题

《条例》第25条第2款规定:“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但就此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法律并无规定。而协议的争议无非三个方面:协议是否成立和有效;协议内容是否有争议;协议的履行。诉讼的方向有两个可能:被征收人作为原告,或者房屋征收部门作为原告。理论上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争议的诉讼有下表中的六种情况:

[诉讼原告\&诉讼标的\&被征收人\&协议的成立和有效\&协议的内容\&协议的履行\&房屋征收部门\&协议的成立和有效\&协议的内容\&协议的履行\&]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争议类型

第一类,被征收人作为原告提起的诉讼,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都没有问题。第二类,房屋征收部门基于现实原因和信赖保护原则,一般不会提起协议的成立和有效、协议的内容的诉讼,但会就被征收人不履行又不诉讼而提起协议履行的诉讼。如果是民事诉讼,在制度上并无问题。但是,如果从协议的性质出发提起行政诉讼,则具有制度的问题和理论上的疑义。实务界的做法无非两种:通过民事诉讼渠道提起给付诉讼和“非诉执行”来解决相关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一般情况下,行政主体不能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当事人履行公法义务。对于当事人不履行公法义务之行为,行政主体可通过直接强制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在房屋征收过程中,由于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之间存在补偿协议,原则上房屋征收部门不能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直接强制或申请法院强制被征收人履行补偿协议所确定之义务。如果是被征收人未履行补偿协议所确定的义务,如未按期搬迁等,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法院提起履约之诉,就是民事诉讼。”[6](p174)问题在于,既然是一种“公法义务”,为什么提起的是民事诉讼?这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是难以回避的问题,何况其中有前后制度衔接一致(形式的)和权利保障(实质的)的问题。至于《条例》第28条第1款所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规定是针对被征收人不履行“房屋征收补偿决定”,而非“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要回答以上问题,还得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行政合同性质和行政诉讼渠道的方向来解决。

二、作为行政合同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行政合同兼具合同法与行政法的特征,是行政行为以合同方式实现的私法形式。着眼于第25条第1款,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否属于行政合同,可考察协议是否符合其相关特征。

(一)形式特征:补偿协议的合同性

既是协议,且由双方自由合意达成,不因主体资格而损合同属性,得遵守协议的形式规则,由此保守“合同性”。这就是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形式特征。“合同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其内核在于‘合意’”。[7](p7)而合意者,并非只能是民事法上之权利义务与法律效力。民法学者认为:“合同的类别较多,有劳动法上的合同、行政法上的合同、民法上的合同等,每类合同的含义明显不同。”且“民法上的合同亦非千篇一律存在着物权合同、债权合同、身份合同等种类,每类合同的界定各有区别。”[8](p1)因此,“合同关系是可期待的信用”,“从合同关系自身讲,合同及其法律所保护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信赖与期待,实现意思自治。”[9](p3)在当代行政管理中,为缓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矛盾,避免单方行政行为可能带来的对抗(拆迁中的矛盾),所以本条例改变协议的主体一方成为政府部门,但是依然采取“协议”形式。

面对多发的拆迁问题,政府不得不采用合同法的方式,“坐下来”与拆迁对象“谈判”,借此消减矛盾。实际上是减少了行政成本,且在政治治理中避免其“统治合法性”的削弱。从全球治理实践与理论上看,这也是行政私法化,强调治理方式多元化的体现。一般来说,合同法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合同严守原则——核心是公平原则,保障是诚信原则。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就行政管理事项自由、公平达成协议,并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学理论上可以信赖保护原则做解释。

补偿协议的合同主体是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虽然第25条有“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然详察该条例各条款,并无对双方主体在订立协议过程中相较于一般民事合同之特殊规定或要求。比之于之前的两个“拆迁条例”,本条例最大变化是政府部门成为合同一方,并引起了合同性质与救济方式的变化。因此,关于主体考察也应着眼于政府部门一方。《条例》第4条第1款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这就确定了合同的责任主体为“市、县级人民政府”。该条第2款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规定了合同订立、履行的实施主体。《条例》第5条第1款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此规定中“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是合同的或然性实施主体。据以上规定,在补偿协议中作为相对人的被征收人可能要面对的合同主体有三种形式:市、县级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房屋征收实施单位。①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中的双方主体

该规定旨在考虑“市、县级人民政府”不可能具体介入每一拆迁事务,“房屋征收部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大量而复杂的问题也有必要转移一定的事务性工作。此种规定属于行政事务的安排,不影响合同主体。在民法上理解,前者为授权行政行为,后者为委托行政行为,可视为一种代理行为,前一种是间接代理(隐名代理),后一种是直接代理(显名代理),三者之间由协议引起的关系为代理的内部关系。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作为代理人,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的名义独立与被征收人为协议订立行为(形式上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补偿协议的合同标的是房屋所有权。补偿协议的合同内容是“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这与一般的民事合同并无区别。

(二)实质特征:补偿协议的行政性

关于行政合同的存在及属性问题学术界也有争议,尤其是部分民法学者否定行政合同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①认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单方性与合同对等性根本不能相容。而行政法学界则强调行政合同的公共利益目的以及由此而来的行政优益权,其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基于行政合同的根本目的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的认识,在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以确保特定行政目的优先实现的权利义务配置作为第一层次,而将保证相对一方利益实现的权利义务配置作为第二层次……。”[10](p315)并由此提出在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适度的主导性权利”。具体包括:指导与监督权、直接强制执行权、直接解除合同权、行政制裁权、情势变迁的单方变更与解除权、行政合同解释权。[11](p315-316)

行政法学界往往过于强调行政权本位,即使在最强调平等的合同法领域也是如此。有学者认为,行政合同“基于其行政性之特点,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享有私法契约主体所不具有之权力,即行政特权。”原因在于:⑴行政合同的公法属性决定了特权存在的必然性;⑵公共利益是特权存在的重要基础;⑶特权的存在使行政合同目的更好地实现。[12](p68-72)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认识:第一,公法属性与特权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英美法中“政府合同”并无特权一说,可为证明;第二,公共利益也不能成为特权存在的理由,私法合同中也有公共利益的可能;第三,承认和强调行政特权会导致行政合同权利义务配置适当,失去行政机关采取合同形式完成实现行政目的的意义,直接伤害相对人的权利和积极性。行政合同的行政性,不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行政优益权(优先权与受益权合称),而在于行政合同行为的行政性目的——公益性与权力性。或者说,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一方拥有的不是“特别权力”,而是“特别义务”。如果一味强调具有特权色彩的行政优益权,无异议取消行政合同本身。具体来说,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必须完全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同时也要遵守有关行政法律的规定,前者是基本的合同义务,后者是行政特别义务。当行政主体选择行政合同的方式来实现行政目的,即“承诺”按照合同法的规则来行事,则绝无“优益权”的保留。所谓的单方面变更或解除的权利(不是“权力”)也只是合同法中原本就有的“情势变更原则”,并非行政主体一方所独有。

那么,本文所论的征收补偿协议作为一种行政合同,行政主体既已选择“协议”(即合同)途径来解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问题,就等于承诺“自限”遵从《合同法》之有关规定。法源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既要遵守《合同法》等民事法律,也要遵守有关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正是其双面性特征和巧妙所在。笔者认为,作为行政合同的补偿协议的行政性不在于其“特权”一面,而应在于“特别义务”一面。依公法的信赖保护原则,行政主体作为合同一方,更应实践私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三、通过行政诉讼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争议

由于《条例》第25条第2款没有规定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补偿协议的诉讼是哪一种?行政合同是否必然要采取行政诉讼的方式,二者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一)形式原因:保持诉讼制度的统一

如前所述,由于征收协议具有行政性,被征收人如果不履行,不仅具有违约性,也具有违法性。本条例中前后的争议都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第26条中的补偿决定则是典型的行政行为。对此提出行政诉讼没有理论与制度上之问题。那么,整体观之,订立协议是房屋征收部门的征收工作之一环和一种策略手段。如单独采民事诉讼方式,不利于案件的整体解决和开展。②那么,强调形式的违约性走民事诉讼途径,还是强调违法性走行政诉讼途径。笔者以为,从实质法治角度出发应走行政诉讼途径。在现实中,出现的被征收人不履行又不起诉的情形,通过民事诉讼难以实现行政目的,通过“非诉执行”程序在理论上也有问题。同样是关于征收补偿协议的争议,按照《条例》第25条第2款双方都可以提起诉讼。如果被征收人提起诉讼是作为行政诉讼,而房屋征收部门提起诉讼则是民事诉讼,显然不符合法制统一原则。此外,在行政国家时代,行政主体大量参与民事活动,行政行为引起的财产等方面纠纷日益复杂,在适当的时候在立法上增加或者在司法实践中摸索“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等混合诉讼方式成为必要,①同时在行政诉讼类型上面进行突破,也使得此类诉讼成为可能。

由于“行政合同行为”的合同法属性,行政主体以合同的形式和契约的精神放弃了行政优益权,也导致了一般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执行力的丧失。为此,行政主体不能直接地提起所谓的“非诉执行”程序。再看我国特有的“非诉执行”程序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行政主体作为原告的履行诉讼,即一般给付诉讼。②这是在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发育不全情况下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由于“非诉执行”程序不清,重在“强制执行”,强制性、执行性色彩过重,不利于查清在房屋征收协议中被征收人为何“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原因,也不利于查清房屋征收部门在订立该协议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在房屋征收补偿争议中,尤其是已经订立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如果过多和过重的依赖“非诉执行”程序,不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也不利于法治建设以及法院中立性和权威性的维护。

那么,既不能走民事诉讼的渠道,也不适合走“非诉执行”程序,如何在一般行政诉讼方式中实现双方的司法救济以落实该条第2款规定。笔者以为,应改变“民告官”的单向度的行政诉讼制度,在未来的《行政诉讼法》修改中增加“官告民”的制度设计,增加诉讼范围和受案口径,以便容纳行政合同诉讼这种新的诉讼类型。

(二)实质原因:保障公民权与控制行政权

一般来说,在行政诉讼中,由于有关的管辖制度、证据制度、诉讼类型与判决类型制度、期间制度、执行制度等设计更加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和控制行政权。把征收协议纠纷纳入行政诉讼符合行政法的宗旨。

之所以行政诉讼法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一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宗旨是一种司法审查,即通过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合法性以至合理性的法律审查间接达到保障公民权,实现公民权利的救济。二是行政诉讼法从发展和渊源上来自民事诉讼法。在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也是作为民事诉讼法的特别法而存在,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适用部分民事诉讼规则是通例。民事诉讼在于而且只在于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纠纷,没有司法审查的功能和制度目的。但是,行政诉讼除了具有这个特殊的功能以外,不无可能同时解决民事争议。这就是我国理论界中探讨的“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有利于在诉讼中审查房屋征收部门订立和履行协议中的合法性。对于其中民事争议内容,也可以通过适用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则进行裁量。

在行政法的框架内,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行政合同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而且有利于推进行政法的转变以至行政的进步。即推进高权行政向合作行政,单方行政向契约行政的进步。行政诉讼方面也可由单向诉讼向双向诉讼拓展。杨解君认为,在理念上,行政法应实现权力理念与契约理念的整合;在方式上,可通过权力性手段与契约性手段的综合,创新行政方式,以适应多元化的需要。[13](p3-4)

四、建议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

既然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性质上属于尚有争议的行政合同,而且其解决又需突破行政诉讼,那么,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在立法上突破,即在未来的行政诉讼法中确立允许“官告民”的诉讼类型,容纳所谓的“行政合同诉讼”。

具体而言,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争议在诉讼问题上的困境,最终体现在我国目前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发育不全”的问题上。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受案范围)及第54条(判决)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判决有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四种,再加上2000年3月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6条和第57条分别增加的驳回诉讼请求、确认判决,共计有六种行政诉讼判决。马怀德教授认为“这是倒果为因的做法,忽略了行政诉讼类型与行政诉讼判决之间的区别”。①这一说法被学界广为接受和引用,认为判决类型与诉讼类型虽有联系,但并无一一对应的必然性。目前最受认可的基本类型化划分是四种:撤销诉讼、课予义务诉讼、一般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这是从民事诉讼法类型演变出来的类型划分,具有高度的涵盖性。相对而言,其他类型都可以纳入这四种类型之中,有无独立设立的必要值得研究。

按照这样一个未来修法模式来看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一个“非宪法性质的公法争议”,即行政争议,顺理成章纳入行政诉讼。当被征收人“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房屋征收部门可以作为行政主体提起一般给付诉讼,要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协议义务。在诉讼中,人民法院除对房屋征收部门提起的履行请求以外,可以对其订立、履行协议的行政合同行为的合法性以至合理性进行司法审查,以保障被征收人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权益。当房屋征收部门胜诉后,才可就补偿协议的履行请求“强制执行”。如此,一方面可以保证房屋征收协议的行政合同性质,限制行政主体的优益权,解决《条例》第25条第1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补偿协议的争议上疏通了诉讼的渠道,完善了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制度,可解决《条例》第25条第2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3][6]王锡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专家解读与法律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5]薛刚凌主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理解与运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7]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11.

[8][9]崔建远.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10.

[10][11]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9.

[12]步兵.行政契约履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1.

[13]杨解君.中国行政法的变革之道——契约理念的确立及其展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秀艳)

作者:龙凤钊

第2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本相追问

摘 要:合同类型化使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认定成为必要。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理论分野和客观存在是界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合同识别的抽象标准从微观的视角认定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信服力不足。只有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将分析问题的视角扩展至宏观领域,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质才能彰显。

关 键 词: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房屋征收过程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在房屋征收过程中,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p168)《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由于该条没有直接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作出规定,从立法解释论来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究竟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目前仍然存在分歧,而这一分歧也将直接影响到司法救济的逻辑进路。因此,厘清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就成为理论的应有使命。

一、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界分

“事物的本质的思考是一种类型学的思考”。[2](p347)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以合同类型化为逻辑前提,只有多样化合同的客观存在,才有识别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理论必要。

合同,也称契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举足轻重。正如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所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3](p112)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的经济流转主要是依靠合同这种法律形式来实现的。合同的最初形态是民事合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观念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行政管理领域逐渐引入合同这种更加柔和、富有弹性的手段,得以产生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分野。

(一)行政合同的溯源

行政合同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实践到理论、由一国到多国的循序渐进过程。综合分析,行政合同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合力推动的结果。

从内因来看,行政合同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行政合同具有合意性,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我们必须承认,合同主体的平等地位有助于实现自由的合意,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也可能实现自由的合意。事实上,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的主导性权利仅限于特殊情形和特定范围,一旦超出这些情况和范围,双方的地位则是对等的,合意性就可能在这些空间和机会内得以存在和发展。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合同签订过程中有一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身份从自身利益最大的角度出发,识别和判断在行政主体实现其目的的过程中,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能否得到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然后决定是否同意签订该行政合同。这正是行政合同中契约自由精神与权力主导因素相得益彰的体现。当然这种契合还需要设计精巧的相关程序和制度来予以保障。另一方面,行政合同具有公益性,是行政主体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所要追求的私人利益融合的产物。我们必须承认,民事合同的灵活性和随意性难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要求。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的一定程度的主导性权利,正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保证。因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行政合同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如果背离这一根本目的,行政合同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只会成为民事合同的又一个类型而已。

从外因来看,行政合同的产生是现代国家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在传统国家观念中,国家管理公共事务是行使权力的过程,相对人没有同国家进行协商选择的余地,只能服从权力。近现代以来,现代行政国家逐渐形成,纠正社会和经济的弊病日益成为政府的职责,政府权力也就日益扩张。政府在发达经济中具有极为普遍的作用,“一个政府决策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作用,如同投石湖面激起阵阵涟漪一样,是没有任何先验的限制的”[4](p94)然而,“政府可以对私人生活任意行使潜在的专横权力,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张,这已经越来越令人难以忍受。”[5](p72)“随着政府权力持续不断地急剧增长,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可能变得让人能容忍。”“不怀偏见并适当地考虑了受影响的那些人们的意见而作出的决定将不仅更可接受而且质量也会更高。”[6](p93-94)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认同而并不是国家权力本身。行政合同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而与私人形成合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自然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遵守。这就使得国家再也不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来管理公共事务,行政合同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引入到国家管理中。正如有学者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合同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方面。政府在执行经济计划的时候,避免采取行政命令方式,而是和企业界签订合同,向后者提供一定的援助,由后者承担计划中的某些任务”。[7](p186)伴随着国家观念的变迁,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手段也出现了质和量的变化,行政管理不再以命令和服从为重要标志,行政手段多样化,行政契约成为这种多样化手段之一。[8](p5)因此,行政合同的产生是近现代国家观念转变的客观结果。

综上所述,行政合同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它既不像行政命令那样僵硬刻板,又不像民事合同那样自由随意,它是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与行政优先的有机结合。它既可以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又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更易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从而成为当代各国管理公共事务的最佳选择。

(二)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类型化识别

民事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行政合同,我国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没有明确界定。学界通说认为,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而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商达成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行政法律关系的协议。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根本区别在于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民事合同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合同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则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性质的不同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合同构筑的理论基础、法律调整方式以及救济途径的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

虽然学界对于识别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标准仍然存在分歧,但从系统论视角看,考虑合同的整体特征,可以发现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具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其一,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民事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双方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同时,可以自由地讨价还价。行政合同主体的的法律地位不平等,行政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另一方是行政相对人,在签订合同时,行政主体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仍然保持着行政主体的身份,从而保留了其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权,在行政合同中享有较大的主导性权利。如签订合同时的主导权、要求对方当事人本人履行义务权、对合同履行的指导权、单方变更合同标的权、对违约的制裁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单方解除合同权等等。

其二,合同的依据不同。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可以自由决定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需要有特别的依据。但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不能享有同样的自由,否则就会有使公务商业化的危险,使行政合同沦为纯粹是在对价互惠问题上的讨价还价。[9](p17)因此,行政合同的依据不能仅仅是双方的合意,还需要有特别的依据。

其三,合同的目的不同。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合同的目的呈现单一的私益性。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订立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目的,因而具有公益性。

其四,合同的内容不同。民事合同设立变更和终止是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合同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德国的行政合同理论通常从合同的内容角度来对合同的性质进行认定,凡涉案的个别合同的基础事实内容以及合同所追求的目的属行政法上的法律关系范畴,则是行政合同。[10](p22)

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理论检讨

合同类型化使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认定成为必要。然而,由于《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只是简单规定了征收补偿协议的内容以及关于征收补偿协议的履行纠纷可以提起诉讼,并没有明确协议的法律性质,因此,在学界对合同类型化理论以及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区别标准的理解和具体运用不同的前提下,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定位也就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公共目的性、补偿主体的国家机关属性以及补偿款从公共财政中支付,都决定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公共性,因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行政合同的一种;[1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之间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是平等自愿的结果,具备了民事合同的基本属性,因而主张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应定性为民事合同。[12]

(一)行政合同说及其检讨

主张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行政合同的学者们是从合同识别的抽象标准视角予以论证的,认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完全符合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

其一,从协议主体上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主体是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房屋所有权人)。房屋征收部门是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恒定的一方当事人,并且具有行政机关的身份。[13](p179)

其二,从协议主体的法律地位上看,房屋征收部门在房屋征收协议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房屋征收时,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协商的过程中,“其并非出于与被征收人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也并非在从事一种单纯的民事行为,而是完成行政征收行为某个环节的行政任务,在实际履行一种行政管理职能,其在与被征收人签订征收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支配性地位。”[14]

其三,从协议订立的目的上看,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私人利益。在进行合同的类型化研究时,我们必须留意当事人所追求的经济目的、当事人典型的利益状态以及当事人于此将考量的危险负担。依此才能凸显合同规整的特征,并对其重要性予以适当评价。[15](p344)根据《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房屋的,政府才能够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在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后,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房屋征收部门承担。作为组织实施征收决定的一个环节,为争取被征收人配合征收工作的进行,及时顺利完成搬迁,以最终为各种公益事业建设提供条件,房屋征收部门选择与被征收人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签订该协议的过程中,房屋征收部门的目的指向并非实现政府的商业利益,而是为了尽早完成房屋搬迁工作,以实现各种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此而言,《征收与补偿条例》之下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所实现的是公共利益而非是私人利益。[16]

其四,从房屋征收补偿费用的来源看,房屋征收补偿费用是由公共财政支付,并且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之前,征收补偿费用就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凸显征收补偿协议具有公共性。

由此可见,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当事人之间并不完全遵守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而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运用合同识别的抽象标准认定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反映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属于行政合同的本质特性,但仍然停留于理论的一般分析,信服力仍不足。

(二)民事合同说及其检讨

主张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民事合同观点的学者是从立法论和司法救济途径视角阐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主要理由是:第一,从立法文本上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只规定了补偿协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没有规定相应的行政机关救济机制。可见,立法者更倾向于将补偿协议纠纷定位为民事纠纷,而且补偿协议本身就是被征收人根据公平、意思自治等原则同政府订立的,本质上也更倾向于民事合同。[17]第二,从司法实践上说,2011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已将“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定性为民事纠纷,作为三级案由置于“合同纠纷”二级案由之下。这一司法文件发布于2011年2月18日,在时间上后于《征收与补偿条例》开始施行的时间近1个月,没有理由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在出台这一司法文件时未曾考虑《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规定的补偿协议的性质。[18]

只要我们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系统的分析,上述两点理由显然是支撑不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民事合同这一论点的:

其一,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主体并不是在完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的。《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开宗明义地说协议的签订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而条例的性质属于行政法规确定无疑。也就是说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不能完全由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自由协商,必须按照《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依法协商签订。依法协商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是其显著特征。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已将“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定性为民事纠纷,这并不能成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就是民事合同的有力证据。从我国的诉讼法层面分析,《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据此,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限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第1条规定将“具体行政行为”解释为单方行为。在学界普遍认为行政合同属于双方行为的前提下,因行政合同发生的纠纷当然被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把此类纠纷划入民事案件事由,是基于现行法律框架为其寻求司法救济途径,但并不能改变其法律性质。此种理由从司法救济途径反推纠纷的法律性质显然不够妥当。正如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但这一规定并不能改变政府采购合同是行政合同这一法律性质。

其三,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经有天壤之别,前者是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与被征收人签订的,以国家财政为保障的协议;而后者则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不体现国家意志。因此,再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纠纷的定性套用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显然已经不符合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主要法律特征。[19](p243)

三、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应然定位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运用合同性质的抽象识别标准,使得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定位存在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对契约性质的识别和研究,过分集中契约本身,侧重于契约的内容和性质,以及解决契约纠纷的管辖与手续”。[20](p190-191)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作出积极的回应,准确地把脉和诊断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正本清源,以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逻辑上的自洽性与连续性及在实践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笔者认为,对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既需要我们运用合同性质的抽象识别标准从微观的视角全面去考察,也需要我们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将分析问题的视角扩展至宏观领域,深入探讨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内在价值和应有功能,这样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行政合同性质就会彰显,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法律关系的真正面目就会还原,从而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科学地构建房屋征收补偿纠纷司法救济途径。

(一)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行政合同性质的理论之维

首先,民事合同内含着交易各方地位平等的内在要求。从形式上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也具有协议双方权利义务对等的基本特征,但这一特征是隐含了房屋征收部门特权的形式平等,是房屋征收部门享有广泛行政决定权条件下的形式平等。透过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过程可以窥见到形式平等条件掩盖下的实质。在整个协议签订过程中,房屋征收部门并不是完全以民事主体身份来签订协议的,而是居于一种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在三个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一是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先前行为——房屋征收是一种行政行为,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只是房屋征收的后续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房屋征收部门的行政主体角色不可能在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之间随时转换。二是协议签订中房屋征收部门拥有的主导权,这就是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启动取决于房屋征收部门,协议的签订需要在房屋征收决定作出之后。被征收人对于什么时候签订协议没有自由选择权。三是在达不成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时,行政机关还可以直接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也就是说,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并不是完成房屋征收补偿的必经途径。由此可见,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更符合行政合同的基本特征。

其次,民事合同一般建立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意基础上,合意是民事合同的核心精神,自由是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从表面上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也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自由合意,但仔细分析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却明显不完全具有民事合同的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属性。从协议的目的上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从立法解释论上分析,条例制定的目的在于规范条例中规定的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协议和征收补偿决定。尽管有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但其首要的目的还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为通过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可以最大限度地缓和房屋征收中可能引发的矛盾,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而被征收人并不能通过签订协议来实现自己的最大私人利益。这与民事合同的缔约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有实质差异。从协议内容上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内容可以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民事合同的范畴,实际上是通过事先对协议内容的限定来实现自由合意的。而且,因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是不能放弃或免除的,也不能随意转移给他人,从实质上看协议的内容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并不是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因此,被征收人对于是否签订协议以及签订什么样的协议实质上并没有自我选择的可能,他只能依据《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及条件进行有限的选择。

第三,从价值目标上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不同于民事合同。“一个像现代社会这样复杂的秩序,既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得到设计,也不可能以那种不考虑其他各部分的情况而孤立地型构每一个部分的方式而加以设计,而只能通过在整个进化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地遵循某些一般性原则的方式而加以设计。”[21](p124)民事合同一般追求个案的公平正义,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不仅要力求实现正义,而且还须致力于创造秩序。”[22](p330)哈贝马斯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每一种行动规范的有效性一般来说都取决于那些作为相关者而参加‘合理商谈’的人们的同意”。[23](p194)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体现了民主协商理论的运用,它使得政府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或者即使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在法律允许的空间内通过合意来确定行政法上具体的权利义务及其内容,并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要求相对人自愿接受限制其自身利益和自由以及政府享有特权的条款,同时考虑个案的特殊性,有区别地实施,从而体现政府行政执法的灵活性和机动性。[24](p67)通过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使得利益相关者积极的参与和理性的协商,既可以防止房屋征收部门权力的恣意专断,也可以避免群体性的非理性抗争,还可以个性化的满足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从而更好地平衡和协调房屋征收过程中引起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满足现代社会对良好秩序的需求。因此,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既有助于促进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又有助于维护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和谐稳定,进而实现促进正义与维护秩序的双重价值。这是一般民事合同所无法做到的,实质上是在依法行政理念和符合行政目的性原则的前提下,现代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第四,从制度功能上看,一般民事合同的根本功能在于满足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要,而行政合同的功能则要比一般民事合同广泛得多。有学者把行政合同的功能概括为十个方面:设权、保障、控权、调和、组织、替补、规范、动员、参与、效率。[25]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作为一种程序设施或者工具设备,为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甚至受协议影响的第三人,提供了理想的协调各方利益的场所和较广泛的选择可能性,使彼此约定的条款内容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利害关系人的不同要求,使各自的利益均达到现实条件下的最大化,由此产生的结果方案容易得到相对一方的协力,并能有效地防止法律纷争的产生。从民主宪政意义上讲,具有扩大公众参与,实现行政民主化的功能。从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意义上讲,正向德国联邦行政法院在一个著名的判决中所指出的那样:“原则上承认公法合同作为行政方式的合法性,将在极高的程度上根本改变在现代法治国家里国家居高临下的优越地位,改变公民以前仅仅被作为行政客体的法律地位。”[26](p44)由此可见,认定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行政合同,有利于扩大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的公众参与,实现行政民主化,进而实现有效公共管理的需要。另外,从房屋征收的全过程来看,房屋征收决定、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均属于行政争议性质,对于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则仅仅因为采取了协商的方式就认定为民事争议性质,不仅从体系解释看不符合《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内在逻辑,而且从救济途径上看,当事人对房屋征收决定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均不服提起诉讼,一个行政诉讼,一个民事诉讼,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降低了司法效率,而且不利于一揽子解决纠纷,不利于充分发挥制度的应有功能。

(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行政合同性质的实践之维

“在形成类型及从事类型归属时,均同时有经验性及规范性因素参与其中,此两类因素的结合正系此种类型的本质。”[27](p340)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合同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1978年开始的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首先突破了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广大农民通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取得了土地使用权。1988年,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把行政合同引入工业领域,使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之后,政府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国家科研、公共工程建设、政府特许经营、市政管理建设等很多领域都在运用合同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由于中央立法层面没有行政合同概念的出现,对于这些合同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在地方立法层面却已经出现了先例。2008年通过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93条明确规定:“本规定所称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这就使得“行政合同”的用法首次出现在我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有学者认为,行政合同在我国实践中客观、长期、普遍存在,我国宜尽速构建行政合同法律制度。[28]对此,笔者认为,从实践经验视角来看,我国已经积累了关于行政合同法律制度的一定经验,构建行政合同法律制度的实践基础已经成熟,认定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行政合同性质不应存在实践障碍,只需要我们澄清理论认识和提升实践经验,尽快构建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既可以保障房屋征收补偿的公共利益需求,又可以实现被征收人的个人利益诉求,达到二者的合理平衡。

从实践需要视角考察,我国已经失效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第13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依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该《拆迁条例》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明显的民事合同性质,但是并没有很好解决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曾经引发各种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种教训必须引起我们从法律上重视区别一般民事合同和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因为“一个制度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制度先天不足或创制者的道德缺陷”。[29]《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订立补偿协议”,这是本条的核心语句,也是征收补偿协议区别于其他民事合同的重要依据。该条要求达成协议不单纯是要符合经批准的补偿方案,还要符合该条例的其他实体和程序要求,其实质是要求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订立过程和内容要符合房屋征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只有依法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才能公平地保护每一位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只有依法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才能维护和树立征收补偿的公平规则;只有依法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才能实现房屋征收过程的和谐稳定;只有依法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才能提高征收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30](p244)

无论从理论之维分析还是从实践之维考察,房屋征收补偿协议都属于行政合同的范畴,这是对房屋征收补偿法律关系客观现实的一种真正意义的还原和回归,但这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行政合同,需要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和完善,特别是当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不能得到履行时,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模式处理纠纷,①需要理论界进一步提供有说服力的答案。另外,当双方签订补偿协议后,一方反悔拒不履行,另一方除了可以依据《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依法提起诉讼外,是否还可以向法院提起司法强制搬迁申请,[31](p185)也迫切需要理论上给予释疑。

【参考文献】

[1]王锡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专家解读与法律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15][2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5.

[3](英)梅因.古代法[M].商务印书馆,1959.

[4][5](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M].商务印书馆,2003.

[6](英)威廉·韦德.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7]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8](日)石井旰.行政契约的理论和程序[M].弘文堂,1988.

[9][10][24][26]余凌云.行政契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薛刚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理解与运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79;闫尔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2,(01):91.

[12]房绍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中国法学,2012,(01):62;邢鸿飞,蔡鹏.论我国房屋征收制度之发展与完善———兼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153.

[13][31]薛刚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理解与运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14][16]闫尔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2,(01):91-92.

[17]邢鸿飞,蔡鹏.论我国房屋征收制度之发展与完善———兼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18]房绍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中国法学,2012,(01).

[19][30]江必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理解与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0]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第2辑)[C].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1](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3.

[2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5][28]江必新.中国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体系、内容及其构建[J].中国法学,2012,(06).

[29]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J].比较法研究,1998,(01):68.

(责任编辑:王秀艳)

作者:袁日新

第3篇:个人房屋出租合同(精简实用一张纸打印版)

房屋租赁合同

出租方(甲方): 身份证号码 承租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就房屋租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将位于 小区 号楼 室的 室 厅房屋出租给乙方居住使用,租赁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2、本房屋月租金为 元,按年度结算。每年度乙方须提前 天向甲方支付租金。乙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拖欠,否则甲方有权停租并终止合同收回房屋。乙方应付给甲方押金 元 ,作为房屋内部设施水费电费燃气费等综合保证金。等租期圆满结清所有费用后,甲方将押金如数退还给乙方。

3、乙方租赁期间,水费、电费、燃气费、物业费以及其它由乙方居住而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担。租赁结束时,乙方须交清欠费。

4、甲方提供设施如下:空调 台,热水器 台,电视 台,冰箱 台,床 张,电风扇 台,沙发 组,餐桌 张,写字台 张以及部分家具。以上设施保证能正常使用,经乙方检验后认可签字生效。乙方不得随意损坏房屋设施,如损坏,乙方在合同期满后负责修理好并能正常使用交予甲方,否则按价赔偿。(乙方在使用过程中如遇电器损坏由乙方自行修理。)租赁结束时,乙方须将房屋设施恢复原状。

5、租赁期满后,如乙方要求继续租赁,则须提前向甲方提出,甲方收到乙方要求后答复。如同意继续租赁,则续签租赁合同。

6、租赁期间,任何一方提出终止合同,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后签订终止合同书。乙方在租赁期限期间不得私自转租转借。若一方强行中止合同,须向另一方支付一个月房租作为违约金。

7、乙方使用该房屋应注意防火、防盗,遵守物业管理规定。 水表: 电表: 燃气表:

8、租赁期间内,乙方不得擅自将房屋转租、转让、转借;不得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

9、本合同连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第4篇:房屋租赁协议的补充协议

关于2014年2月19日房屋租赁协议的补充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于2011年8月16日签订的房屋租赁协议(合同编号2013-5-01),现根据实际情况做以下补充:

一、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依照原协议继续顺延,租期从2015年2月19日起至2016年2月19日,再次续租一年。

合同期满后,如甲方仍继续出租房屋,乙方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优先承租权。

租赁合同因期满而终止时,如乙方确实无法找到新的房屋,可与甲方协商酌情延长租赁期限。

二、租金、交纳期限和交纳方式:

甲乙双方议定年租金14400元,计人民币(大写)壹万肆仟肆佰元整。付款方式为半年付,签订完此补充协议后,乙方向甲方先付7200元,半年租赁期到期前15天将后半年租金交纳给甲方,先付后用。

三、其他条款:

1、房屋租赁押金、房屋原有家具、水、电储备金等物品事宜仍按原租赁合同执行,继续有效。

2、房屋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损毁或造成乙方损失的,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1

3、因市政建设需要拆除或改造已租赁的房屋,使甲乙双方造成损失,互不承担责任;

4、甲方因其他原因确实需要收回出租房屋的。

因上述原因而终止合同的,租金按实际使用时间计算,多退少补。

5、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房屋租赁管理机关申请调解,调解无效时,可向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共同协商。

本合同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从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日期:

日期:

第5篇:土地租赁协议-土地租赁协议

甲方:户县**乡周贵**村

乙方: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协议:

一、租赁范围和用途

甲方将户县五竹乡周贵**村所属土地约 亩的土地出租给乙方使用(租地面积以实际丈量为准)。

乙方租赁土地的用途为 。

租地界址 。

二、租赁期限、租赁金额及支付办法:

1、租赁期限为 年,从 年 月 至

年 月 日。

2、租用该地的面积、金额:该土地面积为 亩;每亩年租金为1000元/亩,壹年的租金总额为 元。

3、付款方式:租金的交纳采取按年支付的方式,由乙方于每年的 月 日交纳给甲方 。

三、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向乙方收取租金。

2、合同签订后,甲方应在五天内将乙方租用土地的界址范围划定,将地上附着物清理干净,达到乙方使用要求。

3、租赁期限内,甲方不得将该土地再次出租给第三方使用。

4、如因乙方开发该块土地而引起的村民纠纷和相邻权等问题由甲方负责解决。

5、如果乙方改变土地用途,需要办理各种手续, 由甲方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并承担费用。.

7、租赁期内,甲方人事等其他的任

何变动不会影响此协议的执行,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协议的执行。

四、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向甲方交纳租金。

2、乙方在承租期间,拥有该地的使用权,甲方不得干涉乙方经营策划。

3、乙方在承租期间内,可同他人联营,可转租他人经营,但租赁期不超过协议期限。

4、甲方向乙方收取约定租金以外的费用,乙方有权拒付。

5、承租期满乙方有意续租,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权。土地租赁协议

五、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照约定向甲方交纳租金。如逾期交纳租金30日以内,乙方除应补交所欠租金外还应按日向甲方支付年租金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如逾期超过30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甲方支付年租金百分之十五的违约金。

2、甲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或以任何理由影响该协议的执行。否则,乙方有权拒付租金并不承担违约责任。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3、乙方在开发该土地过程中引起的村民纠纷和相邻权等问题由甲方负责解决。在问题解决前,乙方有权延付租金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因此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土地租赁协议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4、如果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双方均可解除合同,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承租期满若不再续租或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乙方在该土地上投入的资产甲乙双方按国家法律处理。

八、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

效力。

九、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十、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

电话: 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厂房租赁合同书范本

广州市租赁合同

机械设备租赁协议

车辆租用协议

机械安全租赁协议

租赁承包合同

房地产租赁合同

第6篇:房屋租赁协议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址: 电话:

承租方 :(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经营地址: 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房屋租赁协议:

第一条 租赁范围、面积和用途

1.甲方 ,租赁面积按【】平方米计算(若与实际租赁面积存在误差的,仍以此为计算标准,实际租赁区域见协议附件三房屋平面示意图,以斜线标记的租赁位置),该房屋现状及交接清单见附件三。

2.甲方保证有权向乙方出租该标的房屋。

3.出租房屋只能作为办公使用,乙方不得将该房屋转租或用于办公之外的其他用途。

4.乙方不得利用租赁房屋从事违规、违法经营活动。

第二条 房屋租金、期限和付款方式

1.房屋租金:

(1)租金价格:甲乙双方约定,租赁面积按【】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日租金人民币【】元(该租金含物业管理费、取暖费、房屋租赁发票税,以及现有的办公桌椅)。 (2)其他费用:甲方协助乙方向物业公司办理收费车位【】个(地下车位【】个,每

1

个【】元/月;地上【】个,每个【】元/月),办理车位费用及停车费用由乙方向物业公司直接支付。乙方应自行承担使用大厦提供之水、电、通讯(如有)等能源费以及车位费、停车费等。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缴纳或延迟缴纳本协议项下的任何费用,如因乙方欠付有关费用导致相关部门中断或停止服务的,因此给大厦的甲方和/或第三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予以赔偿。 2.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免租期为【】天,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免租期内乙方不需要支付租金。

租赁期满,在乙方已全部适当履行本协议约定的,甲方赋予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租之权利,但乙方至迟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之日3个月前向甲方发出要求续租的书面通知,且应该在租赁期限届满之日1个月前与甲方签订新的租赁协议或续租协议。续租的租金标准,由双方依照届时的市场水平友好协商确定。如乙方未在上述期限内向甲方发出要求续租的书面通知或未能就续租事宜与甲方达成一致的,即视为乙方放弃优先续租权。

3.房屋租金支付方式:

租金按采取押二付二的形式支付。甲方至迟于【】年【】月【】日前向乙方交付标的房屋(甲方向乙方交付房屋钥匙视为完成交付),乙方在此之前需向甲方交付首期二个月的房屋租金(即【】年【】月【】日—【】年【】月【】日)和相当于两个月租金的房屋押金共计【】元(大写:人民币【】元整)。此后租金每【两个】月支付一次,在【第二个月】的20日前支付下两个月租金,甲方收到租金后为乙方开具正式发票。

4.押金使用

(1)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欠缴租金或其他任一费用的,甲方有权选择用押金充抵乙方所欠部分或全部债务。甲方用押金充抵乙方所欠债务后,乙方须在接到甲方书面通知后3日内补足押金。逾期仍未补足的,甲方为避免损失的扩大有权对房屋暂停部分或全部能源供应以及其他服务,直至解除合同,甲方无需因此而向乙方承担任何责任。

(2)本协议租期届满,甲方将在乙方满足以下全部条件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乙方已付的押金无息退还:

a.乙方交还房屋符合本协议约定条件;

2

b.乙方履行完毕本协议各项条款及付清全部应交纳的款项; c.乙方办妥以租赁房屋为注册地址的工商注销或变更手续。 5.定金:

乙方于【】年【】月【】日前,向甲方支付相当于房屋月租金20%的定金,即【】元(大写:人民币【】元整)。待乙方应缴首期租金时,以定金抵充对应金额的租金。

第三条 双方约定

1.乙方须遵守本协议各项条款及物业管理公司的规定,配合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有关物业管理工作。遵守大厦关于物业管理的相关统一规定。

2.乙方应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所承租房屋遭致自然灾害(例如暴雨、风沙)的破坏。在以上各种恶劣气候下,乙方应确保所有朝外的门窗均处在关闭或合理保护状态。

3.乙方自行负责房屋内的安全保卫工作,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和责任。 4.本协议中所述乙方的责任同样适用于乙方的工作人员、乙方的顾客、乙方的访客或乙方的其他相关人员,并由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5.乙方的禁止行为:

(1)不得在大厦门厅、楼梯、通道或其他公用地段堆放或留置箱物、家具、垃圾,不得堵塞上述地段及消防疏散通道,影响消防设备的取用。不得占用公共区域作展览、派发宣传品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

(2)不得在承租房屋的地面放置超过设计荷载的物品,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保留规定所有安全荷载重量标准和限度及所放位置的权利,以便使荷载分布均衡,甲方或物业管理公司批准搬进的机具和机械设备应放置在托架上,托架的安置应按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的要求足以防止震动、噪音,不干扰大厦其他租户,置办托架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3)不得在承租房屋内存放,也不允许他人存放武器、弹药、火药、汽油、煤油或其他易燃易爆违法危险品、违禁品、发出强烈气味的物品以及放射性物质,乙方不得在承租房屋内制造或渗漏任何具有强烈异味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气味。

(4)不得将承租房屋用于制造商品或用作大量物品的储存。

(5)不得从事也不得允许他人从事任何导致所承租房屋及/或大厦的相关财产保险失效或可能失效或可能造成保险费率提高的活动,否则由于乙方违反本条款规定而使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须重新投保或增加保险费时,乙方应支付保险费增加部分以及其它

3

有关开支,上述费用由乙方在事件发生后按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所规定的期限及时支付。

(6)不得在房屋内制造影响他人的噪音、振动或从事其他对第三方造成滋扰的行为。经过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同意的除外,但音量应该控制在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所允许的范围内。

(7)不得将本协议赋予乙方的权利转让给他人或以之作为抵押。

(8)不得将房屋的部分或全部转租或用其他方式交于第三方或允许第三方共同使用或用乙方以外的他人名义向外揭示。

(9)不得将房屋内的设备、物品等的所有权或者专有权转让给第三方或以之作为抵押。

(10)不得以任何方式破坏所租房屋或整个大厦的外观及整体形象。 (11)不得将任何动物带入大厦。

(12)未经甲方或物业管理公司书面同意,不得在大厦内部公共区域、顶部、外墙以及承租房间以外的任何位置悬挂、张贴广告、标志或涂写文字或图案。

(13)乙方的工作人员、顾客、访客及其他相关人员,不得在大厦公共区域内吸烟,且不得在大厦任何位置使用明火,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指定区域除外。

(14)不得在房屋或其他公共区域组织乙方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推销、宣传等可能导致本大厦出入人员非正常大量增加的行为。亦不得在该房屋从事涉及产品实物交付的销售、提货以及为实现产品销售、推广的集会等活动。

6.本协议期满前两个月内,如乙方无意续签此房屋租赁协议时,甲方通知乙方后,可以陪同第三方参观乙方使用中的房屋。

7.因乙方保管不当或不合理使用,致使该房屋及其附属物品、设备设施发生损坏或故障的,乙方应负责维修或承担赔偿责任。

8.乙方应向甲方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每年的年检证明。

9. 乙方同意放弃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甲方无需取得乙方同意即可自行决定向第三方出售、抵押房屋(但事后须及时通知承租人)。租赁期限内,房屋产权人发生变动的,不影响本协议的效力。

10.乙方置于承租房内的相关财产的保险事宜由乙方自行负责。

11.甲方须保证出租的房屋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其有权对外出租,保证乙方可以依照该租赁协议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乙方自身原因或政府规定导致乙方无法注册的除外),

4

并保证及时为乙方提供办理营业执照所需要的手续文件等。

12.甲方保证出租的房屋及整栋楼宇取得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消防验收,保证乙方能够正常的使用租赁房屋。

第四条 维修 装修

1. 甲方负责且仅负责墙体出现严重裂缝、地面出现严重开裂、消防设施出现非人为性故障的维修(乙方对租赁区域自行装修或改动过的除外),若甲方不及时维修的,维修范围内的维修费用由甲方承担。若设施、设备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破损或故障时,乙方可自行与物业部门联系,但应事先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属甲方维修范围内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2.如遇本条第1款所载之维修事项,责任属于乙方时,其费用由乙方负担。 3.乙方拟对租赁房屋内部局部装修时,其方案需经甲方和物业服务部门的同意许可,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若装修改造需要进行消防审批验收的,甲方协助乙方办理。

4.乙方装修施工方案中面向公共区域进行展示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户门、外墙等)应符合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对公共区域装修装饰的统一要求。

5.现有甲方出租房屋的装修和布局详见附件。

第五条 协议的终止和解除

1.本协议终止,乙方应结清全部费用(如租金及其它费用等),双方对此以书面形式确认。乙方应在本协议终止前完成注册登记地址变更手续及其他相应变更手续,并甲方验收合格收回租赁房屋时,甲方退还乙方剩余押金;若乙方未结清应结的各项费用,甲方在扣除未结清费用后将剩余部分返还给乙方。若乙方因办理变更事项超出本协议约定期限的,甲方不予退还乙方押金,且乙方须向甲方按超出期限支付租金,若因超期造成甲方其他损失的,乙方须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2.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如乙方要求提前解除协议时,须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期间乙方除按本协议约定交纳房租和水电费等相关费用外,另需向甲方支付三个月的房屋租金作为违约金,且押金不予退还。如甲方要求提前解除协议时,也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仍按规定交纳实际使用期间的房屋租金和相关费用,甲方除退还乙方两个月的房屋押金外,并同时向乙方支付三个月的房屋租金作为违约金, 5

同时将乙方已经支付的但未使用房屋期间的租金退还给乙方,本协议终止。

3.乙方须按本协议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如期交纳或补足房屋租金、能源费费和其他任何应付款项;逾期交纳须按逾期天数向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交纳违约滞纳金,该违约滞纳金按应交款额之每日【千分之五】计算。上述违约滞纳金应自该拖欠款项到期日之次日起计算,直至乙方付清所有拖欠款项的本金及滞纳金。此违约滞纳金不影响本协议项下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任何其他权利和补救措施。

4.乙方如有下列行为时,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且有权要求乙方支付相当于两个个月租金的违约金,如因此而使甲方遭受损失时,乙方另需全额赔偿: (1)乙方利用房屋进行违法活动而受到有关政府部门或司法机构处罚的; (2)乙方未按本协议约定交纳或补足房屋租金、押金、能源费及损失赔偿金或本协议规定应付的其它款项,逾期达三十日以上的;

(3)乙方或其雇佣人员违反本协议及附件的任何条款或因此而使甲方或物业管理公司遭受损失,在接到甲方或物业管理公司书面通知后十四日内仍未予纠正及赔偿的; (4)乙方资不抵债或进行破产清算;

(5)未经甲方同意,将承租房屋全部/部分转租他人;

(6)在房屋的物品被执法单位合法查封或扣押,导致乙方不能正常经营或其他有损甲方利益的情况发生时。

5.本协议终止的情况下,若乙方尚未缴清租金及其他应缴费用或尚未就其违约行为进行充分赔偿的,未经甲方或物业管理公司的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承租房屋或大厦内属于乙方的设备、物品及其他财产搬出,直至乙方缴清有关费用或者对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充分赔偿。

6.甲方延期交付标的房屋达30天的,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且有权要求甲方支付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违约金,但因乙方原因导致甲方延期交付的除外。

7.由于甲方过错行为致标的房屋不能正常使用连续达10天的,乙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且有权要求甲方支付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违约金。

第六条 出租房屋的交还

本协议期满或解除等原因而使协议终止时,乙方应按照下列约定,交还租赁房屋: 1. 乙方须将良好、清洁和可出租状态(自然损耗除外)的房屋交还,以甲方或物业 6

管理公司的验收为准。如甲方发现系乙方原因造成房屋及设施损坏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进行修复,或在乙方已交纳的押金中扣除该损坏部分的维修费用。

2. 除得到甲方书面允许的情况下,乙方在协议期满或解除协议日的次日以前,应自费将租用房屋内乙方自己所拥有的设备和物品撤出。对于乙方对房屋的添附(必须为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书面同意),乙方交还房屋时,甲方并不当然请求乙方恢复原状;即使如此,甲方也无需对这种添附和/或添附行为进行费用补偿。甲方如要求乙方恢复原状,乙方应履行恢复义务,为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3.在协议期满或解除协议日的次日前乙方未能腾空房屋的,乙方必须支付自应交还日期的次日起,直到交接完毕期间的二倍租金的赔偿金。若因甲方未能按时办理交接手续时,乙方无须支付逾期房租及相关费用。

4.乙方交付的租赁房屋后,仍有物品残留在室内的,甲方将视为乙方弃物进行处理。

第七条 不可抗力及责任的免除

1.本协议规定的不可抗力,仅包括本大厦所在地发生的地震、塌方、陷落、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非因甲方或乙方原因而发生的火灾、爆炸以及战争、社会**或动荡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变化以及政府征收、征用。

2.如发生不可抗力,以至于任何一方的协议义务因这种事件的发生而无法履行,此种协议义务在不可抗力持续期间应予中止,履行期限按上述中止时间自动延长,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在一方延迟履行义务之后发生不可抗力的,则该方的违约责任不能免除。

3.房屋因不可抗力严重损坏导致乙方无法继续正常使用房屋的,双方应当就是否继续履行本协议进行协商。如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14日内乙方仍无法继续办公,双方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则任何一方均有权终止本协议。本协议因此而终止的,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4.对下列甲方无法控制的原因而给乙方及其他人员的财产及人身造成损害,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1)为进行必要的建筑物的维修保养工程,以及非甲方原因(含突发性设施故障,包括但不限于空调、电力、通讯等)致使公用设施的临时性停止使用;

(2)非甲方原因,致使乙方或第三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由乙方自行索赔,甲 7

方不承担任何赔偿或补偿责任,但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向致害人主张权利;

(3)由于乙方的原因造成任何公共设施、服务管道受损、毁坏而中断使用或需中断使用进行维修时;

(4)因政府及其它社会团体施工造成的影响。

第八条 特别约定

1.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因维修、检查、安装、盘点等需进入乙方所租房屋时,应预先通知乙方。如发生紧急情况,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来不及预先通知时,无论乙方有无值守人员,均可直接进入房屋处理紧急情况。上述情况发生时,乙方须协助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采取应急措施。为使该规定得到更好的遵守,乙方应将其在房屋中安装的任何安全系统及其性质通知甲方和/或物业管理公司。

2.甲方同意乙方在承租期内,可在标的房屋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如因甲方提供的标的房屋存在的瑕疵或甲方原因致使乙方不能用所承租的标的房屋在北京市朝阳区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注册的,甲方将如数退还全部租金及停车费等。本合同终止时,乙方需在【1】个月内,迁出注册公司,否则,仅就此一项违约,乙方需向甲方每月支付【】元的赔偿金。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履行期间发生的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未果,任何一方均可向标的房屋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通过诉讼。

第十条 附则

1.根据本协议需要发出的全部通知均采用书面形式;本协议任何一方变更地址,须书面告知另一方,否则按照原地址送达的视为有效送达。

2.本协议及其附件一式肆份,甲、乙方双方各执两份,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3.本协议附件及补充协议,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一:房屋产权证复印件、产权人授权委托书复印件 附件二:甲乙双方营业执照复印件

8

附件三:房屋平面示意图、交接清单及房屋现状照片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2014年 月 日 2014年 月 日

9

第7篇:房屋租赁协议

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出租方(甲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承租方(乙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 甲方出租给乙方房屋坐落在本市_____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弄___________号_________室,面积为____________M2.

二、 乙方向甲方承诺,租赁该房屋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并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使用和物业管理的规定。乙方不擅自改变房屋使用用途。

三、 乙方保证在租赁期内未征得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改变、破坏房屋结构。

四、 房屋租赁期自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五、 租赁期满,甲方有权收回房屋,乙方应如期返还。如乙方需继续租赁该房屋,应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要求,经甲方同意后重新签定租赁合同。

六、 经甲、乙双方约定,该房屋月租金为人民币___________元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付后租,每_____个月结算一次,提前______天支付下一次房租金。

七、 经甲、乙双方约定,甲方交付该房屋时,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房屋租赁保证金____月的租金,即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租赁关系终止时,甲方收取的房屋租赁保证金无息归还给乙方。

八、 租赁期间,所有该房屋所发生的水、电、煤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九、 乙方返还该房屋时,应经甲方验收认可,并且相互结清各自应当承担的费用。

十、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双方不得违约,如一方违约,则支付另一方违 约金人民币________元整。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且经双方签章后生效。

十一、 本合同有效期为__________年。

出租方(甲方):

承租方(乙方):

签名盖章:

签名盖章:

期:

期:

第8篇:房屋租赁协议

出租方(甲方):刘行珍

承租方(乙方):

甲方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的住房壹套,双方经协商后达成以下租房协议:

一、房屋地址:渝中区中山二路108号1-2号(邮编:)。

二、房屋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厕,给排、配电、燃气、电视设备及门窗完好。

三、租房事项:

1、租期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时间为一年,月租金按月为450元。

2、租房内属甲方的LG29寸彩电一台,热水器一台,全新燃气灶一台,吊式风扇两台,乙方使用不得人为损坏。另布置于室内的“银海豚”冰箱、三峡洗衣机、缝纫机各一台、高柜三个、低柜四个、沙发二座、床二架、写字桌及餐桌各一张、大小凳共六个。乙方租期内不得遗失,除自然因素外不得人为损坏。此外,乙方按时完成水电、燃气、清洁等费用的缴纳。

3、乙方合法合理地使用房屋,不擅自改造房屋。

4、本协议签订之日,乙方首付三个月租金及租房保证金给甲方,其合计金额为:贰仟叁佰伍拾元整(其中壹仟元为租房保证金)。

5、租期内的第

二、

三、四次租金,均按每三个月为时间段,并提前15天交纳。租期结束,乙方续租,应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订立续租合同。

6、乙方若中止协议,应提前30天通知甲方,在退房时,甲方不退租金。甲方若中止协议,也应提前30天通知乙方,在收回房屋时,按实计算房租,退还多收房租给乙方。

7、本协议不论是中止或期满终止,或续签,乙方均应结清水电费、燃气费、电视费、清洁费等。

8、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同时,乙方交租房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张交甲方,证明身份。

9、合同签订时的水电气计量分别为:水吨,电度,气立方米。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订立日期:二OO年月日

上一篇:钓鲫鱼饵配方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