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保护与利益平衡机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要想构建知识产权人与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就需要研究一种权利平衡机制对二者的利益与权利进行权衡与协调。在后民法典时代没有将知识产权法作为重点设立内容,因此,更需要将建立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作为重点,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产权法理论体系。在此背景下,重点对知识产权中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分析,并基于利益平衡机制,阐述各个主体需要实现的利益平衡内容,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的具体途径,由此实现专有知识与公有财产之间的和谐。

关键词: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权利与义务;

在后民法典时代下,相关研究领域与学术界应该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法的标准范式,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但在《民法典》颁布后并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独立设置,而且颁布的《民法典》中也没有知识产权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确立知识产权的标准范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上述背景没有为知识产权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条件,甚至是造成了一定阻碍,但是相关研究人员更应该直面困难,解决相关难题[1,2]。为此,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础上,理性面对当前面临的问题,然后承担起知识产权法保护的责任,坚定自信,争取在实践中打破固有体系的缺陷,为知识产权法研究范式的建立提供坚实的根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明确建立独立法学科的理论基础,以一种坚定、自信、积极的态度迎接当今时代对知识产权法造成的挑战,积极解决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法保护与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一)知识产权法与利益平衡机制

知识产权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个利益平衡机制,知识产品属于知识产权法的客体,其具备双重属性,分别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着大量的平衡模式,并且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制度[3]。比如,知识产权人同时具备权利和义务,这是一种平衡;知识产权人同时具备私人权利与公众利益,这也是一种平衡。再比如,专有权保护最终会进入共有领域,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公平平衡[4]。在知识产权研究领域,利益平衡已经被公认为是知识产权法的基础问题。因此,在后民法典时代要想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法,必须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法理论体系,以此促进知识产权法的发展,从而为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提供基础,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法研究范式[5]。

利益是从客观角度出发从而形成的一种理论范畴,法律的形成、深入发展以及实际运作均会受到利益制约,而利益则会受到物质条件制约,并以满足客观主体需求为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得到利益。换言之,利益是权利的实际存在形式,有学者曾指出,由法律承认并受其保护的利益即为权利。因此,在法律层面,利益可以表现为法律权利。由于在任何集体或社会关系中,不同主体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利益关联和冲突,一旦表现为利益冲突关系,就会使利益双方处于对立面,造成矛盾或法律事件。为此,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对各种利益冲突进行合理调控,以此保证利益的形成与发展,确保利益双方能够形成和谐的关系[6]。这一点在知识产权法中也有一定体现,这是因为虽然知识产权法归属于民法典,但是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法,规定知识产权当事人可以自主设定受让权利,而知识产权法会对产权人所拥有的权利进行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知识产权法设立过程中仍然需要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调控。

(二)利益平衡——知识产权法价值核心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知识产权法的受众面较广,其可以保护个人与公众的利益。从理想的角度出发,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可以实现统一,这种统一可以保证知识产权人与受让人之间构建和谐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利益统一并不是可以时刻实现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处理不当,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冲突问题。一方面,如果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会造成公众与知识产品之间的障碍,拉开二者之间的距离,对知识的传播与使用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若是对公众利益进行过度保护,那么就会削弱知识产权的功能,知识产权法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会造成整个社会形成知识匮乏,不积极创造知识产品的局面,从而阻碍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社会发展缓慢。

(三)知识产权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平衡表现在多个方面,但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不同的平衡关系进行阐述:

一方面,在国内实现知识产权权利与垄断的平衡。即对知识进行保护以及对知识所有权进行限制,这是知识产权法的两种具体职能。知识产权具体包括知识产品的使用权与许可权,商标的优先申请与优先使用权。知识所有权限制是指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进行规定与限制。通过保护与限制之间的协调实现知识产品所有人与受让人以及公众之间权利的协调。

另一方面,从国际角度出发,实现知识产权权利与垄断之间的平衡。在当今国际环境下,部分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知识产权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其知识产权实行强保护,这种做法造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侵略,对实现国内以及国际知识产权的和谐具有破坏作用,因此,需要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进行有效限制,不能赋予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权利,必须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平衡,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在知识产权法中确立利益平衡机制

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出发,将利益平衡机制引入到知识产权法中,有利于调解知识产权冲突,是知识产权中利益冲突调解的基础。基于利益平衡机制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合理分配,帮助实现利益的选择与评估,从而实现知识产权人与受让人以及公众的利益合理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人专有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有个人需求,因此,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利益矛盾关系。要想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应该在充分考虑二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确立利益平衡原则、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因此,在知识产权法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产权人与社会公众双方的利益需求,建立一种平衡机制以实现二者之间利益的合理划分。

虽然在知识产权法中追求一种利益之间的协调,但是这种协调并不是指利益双方的完全利益对等关系,而是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制度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对其中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考虑双方的利益目标,不能以牺牲任何一方的利益来达到表面上的利益和谐。在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中,可以将制度救济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保证知识产品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产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均衡,这显然是知识产权中利益平衡的最终追求。

二、结语

要想实现知识产品的合理使用,必须在知识产权法设立方面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应该在充分保证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产权的公共价值。特别是在后民法典时代,更需要设立一个面向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不仅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构建专有知识与公有财产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知识产权中专有权与公有财产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利益平衡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凌霄.探讨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原理的适用[J].卷宗,2019,9(12):280.

[2]曹刚.关于我国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16(3):89-91.

[3] CATER R T,HAYDEN L B,DODGE R E.Developmen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October 1,2017-September30,2018[J].Indiana Law Review,2021,52(4):771-792.

[4]李健,聂菊.《越南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规定变迁及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7):116-124.

[5]聂婷婷,张亦驰.民法典趋势下知识产权体系定位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7):45-47.

[6] LEE J A,LI Y.The Obscure Consumer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J].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2020,42(1):55-65.

上一篇: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比较理雅各和辜鸿铭《论语》译本的显化程度下一篇:拖欠工资案件研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