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解读美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与茶叶的故乡中国相比,美国的茶饮历史并不算悠久。然而,美国人钟爱饮茶,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国茶文化。可以说,茶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也改变着茶。本文将从殖民地时期的饮茶文化、美国人对饮茶文化的拓展、茶对美国独立进程的影响、茶贸易与美国经济及对外关系、茶对美国文化的丰富五个方面对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多维解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美国茶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传播;影响;创新;美国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饮茶已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茶相关的茶文化也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传播。美国是文化非常多元的国家,其茶文化历史比其建国史还要悠久,善于创新的美国人在茶饮业方面也做了很多突破,茶对美国独立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茶贸易与美国经济、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茶还丰富了美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殖民地时期的饮茶文化

在美国建国以前,茶叶已经在北美大地畅销,喝茶已成为很多居民的生活习惯。据史料记载,茶叶于17世纪中期由荷兰人带到北美殖民地,北美大陆居民饮茶史发端于此。100年后,茶叶、茶具、饮茶已经深入北美大陆。茶和茶具成为人们财富、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对茶叶的需求催生茶商队伍不断壮大,很多茶商甚至以抵押房产的方式来经营茶叶生意。很多手工艺者开始创作各式各样的茶具,这也间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制作精美的印度与英国茶具模型还成为当时孩子的玩具和饰品摆件,儿童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早早地有了饮茶概念,茶文化代代相承。1767年的马萨诸塞州,超半数的当地人口拥有茶具,茶文化也成为广告界的宠儿,广告商投放的与茶和饮茶器具相关的广告就多达630个[1]。

在当时的北美大陆,茶和茶会还演变成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以茶会友更成为当时中上层女性的必备社交手段。茶叶也成为珍贵的馈赠佳品,有人甚至认为茶比红酒更令人回味。茶一直被西方社会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在当时的北美殖民地,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被认为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缓解痛苦。普通百姓因用不起毛尖、武夷山茶等产于中国的进口茶叶,就以本土茶叶代替。

美国人对饮茶文化的拓展

美国人的革新精神在饮茶文化方面也得以彰显,在中国流行的热茶在美国却可以变成凉茶、冰茶。美国人还首先创造了袋泡茶,普遍认为袋泡茶于1908年由托马斯·沙利文(ThomasSullivan)发明[2]。但是,他发明袋泡茶完全是无心之举。作为茶叶进口商,为了减少成本,托马斯·沙利文在一些丝制小袋子中装入少量茶叶作为样品送给客户。客户们将这些袋茶全部笑纳。装在丝制小袋子中的袋茶易于沏泡,这些客户对此极为欣赏。但由于丝制袋子过于昂贵,托马斯·沙利文后来用纱布袋子替换掉丝制袋子。袋泡茶开始流行并盛行至今。据美国茶叶协会统计,在2012年的美国茶叶消费中,袋泡茶占比超过65%。

美国也是速溶茶的故乡。提到速溶茶,饮茶爱好者并不陌生,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雀巢速溶茶。1946年,雀巢美国分公司在世界上首先生产出速溶茶。这种速溶茶以红茶为原料,并少量添加绿茶充当澄清剂。在雀巢公司开始生产速溶茶以后,速溶茶粉在美国市场迅猛发展。近年来,速溶茶粉市场开始逐渐低迷,原因在于美国人更加喜欢散装茶、袋泡茶,而且在大型超市也可以随时买到即饮冰茶。

美国南方人对甜茶情有独钟。甜茶制作方法简易,在刚刚泡好的热茶里放入糖或者玉米糖浆,然后加冰冷却即可。在美国南方各州,人们只要提到茶,基本指的都是加糖的冰茶。由于美国南方人经常在进餐时饮用甜茶,甜茶甚至被称为“美国南方佐餐酒”,成为美国南方文化的一个显著标识。

太阳茶在美国也甚为流行。制作太阳茶对气候条件有特殊要求,气候温和地区适宜制作太阳茶。将茶叶和常温水置入玻璃杯中,放在太阳光下直晒。制作此茶需要足够的浸泡时间,通常是2~4h。也可以不借助太阳光制作茶饮,直接将茶袋浸入常温水中,浸泡一夜即可。由于太阳茶是在特定条件下制作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黏乳产碱杆菌,因此太阳茶做好以后要放入冰箱储藏,且在24h内饮完。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茶叶知识和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一场茶文化复兴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3]。在美国,印度奶茶可以与巧克力和草莓结合以适应美国人的口感。日本抹茶被美国消费者升级为抹茶食谱。美国还是泡沫茶、胶囊杯、泡茶机的故乡。将各种茶混合得来的拼配茶受到美国年轻人的青睐。

美国人不仅在制茶工艺上求新求异,在茶饮业经营上也常有惊人之举。受到美国巨大茶饮市场的驱动,加上星巴克咖啡在很多地区市场饱和,星巴克开始不断涉及茶饮领域。先是在1999年收购茶叶零售巨头泰舒茶(Tazo),2012年底又将大牌茶叶零售商Teavana收入旗下。紧接着在2013年10月,星巴克在曼哈顿开设了首家茶瓦纳茶吧[5]。星巴克极有可能效仿英国茶饮巨头立顿,将星巴克茶吧向全球扩张,而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会成为其首选目的地。

茶对美国独立进程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茶会与茶叶消费的盛行引起北美殖民地一些评论家的担忧[4]。过于推崇中国茶叶消费会让人们遗忘其它饮品,极大冲击本土茶的地位,且茶叶贸易中获利方是中国和英国。昂贵的中国茶叶实属奢侈品,几乎将低收入者排除在消费群体之外,这有悖于当时清教徒倡导的社会平等精神。茶叶消费使人道德败坏且失去斗志,因为茶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人们相互攀比着花大量钱财在茶叶上属于畸形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茶叶不仅影响着北美居民的日常生活,在18世纪七十年代后的北美殖民地,社会大环境还逐渐将茶推升到革命代名词的高度。一方面,一些批评家呼吁人们理性消费茶叶,这样的论调不断见诸报端。在其影响下,一些人对茶的看法发生根本性改变,由崇敬转化为蔑视[5]。另一方面,由于茶叶走私等原因,英国东印度公司亏损严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征收茶税,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慨,他们在波士顿港将342箱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这就是发生在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事实上,这些被倾入大海的茶叶恰好是来自中国的武夷山茶。一边是批评家在舆论上造势,一边是北美革命者创建自由社会的现实诉求。在这两种因素合力影响下,喝茶与否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政治态度的标准,而威士忌则被贴上爱国标签,因为威士忌是北美人民在北美大地上用产于北美的谷物生产出来的饮品。托马斯·杰斐逊酷爱饮茶,但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也只得戒茶明志。

茶贸易与美国经济及对外关系

虽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茶受到冷遇,但这种因特定历史条件引起的反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饮茶热情,因为当时北美殖民地人民抗茶的根本是茶叶专卖制[6]。美国建国以后,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茶叶贸易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一环。中美直接茶叶贸易不仅成为美国经济独立的重要标志,还增强了国民自信,使得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可以和欧洲各国平起平坐[10]。随着美国航运业的飞速发展,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不仅通过法案减少茶叶进口税,还禁止其它国家的运茶船进入美国。鉴于此,从中美直接贸易起,茶叶一直是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7]。由于“绿色黄金”(茶叶)和“纸质黄金”(本票)的流通,来自中国的金融资本流向美国早期经济,美国北部的商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资本,从而促进了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8]。

到19世纪中叶,美国从中国进口茶叶的贸易额占到其从中国进口商品总贸易额的将近60%[13]。中国茶叶出口美国的峰值出现在19世纪八十年代初,188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达到200000担(1万t)[9]。中美巨额茶叶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是茶质的下降,在19世纪上半叶中美茶叶贸易中,假茶问题已开始显现[10]。为了保证从中国进口茶叶的质量,美国政府先后在1883年和1897年两次出台茶叶进口法案,此后美国还多次对茶叶进口提出新要求[11],华茶出口美国受到极大冲击。而亚洲邻国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茶叶种植业飞速发展,美国茶叶市场缺口迅速被产自这些国家的茶叶填补,原因之一是这些茶叶符合美国政府检测要求,同时,英国人对绿茶有毒论的宣扬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策划远东慕尔黑阴谋,在茶叶贸易上“适当顾及”日本利益,谋求对日妥协[6]。有数据显示,在1936年,中国茶叶仅占美国茶叶进口总量的7%左右,美国65%的茶叶进口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9]。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推行绥靖政策,扶助英国殖民地茶、日本茶在本国大力扩张。美国茶叶政策的出发点是抑制中国茶,怂恿日本侵略[6]。新中国成立至中美关系正常化期间,中美茶贸易几乎处于中止状态。中美建交至1988年,中美茶贸易持续增长,茶成为友好使者。1988年至今,伴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茶贸易先是在1988年至2001年经历了缓慢下降,之后又有小幅回升[5]。简言之,在过去200多年中,茶已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在美国对外关系中茶既受到影响也产生着作用。

茶丰富了美国文化

随着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茶在物质文化、流行文化、语言、出版物等方面丰富了美国文化。

物质文化

现存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切斯特茶壶(Chesterteapot)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这个制成于1938年的世界之最高约4.3m,直径也是4.3m。斯巴达茶壶工艺博物馆(TheSpartaTeapotMuseumofCraftandDesign)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斯巴达地区,该博物馆馆藏超过6000只茶壶,是美国最大的茶壶博物馆,但由于经费问题,该博物馆于2010年关闭。查尔斯顿茶园是美国仅有的茶叶生产园,该茶园也对游客开放,成为人们了解茶叶种植、采摘知识的重要基地。

流行文化

1925年,乡村音乐《两盏茶》(TeaforTwo)发行,并被不同歌者演绎。1950年上映的同名音乐电影《两盏茶》中这首歌也被重新翻唱。1939年,一首与茶相关的儿歌流行一时,歌曲名叫《茶壶之歌》(TheTeapotSong),别名《我是一只小茶壶》(I’maLittleTeapot),与之匹配的儿童舞蹈《茶壶尖》(TeapotTip)也深受儿童喜爱。

语言表达

提到英语语言,就不能不提茶,茶出现在很多美国谚语中。“acupoftea”这个谚语在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意指“钟爱的朋友”。20世纪三十年代之后,“mycupoftea”开始被用来指代“某人喜爱的人或事物”,现代英语中,美国人通常使用其否定形式“notmycupoftea”,这种否定用法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明显,“notmycupoftea”指“不受某人喜爱的人或事物”。“notforalltheteainChina”是美国谚语中的另一个常用词语,通常用来表达某人的决心,可以翻译成“无论如何都不”。该谚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通俗地讲就是,把中国所有的茶叶拿来作为好处,(我)也不会做某事。“Icouldmurderacupoftea”意思是“可以整体吞下某物”。“teaandsympathy”表示“安慰与同情”。“astorminateacup”意思是“小题大做”。“teahound”有“纨绔子弟、花花公子、爱交际的男子”之意。“asgoodasachocolateteapot”用来形容某事物“毫无用处”。

美国出版物中的茶文化

茶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茶文化也渗透到美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在杂志、报纸等非文学出版物中茶文化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笔者以美国近当代英语语料库(COHA)为载体,以tea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梳理tea这一词汇在1810—2009年这二百年间的出现频数。COHA的语料选自1810—2009年的美国出版物,语料库规模达到4亿词,文学类语料占绝大多数。

检索结果可以以10年为一个年度区间显示,据此可以了解茶及茶文化在美国出版物中的历时演变,为我们了解美国茶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检索结果显示,1810—1819年,tea在COHA中只出现了11次;1820—1829年,tea在COHA中出现了180次;1830—183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345;1840—184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505;1850—185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931;1860—186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869;1870—187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004;1880—188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408;1890—189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114;1900—190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164;1910—191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194;1920—192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402;1930—193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426;1940—194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308;1950—195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356;1960—196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008;1970—197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是1235;1980—198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432;1990—199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816;2000—2009年,tea在COHA中出现频数为1756。

从上述检索结果,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节点。从1820—1889年这70年间,美国茶消费量稳步提升,这与前文提到的美国建国后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情况基本一致,语料库中tea出现频数最高的年度区间是1880—1889这10年,而美国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峰值同样出现在1880年。基于检索结果可以推断,接下来的几十年,美国茶叶市场趋于平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茶在美国的影响力重新显示出攀升趋势,紧接着再次趋于平稳。在中美建交后的1980—1989年度区间,tea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数达到1940年以后的新高,这说明国际关系对美国茶文化不无影响。检索结果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茶在美国的关注度再次稳中有升,这与前文提到的美国茶文化复兴运动在时间维度上基本一致。国内研究者在提及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时,基本会提到以下几部作品:华裔作家雷庭招创作的《吃碗茶》、布鲁斯·爱德华·何的《茶壶烈酒》、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索尔·贝娄的《塞穆勒先生的行星》以及格雷戈·莫顿森所著的《三杯茶》。在这些作品中,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良方,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事实上,基于COHA的检索结果表明,美国文学作品中折射出来的茶文化远非如此,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

小结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显然,这远远不能展示美国茶文化的全部内容。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美国茶文化,为中国茶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朱利勇.美国早期茶文化的社会意义研究[J].农业考古,2015,(2):310-313.

袁滔,刘军丽.多重视角下的美国茶饮文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12-14.

盛敏,刘仲华,黄建安,肖力争,朱海燕.论当代美国茶文化复兴[J].茶叶科学,2017,(4):420-427.

黄剑,涂雨晨.论美国茶史及美国茶文化特色[J].农业考古,2014,(2):311-314.

林帜,姜欣.一叶知秋:美国对华态度变化在茶中的映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8-133.

陶德臣.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阶段及特点[J].古今农业,2015,(3):56-66.

杜丹.“绿色黄金”与“纸质黄金”:1784~1815年的中美茶叶贸易[J].南开史学,2019,(1):265-303.

朱平,杨婵容.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探析[J].农业考古,2006,(5):201-204.

张磊.美国茶文化浅论[J].饮食文化研究,2004,(3):90-94.

石涛,董晓汾,卫宇.19世纪上半叶中美茶叶贸易中假茶问题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46-56.

宋时磊.冲击与变革:美国质量门槛对近代华茶外贸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73-184.

上一篇:初等教育中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下一篇: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