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性护理(TCM)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编号,偶数组设为试验组(100例),奇数组设为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取TCM模式。比较两组的自护能力、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的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ESCA评分为(72.87±6.33)分,高于对照组的(55.48±5.15)分,试验组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优良率(92.00%)、护理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71.00%、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M模式可有效提高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脑卒中患者自护能力及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能力,取得较高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过渡性护理模式;自护能力;满意度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脑血管死亡人数达每年130万,脑卒中已成为临床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1-2]。

脑卒中治疗预后较差,患者常伴有半身不遂、语言、智力障碍等,需长期进行照护。但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因缺乏康复锻炼、护理知识,导致患者转出ICU后不能获得专业的康复护理,恢复效果差[3]。过渡性护理(transitionalcaremodel,TCM)是为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或单元诊疗转运中,仍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治疗或康复,而采取一系列措施[4]。本研究探讨TCM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及家属20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编号,偶数组为试验组(100例),奇数组为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6~83岁,平均(57.93±6.12)岁;入住ICU时间3~10d,平均(5.76±1.45)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或中专46例,大专及以上33例。试验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7~81岁,平均(58.20±6.37)岁;入住ICU时间3~9d,平均(5.88±1.26)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或中专45例,大专及以上32例。对照组家属中,男33例,女67例;年龄26~57岁,平均(41.36±5.27)岁;与患者关系:配偶41例,子女45例;兄弟姐妹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或中专37例,大专及以上38例。观察组家属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24~58岁,平均(40.96±5.52)岁;与患者关系:配偶44例,子女40例,兄弟姐妹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或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38例。两组患者和家属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5]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由ICU转入;患者或家属意识清晰,能正常阅读、沟通;Ⓒ家属:每位患者选择1例家属为主要照顾者,为配偶或直系亲属;有独立阅读、基本沟通能力;承担患者医疗责任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既往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器官损害、恶性肿瘤等;精神、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基础病史者;Ⓒ家属:既往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后,普通病房护士全程负责患者护理工作。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TCM模式,具体如下。Ⓒ成立TCM团队:团队成员包括ICU护士长1名、护士2名,普通病房专科护士2名,质控小组成员2名,护士长统筹护理工作,质控护士指导参与,责任护士负责临床实施、资料统计及收集,另邀请1名主治医生为医疗顾问。Ⓒ成员培训:在护士长组织下开展TCM模式培训、考核工作,ICU护士重点培训ICU患者转运技能、沟通技巧、突然事件处理流程等,普通病房护士重点培训如何接受ICU转出患者、呼吸道护理、液体管理、吸氧护理、并发症预防等。ⒸTCM实施:a.转出ICU前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导管放置、引流液、皮肤状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团队成员根据院内现有条件共同商讨TCM措施,并与患者及陪护家属共同商议并签订具体护理计划。b.转运交接。ICU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ICU护士将患者评估结果交给普通病房护士,告知患者疾病及康复进展情况,ICU护士在患者转出后的第1、2、3天进行床边回访,之后采用电话回访,回访内容包括:评估、分析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填写回访记录单,调查患者满意度,形成科学反馈意见。c.普通病房TCM护理。基础护理。教会陪护人员用弱碱性清洁剂清洁皮肤,妥善固定各导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状及量,观察排泄情况,预防便秘及失禁性皮炎;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口服用药剂量、时间等,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体位护理。选取正确患侧卧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协助患者正确摆放良肢位,针对偏瘫患者2h翻身1次;康复锻炼。动态评估患者病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肌力评级与主治医生及康复锻炼师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让陪护人员参与进来,指导患者自主活动,尽早回归生活;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及陪护人员知识水平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包括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诱发疾病的高危因素,康复治疗效果等,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建立住院安全意识,并随时通过多途径完善健康指导内容;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基础能耗、膳食金字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同烹饪方式带来的不同营养摄入,帮助其制定详细饮食计划;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不良心理给予指导,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患者从ICU病房转至普通病房后7d为过渡期。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自护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7d)应用自护能力量表(self-careabilityscale,ESCA)[6]评估患者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4个维度,共43项内容,采用1~4分计分法,评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自制调差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47,重测效度为0.855,包括家属对患者皮肤管理、安全管理、康复锻炼、饮食制定等内容,总分100分,根据得分评定为优(≥85分)、良(65~84分)、差(<65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问卷发放100分,回收有效问卷100分,回收率100%。Ⓒ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60,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问卷发放100分,回收有效问卷100分,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由于现阶段医疗资源紧张,加之重大手术和急诊患者对ICU需求量增加,导致部分不具备自护能力的ICU患者被提前转出[7-8]。由于脑卒中恢复效果较差,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后,仍需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以巩固ICU抢救效果[9]。但在临床实践中,ICU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仅予以常规护理,致使患者病情波动,影响恢复效果。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护理十分必要。

TCM由高级实践护士领导、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协作、患者及照护者参与讨论,提出针对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的护理模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ESCA评分、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TCM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利用TCM模式护理团队,通过统筹培训,综合主治医生的医疗指导,利用TCM团队、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综合管理方式,让患者、患者家属参与整个护理措施实施、评价过程,对患者及家属针对疾病康复、护理能力起到积极效果。针对脑卒中ICU患者特殊性,TCM模式为转入普通病房患者提供定期随访、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家属照护能力,通过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11];皮肤清洁、导管护理等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便秘等并发症;体位管理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并通过体位变换促进呼吸功能改善,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12-13];康复锻炼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饮食指导提高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心理护理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等,上述TCM措施由护士、患者及陪护家属共同参与、实施,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及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能力,保障患者出院后对疾病及后续康复训练的正确管理有积极意义[14-15]。TCM模式主要侧重护理范围延伸及管理系统的完善,确保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过程中护理的连续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持续、专业、系统的高质量护理服务,预防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本研究前期已进行部分预实验,发现TCM团队提供全面的出院计划和家庭随访,能促使患者及家属更系统的参与到护理活动中,降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依赖性,使患者更好回归家庭生活。

综上所述,TCM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家属对患者卧床的管理效果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静.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2):115-118.

[2]国家卫生计生委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卒中流行报告2015[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3]刘雅楠,赵伟娣,马惠欣,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ICU转出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516-518.

[4]黄海燕,缪玲莉,郭慧玲.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20-522.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8-171.

[6]刘延锦,余溯源,郭丽娜,等.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用于成年人群中的信效度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33):4266-4269.

[7]肖乐乐,徐玲芬,吴巍,等.ICU联络护士在过渡期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8):716-719.

[8]张晓雪,王欣然.ICU过渡期患者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526-529.

[9]谢莉莉,陈连波,徐英.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ICU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00-101,105.

[10]周月萍,马仲飞,夏小娟.“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模式在ICU转出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5):912-918.

[11]苏晓娟,华莎,宋娟.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6):386-388.

[12]朱红伟,董应兰,王明明,等.清单式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11):1274-1275.

[13]李佩涛,张会芝,崔现杰,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90-93.

[14]杨芳,贺琳晰,富园园.基于家庭需求的健康宣教模式对儿科ICU转出患儿家属转科应激压力情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0):2326-2331

[15]杨文梓,沈琴,孙亮,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673-676.

上一篇:制药废水中三乙胺对活性污泥特性下一篇:浅析前置煤气冷却器循环水系统的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