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虚拟经济房地产业的分析和认识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的关系透视

关于虚拟经济的界定,学界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一般认为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的实体与核心,没有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虚拟资本是构建虚拟经济体系的逻辑起点。虚拟资本源于实体资本又日益脱离实体资本而实现虚拟的价值增值,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行过程。

通过考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派生机制、股票和国债券的论述,我们会发现,虚拟资本总是作为实体资本的代表来论述的。马克思指出“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33-534页)。一方面,同一货币作为“不同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执行职能”,实际上代表多个资本,多个资本价值。另一方面,“同一些货币可以充当不知多少次存款的工具”(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35页)。在信用制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同一笔货币可以代表多个资本,但是其对应的实体资本只有一个,通过实体资本衍生或创造的资本皆为虚拟资本。也就是说,“它只是在一点上作为金属货币存在,而在所有其他点上,它只是以资本索取权的形式存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76页)。就股票来说,信用制度创造了一种联合的资本。马克思认为“证券就是代表这种资本的所有权证书。铁路、采矿、轮船等公司的股票是代表现实资本,也就是代表在这些企业中投入的并执行职能的资本……但是,这个资本不能有双重存在:一次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另一次是作为在这些企业中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它只存在于后一种形式,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29页)。从这里可以出,股票的价值只有一重存在形式,即股票作为“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代表被称为虚拟资本。就国债券来说,它们作为“原来借入的并且早已用掉的资本而发行的债券,……代表已经消灭的资本的纸制复本,在它们是可卖商品,因而可以再转化为资本的情况下,对它们的所有者来说,就作为资本执行职能”(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40页)。

从以上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论述,我们发现一笔实体资本可以对应一笔(倍)或多笔(倍)虚拟资本。但是,虚拟资本无论有多少笔(倍)存在,对应的只有一笔实体资本,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虚拟资本即实体资本的影子资本,虚拟资本的价值是实体资本的“影子价值”。虚拟经济就是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这里的虚拟性就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本价值形态的虚拟性。二是资本价值增值的虚拟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考察虚拟资本的虚拟之处:

(1)股票不过是实体资本即处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资本影子存在,这种影子存在无论被交易多少次,都不是实体资本本身,只能是虚幻的存在。而且,这虚幻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金融创新、资本区域流动、信用制度等的发展,有着越来越远离实体资本的趋势,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性。

(2)既然虚拟资本只是实体资本的影子存在,其价值是一种“影子价值”,它的“影子价值”的运行方式和价值决定方式必然是更加扑朔迷离,这进一步增强了虚拟资本的虚拟性。马克思说“这些所有权证书——不仅是国家证券,而且是股票——的价值的独立运动,加深了这种假象,好像除了它们可能有权索取的资本或权益之外,它们还构成现实资本。这就是说,它们已经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29-530页)。也就是说虽然虚拟资本的持有者除了能获得利息外,他可以把虚拟资本商品出售,实现以货币形态存在,并通过价格的波动获取收入(或导致损失)。由于虚拟资本具有一般商品的流通属性,它不仅可以通过交易方式获得到资本价值的偿付,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资本的交易在市场上变得更加“看不见、摸不着”,这不仅加深而且进一步掩饰了它的虚拟性。

(3)价值的增值部分是“泡沫价值”,这部分泡沫价值同样是虚拟的。资本只有依靠剥削雇佣工人,吸吮活劳动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但是买卖股票、债券获得的收益仿佛是钱生出的一样,在这里资本变成了“一个自行增值的自动机”(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1975,第529页)。实际上虚拟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只不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体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异化表现,“作为虚拟的价值增值过程,也像虚拟的货币与商品家族的对立一样,它也越来越朝着与整个实际生产过程相对立的方向发展,价值增值过程的外化和虚拟化,这就是虚拟资本发展的本质”(刘骏民,1998)。不过,虚拟的价值积累仍然来源于实体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金融资产在市场流通过程所发生的虚拟的价值增值来自于流通过程之外的生产过程,增值的部分是对实体资本创造的利润的分配和再分配。

2 对准虚拟经济房地产业的认识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由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持有者动机的多样性,会赋予其特定的经济属性。如当实物资产的购买者是以投机为目的“待价而沽”时,其资产的虚拟性就表现无疑了。为了明显地区分这类资产与“纯粹”的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的差异和联系,我们提出准虚拟资产和准虚拟经济这两个概念。将具有实物资产消费属性,同时又兼有虚拟资产投机属性的资产定义为准虚拟资产。相应地,我们将以投机牟利为目的的大规模持有和交易某种准虚拟资产的经济活动定义为准虚拟经济。这样定义客观反映了准虚拟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性,也使得准虚拟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在理论上能够区别开来。

事实上,房地产属于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王国刚(2001)认为房地产属实体经济范畴;陈伯庚持同样观点,认为“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实体资本,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陈伯庚,2003)。但是,认为房地产属于虚拟经济的学者恐怕还占多数(郭金兴,2004;祝宪民,2005;赵磊,2010),赵磊认为:“房地产之所以属于虚拟经济,就在于许多房产交易并不是在买卖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在买卖它的‘泡沫价值’”。毫无疑问,当前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认为房地产先天不属于虚拟经济,正如黄金天然不是货币一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既可作为投资品又可以是消费品,兼有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的双重属性。譬如,当房产购买者将其作为自用商品居住时,房产就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实物资产,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持有房产的动机。我国一线城市广州市的调查表明,2010年65.6%购房者为刚性消费,解决居住需求(搜房网,2010)。但是,当部分人购买房产不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而是追逐投资收益时,房产即一度作为投资品而存在,而当投资嬗变为投机产生“泡沫价值”时,作为实物资产的房地产此时就被赋予了虚拟资产的某些属性。温州炒房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四处出击的投机行为,便是将房地产的虚拟资产属性在市场经济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而成为本文所谓的准虚拟资产。

准虚拟资产并不限定于房地产,但是正如股票是虚拟资本的典型载体一样,也可以说房地产是准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当产生准虚拟经济活动的条件具备时,任何一种实物比如说郁金香、君子兰、绿豆、古玩等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准虚拟资产。那么一项实物资产在什么情况下会被经济关系赋予虚拟的属性?其一,短缺是该实物资产成为准虚拟资产的现实基础,这既可以是天然形成短缺,如地产、古玩,也可以是外界因素造成的短缺,如2007年的普洱茶、2010年的黄龙玉。其二,供给缺乏弹性是一项实物资产成为准虚拟资产的客观条件。当需求变化导致价格上升或下降时,供给在短期内仍然是很有限的,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迅速做出调整。其三,投机是实物资产成为准虚拟资产产生的主观条件。在过度投机的刺激下,一项实物资产的价格被炒得越来越高,以如前述,此时供给不能及时得到调整,资产价格的不断飙升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炒作的队伍,人人都希望从价格的飙升中谋取差价利益。因此,并没有什么实物资产天生就是准虚拟资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赋予它可投机的经济属性时,在投机行为的推动下实物资产才会成为准虚拟资产。

上一篇:新时代下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的分析与研究下一篇:关于高速公路公司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