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银行会计工作总结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内部银行会计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内部银行会计工作总结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银行业整体发展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日趋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风险也伴随着逐渐的多样化和扩大化。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是当前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途径,更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在银行内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标准、程序、措施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完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银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保障银行资产的稳定与安全。本文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积极探索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控制系统的措施与方法,希望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银行会计;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对资金及资金运行统筹、计算、以及监管等的活动,在各行各业中都是重要的存在,在银行业这样一个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中更为重要。在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中,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近几年来,国际上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今年年初,更是传出了二十年前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又有重来之势的消息。而所有的金融危机都与货币脱不了干系,究其原因,还是银行会计内部对货币等方面的控制体系不够规范,因此,及时的发现银行会计内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的控制管理,增强银行会计行业面对变革和风险的能力,才能正本清源,事半功倍,不会在金融风暴中被淹没。

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1.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控制包含会计和管理两方面,会计控制是对资金方面的控制,管理控制是对管理者的决定与策略的控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毫无意外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该方面的研究略有滞后,但是在金融危机的不断锤炼下,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互碰撞中,我国的控制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上,各学者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不足之处,并比对中西差异,引进西方一些先进之处,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应对风险的问题上,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价的主体,是会计师或是管理者,也存在分歧。另外,我国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也逐渐的具体化,在对某银行的具体研究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将研究进行具体化、实际化。

2.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还不太成熟,因此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虽然国家在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方面颁布了一些规定,但是关于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相应的责任问题、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与边界等方面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因此相关法规难以对理论研究产生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还不顾完善,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够明确,理论难以完全的应用于实践。另外,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研究方面,也常常产生重此轻彼的现象,两者无法达到很好的平衡。因此,会计内部控制理论党的研究还有待发展,以期对内部控制产生指导意义。

二、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发展不理想

从整体而言,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环境有所不足,主要体现在:(1)对内部控制认知欠缺:许多管理层忽视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使会计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许多会计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2)岗位与员工安排不明:不同的员工适合不同方面的业务,如果不能是两者相适应,则极易造成效率低下、业务不精的现象,此外,有时还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现象,使工作的分配不明确,责任的划分不明晰。(3)会计的能力与素质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及其迅速,会计的能力如果不能随之提高,则会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无法满足行业的需要。(4)鼓励制度不完善:鼓励制度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正比,越完善、详尽的鼓励制度越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效益。

2.风险评估手段落后

任何行业都是存在风险的,频繁的金融危机说明,银行的风险更大,而我国银行对风险的应对还有所欠缺,主要存在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控制力度不足、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风险评估系不完善占很大的比重,我国的风险评估手段过于单一和简单,导致难以及时的发现风险,及早的找到应对策略,在风险发生时处于被动局面。

3.控制活动效力不足

一方面,在金融业的发展中,计算机逐渐普及,计算机操作逐步替代了原有的人工操作,操作方式进行了变革,而银行会计内部控理体系却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自然而然的,控制体系对工作运行、资金流通等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然而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业务管理与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效的落实,使各方面的工作不能严格的按照理论制度进行,造成各环节工作的脱节,制度实施的不严谨,也使得制度成为一种摆设,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无法做到“令必行,禁必止”。

4.信息披露内容不完善,真实性不足

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许多行业的信息是不进行公开的,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对知情权的要求,信息也开始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尽管如此,很多信息的公开力度还是不足够,公开的内容也不详尽和完善,很多重要信息也会模糊化,导致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在银行这样与货币打交道的行业,如果信息不能清晰的公开,会严重的影响公平程度,很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5.内部监督机制发展过慢,人员约束机制不完备

银行业的发展及其迅速,然而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发展却过于缓慢,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约,无论是监督体制还监督力度都有所欠缺,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一方面,会计监察辅导工作有所不足,辅导岗位和监察人员由于业务繁忙等原因对内部的监管不力。另一方面,监督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门没有对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指导,使得监督人员在工作的效率低下,成果不突出。另外,还有可能存在着监督力量不到位,对监督约束工作重视度不够的现象。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策略

1.设定会计内部控制期望达成的目标

在银行会计控制的管理工作中,一昧的加强管理很容易造成倦怠,而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达成的目标,则会减轻疲倦,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在期望目标的设定中,可以设定一个总体的大目标和若干个的阶段性的小目标,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稍高于日常工作量的难度,又在可以完成的范围内,以此激励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

2.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全面精准的明确内部控制的观念,提高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整体认知,加强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使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韵味并加以传承,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最终以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代替内部管理的控制。(2)将岗位与员工合理安排,努力使员工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现效益最大化。(3)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在招聘等环节加强把关,做到择优录取,避免鱼目混珠。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师的思想水平。(4)健全鼓励制度,激发会计的工作热情,营造出蓬勃向上、积极热情的工作环境。

3.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在增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中,除却环境等人为因素外,还存在着风险这样的不可控因素。在应对风险中,应该加强风险意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早发现风险并规避风险,并且在风险之后进行有效的补救和下一步的战略措施。其中,在风险评估方面,应该改变传统单一、孤立的评估体系,整合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建立全面化的、系统化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强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应对。

4.设计系统性的控制活动

在控制活动的设计中,一方面,要对薄弱部分的业务进行重点化的建设,使之可以与其他方面的业务同步进行,不会对整体的进展造成滞后或损失,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优势部分业务的建设,以优势业务带动弱势业务,使各方面平衡发展,共同前进 。另一方面,可以将各个单方面的业务控制活动进行分析、重组、和整合,最终设计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化的会计内部控制活动体系。此外,还可以增加现代化高科技的投入,减少人工成本,也减少人为性的失误。还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其他行业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5.持续改进会计内部监督方法

会计内部监督方法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长期化的不断改进,才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对管理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对会计内部监督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善监督体系常规思想,一方面将上下级监督,同级监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将业务各环节的审核、管理、监察相整合,形成全面化的监督体系。(2)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重视,增强监督团队的力量,提高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素质,努力将风险与失误扼杀在摇篮里。(3)增强监督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事故的造成这严惩不贷,树立起良好的风气。

四、总结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银行业面对的风险也日益增大,与之相应的,银行会计内部的控制管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无论是内部环境的改善,风险评估体系的健全,还是监督制度的改进,都不可能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制度,而必须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早的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我国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霞.现代银行内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3-15.

[2]杨立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0).208.

[3]庄瑞豪.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弊端显现总行扮演双重角色字号[J].财经,2014(01).

[4]王旭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日本政策研究及启示[J].财会学习,2013(09).65-68.

[5]张华.关于完善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4(03).38-39.

[6]舒陈红.试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01).17.

作者:张卉 刘强

第2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银行会计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首要防线,会计内部控制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电子网络化业务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相对淡薄,内控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首先强调了商业银行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进而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商业体系安全稳健进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条件出现沧桑巨变,与此同时,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同样加大,银行会计风险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怎样利用会计内控来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有效预防风险,成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内控工作是有效抵御会计风险的首到关口,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一)对银行目标和方针的实现有帮助

之所以进行内控工作,旨在充分保证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使其资产处于安全状态,使其财务数据真实。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组织管理层实现发展目标有推动作用,有效确保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避免其发生流失,充分确保财务数据与经营信息的可靠性。

(二)对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有帮助

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货币的安全运作,能够有效防止公款私用等问题,防止资产受受损,发挥事先控制的功能。针对投资目构建起全程的会计控制,能够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对投资、固定资产的控制,有效地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扩大。

(三)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

作为经营风险的组织,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风险。现阶段,其具有偏低的风险意识,同时,广大投资者也具有较低的风险意识。基于此,今后应当切实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进一步优化其内控机制,强调该项工作的作用,对构建一种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非常有帮助。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

现阶段,尽管银行在该项工作过程中获得不小的成绩,同时,风险控制水平明显改善。然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其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在运作过程中为有效避免会计风险,构建起比较科学合理的会计内控制度,虽然如此,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会计从业者具有比较薄弱的风险意识,部分人为敷衍上级检查,迫于无奈而被动落实制度,导致他们对目标不清晰,导致内控制度成为一种表面文章,最终使得内控根本无法起到应用的作用。

(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于提升

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项工作的效果。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日益增多,一系列新业务被推出,从而对从业者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要是他们对于新业务不熟悉,而非常易于导致他们惯性的违规行为,从而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内部会计监督执行不力

现阶段,会计一味地强调核算职能,而对各种财务行为的监督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商业银行不注重管理工作,片面的侧重经营;注意制度的制定而忽视其具体的执行。

(四)“大数据”带来的新问题

目前,电脑与网络技术已经在银行的业务中非常普及,一方面为银行经营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还为许多黑客提供了入侵的机会,使得风险防范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起相应的安全防控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统一管控会计工作,认真落实相关制度,认真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通过计算机来开展该项工作,充分保障财务数据的可靠性,禁止乱用会计科目,禁止发布不实财务数据。结合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今后需要做好如下对策。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文化

第一,确定良好的发展观。银行各个科室与管理需要形成一致观点:银行必须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目标是使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一定不要为获得眼前利益而破坏自己的内控环境;第二,切实强化对职工的内控宣传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都了解内控方法;第三,建立内控文化。注重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职工彼此互助,彼此激励,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遵循高效、安全、可操作的基本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囊括会计业务全程的每一个环节,这属于一项非常繁琐的综合性业务,全程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控制。操作规程应当按照商业银行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适时地加以优化与改进。尤其是当开展某项新业务的时候,必须提前构建起完善的操作规程,充分确保其有章可循,从而降低风险。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级授权制度

实行岗位分工。对于那些重点岗位的职工,应当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平行交接。各种业务一定要分配给多个职工来进行,必须对各种不相容的岗位实施分离管理。对每个程序与岗位,适当授权,对重要会计事项一定要授权审批,构建起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强化内部稽查审计

稽核审计属于内控工作的最后关口,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的作用,充分确保其权威性与独立性,应当从合规性监督转变为风险性监督。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切实做好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等工作,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关口前移。

(五)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构建起财会、监察等有机结合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彼此协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各个机构形成监督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改变违规操作、有章不循的问题。伴随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之中的普及,过去那种基于手工化的内控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业务的需要,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安全防范体系是今后亟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鲍玉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J].现代商业.2010(20).

[3]冯玉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2(27).

[4]向美英.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2).

作者:唐瑾怡

第3篇:完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探析

【摘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文章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一个高风险和突发性事件极易出现的行业和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有效避免和防范高风险、突发性事件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是实现预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设立新的机构和开办新的业务都必须要内控先行。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内部控制失灵是造成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的直接原因,而隐藏在内部控制失灵现象背后的则是内部控制要素的缺失和内部控制运行体系的紊乱。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熟悉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亡羊补牢,堵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窟窿,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大案要案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理念还不到位

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熟悉不全面,不完整。有些治理者仍然认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治理者把内部会计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二是没有摆正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内控优先理念缺乏。一些分支机构没有熟悉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反而把内部控制与发展业务对立起来,只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以至形成大量风险,直接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人力资源政策还不够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没有建立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机制,在治理层不能恰当地配备人力资源,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的分支行没有建立不相容岗位职务说明书,轻易造成混岗作业;有的行业岗位职责不具体,该职务应承担的责任不清,造成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未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不利于要害岗位人员的核查和监督。四是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及其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滞后。目前对员工和机构的考核总体上是以业务发展指标为主,而工作质量和内部控制指标居于次要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逆向激励的问题。为了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均对其分支机构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不过,大多数银行推出的激励考核机制侧重于业务发展,较少考虑内控建设情况。

2、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

因为要害人员往往拥有一定的人、财、物权,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重要凭证和印章,也就有更多的作案机会。鉴于此,国外银行大多都建立了针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更为严格的监督约束,比如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专门的内部审计。但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银行在赋予要害人员非凡权力的同时,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尚未推行,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存在重大缺陷,侧重于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审计,忽视对要害人员(尤其是治理人员)的审计。无论是审计频率,还是审计范围上都远不能形成对要害人员的有效威慑,从而为要害人员作案提供可能。

3、对会计治理活动的控制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核算系统条块分割和缺乏统筹,使得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矛盾、空白、低效;员工职责不够清楚,未细化到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缺乏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造成混岗、一人多岗和顶岗的现象普遍。二是授权授信不够完善。授权机制不够科学,授多大权、授哪些权没有适当的授权模型;对授权的制约和监督跟不上,对授权中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对越权行为惩处不力。

4、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匹配

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可概括为决策、建设与治理、执行与操作、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五个环节。其中,监督评价环节的作用是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并督促治理层纠正内部控制隐患和缺陷。现实中,这一环节的职责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显得相当薄弱。首先,有些银行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受行政体制干扰较多,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对总行层面进行审计时,难度相当大;再次,受制于架构设置的缺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强,很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其提出的整改要求重视性不高,影响内控改进的效率;第四,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范围;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相关业务不熟,计算机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电子化趋势。

三、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的对策

1、认识到位,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处理上每一环节的风险防范,培养会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使会计人员熟悉到所在部门的风险治理水平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要使会计人员充分熟悉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要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应遵循的制度和规定,明白遵守与违反的界限,并提高自我约束与对他人监督的意识,克服执行中的随意性,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熟悉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2、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深化内部控制的关系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努力开拓市场、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我们要果断予以制止。有的行为了多争一些存款,无论客户大小、远近,一律承诺上门收款,实际上潜伏着风险;有的行为了吸引客户,置账户治理制度于不顾,违规开立账户;还有的行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实行“限时服务”制度,致使柜台人员为了不被客户投诉,对票据审查不细而放过假单、假证等。这些都是以牺牲原则和制度为代价的,给银行经营带来了风险。银行搞改革,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的关系,要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开办和处理任何业务都要以制度作保证,明确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实行稳健经营。

3、制度到位,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首先,总结经验,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要突出对业务风险点的防范,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订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对象、原则、手段、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其次,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对不适应业务发展以及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及时进行重新修订,对已经历过时的或已有新规定代替的制度、办法予以废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随时把最新的、最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传达到前台会计人员,以便各职级员工学习、查阅和利用,提高制度可执行性,避免有章难循和有章不循现象的发生。

4、建立柜面业务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营业网点稽核岗要承担风险治理职责,实施有效的预警、预告职责,通过定量猜测技术和相关方法,加强日常核算和内部监督,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缺陷,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5、监督到位,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手段

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正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要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无济于事。而严格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6、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追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由事前、事中和事后组成。外部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一般都与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为了规范会计秩序和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要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追究制度,凡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追溯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并具体规定违反制度的内部处罚措施,尤其是事后检查人员查出的违反制度行为更要纳入内部追究制度中。银行高级治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由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资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许波: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06(10).

[2] 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8).

[3] 商业银行内控指引[S].

作者:张育红

第4篇:对开展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为适应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要求,提高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质量和效率,防范资金风险,作为现代化支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称ABS),开始在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正式运行。系统使用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基层央行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适应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尽快掌握审计重点,有效发挥内审的“谋士”和“保健医”作用。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市)支行上升至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基本会计核算单位,各县(市)支行为中支的前台营业网点,从原有的“一级人行机构,一级核算单位”的模式,改变为县(市)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集中到地市中心支行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地提升了会计核算组织层次,解决了以前分散式会计核算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降低了会计核算风险,避免了因理解偏差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核算质量差异,强化了对核算的统一管理,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

(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运行特点

1、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ABS改变原来分散式、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市)支行转变为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核算主体,各县(市)支行为中心支行的营业网点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在中心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设置查询查复岗,负责全辖各类账务的查询。

2、严格了会计印章的管理。ABS改变了原来会计业务印章过多过乱的情况,对会计业务印章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点柜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凭证受理章、在回单和对账单上加盖业务公章,联行柜使用联行专用章,综合柜使用转讫章,每个柜使用的业务公章各不相同,分清了责任,为防范会计风险增加防线。

3、改变了记帐方式。一是记账方式不同。ABS采用一记双讫记账方式,在一个记账模块中同时记录一套记账凭证的借贷双方,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记账串户的错误发生。二是记帐凭证不同。原来的核算系统的记账凭证有自制凭证、外来凭证、机器自动生成打印的凭证,而大额支付系统的记账凭证全部为机器自动生成打印。

4、清算账户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清算账户的设置采取“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全国各金融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的所有清算账户物理上在国家处理中心存储,逻辑上由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ABS进行处理,改变了中央银行各核算主体对所辖账户的控制管理。

5、会计资料传递网络化信息化。ABS不是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它的中心服务器向上接入支付系统,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同步运行,向下连接综合柜、联行柜及多个网络终端,组成完整的网络系统,将会计核算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传输,改变了中央银行会计活动和支付清算服务信息以纸凭证方式传递的方式。会计核算数据传输的网络化信息使ABS系统运行更加依赖网络。

6、会计资料的整理部门不同。原来的凭证都是按科目日结单整理好后移交给事后监督部门,现在凭证都是以柜组为单位汇总后移交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再进行配对。

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事后监督中心日常会计监督只对会计凭证、账表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是个盲点。 因此,内审部门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审计力度,对事后监督中心在日常会计监督中涉及不到的和没有监督到位的相关事项进行审计监

督。一是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新系统运行后,原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随业务变化及时修改完善与新系统配套的内控制度。二是重大事项审批制度。是否严格划分会计主管和分管行长审批范围,明晰审批责任。三是 “印、押(密押卡、密钥)、证”管理制度。四是操作口令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设置、保管、使用操作人员口令。四是岗位责任制。是否坚持相互制约的原则。五是会计主管坐班制度。是否建立规范的《主任坐班日志》,坚持对每日发生的重大会计事项及时进行记载。

(二)加强网络风险审计,关注运行风险。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通过网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保障网络畅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健,一旦网络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影响资金调拨,极易造成运行风险。因此,内审部门要加强对ABS系统网络安全的审计监督,着重检查网络安全设置,是否做好全辖网络的统一规划和监控、管理,是否建有备份网络,是否进行数据双备份并异地存放;是否制定ABS系统和网络的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异常情况制定出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系统审计,防范系统风险。ABS应用系统运行伊始,系统设计上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内审部门要加大对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审计力度,通过听取汇报、跟班作业、质询、问卷调查、谈话、实地观察、上机操作等方式对系统运行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探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解决缺陷的改进意见,使系统日臻完善,防范和化解系统应用风险。

(四)加强对核算中心和县支行网点的现场审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县辖会计核算网点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全辖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中心承担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责,要对各项资金、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安全性负责。县辖会计核算网点仍是具体经济业务的承办主体,其负责人仍是会计责任主体,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事后监督中心因是各基层会计核算网点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集中地。因此,实施现场审计时,应将核算中心和县支行网点作为审计通知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事后监督中心,取得事后监督中心的积极配合,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监督情况,完成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调阅。对县支行网点审计时,应注重表外科目业务处理情况,尤其是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要对实物库存进行现场清查。

(五)加强联行业务审计,关注资金风险。ABS系统运行后,联行柜负责异地资金收转,网点柜负责资金入账、汇划,风险主要集中在各网点,一笔联行业务处理是由联行柜和营业网点共同完成的,两者相互分离,潜存安全隐患。因此内审部门应加大联行往来账业务审计力度,重点审核往账原始凭证和来账报单真实性、合规性。

(六)加强跟踪审计,关注问题整改。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要进行跟踪。会计集中核算制下,核算中心与各县支行营业网点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审计对象上要彻底改变只审计一级核算单位的局限,对每一个问题要从上到下一查到底。

三、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熟悉被监督部门的业务,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前提。ABS系统运行后,内审人员要努力适应会计核算系统改革的要求,加强对新制度、新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深入到会计核算岗位一线,采取跟班学习、现场上机操作等方式,了解岗位设置,熟悉ABS系统操作规程,把握资金进出的关键环节,观察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修改完善内审操作规程中有关会计业务内容。为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的变化,应按照新的核算系统操作要求及《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修订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修订本)》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修订稿)》等规定,适时修改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关注新的风险点,适时调整审计目标及审计方向,增强审计能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三)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会计的集中核算要求内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把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有机结合并广泛运用于审计工作作为具体目标抓实、抓细,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化水平,从而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5篇: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求,从2005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全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基本建立了适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明确内控目标,基本构建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评价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进入了全面建设完善的崭新阶段。

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相互制约的内部组织机构。从2005年起,先后设立了合规管理部门,搭建起对董事会负责的独立的内审体制和对高级管理层负责的内控合规管理体制架构;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科学分工、有效制衡、协调配合的内部组织体系。完善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垂直管理和业务单元制、推行风险经理制,及时改进授权经营、分层管理和逐级负责体制,逐步强化风险管理、信贷审批和审计条线垂直管理,建立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的分离制衡机制。

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建立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各家商业银行明确提出加快审计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革的目标是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审计决策与计划的科学性,建立符合国际标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审计作业与质量控制规范体系以及标准化、模块化的审计方法体系,形成相对独立、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目前,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加大审计力度。在全面开展合规性审计的同时,开展了旨在增强控制能力、消除制度风险的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内容由单项转变为综合,审计重点由合规性转变为风险性与合规性并重。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不足和短板需要正视和改进。

(一)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的弱点。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许多业务的规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盲目性、操作性不强等现象。而对业务起到监督控制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是存在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等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制定印押证三分管、钱账分管、内外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重要会计事项审批、轮休强休等内部控制制度,但各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却存在相互独立,甚至抵触的现象,因而极易导致各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会计人员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要做到“账平表对、钱账分管、印押证三分管”等规章制度的表面,但随着业务内容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的增加,会计管理人员出现了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不足,对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内部评价,内部控制被动执行,常常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滞后于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已经基本普及,使传统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从而也对内部稽核、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实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开发和设计的程序只重视“如何让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核算任务”,所设计的程序使有关人员不能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没有形成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监督系统。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的广泛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稽核监督的长期空白已经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基层行受种种利益的驱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严重,致使核算秩序混乱。如部分基层行因一线会计人员缺少,不能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重要岗位不得兼岗和强制休假等制度。重要岗位人员超期任职,形成混岗和一岗多职现象,使岗位之间失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银行会计的监督是对日常会计凭证、账表、账册等进行审核,对业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备、监督手段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做到及时到位,检查力度不够,相对弱化了会计的基本职责,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六)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大部分行没有形成严密的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监督部门只局限于查找具体问题,缺乏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无法对会计内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防范措施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针对会计内控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意识,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既定目标的关键。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的切实贯彻是实现内部控制既定目标的关键。制度运行的状况及运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首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银行管理层和经营部门应达成共识:银行的发展要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要以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内控环境。其次,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形成整体认知。再次,构建内控文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各行的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论文格式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强化内部稽查审计,完善监督核查制度

稽核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会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同时要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建立一整套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对监控对象做出迅速判断,并采取即使必要的措施。

(五)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监督检查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

结论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处在体制转变的重要过程中,由于法制建设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还不很发达、社会信用建设滞后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还将经历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将成为贯穿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工程。从本文可以得出:

1.商业银行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主动积极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但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只是最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身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合适自己的内部控制机制。

2.内部控制系统组织结构中的每一层次都必须遵循自己的责任目标,履行职责,保持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对系统建设的控制力,建立追踪问效机制。

3.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结构,为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第6篇: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探究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

风险防范探究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论文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针对出现的风险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

1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

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

(2)改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

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

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6)建立健全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制定会计检查问题整改制度明晰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办、整改报告、整改评价和整改责任追究流程建立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反馈机制和跟踪检查的监督机制;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以实现资金安全运营和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防范会计风险为中心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强化规章制度落实、创新管理控制手段建立查防并重、人机结合、全员参与的会计内控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会计部位风险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第7篇: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股份制改造和重组上市都充满了挑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建立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 企业 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 发展 、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 法律 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 总结 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 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 教育 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

(2)改进商业银行 会计 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 总结 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 金融 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 电子 计算 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6)建立健全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制定会计检查问题整改制度,明晰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办、整改报告、整改评价和整改责任追究流程,建立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反馈机制和跟踪检查的监督机制;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以实现资金安全运营和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防范会计风险为中心,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强化规章制度落实、创新管理控制手段,建立查防并重、人机结合、全员参与的会计内控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会计部位风险,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第8篇:内部银行工作小结

内部银行工作小结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现代企管中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者的关注,内部银行工作小结。企要实现内部审计职能,通常有两种选择: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称稽核部门);或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outsourcing,或译作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目前银行业务的外包

是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商业战略,也就是银行把自身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业机构。银行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根本思想是彻底摈弃大工业时代的模式,将非企业的核心业务交由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重新塑造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企业模式。它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企业组织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把内部审计业务等一些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已成为种趋势。

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优缺点

关于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可以外包,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赞成外包的人认为银行内审交由外部的会计师务所(或咨询公司等)来操作,可以提供低成本并且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另有一些人则担心这样会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总体而言,赞同或反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理由主要会议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审计成本

赞成内部审计外包的认为:取消内部审计部门之后,银行不再需要承担内部审计人员的固定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银行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协商确定其可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的类型,从而提高了银行内部审计成本的弹性;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或区域内部审计中心,估计银行系统的内部审计人员超过3万人。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部分削减这方面的招聘、培训和福利支出,从而可大大降低银行相应的成本。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则认为聘请知名的或规模较大的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并不一定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因此聘请事务所的费用以及与事务所协调沟通的成本有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专业胜任能力

赞同内部审计外包的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为众多公司提供审计服务;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商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注册会计师是审计领域的专家。他们所掌握的审计手段、技术、方法和专业水准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专家来做能更好地完成审计目标。如果银行内部缺少某一特定内审项目所需的专业人才和知识的时候,内审外包可以更好的达到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则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而内部审计的内容则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审计方面,还涵盖了银行的经营效率、效益、遵循的有关法规与合同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由于侧重点的不同,银行管理者有理由对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产生疑虑。而且,为银行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的了解程度不如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的专业领域内的业务也可能不甚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其所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的质量。

3、审计时间

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提出,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银行的员工,为银行提供有是持续的服务,而且可以在银行急需的情况下及时为银行提供必要的审计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则只能根据合同的约定提供定期的服务,而且在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还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的淡季和忙季。在我国,由于大型的会计事务所主要收入来源于报表审计,导致事务所客观存在淡季和忙季之分,这样,银行如果在每年的1至4月份(即事务所的忙季)需要将内部审计外包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4、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物质基矗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虽然近年改革,但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外包商不涉及银行的经营活动或选择或实施内部控制措施,也可以避免和被审计银行机构发生任何利益冲突。因此有可能提供比内部审计师更加准确的信息,从而促进银行的管理层次改进内部控制状况。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认为,银行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可能无法从同时为银行提供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同一事务所审计人员那里了解到银行内部控制的真实信息,而且这种情形可能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实质上的独立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第一则第101条中也明确指出:“审计师在向客户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提供内部审计方面的服务将有损独立性,除非企业内部的专门的人员负责内部审计,”以上这些关于是否应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以及外包的程度是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服务外包为银行的管理当局提供了一种选择,同时为内部地 部门创造了一个竞争对手,在内部审计部门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银行管理的需要时,管理者可以用外部的审计服务提供者取而代之,从而保证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影响内部审计外包因素的实证分析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响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四个主要因素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程度,1997年,Simoetravick对

918家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回收问卷232份,工作总结《内部银行工作小结》。 在这次的调查表中,Simoetravick列出了影响管理者决定是否将内部审计外包的因素,并要求管理者按照影响程度在0至100的区间内给出相应的分值,0代表不重要的因素,100代表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Simoetravick将所有问答问卷的管理者按照两组(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和求实施内部审计外包)分别计算了各因素的平均值,其结果如下表1,以上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者与求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者对各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的较大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说明,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外包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各项因素综合考虑之后才能作出决策。永州免费公文资源版权所有

三、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为加强对银行监管工作的指导力度,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8月发布了《银行内审及监管当局与内外审的关系》(Internalauditiankandtheupervisor elatiohiwithauditors)。该文件参考了巴塞尔委员会1998年发布的《银行内控体系框架》和1999年发布的《增强银行治理》的相关内容,对银行的内部审计(Internalaudit)的定义、目标、任务、原则、执行、监管当局与内外审的关系,审计委员会,内审外包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共20条准则)。

1、定义。该文件将内审外包定义为将内审工作交由外部的审计人员来承担即称为外包。为内审外包一方面可谓银行主生较大的收益,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风险,如对外包机构的工作控制不利甚至失控,这些风险需要加以监控。

2、外包事项。不论银行的内审工作是否外包,银行的董事会和最高的管理层应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和内审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运行负最终的责任。虽然有些国家要求银行必须配置有足够能力检查银行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对于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不太精通的某些审计项目来说,银行的管理层可以考虑外包。在一些国家,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了全部的外包,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应该安排一名高级的资深人员作为其负责人,并安排一些本银行的职员参与其工作。外包机构协助内审人员确定需要关注的负险、执行的审计程序。但是对于大部分国家的国际性大银行来说,如果将内审工作全部或者是核心部分外包则是不太适合的。

3、合同问题。银行与外包机构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高层的银行管理者应该考虑银行的特点,确保合同内外包机构拥有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合同应明确外包机构的任务和责任,银行高层的管理者和监管当局有权适用外包机构与任务相关的材料。内审外包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监管当局应要求银行在将内审外包时要分析外包对银行整个风险预测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一旦合同突然中止,银行应采取应急的措施。

四、实现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另一种选择—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给银行带来上述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银行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到位。管理层就应当对内部审计外包商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满足银行的需要。管理层应当将银行的需求、目标和必要的控制要求告诉潜在的内部审计外包商。管理层也应当对外包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讨论。外包合同应当考虑银行经营需求和在风险评估、选择外包商阶段被识别出重要风险因素。合同应当明确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具体详细,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等。

由于内部审计外包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可以考虑将内部审计外包方案与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方案折衷,即推动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外理日常的审计业务,在企业遇到非常规的业务(如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审核)时,再从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聘请专业人士为企业服务。这样,既保证了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又可以在必要时从银行外部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 浅议银行内部审计的外部化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现代企管中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者的关注。企要实现内部审计职能,通常有两种选择: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称稽核部门);或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outsourcing,或译作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目前银行业务的外包

是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商业战略,也就是银行把自身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业机构。银行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根本思想是彻底摈弃大工业时代的模式,将非企业的核心业务交由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重新塑造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企业模式。它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企业组织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把内部审计业务等一些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已成为种趋势。

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优缺点

关于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可以外包,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赞成外包的人认为银行内审交由外部的会计师务所(或咨询公司等)来操作,可以提供低成本并且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另有一些人则担心这样会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总体而言,赞同或反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理由主要会议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审计成本

赞成内部审计外包的认为:取消内部审计部门之后,银行不再需要承担内部审计人员的固定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银行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协商确定其可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的类型,从而提高了银行内部审计成本的弹性;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或区域内部审计中心,估计银行系统的内部审计人员超过3万人。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部分削减这方面的招聘、培训和福利支出,从而可大大降低银行相应的成本。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则认为聘请知名的或规模较大的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并不一定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因此聘请事务所的费用以及与事务所协调沟通的成本有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专业胜任能力

赞同内部审计外包的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为众多公司提供审计服务;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商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注册会计师是审计领域的专家。他们所掌握的审计手段、技术、方法和专业水准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专家来做能更好地完成审计目标。如果银行内部缺少某一特定内审项目所需的专业人才和知识的时候,内审外包可以更好的达到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则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审计方面,而内部审计的内容则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审计方面,还涵盖了银行的经营效率、效益、遵循的有关法规与合同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由于侧重点的不同,银行管理者有理由对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产生疑虑。而且,为银行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的了解程度不如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的专业领域内的业务也可能不甚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其所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的质量。

3、审计时间

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提出,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银行的员工,为银行提供有是持续的服务,而且可以在银行急需的情况下及时为银行提供必要的审计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则只能根据合同的约定提供定期的服务,而且在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还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的淡季和忙季。在我国,由于大型的会计事务所主要收入来源于报表审计,导致事务所客观存在淡季和忙季之分,这样,银行如果在每年的1至4月份(即事务所的忙季)需要将内部审计外包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4、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物质基矗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虽然近年改革,但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外包商不涉及银行的经营活动或选择或实施内部控制措施,也可以避免和被审计银行机构发生任何利益冲突。因此有可能提供比内部审计师更加准确的信息,从而促进银行的管理层次改进内部控制状况。反对内部审计外包的人认为,银行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可能无法从同时为银行提供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同一事务所审计人员那里了解到银行内部控制的真实信息,而且这种情形可能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实质上的独立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第一则第101条中也明确指出:“审计师在向客户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提供内部审计方面的服务将有损独立性,除非企业内部的专门的人员负责内部审计,”以上这些关于是否应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以及外包的程度是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服务外包为银行的管理当局提供了一种选择,同时为内部地

第9篇:会计内部稽核制度的是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

建立会计内部稽核制度的是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组织措施,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加强会计控制,根据有关制度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自理秩序,不能由一人包办,以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分工办理或兼管。如:业务人员进货,出纳员会款,会计人员记帐,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2、帐、钱(物)实行分管。以货币资金而言,出纳人员除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外,不得兼管稽核、全部印章、会计档案和其他帐目的登记工作,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帐由会计人员记帐。

3、严格执行凭证制度和帐务自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传递程序制度。每发生一项经济事项都要有合法的凭证。

4、本店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必须明确本岗位的职权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把好每项经济业务关。

5、办公室人员严格把握财产物资领用手续,购买用品用具及其他财产物资时,必经分管领导同意后购买,发票必由二人以上签字手续。纠正收支必由二人以上手续。

6、严禁仓库部门收现金,其他销货部门的现金必当天经二人以上汇总清帐送交银行。

7、严禁现金进货音像门市,确因需要必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意,由二人以上经办方可进货 会计稽核工作准则:

1.本公司各部门及各下属营业单位的稽核工作,由管理部随时指定适当人员执行稽核工作。

2.本公司稽核业务范围,定为帐务、业务、财务、总务、监验五项,除另有规定处,悉以

本办法规定办理。

3.稽核人员对于所审核的事项,应负责任,必要时,并应在有关帐册簿据上签章。

4.稽核人员,除依照规定审核各单位所送凭证帐表外,并应分赴各单位实地稽察,每年稽

察次数视事实需要而定。

5.稽核人员前往稽核之前,应先准备及收集有关资料,拟订计划及进度表,事前并应将各。

单位已往及检查报告详予研究以作参考。

6.稽核人员于执行任务时,应先准备及收集有关资料,拟订计划及进度表,事前并应将各。

单位已往及检查报告详予研究以作参考。

7.稽核人员有保守职务上所稽得秘密的责任,除呈报外,不得泄漏或预先透露予检查单位。

8.稽核事务如涉及其他部门时,应会同各该有关部门办理,且应做会同报告。如遇有意见

不一致时,须单独提出,与书面报告,一并呈核。

9.稽核人员对本公司各单位执行稽核事务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向有关单位详尽查询,并

调阅帐册、表格及有关档案,必要时并得请其出具书面说明。

10.稽核人员执行工作时,除将稽核凭证(或公文)交由受稽核单位主管验明外工作态度

应力求亲切,切忌傲凌或偏私。

11.稽核人员于稽核事务完妥后,就据实缮写检查报告书呈核。

上一篇:居委会三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沪教语文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