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2022-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嘉陵小学 马秀玲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1米有多长, 1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进而引导学生推测1千米有多长。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四个单位,有了空间上感性的认识。学生对寓学于乐的数学教学方式,很感兴趣,乐于参与。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有限资源,从1米有多长开始入手。再让学生感受10米有多长(十个学生张开双臂手拉手的距离),接着引出100米有多长,让学生分组到走廊看学校操场的一百米直道,并告诉学生,这个距离就是100米,如果10个这样的100米会有多长呢?学生开始思考,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10个100是1000,知道了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我们还可以这样记录1千米。这样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1千米到底有多长。由于1千米的距离比较长,仍有个别学生在空间想象上存在困难,较难理解。这是客观条件限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株洲到长沙的距离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里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第二阶段: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实际走一走,10米和100米的距离,在小组内交流所走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做好铺垫。第三阶段:课外体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体验〈1千米有多长〉。先组内交流,想象出一千米有多长,走完一千米要用多少时间,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交一篇数学日记,其中部分同学的感受不错。一千米真长啊!学生通过体验,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巩固学生已形成的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也有待提高。

第2篇: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二、体验感知。

(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4、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3篇: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反思一: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千米。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四个单位,有了空间上感性的认识。学生对寓学于乐的数学教学方式,很感兴趣,乐于参与。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有限资源,从1米有多长开始入手。再让学生感受10米有多长(十个学生张开双臂手拉手的距离),接着引出100米有多长,让学生分组到走廊看学校操场的一百米直道,并告诉学生,这个距离就是100米,如果10个这样的100米会有多长呢?学生开始思考,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10个100是1000,知道了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我们还可以这样记录1千米。这样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1千米到底有多长。

由于1千米的距离比较长,仍有个别学生在空间想象上存在困难,较难理解。这是客观条件限制。

反思二: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株洲到长沙的距离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里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第二阶段: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实际走一走,10米和100米的距离,在小组内交流所走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课外体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体验〈1千米有多长〉。先组内交流,想象出一千米有多长,走完一千米要用多少时间,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交一篇数学日记,其中部分同学的感受不错。

如钱青青写到: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长度单位,可1千米是一个很长的长度单位。今天一下课,数学老师让我们体验1千米,我班同学一听,跳了起来。我知道1千米=2里,天啦,要跑2里,那我会累死去。因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只有200米,1千米要跑5圈,真巧体育老师下午就要我们跑5圈,每跑一圈还画正字,跑完一圈还轻松,两圈后有点累,三圈就喘不过气了,跑完5圈我已筋疲力尽的扒在地上了。一千米真长啊!

袁柳写到:星期六,我和龙铮一起去中学操平跑步,体验跑1千米的感觉,跑完一圈感觉还可以,2圈后我就跑不动了,龙铮鼓励我坚持跑完1千米,也就是2圈半,结果还是跑完了1千米,真是累啊,如果我们坚持锻炼就不会累了。另外我还知道学校操场跑道长200米,跑5圈才1千米,中学操平跑道长400米,跑2圈半才1千米,如果从我家里跑到学校,一个来回大约1千米。我们到中学操平跑5圈,就是2千米,如果跑10圈就是4千米。

学生通过体验,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巩固学生已形成的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也有待提高。

反思三: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而设计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米的距离,再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的距离。但是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我通过让学生用直尺量出自己走一步有多少厘米,再计算出要走几千步才有一千米的长度,从而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另外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几个人能排出10米的长度,计算出需要多少人才能排出1千米的长度,同样也能体会出1千米有多长。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走一走、量一量、算一算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真正体会到1米、1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从而想象出1千米的长度,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合理运用每一个长度单位。

反思四: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进 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借助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针对这一重点,在设计本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于 是在课前做设计课时,我计划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步行一百米大约需多长时间,体验一百米大约有多长,从而让学生推理一千米大约有多少 步,步行大约用多长时间,实际生活中从哪到哪大约有一千米。

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我感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

因此,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那么如果从学校这里到青泥洼桥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

第4篇:《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苏清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我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 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2. 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另外,我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游戏情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3.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4. 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5、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6、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 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第5篇:《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讲过研讨课后,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我的设计理念:

本课“桌子有多长”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开展要注意两点:①突出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②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框架是: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

桌子有多长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尺子估测与测量实物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独立探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操作与感悟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合作者,问题思考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的设计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适当加入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历史小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感。

每个单元的起始课,或某个知识的起点往往都有一些生活的原型,或者历史发展的变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契机,收集一些简单的历史小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入了古人身体上的尺子、关于“度量衡”统一的故事。

我的执教感受:

1、课时的重新划分。

课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较好,也一直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充分观察、发现、尝试、操作的基础上,我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厘米、感受估测的策略、掌握测量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只是把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再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没能处理一些书上的练习。所以我在想,本课是否可以作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到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第二课时再感受几厘米、测量方法、估计有趣物体长度、感受估测的测量。

2、更多的活动帮助牢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是否可以增加让学生用手在纸上画1厘米的线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纸条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让学生合作在白纸条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画刻度,标数字。

第6篇:大班数学教案《一分钟有多长》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一分钟有多长》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明白要做一个守时的人,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一分钟有多长》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明白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长。

(一)谈话导入

(二)游戏:找朋友

师:现在是上午X点X分,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提问:你们觉得刚才这个游戏有多长时间?

(三)设置问题引发幼儿表述自己对1分钟时长的看法:

师:你认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呢?(幼儿自由表述)

二、感知一分钟:

(一)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师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跟着秒针数60次,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知识性的问题使用课件直观的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打基础。)

(二)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1、你认为一分钟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

2、请幼儿进行一分钟区域活动

师:刚才你们用1分钟做了多少事情,一起交流一下。

小结:怎么1分钟都过得这么快呢?同样花一分钟的时间,但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有的事情比较难,有的事情比较简单,所以结果不同。

(这一环节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既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一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到节约时间的必要。)

(三)再次体验一分钟的时长,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1、拔萝卜竞赛:体验如何用同样的一分钟做更多事情。

(1)教师讲解竞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竞赛,评出获奖队。

(3)获奖队员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他不会因为喜欢你,就站着不动,等你,也不会因为不喜欢你就快点走。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事情,但因为每个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慢了,完成的事就少了,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抓紧每一天,抓紧每一个小时,抓紧每一分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那样我们就会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愿。

(为孩子创设体验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再次让孩子感受一分钟的时长和时间的紧迫,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本环节不仅注重幼儿认知的发展,也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制订起床时间表,引导幼儿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出示时间表讲解各项内容。

2、幼儿填表。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计划,交代任务。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本环节将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计划时间)

【教学反思】

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本文扩展阅读: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钟。

上一篇:酒店工程部绩效考核表下一篇:沟通理解支持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