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反思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园故事教学反思

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儿童智力的发展取决于教育。换句话说,没有笨孩子,只有不合适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身心完全处于发展状态,外界条件的影响作用极大。

关键词:学前教育;故事教学;教学方法;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儿童文学,感受语言魅力,借用多种手段,帮助儿童发展。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在年龄段上正处于儿童早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故事是最受青睐的一种文学形式。儿童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智力的发育和情感的完善。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故事是儿童重要的精神食粮。”本文就从我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出发,简单说一说我对幼儿故事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学前幼儿教学发展现状

虽说当前的幼儿园语言训练确实是依靠故事教学这一新方法,然而仍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说:

1.内容单调而古老,十年前的故事,现在还在用以前的方法讲,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故事仍旧停滞不前。

2.用成人化的思维教育孩子,认为只要能避免伤害,可以不顾后果。对于“火不能乱碰”这个道理,有的幼教就会吓唬孩子说:“你要是接触了火,火焰妖怪就会吃掉你。”在这里,我不是评价这种方法不对,而是这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对火焰形成阴影,不敢触碰,甚至是不敢靠近。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成长之路的一个障碍。为此,必须要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而故事教学方法就起着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如何将故事教学方法融入幼儿教学中

1.选择适合幼儿的故事

儿童的思维结构和成人毕竟是有差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要注意这一點。故事教学法的主体就是故事,鉴于儿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是初具雏形,所以为幼儿讲的故事必须要做到适合儿童。适合儿童的故事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

找取:

(1)来源于神话传说

中华历史文明五千余年,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对世间万物还不甚了解之时,我国古代先贤就创造了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伟大的想象力。对孩子们讲《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勇敢地追求阳光,不畏艰险;《神农尝百草》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一种粮食都是神农冒着生命危险发现的,所以要格外珍惜……千年的沉淀,万年的积累,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万不能忘。幼儿教师可以取材于神话传说,截取精华片段讲给孩子们听,这既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又能加大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2)来源于可爱形象

孩子们的世界比较简单,甚至有些天马行空,在孩子们的眼里,绝大多数的小动物都是很可爱的,他们也比较喜欢亲近,尤其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他们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动物。幼教可以就这个特点,为孩子们编排或寻找一些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三只小猪》《白兔与狼》《狗狗奇遇记》等都是很不错的故事。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还能增加孩子们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

2.创设与故事发展相契合的环境

故事的发展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的,像树林里、小河边、房间里等等。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里,尽可能地进行情境创建,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十分有利于孩子们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和意蕴的体味。比如说《老虎大王》和《森林运动会》这两个故事,他们的背景都是发生在森林里的,讲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幼教可以在黑板上画几棵大树、几株小草,然后在地板上摆几只玩具熊、几只玩具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我们现在就在一个大森林里。”又比如,在给孩子们讲《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时候,有多个睡觉的场景,如果幼教能在这个时候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为背景,则更容易让孩子们进入情境,全面理解故事。还有《化装舞会》和《儿童节》这两个故事,幼教可以在讲这几个故事的时候,让孩子们都手拉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体会故事里主人公们愉悦的心情。

幼儿故事教学法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知识、锤炼品质,积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形成道德规范。幼教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脑海中的故事储备数量。故事教学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把幼儿作为教学主体,能够让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思维触角得以延伸,把虚幻故事中的所得、所感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探索更广阔的领域,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顾斐斐

第2篇: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改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成长,还要对其展开策略性的教学。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幼儿教育中要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其展开教育,保证幼儿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下,幼儿园教育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幼儿园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育方式落后,大部分幼儿对学校的教育態度不积极,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不当。因此,对幼儿进行故事性教学,符合幼儿的成长特征,能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幼儿教育;策略研究

故事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讲故事,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观点选择能力。教师通过故事性教学,可以创设各种游戏形式,以语言化和故事化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语言认知,是幼儿进行思维活动和交流的工具,早期语言的学习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故事性教学,幼儿读、听、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故事性教学中包含的语言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教师进行故事性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故事教学现状分析

故事性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引入较早,但是在实践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讲故事,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幼儿故事教育只是简单阐述故事,没有适当教儿童学习知识。同时幼儿园教师在这方面准备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随便选择一则故事讲解,没有选择故事内容,随意性较强,或者在短时间内给孩子讲大量的故事,孩子吸收不了,这样幼儿就会对教师讲的故事产生排斥情绪。幼儿平时活动性较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幼儿特征,利用故事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讲故事[1]。

二、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对策分析

1.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故事中包含的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内容具有相通性,因此教师通过讲故事可以把故事中的美感体现出来,在故事中融入音乐和美术等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讲解故事《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放音乐,幼儿听着音乐,观察书中龟兔赛跑的画面,此时,教师娓娓道来,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伴随着音乐创设故事情节。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对学生的语言具有很好的帮助,教师将故事和生活相结合,可以促进幼儿对词汇的掌握,达到锻炼幼儿语言的目的[2]。同时,幼儿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可以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创造学习的机会。

2.故事结合游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故事的角色,让幼儿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比如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幼儿可以站在兔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兔子跑得非常快,但是为什么输了,从而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因为自己没有做复习巩固,骄傲自满,导致自己学习退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游戏来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幼儿天生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比如教师利用故事中的情节设置闯关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幼儿争相回答,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过于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幼儿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心理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结合生活经验

在幼儿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故事体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提出问题,比如幼儿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可以引导幼儿在过马路时仔细观察,了解红灯、黄灯的意义,当学生看到对面的爸爸或者妈妈时,不能立刻冲过去,而是要遵守交通安全,注意红绿灯。或者在照相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景色是否美丽,还要考虑光线好不好。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的分享,可以调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3]。幼儿刚接触教育,如果只是讲故事,没有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话,故事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则不是很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与幼儿亲身体验有关的故事,让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的情绪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尝试以故事引导的方式为幼儿创造相应的情景模式,使儿童通过故事活动进入具体的教学情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通过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故事话题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还能使幼儿对上课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幼儿喜爱的故事带入教学内容中,引发幼儿的共鸣,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李瑞春.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5(2):116-117.

[2]周巧利.试论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3.

[3]钱雯.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探讨[J]. 内蒙古教育,2015(7).

作者:徐芝萍

第3篇:谈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

摘要:对于儿童而言,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故事表演活动中,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可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起到其特殊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音乐故事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幼儿因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感,同时可以给幼儿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 音乐故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儿童而言,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可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表演方式,让幼儿从音乐和故事中体验到学习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促进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提高。

一、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思维分析

3—6岁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由于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音乐故事表演策略

1.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角色表演创设的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表演中可以表露出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及行为方式;角色的表演及分析、讨论,可以使孩子们意识到内隐的心理过程,提高孩子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使自身不断地成长。因此,音乐故事教学要通过角色扮演,通过建立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来演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最终培养孩子们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选编和指导音乐故事表演。选择或创编音乐、故事的关键是故事情节和音乐节奏要匹配。在选编音乐故事时,教师要注意音乐和故事的互相融合、有机渗透。在选编音乐故事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故事中的角色不能过多,以1—2个或2—4个为宜,否则幼儿不容易把握。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时,要求幼儿密切注意别人的表演和情节的变化,不至于和别人发生碰撞或跟不上情节的节奏。其次,选编的音乐要形象鲜明,段落清晰,衔接和转换处要特征明显。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在音乐中加入声效,以减少对故事情节转换的提示。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教师在一些音乐处加入了狮叫声效,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动作。可通过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在此过程中,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又如在活动“小老鼠上灯台”的结尾处,教师加入了“小老鼠逃跑”撞到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将小老鼠逃跑时紧张害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在幼儿真正进入角色表演之前,教师可以先合作分角色扮演,表演力求精彩;或教师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观看各个角色的表演,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主体性的发挥,为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作铺垫。

2.让幼儿专注的体验音乐

在幼儿通过分角色创编动作和分段表演,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欣赏音乐的环节能使幼儿专注、完整地体验音乐中的故事形象,分清每段音乐所表现的特定角色的特点,体会在音乐中故事情节是怎样逐渐展开的等等。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在教学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听、说、玩、演四个环节,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提高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讲演的方式并辅以道具把音乐故事的内容讲给幼儿,例如“小兔子乖乖”这首音乐,教师在讲与之匹配的故事时,要把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扮成大灰狼、兔妈妈、小兔三种角色的声音和动作,而不是一个声音和动作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同时要有与之相符的图片或头饰进行展示,幼儿在讲演的氛围中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为音乐故事表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想让幼儿专注于音乐的体验,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和内容进行设计提问,如故事里有几种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等,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通过模仿、迁移进行分段、分角色的动作创编和表演,用各种具体形象的姿态语言、面部表情表现音乐故事情节,深刻表达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领会。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启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具体生动地表演各种角色,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是,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要考虑音乐的结构、节奏和风格,不能因刻意追求角色动作和表情的翻新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特点。例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再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提问:什么地方像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像狮子在走路?什么地像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像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像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又如在小兔子乖乖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连续完整地倾听音乐和观看与之匹配的道具,分辨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节奏变化特征,分清哪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节、主要是哪个角色在活动、什么时候表现的是角色冲突,等等。有效地增强了音乐感受能力。另外,在组织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口头语言,而是通过表情、眼神及个别的肢体语言提示幼儿倾听和体验音乐的展开以及音乐变换所带来的情节变化等,为下一步的角色表演作铺垫。

3.让幼儿自由的抒发情感

在幼儿理解音乐情节和熟悉音乐故事后,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协商角色分配,然后进行音乐故事表演。以狮王进行曲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一是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二是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模样)三是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四是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在表演中,要不断提醒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内心的愉悦情感,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表演情境,有时教师要根据音乐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简单的情景,制作适当的道具。如活动“小兔子乖乖”中小兔子、兔妈妈的房屋以及相关的头饰,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的灯台和桌子,活动“小红帽”中的小红帽、花、礼物等。这些道具的运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教师在不影响幼儿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启发引导,以期幼儿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参与角色表演,以促进表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参与角色扮演,能使幼儿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并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活动结束后,可以以提问或讨论的形式让小朋友自由的表达感受和抒发情感,例如:“小红帽”音乐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红帽是否聪明?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聪明?大灰狼可恨还是可爱呢?幼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表达出喜欢小红帽,憎恨厌恶大灰狼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音乐故事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上,要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故事刺激下产生兴趣,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思考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音乐故事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更能表达出孩子的情感。

收稿日期:2011-06-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青年课题(10SB083)

作者简介:许春蓉 (1983-),女,四川广元人,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贾小红.浅谈幼儿教学活动形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6).

[2] 张红梅.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情景创设[J].新西部,2009,(9).

[3] 罗红霞.浅谈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J].中国校外教育,2008,(3).

[责任编辑王 佳]

作者:许春蓉

第4篇:幼儿园教学反思:故事《云朵棉花糖》

幼儿园教学反思:故事《云朵棉花糖》

本学期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明显感觉大家提高了许多,尤其是在教育活动的课堂节奏把握上,年轻的教师能自然的完成教学任务,老教师更是机智的解决活动的中出现的随机问题,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现将自己执教的故事《云朵棉花糖》反思如下: 活动优点:

1、活动事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教具、头饰、课件都提前准备就绪,尤其是食物棉花糖更是调动家长资源配合准备的。活动的准备其中还包括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很清楚在故事教育活动中幼儿应该掌握什么、能掌握什么?

2、选材能结合当今幼儿的性格培养,同时结合园内的实验课题研究,分享的一主题更是需要幼儿去理解、感悟。

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带着小老鼠的头饰,完全沉浸在鼠妈妈和鼠宝宝温馨的气氛中。从导入部分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原则,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在第一遍分段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席地而坐,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由的语言环境,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时时刻刻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的语言氛围。对于小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此种形式的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着是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和亲手制作棉花糖更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中形式的变化多样,能很好的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4、活动中理解故事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充分理解故事。

5、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棉花糖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目标。 活动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对教材的把握要深入、到位,以教材为基准进行调整。

2、教育要面向全体,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小班幼儿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要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机智和引导方向。

3、语言活动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欠缺,主要是情感的体验和倾听的训练。

以上是自己对本次活动的几点思考和反思,希望以后能总结经验,发挥优点弥补缺点,把握好每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第5篇:幼儿园教学反思:在故事中学数学

《金老爷买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绘本故事,作者通过诙谐的故事情节,带着苏格兰古朴风格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富有但缺少智慧的金老爷一次次犯错的有趣过程。通过比较不同钟面上所显示的不同时间,以及金老爷一次又一次上楼、下楼来到不同房间的复杂变化,该故事不仅具有帮助幼儿识别钟面时间的显性价值,还蕴含着“时间在不断流逝”这一幼儿很少察觉到的关于时间的重要特性。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识别钟面时间的经验,但他们的经验大多停留在对于整点、半点等静态时间的认知上,通过将这一故事设计为大班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体会时间的流逝性,这对于提升幼儿对时间的认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实,利用文学作品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次难度较大的挑战。因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凸显文学作品的价值,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活动方面的价值。就《金老爷买钟》而言,我们在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时,不仅要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要利用文学作品积极推动幼儿对于时间概念的重新建构。

最初,我们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采取一边讲故事,一边识别时钟的方法,但这样既破坏了故事原来的趣味性,也没有达到使幼儿认识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的效果。经过修改以后,我们采取以故事为主线,通过金老爷一次次买钟的线索,将有关时间流逝的讨论贯穿其中,让幼儿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关注故事中金老爷在上楼、下楼时,时间也在不断流逝的内涵。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作为师生共读类型的活动是合适的,但如果要凸显故事的数学活动功能,还是有所欠缺,理由有二:其一,故事中对于时间流逝的解释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气呵成,如果中途停顿下来插入讨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儿对这一内涵的体验:其二,在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缺乏通过直接操作获得的直接体验。为此,我们重新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确定了活动的三个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由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在讲故事前,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如金老爷家里有钟为什么还要买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活动中,教师在不打断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强化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故事讲完后,教师就以上问题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看法。 第二部分:开展拨钟找答案的操作活动

在操作活动环节,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拨动指针,体验时间不断向前的过程,并联系金老爷不断对钟的故事情节,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楼上的钟在走的时候,楼下的钟在走吗?看得见的钟在走,看不见的钟会停吗?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在操作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时间的流逝性,这一部分既能检验幼儿在前两个部分已获得多少新经验,又能进一步拓展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教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时,幼儿说出了各自的理由:“钟一直在走的。”“金老爷把走路的时间给忘了。”“金老爷只记住原来看到的时间,以为这个时间永远不会变,这是不可能的。”

在拨钟找答案的环节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更多的解释,如“楼上的钟在走,楼下的钟也在走,只不过金老爷没有看见”“无论上楼还是下楼,时间都在不断向前走”“所有的钟都同时在走,时间不会停在原地等金老爷”“如果有一个钟不一样,那这个钟就是不准的”“无论看见或看不见钟,就算家里没有钟,时间也是一样不断向前走的”…… 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对该活动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一、通过问题,进一步提升经验

幼儿将时间的流逝解释为“忘了走路也需要时间”“忘了看不见的那个钟也在走”,这说明幼儿对于时间这一特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体验上。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我们建议增加“原来看到的时间和现在看到的时间有可能一样吗”这一设问,引导幼儿去发现,金老爷的错误就是把原来看到的时间和现在看到的时间作比较,一直以为现在看到的时间应该

就是原来的时间,从而由幼儿自己得出“时间流逝”的结论。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迁移经验

教师在活动中选择了汶川大地震中青川中学师生脱险的事例,以真实发生的事件引导幼儿真切体会时间流逝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利用与幼儿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系的实例,如整理玩具、上下楼梯、全园集合等,引导幼儿进一步迁移已获得的经验。 附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数学活动:金老爷买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绘本《金老爷买钟》、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ppt、幼儿人手一个小钟。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绘本的封面图画,了解故事名称,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听故事,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完整讲述《金老爷买钟》的故事。 2.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不断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3.教师讲述故事时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但不展开讨论。 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 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一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段:跟着钟表师父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的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4.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操作活动: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实例一

汶川大地震中,青川中学的一楼学生用了半分钟到达操场,二楼学生用了一分钟到达操场,三楼学生用了一分半钟到达操场,他们终于全部脱险。两分钟以后,地震发生了,两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脱险,没能及时逃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思考:楼上和楼下学生撤离时分别用了多少时间,撤离过程中时间是否在不断向前;两位教师知不知道时间在不断向前走,当危险越来越近,他们为什么不逃离现场。 ◆实例二

早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游戏,9点开始做早操。一楼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结果看图书的班级准时到达操场,搭积木的班级却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不迟到?(因为整理积木比整理图书需要花的时间多,提前整理积木就不会迟到了。 二楼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他们同时下楼,结果,搭积木的班级准时到达,看图书的班级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准时?(因为两个班级下楼速度的快慢不同,排好整齐的队伍快速下楼,就能准时到达了。

第6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教学反思:

《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幼儿讲述了爱迪生的故事,以及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很多幼儿在了解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将来自己也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并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表示敬佩。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幼儿对古代的照明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在观察古代灯具时都会与现代灯具做对比,从而发现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最特别、最可爱的灯具,很多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灯具大胆发言,并表示长大后会做出更神奇的灯。

总的来说,我班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较好,因为出示了精美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很多幼儿针对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欲望,懂得通过与同伴讨论,向老师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达到了活动目标。我希望在延伸环节,能让家长带幼儿参加灯展,让幼儿能更直观的观察灯、了解灯。

大班科学教案《灯的故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26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风》含反思》:大班教案《风》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风》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教案《美丽的蝴蝶》含反思》:大班教案《美丽的蝴蝶》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丽的蝴蝶》含反思教案吧。

第7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鸵鸟的故事》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鸵鸟的故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了解鸵鸟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鸵鸟的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鸵鸟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见过鸵鸟;并且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2.物质准备:彩砂纸、油画棒、钢丝球、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鸵鸟,观察外形特征

1.播放鸵鸟视频

师:今天来了一群朋友们,看看他们是谁?

师:原来是鸵鸟啊,(一张鸵鸟的图片)。它长什么样子?

师:还有哪里也是细细长长的?(脚)

师:你们想走近一点看看吗?你们想看哪里?(孩子想看哪里就点出来)

点头图片:看看它的眼睛什么样的?(大大的、圆圆的)眼睛上面还有?(长长的睫毛呢)

师:那它的鼻孔和嘴巴呢?

师:哇,嘴巴上面的颜色还有点粉粉、红红的呢。

师:还想看哪里?(幼儿)脖子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点小绒毛。

点身体:

师:你想看哪里?(请一个幼儿)

点脚图片:师: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分析:这里先播放鸵鸟的视频导入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对鸵鸟有所了解,并且仔细地观察,出示图片,细致地从头到尾观察请幼儿讲述鸵鸟的外形特征,这些都为后面绘画鸵鸟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讲述三只鸵鸟的故事

1.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3只)那今天老师就讲一个鸵鸟三兄弟的故事吧,有鸵鸟三兄弟生活在一起,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喜欢在外面走走、看看,但也会遇到一些危险。

2.师:有一天下午,鸵鸟三兄弟在沙漠中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狼,老大它赶忙抬起了它那长而有力的脚,把狼给踢跑了。老二则甩起了它的脚,大步大步想跑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老三最胆小,它马上把头埋在了沙子里)把自己藏了起来,这样就不会发现它了。

幼儿观察图片讲述。

3.师:你们看看,找一找谁是老大、老二、老三?为什么?

4.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脚像在踢?(一条腿直直的、一条腿弯弯的)跑?(2条腿都分得很开)埋起来?(脖子弯弯的)

5.师:老师讲了一个鸵鸟三兄弟保护自己的故事,鸵鸟们还有许多故事,看看它们在干什么?(你来猜猜看)。分别出示三张图,幼儿讲述。

第一张:鸵鸟一家的故事。

第二张:在树林里,一直鸵鸟弯着脖子,在整理自己的羽毛。一只鸵鸟在望着望着远处的风景或者望着同伴。原来是鸵鸟在树林游玩的故事、欣赏风景的故事。

第三张:一群鸵鸟在沙漠里比赛跑步的故事。

总结原来是XXXX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要画一画鸵鸟的故事。

(分析:此环节通过讲述故事鸵鸟三兄弟来引发幼儿思考并寻找图片上的老大,老二、老三感受鸵鸟的不同动作姿态,再出示)一些其他的鸵鸟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后面画鸵鸟的故事做铺垫。)

三、认识材料,拓印并添画

1.师:(实物投影)我们要用这些材料来作画,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砂纸、颜料、蜡笔等)这些我们都知道,

2.师:这个新材料,你们认识吗?(出示钢丝球)怎么用呢?(老师示范印)放在颜料里蘸一蘸,放在上面印一印,看看变成了什么样?(圆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教师出示印好的很多圈在白板上。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猜一猜(幼儿猜测)

4.师:到底有几只呢?我们来看看(出示画好的图片),你觉得这5只鸵鸟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还有头、脖子、眼睛可以用什么材料呢?(油画棒)

(分析:这个环节交代清楚绘画所需的材料,有助于幼儿的操作。主要是出示钢丝球,激发幼儿的兴趣,采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拓印添画,出示绘画好的鸵鸟的身体,让幼儿猜测,如果被挡住了鸵鸟该怎么画。)

四、幼儿操作

师:那你的鸵鸟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故事呢?这里有红色、咖啡色、蓝色、绿色的砂纸,你去选一选。编一个鸵鸟的故事。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教师引导幼儿去操作绘画。让幼儿选择好自己想要画的鸵鸟的故事。)

五、欣赏幼儿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

师:(1)鸵鸟们真是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谁想来介绍你的鸵鸟?(2)这张是谁的?也来介绍一下。

(分析:此环节主要让幼儿来互相欣赏和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活动中幼儿的常规很重要。本次活动,我通过欣赏鸵鸟的视频和图片来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鸵鸟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幼儿想象图片中的鸵鸟在做上面事情。活动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材料准备的时候应该充分一点。

本文扩展阅读:非洲鸵鸟是鸵鸟目中惟一的一个种,也是走禽类中的代表。最早的鸵鸟至少出现于始新世时期的欧洲,从上新世到更新世在欧亚大陆广泛发展,种类繁多,在中国也曾发现有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安氏鸵鸟、维氏鸵鸟和蒙古鸵鸟的化石,大约在更新世时迁移到非洲,但到了19世纪时,就只剩下非洲鸵鸟1种了。20世纪中叶,生活于阿拉伯半岛的非洲鸵鸟的消失,也意味着这种动物在亚洲的彻底绝灭,使其真正成为“非洲鸵鸟”了。而事实上,由于人类的大量猎捕,生活在非洲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已经濒临灭绝。

第8篇:幼儿园小班优质语言故事教案《小鸡过河》及教学反思

小班优质语言故事教案《小鸡过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做一个懂礼貌、聪明能干的孩子,了解故事《小鸡过河》,学习礼貌用语以及词组:宽宽的、窄窄的,愿意积极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质语言故事《小鸡过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小鸡过河》,学习礼貌用语以及词组:宽宽的、窄窄的。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礼貌、聪明能干的孩子。

3、愿意积极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小鸡过河;字卡:小鸡过河、宽宽的、窄窄的;指偶小鸡两个。

活动过程

一、学习故事:小鸡过河(结合课件)

(一)导入:小鸡的歌

1、欣赏小鸡的歌师:今天天气真好,两只小鸡一起出去玩。你们看,他们唱着歌走来了。

(幼儿欣赏课件:小鸡边走边唱:叽叽叽叽叽,我们小手拉小手,叽叽叽叽叽,一同去郊游。)(小鸡的歌根据歌曲《郊游》改变。)

2、幼儿唱小鸡的歌

(1)小鸡的歌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唱)。

(2)让我们唱着歌,陪着小鸡一起去郊游(幼儿看课件边走边唱)。

(开始部分以小鸡的歌引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学、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觉地加入到活动中。并将此歌贯穿到下面的活动中。)

(二)分析理解故事

1、第一条河。

(1)师:两只小鸡走呀走,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小鸡能过河吗?为什么?

(2)谁会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喊一喊。(幼儿回答后一起喊小动物的名字,当喊到长颈鹿时,有应答声。)长颈鹿会怎么帮助小鸡过河呢?

(3)长颈鹿帮助了小鸡,小鸡会说什么?长颈鹿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

2、第二条河。

(1)两只小鸡再往前走(幼儿手拉手一起唱歌:叽叽叽叽叽……)又碰见什么?这条河是怎么样的?(出示字卡:宽宽的)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

(2)谁会来呢?(幼儿再次喊小动物的名字,喊到乌龟时有应答声。)乌龟有什么本领?猜一猜他会怎么帮助小鸡?

(3)乌龟帮助了小鸡,小鸡会说什么?乌龟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

3、第三条河

(1)两只小鸡唱着歌又往前走,(幼儿一起边走边唱)又看见什么?这是一条怎么样的河?(学习词:窄窄的。)

(2)那小鸡能不能过河呢?这两只小鸡不但有礼貌,而且非常聪明非常能干,他们说要自己想办法过河,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3)小鸡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幼儿欣赏小鸡搭桥过河的情景。)(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猜猜、喊喊、学学中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其中的礼貌用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了解故事的名字(出示字卡)。

2、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你喜欢这两只小鸡吗?为什么?

(在前面分段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使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二、迁移讲述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本领。

l、师:小鸡听大家夸奖他们,真高兴,你们听小鸡在说什么?(指偶小鸡:"叽叽叽,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本领能告诉我们吗?)

2、幼儿讲述。(小鸡表扬小朋友如:叽叽叽,你真能干。)(欣赏了两只能干的小鸡的故事,再让幼儿迁移讲述经验来说一说自己的本领,幼儿会很感兴趣。)

三、展示自己唱歌、表演的本领,体验成功的快乐。

1、幼儿表演师:小朋友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会唱很多歌,还会边唱边表演,我们一起为小鸡表演一个。)

2、结束。(小鸡表扬大家。小鸡要回家了,跟小鸡告别。)(最后,让幼儿在集体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本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附:小鸡过河

两只小鸡一起出去玩。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长颈鹿来了,把长长的脖子架在河上。两只小鸡过了河,对长颈鹿说:"谢谢!"长颈鹿说:"不用谢!"两只小鸡再往前走,又碰见了一条宽宽的河。

一只乌龟过来了。乌龟驮着两只小鸡过了河。

两只小鸡有礼貌地说:"谢谢乌龟。"乌龟说:"不用谢!"两只小鸡又往前走,看见一条窄窄的小河。

小鸡说:"这条河很窄,我们可以自己搭一座桥。"两只小鸡衔来树枝,搭了一座树枝桥。

两只小鸡从树枝桥上过了河。

他们高兴地欢呼:"我们走自己搭的桥过了河。"

《小鸡过河》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集体阅读,主要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学会仔细观察阅读的习惯,让幼儿学习如何看图说话,启发幼儿开展讨论,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角色对话、情景模拟、动作模仿等。

帮助幼儿学会抓住图中的重要元素,如:人物、景物等的变化,并请幼儿学会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锻炼幼儿看图说话中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通过孩子主体学习的过程,发展幼儿自身能力,达到教育效果。

本文扩展阅读: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第9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花园里的故事》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花园里的故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大胆表述花园里所发生的故事,会合理布置有关花园内容的画面,能大胆构图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对绘画涂色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花园里的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会合理布置有关花园内容的画面,能大胆构图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2、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大胆表述花园里所发生的故事。

3、对绘画涂色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花朵、昆虫图片若干。

2、记号笔、油画棒、作业纸。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分别出示:花朵、昆虫……)

提问:小瓢虫飞到花园里来干什么呢?

听瓢虫自我介绍的录音:我是小瓢虫,昨天我看见花蝴蝶在花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高兴极了,所以我也想来看看美丽的花园,顺便找些好朋友和我一起玩耍。

师:原来小瓢虫是来找朋友的,花园里真美丽,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花园里来玩呢?花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提出绘画要求。

(1)小朋友想把花园里发生的故事画下来吗?

(2)要求:画时先想好花园里有那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朵,哪些小动物在花园里快乐的玩耍,注意画面的布置要合理,涂色要均匀,画完后编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幼儿作画。

(1)老师巡视指导。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构图、选色。

4、评价作品。

(1)你觉得哪个花园最美丽?为什么?

(2)你的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5、活动延伸。

把孩子的作品订成一本大书,封面写上“花园里的故事”供幼儿日后翻阅、欣赏和讲述。

教学反思:

一节活动,不在于教师如何的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学中的快乐。活动过程中,我始终记得“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尽量给予孩子们相对自由的想象与表达空间,让大家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其感官与肢体,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自主自觉地完成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来看,幼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在活动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体验到大家合作的快乐感。但是有些环节出现了一些小的疏忽,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由于过于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知道要求不够严格,以至于幼儿的活动有些散,缺少依靠点。另外由于时间限制,在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我打断了他们,我想在孩子们心里应该有不情愿的成分吧。

本文扩展阅读:花园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旧时原用于命名园林建筑,如巴比伦空中花园。花园多用于称谓开放性的公园或别墅的私人花园。

上一篇: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下一篇:食品仪器分析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