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家具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家具(精选2篇)

老年家具 篇1

关键词: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

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50年里,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国际上通常将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和关照的60岁以上的人定为老年人。老龄化标准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2005年统计, 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亿人, 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1亿, 占总人口的7.7%;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 占总人口的11%。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59亿, 我国已经成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老龄化人口迅速增长, 老年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相当普遍, 而普通住宅的家具、陈设和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设计符合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心理的、生理的家具成为必要。

1 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使用目的

在老年人住宅中, 卧室成为老年人住宅最重要的空间, 老年人在卧室的活动时间每天在8~14h。因此, 不管在民居住宅还是在敬老院等公共的养老机构里面, 卧室家具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具。卧室家具设计就成为我们研究设计老年人家具首要提出的问题。

1.1 尺寸适宜舒心

家具的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其尺寸的合理性。人体工程学在老年人家具设计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师应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老年人身心的具体变化设置家具各部分及整体的造型尺寸, 以便为老年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家具要“合适”才能舒适, 而现时社会所流行的家具并不一定能符合老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老年人卧室家具在设计上要更加注重人体工程学、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等问题, 从而设计的家具越来越适合老年人, “以老年人为本”的老年人卧室家具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精, 越来越舒适。如, 在带有抽屉和顶柜的柜类, 不宜有低于双膝的抽屉和过高的顶柜, 以减少老年人的躬身和爬高, 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同时, 对于床等卧具, 尺寸应符合老年人躺卧时的活动范围, 以便老年人弯缩和舒展。床边应安装高度适宜的轨道扶手, 可以帮助老人上下床自理。

另外, 家具的舒适性还与设计或组成家具部件的材质以及家具布置的方位有关。如老年人脊柱退化, 身体柔韧性减弱, 因而弹簧床等软床对老人不合适, 特别对于患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的老人尤其不利, 这常常会使他们的症状加剧, 因而老年人的床以硬床垫或硬床板加厚褥子为好。人在睡眠时身体的方向和地球的南北极方向一致则有益于健康, 因此, 老年人卧床的摆放, 宜和南北极方向一致, 并且不要摆放在正对门窗的位置, 以防老人在休息时受风寒。

1.2 造型稳健安心

人到老年, 身体的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和心理机能下降。家具的造型可因人而异, 一般地讲, 老年人喜欢稳健、简洁实用的家具造型。因此, 在家具形态设计中应避免采用现代年轻人所偏爱的抽象理性造型, 即强调几何感和秩序感的造型方式。尽量避免棱角突出的家具, 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心理上给老年人以安全感。在点的处理上, 多采用一些圆形、椭圆形, 尽量减少三角形等带有尖角的形体或者隐蔽处理, 如突出于家具表面的拉手多采用圆形或者设置为隐蔽式;在线的处理上, 多采用一些曲线, 增加整体形态的柔和感, 在心理上给老年人以宁静、舒展的感觉, 减少垂直线条的重复使用, 避免形成僵直、生硬的家具形态, 如卧床靠背的上沿棱线采用曲线或曲直线结合的形态;在面的处理上, 尽量采用一些对称且具有均衡感的形体, 确保老年家具的稳定性, 从而在视觉上给老年人以安全感。另外, 不论“面”的形状如何, 四角及边缘部位都必须做“圆角”处理。

1.3 辅助功能贴心

老年人常表现为记忆衰退、思维减少, 难以轻松把握自己的动作, 或者容易缺乏判断力而无法很好地使用平常人能够充分体验的家具的功能, 所以在家具设计时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手段, 给予他们提示和告知, 使家具在操作使用方面简单快捷。比如床头宜设呼叫电话、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等。床头柜、衣柜等储物类家具最好根据需要来设置一些提示, 方便老年人取物, 比如五斗柜的抽屉可以设计成透明的, 老年人一眼就能看到, 不需要翻箱倒柜就能方便地取用衣物;储物空间不可追求复杂的另类风格, 储物柜中区域的划分要固定, 划分的格子不宜过大, 应尽可能的使老年人分门别类地摆放和取用物品。

1.4 自然纯朴入心

老年人偏爱恬静、安逸的生活氛围, 喜欢亲近自然。因此, 老年人家具的装饰应力求自然纯朴, 不应该出现色彩对比度太强烈或离奇的装饰图案与方法, 卧室家具比客厅及其他空间更宜选用一些古朴而深沉、高雅而宁静的色彩, 也就是宜选用低明度和低纯度的色彩。深色实木是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中首选材料。实木等天然材料因其良好的自然属性, 倍受老年人的喜爱, 除了实木材料是绿色材料, 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外, 实木的木材色泽和纹理是天然形成的装饰图案, 在视觉上给人以雅致、流畅、自然、轻松的感觉,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装饰性, 加上人们对其装饰的匠心处理, 使其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榫卯结合的形式使产品具有传统样式的风格。另外, 竹材、藤材也是老年人卧室家具中经常选用的材料, 因其特有的天然肌理与色彩, 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例如藤榻。

2 老年人卧室主要家具尺寸分析

老年人卧室尽量不要有多余的家具, 特别是低矮容易绊倒老人的家具。对老年人来说, 家具的适宜高度和开启方便是考虑的关键。应不用或少用折叠家具, 也不宜使用尺寸过高大的组合家具。

2.1 衣柜的尺寸分析

衣柜的高度不宜太高, 宜选用进深较小, 开放式的搁架, 方便老年人取放衣物。人在收藏、整理物品的最佳幅度或极限, 一般是以站立时手臂上下、左右活动能达到的范围。衣柜搁板的高度由人体垂直可及的程度确定, 手伸入柜子的深度与他们的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为了使设计的家具有利于身心健康并且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及活动范围。因此, 数据一般选用女性的人体的数据。衣柜基本数据, 如图1所示。

上搁板 (或挂衣杆) 高H2可从人体立姿的双臂上举高度确定。取第五百分位1741mm, 鞋高修正量25mm, 则H2=1766mm, 因此确定上搁板 (或挂衣杆) 的高度大体在1770mm左右。如果是坐轮椅的老年人卧室的衣柜上搁板应比1770mm低一些, 高度在1500mm以内比较适宜, 也可利用衣柜的上部空间, 采用电动升降式挂衣杆。

下搁板的高度H1, 考虑减少老年人的躬身, 方便老年人的舒适使用, 用立姿尺寸来分析。H1=J-M+Z。式中的J为立姿身高, M为上肢前伸长, Z为鞋高修正量。J取女性第95百分位数据1350mm, M取第五百分位数据712mm, 修正量Z取25mm, 则H1=653mm, 这和蹲姿状态下单手取放舒适度的尺寸数值 (660mm) 基本一致。柜子抽斗的尺寸用蹲姿单手推拉舒适高度来确定, 一般取380mm。此外, 柜子的深度应在560mm以内, 太深会造成老年人取物费力。

2.2 床的尺寸分析

老年人休息有同床共眠, 有分床同室, 也有分室的。

由于老年人同床休息会打扰老伴, 身体不太好的老人, 一旦惊醒就难以入睡。大多数老人都选择分床睡或分房睡。而分房睡又给老人相互关照带来麻烦。因此双人卧室最好的是一个卧室中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单人床。床的宽度可适当在单人床 (1000mm) 的基础加宽200~300mm, 便于老年人在床上翻转伸缩, 有利于舒展筋骨,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疲劳。床的长度设计宜采用大尺寸设计, 即满足大身材对床的需求, 长度一般取1900~2000mm。老人床适宜高度应该在400~500mm, 如果睡床太低, 老年人在床沿上坐的时候容易造成弯身和蹲身, 由于老年人蹲弯不方便, 影响健康;如果太高, 上下床费劲, 易摔倒出事故。考虑到轮椅的座高一般为400mm, 床的高度和轮椅座的高度相当为宜, 这样坐轮椅的老人上下床也不会太费力。

另外, 床边扶手的高度约为800~900mm;床板不宜过软, 最好是有一定弹性的木板或是棕绷床, 上面加铺60~70mm左右的厚褥垫。

3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建设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舒适安全的卧室家具是老人安享晚年的重要保证, 设计师应秉持“以老年人为本”的精神来进行设计, 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玉.基于老年化社会的老年人卧室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年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钟振亚, 申利明.针对老年人无障碍家具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 (12) .

[3]陈银辉.浅析老年人特征及卧室家具设计[J].中国家具, 2008, (1) .

老年家具 篇2

【关键词】老龄化;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人性化”的社会倡导我们更多的关注老龄人群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进行家具以及相应环境的设计,将极大地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而面对日益迫切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出适合的家具产品就成为了值得我们研究的方向。作为设计人员应该从充分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分析法和深入细致地调查获取这一类人群对家具的切实需求,设计出在功能和外观上都尽可能符合老年人行为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家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老年人群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体质特征;二是从无障碍设计角度关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1 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

1.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系统中人和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的科学,致力于应用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求将人和整个系统达到最佳。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运用其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并于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而把人体工程学原理引入到家具中,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用户和家具产品、家居环境之间的界面,力求使人、物及环境的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从而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1.2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较早认识到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甚至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也有提高。

我国引入无障碍设计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建设部已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无障碍设计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普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人们的居室以及家具日用品等,很多都还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考虑,成为了无障碍设计的盲点。

1.3 人体工程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介入: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环境和用品有更多的依赖性,无障碍家具设计就是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中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使家具更适宜他们生活。而人体工程学作为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其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产品的关系”,在家具产品中则主要着眼于优化“人-家具-室内”的关系。无障碍家具设计要得以科学合理地实现,人体工程学的介入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椅子,其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根据就是人的坐姿时的基准点(坐骨结节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不够会使体压集中,并让人在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过高会使两足不能落地,时间久了血液循环不畅,肌腱会发胀而麻木。对现代家具进行设计,要力图做到“人-家具系统”相互和谐。

在无障碍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人体工程学在家具和其他相关设施的设计上妥善处理功能与造型,以方便人们的日常动作行为,从而帮助有障碍人群独立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人体工程学,作为研究人体在生活、工作等行为活动中的适用度的重要依据,将是研究无障碍家具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着眼点在于对居住环境的各个空间中的家具进行尺寸分析及功能研究,使之符合目标人群的行为、生理、心理需求,给他们带来便利,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老龄化问题也是我国21世纪要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长了,老年人也就多了。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也是无障碍设计关注的重点人群。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无障碍设计是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的,这值得我们设计人员关注和重视。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和器官应激能力衰减。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骨骼系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萎缩,其人体尺度也发生相应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身高。老年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在28~30岁时身高最大,35~40岁之后逐渐出现衰减。一般老年人在70岁时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2.5%~3%,女性的缩减有时最大可达6%。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肌肉及骨骼系统衰退,反应和灵活程度下降,肌肉的强度以及控制能力也不断减退,一般人70岁时的肌肉强度只相当于30岁时的一半。(2)感知能力:老年人的感觉器官会衰减,一般首先是听觉和视觉发生障碍,视觉主要表现在眼角膜变厚,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多出现老花眼。老年人还会出现辨色能力下降,对近似色的区分力下降,判斷高差和有少量光影变化的能力也会减弱;听力衰退则主要表现为高频声音不敏感,所以交谈时经常需要很接近;触觉味觉嗅觉也会随着感觉细胞的衰老和减少逐步减退。(3)思维能力:人的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计算能力,都是人的智力组成内容。根据智力测验,最佳智能状态在25岁左右。进入老年后,记忆力和反应速度的降低较为明显。

2.2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着老年人生理衰退,心理状况也悄然发生改变。而在中国由于现代社会“空巢家庭”、“留守老人”的出现,缺乏和子女交流的居家老人心理的变化较之以往更加明显。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失落感:老年人由于一般不再从事生产性工作,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一种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一种是表现为急躁固执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2)依赖感:老年人由于社会和个人生理原因,会偏向于依赖性增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依赖、生理上依赖和社交上依赖。(3)怀旧情绪:人到老年,思想不再像年轻时候乐于憧憬未来,而更倾向于回顾过去,说话做事都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生活的节奏突然放缓,老年人的心态也更趋向于安静详和的状态。(4)行事小心:心理研究表明,老年人做事情较为趋向稳扎稳打,不会轻易冒险,行动上比较小心,不是很在意所花的时间。

3 老年人家具设计原则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运用人體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法则进行家具的造型、色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确定时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效果:

(1)尺度和造型:老年人的无障碍家具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家具的尺度,由于老年人身体尺度的萎缩,家具的工作台面高度应适当降低,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高度也需要和正常成年人有所区别。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体重和身体围度却一般会比普通成年人大,故人体家具如椅子沙发等宜宽大稳重而不宜小巧。造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怀旧情感,应避免采用年轻人所偏爱的现代几何造型,宜传统造型风格,但表面装饰也不宜太过繁杂,避免清洁工作量加大。另外为了适应腿脚不太方便,需轮椅或坐姿行动的老年人,厨柜、卫浴柜的下方宜留出容膝空间。另外,造型上应该更加强调安全性,可以多运用一些无尖角、圆滑的形体,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色彩和材料:色彩方面从老年人偏宁静的心理状态出发,应该使用柔和统一的色调,以增加家具的平静、庄重、高雅的感觉。而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视力敏感度降低,因此如果有功能提示的区域应用较明显的色彩或图案加以强调。

材料方面首要因素是环保健康,实木类材料为首选,人造板材应达到国家E1级环保标准。表面涂饰以哑光漆为好,椅子座面靠背宜采用柔软舒适的软包材料。尽量减少玻璃、金属等质地较硬容易造成伤害的材料。

(3)功能和细节:由于我们的设计对象的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不足,往往难以轻松地把握自己的动作,同时判断力也下降。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辅助他们方便使用,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人体家具和准人体家具可增加一些辅助性、保护性的设施,如扶手、安全抓杆等,使用者可用手臂支撑来弥补下半身肌肉力量的缺点;卧具可以增加电动或机械升高斜倚功能,方便起身;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划分宜简单明了,内部可安装照明灯,高处可以加入升降装置,方便取放。

4 具体设计分析

在这里我们根据基本功能进行分类的设计分析。

4.1 家具设计实例:①人体家具:这是一类直接支撑人体的家具,如椅、凳、沙发、床等。老年人在家里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和这一类家具有关。(1)坐具类:对于椅、凳这种坐具来说,加入扶手可以方便人起坐时抓握,增加身体平衡的支点。因此,有扶手的椅子是比较适合无障碍设计的;在坐具尺寸上,座面宽度应使用较大些的尺寸,对于体重较大的老年人来说坐起来更加方便,活动起来更加自由;另外,座具的背倾角和坐倾角可适当偏大,以增加其舒适性。沙发的设计首先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确定其倾斜角度和坐深,如人体坐姿的倾斜角度和坐深较大,会使人起身更为费力。另外沙发的坐垫靠垫不能太过柔软,人的腰椎将得不到有力支撑,因此应该注意使其软包填充更具有韧性和弹性。此外,沙发周围加上脚踏、杂志搁架等功能附件以方便老年人的休闲生活。②床具类:床的长宽设计宜采用大尺寸设计,即满足大身材对床的要求。另外由于人在睡眠时姿势经常变化,为使人睡眠时舒适,也应该按大身材来设计。可用身高的P90 或P95为上限,两侧再各留100~150 mm 的余量,建议采用尺寸为1000mm×2050mm。对于下肢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应该在床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扶手,方便上下床,而床面高度应与轮椅高度接近(500mm)。为了便于起身还可以使用电动升降装置调节床具的上半部分角度和高度。③ 准人体家具:此类家具的功能部分与人有关,代表类型为桌、台等。桌子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导致人的肌肉疲劳,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颈椎问题;过低的桌子则会使人感到书写不适,肩部疲劳,胸闷,起坐吃力等。对于下肢活动不便的人,可在桌子的侧面安装扶手装置,以便辅助走路和起立支撑。而下方容膝空间也要比正常的最低580mm高,以方便腿部进出。如为轮椅使用者更需要加大为750mm左右。④贮存类家具:贮存类家具主要为柜架类家具。对于带有抽屉和顶柜的柜类,不宜有低于双膝的抽屉和高过头的顶柜,以减少人的躬身和爬高,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且使用省力。另外其家具饰件如拉手的体量不宜太小,也不宜棱角太过分明,可以考虑采用镂铣方式与抽屉柜门面板一体化处理。同时,抽屉滑轨柜门铰链要选用高品质的五金配件,确保家具开启轻巧省力。柜门的设计宜采用推拉门或者折叠门,避免采用平开门,因为平开门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利于轮椅使用者开启或关闭。

5 总结

老年人无障碍家具是通过设计来弥补他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行为障碍。设计者应更多地研究老年人群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充分应用人体工程学,才能真正做出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无障碍设计,构建一个真正相互尊重、平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尚秀芝、刘振华.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原则[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

[2]高桥仪平(著)、陶新中(译). 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胡景初. 现代家具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4]张蓓、程俊飞. 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家具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7,3.

[5]刘敏. 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06.

[6]刘颖、田庆丰. 独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J]. 医药论坛杂志,2009,13.

[7]Standards For Barrier-free Design[S]. ONTARIO Government Facilities,2004.

[8]Sara J. Czaja.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1990.

[9]胡宏伟、串红丽、杨帆. 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0]王晨光、李秀荣. 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7.

[11]郑林欣、张帅. 基于老年人生理衰退的产品设计[J]. 包装工程,2007,10.

上一篇:智能布线系统问与答下一篇:莘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