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脑出血, 俗称脑溢血, 是脑中风的一种,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中比较常见。随着全球年龄老龄化的趋势, 脑出血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 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多是由于血压过高, 从而导致动脉破裂, 形成血肿。为了对血肿进行有效的清除, 降低治疗过程中产生并发症的发病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为探讨微创手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脑出血患者120例, 分别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 观察临床效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中, 男86例, 女34例, 年龄在33~39岁患者14例, 年龄在40~59岁的患者51例, 年龄在60~69岁的患者36例, 年龄在70~79岁的患者19例, 平均年龄 (55.5±2.5) 岁。

所有所选患者案例, 经CT检查确诊, 7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 12例脑叶区脑出血, 12例丘脑区脑出血, 10例脑室铸型区脑出血, 8例破入脑室脑出血。通过采用田氏计算方法进行估算患者脑出血量, 其中, 脑出血量在20~60 mL的患者有67例, 脑出血量在60~100 mL的患者有38例, 100 mL以上患者15例, 平均出血量 (15.06±2.55) mL。

病发前有情绪激动、醉酒等诱发因素的38例。出血时间在3 h~12 d, 平均出血时间 (5.35±1.26) d;将12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设为观察组, 60例患者进行内科治疗, 设为比对组。

1.2 方法

观察组均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通过脑部CT观察颅内血肿量的最大层面, 从而确定钻颅部位, 选中穿刺点。穿刺点的选取点一定要避免伤害头皮、脑皮层和脑膜的重要血管, 同时更要避免重要功能区和脑内的大血管受到损伤。笔者根据血肿中心和投影点的距离来确定穿刺的深度。手术在头皮消毒、局部麻醉等常规术前准备工作之后进行。主要是消毒头皮, 铺巾等工作之后, 开始实施对患者的麻醉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 如果出现不稳定现象, 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患者, 则进行局部麻醉, 药品一般选择2%的利多卡因。利用电钻直接将长度合适的穿刺针穿颅, 到达血肿中心, 拔除针芯, 进行空针抽取血肿, 使用血肿粉碎机, 注入3~5 mL/次生理盐水, 用来击碎血凝块, 之后用引流管引出。然后注入尿激酶2万~4万U, 用夹管封闭 (2.5±0.5) h, 持续进行血肿液化, 最后引流管引流, 排除血凝块, 一直到引流液清亮为止。手术后1 d或者3 d, 进行头颅CT检查, 密切观察血肿清除情况, 在血肿基本清除时拔除穿刺针。笔者对患者手术后1个月, 进行了复诊, 依据ADL (日常生活能力) 评定方法进行术后基本能力评价。比对组患者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死亡5例, 占8.33%;比对组死亡28例, 占46.67%;术后1个月随访并进行ADL评定:观察组良好占63.64%, 共计35例, 比对组良好占43.75%, 共计14例。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 有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 观察组, 肺部感染并发症患者19例, 2例死亡;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患者18例, 死亡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 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2例, 死亡1例。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理论上来说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 而且往往会因为情绪激动等原因诱发脑出血, 所以脑出血病发突然, 且发病较急。由于脑出血的发病突然且速度快的特点, 决定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而且多发群体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临床表现通常一般有意识障碍、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同时, 脑出血的并发症比较多,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 肺部感染, 褥疮等。目前, 脑出血已经成为临床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 所以亟待临床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病理原因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 脑出血的病发机制是高血压疾病诱导机体内小动脉硬化, 或者是动脉发生淀粉样变性。目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渐严重, 脑出血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 临床任务严峻。

针对脑出血患者, 以前我们通常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 即内科治疗方法。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治疗脑出血开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的具体操作如下: (1) 通过头颅CT检查进行定位, 选定穿刺点; (2) 对血肿进行抽吸和引流; (3) 使用尿激酶等击碎并清除血凝块。微创手术的操作相对来说简单方便, 对脑出血患者的损伤比较小, 基本不会对脑组织造成破坏, 同时由于脑实质在手术中没有被暴露, 所以手术不会对脑组织以及周围血管造成大的影响。由于微创手术治疗的这些优点的存在, 患者手术后的康复自然相对来说就比较快, 不良反应也较少, 从而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在该研究中, 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死亡5例, 占8.33%;其中有2例为肺部感染并发症患者;1例为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患者;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并发症患者;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患者。比对组死亡28例, 占46.67%;术后1个月随访并进行ADL评定:观察组良好占63.64%, 共计35例, 比对组良好占43.75%, 共计14例。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研究资料, 结果显示:微创手术在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中优势明显, 具有损伤小、痛苦少、风险小、费用低等优点, 创伤较小, 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的脑内血肿, 手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良好, 尤其适合体质弱的老年患者, 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 男性患者86例, 女性患者34例, 平均年龄 (55.5±2.5) 岁。其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 设为观察组;采用内科治疗的60例患者, 设为比对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死亡5例, 占8.33%;比对组死亡28例, 占46.67%;术后1个月随访并进行ADL评定:观察组良好占63.64%, 共计35例, 比对组良好占43.75%, 共计14例。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肺部感染并发症患者19例, 2例死亡;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患者18例, 死亡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 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2例, 死亡1例。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 死亡率降低, 生存质量恢复良好, 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鹏颖.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3, 9 (5) :31-32.

[2] Niizama H, Suauki J.Stereotactic aspiration of putaminal oemorrhaje adouble track aspiration techni-que[J].Neurosurgery, 1998, 22:432.

[3] 沈明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9) :23.

[4] 纪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21 (4) :33-34.

[5] 唐文华, 陈世平, 黄晓明, 袁晓东, 郑安锡[J].西部医学, 2011, 23 (1) :126-127.

[6] 李红梅.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 2012, 10 (7) :60-61.

[7] 杨冬武.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9) :57.

[8] 谢命莲, 丁柳.3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2) :306-307.

上一篇:对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总体性管理流程的探讨下一篇:2种方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