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

对优秀运动员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初探

摘 要:优秀运动员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技术高峰、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重任,而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完成这一重任,关系到优秀运动队的建设与稳定,更加关系到对运动员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生培养。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在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很有必要。在当今新形势下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优秀运动员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认识,有较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也存在着其思想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因素。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之成为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良剑。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奥林匹克精神;思想教育

一、前言

优秀运动员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技术高峰、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重任,而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完成这一重任,关系到优秀运动队的建设与稳定,更加关系到对运动员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生培养。本文拟通过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对我中心优秀运动员思想状况的影响,找出一个合理、有效地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摔跤、散打、跆拳道、拳击、击剑、田径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利用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现有的相关资料以及中国期刊网数据库,通过检索,查阅近十多年以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有关方面的文献、书籍。

问卷调查法:针对优秀运动员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41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访谈法:对上海体育学院技校部分优秀运动员、领队进行个别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1.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

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其宗旨是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其目的就是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有可能摆脱各自的偏见,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真正得以体现。同时,也正是由于“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才能大大超出竞技体育的范畴,就像一句名言所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友谊、团结、互相了解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而“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它既是指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时要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超越,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

奥运赛场没有败者,只有强者。奥林匹克精神弘扬的竞争作风永远是重在参与,永不言败,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虽然,人们知道各种比赛的冠军只有一个,但是那些得不到冠军的运动员,依然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执著与付出。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是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精神价值所在。

2.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切入点,对优秀运动员思想状况的分析

(1)运动员的理想和目标

由表2可以看出,选择“国家和集体荣誉”“回报亲人的支持与鼓励”“非常喜欢所从事的职业”和“自我价值和目标的实现”的人数分别达到了70%、77.5%、72.5%和90%。表3显示,力争拿冠军和争取前三名的运动员分别达到了40%和45%,选择“没有目标”的人数为0。我们看到在优秀运动员中,力争取得好成绩的比例是很高的,这说明运动员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是积极向上的,目标任务明确。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是怀着忠诚体育事业,立志在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上创造优异成绩的愿望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运动员的爱国情节是浓厚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训练,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这些都是他们具有优秀运动员良好个性和品质的前提。

(2)运动员的人生态度

运动员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既渴望精神的充实,又期望物质的富足,在面对精神和物质的选择时,困惑感十分明显。

运动员对依靠自己的知识技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怀有信心。如在回答“你推崇的处事和生活方式”和“对人生幸福的理解”的问项中,选择“事业上不断奋斗”“不断开拓创新,为生活寻找更多乐趣”和“工作出色,事业有成”的比例都相当高达到33%、30%和67%。可见,运动员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并且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但是,运动员的人生态度仍有以下两个特点值得注意:首先,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在运动员的人生追求中地位下降。其次,精神主导的正统地位消失。当精神的需要与物质的追求二者不可兼得时,内心矛盾冲突强烈,运动员在评价“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钱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的两个观点时,有15%和13%的人表示“说不清”。

(3)运动员的心理

提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参与”精神,有75%的被调查优秀运动员表示不认同,他们认为参加比赛最终目的是取得优异成绩。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讲,这个观点无可厚非。“参与比胜利更重要”,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如果运动员能够更深层次地去考虑“参与”精神,就会更加注重参与过程,其实过程走好了,也更有利于好成绩的取得。运动员要力争在比赛中做到“举重若轻”,即把取胜看得淡一些,在巨大的比赛压力面前释放自己;更要做到“举轻若重”,即把过程看的重一些,不能放过比赛和训练中的每个小细节,任何环节都要认真准备,把精力集中到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去,而不是集中到想象结果中去。只要运动员把“参与”精神真正读懂,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大部分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4)运动员的认知特点

求新意识强,辨别能力弱。大多数运动员头脑灵活,兴趣广泛,见多识广,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社会上时尚生活方式非常向往,因而,某些人可能会对传统的训练和管理手段感到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受综合素质制约,他们的思想较为单纯,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道德批判能力,是非辨别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严重的会极大影响其运动成绩和运动生涯。

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优秀运动员一般从小就开始系统训练,从业余体校到优秀运动队,经历层层淘汰,能够脱颖而出,甚至成名,形成了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尊个性。因此,他们有的人和队友之间关系淡漠,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希望教练员、领导和社会对自己各方面都足够重视,体现超出一般运动员的地位。

3.奥林匹克精神影响优秀运动员思想状况的因素分析

(1)重在参与精神

参与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首要条件。正是由于“参与”精神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意义才能大大超出竞技体育的范畴,正是因为有众多运动员的参加,才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长与壮大。参与的普遍性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特征。

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参与”和“取胜”都很重要,但两者相比,“参与”更能阐释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只有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参与,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其实,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表现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正是在艰苦训练和顽强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练,品德得到提高。所谓“参加比取胜更重要”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正因为如此,奥运赛场上才有众多明知取胜希望渺茫、仍竭尽全力与世界体育巨星一拼的勇士,才有在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冠军的健儿们抛下的无数汗水。

(2)积极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它多年来鼓舞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以及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在训练、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取,顽强奋斗,勇于拼搏,超越自我,获取胜利和成功。不断奋进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它的本意是一种竞争精神,也是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是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它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去追求新的完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水平才得以提高,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努力挖掘优秀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运动员们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的理性思维,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颓废思想,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奋斗观和生活观。要让他们知道,光环的背后一定有很多苦水。每一枚奖牌都凝结了运动员以及其他人员的无数汗水和艰辛,都是奖牌得主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让他们知道,命运只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无论年轻有为还是大器晚成,都是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3)公平竞赛精神

公平竞赛即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离开了公平,离开了规则,体育运动无法普及,体育比赛无法进行,奥运会无法续写其辉煌。运动赛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法制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实际上,这种公平竞争的理念早已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目前的竞技体育机制下,确实也存在着违反公平竞赛精神的现象发生。有部分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漠视规则等,败坏了竞技体育的风气,这对很多运动员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他们加以规范地引导和教育,从而强化运动员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使他们既能追求个性,又遵守规范,既追求胜利,又看重价值。让每个运动员都懂得,在激烈竞争的赛场乃至社会中,要想达到个人的奋斗目标并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竞争实力而绝非其他不正当手段,这对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更好、更快、更强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和谐发展,形成健康人格

人性的完满、身心的和谐发展一直是奥林匹克精神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在训练和生活中要特别注重运动员的人格教育,使运动员学会换位思维,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助人行为,最终形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格特征。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激烈的对抗竞争,枯燥、单一、艰苦的日常训练,可能会不利于运动员完全人格的形成,但我们必须要创造“全人格教育”的条件,要给运动员提供多种社会角色的尝试机会,使他们的个人行为适应群体的需要,与同伴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学会主动关心他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也就是教育运动员们如何做人的过程,既要使其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又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1.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在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很有必要。

2.在当今新形势下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优秀运动员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认识,有较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也存在着其思想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因素。

3.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参与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赛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等是影响优秀运动员思想状况的因素。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把握好这些因素,使之成为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良剑。

参考文献:

[1]石风华.北京青少年运动员思想状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2]钟伟.对新形势下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7(5).

[3]于涛.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人文素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李文茹.论与时俱进的奥林匹克精神[J].科技信息,2008(10).

[5]乔月枝.新形势下对运动员思想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6]刘莉.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人文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潘勤

第2篇: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摘 要 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过去多年了,奥林匹克精神对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本文从体育学和教育学的多个角度,探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分析奥运会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融合与影响。

关键词 奥运会 体育文化

北京奥运会申办的成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申奥成功所带来的体育热,不仅给全民健身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高校体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也抓住这一契机,不仅传授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身体,还必须突出其人文性,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大学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大学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大学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一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的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方式。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1.有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而均呈现出新的气象,促进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集知识与技能、智慧与体魄于一体的全面型人才。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能体现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和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进取的道德品质以及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之道,而且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大学生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

3.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是关于人的身体发展的实践话动,奥运会是以竞技运动为主的体育盛会。研究表明参加竞技运动比赛能扩大学生的兴趣,开放心情,增加与他人结识的机会。同时通过激烈的对抗及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学生接受成功或失败、表扬或批评的心理锻炼,磨练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得以从学习压力、心理失衡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

4.奥运会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北京奥运会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创造一个清洁、优美、安全、便捷的奥运会环境,提高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运动成绩和我国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以科技助奥为契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我国高科技跨越式发展。经过调查发现:申奥成功前只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而申奥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以奥运会为契机,增强体育意识是很必要的。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在发展外来体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还应普及和发展公益性体育;在发展体育运动实践的同时,还应注重体育理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方而的建设。

三、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精神相融合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奥运会所显示的不仅是人类本质的“外化”,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改造,对自身存在的肯定,是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和发展。所谓和谐精神,就是将和谐理念贯穿于自我、人我、物我关系中的理想追求状态。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强大的和谐再生能力,作为民族的基本精神,和谐成了黏合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和谐思维弘扬和再造和谐精神,重新审视和处理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必须解决的课题。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越来越被“看成一幅无止境地形成、无止境地变化的图景,看成一幅有机形式惊人地盈亏相续的图景。” 一方面,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自我更新是一种推动力量;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对立甚至冲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所指出的:“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 对于任何一种现实的文明和文化而言,都需要从全球的眼光来认真审视自己,在积极借鉴别国文化基础上,弘扬本国民族优秀文化。但是,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对立,减少文化的偏见而不是增加文化的隔阂?从本质上看,在国际社会需要弘扬和谐精神,但是,弘扬并不是折衷,而是多元并存基础上的相互交流,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共同发展。要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培养和谐精神,弘扬和谐精神,突出体现为在基层广泛开展和谐文化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 全 玲)

作者:谭隆

第3篇: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影响的研究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思想的极佳机会。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激发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时代对这一群体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奥林匹克精神出发,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使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发挥其对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素质教育 大学生

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这对于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对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是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是青年,将奥林匹克知识和精神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来,可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和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计划中的传播。同时,教育也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高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研究者来说,应充分抓住这一大好契机,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探索,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和探索其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体育素质教育是广义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素质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为社会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其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

本人认为,高校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极大的促进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心理素质及体育精神的影响

身体素质教育是依据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提出来的,它体现着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即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独特作用。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情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它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体育思想与道德素质的影响

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帮助学生体验到体育是一种“调感情、增快乐”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追求快乐体验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形成增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知识修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道德对体育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对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鉴别,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取舍、选择。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学履行体育道德义务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良好体育道德的行为和习惯。

三、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审美素质的影响

体育能力素质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完成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综合品质,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培养学生从事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多种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和发展几种自身爱好、擅长的体育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身体锻炼,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检查。体育审美素质教育是指学生对体育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的感受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审美爱好与情趣。

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并始终贯穿在奧林匹克的各种活动之中。其中奥运会更是集中体现这一点,从庄严、肃穆的开幕式、闭幕式都是一种教育手段。现代奥运会的比赛,已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奥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人,特别是大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及提高审美素质。

四、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的影响

体育教育应使大学生具备体育卫生、医学、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体育实践,提高大学生对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理性认识;提高体育哲学、体育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素养,认识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论及奥林匹克主义的任务时《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两点,一是“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一是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快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它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

奥林匹克运动不同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人类社会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在一定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基本构想是通过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进而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世界。

总之,在高校进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文化知识,培养现代社会思想意识,对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体育素质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随着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体育教育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联系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奥林匹克精神必将会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院校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可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精神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

[2]李建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纪烈维.大学体育理论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韩新君.奥林匹克精神与校园体育精神的价值向度[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杨树妨.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1).

[6]李志刚等.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体育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8,(6).

课题项目:佳木斯市2008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2008年立项,立项编号:08067)。

作者:任建华

第4篇:“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奥林匹克运动是怎样起源的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而得名。

奥林匹亚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北半部的一个平坦幽静的小山谷里。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开始于公元前776年,起源于一场事关爱情和王位的角斗。波沙的国王艾诺麦,只有一个女儿,叫基波达米娅。父王为给她挑选一位文武双全的佳婿,诏令应选青年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如果哪位青年获胜,就以公主相许,还可继承王位;如果败了,就要被毫不留情地刺死。

比 赛开始了。国王虽然年纪已大,但勇力过人;加之他车精马壮,所以有十三个求婚者先后死于他的长子之下。但是在应诏求婚者中,有基波达米娅的恋人皮罗西,公 主决心搭救他。于是在赛前,她命国王的车夫偷偷拧松车轮上的销钉。由于女儿暗中作弊,比赛中,国王的车翻倒了,皮罗西获胜。这样,国王只得把公主许配给 他,为他们举行婚礼,并允诺由皮罗西继承王位。皮罗西为庆贺胜利,便在波沙城以西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祭典,感谢宙斯神对他的保佑。在祭祀仪式后,皮罗 西安排战车、角力等运动竞技,为人们助兴。就这样,皮罗西创立了古代奥运会。

据记载,古代奥林匹克竞赛最初只有赛跑一项比赛。参赛选手从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仅此而已。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垄断了比赛的胜利。公元前7世纪,增加了赛车比赛和单马竞技,结果斯巴达人垄断比赛胜利的局面被打破,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强劲敌人埃勾斯人成为新霸主。与此同时,比赛项目的扩大,把远至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的选手都吸引来参加比赛。

公元前472 年,赛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比赛的时间也由最初的1天延长至5天。第一天不举行比赛,人们对宙斯举行隆重的献祭仪式;此外,运动员和裁判员还要郑重宣誓, 保证公平竞争。第二天主要举行赛车和赛马,以及包括赛跑、跳跃、标枪、铁饼和摔跤的6项全能比赛;第三天举行17岁至20岁之间的青年比赛,第四天举行成 年男子的单项比赛,包括拳击、摔跤、赛跑和跳跃等。在最后的决赛中,男子要全身戎装。比赛在第五天结束,这一天的早晨要进行晨祭,为优胜者举办庆祝宴会。 优胜者将得到用野生橄榄枝叶做成的花冠,作为胜利的象征,这在当时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当时,古代希腊世界各个城邦之间战争频繁。许多人对此表示厌恶,举行竞技会也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奥林匹克节庆通常在6 月底或7月初举行,赛会期间各城邦必须停止一切战争活动,称“神圣休战”。为了保证来自希腊本土和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赛会宣布一个公认 的休战期,对违反协议者要处以罚款。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的人身不得侵犯,有不轨行为或被法庭判过刑的人,不得参加赛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和平与友谊 的象征,并深入人心。

第5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变革

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称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希腊有爱好运动竞技的传统。古希腊分成许多城邦,为了祭神,各城邦经常举行竞技会,这些竞技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竞技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以便于公民自由往来,为城邦间绵延不绝的战争带来短暂的和平,因而受到欢迎。在诸多竞技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奥林匹亚举行的祭祀万神之父—宙斯的竞技会,即现今所称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园前776年举行。此后每4年年举办一次,3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宣布废除古 运动会为止,历时1169年,共举行293届。几十年后,狄奥多西二世烧毁宙斯神殿,后来洪水与地震又将古奥运动会遗址湮没地下。

18世纪中叶,经考古学家挖掘,使古奥运动会遗址重见天日。随着近代体育的勃兴,人们渴望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1859-1889年,希腊人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1888年法国的P.de顾拜旦男爵黎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并于1892年遍访欧洲诸国。经两年奔走、筹措,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以后6月23日就被称为奥林匹克日。会议还决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在世界5大洲各大城市轮流举办。运动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奥运会的届数仍照算。1894年6月巴黎国际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由顾拜旦倡议和制定的奥林匹克章程。它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会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则及议定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通则和奥林匹克议会规则5部分。数十年来,奥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随着奥运会的复兴,形成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奥运会传统,如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火焰和火炬。

第6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与发展简介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将简略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和发展史,让我们共同领略这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奥林匹克 起源

发展历程

引言: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包括夏奥会、冬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

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的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永不停息的。

正文: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南部一个叫奥林匹亚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创办了古代奥运会

古希腊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的伊利斯城邦,有一个名叫奥林匹亚的小地方,溪流潺潺,林木葱茏,看上去与希腊别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大名,就像今天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一样,无人不知。奥林匹亚有这般赫赫名声,完全是因为那里举办过古奥运会。

古希腊奥运会是何时和如何产生的,已不可考,但是从希腊这个神话王国留传下来的一些传说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关于奥运会的起源主要有3个神话传说。

第1个传说是,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想把王位传给宙斯,为了考验儿子的能力,决定与宙斯进行摔跤比赛,如果宙斯获胜,便可继承王位。结果克罗诺斯不敌宙斯,败在儿子手下。

宙斯接过万神之首的王冠后,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其中也有竞技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代奥运会。第2个传说是,伊利斯国王与英雄赫拉克利斯打赌,如果赫拉克利斯在一天内,把3000头牛的牛圈打扫干净,就能得到300头牛的奖励。聪明的赫拉克利斯引来阿尔菲斯河河水,很快就把牛圈冲洗得干干净净。可是伊利斯国王不仅毁约,而且想杀死赫拉克利斯。但赫拉克利斯在宙斯的帮助下,杀死了伊利斯国王。之后,赫拉克利斯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比赛来庆祝胜利,以报答宙斯,于是有了古奥运会。第3个传说流传最广。古希腊皮萨城邦的国王俄诺玛诺斯,有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希波达弥亚,慕名而来的求婚者络绎不绝。国王听预言家说他将死于女婿之手,于是想出一个既不让女儿出嫁,求婚者又无法指责他的办法。他要求求婚者与他进行驾车比赛,若求婚者获胜,可娶走公主,若输给他,就被刺死。结果,有13位求婚者因赛车失败而丧命。一日,青年英雄珀罗普斯来求婚,尽管珀罗普斯驾着海神波塞冬的金马车飞奔,但是国王的两匹神骏“菲拉”和“哈尔彼那”快如旋风,眼看就要追上,国王已将长矛瞄准珀罗普斯的后心。此时,海神波塞冬显灵,使国王战车的轮子飞脱出去,国王坠地而死。珀罗普斯如愿以偿地娶了希波达弥亚,并继承了王位。为了庆祝胜利,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在今天的奥林匹亚,人们仍能看到珀罗普斯墓的遗迹。

尽管这些神话内容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古奥运会与神有关。虔诚的古希腊人为了让诸神高兴,在种庄稼、航海、打仗等活动中帮助自己,就举办名目繁多的祭神仪式。他们想,既然众神喜欢观看竞技比赛,就将竞技也作为祭品献上,于是,古希腊有奉献给海神波塞冬的伊斯特摩斯运动会、奉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皮托运动会、奉献给智慧之神雅典娜的泛雅典运动会等。奥运会是奉献给万神之尊宙斯的,因此成为古希腊影响最大的第一盛会。就像古希腊诗人平达所说,没有任何其他的比赛能比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值得歌颂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

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开始,只许伊利斯王国的公民参加,而且他们必须是历史清白,从未受过处罚的人。直到公元前660年,才允许巴尔干半岛上纯希腊血统的公民参加;到公元前620年,住在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地中具有希腊血统的公民也可以参加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进入到它的全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祭神活动的广泛展开,尤其雷斯由伊利斯的地方神上升为天帝,奥运会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逐渐成为全希腊最大的节日。

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

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古代奥运会,最初只有一个项目:192.27米赛跑(这个距离是从宙斯祭坛到珀罗普斯墓的距离,叫一个“斯泰德”),比赛时间也只有一天。第一届奥运会的冠军叫克洛波斯。 后来,奥运会的项目逐渐增加,除了短跑(一个斯泰德),又增加了往复跑(两个斯泰德)、长跑(7-24个斯泰德)以及武装赛跑和火炬赛跑。还增加了角力、拳击、赛马车、赛马、五项竞技(跑、跳远、掷标枪、摔跤、掷铁饼)、潘克拉蒂奥(斯巴达人的一种把角力、拳击混在一起的竞技)、游泳、爬绳、拔河等项目。到了公元前5世纪,就连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也成了比赛项目。比赛的天数也越来越多。公元前472年,奥运会被确定为5天。 奥运会通常在6月底或7月初举行。在奥运举办期间,各城邦之间的战争一律停止,如有违反,则对违反者处以罚款。对任何参与奥运会的人,都不得侵犯,否则要被罚款,并遭诅咒。

公元前431-404年,希腊全境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斯巴达战胜雅典而结束。希腊经济在这次战争后由繁荣转向衰败了。各城邦没有力量、也没心情顾及奥运会了。奥运会自此每况愈下。

公元前146年,罗马彻底地征服了希腊。奥运会可悲地回复到初始时期的地方性比赛了。公元393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举办了第292届奥运会后,干脆下令废止奥运会,古代奥运会至此结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

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五环标志】

当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 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

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每个环代表相应的一个大洲”的说法是正确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 这首歌歌词内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

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

在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主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为人们所喜爱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传达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奥运会的节日氛围,是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所有奥运会识别项目中的其他形象无法比拟的。

在吉祥物的艺术形式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一般是一个物种。1992年后,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虚拟的形体,数量也有变化。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有4种,2000年悉尼奥

运会吉祥物有3种,雅典奥运会是2种。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

第29届奥运会的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将中国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巧妙的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型。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统的神韵,鲜红的色彩传达的中国文化特有的热烈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 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的人,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 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会徽

无论是一个世纪前的1896年还是即将到来的2008年,希腊雅典选择用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来表达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至高无上的理解和尊重。 1896年,雅典开创性地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原本首届奥运会既没有会徽也没有招贴画,看到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后来被用来代表本届奥运会。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展现在世界面前的奥运会徽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

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的关系。

190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奥运会会徽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00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一位身着传统法国骑士服装的女性,右手高举法国的三件传统兵器—花剑、佩剑和重剑,设计简单,却充满了法国味道,从这届奥运会起,女性开始走进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参加了表演项目的比赛。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会徽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美国分别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两届奥运会会标的设计风格也有很大差别:早期的写实,近期的则更加抽象。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举行,会标通过采用“鱼眼”特技展示了主办城市的风貌。由于举办较早,当时的会标还是

通过世界博览会宣传海报的方式出现的。

1908年英国伦敦第四届奥运会会徽

1906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使原本定于罗马举行的1908年奥运会临时易地伦敦举办,而伦敦奥运会却为人们奉献上了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开幕式。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体现出浓郁的时代风格,跳高运动员的服装,跳高姿势以及身后的煤渣跑道和运动场中间的游泳池,都有着当时的烙印。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会徽

地处北欧的瑞典和芬兰是现代体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历史上它们各自举办了一届夏季奥运会,在会徽中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的健美与活力。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会徽图案浓缩了各国运动员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队身形矫健的奥运选手,挥动着各自国家旗帜奔向奥林匹克赛场的情景。从中我们能隐隐嗅到古代奥运的气息。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会徽右上方是主办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间手执铁饼、健壮的半裸男子的让人想起古代奥运会。背景是安特卫普著名的城塔。会标中,参加国的国旗在一起飞卷飘扬,象征着五大洲团结在一起。

1924年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会徽(走自己的路)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24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间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时附有“第八届奥林匹亚德巴黎1924”和“法国奥委会”的文字说明。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枚会徽,从此奥运会的会徽和招贴画正式分开。

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于安特卫普,八年后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会标融入了更多现代因素。蓝色的背景上,一名长跑运动员高举

象征胜利的白色月桂枝。会徽底部飘扬着荷兰国旗色红、白、蓝三色波浪。会徽创造性地将荷兰、运动、胜利、奥林匹克等元素融为一体。

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第一个使用奥运标志的会徽)

两届洛杉矶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932年,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的田径比赛,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则是新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首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东道主美国的国旗,奥运五环标志居于会徽正中,代表胜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现在了奥运会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精神。

第十二届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选定东京为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奥委会在军方压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夏季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二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运动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

现代奥运火炬传递是一个非比赛项目,形式与古希腊的火炬传递相同,它已经转变成为庆祝奥运会开幕的一项重要活动。在1912年6月27日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他预言性的演讲中指出: “从现在起,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传递奥运火焰的神圣使命。让奥运圣火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相互传递,让全世界的青年都时刻准备着,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

作为庆祝奥运会开幕仪式的一部分,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复兴是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的,至此以后每届夏季奥运会都要举行火炬传递活动。当时柏林奥运会火炬传递由第一火炬手!Konstantine Kondylis 从奥林匹亚开始传递,直到终点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奥林匹克火焰的神圣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也成为奥运会开幕的前奏。

现代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仪式与古希腊的相同,也是由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同时宣读运动员誓言。随后奥运圣火将授予第一位火炬手,这也标志着火炬传递的正式开始。至今,奥运火炬传递的力量仍然影响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图案】

一种直观的简明标志,无需语言解释,即可一目了然。项目图案讲究平面化、线条化,着色也是大块的单色,明朗、大方。项目图案用于此项目比赛的方方面面。

现代奥运会创立以来,每届奥运会均专门绘制比赛项目图案。一般来说,凡奥运会中进行的项目,都有自己的项目图案。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各届奥运会,其项目图案大体取通用的各项目视象形象符号。自1964年以来, 奥运会上出现了代表各个运动项目的象形图案,寥寥几笔便准确而生动地将一个运动项目表示出来, 这不仅扫除了人们之间的语言障碍,方便了国际体育盛会的组织工作,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标志。运动项目象形图案成了奥运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自第18届奥运会以来, 除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沿用上届的项目象形图案,每届都推出了自己设计的图案,颇具鲜明的个性特色。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邮票】

奥运会纪念邮票最早始于1896年4月,它年希腊政府为筹集首届现代奥运会资金而发行的,全套共12枚8种图案,内容有著名雕塑家米隆的杰作《掷铁饼者》、赛车、竞技场、宙斯庙等,再现了古奥运会的悠久历史。从第七届奥运会起,主办国发行纪念邮票的接力棒一直传递至今。比利时在1920年5月发行了纪念第七届奥运会的附捐邮票,分有齿、无齿两种,全套共三枚,图案为奔跑者、马车竞技、《掷铁饼者》,面值分别为

5、

10、15比利时法郎。后来,历届主办国都发行了奥运会邮票。

非主办国首先发行奥运会邮票的是乌拉圭于1924年7月为纪念第8届奥运会而发行的,一套共三枚,分有齿和无齿。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体育邮票总数不满300枚,自1968年以来,每逢奥运会举行就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近千种奥运会邮票,还设计新颖艳丽的小型纪念张,附加图案和文字说明,不断扩大邮票的宣传作用。

随着奥运会规模的日趋壮大,主办国为了筹集资金,利用发行附捐邮票资助盛会。首次用“十”号标明附捐面值的奥运会邮票,问世于1936年5月,由德国发行,全套共8枚,并发行了一枚小型张,邮票上呈现出单杠、跳水、足球、标枪等角逐中的生动情景。据统计,一届中发行附捐邮票最少的是奥地利,全套只有1枚,是在1948年1月为纪念第14届奥运会而设计的,也是奥地利发行的第一枚奥运会附捐邮票。主办国在一届中发行附捐邮票最多的国家是苏联,从1976年12月起至1980年3月,分8组发行43枚莫斯科奥运会附捐邮票,还先后设计6枚附捐小型张,是迄今发行此类邮票的冠军。邮票上的运动员造型生动,神情毕肖,以深浅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动态美的感觉,属上乘之作。南朝鲜为筹集第24届奥运会的经费,从1986年起就开始发行奥运会附捐邮票,内容有吉祥物等。

亚洲发行奥运会邮票较多的国家是日本,从1961年10月11日至1964年6月23日,先后分6组发行20枚东京奥运会邮票,发行十多万枚。1964年8月20日起又发行6枚小型纪念张,邮票呈菱形,用色简朴,格调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世界上第一套用黄金铸造的奥运会邮票由苏格兰发行,它是为纪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而设计的,全套共10枚,画面展现了举重、足球、跳高、短跑、自由体操等比赛画面,每枚邮票面值八英镑,票幅为41毫米×64毫米,以纯22k黄金铸造,给奥运会邮票园地增色生辉。

这些方寸艺术品被称之为“体育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风貌。以“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知识、美感和享受。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结语: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体育盛会。历史悠久,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还将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与激情.

第7篇: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蒋效愚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其间,奥林匹克运动由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古希腊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民族感情的作用,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先生主持召开了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现代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与其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格言、口号、徽记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在历届奥运会的实践活动中,并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运动宗旨。在人类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将自己的目标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体育运动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使自身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倡导通过体育运动使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的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还提倡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鼓励并支持大众体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些倡导及实践,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倡导平等和尊重、友谊和团结的价值取向。4年一届的奥运会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差异,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团结的载体。国际奥委会205个成员组成了比联合国更为壮观的国际大家庭,聚集在象征和平、团结、友谊、进步的五环旗下,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奥林匹克运动特别倡导对人的尊重,反对种族、宗教、性别以及任何意识形态的歧视。国际奥委会率先举起了反对某些国家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大旗。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层在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立场鲜明、态度积极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反对种族歧视委员会等,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反对民族压迫、种族歧视的正义事业。奥林匹克运动还强调体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保证妇女能平等参与。在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正式承认女子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权利。国际奥委会还致力于在各种国家的和国际的体育管理机构中为妇女创造平等工作机会。自1996年起,国际奥委会组织召开了3次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对提倡男女平等、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奥林匹克运动还对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给予特别关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正式规定承办国奥运会组委会要同时承担残奥会的组织举办任务。

第三,主张不断进取、公平竞争以及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的有机统一。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们在竞争中,通过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奥林匹克最

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强调的就是这种竞争精神,而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同时,奥林匹克运动通过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为优胜者升国旗、奏国歌等,增强人们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而通过在奥运会上向人们展示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各国家运动员出类拔萃的身体能力和精神风貌,通过在闭幕式上所有运动员牵手而行、亲如手足的场面,又使人们感到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引导教育人们尊敬其他国家和民族,从而培养人们关爱世界的博大情怀。长期以来,公平竞争、不断进取,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有机统一的奥林匹克人文精神,一直激励着各国运动员及民众为祖国争光,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第四,对世界和平与进步的追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之一是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为达到这一目的,奥林匹克运动独自或与其他组织合作,在其职能范围内从事促进和平的活动”。在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历史中,奥林匹克运动曾多次超越国家、地区和民族间的矛盾,为发展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第16届和17届奥运会分别解决了东、西德国歌和会旗问题;第18届东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发出了和平、友谊、消灭战争的呼吁。国际奥委会还提出在奥运会期间实行休战。2007年10月,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是联大连续八次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另外,国际奥委会、各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各国各地区奥委会等奥林匹克运动组织体系中的成员,积极为战乱、受灾地区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支持和物质援助。这些努力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的目标相一致,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使它在开展一切相关活动中始终把人文关怀置于首位。比如在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奥运村的首次修建结束了运动员在赛场附近旅馆住宿的历史;同时,规定运动员按名次登上相应高低的台阶,一反过去授奖人站在台上而获奖运动员反而在台下的做法。再比如,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首次将奥运村设为住宅区和国际区两个部分,分别为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驻地和活动娱乐场所,两个区域设施齐全,并设有宗教中心,为运动员的宗教活动提供了方便。近些年来,为更加深入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国际奥委会对每一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并通过与承办城市签署《主办城市合同》等文件,在组织竞赛、场馆设施、生态环境、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为运动员和所有奥运参与者提供优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比如,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奥运会组委会应提供一座至少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两星期至闭幕式后3天期间可入住的奥林匹克村”。另外,在餐饮、医疗、交通等各方面,也都有严格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起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包含着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反映了超越地域、种族、文化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契合点。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来到中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殷切希望。在7年多的奥运筹办实践中,我们围绕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使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在13亿中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弘扬,不仅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力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凝聚了民心,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文奥运”的理念显示出极强的民族凝聚力。举办奥运会得到了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侨华人的热情支持,充分体现出人文奥运所具有的全民参与特点。早在申办奥运时,我国就曾创下了96%这一奥运史上最高的民众支持率。筹办以来,广大群众对奥运的支持热情持续高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由10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款近10亿元建设的。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服务

工作的志愿者达到113万人。火炬接力传递活动把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爱国热情、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民心因奥运而凝聚,精神为奥运而振奋。由此形成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示和提升了国家及民族形象。高度重视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加深与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内涵。筹办奥运以来,我们以文化为载体,先后发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等主要标志。这些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与奥林匹克传统的巧妙结合。特别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的火炬传递,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的奥运会开幕式,更是集中体现了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价值观,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树立了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在筹办工作中,我们坚持人民参与奥运、奥运造福人民的原则。筹办以来,北京在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使千百万居民直接受益。在场馆的布局和功能上,我们既满足奥运会竞赛的要求,也考虑赛后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的需要。在城市规划方面,结合举办奥运会实际需要而重新修订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了“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精髓。从2003年1月起实施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提倡“人文奥运”理念,就是要更为广泛地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筹办以来,我们始终把开展奥林匹克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全国40万所中小学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目前,在全国设立的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北京市210所中小学开展的“同心结”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在全国广泛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活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

——提高了北京奥运会及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以运动员为中心,为所有奥运会参与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奥运会组织工作人文内核的重要方面。我们提出了“遵守惯例、标准统

一、尊重个性、注重细节”的服务原则,并通过举办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全会、国际体育大会等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深入了解各国奥运会参与者的需求,细化服务内容,调整和完善服务方案。现在,无论是在安全祥和氛围的营造,“善待媒体”方针的落实,还是在奥运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等方面,我们为运动员和所有奥运会参与者提供的高效、便捷、优质服务,正随着奥运赛事的进行而不断体现出来。广大志愿者的微笑,市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更是把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人民的人文风采展现在各国宾客面前。

目前,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正在紧张、激烈、有序地进行着。在这世界瞩目中国和北京的时刻,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目标,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者: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

第8篇:奥林匹克精神

教学

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

2.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教学重点

难点

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孔令辉获得冠军时忘情地亲吻胸前的国徽时,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的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的泪也会与领奖台上以手抚着胸前国徽高唱国歌的运动员的热泪一起落下。为了看体育比赛,我们甚至不惜守候到半夜而无怨无悔。在半夜看比赛时,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总有一种是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现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提升着我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二、顾拜旦简介

顾拜旦于1863年1月1日出生在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享有男爵爵位。他曾获得过文学、科学和法学3个学位。他的贵族家庭希望他进入军界、外交界或政界,但他具有的反对因循守旧的性格,从一个保皇的贵族出身而走向坚决支持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道路。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的悲剧,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他坚信只有改革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才是救国之道。他多次到英国考察,十分推崇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改革。阿诺德主张“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他的功绩在于首先把竞技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刚毅、果断、尚武、勇敢、遵守纪律和公正无私等品质。顾拜旦在1888年和1889年先后发表两篇重要论著,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

顾拜旦也是一位历史学家,1890年,他在欧洲陆续访问之后,到达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看到了古奥运会的遗址,产生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念头。他熟悉古希腊历史,他研究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顾拜旦还说过:“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民族和广泛的和平国际主义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健全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所以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复兴奥运会的最根本他在29岁担任法国运动协会联合会秘书长期间,于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大学发表了“重建奥运会”的构想。在他不满32岁时,成功地组织了“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从1894年6月16至23日,会议讨论并决定了恢复奥运会的原则,选定希腊雅典为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同时还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了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但顾拜旦当时并未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第一任主席由希腊诗人德米特里尤斯?维克拉斯担任。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后,他开始担任国

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25年主动引退,重新投入教育改革工作。由于他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贡献,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身名誉主席称号,这一荣誉是史无前例的。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甚至自己的子女都不能照管。1937年9月2日,他和夫人在日内瓦公园的林阴道上散步时,突发心肌梗死而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他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附近,心脏根据他的遗嘱于1938年安放在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村。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选自1994年3月《中国学校体育[奥林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一条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烁着他的体育思想。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在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后,顾拜旦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他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顾拜旦曾经考察研究过希腊雅典古代奥运会的遗址,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可以说,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因此,他决心“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北京奥运的口号“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顾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另一次演讲中,他曾指出:“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可以看出,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那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演说词的最后部分,顾拜旦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四、学生演讲,领会精神,感受鼓舞。

第9篇:奥林匹克精神演讲稿

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还有一句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也侧面体现了这种精神。

我个人对这种精神的理解是在运动项目中,人不应该停止对极限永无止境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运动拼搏中,我们应该拿出最认真、努力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机会。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机会才不会惜败。

中国女排就十分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她们在打比赛的时候大家团结协助,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奋斗去争取胜利。在逆境中全力以赴,不放弃,奋勇争先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有了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熊熊燃烧的斗志,她们最终才能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中国整个国家也体现着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1932年,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资助下,刘长春只身漂泊海上21天,到达洛杉机。在男子一百米预赛中,一路领先,然而疲惫不堪的刘长春,还是被遗憾淘汰,1936年柏林运动会,进入撑杆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竟买不起比赛用杆,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只有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直到1979年,中国才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在这之后,我国运动员为了证明他们的实力,不服输的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奇迹,在奥运会的诗篇上留下了色彩浓厚的一笔。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上,在学校每次办的奥运会上,甚至只是在体育课每次的测验上,我们都要牢记奥林匹克精神,力争“更快、更高、更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下一篇:人事部半年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