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由于创伤小, 恢复快,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妇科子宫病变的治疗中[1]。目前由于该术式需要较长时间的人工气腹以及头低截石体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 因此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但单纯全身麻醉 (GA) 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仍存在, 手术刺激可引起BP、血糖升高等应激反应。为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CGEA) 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该文以该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患者为例, 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46例, 均为该院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年龄在27~58岁之间, 平均42.5岁。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 无心脏病等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 无神经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

2 方法

2.1 麻醉方法

实验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 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具体麻醉方法如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0.5 h给予阿托品肌注0.5 mg, 麻醉前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静300 mL, 另经静脉给予镇吐药雷莫司琼0.3 mg。此后两组患者均经静脉给予丙泊酚1.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咪达唑仑0.06 mg/kg、3μg/kg进行麻醉诱导, 诱导成功后, 经口插入适当大小气管导管。实验组选择T8至T9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 在全麻诱导成功并插入气管插管后开始用药行硬膜外阻滞, 在手术消毒前注入1.3%利多卡因5 mL, 在切皮后开始进镜后再注入1.3%利多卡因10 m, 此后手术过程中每30~45 min硬膜外腔给予1.3%利多卡因5 m进行麻醉维持, 另经静脉微量泵入芬太尼和异丙酚合剂, 进行辅助麻醉维持;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过程的麻醉维持采用经静脉分别泵入丙泊酚2.5~5.5 mg/ (kg·h) 、芬太尼1.5~2μg/ (kg·h) , 此外每30~45 min给予0.035 mg/kg维库溴铵。两组在手术结束前5 min均停止麻醉药的注入, 并常规给予新斯的明2 mg+阿托品1 mg, 待病人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2.2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及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出血量、清醒时间 (手术完成后至麻醉完全清醒的时间) 、术中有无呛咳、体动、反流等情况、各项血气指标 (麻醉前、气腹前后、手术清醒后) 、各项呼吸指标 (麻醉前、气腹前后、手术后) 。

2.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实验组手术持续时间为 (65.2±13.5) min, 略高于对照组的 (63.7±12.3) 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清醒时间为 (3.5±1.7) min, 低于对照组的 (9.2±2.8) min,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手术出血量为 (41.7±14.2) mL, 略高于对照组的 (40.9±13.7) mL,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中出现呛咳、体动、反流等情况1例, 低于对照组的5例,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2 两组患者血气和呼吸情况

麻醉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SPO2、HR、PH、PaCO2、PaO2、SaO2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气腹前实验组的SBP、SPO2、HR、PH、PaCO2、PaO2、SaO2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气腹后10min实验组SBP、HR、S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指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清醒后SBP、SPO2、HR、PaO2、S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指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4 讨论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能提供较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 同时该麻醉方法还对交感神经有一定的抑制功能, 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减少了呼吸、循环系统的波动, 而且由于交感神经受到阻滞, 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2]。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 目前很多都采用的是全麻并气管插管,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麻醉深度, 并通过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稳定, 但由于全麻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存在, 当手术或插管刺激时, 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兴奋性增强, 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 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引起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标的波动[3]。而如果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则可消除或减轻这些应激反应。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方式可以综合全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势, 既能提高麻醉效果, 又能有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气管插管可保证呼吸功能, 消除因长时间气腹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通过全麻和硬膜外阻滞结合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避免术中患者出现呛咳、体动、反流等情况;相对于全麻,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能显著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量, 避免药物的累积, 同时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期苏醒, 减少了麻醉后患者烦躁、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4]。该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与单纯全麻这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时的麻醉情况。结果可见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复苏时间明显较短, 且各项血气和呼吸指标的波动均较小, 优于单纯全麻的患者。

总之,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恢复快, 手术过程各项血气、呼吸指标波动较小, 术后并发症更少, 比单纯的气管插管全麻具有一定的优势, 是该类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使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对照组使用单纯全麻,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时间更短, 各项血气、呼吸指标波动较小。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张爱容, 邵如庆, 张莹静, 等.腹腔镜下标准鞘内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与改进[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4) :239.

[2] 唐时荣, 邹清远, 余雷, 等.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3, 13 (1) :49.

[3] 唐秀晨, 谢文英.硬膜外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呼吸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05, 16 (12) :89-90.

[4] 童美勉, 颜景佳.气管插管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45例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 (2) :37-38.

上一篇:健康护理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下一篇: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