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

印度尼西亚的婚俗

1、印度尼西亚马布尔人的婚俗

印度尼西亚邦加岛上的马布尔人结婚有年龄限制,男性须满16岁,女性最小15岁。近年来,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规定男性结婚前必须行过割礼。青年男女的婚事一般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恋人情投意合,便私下订立婚约,女子按约定日期逃往男方家。过三天或更长时间,男方派人去女方家求婚,同时与女方家定下聘金数目和婚礼日期。婚前,必须将这对青年男女送到女方家。婚礼由巫师主持,男女双方家人和亲属均在场。新郎、新娘先念结婚誓言,新郎在结婚誓言中必须说,如果妻子怀孕或病重,决不远赴外地,今生今世决不娶亲。新娘则发誓道,一定尽到妻子的责任,倘若婚后30天内不能与丈夫和睦相处,甘愿以丈夫聘金的三倍加上丈夫的全部结婚费用作为赔偿,并随即与丈夫离婚。然后互碰额头。仪式结束,即摆婚宴,以烧猪、烧鸡等上等食品款待宾客。从结婚之日起,新婚夫妇一直住在女方家,直到有自立能力为止。马尔布人禁止一夫多妻。马尔布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传统婚俗,70年代才开始受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某些影响。

2、印度尼西亚巴里人的婚礼

巴里人多数信仰印度教,贵族与平民的婚礼仪式大不相同。平民在婚礼前要举行“静心”和“祈祷”两种仪式。目的是要使头脑空寂明净,以便接受神的意旨,开始新的生活。婚礼前一天,新郎身穿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去女家接新娘。新郎一到女家,高僧便连敲三下女家门,新娘闻声出来开门,与未婚夫互致敬意。然后,随同新郎去男方家举行婚礼。贵族结婚新郎新娘致必须穿巴里贵族盛装,由男女仆一人陪伴步入庭院,然后各自上轿,新娘在前,新郎随后,被抬到礼仪厅。沿途白布铺地,两旁有长矛队夹道助兴。婚礼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坐在专设的新人席上,两位高僧主持拜神仪式,祈求神灵降幅于他们。此时24名老者不停地唱赞歌,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艺人表演面目舞。拜神完毕,新人接受圣水洗礼。最后婚礼以踩牛头仪式结束。

3、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婚礼

中爪哇地区的婚礼仪式的主要特点是跳“抢新郎”舞蹈。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新郎的亲朋好友参加婚礼时要带一只公鸡,作为新郎的象征。公鸡交给一名动作敏捷、擅达印尼拳术的小伙子。新娘家亲友也要选一个与之抗衡的年轻人,双方观众在新娘家摆开阵势, 或站成两排相互对峙,或围成一个圆圈观看。对抗开始时,“新娘代表”一边跳舞,一边把大米和玉米撒在地上,以显示娘家的富有。同时他们寻找机时,趁对方不注意时,土壤冲到拿公鸡的“新郎代表”面前,用手去摸公鸡的头或“新郎代表”的头。“新郎代表”时时提高警惕,用拳术实行有效的自卫,设法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实现,但不能伤害对方。倘若“新娘代表”的进攻屡遭失败,那么“新郎代表”就要巧妙露初破绽,让对方可以摸到公鸡头。跳完舞蹈,新娘家便开始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4、印度尼西亚巨港人的婚礼

苏门答腊巨港地区的婚礼仪式别具特色。婚礼前夜,男女两家开始为新人精心打扮,将他们的手掌、脚掌以及指甲用凤仙花染红。然后,男家的亲友们手摯火把,携带送给新娘家的各种礼品,簇拥着新郎,游行到新娘家中。这时,新娘家中载歌载舞,鼓乐声不断,但新娘躲在闺房中,不得与任何人见面。次日,新郎再次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里的人们带着稻米、水果、给新娘的嫁妆等礼品穿街走巷,最后回到新娘家。这时,新娘家门前,拳术师们表演起精彩的印度尼西亚拳术,迎接新郎。一位长者向新郎撒播稻谷、钱币、和花纸。围观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这些象征吉祥的物品。新郎进大门前,首先要和岳父母对颂板顿诗,直至说明来意,证明已为姑娘带来珍贵的礼物,岳父母才肯开启门帘让女婿进屋。接着, 1 一位妇女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闺房门口, 仍用板顿诗与姑娘对答,最后得到新娘的允许才步入闺房。新郎新娘见面后要为宾客表演象征性节目,“夫妻坐船”新郎新娘以木板当“船”,妻子坐在“船头”,丈夫坐在“船尾”“掌舵”,象征丈夫当家,妻子也有重要的地位,还有“夫妻逛街”,新郎新娘各用一只手,压在一杆大秤的同一端,另一端挂着“三件财宝”(三件不同质地的金丝编织品),表示夫妻共持家务,权利平等。接着举行喂饭仪式,双方母亲先后为新郎新娘喂饭,岳母为女婿,婆婆为儿媳,象征亲家之间和睦友好,做事首先考虑对方。最后举行象征性的洗澡仪式,有时新郎新娘自己洗澡,有时由家人陪伴。有些巨港人的婚礼以诵读《古兰经》开始,新郎新娘同时参加两次游行。

5、印度尼西亚色拉威人的婚俗

色拉威人居住在苏门答腊朋古鲁省朋古鲁县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交通部方便,远离闹市,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婚礼。首先,小伙子求婚要“走后门”。即看准了哪位姑娘后,要先找姑娘的母亲,把心中的秘密悄悄吐露出来。然后母亲单独于女儿谈话后,了解他们的交往情况,问女儿是否同意。其过程要始终对父亲保密。如姑娘情愿,母亲便开始为女儿梳洗打扮,以讨小伙子的喜欢。“后门”逐渐开大后,姑娘家要专门准备一间房子,里面铺张宽席,点上一盏幽暗的油灯,为孩子谈情说爱提供必要的方便。其次,几个小伙子可同时向一个姑娘求爱。求爱者愈多,姑娘愈感到骄傲。小伙子之间既不嫉恨,也不打架,而是以文明竞争方式博取姑娘的爱情。夜里,小伙子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竭力表现自己,接着纷纷向姑娘递情书,打起“书信战”。姑娘一一看过情书后,作出最后抉择,然后给选中的情人回信,倾吐对情郎的爱慕之心。第三,订婚仪式必须有村里风俗监督人和地方有名望的人参加,男女两家要带有象征意义的食品。两家的证婚人须公开出面,坐在众人当中,互对板顿诗,表达男女双方的意愿和要求。对诗结束,青年人的婚礼才正式得到批准和承认。订婚仪式前,男女双方不得一起在公众场合露面,否则将要受到村里风俗监督人的处罚。第四,村民合作操办婚事。婚礼日期向全村公布后,村民们便行动起来。除了给新郎、新娘家送食品、送礼物外,他们还要凑钱买牛,把牛杀了将肉分配在各家。婚礼前后一两周内,家家户户宰鸡设宴,欢庆新婚之喜。第五,举行集体婚礼。一次婚礼通常有7-10对新人参加,优势多至15对,附件村子的居民、地方官员和社会名人都来参加。新人们围坐成一个大圈,各对新人的结婚礼服和所坐的椅子都是完全一样的,装饰华贵,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没有贫富之分,仿佛是一家人。

6、印度尼西亚达雅波克鲁苏人的婚俗

波鲁苏是印尼达雅克的一个部族。其中青年男女只要互相爱慕,便可自由往来。按规定情人在热恋期间可以同居在三夜以上,以加深相互了解。此外,恋人须去森林游玩。一为加深感情。二为寻找一种鸟儿,倾听这种鸟儿的叫声,以断定他们结合的吉凶,回来后向双亲汇报。如果听见预示吉利的鸟叫,则立刻开始操办婚事;假如鸟儿的叫声是不祥之兆,这时情人便要分手。

7、印尼达雅克普南人的婚俗

东加里曼丹的普南人属达雅克族。他们从不举行结婚典礼,男女之间的结合各离异也不通过任何仪式。女孩年满12岁时,家长设法物色一个既能干有漂亮的小伙子与女儿同居,从此全家便靠这位小伙子供养。如果发现有更能干更漂亮的小伙子,便把原来的男友打发走,与新来的伙伴组成新的家庭。在普南人的家庭中,女人居于统治地位,因而生女孩是一件十分自豪和荣幸的事情。普南人在森林里生活,条件很艰苦,所以女人生过一个孩子以后,都自觉采取绝育措施。多数女人吃过一种草药之后,永远失去生育能力。故普南人妇女只有一 2 个孩子。

8、印尼巴厘岛人的婚俗

巴厘岛上大部分居民信奉印度教,该岛居民的婚礼保留着印度教的礼仪。巴厘岛上主要盛行两种婚礼习俗:先求婚后举行婚礼和先私奔后举行婚礼。如果一位青年想要某位女子为妻,这位青年的父亲便携带一篓槟榔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亲出面接待,当明白对方来意后,则向客人表示可以考虑对方的请求。过几天,男方父亲再带着槟榔和椰子酒到女方家,目的是探听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同意,双方便商定举行婚礼的日期。

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受到女方家长反对,小伙子便约姑娘离家出走,“私奔”到另外一个地区,藏匿在男方某位亲戚家里。女方父亲发现女儿走失,便敲起铜锣,前村后村地寻找。时隔数天,这位青年写信给女方的父母和兄弟,说明他们相爱的情况,请求对方答应他们的婚事。男方父母也委托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请罪道歉。女方家长通常是无可奈何地表示同意,因为是女儿自己所钟爱的人。女方家开始筹办婚礼,一对恋人返回家里后便按照传统习俗举行婚礼。

婚礼那天,新郎在亲友们簇拥下来到新娘家,一对新人在双方亲友陪同下来到村中寺庙里举行婚礼。新郎新娘盘腿坐在一位主持婚礼的僧侣面前。僧侣手摇铜铃,口里念着佛经,随后交给新郎新娘一个椰子和鸡蛋,新郎新娘接过后摔得粉碎,并将碎片拾起扔到寺庙外面。接着新郎新娘步出庙门,绕着庙外广场上的一堆火走一圈后重新回到庙里,跪在僧侣面前。僧侣往他们身上洒圣水,并祝愿他们婚后幸福。僧侣洒完圣水,拿出一盒饭,让新郎新娘当众喂食,这叫合婚饭。吃完合婚饭,新郎新娘从僧侣手中接过两棵椰树苗,在双方父母陪同下,栽种在庙外指定的地方。至此,婚礼仪式结束。这种仪式通常要十多个小时,被称为“马拉松”婚礼。寺庙里的婚礼仪式结束后,双方亲朋好友来到男方家参加喜宴。

9、印尼爪哇南安由县的婚俗

在爪哇岛北部的南安由县,人们以子女早婚而自豪。孩子刚满10岁时便由父母包办成婚。一般彩礼耗资巨大,婚礼十分讲究。婚庆之日,新郎、新娘身穿华贵的民族服饰,头戴色彩夺目的珠宝饰物,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绕村子一周。由于童婚以父母包办为主,加之现代思想的影响,离婚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一生中离婚多次。

10、印尼阿娜达拉姆人的婚俗

印尼占碑省的阿娜达拉姆人,人口不过一万,交通闭塞,时常迁徙,至今仍保持传统婚俗。他们的婚俗有两种,一种是内地阿娜达拉姆人的婚俗;另外一种是林区阿娜达拉姆人婚俗。内地阿娜达拉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要先告诉自己的双亲。然后男方父母去女方家求亲。这时,女方不能马上答应男方家的要求,因为必须要对小伙子进行一种特殊的“考试”。“考试”方法是,在高处架起一座夷兰树做的独木桥,桥上涂上猪油,桥下燃起明火,让姑娘在独木桥的终点等候。如何小伙子能在滑溜溜的独木桥通过,下来后便可立即和姑娘成婚,通常以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的方式进行庆祝。假如小伙子从桥上掉下,则必须再练一年,“补考”通过后才有权与姑娘结合。林区阿娜达拉姆小伙子求婚须通过媒人,女方家人可在媒人面前直接问女儿是否同意。如女儿开口回答,便一定是表示拒绝;若姑娘默默不语,则意味着接受男方的要求。女方同意之后,向男方提出彩礼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100块布和一根藤条。送完彩礼后,当即确定婚礼日期。举行婚礼前,男方家要送给女方家几头猪及海龟、蛇等,准备婚宴时宰杀。婚礼之日,男方家的成员和亲属们陪着新郎来到新娘家。新娘见到新郎后立即跑到森林里躲藏起来,新郎及其家属随后追赶、寻找、找到新娘后,大家陪着新郎新娘一起回到女方家。一路上敲鼓歌唱,欢欢乐乐。回家后,让新郎新娘面对面坐在高高在上的 3 小茅屋里,两人必须一丝不挂,膝盖压膝盖,而且一天一夜不许吃饭。此间,新郎家与新娘家的成员和亲属在下面纵情歌唱,大吃大喝。次日清晨,家中给新郎新娘带上长矛,吩咐他们出去抓鱼,新娘一边生火,一边等待。抓到鱼之后,由两个孩子负责烤鱼。新娘这时又跑入林中,去寻找倒地的大树。新郎在后面紧紧追赶,待找到躺倒的大树后,两人便可随意接触,行夫妻之礼。然后新郎新娘走出树林,和两个孩子一块品尝烤好的鲜鱼。从此这对情人便正式结为夫妻。

第2篇: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1、 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 ,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在亚奥两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岛上居住着100多个民族。 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

2、民歌特点

众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 印度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到苏门答腊岛的托巴湖上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欣赏一首印尼歌曲《星星索》,

世界名曲《星星索》是一首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地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渔业、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这首印度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

想一想“星星索”指得是什么?听一听歌曲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播放课件《星星索》)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中反复出现“星星索”的伴唱,“星星索”指得是什么? 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节奏而发出的声音。

②歌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与我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相似? ③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演唱者的声音属于男声中的哪一类? 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忧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上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优美动听的曲子,优美动听的曲子让人听了陶醉入迷,深受人们喜爱,邓丽君,田震,黑鸭子组合,童丽,张也等歌手都演绎过这首歌。在无伴奏合唱中,男高音以悠扬委婉的歌声,倾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极富诗意。优美抒情的旋律,简练集中的合唱手法,使它成为无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

第3篇:印度尼西亚煤矿资源简介

印度尼西亚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煤矿主要为露天矿。热值为5000-8000卡。印尼的煤炭现在主要销售的地区为: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南方各省等。

我公司在加里曼丹同印尼国防部合作。对其管辖区域内的煤矿的前工作。在印尼国防部管辖区范围内有四个大型露天煤矿。交通便利。距离码头50公里左右。自然条件好。可全年开采。国防部负责印尼政府所有的开采文件的办理。

一:印尼市场经销煤炭的主要成本为:

1、 采购成本:6000卡以上的煤10-15美元。

2、 印尼的出口关税:15%。

3、 运费:从印尼到中国各港口的船运费为20-25美元之间。

4、 印尼码头仓储和装船费为10-15美元。

共计:57.25美元×7=400元人民币 二:从印尼到中国的船运时间:

1、 从印尼到上海以南各港口运输时间为3-4天。

2、 从印尼到天津港、大连港为7天。

3、 每船的运量为5万吨-10万吨。 三:印尼煤炭的特点:

1、 印尼煤炭的供应量为:每天5000吨左右。

2、 煤炭的各种指标都符合中国的要求。

3、 印尼煤炭含水量较大。

北京大信投资公司二〇〇九年六月

第4篇:旅游客源国印度尼西亚讲稿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

一、地理、人文和简史

(一)自然地理

位于亚洲东南部大陆与澳大利亚之间,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素称“千岛之国”。陆地面积为190.4443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是陆地面积的4倍。主要岛屿有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南部、伊里安岛西部、苏拉威西岛等。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约3.5万公里。因其地理位置处于亚、澳两大洲之间,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故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海上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印度尼西亚各岛多山,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沿海有平原。伊里安岛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全国最高点。河流以爪洼岛的梭罗河最长,全长560公里。由于地处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中,各岛几乎都有火山活动,据统计全国约有火山400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约占世界活火山的六分之一,是世界活火山最集中的国家之一,又称“火山之国”,且地震频繁。其中爪哇岛是火山最多,地震最频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岛。

印度尼西亚各岛之间的海域多为深海,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与西南群岛之间的班达海是世界著名的深海,深达7000米以上。海中珊瑚礁分布较广,以望加锡海峡中的大巽他堡礁最大。

印度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高温、多雨、风小、潮湿的特点,无寒暑季节变化,年平均气温25~27℃,平原地区气温较高,年平均降水量3000毫米。爪哇岛是世界雷雨最多的地区,平均每年约有220个雷雨日;茂物平均每年有332个雷雨日,故有世界“雷都”之称。

印尼的资源丰富。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是世界著名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亚太地区重要的产煤国和世界煤炭出口国。地热资源丰富,橡胶和椰子产量居世界第2位,棕榈油产量占世界需求量的2/5。森林面积为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热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虎、豹、犀牛、狮、印度水牛等珍禽异兽。

(二)人口、民族、语言和宗教

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2002年为2.12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迅速,增长率为1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人,人口分布不均,爪哇岛面积不到全国7%,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65%,每平方公里为700人左右。雅加达人口密度更高,每平方公里达800人以上。但在加里曼丹、中苏门答腊某些地区及伊里安查亚省内地,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1人。

印尼全国有100多个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爪哇族占47%,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另外还有马来族、腾格里人、巴布亚人、巴厘人和华人等。

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是在马来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用英语和荷兰语。另外还有爪哇语、巽他语等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87.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居民信奉基督教,3.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此外还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三)首都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Jakarta)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沿海,人口有838.5万(2000年)。面积为650.4平方公里,分为五个市,即东、南、西、北、中雅加达市。

雅加达历史悠久,早在14世纪就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当时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华侨称其为“椰城”。约在16世纪改名为雅加达,意思是“胜利和光荣之堡”。该港埠于14世纪归属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万丹王国征服该地并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为“凯旋城”,简称为雅加达。1596年,荷兰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621年把雅加达改为荷兰名字“巴达维亚”。1942年8月8日,日军侵占印尼后恢复了雅加达的名称。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成立,定首都为雅加达。1961年改为大雅加达特区至今。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部分,北面是旧城,近海,为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有现代化的花园式住宅区。位于独立广场东南的国家宫,原是荷兰总督的官邸,现为总统府。

民族纪念碑高115米,屹立在广场上,市内多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中央博物馆,又称大象博物馆或象屋,建于1868年,是印尼收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建于1626年的古老大厦,从前是东印度公司的总部,馆内专门陈列雅加达开埠前后的各类历史文物。还有皮影博物馆,海员博物馆,石碑博物馆,文学资料博物馆等。

雅加达国家运动场为1962年举行亚洲运动会而建的一个巨大的立体圆形运动场,占地600多亩,可容纳10万名观众。市内许多街道两旁多植凤凰树,到处可见百花盛开的花坛和绿草如茵的草地。

雅加达旅游名胜很多。在东郊距市中心26公里处,有世界著名的“印尼缩影公园”,也称“迷你公园”,也有称它为“缩影国”的。

全市有清真寺200余座,基督教及天主教教堂100余所,佛教与道教寺院数十座。 班兰是华人集中地,附近的小南门是华人商业中心区,雅加达以东10公里丹戎不碌,是世界著名的海港。这里的寻梦园,也称幻想公园,是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园之一,内有新型旅馆、露天电影院、跑车场、保龄球场、高尔夫球场、跑马场、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儿童娱乐场、网球场、夜总会、海滨茅舍、蒸气浴、游艇等,吸引着大批游客。

位于市中心的独立纪念塔,高132米,是首都最高的建筑物,它的塔顶是用35公斤重的黄金铸成的自由火炬。乘电梯到塔顶部,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潮水般的汽车和翠林鲜花,尽收眼底。

新区的丹姆林大道,宽阔整洁,现代化的豪华建筑参差林立。这里是银行、大公司云集之地,有印尼的“华尔街”之称。

(四)简史

印度尼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尼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公元3至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7至11世纪,大国室利佛逝崛起,同中国极为友好,使者商旅不绝于途。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国。15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入侵。16世纪末,荷兰逐步取代他国势力,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设殖民政府,建立了“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实行长期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八月革命,于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9年,荷兰与印尼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终于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于1949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印尼联邦共和国,苏加诺任总统。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解散,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五)国名、国旗、国徽、国花

1、国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意为“印度群岛之国”,是十九世纪末德国民族学家巴斯廷首先用为地名以代替原“荷属东印度”的旧称。

2、国旗:印度尼西亚的国旗源自于马加帕西帝国时代的由九条红、白条纹组成的旗帜。国旗正式采用时间为1945年8月17日,旗面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3、国徽:国徽的主体是一只金色的鹰,象征创造力。鹰的两翼各有17根羽毛,尾部有8根羽毛,这是为了纪念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日—8月17日。鹰的胸前是一面盾,盾面由五部分组成:中部是一黑色小盾,小盾中央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也象征“潘查希拉”—印尼建国的五项基本原则;左上部为水牛头象征印尼人民为独立而奋斗,主权属于人民;右上部为榕树象征民族意识;左下部为棉桃和稻穗象征国家富饶和公正;右下部为铁链象征人道主义和世代相传;横跨盾面上的粗黑线代表赤道。鹰爪抓着的绶带上用印尼文写着“异中有同”。

4、国花:“马拉丁”素馨(木犀科)、茉莉花

5、国歌:大印度尼西亚

二、经济

(一)经济发展概况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在建国初期发展缓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农业和油气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80年代中期制造业迅速崛起,1991年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农业。90年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1年占GDP比重近40%,吸纳近三分之一就业人口。印尼重视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创汇的主要行业。

2002年政府加大金融和企业整改力度,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并重启一批大型基建项目,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全年增长3.66%。但国内恐怖活动、工潮以及贪污腐败现象造成外资信心持续不足。2003年,印尼政府将实施刺激经济方案,推动出口,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恢复势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游客重返。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8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859美元。 货币名称:印度尼西亚盾(RUPIAH)。 汇率(2002年均价):1美元=9316盾

(二)工农业

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2001年和2002年制造业实际增长6.2%和4.3%,占GDP比重分别为26%和28.3%,就业人口1010万。主要部门有采矿、纺织、轻工等。

农业2001年占GDP的16.3%。耕地面积5980万公顷(不包括巴布亚省)。农业人口(包括从事林业和渔业人口)约占总人口59%。主要农产品胡椒、奎宁、金鸡纳霜、木棉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也是天然橡胶、豆蔻、丁香、甘蔗、椰子、咖啡、棕油、铁木、檀木、柚木等的重要产地。

渔业资源丰富,但捕捞能力不足。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620万吨/年,但1999年实际捕捞量为395万吨。2001年占GDP比重为1.88%。约75%的渔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三)交通运输

公路和水路系重要运输手段,其中公路担负着国内近90%的客运和50%的货运。铁路设施相对落后,仅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岛建有铁路。空运近十年发展迅速。

铁路:窄轨,总长6458公里,其中电气化101公里,复线250公里。

公路:1999年总长35.59万公里。截止2000年底,共有登记车辆1897.5万辆,其中轿车303.9万辆,摩托车1356.3万辆,货车170.7万辆,公交车66.6万辆。

水运: 1999年各类港口672个,河运、海运船只近5000艘。1998年国际货运量18000万吨,岛际货运量23329万吨。主要港口有雅加达的丹戎不碌国际港、泗水的丹戎佩拉和棉兰的勿老湾。

空运:2000年国营和私营航空公司拥有飞机512架。民用机场179个,6个可起降宽体客机。雅加达附近的苏加诺-哈达机场为国内最大机场。主要航空公司有鹰记、鸽记、辛巴迪等。

管道运输:有输油管道530公里,日运输量13.22千升。

(四)外贸

外贸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推动非油气产品出口,简化出口手续,降低关税。外贸总额1997年951亿美元,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下滑,2000年受出口和内需推动锐增32%,近两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又有所下降。2002年进口额为31240百万美元,出口额为57000百万美元。

印尼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天然气、纺织品和成衣、木材、藤制品、手工艺品、鞋、铜、煤、纸浆和纸制品、电器、棕榈油、橡胶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配件、发电设备、钢铁、塑料及塑料制品、棉花等。四大出口对象国为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四大进口来源国为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

三、政治

(一)政体

印尼实行总统内阁制。人民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修改与颁布宪法和国家总方针政策,监督和评价总统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情况和在总统违背宪法时对其进行弹劾或罢免。只设中央一级,成员700名,任期5年。

国会(全称人民代表会议)是国家立法机构,行使除起草和修改宪法、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之外的一般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媾和等。自2004年起,总统和副总统不再由人民协商会议选举产生,改由全民直选;只能连选连任一次,每任五年。总统任命内阁,但需征得国会同意。

现行宪法为《“四五”宪法》,1945年8月18日颁布实施。宪法规定,印尼为单一的共和制国家,“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是建国五项基本原则(简称“潘查希拉”)。

(二)政党

1999年1月28日新政党法规定,50名以上年满21岁的公民只要遵循“不宣传共产主义,不接收外国资金援助,不向外国提供有损于本国利益的情报,不从事有损于印尼友好国家的行为”的原则,便可成立政党。

1、印尼民主斗争党 (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由原印尼民主党分裂出来的人士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系民族主义政党,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坚持以“潘查希拉”为国家意识形态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反对宗教和种族歧视,是国会第一大党。

2、专业集团党 (PARTAI GOLONGAN KARYA):1959年组成松散的专业集团联合秘书处,1964年10月由61个群众组织联合成立专业集团,1970年12月扩大为包括291个群众组织的专业组织,1967年至1999年6月为事实上的执政党,但一直自称为社会政治组织。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为政党。以“潘查希拉”为国家意识形态基础,主张在民主和民权基础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权,改善民生,为国会第二大党。

3、建设团结党(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1973年1月由伊斯兰教士联合会、印尼穆斯林党、印尼伊斯兰教师联盟党和白尔蒂伊斯兰教党合并组成。原宗旨为“潘查希拉”,现回归伊斯兰教,并将党徽重新改回麦加天房图案。主张司法独立,实施广泛地方自治和宗教平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国会第三大党。

四、文化和民俗

(一)教育

印尼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政府重视教育,2002年文教青体预算开支占国家发展总支出的24.5%。2000年小学入学率为95.5%,初中入学率为78.7%,高中入学率为49.1%,1999年文盲率为10.21%(农村13.46%,城市5.36%)。

著名大学有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惹的加查马达大学、泗水的艾尔朗卡大学、万隆的班查查兰大学等。

(二)新闻媒介

共有各类报刊1,687种,主要印尼文报纸有《罗盘报》、《专业之声报》、《印尼媒体报》、《共和国日报等》、《革新之声报》和《印尼商报》;英文报纸有《雅加达邮报》、《印尼观察家报》等;中文报纸原来只有政府主办的《印度尼西亚日报》,近两年新创建的有《华文邮报》(中文和印尼文互译)、《商报》、《新生日报》、《千岛日报》等。

安塔拉通讯社:国营,1937年成立。 印尼民族通讯社:私营,1967年成立。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广播电台:国营,1945年9月11日成立。设有53个分台和对外广播的“印尼之声”台(用10种语言广播),现有员工8500人。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电视台:1962年8月17日正式运营,共有12个分台,328个转播器,覆盖印尼全境。原为政府经营,2000年后成为公共电视台。

私营电视台有:1988年11月14日建立的鹰记电视台,主要面向雅加达及其周围地区,55%为娱乐节目;太阳电视台,1990年8月成立,主要面向爪哇和巴厘,以娱乐节目为主;教育电视台,1991年1月组建,以文化教育节目为主;美都电视台,2000年10月开办,是印尼首家新闻电视台,并开创播放中文节目的先例。

(三)文学艺术

(四)民俗

1、饮食:主食为大米、玉米或薯类,因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但喜欢动物内脏、鱼、鸡等。蔬菜喜欢青菜、豆芽菜等。印尼人喜欢烹制工艺精细的菜肴,喜欢菜肴的脆、酥、香,其食品辛辣,常以干辣椒、大蒜、香菜、咖喱、虾酱作调料,故喜欢中国的川菜。饮料喜欢红茶、冰茶、冰水、咖啡、可可、鲜桔汁、葡萄酒和果酒,多数人不喝烈性酒。水果喜欢杨桃、樱桃,爱嚼槟榔,干果喜欢核桃仁。

2、服饰:印尼女性的日常服饰为上衣长而宽敞,对襟长袖,无领,多配以金色大铜扣;下着称作“沙笼”的长裙,习惯配戴金银首饰。男性则多穿衬衫上衣及长裤形沙笼。巴希尔族人从不着衣,并有纹身的习惯。摩鹿加群岛的男性只在腰间系上树叶编成的短蓑衣。还有些民族着野生植物纤维制成的原始种族的民族。

3、礼仪:印尼是个千岛国,百姓崇拜敬仰蛇;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100个;探亲访友有说道,未曾进屋先脱鞋;相识定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一般印尼人常有两个名字,日常称呼时,仅用第一名。印尼人见面的礼节是握手或把右手放在胸口点头。相识要送名片,不然会受冷落。印尼人遵守时间,喜欢天天洗澡,每天早晨洗。 印尼人一向把雄牛看作是力量与敢于斗争的象征(因其境内有一种野生水牛,个子不高,肩宽仅1米左右,但强悍有力,能战胜老虎)。另外,印尼人敬蛇如敬神,在印尼人心目中,蛇是善良、智慧、德行的象征,如在巴厘岛,专门建有一个象庙宇的蛇舍,供养大蛇一条,其内还有香案,以供人礼拜、祈祷之用,蛇舍后面的蛇洞内养着大量蝙蝠,以供蛇吞食。

印尼人多喜爱茉莉花,视其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与印尼人交谈要避开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接送礼物要用右手,对长辈则用双手,忌用左手点人或传递物品;也不能用手触摸别人的头(因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接受礼品忌当面打开。爪哇岛上的人忌吹口哨,不喜欢乌龟,讨厌老鼠。

五、旅游业

(一)旅游资源和景点

去印尼旅游最适宜季节是6~9月。最好的路线是雅加达万隆—茂物—日惹—泗水,再去巴厘岛和棉州。主要景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日惹苏丹王宫、多巴湖等。

巴厘岛:巴厘(BaLi)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

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似。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绘画和手工业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遐迩闻名。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玛斯是该岛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绘画别具一格,大都是用胶和矿物颜料画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题取材于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岛素有“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的美称。位于岛中部的鸟穆是绘画中心,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巨幅绘画。

在鸟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

二、三米,洞内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龛分立于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总统行宫。

在岛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庙,猴子成群结队。其北有风景优美的比都库湖。著名的京打马尼,气侯凉爽,由此可远望顶峰终年烟雾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风光优美著称。岛东南部的格龙宫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宫殿气派雄伟,四面有护城河,屋顶绘满犯人受刑时的画像。岛西南海滨的丹那乐,岸边高地建有庙宇,因长年海浪冲蚀,使此地与本岛相离25米,形成孤岛,每当海潮上涨,宙宇在波涛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宫殿。

巴厘岛居民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近200个,每逢节日,歌舞杂陈。由于巴厘岛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因此,它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等。在自然科学上,1869年生物学家华莱斯还发现巴厘岛是亚洲大陆的“末稍”,典型的亚洲动物分布至此为止,而在它东方仅隔宽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峡的龙目岛,动物即属大洋洲种。

巴厘岛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玉米、椰子和咖啡。

苏腊卡尔塔位于爪哇中部拉武火山西面的梭罗河上游。此城以传统工艺的爪哇印花布以及由加慕兰音乐伴奏的传统舞蹈闻名。它是一座古城,有古建筑物王宫等。交通便利,气候凉爽。

三宝垄位于中爪哇的北部沿海,是一座名城,也是印尼的第三大港。市内有许多中国古式建筑。西郊著名的三保庙,是当年为纪念中国航海家郑和而建。庙内有三保全身塑像和“三保井”。

(二)旅游发展概况

印尼旅游业发达,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的第二大创汇行业,1991年到印尼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达250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17.9%,创汇24亿美元,比1990年的13亿美元增长85%,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第三位,已跻身于世界20个旅游强国行列。 政府长期以来重视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手续。曾一度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政局影响,2000年开始恢复。2002年受巴厘爆炸事件等因素影响,外国旅客由上一年的515万人次降至503万次,减少2.33%;外汇收入由54亿美元减为43亿美元,锐减20.3%。

由于印尼自金融危机以来,政局一直不稳、经济动荡,外资投入下降90%,国家处在**的边缘,反华、排华事件时有发生,旅华市场受到较大影响。但中国旅游产品在印尼还是具有一些传统的客源市场,主要是探亲旅游及商务旅游。2001年印尼旅华人数为22.42万人次,增长了1.64%。

六、对外政策与中印尼关系

印尼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积极外交政策,主张平等、相互尊重和大国平衡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主张改组联合国,扩大安理会。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把经济与人权、环境等挂钩。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重视与东盟成员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美、日、俄及欧洲各国的关系。关注中东、南联盟、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问题。截至2002年底已与135国建交。

1950年4月13日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7月,印尼外长阿拉塔斯访华期间两国发表复交联合公报,决定自8月8日起正式恢复外交关系。1994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2002年两国睦邻互信全面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2002年3月,梅加瓦蒂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印尼贸易额67.25亿美元,同比下降9.9%,其中中方进口38.88亿美元,出口28.37亿美元。

2002年,广东省与北苏门答腊省签署了建立友好省际关系的协定,成都市与棉兰市签署了建立友城关系的协定。

第5篇: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五行

车行、 船行、 店铺行、 脚行、 衙役行

八作

金匠、 银匠、 铜匠、 铁匠、 锡匠、 木匠、 瓦匠、 石匠

七情

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六欲

生、 死、 耳、 目、 口、 鼻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三姑

尼姑、 道姑、 卦姑也;

六婆

牙婆、 媒婆、 师婆、 虔婆、 药婆、 稳婆

九老

烧火老(厨师); 剃头老(理发师); 补锅老;

修脚老(洗澡堂里修脚病的师傅); 阉猪老(兽医);

铲磨老(旧社会用来推粉的大小石磨齿用平了洗磨的师傅、农村中传有“铲磨老吃鸡蛋,把我的磨子铲稀烂。);

挝柴老(旧社会专门带着斧子帮大户人家劈柴的师傅); 抢刀磨剪老;

裁缝老(旧社会带着剪刀、尺子和针线走村串户帮人做衣服的师傅)。

十八匠

金银铜铁锡; 木瓦窑石漆 雕画弹染篾; 外带毛箍皮。 金匠、 银匠、 铜匠、 铁匠、 锡匠、 木匠、 瓦匠(泥瓦工)、

窑匠(扳砖烧窑的师傅)、 石匠(打石刻碑的师傅)、 漆匠(油漆工)、

雕匠(雕龙刻凤的师傅)、 画匠(画工师傅)、

弹匠(弹花弹絮的师傅)、 染匠(染布的师傅)、 篾匠(打篾货的师傅)、

毛匠(旧社会专门帮穷人用毛草盖房子的师傅)、 箍匠(专门箍盆子;水桶;黄桶等圆货工具的师傅)、 皮匠(做皮鞋;皮箱;皮靴等的师傅)。

江湖十二相: “京”、 “皮”、 “朵”、 “目”、 “柴”、 “马”; “离”、 “降”、 “风”、 “火”、 “随”、 “谣”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军官)、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上九流:佛祖 仙 皇帝 官 烧锅 当 商 客 种田 武士 隐士 文人

中九流:举子 医 风水 皮 丹青 相 僧 道 琴棋 尼 秀才 金

下九流:巫 娼 大神 帮 剃头 吹手 戏子 叫街 卖糖 九流的另一种提法 :

一流皇帝, 二流官, 三流僧, 四流道 五流医, 六流工, 七流匠, 八流娼妓, 九流书生, 十乞丐

三教:天、地、人三孝三才;

九流还有一种说法: 一流帝王、 二流官军、 三流绅贾、 四流帮教、 五流匠塾、 六流地农、 七流乞奴、 八流盗骗、 九流娼艺。

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分别是:

一流帝王相、二流官军将、三流绅贾商

四流派教帮、五流工塾匠、六流医地农

七流巫乞奴、八流盗骗抢、九流耍艺娼。

第6篇: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通泰方言的幽默》

摘自“扬子晚报”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繁星A23版作者常爱晖

在江苏的地方方言中,被人所熟悉和常常提起的是苏州话,柔婉绵甜的“吴侬软语”与丝竹雅趣、太湖水景、园林秀色一起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江南水乡风景画,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而言,与它一江之隔,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通泰方言(南通、扬州、泰州地区的方言)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通泰方言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特色,它的直截了当,它的诙谐、幽默、风趣以及在调侃中夹带着的促狭、狡黠和机智让人听来常常会会意开怀,捧腹大笑。

通泰方言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是“杲昃”(音:稿子),意为“东西”的“杲昃”一词在通泰方言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几乎只要是“东西”一词的所在处,就有“杲昃”一词的影子。在通泰方言里你常常能听到“你吃的什么‘杲昃’”、“用的什么‘杲昃’”“玩的什么‘杲昃’”等等。他们把吃苦受累说成“挨杲”(受罪);把聪明,有心眼,会算计的人形容成“杲子简”。就是在吵架的时候,骂人的话里他们也离不开“杲昃”一词,在大街上,两车相碰,互不相让眼看双方当事人就要动手打起来了,弱势一方会怯生生地说一句“你做什么杲昃啊”?(你想干什么)。如果吵架的某一方耍了无赖,或动手打了人,正义的围观群众会愤怒地骂一句“这人不是个杲昃啊”(这人不是个东西)。

通泰方言中的许多谐谑词汇虽然有的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的,听起来却风趣无比。比如他们在与人调侃时常喜欢把吃饭说成“捣头”,把睡觉说成“挺尸”。初听不知啥意思,细一想,人吃饭时的样子,不正像鸡啄米,头捣个不停吗?我们睡觉时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不就像一具挺着的僵尸吗?这些话听上去感觉好像有点低级庸俗的味道,但你细想后,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们比喻得生动和精妙呢。

幽默类的小口语在通泰方言里很多,有时不需要你去细想它的含意,但看字面就能让人发笑,他们常常把吵架淘气说成“或(嚎)丧”(像办丧事一样嚎丧);把老相,不知天高地厚,不谦虚的人唤着“老象巴子”(像目中无人的大象一样拽);把喜欢啰嗦的人说成“穷嘴”,意思是说啰嗦有人说得太多,把嘴都说穷了,想想人的嘴能说穷吗?听到这样的话,让你想不喷饭都不行。

在通泰地区的农村,常常有人把自己的老婆唤作“女将”,把自己的丈夫唤作“男将”。想想一个在农村操持家务,里外都是一把得力好手的女主人,多么像一位英姿爽飒,威风凛凛的“女干将”,一个奋发进取,广开财路,发家致富的男主人,多么像一位能征战沙场,勇往直前“男干将”,这些生动幽默的妙称,不仅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更是在对生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听来让人备感受温馨和亲切。

在通泰方言中对日常用品和某些动物也有他们的特有的趣喻,比如说他们把小板凳叫作“趴趴凳”,把蛤蟆叫作“癞包”,把青蛙叫作“田鸡”,把蜈蚣叫作“百脚”,看着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比喻,你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通泰人的聪慧,想那小板凳趴在地上可爱的样子,不是趴趴凳是什么?两条腿在田间活蹦乱跳的青蛙像极了一只在田间的公鸡。癞蛤蟆,不就整一个癞皮包着的小包包吗?把蜈蚣说成“百脚”,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脚小虫的立体摄影写真啊。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让人笑中取意,乐中哲思的文化。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通泰方言,它是一味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快乐调味剂,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被调和得更生动、活泼、谐趣、有味,更轻松欢快、温馨健康和多姿多彩。

上一篇:毕业就业协议书下一篇:初三数学上册圆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