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制度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吉林省中部旱区耕作模式调研分析

摘要:耕作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持续高产所采取的全部农田技术措施,包括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度以及田间管理制度等。耕作模式则具体体现了耕作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紧密相关。一种耕作模式是否合理,必须适应该地区农艺要求,并随农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而不断完善与提高[3]。吉林省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吉林省重点黑土地保护区,包括长春地区、四平地区、吉林地区和辽源地区。吉林省黑土总面积大约为110万hm~2,占全国黑土总面积的1/5,其中耕地面积就有83.2万hm~2。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706.56亿斤,位居全国第四名。但在我省粮食持续高产的背后,却要面临着黑土层里的有机质含量由历史上的4%—8%下降至2%—3%的现状。上百年的垦殖作业,特别是近60年的铧式犁耕翻作业和灭茬旋耕机旋耕作业,造成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水土流失严重等、沙尘暴频繁、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危害。2007年起吉林省加大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推广,历经10年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7月底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已达到1011万亩,约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6。然而,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明确技术内容与模式,探索未来推进形式和发展路径。本文以四平地区梨树县和榆树市弓棚镇为研究基地,对比分析了翻耕法、旋耕法、松耕法的特点,分析了各种耕作方法的土壤理化指标、机具配套及作业效益等指标,确定了适于吉林省雨养农业特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根据吉林省中部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技术、装备、管理、资金、土地、人员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对策手段和实际有效的推广措施,为加快适于吉林省中部旱区雨养农业生态区域特征的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耕作模式;保护性耕作;吉林省中部

学科专业: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吉林省中部旱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中部地区基本情况

2.1.1 地理及气候资源

2.1.2 土壤类型

2.1.3 水资源

2.1.4 农用土地资源

2.1.5 农业基本情况

2.2 吉林省中部旱区耕作方法概况

2.2.1 翻耕耕作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2.2 旋耕耕作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2.3 松耕耕作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2.4 免耕耕作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2.5 少耕耕作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3 吉林省中部旱区主要耕作模式

2.3.1 传统农作

2.3.2 常规均匀垄作模式

2.3.3 宽窄行垄作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中部旱区主要耕作模式调研分析

3.1 研究地区和分析方法

3.1.1 四平梨树县基本情况

3.1.2 榆树市弓棚镇基本情况

3.1.3 分析方法

3.2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的对比分析

3.2.1 土壤硬度

3.2.2 土壤容重

3.2.3 土壤持水量

3.2.4 土壤有机质含量

3.3 不同耕作模式下效益分析

3.3.1 三种耕作方法使用的机具对照

3.3.2 效益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中部地区耕作模式主要问题与建议

4.1 传统耕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形成厚而坚固的犁底层

4.1.2 水土流失严重

4.1.3 有机质变少,土壤肥力下降

4.1.4 生产成本高

4.2 保护性耕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2.1 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度不高,难以接受新鲜事物

4.2.2 缺乏保护性耕作区域性规划

4.2.3 配套农机具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关税政策论文提纲下一篇:中美教育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