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的扣税几个技巧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终奖的扣税几个技巧(通用7篇)

年终奖的扣税几个技巧 篇1

不过,如果问大家一句:你知道年终奖的税是怎么扣的吗?

很多人可能就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不知道,单位说扣多少就扣多少。”

那如果再告诉你,你税前年终奖多,不代表扣完税之后,你拿到的一定也比别人多,你信吗?

很多人可能更疑惑了:“啊?怎么可能,我税前拿的多,扣完税之后,肯定也比别人拿的多啊,怎么可能还比别人少呢?”

有这样疑问的人,一定不知道年终奖的扣税规则。

年终奖金是这样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年终奖的计算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套用公式,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算出自己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文件的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后,是这样扣税的。

先将某职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见下表)。

举个例子来说,某外企工作的职员小王(此人物虚构),年终奖为6万元(税前)。将6万元除以12,得出5000元的商数。在表中可以找到5000元所对应的扣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那么就可以得出小王应缴纳的税款为60000×15%-125=8875元。

当然,有些单位平时发钱发得很少(没有到扣税的标准),主要的钱都在年底一次性发放,如果套用这样的公式,税就要被扣很多,非常不划算。因此这种情况的单位发的年终奖扣税稍微复杂一些,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比如说小张(也是虚构人物),每个月拿1500元(没有到达元的个税起征点,差额为500),年终奖发了60000,那么他的年终奖扣税应该是这样的:(60000-500)×15%-125=8800元。

由此可见,平时拿的少,年终拿的多,在缴税这个问题上,还是很不划算的。

奖金多一块钱税后少拿好几千

如果说,在全年收入一样的前提下,平时拿的少,年终拿的多,在缴税这个问题上很不划算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情况比这个还要“悲惨”那就是两个人的税前奖金额差不多,可能A比B多个1元钱,但最后A可能实际拿到手的比B要少很多。

这其中涉及税率的临界点问题。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还是外企工作的小王,拿到年终奖6万元,小王的同事小李,年终奖比小王多1元钱,为6万零1元。不要以为小李最后拿到手的肯定要比小王多那么一点点,因为在年终奖扣税这个问题上,小王和小李将享受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小王的扣税为:60000×15%-125=8875元。(他适用的扣税率为15%)

小李的年终奖6万零1元,除以12,得出的商数为5000元零8分钱,那么他所对应的扣税率就要上一个等级:“超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扣除数375”,那么小李的税最后是,60001×20%-375=11625.2元,比小王要多交2750.2元。

原来,年终奖9个纳税区间的起点均为税率变化的相应点,会出现税前收入虽然增加,但税后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这就需要单位在发放年终奖的时候,合理安排金额,不要出现上述不公平的现象。

买保险能避税?很可能只是误导

眼下,不少保险公司打出这样的口号,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为员工买分红保险代替年终奖吧!不但有收益还免缴个人所得税”。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如果你的年终奖是10万元,如果公司用价值10万的保单代替奖金,这10万元就不用交税了吗?

不过记者咨询了税务部门的相关人士,这种“避税”的说法有明显的误导之嫌。

因为根据国税函[]318号文件明确规定: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从未出台针对投资分红保险的免税规定,企业为职工购买的投资分红保险应计征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强调,单位为员工购买商品保险均计入收入进行个税申报,即便是社会统筹类保险超出规定的部分也需纳税。

有些单位认为发现金要缴税,那么采用购物券方式,是不是可以避开税款呢?但,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引起了税务部门的注意,因为税法对于这种情况也作了明确说明,即“所发生费用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全额计入应税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税收统筹很重要

那么到底这钱发多少,怎么发才合理,才能既合法履行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同时也能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叫“税收统筹”。

记者采访了在某上市公司工作的财务人员范小姐,因为是上市公司,所有财务报表必须规范公开,因此范小姐每年年初都要做一个税收统筹,以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简单地说,我们会在年初就将全年的员工月薪和年终奖做一个总体的纳税筹划,那么很有可能在“不赔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税上万元。财务可以准备两套方案,分别计算一次性全部作为年终奖发放适用的税率,以及分次发放、部分并入当月工薪收入适用的税率,取二者中税率较低的一个作为节税最佳方案。”范小姐说。

例如,月薪1万元,拟发年终奖25万元。其每月工资适用的税率是20%,而年终奖适用的税率是25%,高于工资适用税率。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降低年终奖,将一部分奖金并入当月工资,降低年终奖的适用税率。

再如,对合并后适用个税率超过20%的职工,可通过转换为“劳务报酬”所得的方式降低个人所得税。根据个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不超过2万元的,按照20%缴纳个人所得税。

教你几招合理节税

现在已经有不少用人单位都尝试在年终奖发放的方式上做了些许改变,现在就提几点建议,供用人单位参考。

方法一:化整为零,将年终奖金平摊到各月中发放,而不采取一次性发放的方式。

例如月薪1800元,年终奖25000元,若按传统做法,那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5000-200)×15%-125=3595元。如果选择年终奖分摊至每月发放,则变为25000÷12+1800-2000=1833.33元,因而所缴纳税款为(1833.33×10%-25)×12=1959.96元,相较于传统形式节约了3595-1959=1636元个人所得税。

不过该方式是将原本在年终时发放提前到年初开始分月发放,一定程度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成本。然而若采取今年的奖金来年发放,那么对企业和个人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这种方式要建立在来年企业的资金和存续情况相对稳定的前提之上。

方法二:一分为二,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既不需要改变企业原有的奖金发放制度也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可将年终奖拆分为13月工资和年终奖两部分,以月薪10000元,年终奖70000元为例,按正常缴税方式可知,年终奖70000÷12=5833.33元,适用20%征税率,因而所缴纳税款为70000×20%-375=13625元。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便可将70000元的年终奖定义为发放“1.2万元的13月工资”以及“5.8万元年终奖”,则年终奖58000/12=4833.33元,适用于15%的征税率这一档,应缴税13月工资税金(12000×20%-375)+年终奖税金(58000×15%-125)=10600元,节约税金13625-10600=3025元。

方法三:零头递延,这个办法主要就是为了避免上文中提到税前多,税后反而少的现象。

所谓零头递延,即对计算出的商数和税率临界点相差不多的年终奖,采取零头滞后一个月发放。如年终奖62000元,计算出的商数得5166.67元,适用于20%的税率,因此个人所得税为62000×20%-375=12025元。如果将2000元奖金递延到下月作为工资发放,而本月只发60000元年终奖的话,所计算出的商数为5000元,适用于15%的税率比例,个人所得税60000×15%-125=8875元,另外的2000元可得2000×15%=300元个税,合计缴税8875+300=9175元,节约税金12025-8875=3150元。

最后一种办法叫奖金费用化,即以发放有价证券等代替现金形式。

在一些股份制企业里,公司在年终会给业绩优秀的员工配发股份,参与公司分红。这样一来,部分企业高级白领十多万的年终奖金就需要缴纳30%-45%左右的税率,而利息、股息、红利都只适用20%比例的税率,显然比传统方式优惠得多了。

年终奖的扣税几个技巧 篇2

一、年终奖的个税计算方法

年终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 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 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对每一个纳税人, 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由于以前各月工薪收入计税时已按税法规定作了必要扣除, 所以对该奖金收入原则上不再重复扣除, 直接以奖金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如下:

(一) 纳税人领取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超过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步骤一:确定适用税率。取得的一次性奖金, 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步骤二:计算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均可从个人工薪所得税率表中直接查出。

(二) 纳税人领取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未超过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步骤一:确定适用税率。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 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步骤二:计算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奖金收入- (3500-当月工资)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均可从个人工薪所得税率表中直接查出。

假设居民纳税人赵先生是某单位职工, 2012年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24000元。情况1:当月工资:5000元;情况2:当月工资3000。分别计算两种情况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情况1:每月奖金=24000/12=2000 (元) , 适用的税率为10%, 速算扣数105。

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4000×10%-105=2295情况2:每月奖金=[24000- (3500-3000) ]/12=1958.33 (元) , 适用的税率为10%, 速算扣数105。

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 (24000-500) ×10%-105=2245 (元)

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 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 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 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月工资指按月发放的工资薪金, 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月计算, 以月工资减去费用减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依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由于月工资和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不同, 在年应税收入固定的情况下, 年终奖和月工资的不同分配组合, 缴纳的个税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年终奖和月工资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合理避税。由于我国工薪阶层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大部分都在25%以下, 因此, 本文主要讨论25%以下税率的年终奖和月工资的组合方式。

二、年终奖和月工资的组合方式

(一) 年应税收入 (不考虑三险一金) 在0—42000之间

在此区间, 年应税收入没有超过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 全部作为月工资发放没有应纳税额产生, 分解一部分作为年终奖发放反而会产生应纳税额, 增加纳税负担。因此, 本区间合理的组合方式为:年终奖为零, 年应税收入每月均衡发放。

(二) 年应税收入 (不考虑三险一金) 在42001-60000之间

在此区间, 年应税收入超过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 作为月工资均衡方法, 适用的税率为3%, 年应纳税额为0—540。分解一部分作为年终奖 (不超过18000) , 其税率也是3%, 年应纳税额也为0—540。因此, 本区间合理的组合方式有两种:第一, 年终奖为零, 年应税收入每月均衡发放。第二, 年终奖不超过18000, 其余收入每月均衡发放。

(三) 年应税收入 (不考虑三险一金) 在60001-96000之间

在此区间, 年应税收入要细分为两个区间, 第一个区间为60001—78000, 在此区间, 月工资均衡发放, 注意将年终奖和月工资都控制在3%税率的级次即可。第二个区间为78000—96000, 年终奖不超过18000, 税率控制在3%级次,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的税率为10%。

(四) 年应税收入 (不考虑三险一金) 在96001-150000之间

在此区间, 年应税收入要细分为两个区间, 第一个区间为96001—114000, 在此区间, 年终奖可以设定为18000, 适用3%的税率,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税率为10%。第二个区间为114000—150000, 年终奖可以设定为54000, 适用10%的税率,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税率为10%。

(五) 年应税收入 (不考虑三险一金) 在150001-462000之间

在此区间, 年应税收入要细分为两个区间, 第一个区间为150001—204000, 在此区间, 年终奖可以设定为54000, 适用10%的税率,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税率为20%。第二个区间为204001—258000, 年终奖可以设定为108000, 适用20%的税率,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税率为20%。第三个区间258001—462000, 年终奖仍然可以设定为108000, 适用20%的税率, 其余作为月工资均衡发放, 月工资税率为25%, 避免年终奖适用四级税率。

根据以上对年终奖和月工资组合方式的探讨, 企业在发放年终奖应考虑年终奖和月工资的合理组合方式, 避免企业多发放1元年终奖, 雇员的可支配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样即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同时也增加了雇员的个税负担。

摘要:月工资薪金和年终奖个税计算方法的差异, 使得相同年应税收入由于月工资和年终奖的不同分配组合, 个人负担的税负不同。本文从年终奖的个税计算方法入手, 对年终奖和月工资各种组合分配方式进行分析, 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关键词:年终奖,纳税筹划,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

参考文献

[1]2013年度注册税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 (Ⅱ)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3.

[2]吕有安.年薪制企业月工资与年终奖的组合方式探讨[J].注册税务师, 2011 (12) .

把握阅读的几个技巧 篇3

要想把握好阅读题,提高得分,除了平常我们所说的加大阅读量、开拓视野提高语感来提高阅读能力以外,在阅读中,还要注意采用以下几个技巧。

阅读首先要注意题目。

一篇文章,题目是纲,对整篇文章有一定的统领作用。或是文章的写作重点,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或点明文章的线索;有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暗含文章主题思想,还有的直接表达作者写作意图……例如选入教材的几个优秀篇目——朱自清的《背影》。“背影”就是本文的描写重点。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父亲留给自己的三次“背影”,表达了如山一样的深沉的父爱;再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处处开》一文,“驿路梨花处处开”作为文章题目,不光是文章的主题思想——雷锋精神已在边疆发扬光大,还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歌颂雷锋精神;再如《金色的鱼钩》一文,“金色的鱼钩”既是题目,更象征着老班长献身革命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从而点明了文章中心;

非教材篇目的题目也是这样的。例如:

感动是一种养分

①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②譬如看见一只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又匆匆飞走。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就在这一瞬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③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艰难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④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⑥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⑦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睦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溃,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⑧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⑨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这篇阅读文段,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它的题目——感动是一种养分,就是它的中心。

这个文段考察的第一小题是:

1、阅读全文,归纳作者认为“感动是一种养分”的原因。

所以我们就从文中寻找能够表明中心的句子,也就是感动的作用——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溃;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感动使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

这样,通过分析题目与文段的关系,准确的回答问题。

反过来说,如果阅读文段没有标题,让你通过阅读给文段选者或加一个标题,也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这样就容易把握到文章脉络和提纲。

阅读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类型。

阅读题的考察,往往与阅读文段的类型息息相关。记叙文往往考察它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考察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对象的特征、特点;议论文会考察论点、论据、论证;小说考察人物、情节、环境;散文考察主题思想(神);诗歌考察节奏;戏剧考察人物与矛盾冲突;写人的文章一定考察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叙事的文章一般考察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或者作者的情感与情操;写物的文章一般都要交代好物的特征、特点;写景抒情的文章一定会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说,做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文章的类型,从整体上把握要考察的方向。

还是上面这篇文章,它考察的第二题、第三题分别是:

2、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第②段空缺处补上一个让你感动的例子。

以上几点是我做阅读题的心得。当然,技巧不是万能的,只有渊博的知识做基础,开拓的视野做桥梁,敏感的心灵做主帅,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做过渡,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成绩和语文成绩。

应用CAD绘图的几个技巧 篇4

区域覆盖相当于在已有图形区域中中覆盖一定区域的不透明绘图区域, 在该绘图区域可以绘制新的图形。相当于两张不同大小的图纸叠在一起的效果。区域覆盖对象会在现有对象上生成一个空白区域, 以便于添加说明或用于遮蔽详细信息。此区域由区域覆盖边框定义, 可以打开此边框进行编辑, 也可以关闭此边框进行打印。

应用区域覆盖的好处:

1. 省去了常规的制图方法中对对覆盖图形的剪裁, 保持了被覆盖图形的完整形。

2. 如果被覆盖的图形是一个块也省去了炸开块的操作, 同时也避免了扩大文件体积。

3. 如果区域覆盖与动态块结合使用大大提高绘图效率。

二、动态块的应用

动态块就是在块编辑器之外可以编辑块参照的块, 否则就是普通块。动态块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普通块的使用方式, 使块图形在不打开块编辑器的情况下, 不再只是整体变动, 而是即可整体变化也可以局部改变。动态块的这些特性, 都是基于动态块的参数、动作、编辑点的设置。

动态块有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参数化约束法 (适用于AutoCAD2010及更高版本) 即块中的图元对象相互关联限制几何图形或标注, 块插入到图形后通过使用特性管理器 (AutoCAD界面按ctrl+1打开) 可以对作为特性的约束参数进行编辑;另一种是参数+动作法 (适用于AutoCAD2006及更高版本) 即在块定义中, 通过动作和参数为插入到图形中的块提供变化规则。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创建动态块但不建议在同一块定义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

总之应用动态块比应用普通块更高效、管理更方便。

三、Excel和AutoCAD的结合应用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AutoCAD只有绘图的功能没有数据处理的功能, 而早期版本的CAD的表格功能比较简单, 其实还是直线、文字、图块, 还是相当于手工画直线、写字, 只不过由程序自动完成, 没有单元格计算的概念。AutoCAD2012的表格功能有所增强, 据有了单元格计算、自动填充等类似excel的功能, 但其功能和效率还不能与excel相比。如果两者之间能够无缝连接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那将各显神通。以下介绍excel和AutoCAD表格的相互转化。

把AutoCAD表格数据的转化成excel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再转回AutoCAD, 以AutoCAD2012为例, 在AutoCAD内选中应用AutoCAD表格功能绘制的表格→点右键→输出→保存*.csv文件→用excel打开此*.csv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另存为*.xls格式文件→选择保存后excel表格→ctrl+C→cad命令行输入“PA” (选择性粘贴) →选择“粘贴链接”和“作为atuocad图元” (见图1) →确定

Excel的表格直接导入AutoCAD

excel表格数据→Cad表格数据

选择excel表格→cad命令行输入“PA” (选择性粘贴) →选择“粘贴链接”和“作为atuocad图元”→确定

实现AutoCAD中表格数据与对应的excel表格数据的同步更新:在AutoCAD2012的“草图与注释”界面→注释→数据链接→创建新的数据链接→输入新的数据链接名称 (没有可以将新建) →确定→浏览文件→选择需要导入cad的excel表格

如果与AutoCAD相链接的excel中有数据更新, 只要选中cad中的表格的数据区域点击“从源下载”即可完成数据更新

四、参数化功能的应用

传统的CAD绘图技术用固定的尺寸值定义几何元素, 输入的每个图元是确定的, 修改图形时, 只能一个图元一个图元地进行修改, 工作量相当的大。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它存在以下缺陷:

1. 不符合工程设计人员的习惯 (草图→正式图) 。

2. 无法很好的实现设计的一致性维护性工作

传统的CAD系统没有记录下设计对象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修改时, 局部的改动不能自动反映到相关部位, 需要设计人员手动修改。这样做既不可靠而且工作量大。

3. 小修改, 大动作。

即在传统CAD (AutoCAD2009及以前的版本) 只要对原有图形做很小的修改, 也会导致对以前大量设计的放弃。而在AutoCAD参数化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参数化图形是一项用于具有约束的设计的技术。约束是应用至二维几何图形的关联和限制。有两种常用的约束类型:几何约束和标注约束。

1.几何约束:控制对象相对于彼此的关系, 常用的几何约束有:重合、共线、同圆心、固定、平行、垂直、水平、竖直、相切、平滑、对称、相等。

2.标注约束:控制对象的距离、长度、角度和半径值

应用参数化约束时, 选择的对象将自动调整为符合指定约束应用约束后, 只允许对该几何图形进行不违反此类约束的更改。这提供执行以下设计的思路:在遵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情况下探寻设计方案或对设计进行更改。

在应用参数化约束是在某些情况下, 选择两个对象的顺序十分重要。通常, 所选的第二个对象会根据第一个对象进行调整。例如, 应用垂直约束时, 选择的第二个对象将调整为垂直于第一个对象。

摘要:随着AutoCAD版本的不断升级, 越来越多的新功能的出现, 熟练使用这些新功能将使得绘图设计变得更加方便、高效。本文简单介绍了AutoCAD2012平台中的区域覆盖、动态块、表格、参数化功能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AutoCAD技巧,区域覆盖,动态块AutoCAD表格,参数化

参考文献

[1]蒋英兰, 基于AutoCAD动态块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装备制造技术2012, NO.10

[2]autocad2012用户手册Autodesk, Inc.111McInnis ParkwaySan Rafael, CA94903, USA, 2011, 2

[3]张玉光, 张燕, 基于动态块的化工设备常用结构参数化设计[J], 装备制造技术, 2008, 3, 43-45

三角恒等变换的几个技巧 篇5

一、角的变换技巧

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统一已知角与结论角,进而消灭条件与结论的差异,使问题获解.

角常用的变形有:

[15∘=45∘-30∘=60∘-45∘=30∘2,α=(α+β)-β=(α-β)+β=(α2+β)-(β-α2),]

[2α=(α+β)+(α-β)=(π4+α)-(π4-α)],

[π4+α=π2-(π4-α)],

[2α=α+β+][α-β],

[2α+β=2α+β-β,2α-β=][2α-β+β]等.

特别地, [π4+α]与[π4-α]为互余角, 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在三角变形中使用频率比较高.

例1 已知[cos(π4-α)=17,sin(3π4+β)=1114,][π4<α<3π4,-π4<β<π4,]求[sin(α+β)]的值.

分析 如果展开[cos(π4-α)、sin(3π4+β)]进行运算,则繁琐难解,但利用[π2+(α+β)=3π4+β-(π4-α)]去变换,则解法十分简便.

解[∵π4<α<3π4,∴-π2<π4-α<0.]

又[∵cos(π4-α)=17,]

[∴sin(π4-α)=-1-cos2(π4-α)=-1-(17)2=-437.]

[∵-π4<β<π4, ∴π2<3π4+β<π.]

又[∵sin(3π4+α)=1114,]

[∴cos(3π4+β)=-1-sin2(3π4+β)=-1-(1114)2=-5314,]

[∴cos[π2+(α+β)]=cos[(3π4+β)-(π4-α)]=cos(3π4+β)cos(π4-α)+]

[sin(3π4+β)sin(π4-α)=-32.]

[∴sin(α+β)=-cos[π2+(α+β)]=32.]

点评 在解答有条件限制的求值问题时,要善于发现所求的三角函数的角与已知条件的角的联系,尽量用已知角通过加减这两种运算来表达结论角.

二、“同名函数”的变换技巧

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不同名函数为同名函数.通常是化切、割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例2 求证:[tanθ(1+sinθ)+sinθtanθ(1+sinθ)-sinθ=tanθ+sinθtanθsinθ.]

分析 左右两边通过“切割化弦”及应用倍角公式,都可得到一个共同的值[cotθ2],因而得证.

证明

左边=[sinθcosθ(1+sinθ)+sinθsinθcosθ(1+sinθ)-sinθ=1+cosθ+sinθ1+sinθ-cosθ]

[=2sinθ2cosθ2+2cos2θ22sinθ2cosθ2+2sin2θ2=cosθ2sinθ2=cotθ2],

[右边=sinθcosθ+sinθsinθcosθ⋅sinθ=1+cosθsinθ=2cos2θ22sinθ2cosθ2=cotθ2,]

所以左边[=]右边,故等式成立.

三、运算关系的变换技巧

降幂是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 常用的降幂公式有:[sin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 当然有时需要升幂,如对[1+cosα]的化简就要用升幂.

例3 求函数[y=sin6x+cos6x]的最小正周期.

解析 [y=sin6x+cos6x=(sin2x+cos2x)]

[(sin4x-sin2xcos2x+cos4x)]

[=1-3sin2xcos2x=1-34sin22x=38cos4x+58],

[∴T=π2].

四、结构特征的变换技巧

在三角变换中,有时需要对条件或结论的结构进行调整,或重新分组,或移项,或乘除互换,或分解因式,或配方等等.

例4 求证:[2(cosα-sinα)1+sinα+cosα=cosα1+sinα][-sinα1+cosα.]

证明:变换命题,改证:

2[(cosα-sinα)=(1+sinα+cosα)(cosα1+sinα-sinα1+cosα)]

上式右边=[cosα+cos2α1+sinα-sinα-sin2α1+cosα]

=[cosα+1-sinα-sinα-1+cosα]

=[2(cosα-sinα)]=左边,

[∴]原命题成立.

五、几个特殊技巧

1. “1”的变换技巧

在三角变换中,“1”的变换有:[1=sin2α+cos2α=][tanα⋅cotα=sec2α-tan2α=secα⋅cosα=cscα⋅sinα]=[tan450=sin900]等等. 在具体变换中,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变换方式.

例5已知:[tanαtanα-1=-1],求[sin2α+sinαcosα][+2]的值.

解 由已知得,[tanα=12],

[∴][sin2α+sinαcosα+2]

=[sin2α+sinαcosα+2(sin2α+cos2α)sin2α+cos2α]

=[3sin2α+sinαcosα+2cos2αsin2α+cos2α]

=[3tan2α+tanα+2tan2α+1]=[3×(12)2+12+2(12)2+1]=[135].

点评 这里把分母中的“1”用“[sin2α+cos2α]”代替,分子中的“2”写成“2×1”后,再代换.

2. 公式变换技巧

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用,可开拓解题思路,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如由公式[sin2α=2sinαcosα],可变为[sinα=sin2α2cosα,][cosα=sin2α2sinα];由[tanα=sinαcosα]可变为[sinα=tanα⋅][cosα];由[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可得[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等等.

例6 在[△ABC]中,已知[A、B、C]成等差数列,求[tanA2+tanC2+3tanA2tanC2]的值.

解[∵][A、B、C]成等差数列, [∴ B=A+C2].

又[A+B+C=180°,][∴A+C=120°.]

[tanA2+tanC2+3tanA2tanC2]

=[tan(A2+C2)(1-tanA2tanC2)+3tanA2tanC2]

=[tan600(1-tanA2tanC2)+3tanA2tanC2]

=[3-3tanA2tanC2+3tanA2tanC2]=[3].

点评 若三角函数式中,同时出现[tanα±tanβ]与[tanαtanβ,]常可用[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3. 引入辅助角技巧

形如[asinα+bcosα]的形式可化为[a2+b2sin(α+ϕ)],这里辅助角[ϕ]所在的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ϕ]角的值由[tanϕ=ba]确定.

例7 已知函数[y=sin2x+acos2x(a≠0)]的图象关于直线[x=-π8]对称,试求[a]的值.

解[y=sin2x+acos2x(a≠0)]

=[1+a2(a1+a2cos2x+11+a2sin2x)]

=[1+a2cos(2x-ϕ)],

其中[sinϕ=11+a2,cosϕ=a1+a2,]

[即tanϕ=1a].

由于余弦函数的对称轴为[x=kπ(k∈Z)],

所以,[2x-ϕ=kπ],即[x=kπ+ϕ2],

那么,[-π8][=kπ+ϕ2],得[ϕ=-kπ-π4],

所以,[tanϕ=tan(-kπ-π4)=-1],

所以,[1a=-1,a=-1].

原创非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篇6

一、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结构法命题

原创试题1: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知识结构图中所空缺的内容。

设计创意:本题利用四则短小精练的材料,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背景的知识网络,把抽象的理论体系具体化为我国的政策制度,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其内在联系的把握。本题材料间接、结构清晰、形式活泼、难度适中而综合性强。

立意导向:本题探索以“过程与方法”为中心的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同时,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展开,凸显命题的价值引导作用,引领学生体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依法治国方略;③科教兴国战略或人才强国战略;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⑤普及义务教育。

二、 扬善贬恶,明辨事理——对比法命题

原创试题2:让生命的阳光,驱逐命运的阴霾。

【悲情重现】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倒后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甲:也难怪路人,如果出手相救,被别人诬赖上了怎么办?

乙:面对活生生的小生命,怎能不出手相救?见死不救,问心有愧啊!

【真情对比】2011年7月2日,吴菊萍奋不顾身地接住了一个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而自己的手臂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舆论盛赞吴菊萍是“最美妈妈”。

(1)面对甲、乙的观点,请你作出选择,并结合实际情景,运用相关道德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命运。从中,你感悟到该如何承担关爱生命的责任?

设计创意:本题选取两则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一正一反、一善一恶,通过观点辨析题的形式,从道德和生命的角度切入,引领学生辨清是非,扬善贬恶,其中包含着对当今社会部分公民“道德滑坡”现象的谴责,力图体现“小角度、大视野”的命题思想,进而引导学生确立对待他人生命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立意导向:本题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考查学生的“比较性学习法”,要求学生在异类材料的比较中获得共性知识。在能力立意上,把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考查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确立善待他人生命的态度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反对甲的观点(或支持乙的观点)。团结友善、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我们必须出手相救。在救人之前,我们可以先找好证人,或用手机拍下照片,以避免被诬赖。(2)要珍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三、 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分析法命题

原创试题3: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开展了一次“弘扬中华文化,坚守精神家园”的小论坛(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小聪:看我们绍兴,地方文化放异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等历史典故激励着绍兴人不断开拓创新。绍兴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如:乡土情怀的农家乐,酒乡飘出的酒文化,文化历史名城走出的旅游之路,推动了绍兴经济的发展。

小明:我们家乡的文化发展很快。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通过听广播来了解世界。现在,我们的时代不同了,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图书馆、网络,渠道很多;国产动漫、美国大片、日韩小说,看得眼花缭乱!

小强: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造谣、盗版之事还在发生,低俗文化还有市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解决。

(1)“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共同孕育了绍兴地区的哪一精神?任选一个典故,说说其精神内涵。

(2)微博内容中,同学们谈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哪些好处?

(3)综合微博内容,你能提炼出哪些加强文化建设的金点子?

设计创意:笔者刻意避开纯理论性考查文化建设的命题角度,剪取绍兴乡土文化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创设对话情境,尝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国家大事与学生身边事结合起来,拉近国家政策与学生的距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思维,引领学生认识胆剑精神,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法与途径,既呈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生活元素,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

立意导向:在能力立意上,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感知、归类、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在价值立意上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绍兴乡土文化的发展价值,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重大政策。

参考答案:(1)胆剑精神。如:“大禹治水”,体现了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等品质;“卧薪尝胆”,体现了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负重奋进、敏慧善谋等品质。(2)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化环境和精神动力。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凝聚力。(3)发扬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打击文化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 谈古论今,纵横贯穿——线索法命题

原创试题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材料二:明清取士,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试题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57年,清朝实行“一口通商”政策,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

(1)材料一的历史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些文化现象?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它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以史为鉴,我国应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设计创意:本题以中华文化曲折发展为线索,按“繁荣的古代文化”、“衰微的近代文化”、“复兴的当代文化”三步设问,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华文化部分成就及其意义,探究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并渗透“古为今用”的史学理念,探寻当代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立意导向:笔者命制本题时,特意创设在历史变迁中研究文化现象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历史现象中寻找对当代文化建设有启迪作用的元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渗透唯物史观的启蒙教育,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汲取信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1)图①:西周确立礼乐制度;图②:秦始皇统一文字;图③: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选择图①,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打下了根基;选择图②,统一的文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图③,有效克服了雕版印刷术存在的缺陷,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严密控制,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文化、科学的交流。上述原因,导致近代中国文化逐渐落伍。(3)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五、 学知导行,事必躬亲——活动法命题

原创试题5:2012年3月5日,某班召开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现将部分活动环节呈现如下,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活动主题: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

活动一:摘录《雷锋日记》的语句,讨论“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日记》摘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愿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做温室中的弱苗……

活动二:对照雷锋精神,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改进不足,争做雷锋传人。

活动三:分小组讨论发扬雷锋精神的意义,交流心得。

活动四:主持人小结本次活动,并发出“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倡议。

(1)请你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一个活动环节,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2)活动二启迪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请对照雷锋精神,列举一个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3)请你对照《雷锋日记》折射出来的雷锋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按照示例续写完整倡议书。

同学们:

为进一步发扬雷锋精神,我向同学们发出“学雷锋,树新风,我志愿,我行动”的倡议:

①学习雷锋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纪律,热爱班集体,热爱母校。

② ______。③______。

设计创意:本题抓住3月学雷锋月的契机,以班队活动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为载体,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设计活动环节、自我反思、明确行动的三个设问,引发学生对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把思维探究与行为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本题设计的三个问题尝试运用适度开放的命题手法,以检测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深刻性。

立意导向:本题通过设计活动环节来实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考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正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精神,以实现价值立意;通过撰写倡议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并结合自身实际,把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检验学生对学雷锋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成长。

参考答案:(1)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活动形式可行、理由充分即可。如:合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理由:感悟雷锋精神,激发同学们学习雷锋的激情等。(2)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举例: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摔倒了,我嘲笑他“垃圾”。改进:及时去救护。(3)如: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习雷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雷锋努力追求生命价值的人生观,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新闻采编中几个实用技巧的运用 篇7

一、掌握新闻采编实用技巧的重要性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代社会, 对于以“快”著称的新闻传播行业来说, 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新闻的快速、及时传播对于新闻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 对于新闻采编从业人员来说, 掌握实用的采编技巧, 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大提升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其次, 掌握一定的采编实用技巧, 还可以促进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 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 将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最大限度发挥新闻价值。除此之外, 掌握实用的新闻采编技巧, 还可以促进新闻报道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深入性, 满足受众对于丰富信息的摄取需求, 调动受众关注新闻报道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新闻从业者只有掌握更多的新闻采编实用技巧, 才能真正提高新闻素材采编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新闻采编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二、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几个实用技巧

在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中, 只有掌握保证新闻采编工作的针对性、善于观察和发现新闻线索、找准新闻采编切入点、严格控制新闻采编流程这四个实用技巧, 才能确保新闻采编工作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1) 技巧一:保证新闻采编内容的针对性。在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和编辑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素材选择的针对性, 围绕受众最关心的话题和内容、社会热点、公众影响力较大的人物或事件等方面进行新闻素材的选择。例如, 对于法制栏目的新闻素材选择来说,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就要选择一些当下热门的法制问题进行素材采集和编辑, 如选择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热门话题进行报道, 因为类似这些话题都是公众所普遍关注的, 所以就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扩大新闻素材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 结合受众群体的显著特点, 找到他们乐于接受的新闻报道形式, 站在受众的角度想问题, 再配合比较新颖的采编方式, 更加突出新闻采编的针对性, 推动新闻的扩散和传播。

(2) 技巧二:深入群众生活, 善于观察, 保持发现新闻线索的敏感性。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想让自己采编到的新闻素材更加有针对性, 更能得到受众的青睐和认可, 就必须要保证对身边新闻素材的极强敏感度, 善于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可能一经报道就会被公众关注的新闻素材, 这是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也是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入群众生活中去, 用细致的观察力和新闻敏感性, 挖掘群众身边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 了解群众真正关注的社会话题, 只有深入群众生活中去, 才能使自己采集到的新闻素材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在内容编排上逻辑更加合理, 呈现形式更加有血有肉, 使新闻报道更加具备说服力和可信度, 使群众信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进而影响受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 发挥新闻报道的领导力和引导性。

(3) 技巧三:准确找到新闻采编的切入点, 以确保得到受众的关注。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讲, 收集一些当下热门的新闻素材是不困难的, 但是要想确保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要花费很多心思, 通过巧妙的构思, 找到新闻素材采编的切入点, 找到真正可以打动受众的突破口, 这是决定新闻报道能否成功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关键性一步。首先当然是要确保新闻素材的真实性, 这是一切新闻报道都务必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这个前提下, 站在受众角度看问题, 让自己摆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束缚, 摆正心态, 才能找到受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点, 进而找到新闻采编的真正切入点, 从而使新闻报道真正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另外, 对于风格和所走路线不同的新闻媒体来说, 找准新闻采编的切入点, 关乎自己能否在新闻媒体林立的环境中稳定立足, 以及以后长久的良好发展。综上所述, 找准新闻采编的切入点, 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成败和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4) 技巧四:模糊处理技巧。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 模糊处理技巧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要想更加有效的运用, 新闻编辑人员就需要对模糊处理新闻的契机科学把握。如果没有将模糊处理应用到新闻采编过程中, 就可能会泄露重要信息。例如, 在对军事性新闻进行报道时, 就需要将模糊处理技巧给运用过来;还有在对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进行报道时, 也需要模糊处理未成年人的姓名和肖像, 如非正面拍摄、打马赛克等等, 这样新闻采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司法严肃性不受影响的基础上, 社会道德要求也得到兼顾。

三、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对于新闻传播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闻采编工作从业者必须掌握一些实用的采编技巧, 必须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并切实落实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去, 才能真正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 提升新闻报道的高度, 确保新闻素材的优质报道, 确保新闻报道引导性的充分发挥, 促进整个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对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来说, 在工作中掌握一些新闻采编实用技巧, 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新闻作品的品质和质量, 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形式创新和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采编,实用,技巧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雷.关于新闻采编的常用技巧探讨[J].中国报业, 2012, 6 (11) :24-26.

[2]李世民.地市报社新闻采编网络实施方案与发展前景[J].中国传媒科技, 2000, 5 (10) :11-13.

[3]闫小琳.新闻采编的常用技巧探析[J].新闻传播, 2014, 3 (4) :12-14.

[4]高占民, 陶瑞.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9 (18) :94.

上一篇:2022年度科技创新总结下一篇:新车上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