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排烟安全技术交底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消防排烟安全技术交底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九:防烟和排烟设施

1、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2、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自然排烟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厂房(仓库)及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和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或房间面积的2%。

(3)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4、机械防烟: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5、机械排烟(高层):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剧场舞台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6、单层或多层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

(2)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

(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

(4)中庭;

(5)设置在

一、

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7)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7、防排烟设施的检查要点

(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形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自然排烟窗是否便于开启

(3)模拟火灾信号联运或手动开启防排烟系统,检查防排烟效果。

(4)检查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5)检查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是否自行启动。

(6)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检查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否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7)检查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8)检查在排烟风机入口处或在排烟支管上是否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9)检查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相连的软接头是否是非燃材料。

第2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第一条 目的

规范施工现场消防技术交底工作,确保通过施工现场消防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解决现场消防问题和应急救援及火灾逃生自救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各施工现场的消防技术交底。

第三条 职责

1、技术交底须在该工程的开工前进行。消防技术交底须通知现场监理参加。消防技术交底是一项重要的监控措施。技术人员工程日记也须进行详实记录。

2、消防技术交底由项目部安全主管主持并授讲。

3、现场技术人员按消防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第四条 管理规定

项目现场临时设施的防火规定:

1、厨房、锅炉房及经常使用明火的建筑必须单独设置在临时设施区域的长年下风向并与临时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15m。

2、存放汽油等易燃物品的库房单独建筑,与工程用为作业区及易燃材料堆放的距离≥30m。

3、临时设施区域内,应按规定设有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米,并保持畅通。

4、高压架空电线下禁止搭建临时设施或堆放易燃材料。

5、配电房,乙炔库等房屋,应单独设置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带,使用非燃材料建设,室内高度不得低于4m,应有良好的通风。

现场消防设施:

1、临时设施区域内,应按施工总平面图及有关规定设置消防器材,一般为每100m2临时设施放置两只10公升灭火机.

2、大型项目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²时,应备有提供消防用太平桶,积水桶(池)黄砂池,这些部位四周不得堆放物件,阴塞通道。

3、钢筋加工厂、临时木工间(棚)、油漆间、火工品库应配足消防器材,一般为每30m2放置两只10公升灭火机,油库、危险品库应备足够的泡沫,干粉等灭火机。

4、消防器材应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酸碱泡沫灭火机的药剂一般一年半更换一次,并挂有换药时间牌子。

防火制度及标志:

1、钢构件加工厂、油库、危险品库按规定建立防火制度要将防火制度和规定的防火标志挂在明显适当的位置。

2、宿舍、更衣室应挂在明显部位设置防火宣传标志,楼层应设置灭火器材。

项目集体宿舍安全防火规定:

1、集体宿舍必须设置消防器材和工具,消防器材和工具不得随便挪作他用,消防器材设置处不得堆放其它物资,以保持畅通易取

2、宿舍内不得储存汽油、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

3、严禁在床上吸烟,火柴梗、烟蒂不得乱丢,不得在宿舍内焚烧文件和燃火取暖。

4、把每月一次的卫生大扫除和防火安全结合起来,检查安全防火执行情况。

5、宿舍的室长和轮流值日人员,应在熄灯睡觉前,上班离开宿舍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人员也应做好防火检查工作。

重庆花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3篇:消防排烟风机技术要求

一、 产品性能要求:

1、

2、

3、 电机采用优质电机。 消防排烟风机在介质温度不高于85℃的条件下应能长期正常运行。 消防排烟风机应保证:当输送介质温度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并在介质温度冷却至环境温度时仍能连续正常运转。

4、 在额定转速下,在工作区域内,通风机的实测压力曲线与说明书中给定的曲线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轴流式消防排烟通风机在规定的流量下,所对应的压力值偏差为±5%。 b) 离心式 排烟通风机在规定的流量下,所对应的压力值差为±5%。

4、消防排烟通风机在说明中给定的工况点下的比A声级噪声限值应符合JB/T8690的规定。

二、 消防排烟通风机叶轮应进行静、动平衡校正。平衡品质等级不低于G5.6级。叶轮平衡配重块的材质应与叶轮材质相同,并使用焊接和铆接的方式与叶轮连接。

三、 消防排烟风机的叶轮应按JB/T 6445的要求进行超速试验,超速转速为最高工作转速的110%,超速时间不少于2min。

四、 消防排烟通风机运行的震动限值应符合JB/T8689的有关规定。

五、 结构要求:

1、 轴流式消防排烟风机应在风机内设置电动机隔热保护与空气冷却系统(使用H级绝缘等级电动机的通风机可不设置强制空气冷却系统)。电动机绝缘等

级应不低于F级。

2、 轴流式消防排烟风机电动机动力引出线,应由耐温隔热套管包容或采用耐高温电缆。

3、 离心式消防排烟通风机在采用A式传动时,应设置机壳与电动机间的隔热结构。

六、 装配要求:

1、 轴流式消防排烟通风机壳与叶轮的径向间隙值应均匀,径向单侧间隙值:当机号≤No.10时,间隙值≥3.5mm;机号>No.10,间隙≥4.5mm。

2、 离心式消防排烟通风机进风口与叶轮轮盖进口的径向单侧间隙应均匀,径向单侧间隙值应在叶轮直径的0.15%~0.4%范围内,进风口与叶轮盖的轴向重叠长度应为叶轮直径的0.8%~1.2%。

七、 消防排烟通风机内外表面涂漆的技术符合JB/T 6886的规定。通风机所选用的油漆在通风机输送280℃的介质后,油漆基本不变色。

八、 消防排烟通风机的旋转部件及所有可能产生松动的部位均必须牢固可靠,并具有防松措施。

九、 传动组、带轮、联轴器等旋转传动件应装防护罩。

十、 消防排烟通风机必须是工程所在地消防部门认可的设备。

十一、消防排烟通风机其他要求必须相关国家规范要求。

十二、风机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1、叶片

风机叶轮结构应采用高效率、高强度的结构型式。叶轮直径630mm以上(含630mm)的轴流风机应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叶片。

投标人应描述其投标设备的叶片结构形式。

2、电机

轴流式风机应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方式,电机应直接暴露于气流中,离心式柜式风机可采用皮带传动或直接传动方式。风机配用电机应为风冷、鼠笼式、全封闭湿热型的标准产品,采用全压启动,绝缘等级为F级。排烟风机的电机应满足整机在排除280℃烟气0.5h过程中正常运行。轴承更换周期不小于30000小时。

电机的选择满足招标设备启动要求,全压启动电流应不大于满载电流的7倍。

3、减振

招标设备在组装过程中,静平衡先于动平衡,其机壳振动速度不大于

1.8mm/s,供应方应提供与风机配套的减振器和紧固螺栓。

4、风机机壳

机壳的制造精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机壳内电机支座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能承受运转产生的动负荷,其高度应保持电机轴心与机壳中心一致。轴流风机机壳应进行热镀锌处理,热镀锌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70μm。

5、柜式离心风机采用电机外置皮带传动方式时其传动部件应设置保护罩。 十

三、图纸及技术文件

投标时需提供的技术文件(所有技术参数表必须以Excel文件格式提供)或图纸(书面和电子文件(闪存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设计方案及产品特点。

2、设计及制造标准,验收和性能试验的标准。

3、风机的全性能曲线图、技术数据表,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并联风机的性能曲线,八个倍频段的噪声(噪声频谱),进出口声功率数据。

4、设备结构示意图,设备接线图,根据本需求书的技术要求提供低压配电接

口。

5、土建基础指导图;设备的安装要求(土建基础、预埋件图、连接固定的指

导图),安装细节及图纸。

6、有关试验及测试报告:空气动力试验(正转、反转),动平衡试验,噪音试验(正转、反转),振动试验等。

7、电机性能参数,有关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家名称、产地地址。

8、设备配套减振装置性能说明及安装指导图。

9、设备各主要部件材质、规格、型号、产地制造厂的名称。

10、风机的测试、运行、保养手册。

第4篇:消防水喷淋系统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材料:

1.1.1自动喷洒灭火系统采用热度锌钢管,沟槽连接。管材镀锌均匀,不得有弯曲,管 壁薄厚不均、重皮等现象。具有厂家的各种资质文件及检测报告。

1.1.2 消防水泵、稳压泵、气压罐、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水泵结合器、喷头等设备 进厂后预先要检查,设备无划痕、损伤,具有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厂家的各种资质文件。

1.2主要机具:套丝机、压槽机、开孔器、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 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链钳,手锤,钢锯,扳手,倒链,电气焊等工具。钢卷尺,平尺,角尺,油标卡尺,线坠,水平尺等量具。

1.3.1 管道安装所需的基准线已标明。

1.3.2 结合图纸及现场检查管道安装位置及尺寸是否正确。 1.3.3 现场已达到施工条件。 1.2 安装准备:

1.2.1 熟悉图纸并对照现场复核管路、设备位置、标高是否有交叉成排列不当,及时1.3作业条件:

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1.2.2 安装前进场设备材料检验:进场设备材料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观整 洁,无缺损、变形及锈蚀;镀锌或涂漆均匀无脱落:法兰密封面应完整光洁,无毛刺及径向沟槽;丝扣完好无损伤;水泵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及异常声响;设备配件应齐全;报警阀逐个渗漏试验,阀门、喷头抽样强度、严密性试验结果应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1.2.3 沟槽管件的材质、规格要满足设计要求,外观整洁无缺损、掉漆及锈蚀。

2、 管网安装:

2.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材采用镀锌钢管及管件,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采用沟槽式连接。

2.2 管道安装前应校直管子并清除内部杂物,将安装完的敞口管道临时封堵好。 2.3 管道穿过伸缩缝时应采取防冻、防护措施,水平安装设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2.4 管道压槽要将管道及压槽机垫平、放稳,在压槽时先将管道放入压槽机,定好压槽的深度值,用液压器将管道压实,然后开动压槽机,缓慢升压,完后用专用量具进行测量,合格后进行安装。

2.5 机械三通开孔先在管道上化出开孔的位置及规格,先将管道固定,将开孔器固定在管道上对准开孔的位置,缓慢用力,孔开完后核对一下所开孔的位置、规格及尺寸。 2.6 沟槽接头安置:用润滑油均匀涂在垫圈边缘及外侧,把垫圈套在管道末端,将管道两端并在一起,滑动垫圈在两管沟槽中心位置,把卡口放在垫圈上并确保卡口边缘在沟槽内,套上螺栓,均匀拧紧两端螺母,使卡口两端紧密结合在一起。

2.7 机械三通安装:把机械三通内的垫圈取出,涂上润滑油,再入回卡口正确位置,将卡口下半部转动90度,把上半部安放在管道内,使之与开孔同一直线,再转动下半部回位,确信定位垫圈在出口开口内,插入螺栓,均匀拧紧螺母,直至上下部分卡口在垫圈覆盖面内表面完全接触。

2.8 喷洒系统管道主支架焊接在由钢结构预留的钢板上,吊架用抱卡固定在钢结构的檩条上,末端固定支架直接焊接在钢结构的檩条上。选材及做法及支吊架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的尺寸: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最大间距(m): 3.5 4 4.5 5 6 6 6.5 7 8 9.5 2.9 干管安装:

2.9.1 喷洒干管用沟槽连接,每根配管长度不宜超过6m,直管段可把几根连接在一起使用倒链安装,但不宜过长。也可调直后编号依顺序安装,吊装时应先吊起管道一端,待稳定后再吊起另一端。

2.9.2 管道连接紧固沟槽管件时,要检查沟槽管件的橡胶圈的表面是否干净。紧固螺栓应先紧固最不利点,然后依次对称紧固。沟槽件的接口应安装在易拆装的位置。

2.9.3 每段干管设1个防晃支架。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加防晃支架。

2.9.4 干管的支架由总包单位制作,我方的管道和其他设备管道共用支架。 2.10 支管安装:

2.10.1 管道的分支预留口在吊装前应先预制好。采用三通定位预留口。 2.10.2 当管道变径时,采用异径接头。在管道弯头处不得采用补心。当需要采用补 心时,三通上可用1个,四通上不应超过2个。

2.10.3 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少于1个,当喷头间距离小于1.8m时可隔段设置,但吊架的间距不大于3.6m。每一配水支管设一个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防碍喷头的喷水效果。

2.10.4 支管支吊架的安装:

2.10.4.1 吊架采用圆钢吊装,用特制的卡子固定在钢结构的檩条上。

2.10.4.2 支管的固定支架用角钢制作,直接焊接在钢结构的檩条上。 3. 水压试验:

3.1 喷洒管道水压试验可分层分段进行,上水时最高点要有排气装置,高低点各装一块压力表,上满水后检查管路有无泄漏,如有法兰、阀门等部位泄漏,应在加压前紧固,升压后再出现泄漏时做好标记,卸压、泄水后处理。

3.2 本工程自动喷林灭火系统试验为1.4MPa;试压时稳压30min,目测管网无泄漏、无变形,压力降不大于0.05MPa。试压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

3.3 冬季试水压,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若低于+5℃宜采取气压试验。

4. 冲洗:

4.1 喷洒管道试压完成后连续做冲洗工作。冲洗时确保管内有足够的水流量。管网冲洗连续进行,当出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水口的颜色基本一致时方可结束。 3. 设备安装:

3.1 水泵安装:

3.1.1 喷林水泵采用自灌式吸水,水泵基础按设计图纸施工,吸水管水平管段上不应有气囊和漏气现象,与消防水池刚性连接时应加减振器。

3.1.2 喷林水泵配管安装在水泵定位找平正,稳固后进行,水泵设备不得承受管道的重量。与水泵阀门相接配管的一片法兰先与阀门法兰紧牢,用线坠找直找正,量出配管尺寸,配管先点焊在这片法兰上,再把法兰松开取下焊接,冷却后再与阀门连接好,最后再焊与配管相接的另一法兰。

3.1.3 配管法兰与水泵、阀门的法兰相符,阀门安装手轮方向便于操作,标高一致,配管排列整齐。

3.2 报警阀安装:安装报警阀时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根据设备说明书再进行辅助管道及附件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报警阀组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为1.2m: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小于0.5m;正面与墙距离不小于1.2m。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地面应有排水设施。

3.3 水泵结合器安装:水泵结合器为地下型。其安装位置应有明显标志,阀门位置应便于操作,结合器附近不应有障碍物。阀门手轮距水泵结合器井盖距离为400mm。

3.4 水流指示器及电信号蝶阀安装:安装在每个分区的分支干管上。水流指示器前后应保持有5倍安装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安装时应水平立装,水流方向与指示的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3.

5报警阀配件安装:

3.5.1 报警阀配件包括压力表、压力开关、延时器、水力警铃、泄水管等。按照说明书 或安装图册进行安装。水力警铃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便于值班人员听到的地方。

3.5.2 水力警铃与报警阀的连接采用镀锌钢管,当管径为15mm时,长度不大于6m;当管直径为20mm时,长度不大于20m。安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压力不小于0.5MPa。

3.6

喷洒头安装:

喷洒头在支干管安装完并强度试验完成后进行安装,喷洒头丝扣填料采用聚四氟乙烯带,安装时采用专用扳手。 4. 通水调试:

4.1 喷洒系统安装完进行整体通水,使系统达到正常的工作压力准备调试。

4.2 通过末端装置放水,当管网压力下降到设定值时,稳压泵应启动,停止放水,当管网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时,稳压泵停止运行。当末端装置以0.94~1.5L/s的流量放水时,稳压泵应自锁。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和消防水泵等应及时动作并发出相应信号。 5. 质量标准

5.1 镀锌管道螺纹连接应牢固,接口处无外漏油麻且防腐良好。 5.2 法兰连接应对接平行、紧密且与管中心线垂直,螺杆露出螺母长度不大于螺杆直径的1/2。

5.3 镀锌钢管沟槽连接应紧固对称,支架加设合理,沟槽连接符合自喷系统验收规范 第5.1.4A的要求。

5.4 水平管道安装坡度在0.002~0.005之间。

5.5 吊架与喷头的距离不小于300mm,距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大于750mm。 6. 成品保护

6.1 消防系统施工完毕后,各部位的设备组件要有保护措施,防止碰动跑水,损坏装修成品。

6.2 报警阀配件及各部位的仪表等均应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

6.3 消防管道安装与其它管道矛盾时,不得私自拆改,要经过设计办理洽商妥善解决。 6.4 喷洒头安装时不得损坏和污染装修面。

7.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由于各专业工序安装协调不好,没有总体安排,使得喷洒管道拆改严重。 7.2 由于未拉线安装,使喷洒头不成排、成行。

7.3 由于水流指示器安装方向相反;电接点有氧化物造成接触不良或水流指示器浆片与管径不匹配造成其工作不灵敏。

7.4 水泵结合器不能加压。由于阀门未开启,单向阀装反或有盲板未拆除造成。

7 质量记录

7.1 材质证明、产品合格证、主要系统组件检测报告。 7.2 进场设备材料检验记录。 7.3 施工试验记录

7.3.1 阀门试验记录。

7.3.2 暖卫工程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7.3.3 暖卫工程冲(吹)洗试验记录。 7.3.4 暖卫工程灌水试验记录。 7.3.5 暖卫工程通水试验记录。 7.3.6 水泵单机试运转记录。 7.3.7 调试报告。 7.4 施工记录 7.4.1 施工日志。 7.4.2 自、互检记录。 7.5 预检记录

7.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7 施工方案

7.8 技术交底方案

7.9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9.1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分项评定。

7.9.2 室内给水管道附件安装分项评定。 7.9.3 室内给水管道附属设备分项评定。 7.9.4 暖卫工程分部质量评定。 7.9.5 暖卫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7.10 施工验收资料

7.10.1 中间验收记录。

7.10.2 单位工程验收记录。

7.10.3 消防监督机构核验合格证。 7.10.4 质量监督机构核验单。 7.11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12 施工图

8 参考资料

8.1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8.2 《给水工程通用图集》 918B3。

8.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6。

第5篇:消防施工技术——室内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室内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

施工技术交底

目 录

1 范围 ................................................................................................................... 3 2 施工准备 ........................................................................................................... 3

2.1 主要材料................................................................................................ 3 2.2 主要机具................................................................................................ 3 2.3 作业条件................................................................................................ 3 3 操作工艺 ........................................................................................................... 3

3.1 工艺流程................................................................................................ 3 3.2 安装准备................................................................................................ 4 3.3 干管安装................................................................................................ 4 3.4 箱体及支管安装 ................................................................................... 4 3.5 箱体配件安装 ....................................................................................... 5 3.6 通水调试................................................................................................ 5 4 质量标准 ........................................................................................................... 6

4.1 保证项目................................................................................................ 6 4.2 基本项目................................................................................................ 6 4.3 允许偏差项目 ....................................................................................... 6 5 成品保护 ........................................................................................................... 6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 6

7.12 竣工图

第 8 页 共 8 页

第6篇:安全技术交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参见"21.1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第21.1.2.1条。

2.2 材料设备要求

1.传输部分:对绞电缆、光缆、光纤连接头、光纤耦合器等。

2.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终端部分:信息插座、米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6.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2.3 主要机具

1.安装器具: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钢锯、电工组合工具、射钉枪、拉铆枪、手电钻、台钻、高凳等。

2.测试器具:网络测试仪、光时域反射仪、万用表、兆欧表、铅笔、皮尺、$XF尺、小线、线坠等。

3.专用工具:剥线器、压线工具、光纤熔接机、显微镜、切割工具、玻璃磨光盘、烘干箱。

2.4 作业条件

1.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

2.土建装修工程完工,线路全部贯通。

3.配线间、设备间的环境温度、湿度、照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通风良好,且室内无危险物品,消防器材齐全。

三、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1.管路敷设

参见"21.1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第21.1. 3.2条中第1款。

2.线缆敷设

(1)管路采用地下通信管网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中相关规定。

(2)线缆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线缆间不得缠绕、交叉等。

2)线缆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且与线缆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以免造成线缆的变形与损伤。

3)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

4)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隔布放,且中间无接头。

5)线缆端接后应有裕量。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0.5m~lm;工作区为10mm~30m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3m~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8倍。

②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7)采用牵引方式敷设大对数电缆和光缆时,应制作专用线缆牵引端头。

8)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0m/min。

9)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10)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

(3)地面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并做好带线。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塑料管,暗管敷设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地面线槽应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

4)采用钢管敷设的管路,应避免出现超过2个90°的弯曲(否则应增加过线盒),且弯曲半径大于管径的6倍。

(4)安装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300mm,桥架内横断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2)电缆桥架、线槽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将线缆固定在桥架内支撑架上;水平敷设时,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的两侧300mm处设置固定点。

3)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型、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绑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5)在竖井内采用明配管、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线缆,应符合以上有关条款要求。竖井内楼板孔洞周边应设置50mm的防水台,洞口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实。

(6)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设电缆、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8)、《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 50)的相关规定执行。

3.设备安装

(1)机柜安装

1)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机柜定位,制作基础槽钢并将机柜稳装在槽钢基础上。

2)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m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2mm;成排柜顶部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4mm。

3)机柜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柜前面应留有1.5m操作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1m,以便于操作和检修。

5)壁挂式箱体底边距地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安装高度宜为1.4m。

6)在机柜内安装设备时,各设备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隙,以确保空气流通,有助于设备的散热。

(2)配线架安装

1)采用下出线方式时,配线架底部位置应与电缆进线孔相对应。

2)各直列配线架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各类配线部件安装

1)各部件应完整无损,安装位置正确,标志齐全。

2)固定螺钉应紧固,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接地要求

安装机柜、配线设备、金属钢管及线槽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规范要求。

4.线缆端接

(1)线缆端接的一般要求:

1)线缆在端接前,必须检查标签编号,并按顺序端接。

2)线缆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3)线缆终端安装应符合设计和产品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2)对绞电缆和连接硬件的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专用剥线器剥除电缆护套,注意不得刮伤绝缘层,且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应不大于13mm;4类线应不大于25mm。对绞线间应避免缠绕和交叉。

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PJ 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然后采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21-16的规定。

3)对绞电缆与RJ45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4)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插接件终端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线缆屏蔽层应与插接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lOmm。

(3)光缆芯线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2)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3)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4)光纤熔接的平均损耗值为0.15dB,最大值为O.3dB。

(4)各类跳线的端接

1)各类跳线和插件间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依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lorn。

5.系统调试

(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测试记录表格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第7.0. 1条,通常测试仪器具有存储测试记录功能,可自动输出打印记录。

(2)电气性能测试仪按照二级精度,应达到表2l-12的要求。

(3)电缆、光缆测试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测试仪应能测试3类和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和光纤链路。

(5)测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20~50s之间。

6. 竣工验收

(1)系统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附录A表内所列的项目进行检验,若发现不合格项目应及时纠正。

(2)系统工程若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四、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1.线缆敷设和端接的检测要求:

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中第5.1.

1、6.0.

2、6.O.3条的规定:

(1)线缆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2.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的电、光缆,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

3.机柜、配线架的安装检测除应符合第21.6.3.2条2款中(4)及3款的规定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卡人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2)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T568A或T568B端接标准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4.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5.防雷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金属外壳及器件、线缆屏蔽接地线截面,色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端连接导体应牢固可靠。

6.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其内容包括工程电气性能检测和光纤特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一般项目

1.线缆端接应符合第21.6.3.2条4款中(1)的规定。

2.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第21.6.3.2条4款中(4)的规定。

3.机柜、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第21.6. 3.2条3款中(1)、(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2mm。

(2)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3)壁挂式机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4)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5)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第4.0.3条的规定。

5.光纤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6.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时,下列内容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中文平台、系统管理软件。

(2)显示所有硬件设备及其楼层平面图。

(3)显示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元件位置。

(4)实时显示和登录各种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

五、成品保护

1.系统设备安装时,不得损坏建筑物,并保持墙面清洁。

2. 安装设置在吊顶内的线缆、线槽时,不得损坏龙骨和吊顶。

3.应对安装完毕的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及污染。地面线槽出线口应加强防水措施。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预埋管线、盒应加强保护,及时安装保护盖板,防止污染阻塞管路或地面线槽。

2. 施工前按图纸核查线缆长度是否正确,调整信号频率,使其衰减符合设计要求,以免信号衰减严重。

3.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核对色标,防止因系统接线错误不能正常工作。

4.线缆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同一线槽内的不同种类线缆应加隔板屏蔽,以防出现信号干扰。

七、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 1 环境管理措施

参见"21.1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第21.1.7.1条。

7.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搬运设备、器材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不损伤器材,还要注意不要碰伤人。

2. 施工现场要做到活完场清,现场垃圾和废料等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运,严禁随意抛撒。

3. 操作工人的手头工具应随手放在工具袋中,严禁乱抛乱扔。

4. 采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缆时,严禁用肉眼直接观测。

第五章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施工及调试。

一、施工准备 一材料、设备 1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光缆、跳线等线材的型号、规格、数量等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3配线模块、信息插座、连接器等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并符合质量要求其型式、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 4对上述设备和线材应根据合同、设计文件等对型号、规格质量等进行核对和进场验 收填写验收记录。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安装及产品 使用说明书等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有安全认证标志。如果是进口产品还需要提供 商检证明和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设备的中文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等技术文件。 二施工机具 1安装机具手电钻、冲击钻、钢锯、电工组合工具、开孔器、梯子、铁剪、水平尺、钢尺、对讲机等。 2专用工具剥线钳、压线工具、切割工具。 3测试器具网络测试仪、万用表、兆欧表等。

二、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管路敷设→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系统验收 二操作方法 1管路敷设 1钢管敷设敷设前先检查管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 顺直应调直。 1暗敷设 ①砌墙立管钢管宜置于墙中心然后按标高将接线盒稳好。 ②混凝土墙、板配管可将盒、箱焊在钢筋上敷管时每隔1 m用铅丝绑扎固定。 2明敷设 ①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钉拧进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卡内逐个将螺钉拧牢。 使用铁支架时可将钢管固定在支架上不得将钢管焊接在其他管道上。 ②水平或垂直敷设明配管的允许偏差值管路在2m以内时偏差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③明配管连接套丝长度不小于管接头长度的一半。管套接好后在管接头两端用地线 夹跨接连接地线。 ④明配管进入配电箱、接线盒、开关盒、灯具盒用锁紧螺母固定后丝扣露出24扣。 3室外管路敷设 ①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壁厚应大于2111I1埋深不应小于O8m。 ②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所有管口穿人线缆后应做密封处理。 4管与管的连接 ①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使用通丝管箍。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扣不应多于2扣。 ②套管连接只用于暗配管且管壁厚大于2I1I1非镀锌导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22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③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④镀锌钢导管、可挠性导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接地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软铜导线并用专用接地卡做跨接连接。 5管与盒、箱的连接 ①盒、箱开孑L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②管口人箱位置应排列在箱体二层板后跨接地线应焊在暗装配电箱预留的接地扁钢上管与盒跨接地线可焊在暗装盒的棱边上管人盒、箱里外均应采用螺母锁紧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两根以上管人盒、箱应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6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 ②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应不大于1 m。 ③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2线槽安装要求 1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 2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线槽终端应加装封堵。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 3线槽采用钢管引入或引出导线时可采用分管器或用螺母将管口固定在线槽上。 4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坡度变化。 5线槽盖板安装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 6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应留检修孔。 7穿过墙壁的线槽四周应留出50ram空隙并用防火材料封堵。 8金属线槽及其金属支架和引入引出的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 9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10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的有关防火要求。 3桥架、线槽的安装 1桥架、线槽的附件其规格、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附件与整体强度一致。镀锌层镀件厚度≥10�0�8m。 2桥架、线槽的安装在无吊顶处沿梁底吊装或靠墙支架安装支撑点或吊点间距不大于2m接口及转角处均应有支撑点。沿同一路径敷设的桥架、线槽、插接母线宜共用支撑点或吊点。支吊架、托臂的安装全部采用成品件安装应牢固可靠。 3桥架、线槽在每个支撑点上应固定牢靠连接板用螺栓紧固螺帽端位于桥架外侧线槽上严禁使用电、气焊开孔。 4桥架、线槽在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能小于该桥架上电缆最小允许的弯曲半径桥架、 线槽的上面距梁底面不小于10nun。 5整个桥架、线槽应可靠接地。接地方式可采用软铜线在每段桥架线槽两端连接或 采用镀锌扁钢沿桥架、线槽全长敷设。 4管路的敷设同时应符合下面的要求 1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预埋线槽的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如布放4对对绞水平电缆或四芯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采用钢管敷设的管路应避免出现超过2个90。的弯曲否则应增加过线盒且弯曲半径大于管径的6倍。 4安装电缆桥架和线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ra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处不宜小于50mm。 ②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的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与建筑物的固定间距线缆应小于2m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 ③明敷的金属线槽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和线槽连接处转弯处每间距3m初离开线槽两端出口O5m处。 ④线槽、线管的连接处必须用导线跨接连通。 5管道、桥架、线槽在竖井内敷设除应符合上述要求竖井进口处应设置50mm的防水台上下层的洞口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实。 6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设电缆、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8、《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 50的相关规定执行。 2缆线的敷设 1敷设线缆前应对线缆进行核对缆线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3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对绞线缆敷设不得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或强电竖井中线缆敷设中不得驳接。 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经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6采用牵引方式敷设大对数电缆和光缆时应制作专用线缆牵引端头。 7管路两端设备处线缆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号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8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lOmmin对光缆的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9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应分隔布放最小的净距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与其他管线最小的净距应符合表3-5-2的规定。 对绞电缆与电力缆最小净距 表3—5-1 最小净距mm 5KV·A380V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10 80 150 对绞电缆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表3-5-2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500 300 给水管 300 20 煤气管 150 20 压缩空气管 300 20 10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槽、桥架顶部距楼顶或其他障碍物不宜小于300ram。 2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将线缆固定在桥架内支撑架上水平敷设时线缆应在缆线首、尾、转弯及每隔5m处进行固定。 单 位 范 围 条 件 3线槽内布线应顺直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布放缆线应每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11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 12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O51 m工作区宜为lO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一般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3设备安装 1机架与机柜安装 1按设计要求进行机架、机柜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地面或墙上但不能直接固定在活动地板的板块上。 2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2ram成排柜顶部平直度偏差不大于4mm。 3机柜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柜前面应留有15m操作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O8m以便于操作和检修。 5机柜、机架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6在机柜内安装设备时各设备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隙以确保空气流通有助于设备的散热。 2配线架安装 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接线端的各种标志应齐全。 2安装螺丝应上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直列配线架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 3配线架的接线应整齐有序按用途划分好连接区域且有相应的编号标识有利于维护管理。 4如缆线是从配线架下面引人配线架底部位置应与电缆进线孔相对应。 3接地要求 1线槽接地方法应用不小于25mm2的铜塑线与主体钢筋接地。 2各机柜、机箱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3机房设备采取两种不同的接地方式时独立接地电阻不大于4Ω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接地线应为不少于16mm2的铜塑线。 4连接硬件和信息插座安装 1信息插座安装应牢固可靠不松动并排安装面板高度应保持一致做到美观整齐。 2接线模块安装要牢靠稳定无松动现象。 3信息插座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表明终端设备的类型和位置编号等以便、维护使用时区别。 5线缆的终接 1线缆端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1线缆在端接前必须检查标签编号并按顺序端接电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 2线缆终接必须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 3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产品厂家安装技术要求。 2对绞电缆和连接硬件的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专用剥线器剥除电缆护套注意不得刮伤绝缘层且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应不大于13mm4类线应不大于25mm。对绞线对间应避免缠绕和交叉。 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然后采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按T568A或T568B两种接线方式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接线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T568A的接线顺序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的接线顺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3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与插接件终端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线缆屏蔽层应与插接件屏蔽罩360�0�2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3光缆芯线端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2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3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在插人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4光纤熔接的平均损耗值为O15dB最大值为O3dB。 4各类跳线的端接要求 1各类跳线和插件间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依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6布线系统的测试 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主要是对对绞电缆的电气性能测试和光纤性能进行测试。 进行五类4对对绞线缆测试时测试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TLA 1evel二级精度进行六类。 4对对绞线缆测试时测试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TLA level三级精度要求。测试项目主要有接线图、长度测量、近端串扰损耗、衰减量、回波损耗、时延和时延差测量等。光纤测试主要是对光纤的长度、衰减量、损耗值进行测试测试方法按照《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1013或相关的国际标准的规定执行。 2测试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的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三、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线缆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 12中第5.1.1、6.0.

2、6.0.3条的规定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测 1线缆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2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的电、光缆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 3机柜、配线架的安装检测除应符合GBT 503 12第4节的设备安装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卡人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2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T568A或T568B端接方式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4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5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双绞线电气性能检测和光纤特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一般项目 1线缆终接应符合GBT503 12中第6O1条的规定。 2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本标准GBT 503 12中第6O4条的规定o 3机柜、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GBT 503 12第4O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2mm。 2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不少于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 3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4壁挂式机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5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人机架或机柜内。 6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应符合GBT503 12第4O3条的规定。 5光缆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四、产品保护 1系统设备安装时不得损坏建筑物并应保持墙面和地面的清洁。 2安装设置在吊顶内的线缆、线槽时不得损坏龙骨和吊顶。 3应对安装完毕的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及污染地面线槽出线口应加强防水措施。

五、安全和环保措施 1搬运设备、器材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不损伤器材还要注意不要碰伤人。 2施工现场施工完毕要保持清洁现场垃圾、废料、纸箱等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运严禁随意乱抛。 3要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并按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如戴上安全帽和工地出人证。 4使用光功率计进行光纤测试时严禁用肉眼直接观测光源部分。 5登高作业时脚手架和梯子应安全可靠脚手架不得铺有探头板梯子应有防滑措施不允许两人同梯作业。 6施工现场应注意防火不准随处吸烟现场应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

上一篇:特种作业高压电工试题下一篇:有机产品运输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