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油田“两率”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A油田基本概况

通过对近三年上检率和综合返工率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为偏磨、结垢、结蜡,通过对以上三种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治理,近三年油井检泵周期有所延长,上检率和综合返工率有所下降。

2“两率”影响因素

2.1 偏磨影响因素

偏磨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井眼轨迹弯曲的影响。受地层条件的影响,地层存在断层、地层倾角及各向异性,而又受钻井工艺的限制,钻具受力变形及钻压不稳,抽油机井内会产生井斜角和方位角,而井眼轨迹是一条方向复杂多变的三维空间轨道,这种情况就容易产生偏磨。对比近三年来直井和斜井的偏磨检泵率,发现斜井偏磨检泵率是斜井的近三倍,主要由于斜井存在较大的井斜角和方位角,更易受到井眼轨迹弯曲的影响。

二是泵挂深度的影响。根据压杆失稳原理,上冲程油管弯曲,下冲程抽油杆弯曲,主要弯曲形式有两种,正弦弯曲和螺旋弯曲,越靠近泵端越容易发生偏磨。。对比不同泵深井偏磨率,油井下泵深度越深,井身下部井斜角与方位角轨迹变化越大,同时抽油杆的载荷增大,油井偏磨程度随之增加。

三是杆管生产时间长的影响。杆管生产时间延长会导致杆管弹性下降,容易发生弯曲断裂。而且由于受到监测手段的限制,油管内部的轻度磨损难以被发现,容易导致偏磨。

四是抽油机参数的影响。高冲次的抽油机井抽油杆系统惯性载荷过大,从而降低了抽油杆的疲劳使用寿命,还会造成同一部位偏磨次数频繁。

2.2 结垢影响因素

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钙离子浓度高。钙离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加速碳酸钙的沉积而结垢,当压力降低时同样会导致结垢,所以随着采出液从油层被举升到地面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会不断地降低,就会有垢的析出。

二是含水的影响,含水上升结垢严重。对比近三年结垢井点含水分布,含水在40%-80%之间的抽油机井结垢最为明显。

2.3 结蜡影响因素

原油结蜡主要是受温度、压力、含蜡量、含胶量的影响。

3“两率”治理对策

3.1 偏磨治理对策

针对抽油机井偏磨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治理对策:加大扶正技术应用力度,斜井全井加装扶正器,连杆加装涂塑接箍,抽油杆加装防偏磨接箍;加大杆管更换力度,偏磨井段使用涂层油管;合理上提泵挂,根据油井井身结构、井斜角、井眼曲率以及检泵发现的历年偏磨点等情况,在保持合理流压的前提下,通过上提泵挂,避开偏磨点优化泵深。

3.2 结垢治理对策

针对抽油机井结垢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治理对策:通过“缩周期,增药量”的方法合理优化清防垢治理措施;井筒中的垢质往往包覆在蜡晶下面,向井下注入酸性除垢剂往往接触不到垢质表面,影响药效的发挥,为克服井筒结蜡对药剂除垢效果的影响,我们应用结垢井在高压热洗见油后及时加浸堵液的方法,提高除垢效果;更换结垢杆管;应用井下除垢工具,防砂泵,防垢器,防垢除锈器,点滴阻垢器等;老结垢井以中含水井为主,而新发现的结垢井中,以低含水井为主,其中大部分油井生产时间较长,低含水井不是结垢预防井,随生产时间延长,长时间垢与蜡晶反复作用,堆积在泵体及其附近,导致活塞卡死或垢影响泵漏失。

3.3 结蜡治理对策

针对抽油机井结蜡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治理对策:高压蒸汽热洗,优点是有效清蜡,缺点是影响有效生产时率;根据含水变化及时调整维护方式;周期化学药剂清蜡,优点是对原油适应性较强,溶蜡速度快,加入油井后见效快,缺点是不适合高含水油井;用“五参数”法优化调整维护周期,利用单井洗井后产液量、上电流、沉没度、上载荷、下载荷五个参数的变化曲线优化洗井周期。根据原油全分析数据优化调整维护周期,通过分析,在含水相近时,油井的卡泵机率与粘度关系较大,以此为根据优化维护周期;分析跟踪油井动态数据,及时调整,执行功图三级加密测试,建立单井功图、电流台账,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维护周期,使维护措施更加合理。

4 结语

(1)针对两率影响因素,加大井下工具应用力度,根据作业井历史作业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偏磨、结垢等问题结合日常维护情况,优选井下工具。

(2)做好测试工作,及时发现泵况问题,为确保泵况问题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继续执行“三级加密”功图测试制度,减少泵况问题井发现时间。

(3)加大现场跟踪力度,努力提高作业质量,严格要求:“返工井、措施井、高难井、关键工序”四到现场。

(4)设专人进行电流、套压的录取检查,以及热洗、作业现场的跟踪检查,确保口口井现场跟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摘要:本文通过统计A油田近三年上检率和综合返工率的综合治理情况,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出降低“两率”的有效治理对策,为油田稳油增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上检率,综合返工率,影响因素,治理

参考文献

[1] 宋鸿斌.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油田开发“两率”[J].内江科技,2013,34(1):144.

[2] 李志廷.浅析精细热洗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9):32.

[3] 郭鑫,张雅棋,张礼哲,等.降低抽油机井“两率”的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39):370.

上一篇: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喜悦乎?忧愁乎?——《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