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金融安全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投资者行为、股市泡沫与我国金融安全研究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正不断壮大,结合着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等积极政策引导,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的业务比例将不断得到优化。因此,在我国的现在和将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并将继续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未来数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紧扣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总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其中,“重大风险”首先指的是经济和金融风险,而资本市场风险也是金融风险组成中的重要一环。资本市场安全的重要性在于,首先资本市场安全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不安全,则很难讲金融系统是安全的;其次在于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不同部门间分工与紧密协作的机制决定了风险都是相互传染的,资本市场的风险很容易扩散传播到其他行业和部门,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行为、价格泡沫、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益迅速、市场风险愈发突出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过度波动风险进而影响金融安全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必要厘清其内在作用机制,用整体观、系统观的思想分析问题,得到更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运用规范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描述微观层次上各个投资者有限理性的决策行为,在中观层次上造成了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性风险,而风险的传染效应会导致宏观层面的国家金融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状况受到影响,最终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反映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成长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与趋势。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有:一是以系统观为指导,在详细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简单的三异质投资者价格博弈的股市模型,验证股市温和型、扩张型和爆炸型泡沫的产生条件;从经济安全、银行与保险业安全、资本市场安全和货币安全四个层次概括了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认为股市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影响的是资本市场安全,进而也会作用于金融安全。二是对包含基本面投资者、技术面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和被动投资者的人工股票市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股票价格趋势、收益率及投资者仓位、账户收益率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市场中被动投资者数量较少,或基本面投资者数量较少,或情绪投资者数量较多时,容易发生股市泡沫,不过,情绪投资者过少时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进而股价崩盘。对风险传染的仿真表明,如果任由危机传染,则很可能会诱发全系统的金融风险;在监管层及时介入后,可以扭转危机传染的进程,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不扩散状态,维护社会金融安全。从干预效果来看,救助策略要优于免疫策略。三是以托宾Q值法、泡沫系数法衡量了股价偏离基础价值的程度,结果有合理之处,尤其是泡沫系数法,但该两种指标过于单一,容易遗漏重要信息;以GSADF法研究了单纯从股价自身波动特征出发的泡沫情况,成功捕捉到了我国股市2006-2007、2014-2015两段较大的泡沫行情,给出了明确的泡沫程度和泡沫时间的提示,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其递归算法对2009年股市翻倍行情的泡沫程度提示不足、对2018年股市不断下行期间的泡沫水平提示偏高,因此有失偏颇;利用包括基础价值和投资者行为指标、股价波动指标在内的系列指标,以主成分法提取构造股价泡沫指数,表明我国股市共经历过四段泡沫较严重的时期,并且该指数显示我国股市2014-2015年间泡沫程度要高于2006-2007年,有力揭示了2014-2015年A股牛市为杠杆牛、脱离基本面支撑的实际情况,实证效果较其他模型好;研究股价泡沫破裂阶段往往伴生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发现流动性指标是波动性指标的格兰杰因,样本期内VAR模型的估计参数表明滞后1阶的流动性指标对波动性指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滞后2阶的指标系数为负且显著,这为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实证证据。四是以股市泡沫实证与测度为基础,继续对我国金融安全状况作出了评价,从经济系统安全、银行与保险业安全、资本市场安全和货币安全四个维度选取GDP增长率等11个初始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中提取5个主成分,编制我国金融安全指数。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金融安全指数大致经过了五次方向一致的波动,每一阶段金融安全指数的表现都有着主力经济指标的推动,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进一步地,以股市泡沫指数代表泡沫水平,以金融安全指数代表我国金融安全水平,建立了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MSIH(3)-VAR(3)),考查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模型相关参数显著,具备明显经济意义:股市泡沫水平是我国金融安全水平的格兰杰因,股市泡沫指数是金融安全指数的领先指标,先带来安全指数的上升,随后滞后2阶时会导致安全指数的下降,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也印证这一结论,总的来看,我国金融安全状态在区制2(轻度不安全)和区制3(安全)的停留概率较大,区制1(严重不安全)的持续期大概仅有其余区制的一半,说明整体金融安全程度尚属可控。五是提出了坚持以系统观为指导、推动科学有效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法律基础设施、建设股市长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优化市场监管,防范与化解可能导致金融不安全的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提出了新的金融安全研究视角。以投资者行为作为出发点,为资产泡沫寻找微观依据,并由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风险引出金融安全问题。第二,构建了更加贴近市场实际的全新的股价波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第三,首次实证检验了股价泡沫对我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影响,并得到了股价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确定结论。第四,本研究讨论了股市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微观机制和时滞效应,在实证检验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科学地进行市场监管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有限理性;资产泡沫;金融安全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1.1.2 资本市场风险问题愈发突出

1.1.3 市场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1.1.4 市场风险、监管效率与金融安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投资者效用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

2.1.1 投资者效用

2.1.2 投资者行为

2.2 股市泡沫研究

2.2.1 泡沫概念及分类

2.2.2 股市泡沫的检验

2.2.3 股市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

2.2.4 股市泡沫的经济效应研究

2.3 金融安全研究

2.3.1 相关概念

2.3.2 新时代金融安全理论分析

2.3.3 金融危机研究

2.3.4 金融安全评价与预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股价行为、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机理

3.1 基于投资者行为的股价涨跌系统动力学分析

3.1.1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股票价格运动的系统动力学机制

3.2 股价泡沫产生机理分析

3.2.1 投资者行为、决策及市场基本设定

3.2.2 股市泡沫形成机理

3.3 金融安全影响因素及股市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机理分析

3.3.1 金融安全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2 股市泡沫影响金融安全的渠道分析

3.3.3 一个金融风险传染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股市泡沫及其传染效应仿真研究

4.1 人工股市仿真

4.1.1 仿真环境及参数说明

4.1.2 仿真结果分析

4.1.3 对仿真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4.2 传染效应仿真

4.2.1 仿真环境及参数说明

4.2.2 风险传染效应仿真基本结果

4.2.3 传染效应仿真的敏感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股价泡沫的实证分析

5.1 基础价值法:一种简单测度

5.1.1 托宾Q值

5.1.2 k泡沫系数

5.2 基于GSADF方法的股价泡沫检验

5.2.1 基本检验模型

5.2.2 实证检验

5.3 考虑基础价值与情绪指标的股市泡沫检验

5.3.1 基本模型

5.3.2 实证过程

5.4 一个流动性风险的视角

5.4.1 VAR模型阐述

5.4.2 估计VAR模型

5.4.3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5.4.4 基本结论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6 股市泡沫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6.1 我国金融安全状况评价

6.1.1 金融安全指标体系设计

6.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金融安全实证分析

6.2 股市泡沫对我国金融安全状况影响评价

6.2.1 MS-VAR模型基本原理

6.2.2 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2.3 脉冲响应与拟合优度分析

6.2.4 稳健性检验

6.2.5 结论与启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建议

7.1 论文基本结论

7.2 预防股市泡沫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

7.2.1 对监管层的建议

7.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股票价格运动Matlab仿真程序

附录 B 传染效应仿真程序

上一篇:工业设计专业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高职数学教学学前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