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审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的调研分析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审计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 审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监督,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 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和审计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审计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监督会计核算上的错弊。审计抽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IT审计技术、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2 审计行业从业人员状况

近年来, 我国审计事业迅速发展, 而现有审计人才在数量上缺乏, 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调研和相关媒体调查, 我国5~10年中大约需500万名审计学专业人才, 目前审计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达318万人, 其中政府审计人才需求缺口12万人, 内部审计人员需求缺口290万人, 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缺口16万人。有资料在提到我国审计人才缺乏时这样表述:“依靠现有的审计人员, 如果对政府部门所有的审计对象审计一遍, 需要28年的时间。”这种表述虽说有些夸张, 但足以说明政府审计现有的8万专业人才与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同时, 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审计人员层次结构不够合理, 技能操作型审计人才短缺, 审计从业人员专业学历水平偏低, 持有审计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的人员占审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 使得审计技术在实施时大打折扣。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 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审计人才, 而目前的审计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实践的问题。

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审计人才市场对人才“质”的需求, 已经由“查错防弊”型转向“复合型”审计人才需求。

1) 企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才毕业生的要求。调查中,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快速的工作适应能力、高效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企业更欢迎会计、审计、税务及计算机等专业均熟悉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要求实践能力强, 富有创新性, 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等职位的招聘情况, 我们在若干知名人才网站上就各个职位分别随机选取了全国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些信息, 大致可以总结出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1) 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职业不需要过高学历。通过调查, 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职业,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是一个更需要经验、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 而这些与学历高低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2) 会计师事务所看重人才优秀的综合素质。统计结果显示, 会计师事务所在普遍强调应聘者需具备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 对不同层级职位的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均有较高的要求。

3) 政府审计对毕业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政府审计人才需求量集中在公务员招考上。从招聘主体来看, 审计局、审计分局、经济责任、绩效和政府投资审计等专业局、从招聘职位上看, 各种工程审计岗位招聘量77.57%, 财政财务审计招聘量只占11.07%, 经济责任审计占2.02%, 计算机、会计、管理人员、文书和未注明职位性质约占10%;从需求的学历层次上来看, “中专”约占3.02%, “专科”或“专科及以上”约占2.01%, “本科”或“本科及以上”约占50%, “硕士”或“研究生”占3.69%;从所需求的专业来看, 土建、安装、工程管理等工程类专业需求占32.56%, 财务、会计、审计、经济、金融等财经类专业占23.83%, 未注明专业的占43.61%。要求审计专业岗位人数占27.85%, 只要求审计专业的岗位需求人数只有2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公开招聘政府审计人员集中在事业单位、工程审计, 所需学历半数是本科, 所需专业多数是工程类专业, 其次才是审计专业。相对来说, 审计局事业单位招聘审计人才需要的本科学历层次数量有所降低, 工程类专业需要量超过审计类人才需要量。

4 审计专业调研结果与建议

4.1 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 适应管理、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 具有本专业岗位 (群) 所需的外部财务报表审计、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审计、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能够胜任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职业领域 (就业领域) 与职业能力:明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或主要岗位 (群) , 说明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范围, 包括企业类型和职业岗位, 明确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4.2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类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结合国家会计职业资格和审计职业资格标准, 本着培养职业道德良好、业务熟练、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进一步完善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并将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4.3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来看, 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做以下调整:

1) 立足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针对现有会计岗位群的需求, 设置前后关联的、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模块课程群, 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岗位核心模块及拓展模块等。其中, 基本素质模块包括必需的文化素养、品德素养、身体素质类课程, 基本能力模块主要包括现代人才必备的英语、计算机、语言表达能力;岗位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等财会人员必备知识能力要求;岗位核心模块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及实训等会计主管人员必备的知识、能力要求;拓展模块则是针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群设置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群, 主要涉及专业知识拓展 (专业限选课程) 、非专业知识拓展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财政金融基础、统计学等课程)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 注重实践环节, 培养动手能力。审计专业对学生实践水平要求高, 故教学环节中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 让学生活学活用,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 使内在素质转化为外现技能。

3) 进一步加大“两证融通”的力度。实现课程与职业标准有机对接。针对国家对会计行业的特殊准入要求, 鼓励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助理审计师资格。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 做到与国家财政部、社保局要求接轨, 课程体系设置上, 与全国统一考核科目及时间吻合, 同时, 为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欠缺, 在取得资格证书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采用模拟训练、顶岗实习等方式, 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以证代考的考核制度, 以学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助理会计师成绩、助理审计师资格成绩认定课程成绩。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认定办法,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通过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过关率。

4)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 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平台, 进行“双基地”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确保“校内仿真与校外实账演练”内容衔接、落实、有效, 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及顶岗预就业的管理与考核, 完善相关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与目标实现一致, 进一步提升实践培养的质量, 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审计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我国审计人才缺口很大。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进而有目的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上一篇:6千伏油田供电线路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下一篇:经济转型背景下武汉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