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台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逐步推进, 在这20字总要求中, 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乡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 灵台县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着力推进讲文明, 树新风, 爱岗敬业道德模范, 灵台好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 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文明素养, 进而推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观念, 争当文明公民, 展示文明形象。鉴于此,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已经来临,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研究和制定相关措施和路径, 推动全县文明新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一、灵台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各地乡风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灵台县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党建立村、产业富民、文化兴村不动摇, 通过发挥头雁作用、建强战斗堡垒,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坚守精神家园、淳化乡风民风, 坚持以文化人、提升村民素养, 创新基层治理、促进长治久安, 走出一条以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 选齐配好基层带头人

带头人强则乡村强, 建设一个稳定可靠、群众拥护的基层领导组织, 选配一个德才兼备、实干担当的好带头人,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灵台县正是抓住这个“关键少数”, 发挥基层领导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激发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乡村群众在基层组织领导带动下自觉地践行村规民约, 逐步形成了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效益增的局面。

(二)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 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化兴则事业兴。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两者不可偏废。灵台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在发展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同时,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 推进乡村文化的文明化、现代化、特色化, 把留住乡土味道, 保留乡村风貌, 记住乡愁乡音, 作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动力源泉。

(三) 以民风培育为载体, 丰富了乡风文明的内涵

村风正则民风淳。近年来, 灵台县始终把群众精神风貌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以党风促乡风带民风, 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引导人心向上向善, 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

(四) 以乡村治理为抓手, 探索出了乡村治理新模式

治理善则人心顺。灵台县始终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 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注重从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抓起, 建立系统配套、行之有效地管理办法, 保证了村级社会管理触角有效地向下延伸。持续开展的和谐五星创评为在当前农村普遍出现的村户管理“断层”的情况提供了很好地乡村治理模式。

二、灵台县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 灵台县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 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乡风文明建设, 群众是主体。但从目前乡村发展的现状来看, 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 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及老人,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缺乏高素质、高文化的新型农民群体, 对乡风文明建设的作用认识不清。

(二) 基层组织带头人对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

一些基层组织带头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仅停留在制作文化墙及标语牌, 而对移风易俗、民俗文化传承等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村级红白理事会, 民俗文化传承人的挖掘等工作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风文明建设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深入挖掘它的内涵和实质, 对群众的引导缺乏针对性。

(三) 文化资源匮乏, 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乡风文明建设

受网络、高清电视等新技术不断普及的影响, 农村广大农民普遍在家看电视、玩手机, 还有许多农民缺乏精神文化的满足途径, 显示出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缺乏建设乡风文明的文化土壤。

(四)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政府合理引导与大力支持, 从我县目前的状况来看, 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缺乏激励机制, 传统的社火、秧歌逐渐淡出, 如果不加以弘扬, 不给予大力支持和培育, 就有可能失传。

三、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 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 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农村阵地

牢牢掌握意识工作领导权,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提高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要扎实开展以文明风尚为核心的道德实践活动, 提高群众建设乡风文明的积极性

弘扬好人文化和道德模范, 加快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持续不断的深入开展“灵台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好邻居、好婆媳、好妯娌等推荐评选活动, 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文明新风, 逐步在农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 倡导厚养薄葬, 做到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 移风易俗。加强乡贤工作室建设, 用乡贤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 涵育文明乡风, 推动农村和谐稳定。

(三) 要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 积极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 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优秀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发掘整理, 让民俗文化成为宣传展示乡村特色的窗口, 有条件的村镇, 鼓励修编志书, 建设镇 (村) 史馆, 保留乡村记忆。支持各乡镇农民演艺团体的发展壮大, 吸纳一批有特长的民间艺人, 充实到县级各类艺术协会中, 建立与专业文艺演出团队的合作关系, 提升演出层次和水平, 激发民俗文化传承人的热情与动力, 提升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力度和成效。同时, 要以各社区的“乡村大舞台”为载体, 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 深化“周末大舞台”行动, 举办广场舞大赛, 社火巡演、皮影戏展演等, 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另外,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必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坚决打击封建迷信、低俗庸俗表演等违法活动, 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确保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传播好声音, 凝聚正能量, 提振精气神。

(四) 要抓好乡村文化队伍建设, 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人才支撑

要给各乡镇文化中心选好配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文化工作队伍, 组织引导各村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要倡导各村依据地方特色, 吸引一批热爱文艺、书法、美术爱好者组建专业社团, 经常性地开展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和节庆活动, 促进农村文化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 要持续实施文明创建提升行动, 完善组织网络建设, 强化制度保障

要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管理工作大局, 推动城乡一体化创建, 细化责任分解, 加大考核督查力度, 抓好层层落实,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细化优化考核指标, 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党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深化特色小镇创建活动, 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小镇, 提升农生活村品质, 让农村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在这20字总要求中,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灵台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只有从激发群众积极性, 创建文化阵地, 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 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 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OL].中机院产业规划网.

[2] 张华伟.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之“魂”[N].学习时报, 2018-09-14 (003) .

上一篇:新媒体与阅读推广下一篇:浅谈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培养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