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

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选择探析

摘要:文章围绕变电站主变电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介绍,结合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更好地提升了整个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输电线路;电网改造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工业全面发展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城市电网改造形成了相对规模的发展,在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能形成有效的安全运行方式。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中,要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对于整个系统的电压水平以及继电保护效果都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学者通过对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更好地实现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

1 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概述

1.1 中心点接地方式

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又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在整个接地方式的形成中,主要就是要形成对一相接地时在其他两相电压不高的基础上,就会形成一种间歇式的电弧状态,在整个电压的危险因素形成中,要选择一定的额定电压作为处理方式,并且这种电压在相对低的状况下要与避雷针形成系统的过电压保护模式,从而形成相应的绝缘水平。譬如,在110kV以上的电网运行中,一般都是采用直接接地方式,通过这种接地方式的运用,就能降低整个电网的成本控制。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一相接地过程中形成单相的短路现象,就会产生相对较大的短路电流,通过这种接地系统方式的运用,就能提高整个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在短路电流相对较大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容量较大的开关以及电气设备,有效减少相应的干扰。在地面低压供电系统的形成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动力与照明中的不同电压等级,就要形成在带电保护中的运行原理,通过使用380/220V的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其他的可以直接采用直接接地的方式。

1.2 中心点接地台数的影响

在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与系统中,电网中不同地点的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心点接地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分布的影响。因此,在变压器的中心点接地中,要选择相应的不同运行方式中进行短路接地的分析,在没有接地变压器中心点的电压值与绝缘水平的过程中,要对断路器容量形成整体分析。在单相接地短路现象的形成中,要针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综合阻抗与正序综合阻抗的对比,形成三相短路电流的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对于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分布要形成相应的控制。在具体台数的控制与分布中,要形成相应的分析。

1.3 不同情况下的选择运用

一是在多电源系统中,对于变电站主变压器的中心点接地,主要是为了防止接地短路引起一定的危险过电压。如果没有中心点接地,就会形成在线路上单相接地的短路现象,输电线路中的AB线路中A侧零序保护在自动跳闸的过程中,其他的变压器就会形成不带接地运行的方式,就会产生相应的危险,在过电压的作用下造成变压器的损坏。同样,在B侧发生接地点的运行,在输电线路发生接地短路的情况下,线路AB中B侧零序保护就会出现跳闸现象,形成对故障点的切除。二是在主变压器变电所变压器多于一台的基础上,要将部分变压器的中心点进行接地处理,在变电站A与B之间可以设置两台变压器,实现一台变压器接地,在接地检修的过程中,保持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数目的不变,这样也就可以实现零序电流分布的均衡性。在主变电站中心点接地方式中,在母线A单相接地短路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形成变压器T1的跳闸现象,并且低压侧的电源在不接地的变压器T2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故障,这样就会形成相应的故障方式。

2 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在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高压技术以及继电保护与通信设备等综合技术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综合运行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有效选择。

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每一个接地阻抗和系统元件中固有的零序阻抗之间形成的粗成方式,在整个系统运行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系统方式,主要就是通过相对较低的固有的零序阻抗的系统方式,并外加一个适当数值的接地阻抗。因此,整个系统的运行程度在综合过程的实现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整个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对于220kV系统运行的中心点接地方式,主要是采用直接接地的方式,就是通过在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过程中采取简单可靠的零序继电保护模式,这样在断路器容量处理过程中,就会受到单相短路电流的相关影响,在整个通讯线路的干扰中可以减少单线接地中对通讯效果的影响。同时,在中心点接地的电力系统管理中,通过直接接地的处理方式,可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单相接地中,就是采用单相短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符号K进行表示。在变压器以及线路电阻的数值影响下,在数值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形成单相短路电流中的负荷比值,并形成顺畅的运行系统。因此,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形成保护装置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行中断路器以及线路跳闸熔断器的综合处理,实现对故障的整体切除,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220kV电网出现单相接地的时候,也会出现两地相对电压的升高,因此,在供电输电线路的处理中,要采用绝缘设备的相电压处理,对于220kV以上的高压系统运行将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对整个电网系统运行中的造价控制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实现高压电器性能的全面运行。同时在故障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变压器整体的控制,并在三个串联阻抗的处理中,形成相对安全的电压值,确保整个电压安全的综合管理模式。

从相关的标准分析来看,对于牵涉到的中性线的三相系统模式,主要就是在三相四线系统的形成中,形成中性线与保护线在共用一根导线的基础上,形成对中性线PEN的整体保护,因此这种系统的运行模式,最主要的技术运行就是要实现在整个中性线保护前段的共用模式,在后端保护中可以实现相应的分开,形成TN-C-S的控制系统。

在具体的选择方式中,要在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中运用直接接地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整个接地故障的有效处理。其中,在健全相上的电压升高的处理中,对于相上的对地电压要形成正常的相电压。在中心点直接接地的过程中,可以健全相上的电压,并且对于整个相电压的处理要形成综合的管理方式,这样就能将变压器中的中心点直接接地并将系统中的中心点严格地固定在大地电压电位上,形成综合的管理方式。

在220kV电网的接地方式中,要形成对电网接地系数的综合分析,在合理确定系统运行与接地方式的过程中,实现单相接地过程中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与避雷器电压不能高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适当增加变压器的数量来解决在线路运行的线路消停中对系统零序阻抗分配的相关影响,起到很好的作用。

3 结语

在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在大电流接地方式的运行中,对于故障出现的相关问题要采取及时的切除方式,在出现电压升高的情况下,就要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与保护措施,这样对于整个电网的运行与综合管理将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要结合变电站主变压器中心点在每一个性能中的综合效果,采用技术化、新化管理的方式,全面实现对整个接地方式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泽存,沈其工,方瑜,等.高电压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 王德江,陈永衡,马文阁.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电流分析[J].继电器,2002,(11).

作者简介:韩易(1993-),女,山东巨野人,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及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继电保护。

(责任编辑:秦逊玉)

作者:韩易

第2篇:电站电气设备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简述了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然后分析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简介,最后重点探讨了中性点接地方式措施以及特点。

关键词:电气设备;接地;方式;测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气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接地问题造成的,中性点接地是一个综合系统的问题,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中性点接地方式影响了系统电压水平以及系统的可靠运行。因此,加强对电站电气设备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

1.1 防止触电事故设备接地。人体具有导电性,并且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与人体所处环境的湿度密切相关,随着所处环境湿度的增大,人体电阻值将会减小,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大。电气设备的接地处理是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电气设备接地后,设备电位大小会逐渐趋于地电位大小;但是,实际生产工作中设备接地存在不可避免的接地电阻,并且接地电阻值越大,设备电位相对于地电位越大,越容易造成严重触电事故。

1.2 防止设备损坏设备接地。为有效防止电力系统故障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实际生产工作中常常会采取电力系统接地措施。配电站与配电所运行中常常会出现设备线路与设备外壳接触,以及设备线路断裂并接地的情况,此时,一旦设备中性点未能有效接地,势必会造成其他两相相电压的大幅度升高,损坏电气设备;在设备中性点采取了接地措施的情况下,一旦三相电流导线中某一相发生短路,其他两相相电压仍可以保持稳定,避免电气设备的损坏。

1.3 防止雷击及静电危害设备接地。雷电现象常常是感应雷与直接雷的同时产生,感应雷与直接雷又均能导致电气设备电压的升高,采取合理的设备接地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雷电导致设备电压急剧升高,造成设备烧毁事故的可能。

2 中性点接地方式简介

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两大类:凡是需要断路器遮断单相接地故障者,属大电流接地方式;凡是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自行熄灭者,属小电流接地方式。大电流接地方式中,主要有: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中性点全接地方式、中性点经低电抗、中电阻和低电阻等接地方式。在小电流接地方式中,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高电阻等接地方式。

2.1 对于110kV及以上的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电力系统来说,主要应限制工频电压的升高和降低绝缘水平,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业界对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基本保持一致,即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即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比为正值并且不大于3,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为正值且不大于1。

2.2 对于110kV以下的中压电力系统来说,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说多种多样,有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等方式。对此类电力系统来说,降低绝缘水平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工频电压升高的不良影响明显降低,首要问题是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及一系列的危害。

3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3.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这种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電流较小,不易对故障点周围的人身和设备造成安全威胁。当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较小时,一般均能迅速自动熄灭;但当电容电流大于一定数值时,则会出现间歇性电弧而导致弧光过电压。因此主要适用于以纯架空线路或仅变电站出口端为电缆的地区,当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10A情况下,应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该方式的特点是供电连续性好、结构简单,但对设备线路耐压水平要求较高,需达到3.5p.u.,且选线困难。

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可对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从而使接地处的电流降为最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相对三种接地方式最小。主要适用于以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为主的地区,当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0A、不大于150A的情况下,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该方式的特点是供电连续性好,对设备线路耐压水平要求和设备造价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基本相同,产生的最高工频过电压约为3.2p.u。

3.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这种方式下可产生较大的单相故障电流,从而产生较高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对周围人身和设备会造成安全威胁。主要适用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地区,当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50A的情况下,应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该方式的特点是供电连续性差,结构复杂,但设备线路耐压水平要求和设备造价均较低,产生的最高工频过电压约为2.5p.u。

4 中性点接地方式措施以及特点

4.1 中性点接地方式措施。(1)中性点电阻接地的电网。当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时,即使接地的电容较小,都有可能导致地电弧燃烧与熄灭,并让整个电位升级到可破坏其绝缘水平的地步,严重时还会形成短路故障。如果在中性点串接一电阻器,分散熄弧后半波的能量,降低中性点的电位,故障时的电压上升速度也会减慢,以此来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控制电网过电压的幅值。(2)中性点谐振接地的电网。中性点谐振接地的三相系统与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一样,如果发生但相金属接地,其接地电压则为0,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就是升至正常电压的1.7倍,形成线电压。接地点通过的是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与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的向量和。由于IC和IL相位相反,如果合理选择消弧线圈的分接头,就能让接地点的电流变小甚至为0。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能减少接地点的电流,迅速熄灭故障电弧,预防间歇性电弧接地时产生的过电压,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优点。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与不接地相比,在消除间歇电弧过电压、自动检出故障线路、预防谐振过电压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这与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相比,主要特点就是故障线路切除快,并能快速实现重合。

4.2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特点。(1)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接地的优势明显,整个系统的过电压水平和输变电设备对绝缘水平要求不高。系统的动态电压升高程度不会超过额定电压的80%,如果在高压电网中使用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线路和设备的成本,经研究,中性点接地系统的绝缘水平与中性点不接地的绝缘水平可降低20%左右的造价,其经济效益值得肯定。(2)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由电缆线路构成的6-35kV送、配电网络,单相接地发生故障时电流量大,应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电阻值控制在10~20Ω,故障电流为100-1000A。低电阻接地能快速阻断故障,如果过电压水平低,可以使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缆和设备。但还应认真考虑其可靠性,故障对电压、电流以及电气设备、通信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性点接地通常是大电流接地方式,我们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安全性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及保护措施,才能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发挥重要的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仰赞,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2011.

[2] 周泽存,沈其工,方瑜,等.高电压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作者:王启震 郭可意 杨国栋

第3篇:浅论供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摘要】本文概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的常用方式,指出了消除单相接地电流的危害及消除单相接地电流危害的措施,通过实例阐明了几类6KV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为以电缆敷设为主的城市及大型企业6KV配电网络的接地方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电力系统;单相接地的危害;电阻接地方式

1.引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通常分为大电流接地和小电流接地,我国35KV及以下的中压供电系统一般为小电流接地,即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此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带来巨大裨益。因单相接地是运行电网的主要故障形式,运行经验证明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和事故至少有60%以上是单相接地,而小电流接地方式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改变电源电网三相电压的对称性,接地电流一般也不大,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供电不中断,运行人员可借助接地指示装置来发现故障并设法找出故障所在及时处理,这就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但近年来,随着工矿企业规模扩大,电网中电力电缆及设备大大增加,因而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剧增,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弧不能自动消除,导致产生电弧接地过电压。这就对电网中大量的弱绝缘设备、旋转电机、电力电缆等构成严重威胁,许多电网都曾发生单相接地后间歇电弧过电压造成多重击穿或电缆电弧“爆炸”等停电事故。

为克服此弊端,国内外电网又采取了电阻接地方式。由日本引进的6KV配电系统中性点高电阻接地方式便是其中一例。该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表明其接地方式及设备的选用是成功的。对其加以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6KV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为城市及大型企业的6KV配电网络采用电阻接地方式提供有益的经验。

2.单相接地电流的危害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流过故障的电流Ijd是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的电流,它等于正常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该电流超过一定限值时,接地电弧不能自动熄灭。实验证明:在Ijd为数安至数百安范围内,都将产生电弧接地过电压,造成设备的损坏。这是因为接地电流每一次通过零点时,电弧都有一个暂时性熄灭,当恢复电压超过其恢复强度时又将再一次发生对地击穿,这时可能产生不稳定的电弧,导致形成熄弧与电弧重燃的不稳定状态。

这种间歇性电弧现象引起了系统运行方式的瞬息改变,导致电磁能的强烈振荡和积聚,导致非故障相、系统中性点甚至故障相产生过渡过程的过电压。据有关文献介绍,国内外许多机构都曾对电网的过电压情况进行过千百次试验及测量,结论是在6-140KV电网中,当Ijd在1.1-740A时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3.1Uφ,极个别的可达3.5Uφ。通常这个数值的过电压不会使符合标准的良好电器设备绝缘发生损坏,但因这种过电压遍及全网,对网内装设的电动机、电缆等弱绝缘设备的安全是个威胁,运行经验证明大型电动机和电缆损坏事故由于绝缘击穿占较大比重。此外在发电机、电动机定子绕组中接地电流过大,会严重损坏定子铁芯,使得电机难以修复。因此在选择安排企业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时,要充分认识到接地电流的危害,并采取措施给予克服是重要的。

3.消除单相接地电流危害的措施

为消除单相接地电流的危害,当3-10KV电力网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A应装设消弧线圈。且装有消弧线圈的35KV及以下的电力网,故障点的残余电流不宜超过10A。对直接接于母线的发电机不计入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其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电流允许值为4A,超出此值保护应动作于信号或停机;对3-63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单相接地故障,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应有选择性保护,当小于5A时,可装设接地检测装置;单相接地电流为10A以上时,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小于10A时则应动作于跳闸或信号(继电保护设计规范)。此外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对高电阻接地系统规定如下:对厂用电动机回路,当单相接地电流在10A及以上时,保护瞬时动作于跳闸;对其它馈线回路则规定当单相接地电流小于15A时,保护动作于信号,15A及以上时,保护动作于跳闸。上述规定是以敞露导体部分形成的开放性电弧能够自动熄灭,电缆内形成的封闭性电弧不致烧穿相间绝缘发展为相间短路等作为条件,并考虑了电机铁芯损坏程度允许的极限接地电流。为此通常实际采用下列措施:

(1)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我国6-35KV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是在单相接地时,电弧电流因得到补偿变得很小,有利于熄弧,故障点的损伤被减少等。但也存在许多缺陷:

①接地电流随运行方式而改变,故障和非故障线路难以判断,保护动作可靠性差。

②规程规定的30A可不采取补偿措施,是建立在架空线路30A接地电流时能使电弧自熄的基础上,而对企业内部电缆网络而言,因电缆接地故障点绝缘恢复能力差,弧道介质难以自动熄弧,石化企业又多是防爆场所,因此接地电流10-30A如不采取措施是危险的。

③真空断路器配置氧化锌过电压吸收装置: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在系统中大量使用,单相接地时允许运行较长时间,避雷器长期在线电压下运行,如出现弧光接地过电压,氧化锌避雷器长时间处于恶劣的运行条件。此外消弧线圈可使恢复电压大为减缓,有利于接地殘流电弧的熄灭,但并不能减低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最大值,只是减少高幅值过电压出现的概率。应该指出,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仍是个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

(2)经电阻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其系统零序等值网络为接地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并联。显然取两个相同的阻抗就能保持储存于系统线对地电容能量充分的自放电。因此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时,原则上应使其流过的电阻电流分量等于或大于系统电容电流,即单相接地充电电流,以减少电弧接地过电压的危险性;同时该电阻值应能使继电器可靠动作,使灵敏而有选择的接地保护得以实现;并能限制接地电流,减轻对接地设备的损坏;对邻近通讯网络不致感应出危险过电压。

接地电阻的低值、中值、高值的划分,各国有所不同。在我国电厂厂用电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电流≤10-15A以下为高阻接地,在400-1500A称中阻接地。前者单相接地保护动作于信号,后者则动作于跳闸。日本则把接地电流≤300-400A的电阻接地方式称为高阻接地方式。在化肥厂引进装置电气设计中,日方则将高阻抗接地与低阻抗接地的分界点定为单相接地时的中性点电流IN=200A。本文取接地电阻值分为高阻与中阻二种,因为所谓低阻接地实际上已相当于系统改为大电流接地方式了。

高电阻接地方式是按原则选择电阻值,使单相接地时流过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Rn的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系统的电容电流。与高电阻接地相配合的接地保护通常是检测和报警。为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对电动机和变压器铁芯造成的损坏程度,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宜限制在10-15A以下,故这种接地方式适用于系统电容电流小于10A的电缆网络。

中电阻接地方式是将接地故障电流限制在一个不致使设备损坏或事故扩大的范围,使与其配合的接地保护动作于跳闸。

4.6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实例

从日本进口的高压开关柜为日本富士6KV少油柜,系统采用6KV高阻接地方式。由于该系统存在一些缺陷,目前系统高压柜已更新,新的高压柜为厦门ABB6KV柜。下面对新老6KV系统的接地作一分析比较。

改造前6KV系统中性点高电阻接地方式,系统接线如图1所示。

根据系统图可知配电系统由05#发电机加合成655线、成氨654线双电源供电,6KV母线为单母线分III段。6KV网络高阻接地通过II段母线上的接地变压器GTR、发电机压变及每段母线压变GPT实现。接地变压器GTR参数:3φ、45KVA、50Hz、1min,其二次开口三角形线圈接限流电阻CLR:3.55Ω、112.7A、1min;压变GPT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绕组接限流电阻CLR为6.35Ω。单相接地时:每台压变GPT的接地电流(折算至一次侧)为:

此时网络总电容电流设计值为IC=15A,其中系统6KV网络电容电流为7A,其余为8A。因此设备配置使单相接地时流过网络中性点等值接地电阻Rn的电流IR等于系统的充电电容电流。此时6KV网络等值接地电阻Rn可由网络零序等值电路图求得:

一台GPT折算至一次侧中性点电阻:

显然,系统为高电阻接地方式。由于实际稍大于(稍小于IC),该高电阻接地方式配置实际适用于电容电流IC﹤15A的系统。如按IR=15A、IC=15A计算,

则单相接地电流:

系统配电网络接地保护日方采用可靠的高灵敏接地方向继电器,并配以灵敏而有精确变比的零序CT(ZCT),故障时有200-300mA接地电流(发电机回路500mA),故障馈线保护就可以动作跳闸,因此即使考虑经较大的接地电阻单相接地,该保护装置仍具有足够的可靠系数。

改造后的系统6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如图2所示。

改造后虽然开关柜选用厦门6KVABB高压柜,但接地方式仍不变,接地变压器仍利用原日本设备。改造后装置电缆总长基本保持不变,电容电流值基本与改造前相等。从改造前的分析计算知晓,在系统中心点接地电阻设定的情况下,系统的电容电流(接地电流电阻分量)IC应小于或等于14.83A。由计算可知改造前6KV系统电容电流实际为17.954A,因此可以确信在变电所扩建之前,系统并未满足高阻接地方式要求的,即流过电阻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系统的电容电流的条件,而实际存在着IR=14.83A,IC=17.954A的状况。这对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对设备绝缘是不利的。但这期间6KV线路中虽有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并未造成严重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损害。对比同时期其他6KV不接地系统多次发生弧光接过电压伤害的事实,足见电阻接地在限制异常过电压上的作用。由于厦门ABB高压柜采用微机综保,灵敏度优于接地方向继电器,并且将6KV网络分割运行,按运行方式规定,区域电网电容电流IC已满足高电阻的“匹配”要求。

5.结束语

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涉及到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继电保护、设备配置以及通讯干扰等因素。国内对发电机直配线、高压电机馈线较多的电缆网络,通常当按高电阻接地方式计算出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5A时,改为中性点经中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地电流达400A以上,以确保故障回路保护装置可靠选择性跳闸。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3.1Uφ,最大为3.5Uφ。因此应做好设备的定期预防性试验和检修工作,保持电气设备绝缘良好,防患于未然。

(2)对某些以高压电机负荷居多,并以电缆配线为主的电网中,当接地电流为10-30A时,应采取相应的补偿、限流措施。

(3)消弧线圈补偿与电阻接地两种方法并存,各有发展。但以企业电缆网络较为庞大系统而言,宜取电阻接地方式。

(4)选择中性点接电地阻应从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讯干扰、设备配套诸方面予以考虑,以电缆为主的企业电网取高电阻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王政,等编.输配电线路施工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杨颖,女,工程师,现供职于浙江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电气工作,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及安装等方面工作经验丰富。

作者:杨颖

第4篇:触电事故、SF6气体泄漏、直流接地、变压器着火现场处置方案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1.1 事故特征

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人直接触碰到了带电体或者接触到因绝缘损坏而漏电的设备,站在接地故障点的周围也可能发生人员触电事故。触电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的触电事故。

(2)与绝缘损坏电气设备接触的触电事故。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不带电的,当绝缘损坏而漏电时,触及这些外壳,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触电情况与接触带电体一样。

(3)跨步电压触电事故。当带电体接地时,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电压降,即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1.2 事故的危险性分析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回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及跨步电压触电,其中跨步电压触电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此伤害多见于机体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属于局部伤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

2 职责 2.1 动力部

2.1.1 负责向公司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

2.1.2 现场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工作,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注意做到“四不伤害”。

2.1.3 动力部负责人是事故现场的现场总指挥,全面负责指挥现场的救援工作。

2.2 生产部

2.2.1 负责协调和调拨各方救援力量。

2.2.2 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进展情况,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保证各工作小组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沟通有效和畅通。 3 应急处置措施 3.1 应急处置程序

3.1.1 在生产及相关活动中发生触电事故后,应迅速报告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组或单位领导,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照方案程序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及伤者救援。

3.1.2 事故现场除伤者外,其余人员应尽快投入救援工作,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控制、降低事故损失及影响。

3.1.3 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方便进行人员救治。

3.1.4 将现场救护、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 3.1.5 做好伤者及事故现场的善后工作。

3.1.6 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当。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对急救方法要经常练习,做到动作熟练,操之有素。人触电以后,出现昏迷不省人事,甚至停止呼吸、心跳,但不应当认为是死亡,而应当看作是假死,并正确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根据统计材料提供,触电一分钟后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六分钟后开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而从十二分钟后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动作迅速是非常关键的。

3.2.1 脱离电源

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所以在发生触电事故后应采取一切安全、可靠的手段迅速切断电源以解救触电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包括:

3.2.1.1 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的方法

1)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除电源插头,或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

2)用带有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将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脱离电源:但因触电者身体带电,其鞋的绝缘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带电者的皮肤和鞋。

3.2.1.2 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的方法 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或熔断器。

3)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时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3.2.2 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现场救护人员应迅速对触电者的伤情进行判断,根据触电者神智是否清醒、有无意识、有无呼吸、有无心跳(脉搏)等伤情对症抢救。同时,设法联系医疗救护中心(医疗部门)的医生到现场接替救治。

(1)判断触电者意识

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并高声呼叫。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伤者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立即停止掐压学位;

2)呼救。一旦初步确定伤员神志昏迷,应立即召唤周围的其他人员前来协助抢救。叫来的人除协助做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即打电话给医疗部门或呼叫受过救护训练的人前来帮忙。

(2)使伤员仰卧,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 (3)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通畅触电者的呼吸道(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

(4)在通畅呼吸道后,保持开放气道位置,用“看、听、试”的方式判断触电者是否有呼吸。有呼吸者,注意保持气道通畅;无呼吸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检查伤者有无脉搏,判断伤者的心脏跳动情况。综合触电者情况判定;触及波动,有脉搏、心跳;未触及波动,心跳已停止。如无意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苍白,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可以判定心跳已经停止。

(6)当判定伤者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保持气道通畅,立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

(7)手握空心拳,快速垂直击打伤者胸前区,力量中等。 3.2.3 现场心肺复苏(CPR)

若以上措施实施后伤者仍无呼吸和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并反复循环进行,其间用看、听、试方法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进行判定,并观察瞳孔、脉搏和呼吸情况,直到触电者心肺恢复或专业医务人员到来交接。

4 注意事项

4.1 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动作快,操作准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情加重或死亡。

4.2、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电压等级适合且合格的绝缘工具(如木棒、绝缘靴、绝缘手套等)。

4.3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4.4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及时有效地抢救,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4.5 救护触电者时,要注意救护者和被救者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即使电源已断开,对未做安全措施或已挂设接地线的设备也应视作带电设备。

4.6 判断触电者意识时,拍打伤者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4.7 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如果发现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抢救收到了效果。如果发现触电者嘴唇稍微开合,或眼皮活动,或嗓子有咽东西的动作,则应注意其是否有自动心脏跳动和自动呼吸。触电者能自己开始呼吸,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否则,应立即再施行人工呼吸。

SF6开关气体压力低或漏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现象及特征 1.1 事故现象

SF6开关气体压力低或漏气时,主控室监控机报警,显示“压力低,闭锁”,到现场核查能从读数表上得到当前准确数据或直接判断出漏气位置。

1.2 事故特征

SF6开关气体压力低或漏气可能造成在开关或刀闸在分合过程中被烧损,因高压电场等外力作用可能致使SF6气体分解出HF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人员中毒等伤害事故。 2 职责 2.1 动力部

2.1.1 负责向公司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 2.1.2负责及时与红河供电局大屯变电站取得联系,做好停、送电准备。 2.1.3 在设备抢修的前期工作中,负责安排专人监视设备运行,并负责统一指挥现场抢险工作。

2.1.4 当班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注意做到“四不伤害”。

2.1.5 动力部负责人是事故现场的现场总指挥,全面负责指挥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 2.2 生产部

2.2.1 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

2.2.2 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抢险进度,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保证各工作小组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沟通有效和畅通。 3 应急处置措施

3.1 立即退出此开关动作保护压板,将该断路器退出运行。

3.2 负责监视其他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将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或出现的异常情况向指挥员报告;保持与公司调度室的沟通,向其报告事故抢险的具体情况。

3.3 确认发生事故的开关的双编号。

3.4 确定故障开关所在位置,与监视人员取得联系,进一步确认发生故障的开关。

3.5 确认故障开关后,开始检查漏气点。 3.6 110kV站漏气处理

3.6.1 如果是管路元件漏气,可先关闭开关出口阀门,使气体不再外溢。 3.6.2 确认损坏的管路元件后,在修理漏气阀门以前,应使用无水乙醇将密封面擦净,如果密封面有划痕或有明显的损坏,就更换新的密封圈,紧固后开启出口阀门,重新检漏,直至故障排除。

3.6.3 用钢瓶补气时,应将钢瓶斜放,使阀门一端低于瓶底,防止水分和空气进入开关内,补入的气量应保证开关的额定压力,从钢瓶引出气体时,必须使用减压阀降压,当瓶内压力降至1个大气压时,即停止引出气体。

3.6.4 如果漏气程度较为严重,不得在运行中补气,抢险人员应汇报监视人员。

3.6.5监视人员通知调度和红河供电局修试所(以下简称修试所),准备进行停电检修。

3.7 220kV站漏气处理

将漏气气室停为检修状态,然后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等待厂家人员来现场处理。

3.8 抢险人员收理工器具,并悬挂安全标示牌,离开开关站,锁好配电室的门。

3.9 抢险人员回到主控室进行开关断开的准备。

3.10 现场指挥员通知公司调度室将要停故障开关所带部分的负荷,请求迅速进行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协调。

3.11 调度进行工作协调后,通知主控室。 3.12 现场指挥员通知公司调度室,由当班调度员协调相关部门断开或降低此开关所带负荷。

3.13 值班长根据五防机内的要求,严格按照操作票的要求将完好的所有开关倒入另一段母线运行,保证故障开关得到有效的隔离。

3.14 断开故障开关所在母线的母联开关,使故障开关与电源断开。 3.15 待修试所的工作人员到达后,现场指挥员与修试所进行工作交接,要求修试所的工作负责人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3.16 现场指挥员将修试所的工作人员带到故障开关处,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安排人员配合其工作。

3.17 工作结束后,所有参加检修的人员应洗澡,把用过的工器具、防护用具清洗干净。

3.18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现场处置情况、设备设施损坏情况、应急现场污染物处置情况及生产实际情况等,适时下达应急响应结束指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3.19 全部抢险工作结束后,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等级及事故影响程度组织或指定职能部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注意事项

4.1进开关站前首先检查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穿戴整齐;确认与主控室联系的通讯工具能正常使用;确认发生事故的开关的双编号。 4.2 进入事故现场前(110kV、220kV配电室),首先开启通风装置,通风时间必须为15分钟以上。

4.3 用钢瓶补气时,应将钢瓶斜放,使阀门一端低于瓶底,防止水分和空气进入开关内,补入的气量应保证开关的额定压力,从钢瓶引出气体时,必须使用减压阀降压,当瓶内压力降至1个大气压时,即停止引出气体。

直流系统绝缘降低(接地)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现象及特征 1.1事故现象

直流系统监控屏报警,显示“绝缘降低”。 1.2 事故特征 直流系统绝缘降低可能会导致直流回路短路,开关操作回路失去直流电,致使直流系统不能正常供电,甚至可能造成直流母线短路,致使供电设备控制回路长时间失去直流电供给。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触电等伤害事故。 2 职责 2.1 动力部

2.1.1 负责报告公司调度室,说明事故情况。 2.1.2 必要时负责与红河供电局修试所(以下简称修试所)取得联系。 2.1.3 负责统一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2.1.4 在设备抢救的前期工作中,负责设备的监视工作安排和现场工作的统一指挥。

2.1.5 服从现场指挥员工作安排,在事故抢救过程中注意做到“四不伤害”。 2.2 生产部

2.2.1 负责协调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

2.2.2 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抢修进度。

2.2.3 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保证抢险组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沟通有效和畅通。

3 应急处置措施

3.1 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同时报告公司调度室。

3.2 复归音响,并通过充电屏保护装置查看接地点在“正”母线还是“负”母线,观察接地点是否严重,(从接地母线电压降低情况及对地绝缘电阻的大小判断),具体查看过程见《直流充电一体柜使用说明》。

3.3 对运行的设备进行严格监视。

3.4 对接地点进行查找,具体的查找的方法为

3.4.1 切断所有馈线空开,看接地是否消失,因该直流绝缘检查装置反应较慢,可以用万用表直接测量屏后直流母线对地电压进行检查。若接地未恢复,继续往下查找。

3.4.2 到10kV配电室逐一切断开储能电机回路电源,若在拉开某回馈线储能电机电源时,绝缘恢复,则证明接地点在该回路,此时应顺着该储能电机回路查找接地点。若拉路过程中绝缘未恢复,则应继续往下查找。

3.4.3 在主控室智能电源开关直流柜上切断110kV(220kV) “储能电机电源I和II”馈线空开,用同样的方法检查,若绝缘恢复,证明接地点在“110kV(220kV)储能电机回路”中,此时应合上该电源开关,至110Kv(220kV)开关场依次切断各断路器储能电源,找出故障点并处理,若绝缘未恢复则继续往下查找。

3.4.4 在主控室10kV线路保护屏上依次切断10kV各馈线开关控制电源开关,用同样的方法判断故障点是否在10kV控制回路中,若在则应查出故障点并予以排除,若不在则继续往下查找。 3.4.5 在主控室智能电源开关直流柜上切断“10kV控制电源I和II”两路馈线电源开关,用同样的方法判断故障点是否在该控制电源小母线,若不在则继续往下查找。

3.4.6 在主控室智能电源开关直流柜上依次切断“110kV(220kV)各馈线”控制电源开关,判断故障是否存在于该切断的控制回路,若不在继续往下查找。切断动力变装置电源时注意不能切断PT自动切换装置电源。

3.4.7 在主控室110Kv(220kV)保护屏上依次切断110kV(220kV)各进线及母联控制电源开关(因切断110kV(220kV)总控制电源I和II会引起PT重动继电器失磁,导致整流机组失同步,故在切断该电源前应先保证PT重动继电器励磁),判断故障是否存在,若不在则往下查找。

3.5 如果因查找能力有限,应该迅速通知修试所,请更有经验的人员来查找。

3.6 当修试所的工作人员到时,现场指挥员应与其进行工作交接,交代清楚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重要的电气回路,并要求工作负责人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3.7 当修试所的工作人员把故障排除之后,现场指挥员将结果汇报调度,恢复正常生产。

3.8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现场处置情况、设备设施损坏情况及生产实际情况等,适时下达应急响应结束指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3.9 全部抢险工作结束后,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等级及事故影响程度组织或指定职能部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注意事项

4.1 在进入开关场前须整齐规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确认通讯工具是正常的。

4.2 现场处置过程中应注意操作人员间的密切配合,做好“四不伤害”,杜绝“三违”。

4.3 在查找过程中,切断电源(拉路)时间不应太长,查找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引起“两点接地”,造成事故。

4.4 在切断110kV(220kV)直流总电源时,要确保110kV(220kV) PT重动继电器励磁。

压力容器、管道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现象及特征 1.1 事故现象

发生压力容器、管道爆炸时,现场有爆炸声响,有强烈冲击波,周围常伴有爆炸碎片“飞舞”。 1.2 事故特征

“爆炸”是指极其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压力容器破裂分为物理爆炸现象和化学爆炸现象;所谓物理爆炸现象是容器内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化学爆炸现象还有化学反应高速释放的能量,其爆炸危害程度往往比物理爆炸现象严重。

压力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破坏性强,一般会造成较大人员伤害和重大财产损失,其爆炸的危害主要有碎片的破坏作用、冲击波危害、有毒介质的毒害和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等多种性质的危害。 2 职责 2.1 各部门

2.1.1 及时向公司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现场具体情况、人员伤害情况、事故状态等相关信息。

2.1.2 事故现场行政级别最高人员或专职安全员立即成为现场指挥,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在爆炸事故可能威胁人员生命安全时应先组织现场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2.1.3 现场指挥进行事故现场处理前期工作安排。 2.2生产部

2.2.1 调度负责协调组织各单位之间的生产。 2.2.2 生产部部长应及时前往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即为现场总指挥,负责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2.2.3 当班调度员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抢修进度,把应急指挥中心相关指令及时传达各工作小组。

2.2.4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保证各工作小组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沟通有效和畅通。

3 应急处置措施

3.1 确定发生压力容器、管道爆炸事故后,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

3.2 当班调度员接到报警后,根据情况做汇报

3.2.1 如果是因不当使用乙炔气(少量,5瓶以下)造成小范围的轻微爆炸,在没有人员伤害或仅造成3人以下轻微伤害时,报告生产技术部主任;否则,除了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主任外,还应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

3.2.2 如果爆炸是因空气压缩机、管道引起的,不论事故损害情况大小,都必须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主任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

3.3 当班调度员统一协调各单位的生产工作,尤其是使用压缩空气单位的生产组织工作。

3.5 空压站值班人员尽可能把事故点气源与总气网截止阀关闭,工作时要做到“四不伤害”。

3.6 空压站值班长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并协同调度派来的抢修人员尽可能快的恢复对其他单位的供气工作。

3.7 检修过程中,擦拭转动部分禁止用破布、棉纱,必须停车后再擦拭。擦拭用的油布或洗车用的汽油应保管好,不得接近火源或电器设备以防引起火灾。

3.8 如果事故较严重,压力容器、管道已经无法保证继续正常工作,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汇报。

3.9现场组可直接将空气压缩机和未受损的主风管连接,保证生产单位的用风需求。

3.10 救援组马上联系购买新备品备件、新设备,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付现场组安装使用。

3.11抢险工作结束,清点检修工具没有缺少后方可开始试车。 3.12 全部抢险工作结束后,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等级及事故影响程度组织或指定职能部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注意事项

4.1 压力容器、管道爆炸时,会有多种危害,在未确定爆炸已经停止和已无爆炸碎片的情况下,应禁止人员进入爆炸冲击范围内。 4.2 压力容器、管道爆炸时代危害主要有

4.2.1 爆炸碎片的破坏作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

4.2.2 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和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可将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运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

4.2.3 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

二、三百倍。如液氨为240倍,液氯为150倍,氢氰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为180~200倍。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8.6×104 m3的致死范围,5.5×10 6 m3的中毒范围。

4.2.4 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液态烃气化后的混合气体爆炸燃烧区域,可为原有体积的6万倍。例如一台盛装1600m3乙烯的球罐破裂后燃烧区范围可达直径700m、高350m。其二次空间爆炸的冲击波可达十余公里。这种危害绝非蒸汽锅炉物理爆炸所能比拟的。

变压器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现象、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1.1 事故现象 故障变压器高压开关跳闸,后台监控机接收到各类跳闸或报警信号,并发出报警声响;故障变压器位置有浓烟弥漫、异常响声、火光等。

1.2 事故特征

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当变压器内部发生严重短路时,可能会造成变压器内部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燃烧临界值(#25变压器油闭口闪点温度为140℃),遇到电火花或其他明火时,会引发火灾、其他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失误可能会导致人员触电或其他伤害事故。

1.3 危险性分析

1.3.1 变压器内部短路、接地故障,变压器外部短路、放电引起着火或爆炸等突发事件均可能引起变压器着火事故。

1.3.2 变压器着火事故可能造成变压器严重损坏,导致机组被迫停运,严重时可能导致全停电。

1.3.3 变压器着火后可能发生爆炸伤及周围人员及设备设施,产生的有毒烟雾会污染厂区空气,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等次生事故。

2 职责 2.1 动力部

2.1.1 运行班当班值长

2.1.1.1 负责报告公司调度室当班调度员。

2.1.1.2 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工作;在设备抢救的前期工作中,负责设备监视的工作安排和现场工作的统一指挥。

2.1.1.3 当动力部主管领导、部门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自动承接事故现场指挥权,当班值长应向现场指挥人员汇报清楚现场实际情况,并由现场指挥安排其工作。

2.1.2 运行班当班值班员

服从值长的工作安排,在事故抢救过程中注意做到“四不伤害”。 2.2生产部

2.2.1 生产部主任到达事故现场后自动成为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工作。

2.2.2 调度室负责协调、组织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

2.2.3 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和事故抢修进度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指挥)汇报。

2.2.4 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保证抢险组与应急指挥中心间的沟通有效和畅通。

2.3 各部门

2.3.1 各部门在接到应急指挥中心抢险救援命令后,按命令要求组织本部门抢险救援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向现场指挥人员报道。

2.3.2 所有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员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工作安排。 2.3.3 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应按现场处置方案处置事故,主动做到“四不伤害”,杜绝“三违”。

3 应急处置措施

3.1立即断开故障变压器高低压侧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合上对应的接地刀闸,断开相关交直流电源,停用辅助设备,并做好安全措施;

3.2 将事故报告公司调度室;

3.3 当班值长安排一值班员监视其他设备的运行情况后; 3.4 当班值长带领救援人员奔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援; 3.5 到达故障变压器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急决定,指挥应急救援人员迅速拉出灭火器,移至适当位置,铺开喷管,拔出保险拴,对准着火点进行灭火;

3.6 若油从变压器上部溢出,应迅速打开溢油点的另一侧变压器底部油门,将油位降低;

3.7 若油在变压器盖上着火时,应迅速打开变压器另一侧下部油门放油,使油面低于着火位置(注:放油点应尽量避开着火侧/点);

3.8 若变压器内部故障着火时,则不能排油,以防发生严重爆炸; 3.9 若油箱或油枕炸裂,应迅速打开变压器火势小或没有火势的一侧下部油门将油箱中的油全部排出,使之流入贮油坑,同时用灭火器将残油燃烧的火焰扑灭;

3.10 若火势已影响抢险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或确定已无能力自救时(事故已扩大),应尽快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报告情况;

3.11 调度室接到火灾扩大的报警信息后,必须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由指挥中心决策是否申请外部支援;调度室必须及时将指挥中心相应应急指令传达到事故现场;

3.12 如果抢救工作中有人员受伤,必须做好受伤人员的转移、救治工作;如伤情较重时,应立即联系公司调度室,由调度室安排车辆及人员迅速将伤员送往合作医疗机构就医;

3.13 抢救工作完毕后,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到指定区域,清点、核对人员,并将情况报公司调度室;

3.14 事故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指挥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设备损坏情况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做出设备投入运行或检修备用等决定;

3.15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现场处置情况、设备设施损坏情况、应急现场污染物处置情况及生产实际情况等,适时下达应急响应结束指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3.16 全部抢险工作结束后,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等级及事故影响程度组织或指定职能部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注意事项

4.1 抢险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合格的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电工绝缘鞋、防毒面罩等)。

4.2 抢险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前确认与主控室联系的通讯工具是正常的。

4.3 灭火时禁止使用水灭火。

4.4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做好可能会受事故影响的重要设备的隔离保护工作。

4.5 紧急疏散现场人员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有序跑步离开现场。

4.6 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救火过程中导致人身伤害。

第5篇:变电站接地网材料的选择

编辑:万佳防雷-小黄

电力系统的接地是对系统和网上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及操作维护人员安全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研究接地体的布置、连接,接地体的材质等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之一,所以说设计、施工高标准的接地系统的变电站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变电站接地网作用概述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极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变电站接地网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设、维护苦难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受到重视。另外,在设计及施工时也不易控制,这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因此,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接地工程造价,应采用最经济、合理的接地网设计思路,本文拟重点就材料选用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二、变电站接地网常用材料比较

目前广泛使用的接地工程材料有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接地体、降阻剂和离子接地系统等。

1、金属接地材料。金属接地材料(主要指铜材和钢材),由于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经济性,很长时期以来一直是接地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金属材料存在容易腐蚀的问题,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也比较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大的隐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同时,近年生产资料价格猛涨造成接地成本增加,使得金属接地材料的缺点逐渐突显,一些行业或地区已经在渐渐地减少金属接地材料的使用,转而使用其它新型的接地材料。

2、非金属接地体。非金属接地材料是目前行业里新生的一种金属接地体的替换产品,由于其特有的抗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性价比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目前非金属接地产品主要是以石墨为主要材料。基本成分是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材料符合加工成型的,加工方法有浇注成型和机械压模成型。一般来说浇注成型的产品结构松散、强度低、导电性能差,而且质量不稳定,一些小型厂家少量生产使用这样的办法:机械压模法,是使用设备在几到十几吨的压力下成型的,不仅尺寸精度较高、外观较好,更重要的是材料结构致密、电学性能好、抗大电流冲击能力强,质量也相当稳定,但是生产成本较高,批量生产多采用。选型时,尽量采用后者,特别是接地体有抗大电流或打冲击电流的要求(如电力工作地、防雷接地)时,不宜采用浇注成型的非金属接地体。非金属接地体的特点是稳定性优越,其气候、季节、寿命都是现有接地材料中最好的,是不受腐蚀的接地体,所以,不需要地网维护,也不需要定期改造,但是,非金属接地体施工需要的地网面积比传统接地面积小很多,但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也需要的保证足够接地面积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降阻剂。降阻剂分为化学降阻剂和物理降阻剂,化学降阻剂自从发现有污染水源事故和腐蚀地网的缺陷以后基本上没有使用了,现在广泛接受的是物理降阻剂(也称为长效型降阻剂)。物理降阻剂是接地工程广泛接受的材料,属于材料学中的不定性复合材料,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形成不同形状的包裹体,所以使用范围广,可以和接地环或接地体同时运用,包裹在接地环和接地体周围,达到降低接触电阻的作用。并且,降阻剂有可扩散成分,可以改善周边土壤的导电属性。

现在的较先进降阻剂都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可以加长地网的使用寿命,其防腐原理一般来说有几种:牺牲阳极保护(电化学防护),致密覆盖金属隔绝空气,加入改善界面腐蚀电位的外加剂成分等方法。降阻剂的使用,应掌握其施工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物理降阻剂有超过二十年的工程运用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现在无论是性能还是使用施工工艺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产品了。

4、离子接地系统。离子接地系统是传统的金属接地改进而来,从工作原理到材料选用都脱胎换骨的变化,形成各种形状的结构。这些接地系统的共同点是结构部分采用防腐性更好的金属,内填充电解物质及其载体组分的内填料,外包裹导电性能良好的不定性导电复合材料,一般称为外填料。接地系统的金属材料已经出现的有不锈钢、铜包钢和纯钢材的。不锈钢的防腐较钢材好,但是在埋地环境中依然会多多少少的锈蚀,以不锈钢为主体的接地系统不宜在腐蚀性严重的 环境中使用。表面处理过的铜是很好的抗锈蚀材料,铜包钢是铜-钢复合材料,钢材表面覆盖铜,可以节约大量的贵金属-钢材。套管法活电镀法生产,表面铜层的厚度为0.01mm到0.50mm,厚度越厚防腐效果越好。纯铜材料防腐性能最好,但是要耗用大量的贵金属,在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使用。由于接地系统大多向垂直方向伸展,所以接地面积大多要求很小,可以满足地形严重局限的工程需要。

三、接地材料的具体选用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使用的接地材料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接地材料有着不同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结合环境使用是接地工程前期应该考虑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接地材料还是金属材料,主要有铜板、角钢和扁钢等,但是由于接地环境的不同和用户需求也不尽相同。在有些环境和情况下是不适合使用金属接地材料的,例如在高腐蚀土壤中金属接地材料在很短的时间久被腐蚀而丧失接地的功能。同时,从造价方面来考虑,使用金属材料的传统接地,在工程造价上可能不会太高的,但是它的使用寿命短,使用非金属接地体要比金属材料的传统接地高一些,但其使用寿命要比传统接地的寿命高出好几倍,根据其寿命传统接地平均每年造价不低于3-4千元,而非金属接地体根据其寿命平均每年造价不高于3-4百元,这还不包括因地网不合格改造的工程费用,这些都是应该在选择接地材料时加以考虑的。

此外根据环境不同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接地体也是延长有效接地寿命的方法。离子接地棒适合在城市不具备施工空间的地方使用,例如城市建筑群等,而对于山地条件则比较适合使用非金属接地棒,由于在山地离子棒自身的吸水性并不能满足自身稳定接地电阻的需要常常要增加盐类,而岩石环境又是失水环境,所以这种环境下就应该选用吸水性好的具有较高强度 的非金属接地棒作为接地体,同时在野外也要考虑使用离子接地棒的可能丢失问题,在一般土壤环境比较适合使用压制的非金属接地体和金属接地体。

四、结束语

在变电站建设中,把接地做好是很关键的一件事,这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条件下选用适合的接地材料,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做好一个合格的地网不仅要考虑资金的因素更要考虑性能因素。在现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一个很小的流涌就可以使设备损坏,人们对接地系统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接地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安全隐患的大问题。因而,对接地材料性能、适用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是选择好的接地材料,做好接地网建设的重要因素。

第6篇:

上一篇:失联党员报告下一篇:食品安全检查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