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84例,随机将所选病人分成两组,常规组42例病人行常规护理,延续组42例病人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篇1:

浅谈我国老年护理体系的发展

【摘 要】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对老年护理问题的研究渐渐成为了各国医疗民生保障的新议题,对我们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和老年护理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明智地发现所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构建完善老年护理体系。方法:通过对我国老龄护理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老龄护理模式的成长状况进行分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结果:发展起步迟,专业人才欠缺,老年护理模式不够完善,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处在一个着实艰难的时期。结论:随着医改的不断落实,老年护理体系的构建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关键。本篇文章通过“问诊”我国老龄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老年护理模式成长状况,发现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架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一个新社会问题。1999年开始,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就超过了10%的比例,再加上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老年福利系统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因而目前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难成体系。探索如何为学习外部先进经验,完善和发展内部服务体系,实现在老年护理中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个时代任务。

2 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发展起步晚,发展滞后

我国老年护理发展处在“婴孩期”,还在适应阶段。长期以来,一直被笼统地归属于内科护理的范围,这对于体系架设不是一个好征兆。我国政府对老龄护理事业的重视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去年两会“医改”的步伐,《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关键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老年护理事业迈向“体系化”发展的开端。

2.2专业护理人才短缺

开设老年护理服务相关专业的学校或学院比较少,目前全国仅有32所高职院校,25家中等职业院校开设这一专业,总计年招生数也只有约2500人。同时在职养老服务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0%多,只有大概5万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至少还需要一千万名养老护理人员。这其中缺口相当惊人。

2.3老年护理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达到1.3亿,高龄人口(指80岁以上)超过1100万。老年人中超过三分之二患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平均患病率的四倍。患病种类多、时间长,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或需人帮助的占3.9%-8.4%,有大约140万老年人久病卧床。这些人群缺乏长期稳定的专业照顾。

3 我國老年护理模式发展现状探究

3.1机构养老模式

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平台构成了机构养老模式的重要内容。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精神安慰等形式是这种模式下所提供的主要服务。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在功能和服务对象上,难以简单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未能“按需服务”也是这些机构做得不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供的服务方面做到多元化的关键在于更加主动地发现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

3.2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不离开家庭这一核心、同时强调社区平台和专业化服务的手段,主要是为选在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服务内容不仅包括生活照料,更关键是提供医疗服务。这一模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老年朋友“喊出来”,另一种是服务“送上门”。

3.3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以建立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发挥社区机构的作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并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的一种养老模式。于居家服务、日托服务以及社区养老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3.4以房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模式设计要素比较复杂,这种养老模式在美国和欧洲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但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不论是在金融市场运作,还是房地产市场质押,都不具备这种模式下要求的综合评估定价能力,所以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仍是一片盐碱地。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曾推出试点项目,但是在我国,没有多少老年人愿意采取这种养老方式。

4 构建完善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4.1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制度设计才是架构标准化体系的根本,我们需要从法制层面保障根本。有了制度设计层面的必要条件,还要加大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凝聚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搭建网状老年医疗保健网络工程是制度网上的具体实施。从市级到县级再到乡镇,都需要统筹配置,最终搭建老年医疗保健网络网。

4.2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我国可以鉴英、美、日等国的成功经验,在老年护理教育方面,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中职院校,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普及老年护理的基本知识,在社区护理中,加大培训,培养实用型的专用人才。另一方面在高校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博授予点,培养本行业高精尖专业人才。

4.3建立健全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网络

政府应利用媒体、报纸、网络等多渠道宣传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老年护理服务进行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老年护理信息归档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应该建立老年基本信息数据库,这样才能更快捷方便查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疾病康复、健康保健等信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5 结语

《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是评估我国老龄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书中指出,在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最大值-4.37亿,2000年到2030年这三十年间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最佳时期。是而,我们现在一定要抓住机遇,在医改的背景下,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搭建好中国特色老年养护体系。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搭建,事关民生大局。它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通力协作,并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士杰, 原新. 中国人口老龄化: 进程尧问题与政策[J]. 中州学刊, 2011, 11(6): 122-126.

[2]赵儒煜, 刘畅, 张锋. 中国老龄化趋势与养老保障改革院挑战与选择 [J]. 人口研究,2012, 36(2): 71-81.

[3]吕盛鸽, 宣丹萍.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系数预测[J]. 统计研究, 2012, 3:27-31.

[4]刘新莲, 戴红霞, 曹艳冰.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 杂志, 2006, 23(5): 57-58援

[5]钱军程, 陈育德, 饶克勤, 等. 中国老年人口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 [J]. 中国卫生统 计, 2012, 29(1): 6-9.

[6]尤黎明. 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1): 9-12.

[7]原新,李志宏, 党俊武, 等. 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J]. 人口学刊, 2009,6: 25-29.

[8]黄建英, 钟长霞, 梁丽. 14590 例 60 岁及以上老年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J]. 医学信息 2008, 21(7): 1028-1030援

[9]王志红, 詹琳主编.老年护理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0]张先庚,赵清霞,李凤燕, 等. 养老院实施特色护理管理的实践探索 [J].2012, 21(4): 289-290

[11]施永兴. 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胡婷 谢文静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篇2:

延续性护理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84例,随机将所选病人分成两组,常规组42例病人行常规护理,延续组42例病人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延续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依从性,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痛风;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

【Key words】 continuity care;gout;hyperuricemia;clinical effect

痛风指的是因血尿酸增高、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症候群,痛风、高尿酸血症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会累及肾脏,导致肾脏系统疾病[1]。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存在生理病理联系,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同时也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重视,做好临床护理工作[2]。本文探究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84例,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心肾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语言及意识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隨机将所选病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病人行常规护理:①饮食指导。嘱急性期病人避免食用含有嘌呤的食物,并且对于缓解期病人也应尽量避免食用含有嘌呤的食物,控制好自身体重,若本身为肥胖病人则应适当减肥。②用药指导。让病人据医嘱用药,向病人说明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③疾病观察及随访。护理人员指导病人针对病情进行自我观察,并强调定期复诊,出院后对病人行常规随访,了解预后状况。延续组病人行延续性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以下护理措施:①制定随访计划。为对病人出院后用药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指导方案,开展一对一用药宣教指导,并以病人职业、文化层次、年龄层次等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②宣传科教知识。向病人介绍痛风反复发作的不良影响以及饮食调整、规律用药、体重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做好自我管理。③病人家属的教育。向病人家属介绍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并讲解帮助病人强化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的具体措施。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WHO编制的日内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护理后躯体、社会、心理、物质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共涉及到74个项目,每项1-5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从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血尿酸水平、体重控制五个方面评估两组依从性,这些方面病人均执行良好记为依从性良好,若执行力度差或未执行则为依从性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涉及的计数资料均通过(n,%)予以表示,卡方检验;涉及的计量资料均通过(±s)予以表示,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分析

常规组42例病人中,23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40.6±5.3)岁;延续组42例病人中,24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40.5±5.4)岁。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延续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痛风急性发作时会产生剧烈疼痛,病人将出现严重不适感,增加病人的焦虑情绪,对康复不利。在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病人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延续性护理作为新兴护理理念之一,其延伸了常规护理服务,并强调护理服务的内在含义,是近些年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3]。此种护理模式不仅具备实际性特点,而且病人容易接受,临床操作性比较强,延续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关键在于使病人得到持续性治疗服务,确保治疗的全程性以及完整性,让病人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4]。另外,延续性护理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通过护理服务,取得病人信任,病人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这对疾病康复有利。

本次研究中,针对痛風与高尿酸血症病人行延续性护理,结果发现,延续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延续性病人依从性更高。由此可见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可以让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充分认识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科学治疗予以重视,自觉做好自我管理工作,避免诱因,积极调节饮食并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这也使得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效果[5]。

结语:

总之,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依从性,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悦,彭洪英,宁茂华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人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2):221.

[2]徐文艺,邱雪.延续性护理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6):3303-3305.

[3]朱丽娜.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病人的临床效果影响[J].医学信息,2015,02(10):113-113.

[4]周伟秀,徐玉霞.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病人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9-10.

[5]潘馨.浅谈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01(10):270-270,271.

作者简介:刘艳丽,女,1981年1月生,山东东营人,主管护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主要从事内科护理方面的工作。

作者:刘艳丽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篇3: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问题,明确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讨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评估教育对象、确定教育内容、完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了解盐要的医学知识,配合治疗,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逐步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方向转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整体护理中占重要位置。实施健康教育的最终好处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神经内科;护理

随着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护士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照顾病人,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被引入护理领域,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在强化全员健康教育意识、规范健康教育运作、丰富医院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健康教育可行方法上动脑筋、想办法,促进临床健康教育深入的开展。神经外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2] 。我们根据神经外科病人健康教育的难点,不断摸索适合科室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3 年12月到2014 年10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4 例患者健康教育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本次探究的54 例患者有男34 例,女20 例,患者年龄为46-82 岁,平均(61.4±1.3)岁,观察组54 例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CT 检查,有32 例患者为多发性腔梗、6 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1 例为脑出血、5 例为脑干梗死。

2了解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对某些不良行为、生活方式进行校正,以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达到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更新护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使病人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及主治医生、入院须知、规章制度、病区的作息时间、安全注意事项,介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从而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功能的康复。

3.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专著,态度和蔼、亲切,交谈内容简单明了,每次指导的内容以病人能掌握为准,不宜过多。先讲解对病人最重要的内容。遇到复杂问题时要重复并适当提示,多使用言语、图片、文字、微笑、抚摸和握手等沟通技巧来表达。在用药过程中,主动给患者讲解药名、疗效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满足其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心理效应和用药的自觉性。

3.3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 责任护士要针对病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随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让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采取的对症措施。让病人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鼓励病人提问、咨询,护士要学会倾听,并从病人的言语中捕捉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3.4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信任,定期召开家属座谈会,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向家属传递患者的病情信息,解答家属的疑问,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减少开支,避免家庭负担过重。

4健康教育内容

我科主要收治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等疾病。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将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等归纳整理,制成图片、画册、录像等,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4.1入院介绍 包括病区环境、管理制度、陪护制度、以及病人的主管医生和专业护士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4.2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为颅脑疾病、病情危重患者,由于患者意识丧失, 自主活动受限, 卧床时间长以及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患者预后差,康复期长,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针对此种特殊情况有效地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解决,及时满足病人要求,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3科学安排、规范管理

4.3.1建立科室健康教育质控体系,实行层级管理 为了加强对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力度,成立了当班护士→专业护士→健康教育组长→护士长四级质控体系。即新入院病人由当班护士给病人先做入院指导,由专业护士再次强化,再由健康教育组长或健康教育质控员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最后由护士长来检查。对于手术病人,先由当班(专业)护士给病人作指导,然后由健康教育组长或质控员检查效果,针对薄弱环节再次强化,最后由护士长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出院病人先由专业护士给病人做出院指导,然后护士长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分层管理,把握健康教育质量。

4.3.2安排健康教育班次,每周专人专项完成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每周排健康教育班。专班的护士上午先了解病区病人健康需求情况,根据所了解到的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列出授课提纲、拟出内容。下午将病人家属进行集中,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授课。如常见的病情观察合作要点、饮食指导、体位指导、气管切开护理指导、各种管道护理指导、症状护理指導、康复训练指导、输液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对于比较有个性的问题到病人床边为病人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同时,为专业护士和管床护士在1周内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提供依据和帮助。

4.3.3 开展健康教育评估,加大健康教育的监控力度 我科针对专科内容设计了健康教育效果测评表,通过口头询问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评估。根据测评表的结果,发现薄弱环节,每月对发现的问题纳入月质量讲评,作为我们下月健康教育工作改进的重点。保证健康教育的落实和效果。表1 神经外科健康教育效果测评表

4.4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用药,讲解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病人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医嘱用药。

4.5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饮食指导。例如,患者服用了哪些药物,这些药物在服用期间应忌食什么?部分脑梗死患者,饮水时易呛,护理人员可告知其患者家属,让患者食用半流质食物,最次饮水量不宜过多,饮水时速度不宜过快。

4.6康复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做好康复指导工作,在患者疾病完全康复后,让患者及早下床适当活动,抬高双腿,活动手腕等,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时必须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防止其摔倒。

4.7 出院指导 向病人讲明有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出院后应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按时服药等,如有不适,随时复查;建立病人信息登记本,定期电话随访,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注意事项。

3评价

完成所有的健康教育计划后,即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是护理程序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评价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评价教育需要评价患者学习需要是否是患者的真正需要。有无遗漏。

3.2评价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材料是否适宜.教育时机与场合是否恰当。

3.3评价目标目标是否适合.有无达到或达到的程度。本次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后.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统计,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做出了统计。主要涉及到了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从结果来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都表示在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时既帮助了病情恢复,也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对于病情的预防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5讨论

5.1健康教育活动是我国医学科普宣传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职责,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 护理工作是醫学、护理学健康教育宣传是最直接的窗口,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者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作为直接面向患者的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拓宽了知识面,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及丰富的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魏津玲.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思考[J].现代护理,2005,11(1):7677.

[2]高早琼,赵东娥,张敏,等.神经外科实行健康教育排班制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71.

[3]戴光强.健康教育是最大的卫生资源[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8):453454.

[4]林丹,马金荣.查房结合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68.

[5]高早琼,张敏,黄友梅. 动脉瘤病人利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91.

[6]王虹. 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 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8.

[7]杨玉英,李桂芳,郑豫珍.健康教育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6061.

[8]湛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6.

[19]吴蓉,孟美珠.健康教育在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14.

作者:石磊

上一篇:电气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青年律师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