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反恐怖作战中的法律运用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 (2014) 》指出, 在国际恐怖活动呈反弹之势的背景下, 2013年中国境内恐怖活动再次呈高发状态, 并呈现新特点。武警部队是反恐怖的主力军、突击队, 反恐既是当前国家的重要任务, 也是武警部队的中心任务, 更是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严峻考验的任务。因此, 如何在完成反恐怖任务时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是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任务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武警部队在遂行反恐怖任务中运用多种法律手段, 揭露恐怖活动的违法性, 宣扬处置行动的合法性, 争取政治主动和法理优势, 既是政治工作发挥作战功能的基本手段, 又是直接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只有通过对法律的正确运用, 才能使武警部队在上述行动中依法履职、处置有力, 依法用兵、保障有据, 依法动武、确保有效, 圆满完成反恐怖任务。

一、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依据

依法遂行反恐怖作战是武警反恐怖战遵循的主要原则, 法律依据既包括国际法、国际条约, 也包括国内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目前, 我国《反恐怖主义法 (草案) 》尚在审议阶段中, 但关于反恐怖的有关法规已初具体系。

(一) 国际法及国际条约的反恐怖规定

中国坚持主张反恐要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 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决议, 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制反恐怖法制的进程。中国批准、加入了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及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积极支持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等机构通过一系列关于反恐问题的决议。

中国也非常重视反恐怖的区域合作与双边合作。2001年6月, 中国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拟定了区域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的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2002年6月, 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 设立了6国反恐怖总部。中国还加强了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有关国家执法部门的反恐怖执法的交流与合作。

(二) 国内法的反恐怖规定

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 我国目前反恐怖法律体系主要构成如下:

《宪法》和《国防法》是规定武警部队性质职能的根本法律, 是武警部队履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依据;

《人民武装警察法》、《国家安全法》、《戒严法》、《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是规范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任务的基本法律, 是武警部队行使反恐怖军事行动职权的基本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及武警部队制定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勤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规定》等规章制度, 是武警部队行使处置职权、采取处置行动的具体法规规章依据。

上述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武警部队反恐怖军事行动的法律运用体系。

———《宪法》、《国防法》中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公民安全是主要原则, 民族分离和极端宗教型的恐怖主义是对这一原则的极大破坏。宪法和国防法是武警反恐怖作战所要遵循的最高法律准则。

———《刑法》第一次明确规定恐怖活动犯罪, 将恐怖活动犯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一起从重打击。对西藏“3·14”事件、新疆“7·5”事件的处置, 充分说明武警部队运用刑法武器的必要性。

———《人民武装警察法》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武警部队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第7条明确赋予了武警部队参加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任务, 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规定和武警部队的各项职权相结合, 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

———《国家安全法》规定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明确了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国家安全法制建设, 反恐怖法律是国家安全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应在国家安全法制的框架内依法进行反恐怖作战。

———《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反恐怖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决定》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勤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规定》这些法规规章进一步明确详细地规定了武警部队反恐怖作战的职责、职权等内容。

除上述法律外, 根据有关规章制度, 我国建立了反恐怖应急协调工作机制, 在公安部设立了反恐怖局, 初步确立公安、国家安全、武警部队、解放军、海关、边防、外交等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反暴力恐怖协作机制。就反恐情报的收集来说, 涉及金融、海关、工商、化学物品监管、爆炸物品监管、药品监管、环境监测、航空航运监管、电信监管等许多行业。

二、武警反恐怖作战职权

武警反恐怖作战已经纳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调整范围, 成为法定职责, 为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责, 有关法律法规已赋予武警部队相适应的法定职权。《人民武装警察法》等法规规定的人民武装警察的十项职权, 结合反恐怖作战的实际, 为武警部队反恐怖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可归纳为以下内容:

(一) 现场及外围封控的职权

反恐怖作战中, 部队对现场及外围实施封控时主要运用警戒目标验证权、武装巡逻查验权、交通 (现场) 管制权、驱散权。武警部队在遂行反恐怖行动时, 对进出警戒区域的人员、物品、交通工具有权进行检查;经现场指挥员同意,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有权当场进行盘问并查验其证件, 对可疑物品和交通工具有权进行检查;对进出警戒区域的人员、物品、交通工具有权进行检查后, 发现按照规定不允许进出的, 有权予以阻止;对强行进出的, 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对聚众危害社会秩序或者执勤目标安全的, 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对聚众危害社会秩序或者执勤目标安全的, 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驱散。

(二) 核心区武力突击的职权

反恐怖作战中, 部队对核心区实施武力突击时主要运用使用警械武器权。武警部队在遂行反恐怖行动时, 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的有权使用警械, 遇有暴乱、拒捕、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 有权使用武器。

(三) 捕歼恐怖分子的职权

反恐怖作战中, 部队对恐怖分子实施捕歼行动时主要运用使用警械武器权、协助搜查权、控制权、侦察权。武警部队在遂行反恐怖行动时,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有权当场进行盘问并查验其证件, 对可疑物品和交通工具有权进行检查, 有权向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或者在现场实施必要的侦察。

(四) 维护社会秩序的职权

反恐怖作战中, 部队担负维护社会秩序任务时主要运用警戒目标验证权、武装巡逻查验权、交通 (现场) 管制权、优先乘坐与优先通行权、临时使用权。武警部队在遂行反恐怖行动时, 有权协助执行道路交通管制或者现场管制;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有权当场进行盘问并查验其证件, 对可疑物品和交通工具有权进行检查;在特别紧急情况下, 经现场最高指挥员出示人民武装警察证件, 可以临时使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以及其他物资。

三、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运用要点

武警部队要在反恐怖作战中有效运用法律并发挥其最佳效能, 必须结合武警反恐怖作战特点, 准确把握法律运用的时间、空间、主体、客体等要点。

(一) 时间上贯穿反恐怖作战始终

反恐怖作战前, 充分发挥法律预防警示作用。应侧重于恐怖组织成立的萌芽期和恐怖活动预谋的初始期, 积极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营造国际国内浓厚的反恐怖法律氛围。反恐怖作战中, 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打击作用。通过媒体对恐怖分子和国内外民众展开强有力的法律宣传, 压制恐怖组织蛊惑人心、混淆视听的言论和声明, 牢牢占据法理优势和舆论主阵地。反恐怖作战后, 充分发挥法律惩治震慑作用。公开宣扬战果、宣判并惩治罪犯, 给恐怖分子以强大的震慑。

(二) 空间上扩大反恐怖作战战场

就运用法律而言, 武警反恐怖作战战场不仅是事件发生地, 更应该包括社会舆论媒体、国际、国内法庭以及意识领域。首先要有强大的宣传媒体作支撑,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占据广袤的舆论战场。在事件现场, 对恐怖分子所属组织进行判定、对破坏程度评估、对犯罪事实取证, 这是保证我方师出有名的重要环节。通过国内外的执法机构, 以充足的证据和法理, 宣判惩治罪犯, 给恐怖分子以沉痛打击。注重平战结合, 加强对群众特别是恐怖分子藏身或盘踞地区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识别恐怖分子、防范恐怖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 主体上联合参战多方面协同

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运用以反恐部队的参战官兵为主体, 主要担负深入反恐一线进行法律宣传、搜集取证和揭露恐怖分子犯罪行径等任务。既包括应用武器装备的常规作战力量, 还应当有精通法律知识、具备法律作战技能的专业力量。联合国家法律机构, 及时根据恐怖事件发展态势和恐怖组织活动趋势, 为反恐参战官兵提供法律援助和智力支持。联合国家宣传媒体, 配合反恐分队宣扬法律政策、公布行动主张、向国内外社会澄清事实真相, 赢得普遍支持。

(四) 客体上区分性质分层次用法

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运用的客体纷繁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恐怖事件的直接制造者、幕后恐怖组织、国内外民众、我方参战官兵。对恐怖事件的直接制造者, 要在第一时间向其公布法律政策, 告知法律后果, 实施法律震慑, 或依法进行抓捕以及搜集保存其犯罪证据。对恐怖事件的幕后恐怖组织, 要依靠法律权威机构对其展开法律攻势, 揭露犯罪事实, 指明其应负的责任。对于国内外民众, 一方面通过法律宣传澄清事实真相, 表明我方正义性和严明立场, 争取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 通过法律宣传, 安抚民众, 稳定社会局势。对我方参战官兵, 要通过时时有力的法律教育和动员, 使官兵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热情并具备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运用战法

针对反恐怖作战不同时段、不同情况, 法律运用战法也各不相同。

(一) 揭露罪行, 遏止企图

当我重要目标遭遇恐怖分子袭击时, 应立即组织坚决顽强的抗击, 同时开展宣传攻势, 进行法律威慑, 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遏止其罪恶企图。

(二) 宣传法制, 协助侦破

当我固定执勤目标和重要活动现场发生恐怖爆炸时, 要加强法制宣传, 依法维持秩序, 疏导群众, 确保警卫目标对象安全。注意及时收集、记录和保存恐怖分子的犯罪证据, 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侦破工作, 对在逃恐怖分子进行公开通缉;当发现恐怖分子行踪后, 配合公安机关坚决予以追击捕歼。

(三) 依法警示, 促其缴械

当恐怖分子被我包围, 或实施居民地掏窝点作战行动时, 应在严密封控的基础上, 通过抵近喊话, 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 谴责恐怖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教育群众与其划清界限, 共同孤立和打击恐怖分子;警示恐怖分子负隅顽抗的法律后果, 以震慑恐怖分子, 瓦解其抵抗意识, 促其放弃抵抗, 缴械投降, 认罪伏法。

(四) 申明利害, 动摇意志

当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和交通工具时, 应在迅速实施包围控制后, 配合心理战运用法律。通过与恐怖分子谈判对话, 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及将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 震慑其心灵, 动摇其意志, 迫其放弃对抗, 力争和平解决。

(五) 依法用兵, 严厉打击

对穷凶极恶、负隅顽抗的恐怖分子, 坚持依法用兵, 给予严厉的军事打击。恐怖分子无视法律, 坚持顽抗, 特别是当被劫持人质和交通工具及其他重要设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 应在尽快设法保证人质和重要交通工具与设施安全的前提下, 坚决依法使用武力将其制服或击毙。

(六) 表明立场, 赢得支持

在我边境重要目标反袭击作战中, 还应商请有关国家履行国际法和反恐怖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和承诺, 配合和支持我反恐怖作战的正义行动。

摘要:武警反恐怖作战中的法律运用是武警战略、反恐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法治思维在武警反恐怖作战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切实掌握法律依据, 充分行使法定职权, 灵活运用法律战法, 才能取得反恐怖作战的决定性胜利。本文从武警反恐怖作战的法律依据、作战职权、运用要点、战法运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以期对武警反恐怖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法律支持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武警,反恐怖作战,法律运用

参考文献

[1] 周健, 于添.武警部队执行反恐任务的法律依据[J].中国军法, 2014 (04) .

[2] 周健.国际反恐法律合作机制亟待形成[N].检察日报, 2014-6-25.

[3] 任永前.我国反恐立法走向初探[J].法学杂志, 2014 (06) .

[4] 胡文祥.反恐技术方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5] 李佑标.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行动涉法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2) .

[6] 徐红梅.论武警反恐作战中的法律战[J].大科技, 2011 (04) .

上一篇:“双创”导向下新闻学本科“立体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搜索行业的营销传播变革——以谷歌、百度和大众点评为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