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救赎了什么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肖申克救赎了什么

浅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教育价值

影视作为一门艺术,其教育的人本功能与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过去对影视教育的定位,更多关注的是其对审美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化意义,而对其完善人格的意义却认识不够。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来规划和实施人才战略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反思影视这一文化形式,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的价值。

一 从影片透视传统教学体制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负面影响

1 教学管理制度——盲目制度崇拜,缺乏文化内涵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在狱政制度的体系内,典狱长和狱警们代表了体制的缔造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他们借助法律的效力来使自己具有了强大的威信,不断运用监督的手段统一步骤和行动,从而约束监狱里的每个囚犯甚至掌控他们的命运,确保他们眼中的“群体效益”。联系到教学体制中的权力阶层,笔者称之为教学环境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在传统教学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权”为本,迷信权威。影片里典狱长诺顿对新来的犯人训话:“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他把自己作为执行典狱制度的崇高代表。而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有的教师视行政权力至上,明显与教育方针和使命相悖离。由于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文化反差,执行者无法真正全面理解管理制度的内涵,在教学中迷信权威、崇尚权威。这种“权力至上”思想滋生并助长了长官意志,导致制度在具体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被随意曲解和滥用,造成具体操作效果与教学总体预期培养目标的悖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其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影片中的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不断运用监督之法以统一囚犯的行动,约束监狱里的每个囚犯的言行。在现行教学管理中,许多学校管理者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陷入严重的制度主义。他们单纯地把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约束手段,以限制学生“过多”的行为为目的,实施所谓的“严字当头,军事管理”。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管理俨然成了一种机械化管理,管理层只见章不见人、只重章不重人,违背了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职责。

其三,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影片中典狱长因利用囚犯的廉价劳力创造了经济价值和所谓的“社会效益”,从而被媒体大肆宣扬,风光一时。而实际上,在他管理之下的肖申克监狱罪恶累累。而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分数被绝对化了,教学管理和评价中盛行分数主义,考核教师的唯一尺度就是学生的成绩,教学工作被蒙上严重的功利色彩。没有文化修养的个性无疑是一种野蛮的个性,而此时的制度约束也仅仅只是作用在对这种个性负面发展的限制上。而这种限制中过于专一的强度和单一的平面化目标,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失去了空间。

2 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为本,僵化学生思维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幕是安迪和诺顿之间的一段对话,诺顿觉得自己对《圣经》的解读和对主的信仰就是肖申克里所有罪犯的生存之道。在那段场景里还有一句话是:“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他所宣扬的是一种“精神权威”,企图借助宗教信仰来驯服囚犯的精神。实际这种“生命之光”是畸形的,在这种“生命之光”笼罩下的人都是受到思想和行为奴役的人。不难想象,现实中我们的学生也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精神依托,寻找他们各自的生命之光。然而这种“精神权威”却不是他们的“得救之道”。在传统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集体无意识”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主体的沉睡。在传统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情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制定计划,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和行动,学生惟命是从;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将纪律权威和知识权威混为一谈。从根本上说,教师并没有着眼于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处于“沉睡”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被破坏。其次,创造力的缺失。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倘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创造性想法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那么该老师会因为紧张而不知所措,他会本能地选择搁置问题继续授课。这样,传统的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了“人类专门知识的传授场所”,课堂以“知识”为中心而进行课程设置,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被书本知识所奴役。学生的学习过程被人为地限制起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标准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其中慢慢被磨灭。

3 教学评价——标签论,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行为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在典狱长和狱警眼里都是罪犯,他们的命没有差异,都是典狱长口里的“贱命”。他们的行为在法律的判断下被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于是他们在社会评价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越轨”行为,这个标签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他们都真的成了“罪犯”。整个社会都根据这个标签来识别、称呼和描述他们,让其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拥有极大的评判权力,他们的角色与社会权威很相似。社会权威给个人所贴的标签可以对个人的自我概念造成极大影响。同样,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给学生贴的标签也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此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以应试为思维模式的价值取向。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手段,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使得教师把学生分类贴上“标签”,在教学过程中标签被具体化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从而引起学生自我行为的改变。其二,单一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建立的是单一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内容上只是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评价,很少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水平、认知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作评价;方法上没有根据相应的内容、目的、教学活动的进程与要求和价值标准来设计适时合理的评价方式。只有“他评”没有“自评”,学生只能接受教师在主观评价下给自己贴的“标签”,无法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其他同伴的优点,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二 从影片借鉴教学体制改革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1 营造人本管理氛围,支撑学生个性培养

“人本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活动中成长,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个性培养”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做到人本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以师为本”与“依法治教”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角色和地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要一改居高临下的“发命令”“提要求”“讲道理”等做法,树立服务意识,突出精神文化,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同时要加强依法治教,使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道。围绕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保证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规

范和每个教学管理环节有章可循。其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通过不断整合,进行文化进修,提高文化品位。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候要重视制度本身的文化内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合情合理的规范;在执行管理制度的时候,执行者必须让自己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在深入理解制度的基础上,在遵循制度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管理制度与学生个性培养之间的矛盾,在管理中发掘出让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消除学生对管理制度的对抗心理,使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

2 实施个性教育,构建“生命课堂”

个性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实现个性教育,教师工作离不开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从课堂模式来看,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知识课堂”,而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个性培养活动。

首先,唤醒“沉睡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与生俱来的,但往往需要激活和唤醒,才能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对课堂中的知识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要深刻认识,生命课堂的本质意义在于对主体的唤醒。知识是手段,个性发展才是目的。知识应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其次,让学生的生命在创造中飞扬。生命课堂的理想境界就是让每个生命时时创新飞扬、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摇篮、让每个生命主体焕发出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做到让教育隐其“无机”蔽其“端倪”,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人性的角度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学生人性的关照。

3 引进人本评价机制,强化学生个性培养

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来自于他们自身,引进人本评价机制是学生个性培养重要的驱动力。这里的“人本化”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评价机制的人本化。实施多元评估,重视个体智能的差异。从对象看,可以是自评或他评。从时间来看,可以月评或期评。应让学生参与制订评价的细则和办法,同时要注意及时根据具体情况修正评价内容和方法。要把全员参评和评价小组参评结合起来,坚持评价的公开、公平原则和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其二,激励策略的人本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而激励的依据也应是人本化的。首先是目标——理性激励。在个性培养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洞察学生的心理,关注个性发展轨迹,让学生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其次,评优——光环激励。通过经常性的评优和评级,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树立典型。以个体荣誉或集体荣誉来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最后,互励情感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激励、情感互投是人本化激励策略的具体表现,也是个性培养的重要内动力和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邹红,中外影视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7-329

[2]徐晶,构建人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初探[J],高教研究,2005,4

[3]李爱秋,试谈学生个性培养与教育中惩罚方式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6,12

作者:李高明 季晓华

第2篇:肖申克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誉为史上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励志影片之一,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一部蕴涵人生哲理的警世之作.它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作品。

该影片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它以诸多成功的艺术手法成功刻画一个有魅力的人物ANDY。,讲述主人公在司法体制下完成了一个以生命自由救赎为基础的精神救赎。生命自由救赎部分就是越狱的部分,这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 主人公ANDY有着一颗非常坚强的心,更有着坚毅的信念和永恒不变的对自由的向往追求,无论是狱中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孤独寂寞的精神折磨,时间的消磨都未曾让他放弃过追求自由的信念. 他利用自己精通财税制度的特长,渐渐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逐步成为了典狱长的沃登的洗黑钱的重要工具。不久以后,名声鹤起的他,已经为当地监狱系统大部分的狱警提供报税单,并为他们制定了申 请养老金计划和家庭理财计划。在为典狱长洗黑钱的期间,安迪并未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他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换的自由,哪怕是片刻的自由,为了听一首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他甚至不惜触怒狱警被关黑房一星期,为了筹办监狱图书馆,他连续六年每周写两封给州长,以求政府的拨款. 一个年轻囚犯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囚犯知道谁才是杀死他妻子和她的情妇的真凶。当安迪向典狱长提出重新审理此案的请求时,却遭断然拒绝,并被关禁闭二个月,唯一的知情人也被典狱长陷害致死。面对残酷现实,以找到自己灵魂救赎的ANDY,在一个雷雨之夜,走向了二十年沉默所累积的希望之路。

片中典狱长曾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然而ANDY一直坚信救赎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给了非形式化的圣经,其表现的一种精神上给予万物的救赎,就是靠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凿通了整堵墙面,挖出了一条隧道,通向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 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但是他并没有急于逃离,他相信机会有很多,或许你可以禁锢我的躯体,但你不可能给我的灵魂套上枷锁,它向往自由,怀揣这梦想是你永远无法毁灭的.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 只要自己不放弃, 希望

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ANDY被法庭宣判终生监禁, 影片很巧妙地使法庭上的宣判闪回一连串谋杀当晚的情景, 喝地大醉的ANDY和他那双暗夜里充满仇恨的蓝色眼睛, 他的手枪一直握在手中, 但是, 最终还是放了回去……极其充满讽刺意味的是, 镜头明确地告诉我们, ANDY没有杀人, 而法庭却因为对方律师一系列有力的假设般的推理, 对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处以无期徒刑, 这对他的事业和未来无疑是判处了死刑。

当ANDY在其他囚犯的带有意味的喊叫声中, 走出囚车时, 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 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走在人群中ANDY的孤独气质,很快便吸引了老囚犯瑞, 他和其他朋友打赌, 他说, 今夜, 第一个哭出声的就是这个高个子。然而, ANDY的沉默让他输了两包香烟, 但是瑞却开始在心里对ANDY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是一种想进一步了解他。自此, 影片由镜头的客观视角转而成为瑞的主观视角, 摄影机成了瑞的眼睛, 瑞的独白…

影片的画面采用的多是四分之一侧面, 在人物特写出现时多用灰色, 黑色的色调, 强调出沙堡的抑郁和狱警没有人味的事实。片名“申肖克的救赎”, 其实是指他在沙堡所做的一切, 即使因为洗黑钱, ANDY得到了比其他囚犯好的多的待遇, 但是,他依然知道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那些把圣经挂在嘴边的监狱长和狱警们, 只是在利用他干着黑暗

的勾当, 他看得很清. ANDY选择的是跳出来, 使自己不被沙堡内残暴的制度所麻木, 变得对它依赖, 被它侵蚀, 他一直过着隐忍, 臵身与室外的生活, 身体虽然被囚禁了,但是灵魂深处对于自由的向往,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他在这种钝重而又疼痛的选择中证明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质。

我们看看ANDY所具有的完善人格,就是他在肖申克完成的自我救赎。

第一重救赎是原谅妻子。他在狱中曾对瑞发表过一番自省,他认为是自己太过于专注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才导致了她的出轨。在谋杀案发生的晚上,他战胜了自己暴力惩戒的罪恶念头,放弃了杀妻的念头。他,不是开枪者。他在自我解放与自我惩戒中完成了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内心调适。这是非凡的人格。

第二重救赎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他完成自我价值体现后迅速最大化,将权利豁免惠及狱友。从阳光屋顶上的人手3瓶冰啤,到3分钟的莫札特音乐,从白手建造一座藏书颇丰的图书室,到手把手教授几乎目不识丁的汤米完成基础教育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这些例证充分展现了安迪在肖申克的20年,不仅保持着自我价值的确立存在,而且完善了自我价值的评价系统。

第三重救赎是新生。安迪的新生,并不能单一认为就是

挖通地道逃离肖申克。必须还包括他成功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法律漏洞,为典狱长的假账黑金凭空创造出一个虚拟身份。这个身份最终的落实体是回归到安迪自己。

影片中的安迪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一切高墙都关不住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影片里几乎看不到让人心潮澎湃的动作戏。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阴郁的剧情片竟打动了无数影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3篇:肖申克的救赎

︽ 肖 院系:理学院班级:光学学号:

姓名:白云申 克 的 救 赎 ︾ 影 评0902 200901040211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监狱,一个人人畏惧,人人躲避的地方,可是,有些人他们不得不去到那里,不论他们是真的有罪,还是代罪羔羊,只要你进去,你永远想不到你什么时候可以出去。

肖申克监狱里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像瑞德一样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肖申克监狱里有这样一种人他忍受不了一点的委屈或痛苦,最终被监狱长活活的打死,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肖申克监狱里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已经把监狱当成了自己的家,就像布鲁克一样,有一天真的让他们离开这里,他们却宁愿去死 ,这也许就是瑞德所说的“体制化”;肖申克监狱里有这样一种人他永远不会忘记希望的存在,永远会为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活得更像一个正常人。永远不会放弃让自己离开这个地方机会,这就是安迪所谓的“希望”。

当你走进监狱,当你脱光了所有的衣服,当你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冲洗和那种无情无理的对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正来到的是一个新的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一个地方。在穿上那囚服进入那间只“属于”你的小黑屋的时候,你真的感觉到你的重生,在一个毫无人性可言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熬不过监狱里面的第一个晚上。”他们不懂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不会那么容易离开,而抱怨与愤怒只会让他们离死亡更近,所以既然无法立刻改变环境,不如立刻适应,随机应变。安迪他不一样。

安迪懂得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更懂得把握机会: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说出了他懂得如何帮警卫拿到

所有他叔叔留给他的财产,他也许要等很久或者再也碰不到这样可以让他得以发挥他才能的事情了。他的所做作为不仅为他的同伴们赢得了冰凉可口的啤酒,也就在那一瞬间他又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又一次感觉到即使在监狱里他仍然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那种在夕阳下那张满足的笑脸,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种笑容是他进入监狱里第一次,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使他后来过的比起其他人要轻松地多,充实的多。

安迪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计划: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他在适应监狱生活的同时一直试图去改变它,并且他真的做到了。他可以让政府给他们提供资金重新修整他们的图书馆,他不在乎在他本身用不完的时间里多花费一些来给政府写信;他可以让那些想拥有知识和文化的人得到上学的资格,即使他们是在监狱里;他可以让监狱长毫无察觉的便成为了他的“俘虏”;他可以离开监狱,随时离开,并且可以以另一个优秀的人物在社会上生存而不为任何人所知。他不是比其他的人聪明多少,是因为他一直都对自己的未来存有希望,不论生活让你多么绝望。即使那些监狱中的同性恋把他强奸了,多次对他进行性骚扰,他也从未因这件事而毁了他对于生活的希望和自由的向往。最终那个总是骚扰他的人被关了禁闭之后又被警卫打得残废,生活不能自理,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那位警卫对于安迪的一种无形的报答,也或者他们觉得安迪还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所以为他清除了生活中的干扰。不论是哪一种,起码安迪在监狱里还是有着比其他人都高的人生价值的,这一点对于他来说真的是足够了。后来真的有越

来越多的人来找安迪,寻求经济上的帮助。我想安迪在那一段工作的时间里他一定意识不到自己还在监狱。他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东西,并且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觉得很满足,起码相对于别的服刑人员来说他起码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当他每天可以充实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候,可以不用以消磨时间的方式来度过监狱生活的时候,他也一定会更喜欢这样。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定可以让他即使在监狱他也能安心的睡觉,吃饭。就连帮他整理资料的瑞德也似乎得到了心灵极大地安慰,即使是这样一件枯燥乏味的小事,他也乐此不疲,也许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还会笑呢!

后来甚至就连监狱长的所有个人财务问题也都叫给安迪管理,他让安迪帮助他以看似合法的手段的到很多亏心的钱,但是就因为安迪是一个囚犯,监狱长对于他是毫无防备,直到警察包围了他办公室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被一个终身监禁的犯人送进了地狱。

安迪他很会利用人和环境:他在监狱中一言不发的待了一个月之后,他选择了和瑞德说话,不是因为他喜欢瑞德,当然并不能说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不过更重要的是瑞德能够给予他他想得到的一切。他这一个月的沉默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说话,只是他还不知道应该跟谁说话,他一直在观察,在思考,在判断。他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很谨慎的人,他不会漫无目的的和一个人去接触,他也不会将自己陷入任何不利的环境,所以他选择了这个在监狱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人瑞德,他在他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任何东西,这对于他后来的逃跑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如影片里演的,他最终真心的把瑞德当做了好朋友,知己。

这不是说明他之前的趋利性强,只是他太害怕,他不敢有任何的纰漏,他一定要确定这个人他可以完全相信。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将他一直在挖隧道的事情告诉任何人,这也是他最后能得以成功逃脱的重要因素。

安迪他一直都相信希望,存有希望:他不会像布鲁克那样对外面的生活彻底失去希望,安于现状;他也不希望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他更不会像少数人那样享受监狱的生活。他不仅自己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在鼓励着身边的人。不论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就像新来的年轻人汤姆一样,他希望汤姆可以去考高中,因为他年龄还小,不应该把他的一生毁在这监狱中。即使他连最最基本的字母都认不全,他也愿意从最最基本的开始教起,只要他不放弃学习的信心。他愿意帮助任何人点燃心中的希望。他就是导演想要表现的,点亮那个时代希望的微光。即使他的大部分光芒都被那社会的黑暗所掩盖,但是即使再微弱的星火都存在着点亮这个世界的希望,就是因为这世上几乎所有的光明都归顺于了黑暗,所以这最后一丝的微光就是逆转黑暗的最后光亮,所以他必须永不言弃。最终安迪毅然选择了离开,是因为在得知自己真的是清白的,无辜的,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替罪羊之后,他抱希望于监狱长,可是令他失望的是他不仅没有得到自由,也让年轻的汤姆白白的死去。他知道在这里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可以帮助他得到他早该得到的自由,那么他只能自找出路,他越狱了,但是当他离开监狱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不再是安迪而是他自己创造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在那一刻之前没

有人见过他,而在那一刻之后是他新的一次的重生,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第一点清晨的曙光,他不仅代表着他自己命运,他更代表着一群像他一样的能给予这个时代的希望的人。正是他们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正是他们给这个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他们给这个时代改写了新的篇章。

第4篇: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

物电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002班 钟佳慧(201020110204)

在看《肖申克的救赎》之前,老师说是一部关于监狱犯人的故事,当时我想到得是“邪恶”和“暴力”,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身在黑暗的监狱犯人的“真、善、美”;而原本代表“正义”的政府表现却是“假、恶、丑”。

这部电影讲叙的是被律师陷害其谋杀自己的妻子和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囚禁在肖申克监狱,他的沉默与淡定引起了犯人瑞特的注意并且和他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安迪一直确信自己无罪,并在入狱之后定下了逃狱大计,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反而利用他在税务上的专业知识跟狱方职员打成一片,并搜集监狱长的罪证,最终在他知道自己入狱的真相后的一个月黑风高、雷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的穿越了自己19年来用小石锤凿出来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电影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它在叙事上有着独特之处。影片运用了双线叙事是场面看起来明确而不混乱,且故事的重点是放在两条线上,可以使得观众更好的体会戏中人物的情感。从影片的开头安迪坐在汽车里酗酒到最后越狱后重生,影片里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安迪,但影片却用瑞特视角来讲这个故事,所以瑞特的活动,思想对影片的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叙事方式使故事更生动,更具有真实感。

影片开端,在法庭上律师提问安迪的过程里加入的安迪妻子与情人的激情的近景片,这些镜头以蒙太奇闪回的方式代替了完整的偷情事件并以倒叙的叙述方式插入到法庭辩护的过程中,这是次一级叙述层对主叙述层形成了补充、解释和对比,使影片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同时这种叙述方式又为电影铺设了一个谜团,使得观众对于他酒后杀人是否是事实并不确认。片中也运用了独特的隐喻手法,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更加突出影片的主题。如影片中的道具小石锤,原先是安迪用来雕刻石头打发时间的工具,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观众才发现原来它一直是安迪用来越狱的工具,当监狱长诺顿打开安迪留下的那本圣经时,发现圣经已经被挖出了一个手槌的形状,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20年来这把小石锤是靠着圣经的掩护才得以逃过狱警一次次的搜查。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想到影片中的一个场景,即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没想到的是那“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呀!这部影片的叙事时间也有特色,先是顺叙讲故事,但之后影片中没有直接按顺序演安迪怎么逃狱,反而是先讲安迪在监狱中消失,讲犯人们对此事的反应,然后在回忆安迪怎么越狱的,最后对安迪的散步目的进行了解释性的叙说等,这些倒叙带领观众重新回忆安迪在这近二十年的精心准备,也使观众对安迪的各种各样的嗜好有了重新的了解,解开了大家的很多疑问。

除了叙事方式的独特,影片在人物刻画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福斯特将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分为“扁平”和“圆整”两种类型,“扁平”人物如言行不一的监狱长诺顿,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和贪婪的敛财奴的形象,狱警海利,一个酷吏形象,而“圆整”人物就像我们的朋友,形象比“扁平”人物更加逼真,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如安迪,一个有着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又喜怒不形于表的白人知识分子。即使是在好朋友瑞特面前,他也是少言寡语,很少直接吐露自己的想法。我们对他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直接可见的行为中得来的。剧作在对于安迪的表现方面采用了许多巧妙的技巧,通过一个个设计精巧的细节,一处处耐人寻味的伏笔,一次次欲擒故纵的遮掩,一回回出人意料的转折,不仅成功地创造了这个丰满圆整的人物形象,而且既有效地制造了悬念,又细致地进行了铺垫,给观众认识这个人物创造了强烈的读解快感。影片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瑞特也塑造得非常成功,他是一名没什么文化的黑人,与安迪在社会层面和智力上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增加了影片里视觉上的丰富性,影片在一开始讲述瑞特被拒绝保释的话,他说他已经改过自新了,并保证不会再危害社会了,但他心里可能对改过自新领会的并不深刻,也可能对保释没抱很大的希望。但是在影片的结尾我们听到了瑞特说的这样一对话,“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也不是讨好你们(假释官)。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一个犯了错误但是真正痛改前非的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这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内心善良却犯了罪,并在监狱里做买卖,保释出去之后也茫茫然不知所措。但他还是选择了新生,这种转换和蜕变在他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也应此成了这部影片中的典型形象。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用画面讲故事,用动作展示人物,由事件决定人物,由人物衍生事件,多种的叙事方法,深刻的人物塑造,无不在这部影片的创作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和个性的表现。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外,必定还有更多其它的值得我们去品味的地方······

第5篇: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本学期课上所观看作品:《肖申克的救赎》、《千与千寻》、《霸王别姬》、《辛德勒的名单》、《红磨坊》、《歌舞青春》、《深蓝》。

这是本学期所看的影视作品,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数《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的一开始就很吸引我,一开始就是两个场景在不停的切换。其中一个是审判的定罪现场;还有一个是疑犯的犯罪现场。这样不停的切换场景,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影片开头没有交代过多,为后面留下了悬念。

随着影片的深入,我大概了解到,主人公安迪是被人冤枉的,同时他也有翻案的打算,可就是看不到有什么希望。到了这里,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瑞德出现了,他是一个在监狱呆过几十年的老囚犯了,他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从而衬托了安迪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其实瑞德自己对假释都不抱希望,这里着突出了影片的主题:希望。瑞德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监狱中的商人。安迪刚入狱时从不与人交流,可一次他与瑞德的交易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这次的交易物品是一把石锤,安迪说他的爱好是想雕刻一些小东西消磨时光。之后他又通过瑞德得到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

一件事改变了安迪在监狱中的命运,他帮助他们长官逃税成功(之前安迪是银行家),赢得了狱友的尊重和长官的喜欢。这里就不得不提,之前有人总找安迪的麻烦,但这件事过后,他的长官打残了那个人。之前生活是黑暗的,这是倒有了些光明。安迪越混越好,到最后他都帮他们监狱长做账了。这里就要提两件事了,一个是在监狱呆了60年的图书馆管理员假释成功后因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自杀;另一件事安迪做了他的职位,并且用他的持之以恒赢得了州的支持扩大了图书馆。这边提到的是一个是绝望,一个是希望,不知道那个对安迪的影响更大。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安迪。他让安迪确认了,他妻子不是他杀的,他是无罪的。同时,他与监狱长的关系很好,他认为他的机会到了。可没想到,最后的结局是那个小伙被杀,自己被关。这个时候,他是无助的,我认为他会选择自杀。一切的剧情都暗示着这个结局,只是在这个夜晚前,他交代瑞德如果假释成功,就去某个地方。安迪着正装,安然赴死。可导演总是喜欢骗人的,安迪没死,他消失了,就这样消失了。最后发现,安迪用他的石锤花了几十年凿出一条希望之路。结局是美好的,监狱长最后畏罪自杀,安迪成为百万富翁,瑞德最终与安迪同获自由。瑞德的假释成功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之前每次他都是小心翼翼的,但最终都被驳回。可这次他什么都不在乎了,反而被批准了。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是希望、自由、友谊。生活肯定是充满艰辛的,但希望是不可磨灭的;生活中什么是最不可或缺的,却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生活不能是孤独的,友谊是最珍贵的。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

第6篇:肖申克救赎(模版)

汲汲于生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这话一点都没错……我发现我很激动,几乎坐不住,我的思绪纷乱,这是一个自由人才能感受到的,一个自由人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伴随着未知的结局。我希望我能成功的越过边界,我希望看见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梦中那样蓝。我希望。”正是因为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肖申克的高墙才挡不住安迪这种鸟,他以自由为翼,那或许是鹰的翅膀,你可以咬断,但它终究会更壮更强。安迪就属于这种人,汲汲于生。他不仅自己拥有希望,难得的是,他能够使身边的人重燃希望烈火、生活激情。 纪律和圣经,如果监狱的纪律是黑暗的,那么上帝的光芒能不能说是一缕希望。

监狱里没有神话,安迪几乎像是例行公事的被姐妹花毒打,而且越来越多的例行公事,但他从未向谁提起。监狱是黑暗的,但安迪能够制造光明。那次户外劳动,安迪利用自己的才智从狱警哈利那为朋友赢得啤酒,不仅是啤酒,那更是片刻的自由和光芒,“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就像是六年后他收到州政府回信,那些图书馆不用的书中找到的那本唱片,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有些东西是可以感受的,这一刻仿佛肖申克的围墙都消失了,片刻的自由让人驰骋。安迪让他身边的人感受到自由,他让身边的人相信他们能创造一切。而安迪,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我不知道那具体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会心的笑了,上帝眷顾乐意竭力挣扎的人。他们救赎自己的灵魂,承担着、忍耐着、努力着、坚持着,然后,上帝看到了,付出终会有所得。安迪爬过了脏臭的亢道,干干净净地到另一边去了。

有时候生与死,只是一念之差。而希望可能是救赎生活的最好料剂。

老布鲁斯和瑞德出狱后都经历了迷茫,他们习惯了监狱的生活,瑞德说,这座墙很奇怪,起初,你恨他,然后,你适应了它,渐渐地,你却依靠它。这就是被制度化了。他们想判我们终身监禁。

老布鲁斯在监狱里,有乌鸦杰克依靠着他,他是个有教养的人,他有瑞德、希活、安迪还有好多的朋友;然而出狱后,已经年迈的他,应经承受不了外界的变化,孤独、恐惧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老布鲁斯选择了离开。他应该死在肖申克他的朋友身边,那里有他生的希望,这没有。瑞德理解老布鲁斯的感觉,他们有着一样的经历,可是瑞德有老布鲁斯没有的,安迪给瑞德的那份希望。“……我希望我能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看见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如我梦中的那样蓝。我希望。”

因为有希望,才会有动力,有喜怒哀乐,有活着的意义。汲汲于生,携着希望。为了希望忙活忙活,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第7篇:《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幽静灰暗的树林,伴随着典型的上世纪中叶的美国乡村音乐,镜头把我带到了一辆车中。一瓶威士忌,一把左轮手枪,一位颓废的男人,这些片段便组成了这部影片的令人迷糊的第一个场景。带着疑惑,继续在影片中搜寻着那个不具名的答案。

安迪因“谋杀”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出场便给以人一种距离感,仿佛在这恶搞外貌平平的男人心中,藏着一些秘密,只有自己深知,别人却永远也走不近的东西。

似乎安迪向命运妥协了,埋下了自己高昂的头颅。在一个斜晖晒得人以为这就是只有的傍晚,他以自己的特长为伙伴们换来了啤酒庆祝。

瑞德,一个已经被关押了二十余年的“罪犯”,映着余辉,带着一丝微笑:“这或许就是他的自由。”

当安迪向全监狱的人放《费加罗的婚礼》时,在罪恶滋生的监狱,那便是天籁之音,洗涤灵人们的心灵,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在安迪心中不曾褪去的希望之光,“在脑中,在心底”,未曾有一刻被黑暗荫蔽双眼。

因为,有一种信念:“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自己。”这样坚如磐石的信念,支撑着安迪,在牢狱之中也从事益事业,为别人提供知识,帮助。影片到这里我似乎懂得了《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就是一支乐曲,萦绕在这座黑暗的监狱,让罪犯们也停止了罪恶,这是对肖申克的救赎,是对人心的救赎。

暴雨之中,电闪雷鸣,安迪站在骤雨之中贪婪地呼吸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想必那时,他一定闻到了花香鸟语,听到了风的呼唤,看到了从乌云中刺穿的光明,那一刻,照亮了他太久没有光线的世界。

还记得瑞德曾以长者的身份告诫:“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显然,安迪的人生字典之中没有“认命”二字,作为他朋友的瑞德,也有一些内在的意识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清晨的露珠,只需要朝阳的映射,就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入狱四十年后,瑞德终于获得了假释,这时的他,却也如当年的布鲁克斯,感觉到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把他们抛弃在了滚滚尘埃之中,格格不入。望着镜中那个曾经熟悉的脸,如今却是面目全非,是如此的遥远,可望却似乎永远也不可即。难道会像布鲁克斯,只在房梁上留下“BROOKS WAS HERE”,然后就什么也不带走,也不留下地离这个世界而去?

安迪的话惊醒了瑞德:“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为什么不再向前走走?”

于是在那个“一望无际的、没有回忆的”大海之畔,金黄,温馨的沙滩之上,两位友人,带着自由的微笑,相笑,相拥,“救赎”也到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那个海畔,那片沙滩,那对伙伴,久久的驻留在我的眼前。我的救赎之路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错误,真想回到从前,告诉那个小男孩,别做会让以后的自己后悔的事,但是无奈,那个小男孩再也不在了,扣下的也许只是无限的后悔与懊恼,在未来的路上去弥补那些人,那些事,尽管知道已经有了疤。

站在人生这个尴尬的节点,回首过去,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自己也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自己的陌生人。曾经一点点的冲动与错误,铸就了现在面目全非的自己。手指划过脸庞,才发现那是真真切切的自己。能做的也许只有在脑中在心底,留给“希望”的坐席,让人生这次列车上,时刻有她的陪伴。

在黑暗中,也不要放弃希望,尽管有时候她会显得那样无力、飘渺,但盯着镜中的自己,他时刻都在注视着你,那么会知道,黑暗必定是由希望的曙光点亮。

上一篇:投资部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酒店服务员的岗位职责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