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共11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篇1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感动心灵的电影,是因为他是从开始一点一滴的渗透的我们的心里,包括每一句话,每个片段,每个场景,甚至主人公的每个眼神,如果一一说出来,那么只能把电影从头复述一遍,因表达能力有限,我只能谈一点自己的小体会,剧中有两位在狱中渡过了大半生的囚犯被释放出去以后,因为已经被监狱的所谓体制化深深的桎梏,以至于他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在监狱外的生命,而第三位,也就是本剧的男二号,同样住在那间自杀过两个狱友的房间,做着他们之前同样的狱外工作,同样的夜晚失眠,但是最后,他选择了突破这个给自己设置的牢笼,去寻找他的希望,寻找那份自由。可见,人生很多时候都在于选择,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同样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篇2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着教育意义的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大银行副总裁安迪的人生故事, 由于他的妻子有婚外情, 而妻子及其情人被人杀害, 他被冤入狱, 因此被判了无期徒刑。当他进入监狱之后, 受尽了各种折磨, 也因此结实了朋友瑞德, 而对清白无望, 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监狱长和狱警洗钱, 让自己摆脱了做沉重的体力活的工作。在这同时, 他也为自己和狱友赢得了许多快乐和空间。当得知自己有证据证明自己无罪时, 监狱长却怕他出去之后揭发自己, 而危害了证人让他此生无法走出监狱,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 安迪对自己的人生做了重新调整, 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生, 于是他用十九年的时间, 挖了一个地道,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 安迪成功的越狱。这是这部影片的主要故事经过, 以下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对这部影片进行赏析, 以期望对安迪及这部电影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从监狱看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故事, 发生在监狱里, 而肖申克这所监狱却是一座十分有名的监狱, 他以管理的严苛而出名。这所监狱就像一个人间地狱, 狱警粗暴的对待犯人, 他们十分严厉且没有人性, 他们是那里的君王, 对犯人非打即骂, 动不动就以体罚相加。在粗暴的管理与十分严厉的管教之下, 犯人们逐渐丧失了个性, 他们的行为也不再敢有半分乖张, 监狱里的犯人见了狱警, 比见了撒旦还要害怕。

作为国家的暴力机构, 狱警作为监狱的管理者, 他们却不能正确的使用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 而是以戏弄犯人为乐, 以鞭打“不听话者”来在犯人中树立威信, 这是作者对黑暗的国家监狱的描写。由于监狱的管教十分严格, 犯人在这之前的气焰全部都被扼杀了, 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有光彩, 生活也变得像机械一样毫无波澜;典狱长要求每一个犯人都要读《圣经》, 他们希望犯人能够信仰上帝, 但是他们却十分残酷的对待犯人, 不管犯人的死活, 甚至当安迪无罪的真相就要大白时, 监狱长却杀死了证人, 安迪出狱后暴露自己的罪行, 想让安迪在监狱里呆一辈子, 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肖申克监狱的气息是沉闷、死板、阴暗、无情的, 同时也是肮脏与丑陋的。

在这部电影中, 肖申克的监狱是黑暗的象征, 同时他也是体制化的象征。其实黑暗本身并不可怕, 因为黑暗早晚有一天会过去;可怕的是人走出黑暗之后, 再也无法适应光明, 大部分犯人在黑暗的监狱里变成了一个样子, 他们没有个性, 所有人都是听令于监狱, 狱警说东他们不敢往西, 就算是狱警错了, 他们也丝毫没有力量去反抗, 时间久了, 他们就不会反抗了, 因为那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图书馆的管理员布鲁斯就是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布鲁斯在监狱的图书馆里工作了50年, 就在他年老之时, 他却收到了一假释令, 如果是别人, 看到这张假释令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 但是当老布鲁斯看到这张纸时, 却一脸茫然:他己经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与节奏, 对于外面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十分恐惧, 看着老布鲁斯一脸的不知所措, 不禁让我们有所感发, 是什么让布鲁斯会如此惧怕出去?是长期的监狱管制, 让老布鲁期己经丧失了个性的风采, 他从不去想如何改变, 只想日复一日的生存下去, 他是监狱体制化下的产物。布鲁斯无法从自己扮演了多年的角色中抽身出来, 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 看着外面变化的他以不认识的世界, 他是如此想回到那个阴冷潮湿、没有自由的监狱, 因为只有在那里, 他的生活才是有“节奏”的, 在布鲁斯眼中, 监狱比外面的世界更让他觉得安全。

就像文中的说的那样“这些围墙很有意思, 刚开始你很讨厌他们, 然后开始慢慢习惯, 最终你将发现你己经离不开它们”这就是体制化, 也是布鲁斯所依赖的体制化。

对于老布鲁斯的故事, 我们对于体制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当生活与社会的体制化袭来的时候, 绝大多数的人习惯了忍受, 枯燥乏味的生活、千篇一律的节奏, 他们己经没有反抗的意识, 是在享受那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正如现在社会上的大学生一样, 很大学生从进入社会开始, 就不喜欢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们想有激情有理想的活着, 对于工作后的生活十分不能忍受。但是久而久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麻木, 他们虽然讨厌这种单调的生活, 但是却无法离开它, 这就是一种体制化的思想己经侵蚀他, 让每一个想要年轻人, 最终都变成了一个模样。

二、从安迪看自我救赎

安迪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中心人物, 他与他的狱友不同, 他没有被监狱的体制化所同化, 也没有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 一步一步的在自己人生救赎的路上走向了希望。

安迪最终是通过隧道逃出监狱的, 但是当他刚刚来到监狱的时候, 并没有想越狱。他向瑞德买锤子是用来刻石头用的, 但当他在墙上刻字母A时, 他却意外的发现, 这里是可以用锤子挖开的, 但此时, 他也并没有想要越狱。导致他想越狱真正的起因是, 当他得知了自己有机会证明自己无罪时, 监狱长由于长期让安迪洗黑钱, 怕他出了监狱之后揭发他, 而是将他关了两个月, 在此其间, 杀了证人。当这件事发生了之后, 安迪意识到自己通过正常途径出去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于是他起了逃越的想法。

他先后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来挖掘隧道, 这十九年期间, 他也并没有闲暇下来, 他也为监狱的狱友们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 他帮助一个狱警拿到了国家所给的补偿款, 安迪要求要让每一个在烈日下干活的狱友每人有三瓶啤酒可以喝, 当看到狱友们满足的表情, 在阳光下是那么和谐, 安迪觉得自己一下子有了幸福, 当他看到自己可以帮助朋友们做哪怕是一丁点的事情的时候, 他的内心是无比快乐的, 这也许就是在替那些狱友“救赎”, 让他们能够有片刻的幸福;此外, 当他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 他让很多人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活法, 他甚至以此为乐, 就算字不认识, 他也会从头教起, 他想让身边的人都能够努力的去生活;此外还有, 他在替狱长洗钱期间, 为了让监狱里不再死一样的沉寂, 在偷偷在广播里放了“费加罗的婚礼”这首曲子, 安迪不顾监狱长和狱警的怒骂, 直到门被撞开, 他才结束了音乐……他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安迪之所以这样做, 都是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救赎, 他把帮助身边的人, 让每一个狱友都能够像正常的人一样活下去, 这是他活着的意义, 也是在自我救赎道路上的重要过程。

安迪是一个有着顽强性格的人物, 当他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 他恳请当地的政府为他们的图书馆进行捐款的捐书, 以让监狱的人们有更为宽阔的学习视野, 他每天都给政府写信, 他这样一直坚持了六年, 政府为了摆脱安迪这个“负担”, 最后终于答应给监狱捐书和钱, 他的理想实现了, 正是由于他的这一执着, 犯人们的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枯燥无味了。从这件事上, 我们可以看出, 安迪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 他都会执着的去努力, 而不放弃。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 安迪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安迪是一个伟大的救赎者, 在自己救赎的道路上, 他不仅救赎了自己, 也救赎了别人, 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积极乐观, 不敢服输, 在艰难的困境中也能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在他越狱时, 要最后穿越500码的下水道, 那里肮脏的气味, 让他无法忍受, 但是为了活下来, 为了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他坚强的爬了出去, 让外面世界的大雨将他的过去冲刷干净, 此刻的他, 是他自我救赎道路上的终结, 他人生的新起点!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 是由于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历来为读者所欣赏。主人公安迪由于被冤入狱, 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本文以安迪在监狱中的生活为起点, 论述他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也实现了自己不同方式的救赎。

关键词:安迪,肖申克的救赎,体制化,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Daisy.电影赏析——《肖申克的救赎》[J].新高考 (高一版) , 2008 (04) .

[2]徐鹏.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3) .

《肖申克的救赎》 篇3

影片信息

英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地区:美国

类型:剧情/犯罪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

上映时间:1994年

剧情梗概

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出轨时,不幸与情人一起被歹徒枪杀,法官认定安迪酗酒后将两人谋杀,并判处安迪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进监狱后,安迪请监狱里的能人瑞德帮他搞了一把石锤,说是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为躲过检查,安迪将这把锤子藏在被挖空的圣经之中。之后,又让瑞德搞了一幅当时的明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牢房墙上。

很快,安迪精通财税制度的特长使他逐渐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经过典狱长诺顿的考查,安迪被派到监狱图书馆,开始为所有狱警提供理财指导,从报税单到申请养老金计划,面面俱到。同时,他也成了诺顿的私人会计,帮他洗钱做账。

当安迪已在肖申克呆了十多年后,小伙子汤米因盗窃入狱后很快成了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安迪还教他读书,帮助他出狱后有谋生之计。巧合的是,汤米从前在另一个监狱服刑时从同牢房一个犯人口中得知安迪妻子和情人的死亡真相,安迪找到了典狱长,希望典狱长帮他翻案。但典狱长怕洗钱阴谋暴露而断然拒绝,为断绝安迪的希望,他不但将安迪关小黑屋一个月,还杀害了知道真相的汤米。

安迪终于决心带着典狱长洗黑钱的账本和自己的新身份材料,通过自己挖了十多年的隧道,顺着污水管爬到外面的小河,随后他以捏造出来的新身份领走了典狱长的一部分黑钱,并把账本寄给报社。事情暴露后,当警察前来逮捕典狱长时,典狱长抬头看着办公室墙上“主的审判就要降临”的牌匾,举枪自尽。

经典台词

瑞德:“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理财解码

这部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上长期排名第一的经典励志影片,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宗教隐喻。自由、希望、坚韧、乐观、体制化……不同的人能从中提炼出不同内涵。

从理财角度看,本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安迪在蒙冤受屈的绝望环境下,依然能理性制订出逃计划,十几年如一日为万不得已情况下的越狱计划作准备。当他有机会以合法手段出狱时也决不放弃,可当首选的合法出狱希望彻底破灭后,早已准备就绪的越狱计划便顺理成章地执行了。这就像《小时代》里充斥的“Plan B”一样,任何有远见的投资者都会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不会贸然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市场走势与自己的预期相反时,能够及时拿出备选方案,以避免投资全军覆没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在“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各种金融海啸、地震此起彼伏,“乌龙指”层出不穷的当下,没人知道云谲波诡的投资市场明天会带给我们怎样的Surprise。所以我们必须像安迪一样,提前做好风险规划,分散投资,学会适应变化,即使面临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乐观应对,永不放弃希望!

实战运用

除了投资理念上的启示,《肖》片中,银行家的身份和理财师的技能为安迪在监狱里赢得了生存的空间。依靠着对美国税法的熟悉,安迪成功帮助一位狱警节省了大笔遗产继承税,以至于后来几乎所有狱警都排队来让他报税。可见,节税是多么专业的一项工作。在美国,只有拥有CPA资格的人才能提供这种专业服务。而在中国,随着我国税收结构越来越多地从间接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向直接税(所得税、房产税等)变化,将来个人面临的税收筹划问题将越来越多,学习一些专业的税收知识,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条款,将会帮你省下不少白花花的银子。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这部电影以RED回忆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一个不幸的巧合,ANDY被指控谋杀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并获判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在这间监狱,他结识了好朋友RED,做图书馆管理员,为狱警处理涉及经济和税务事项所需的文件,同时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19年后,ANDY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创造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神话。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RED的一段话:“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它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他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我觉得我真是怀念我的朋友。” 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这一切都变得不同于以前的古板呆滞,开始有了生气。他是囚徒们的人性救赎者,他要救赎的不仅是自由,还有活力、幸福、知识……他让囚徒们开始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希望不是个危险的东西。安迪建立起图书馆,给他们放音乐,教他们知识。就连固执的RED也有了可喜的改变。正是有了安迪的救赎,瑞德出狱以后虽然极不习惯,但毕竟没有步老头子的后尘,因为他拥有了希望,他渴求自由,他想要幸福,他明白了安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真义。面对压迫,面对不幸,不能苟活,要敢于追求幸福。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一是在影片开头,一边是安迪妻子与情人激情火热的镜头,一边是ANDY无精打采喝着闷酒的形象。二是在老布和RED分别出狱的场景,老布出狱时,导演给出的背景是阴暗的肖申克监狱,暗示了老布无法接受外面的世界并最终走向死亡的命运;RED出狱时,导演则着重表现监狱对面的景物,暗示RED的未来是光明的。三是RED的三次假释审核,反映出他明显的心态变化。

电影也强调了一个词——体制化。“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监狱中的大部分像老布,在体制中沉沦了下去;有些人像RED,差点沉沦下去,由于得到了ANDY的帮助,最终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极少数人像ANDY,他对自由有着执着的向往,凭借自己的毅力突破了体制化的束缚,完成了自我救赎。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当看到安迪以什么样的毅力爬过五个足球场那么长的排污管道时,就会知道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困难只是借口,只要内心足够想要得到,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

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但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做回证式的复演,而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当其他的囚犯问安迪为什么他会来到那里时,他回答道:“我是无罪的”。瑞德听后应到“来那里的都是无罪的”。这是其一,即为什么有罪的地方会关押着无罪的人。二是,监狱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人生的日落,又怎样会有期望的燃起?会有日落后的太阳?

我想,影片在那里突破了两点,第一是圣经中说的人人负有原罪,每个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而肯定了人们善良的本性和向善的本质,我由此想到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如果说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的话,那么不会让人陷入真正的恶的,不陷入恶完全在一个人的力量范围之内。所以说:监狱中的人是无罪的,与其说是一种调侃和讽刺,不如说是对人类充满期望和善的肯定。第二,没有陷入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的,在监狱里的人大多都被“体制化”了,即瑞德说所的刚进监狱时你会仇恨它,之后你习惯了它,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没有它。因为一旦你出狱了,实际上社会上已经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放下了期望、放下重生的原因。也是老布为什么出狱后选取自缢的原因。但这正是为什么安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一向没有放下期望,重获自由的期望,拯救其他人的期望。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期望是危险的原由,痛苦的根源,但他说:“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所以我们看到安迪刚进监狱时,他就向瑞德要了一把小锤子,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按照瑞德的话说,用这把小锤子得用上6才可能出去。但在我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会犯错,会失败,是因为他从未尝试,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和习惯性的消沉。

所以我们看到,为扩大监狱的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向州议会寄上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灰暗的监狱多了一丝色彩。

所以我们看到,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安迪仅仅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微笑着,窗外镜头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出囚犯的静态动作,他们不懂这些音乐但是却深深被迷住了。而门外则突显出典狱长凶狠严厉眼光和叫喊。这次,安迪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从此,单调的监狱多了一些音符。

期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期望。

所以期望是和自由紧密相连的,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经过的努力,凿开厚实的墙壁,爬过半里的粪道,最后拥抱自由的天空;不畏惧监狱中强势的典狱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他送上法庭;应对老布的死,安迪没有做出同样的选取,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期望才是现实的;因为有期望,生存才是有好处的。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看着队伍走过。

影片中我们看到监狱中一样能够建立完美的友谊。只是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竟成了永远的誓言。两个人的友谊不仅仅是明星的大幅剧照,更是表示心意的可贵的书籍、石头。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们领略到在非凡艰苦的炼狱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忙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虽然这看上去不算什么,但因为环境的特殊,就更让人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

安迪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忙狱警逃税,为狱友争取到每一天10点喝点冰啤酒,而他只是坐在那里知足的微笑;安迪扩建图书馆时,特意将命名为“老布图书馆”;安迪和瑞,两个默契的朋友,当瑞接过瑞送给的口琴时,双手的请颤,和安迪在入狱十年后理解一份来自瑞的海报时,眼底漾起的温情,都是想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的友情。他们在默默地彼此关注着,即使安迪自己得以逃脱,他也没有忘记好友的未来,他在橡树下的信,将瑞德最终带到了他的身边,同样在一片湛蓝的没有记忆的海水中笑着……影片结尾处,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在“芝华塔尼欧”,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天地之间,充满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人类永恒的主题——期望、自由和友谊,关于救赎,关于自己、此刻

最后我想从影片中的出现的重要道具——《圣经》作为引子,作为结尾。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下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也许,我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我是自己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却没有迷失自我,没有放下自我。

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的必看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中所就应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此刻还拥有它的机会。《沉思录》曾说,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此刻。你此刻应有的就是期望、自由和友谊。这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是我们成长、奋斗的动力,也是内心得以沉静、反省的源泉。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是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经典之作,影片气势宏大,主旨鲜明,内涵深刻,故事精彩,人物经典,艺术手法纯熟而大气,既有对美国司法制度、监狱制度的深度批判,又有对人的坚定信念的无尽赞美,同时也对友情和生命的好处做了深入和形象的阐释和探讨,是一幅有着现实主义的外衣却隐藏着极度浪漫的内核的潇洒飘逸的生命画卷,值得我们珍藏和揣摩一生。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却因为妻子有外遇并与情人双双被杀而被诬入狱,狱中他结识一批狱友,能量最大、心地善良、多次假释都没成功的黑人瑞德和他成为其挚友。贪婪的监狱长诺顿和暴力警官哈德利等人为了能更好逃税而将安迪调出,安迪借机多次帮忙狱友获取做人的尊严。可当使安迪受冤的凶手找到,诺顿为私利拒绝为安迪翻案,让安迪下决心越狱。其实安迪从进入监狱就在瑞德帮忙下谋划越狱。一个大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带着诺顿贪污的钱和他犯罪的证据逃出监狱,诺顿等人受到应有处罚,而安迪已经带着巨款在墨西哥海滨小镇泽华塔尼欧等着好友瑞德的到来。

影片的镜头语言极其丰富、深刻、巧妙,耐人寻味。比如色调,监狱里面都是黑暗的,而监狱外面则是明亮的,其含义不说自明。

安迪刚进监狱第一天,警车哀鸣,石灰净身,黑暗中走出的监狱长诺顿告诫大家:你们的灵魂是属于上帝的,你们的肉体是属于我的。这样的话让人不寒而栗。被打赌的胖子被哈德利活活打死,安迪被同性恋姐妹花盯上遭其施暴。这一切对于银行家安迪来说无异于进入地狱,因此对于他来说,监狱里充满黑暗,生不如死。

而瑞德的友情让安迪看到了阳光,他帮忙安迪弄来小锤子,弄来大幅的《丽塔海华丝》明星画(最后才知它的重要作用)帮忙他争取到外面做工的机会。在外面,安迪听到恶警官哈德利说哥哥死后留下一笔钱要缴纳重税,安迪冒死谏言最后让恶人做出善行:每人几瓶冰凉的啤酒。那时的电影画面布满金黄的的光,那是人性的光辉,不见天日的犯人们最后有了片刻做人的尊严。

在片尾,安迪越狱成功,来到位于墨西哥海岸的泽华塔尼欧,在那里,太平洋的海风吹拂着湖蓝色的海面,安迪在一艘小船上躺着享受奢侈的阳光,满心憧憬等待着好友瑞德的到来。那画面,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泽华塔尼欧,那是自由、完美的乐土,人生的至真至纯的圣地!

影片镜头的寓意和象征含义极其丰富。影片开始的航拍镜头整个肖申克监狱大全景,高墙林立,阴森森的,暗喻着人间牢笼。当小汤米说出让安迪蒙冤的嫌犯时,诺顿从黑暗中走出来询问汤米,而恶警哈德利也在黑暗中端枪杀害汤米,这意味着这些恶人在黑暗中做着不可告人的丑事、恶事。而安迪被关禁闭感到绝望时,在禁闭室也是黑暗笼罩,暗喻他已经对前途绝望。当他和瑞德在监狱屋外交谈时,刚开始他们都处于阴影之中,之后安迪慢慢走出,说明安迪能够从监狱的制度化中走出来,而瑞德仍然停留在阴影中,说明他在监狱制度化中走不出来。70多岁的老布鲁克斯出狱前将养了多年的乌鸦放掉,暗示着他即将获得自由。在走出监狱时,老布身后是监狱栏杆,也是暗喻他走不出制度化,结果老布不能适应外面生活,上吊自杀。而瑞德走出监狱时,背景变成了大地,暗喻着他是能够走出制度化的。

其他影片还超多使用了重复蒙太奇、类似蒙太奇等剪辑手法,让影片成为视听语言艺术的经典之作。

当安迪从监狱的下水道中爬行而出,应对些外面狂风暴雨,兴奋地扯开上衣,面向天空怒吼,一吐多年内心阴霾,我们的心也随着翻腾起来。是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由圣地,都有一个泽华塔尼欧,要么忙着去活,要么忙着去死。人生何时不是充满期望,只要我们心存坚定信念,并且沿着信念顽强走下去,会有一片蓝蓝的大海,蓝蓝的天空等候着我们。

《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孤独中只有思想

真正不灭的期望在哪里。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火神纪。题记。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此刻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但是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但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超多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比较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因为很安静,一向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所以,是不是也能够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至少说,这是一部把这种叙述方式运用得当并且成功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篇7

故事发生在1947年, 银行家安迪在一个失意的深夜之后, 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 他被判无期徒刑, 送进了肖申克监狱。安迪从人生的巅峰掉进了人间的地狱。刚到狱中的时候安迪不和任何人说话, 一个多月以后, 他主动接近从事黑市交易的瑞德要求买一把小锤, 用来满足他雕刻石头的爱好, 后来两人逐渐成为好友。在一次户外劳动时, 安迪听到狱警谈论关于交税方面的事情, 他主动说可以帮助狱警避税, 成功后为劳动的狱友争取到每人3瓶啤酒, 此后很多狱警都来找安迪帮忙料理财税方面的问题。监狱长诺顿找安迪洗钱后改变了他在监狱中的处境, 为了更方便的使用安迪, 派他到图书馆工作。安迪看到图书馆破旧简陋的情况后决定进行改善, 他每周给州议会写信要求资助, 六年后终于申请到很小的一笔拨款和部分捐助, 在安迪的努力下肖申克监狱图书馆成为当时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囚犯们可以在那里读书听音乐, 暂享自由。19年后的一天, 一个年轻囚犯汤米的入狱使安迪的案子有了转机, 在和瑞德一次无意的谈话中汤米得知了安迪入狱的原因, 他立刻找到安迪说曾在另一所监狱中遇到过杀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这时安迪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洗清罪名了, 他去监狱长办公室找到监狱长要求重新审理他的案子, 汤米愿意做证人。但是监狱长非常严厉地处罚他被关禁闭一个月, 期间故意设计害死了年轻的汤米。安迪此时明白了, 监狱长诺顿永远也不想让他走出这座监狱。在又被关了一个月禁闭后安迪出来了, 他显得很沉默, 狱友们都很为他担心。一天, 安迪在操场上和他最好的朋友瑞德做了个约定, 若瑞德假释成功就去到某个地方找他留给瑞德的东西。当天晚上雷电交加, 瑞德在复杂的心情下渡过了一个最漫长的黑夜。第二天早晨狱警来点名时发现, 安迪不见了。原来这二十年, 安迪每晚都用那把小石锤挖洞, 在大幅海报的掩盖下挖通了一条逃生之路, 他成功地越狱了。

二、音乐概述

本片的作曲者是托马斯纽曼, 他是好莱坞最多才多艺的作曲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纽曼主要为电影和电视进行创作, 他的作品包括《寻找苏珊》《归家之路》《闻香识女人》和《马语者》等。他为《美国美人》《肖申克的救赎》《小妇人》以及《真情赤子心》的配乐, 分别获得过四次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提名。托马斯·纽曼的电影音乐具有轻灵沉静的特点, 细心体会你能感觉到到一种“人文”的思想, 一种克制内省的力度。在好莱坞, 这是一种相当难得的气质。

在这部影片中纽曼运用古典音乐与电子音乐结合的写作手法, 用弦乐、单簧管、钢琴配合的形式来表现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低音提琴厚重的音色营造出压抑的气氛, 钢琴的单音旋律和敲击式的节奏与主人公的心里活动密切相连, 影片中主题音乐的特点是旋律低沉而充满思考, 与片中主人公安迪的性格非常吻合。当安迪被囚禁身心沉浸在最黑暗的时刻, 纽曼招牌式的钢琴响起, 仿佛只是一下下的敲击着琴键, 旋律非常简单却让人一下子感受到那种怅然和孤绝的情绪。纽曼的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音乐本身还是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都是比较完美的。

三、实例分析:

(1) 影片是在四十年代著名乡村音乐歌手汉斯威廉姆斯 (Hank Williams) 演唱的《如果我不在乎》中开始的, 银行家安迪在自己的车上喝着酒并拿出手枪上了子弹, 这段音乐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2) 安迪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判处无期徒刑, 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 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是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 只要你付得起钱, 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影片是通过瑞德的讲述来进行的, 当安迪被送到监狱的时候, 弦乐引领着镜头拉向监狱, 音乐很阴郁, 有一种未知的感觉, 暗示着监狱中隐藏的黑暗, 这是监狱主题第一次出现。 (3) 安迪进监狱的第一天晚上, 音乐若隐若现的出现, 钢琴以较弱的单音弹奏和单簧管交替进行, 音乐在进行中伴有不协和音的出现, 显示出主人公此时复杂的心理 (4) 安迪需要一把满足自己嗜好的小石锤, 请瑞德帮忙。石锤从外面弄进监狱的过程时音乐是流动并具有叙述式的, 弹拨的弦乐配合着电子音乐。 (5) 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 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具有异域风格并较轻松的音乐, 用吉他和提琴交替演奏。安迪无意中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 他主动说可以免费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 做为交换, 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取了3瓶啤酒。大家坐在屋顶喝着啤酒, 瑞德说多年来, 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此时弦乐奏出温暖舒畅的音乐, 与画面中柔和阳光下大家的惬意完美结合。 (6) 安迪用小石锤在监狱墙上刻自己的名字时发现墙上的泥沙大片的掉下来, 他发现墙质不坚硬, 心中若有所思。在这段画面里, 音乐在弦乐的引领下伴随着敲击式的钢琴声又一次展示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7) 安迪在狱中不断受到同性恋三姐妹的袭扰, 在一次遇袭中安迪被打伤在医疗室休养了一个月, 此时的音乐从监狱主题音乐发展而来, 阴郁而沉重, 揭示着狱中的黑暗和安迪灰暗的心情。 (8) 安迪出院前, 狱友们商量好为他庆祝。大家知道他喜欢石头, 所以决定多捡一些送给他。在劳动的时候, 具有异域风格的音乐再次响起, 轻松的音乐也预示着轻松的心情。 (9) 监狱长诺顿来查房了, 音乐又变得阴郁而沉重, 拿着圣经一脸正直的监狱长心里盘算着要利用安迪精通财务的特点来为他洗钱。 (10) 安迪被派往图书馆工作。他决心改造这座破旧的图书馆, 并坚持写信给州议会申请经费, 这段画面音乐和瑞德的叙述有序进行, 是一段场景音乐。 (10) 监狱中一个年老的囚犯老布获假释了, 当他走出监狱时, 音乐缓慢且具有叙事性。忧郁的钢琴声与弦乐交替进行, 音阶下行, 预示着老布的悲剧结果。 (11) 六年后安迪给州议会的信终于得到了回复, 200美金和旧书报唱片的捐赠。在整理这些东西时安迪看到了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唱片, 他拿到监狱的广播室并打开扩音设备放了歌剧中女高音演唱的一个片段, 他斜躺在椅子上微笑着, 这时镜头拉到整个监狱的广场上, 监狱上空纯净的音乐洗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人们一片寂静, 那一刻监狱的每个人都似乎是自由的。 (12) 安迪因为放音乐被处罚两周管禁闭, 出来后狱友和他讨论为音乐值不值得的受罚, 安迪说Here’s where it makes the most sense.You need it so you don’t forget.Forget that there are palace 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at there’s a---there’s a---there’s something inside that’s yours, that they can’t touch.这就是意义所在, 你需要它, 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 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 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 他们碰不到的东西;That’s the beauty of music.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you.这就是音乐的美丽, 他们无法把这种美丽从你那里夺去。安迪认为这是人心中的希望, 而瑞德却说希望很可怕。此时画面中又出现了音乐, 旋律平稳进行, 充满思考。 (13) 安迪回到牢房发现

浅论公共艺术

项玮 (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正如人们所习见的, 公共艺术是专门为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作为概念的“公共艺术”并不是古已有之的, 正如给这种艺术形式定性的“公共”一词一样。

关键词:城市形态;公共性;城市环境;公共文明

1. 公共艺术的兴起

作为概念的公共艺术, 其定义被提出不超过50年, 但是就其形式而言, 则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始终的, 这种同步前行, 也正是公共艺术的特质以及对设计的要求所在。

1.1公共艺术的历史形态、城市背景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次伟大革命, 伴随着城市的出现, 为城市设施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拓展空间, 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的最初形式也随着出现。就视觉角度而言, 一座体量巨大的城市本身就是最大的视觉艺术, 其次则是构成这座城市的种种建筑物, 然后才是依附于建筑和整体空间的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品。但必须指出, 作为建筑局部元素的公共艺术品, 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可低估。它们往往对城市的视觉起到非常有效的补充与烘托。

在人类历史上,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作为大型建筑、广场点缀与装饰的雕塑、小品都有着悠久历史, 无论是罗马城市广场上的雕像, 还是中国宫殿里的神兽、华表、牌坊, 都是历朝历代层出不穷的, 当然, 不论他们的形式差异如何显著, 作为封建统治权利的象征和宗教传播的媒介, 它们的功能和精神含义是趋同的, 但必须指出, 无论它们跟后世的公共艺术品在形态上有多少近似, 但是在精神内涵上却有着本质不同。

18世纪工业革命后, 西方迈入城市近代化历程。生产力的提高促使城市职能和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 城市格局的变化, 城市空间的的扩张, 城市人口的的递增, 公共设施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些不仅形成了近代工业化城市的景观元素, 同时也改变着城市原有的形态和文化。这一背景也为城市建筑艺术的转折与公共艺术的兴起埋下了伏笔。就艺术而言, 这种影响也是至为巨大的。前工业革命时代的主要空间建筑材料, 如石材、木材、铸

床上放着一张玛丽莲梦露的海报, 是瑞德送给他入狱十周年的礼物。单簧管孤寂的旋律和场景的切换向人们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心理。 (14) 安迪把图书建成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 狱友们可以在那里读书消遣听音乐, 布鲁斯风格的音乐轻快而优美, 同时流行音乐的年代也告诉观众安迪在监狱已渡过十几年了。 (15) 一个年轻犯人汤米的来到肖申克监狱, 画面中轻盈的音乐象征着年轻和朝气。 (16) 汤米找到安迪, 请求安迪辅导他参加同等学历考试, 富有弹性的音乐配合着瑞德的讲述和画面切换使影片流畅的进行时间的推进。 (17) 汤米在回忆真正杀死安迪妻子及情人的凶手时音乐扭曲而紧张, 是杀人凶手的内心反映。 (18) 安迪向监狱长提出争取重新审理他的案子, 遭到了断然拒绝, 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在禁闭中安迪得知汤米考取了同等学历, 但此时画面的音乐是低沉忧郁的, 预示了汤米的死亡。 (19) 禁闭解除后安迪很消沉, 他对瑞德讲了自己以前的生活, 他说墨西哥有个地方非常美, 并和瑞德约定:如果有一天, 你可以获得假释, 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 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这段画面的音乐安静而美好, 配和影片人物的对话, 非常和谐。 (20) 安迪给监狱长擦好皮鞋后回铜、马赛克、纺织品, 在工业革命之后又新加入了钢铁、玻璃、混凝土等等新材质, 这些新元素的加入及其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建筑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也拉开了艺术形式与材料运用上的新篇章。这其中, 巴黎埃菲尔铁塔与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出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虽然它们在建造之初褒贬不一, 但是无疑的, 它们体现了近代工业的非凡成就, 也在艺术形式上则挑战和冲击了传统的艺术视觉形式, 代表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文化精神, 传递出新时代工业科技成就与自由平等的民主理念, 就概念而言, 这一气质也正是公共艺术所追求的。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 随着社会与城市的发展, 城市职能与性质也因之而不断修正、改变。“城市由物质生产和仓储中心逐渐转变为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和娱乐消费的场所。当地公共艺术概念的出现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也正是由于现代城市特性转换的需求, 才孕育了当地公共艺术重在服务公众生活, 倡导公共事物的民众参与以及提升城市精神品格的基本理念。” (1)

2. 公共艺术概念的框定

2.1公共艺术的前提

公共艺术的基本前提, 就是公共性。然而“公共”的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哈贝马斯就指出, “公共”这个概念的出现在西方至早不早于17世纪中叶。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即公共领域, 它是和私人领域向对立的, 它讨论的, 是公共事物。公共性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项权利的肯定, 在西方, 18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 奠定下了公共艺术的思想基础, 这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 它为后来公共艺术的登场铺平了思想的道路。埃德蒙·伯克指出,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 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项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人的基本权利的肯定, 几乎是每一个现代国家制宪的基础, 无论是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还是当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篇章, 都概莫能外。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社会学概念上的公共性与公共领域, 应具备若干条件:

1、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 不存在于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

到自己的牢房, 灯熄灭了, 单簧管在弦乐的衬托下平缓行进, 仿佛主人公在思考, 主题旋律就是他的内心表达。 (21) 安迪在一个雨天的夜晚穿过污水沟逃离肖申克监狱, 低沉的提琴缓缓演奏出肖申克监狱的主题, 画面是安迪从容的出逃的过程, 在安迪成功越狱后音乐不再低沉而是呈上行演奏并逐渐雄壮, 具有英雄般的感觉, 长久被压抑后释放的生命张力被放大到极限, 希望带来的能量尽情释放, 这象征着剧中人物忍辱19年来终获自由的解放。 (22) 片尾音乐:湛蓝天空下蔚蓝广阔的大海边是一条小船, 两个老朋友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 彼此微笑着……此时画面的音乐轻盈、细密、充满温暖, 画面展示给人们象征着理想的自由湛蓝的天空和蔚蓝广阔的大海;那艘小船和两个老朋友的微笑则寓意对未来美好的希望。这样的结尾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因为它将自由和希望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并且呈现给了我们。

摘要:电影音乐是由作曲家根据电影故事的要求为画面而配置的音乐, 它虽然不是单一的音乐作品, 但在影片中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音乐本身与影片画面所呈现的完美结合进行简析。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篇8

关键词:预测和计划 交流 报酬 风险

0 引言

经典名著《肖申克的救赎》自1994年上映以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人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安迪·度佛瑞具备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些素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安迪的博学、沉稳和坚定,以及对整个越狱过程的周密计划,永不放弃的精神使整个监狱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对风险的把握和及时变更,使得他获得了他人的信赖。利用这样的信任和依赖,安迪巧妙地周旋于各关键人物之间,出色地协调各种资源,从而出色的完成了越狱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 前期的预测和计划

任何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初期对于完成项目而进行的调研活动,以及根据目标和预测而作的可行性分析。

入狱之前,安迪是大名鼎鼎的波特兰银行副总裁,面对律师的指控他百口莫辩,但坚持自己清白的安迪不甘心就这么在狱中度过余生,他就像奋力挣脱牢笼的鸟儿一样向往监狱以外的自由生活,于是默默在狱中呆了一个月之后安迪决定越狱。

1.1 安迪已经意识到走法律途径不可能把自己从这个冷漠的监狱中救出,要想重新获得自由,只有越狱。以他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判断,凿穿监狱牢舍的墙壁是个可行性计划。但是要凿穿墙壁需要小巧灵便的工具和伪装,以便躲过狱卒无休止的检查。那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何处得到这个工具。

1.2 越狱成功之后必定会走上逃亡的道路,如何销声匿迹呢?不能一辈子都过东躲西藏的日子,必须有人帮安迪建立起一个新的身份,以便在茫茫人海中安度余生。

1.3 走向逃亡之后,还需要金钱来为生活提供保障。虽然入狱前贵为收入颇丰的波特兰银行副总裁,但是由于越狱之后要彻底摆脱以前的身份,所以如果没有新的收入,就算越狱成功,还是要过穷困潦倒的生活。

2 与人的交流

安迪巧妙的周旋于各种人之间的场景,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2.1 与狱友的交流。安迪从瑞德那买了一把鹤嘴锄和一张丽塔·海华丝的海报。谁都会怀疑安迪要鹤嘴锄是为了越狱,但当我们看到这把鹤嘴锄的时候,瑞德替我们说,要用这样的锄子挖一条地道出来,要六百年!当安迪用鹤嘴锄雕刻出一套国际象棋时,不仅取得了瑞德这个狱中的“权威人物”的信任,并使瑞德对弱不禁风的安迪刮目相看。

2.2 与监狱管理者的交流。由于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安迪成功的帮卫队长解决了交税的难题。渐渐的,越来越多的监狱管理人员要安迪帮忙处理税务,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交给他。名声越来越大,安迪逐步成为监狱长沃顿的洗钱工具。就这样,安迪取得了监狱的管理者们的信任,而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安迪也得到了监狱的结构图纸和废水管道更新计划。

3 工作的满意度、报酬和忠诚

一般来说,不论哪个层次的员工,一成不变的工资收入都无法激发他们最大程度的工作热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9

显然,安迪很明白这个道理,要使狱友和监狱的高层保持对自己的忠诚,必须不断激励他们,提高狱友的满意度、增加高层的报酬。

首先,安迪替卫队长合法的免去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狱友每人挣得了两瓶Tiger啤酒。当他们阳光下悠闲地喝着冰啤酒时,瑞德说他第一次有了自由的感觉。这一举动不但为卫队长节省了大笔的金钱,而且从心理和物质上都给狱友们一定的满足。

其次,安迪不顾一切的冲进监狱长的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虽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但是从她悠扬、动听的声音中,所有的犯人都从无聊、漫长的监狱生活中解脱出来,对自由生活充满了向往。

4 风险的控制

在越狱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风险始终相伴,有些是预知并可准备预案的,有些是突发性的,需要临时给予解决方案。要使风险降到最低,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具体的执行计划告诉任何人。

首先,对瑞德来说。当安迪请瑞德搞到一把小的鹤嘴锄时,安迪的解释是“想雕刻一些小东西打发监狱的时间”,并且给瑞德刻了一套国际象棋。同样的方法安迪又要了一副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以躲避狱卒的检查。

其次,对管理者来说。安迪坚持每周给州政府写信,要求拨钱修缮监狱的图书馆,六年后,政府拨了200美元敷衍了事,安迪决定以后每周写两封信。与其说安迪这么做是为了查看到越狱的有关书籍,倒不如说安迪是希望通过这件事引开监狱管理者们的注意力,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安迪会越狱。

最后,对狱友们来说。安迪从狱友那借到一根6英尺的绳子,但并没有提到绳子的用途,很多狱友都担心他会走布鲁克斯的老路。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趁着雷声和雨声穿过足足有4个足球场那么长的排污管道重返自由。

5 结论

从《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冷静、敏锐、坚定、自信的性格。安迪正是具备了这些素质,从而赢得了与狱中众多相关人的信赖,并且能够对各种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使他能对自己的越狱计划实现最大化的控制和预期。

参考文献:

[1]电影《肖申克的救赎》.1994.

[2]罗斯玛丽·汤姆森.管人管到位.中信出版社.2003.5.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9

未读之前,我猜想,肖申克可能是一个人,小说可能是写某个人的忏悔录,我很愿意这样去设想。无聊的时候,也会仅仅就书名去猜想一本书,作者拿些什么内容去吸引读者呢?银行家安迪在一次酒醉醒来后被指控谋杀,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肖申克监狱,然后在他得知真正的杀人犯是谁时却依然摆脱不了监狱,看不到法律正义的安迪暗自策划越狱,经历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在某一天顺利走出了肖申克监狱。故事叙述方式

冷静,客观,只在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深深憾动人心。

字体太小的文本,好像给人一种压迫感,要把身高一米六的人,深深压缩进小小的字符中,要把你带进作者要叙述的故事里,刚探进头,就像被铁丝网网住,不得脱身,一只手要挣脱,却偏偏整个身体被痛苦的带进网中,你只能平静的等待事态的发展,等待那种噬心的痛折磨你,然后,慢慢的,所有文字一一跳跃飞过,最后,字灵们完成所有悄悄离去,你的身心,却久久感概,不能接受那已经远去的故事,似乎现实中种种远比小说要残酷得多。

我读书总是贪快,而且每次必看目录前序,以求对作品有个大概的了解。看傅月庵的序,只是略谈了斯蒂芬金的创作生涯,以及他的作品从受困到1974年《魔女嘉丽》畅销之后,其作品大受读者欢迎,当然金钱与好运也伴随而来。只介绍说本书畅销却不会说出其内容,让人心理上很期待看作品本身。第一次的泛读自然是无功而返,好似作者娓娓道来肖申克监狱发生的种种小事,看似不值一提。第二次细读,只能是一个字一个字细细琢磨了,对于一本畅销且大众认可的书,我没有坚持以往的原则(阅读坚持不了三页的作品自动弃权不再细看)。因为看不懂的作品会激发人的好奇心,我不相信,我看不出作者所思所想。

肖申克监狱发生的事,其实外面的世界也同样在发生。本应留在监狱的人却逍遥法外,本该自由生存的公民却监禁在肖申克,或者,有的人身体不在监狱心灵却被监狱永远禁锢。世界太奇妙了!只是监狱,更多会有人性黑暗的一面。“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果真要这么去写监狱,似乎太没有看点了。

“如果每年滴一滴水在坚硬的水泥块上,持续滴上一百万年,会怎么样?

本来无罪的安迪在监狱中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每一个人,在监狱中扩建图书馆,帮助狱警和囚徒炒股,做了许多善事。他希望善行能改变他的处境,但的确大多数时候,要感化一个是非不分的当权恶人实在太难,最后,他只能选择越狱,他不能清白无辜的一辈子留在监狱。我很佩服安迪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监狱里传播良善之行,有多少人能做到?

在平凡的环境里,渐行渐远,都会改变一个人的志向与梦想。小时候的单纯快乐,长大后变得忧愁烦闷。从前看见一树繁花,一江春水,总会心怀暖意,心旷神怡。可如今,匆匆太匆匆,似乎什么都看不到了。

春天的希望是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0

好友推荐说,历史上最好看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确是,第一次看电影时,我就被主人公安迪的智慧和坚毅所震撼。十余年来,期间又看了不下5遍,每每遇到挫折和困境时,都能从中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

网络上看过多遍,寻找多年,20xx年9月,我终于如愿买到了实体的小说。

因为原著、导演和演员的努力,小说和电影都带给我们很多的生活启示和人生激励。

现实中,谁具有像安迪那样的坚忍品质,谁不能成功?

安迪感动我的,是他身上那种内敛的精神:执着坚强,那种从不崩溃的尊严和从不外露狼藉的痛楚。

安迪对雷德说过,他喜欢地质学,而“地质学正是研究压力和时间的学问”。

一直难忘作者描绘安迪浑然天成的高贵气质:即使在每一次的放风时,他仍像在神气地参加鸡尾酒会。即使在肖申克监狱,看着他,仍能感到,“他的脖子上一直是有一条领带的!”生活中,谁能拥有安迪这样挺拔的身躯?

小说的语言精彩,富有哲理。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读到这段话,我忽然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安迪爬过最肮脏的500米的污水管道,对于他来说这是生命的管道,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安迪重新获得了自由。当他张开双臂,仰望无际的四野尽情狂啸时,我忽然情不自禁地在欢笑中痛哭起来:

看,永远不被打跨的安迪尽情地拥抱着这天地间的自由!

那是珍贵的希望,给了他这一切;

那是无伦的智慧,给了他这一切;

那是不灭的信念,给了他这一切!

小说和电影都着力刻画:多年来的周密计划下,安迪用自己的知识将典狱长的黑钱全部从银行提走,并将他们揭发;他可以选择在太平洋的理想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给雷德带来了希望,他拯救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的朋友!

难忘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安迪和雷德在海滩上重逢并拥抱的镜头。在原著小说中并没有这段情节,只是雷德的猜测而已。

感觉悲剧更能给人启迪,我素来不喜华丽团圆式收尾。但是,看到这里,我却很高兴,能有幸观看到这令人惊喜到热泪盈眶的喜剧场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赏析 篇11

2 、理论背景

2.1 系统功能语法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强调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它具有表达其它符合系统的能力,是把各种意义系统综合起来的工具,它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种元功能:再现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

2.2 视觉语法

Kress和Van Leeuwen根 据Halliday的论述,把元功能看成人类任何交际系统所必备的,不只局限于语言,还扩展到其它符号系统,如图像、电子媒体和电影等多模态语篇的研究。在将图像看作社会符号的前提下,将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延伸到视觉图像的分析中,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为核心的视觉语法。[2]

2.3 视听结合理论

Van Leeuwen的《言语·声响·音乐》认为音乐同话语一样,可以通过曲调变化来表现情绪,比如哀伤的曲调是下降的,欢乐的曲调是上扬的,由音调运动、范围、力度等决定。这些因素都可以与图像相结合共同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3]

3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多模态解读

电影包括语言,图像,音乐等多种模态,Kress认为不同符号系统的整合是一项最高规范的作业,这类整合规范有两种,应用在所有元素都共同存在于同一空间内容的空间构成规范和随时间展现的时间构成规范。[4]而电影对两者都进行了应用。本文将在系统功能语法与视觉语法的基础上以对图像和视听效果的分段归纳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

3.1 再现意义

Kress&Van Leeuwen根据再现意义将图像分为两种类型,叙事再现与概念再现。叙事再现与概念再现的图像由是否有矢量来界限。(李战子,2003)

电影开始,12分41秒主角Andy第一次来到肖申克监狱,Andy仰望监狱大门,电影采取仰拍的方式来表现Andy的压抑与恐惧。高高城墙将天空切割,形成三条对角线,三条矢量将图像切割为城墙外与城墙内两部分,天空象征自由,而城墙将过去与未来分割,黑暗大门暗示Andy将面临的监狱生活,随着镜头推近,天空越来越小,黑暗越来越大,镜头上没有主角的表情但观众也能想到此刻Andy的惶恐。导演通过矢量构图精妙地为电影设置了一个颇具紧张悬念的开幕。

3.2 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在功能语法中对应人际意义,是关于图像制作者、图像所表征事物(包括人)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此事物所应该持有的态度。互动意义由四个要素组成: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3.2.1 接触

Kress和leeuwen将图像参与者目光直接看向观看者的图像称作索取类图像,而图像参与者没有直接看向观看者或图像参与者不是有生命的人和动物的图像被称之为提供类图像。这类图像为观看者提供信息。[5]电影图像多数为提供类图像,为观众提供信息讲述故事,《肖申克的救赎》也不例外,整部电影都是提供类图像。

3.2.2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体现了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Kress和leeuwen将社会距离分为6种。[2]由近及远分为: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社会近距离、社会远距离、公共距离。[6]

38分07秒是Andy在监狱的第一次转折,他帮狱友争取喝啤酒的机会,截图为Andy挚友Red劳作后在夕阳下惬意地喝啤酒。对观看者来说,Red是个人近距离,狱警则是公共距离。Red与观众的近距离试图与观众建立亲密关系,对其角色产生好感与同情感,将观众带入到他的感情中。而狱警们的社会远距离不仅让观众产生了距离感和抗拒感,同时众人的模糊面貌与无精打采的姿态也暗示这个制式化的监狱不仅麻木了囚犯也麻木了狱警,更加突出表现了这种制式化对人的摧残。

3.2.3 态度

态度主要是由视角来表达。视角可以由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来分析。[2]水平视角可以分为正面视角和斜面视角。电影中多数场景都会采用正面视角。从垂直视角看,俯视视角意味着观看者享有权势,平视视角意味着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的地位。

33分42秒Andy激怒狱警的场景,狱警处于有权势的地位,他威胁要推Andy下楼,俯视视角把观众带入到狱警视角,清楚看到Andy受压迫的地位,接着随着Andy一句话,他利用智慧把局面转危为安,视角也换到平视视角,意味着Andy利用自身能力与狱警达到了一种“平等”的关系,视角转换的巧妙运用不仅让画面更为精彩,也表现了Andy坚强的内心,他在不利条件下利用智慧争取胜利。在肖申克监狱中,Andy的镜头没有仰视视角,在这个巨大牢笼中他是弱小的,但最后他战胜所有欺凌过他的人获得自由,他不屈不饶的坚强内心感染着观众们。

3.2.3 情态

图像的情态指制作者制作图像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情态可以归纳为高中低三类,色彩越饱和,情态越高,低感官情态图像指黑白图像。[2]

开场肖申克监狱的全景,色彩黯淡饱和度低,草坪看起来像灰色水泥地,所有囚犯穿着同样的灰色上衣和深蓝裤子,暗示监狱里压抑的气氛,唯一红色的建筑也呈现暗沉的低饱和度色彩,低情态画面表现出肖申克监狱的制式化特点并奠定了肖申克监狱的氛围。反观全片最高情态的画面出现在影片结尾138分10秒,Red假释出狱,Andy已越狱10年,两位挚友终于能享受真正自由,更难得的是漫长的牢狱生涯未使他们像老布鲁克那样被制式化,他们的身体心灵都得到真正自由,蔚蓝海水、碧蓝天空和浅金色沙滩构成了一副色彩绚烂的图像,明亮色彩与广阔深度都体现了高情态量值,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与自由酣畅。

3.3 构图意义

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有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3.3.1 信息值

信息值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位置来实现。根据Kress&Leeuwen,上方与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如果某些部分被置于图像上方,另一些部分被置于下方,那么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则为真实的。

69分05秒是Andy趁找狱警的机会偷用喇叭播放歌剧,在思想贫瘠的监狱里,这歌声是对自由向往的象征,如沙漠里绿洲清泉让囚犯认识到他们不该就这样失去自我,就像Red说“虽然我现在也搞不懂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到底唱了什么,但那是我在肖申克监狱最快乐的一天。”所有囚犯都停下脚步,望着传出歌声的喇叭,聆听可能听不懂的歌声,这个位于上方的喇叭就是他们的“理想”,这喇叭代表着挣脱牢笼的勇气与希望,虽然下方的监狱才是 “真实”,但他们也应当有 “理想”,就如同Andy,不管顺境逆境,他内心从来没有屈服。

3.3.2 取景

取景是指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

100分40秒是Andy命运的又一次大转折,典狱长为私利杀害了能证明Andy清白的小偷Tommy,Andy彻底失去证明清白的机会,肖申克监狱对他而言真正成为黑洞,导演利用光影取景,将光与暗分割,象征自由的天空和喇叭与Andy分割开,虽然光明看起来触手可及,却被对角线无情划开,就像Andy明知自己清白却只能看着典狱长毁灭希望。

3.3.3 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图像中的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被放置的位置,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度的不同程度来实现。

120分27秒是影片的高潮,经历20年冤狱后,Andy终于越狱,在20年来他不间歇用手指长的小锥子挖墙后,终于从令人窒息的肖申克逃出。图片中Andy处于图像中间,是整个图像的焦点,色调饱满富有冲击力,他的双手张开面向天空,开放性的动作与手臂的矢量使视线更为聚焦,与Andy平时的低调内敛形成鲜明对比,俯视视角使他的面部表情更为突出。20年卧薪尝胆终于换来这一刻的自由,让观众充分感受到Andy内心的冲击与喜悦。

3.4 视听融合

时间 12分41秒38分07 69分05 120分27 138分10图像 1 3 4 6音乐 单簧管 小提琴 《费加罗的婚礼》多乐器 多乐器大提琴 和弦 和弦

电影语篇中,音乐也十分重要,完美的视听融合才会让影片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

Andy入狱时以平缓的提琴音开始,音乐舒缓但低沉,配合灰暗的建筑给人压抑的感觉,暗示监狱的黑暗。12分41秒Andy进入监狱,单簧管配合着弦乐,音乐到达高点来到一个小高潮,音乐声高而尖细,配合俯视视角的沉重大门,向观众传达危险的信息,让观众感觉到阴郁与紧张。

33分20秒处Andy和狱友们外出劳动,第一次出现轻松的音乐,吉他与提琴交替进行,让观众变得轻松起来,延续20秒后中断,音乐的中断往往伴随影片中人物的叙事话语,导演希望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情节上。[7]导演成功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到Andy与狱警冲突,争取到啤酒,大家坐在屋顶,夕阳洒在身上,38分07秒弦乐开始奏出温暖舒畅的音乐,和囚犯们的快乐笑脸组成和谐画面。

6年后Andy收到州议会回信,他利用这个机会偷偷打开喇叭给囚犯们播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69分05秒整个广场的人们都在安静倾听,空灵的音乐敲打着每个人的心,这一刻他们似乎都是自由的,舒缓优美的音乐穿越了国界,音乐打动了每一个人。

120分12秒电影大高潮,Andy在一个雨夜穿过下水道逃离肖申克,低缓的提琴声缓缓地开始,到Andy成功越狱,音乐渐渐高起,演奏逐渐振奋壮阔,音乐声由小到大,如Andy一样,在长久压抑后生命的张力得到释放,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自由与力量充满了Andy,他终于得到自由与解放。

138分10秒两个老朋友终于再见,在明媚海滩上微笑拥抱,所有监狱的阴霾都已不再,音乐轻盈温暖由小到大走向圆满,就如同这个温暖的结局。

电影巧妙地将音乐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两种不同的模态共同构建电影的整体意义,淋漓尽致地向观众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4、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与视听结合理论,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首先从图像入手,解读电影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与构图意义,再与电影中的动人音乐结合起来,分析他们如何共同表达电影的主题与情感,为赏析电影这样音画结合的多模态语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角度。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2]Kress, G & Leeuwen, Theo Van.(2edition)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Routledge, 2006 .

[3]Van Leeuwen, Speech,Music,Sound [M].London: Macimillan, 1999.

[4]周媛,张发祥,完美的视听融合——多模态解读《国王的演讲》电影预告片的构成意义[J].语言学研究,2011(10)

[5]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互动意义的建构[J].《四川外语学院院报》,2007(11)

[6]乔玉巧,多模态话语分析第81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贫民富翁》的电影海报[J].《文学界》,2010(8)

上一篇:世上最亲的妈妈读后感下一篇:外科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