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校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设计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各个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的号召。本文分析在线教育的特点,指出在线教育关键的地方在于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随后在理论上探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设计;最后,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给出具体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学设计;高校

1引言

2020年初,武汉发生新冠病毒引发肺炎疫情后,教育部下达《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1,2]。桂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开展在线教育。本文以《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为切入点,讨论在疫情下如何开展在线课堂教育。整体的安排如下:首先分析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在疫情条件下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之处,随后介绍了三种常用的在线教学模式:同步在线教学、异步在线教学和混合在线教学;然后在分析在线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在疫情条件下在线教育的特点合理设计在线教育方案,最后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提出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以满足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保证疫情期间高校的教学进程。

2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特点

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传播快的特点,同时由于部分感染人群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限制人们的出行,采取物理隔绝,设置较长周期的观察期成为了必须。这也是高校延迟学生开学,并采取在线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客观原因。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在线教学即也可以称为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根据这一解释在线教育必然带来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具体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由教师讲授,在同一时间教师也接收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3]。而在线教育课程,由于时空的分离,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分别进行,因此在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必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在线教育出现的时间并不晚,最早的在线教育类似于超星视频上所提供的教师的教学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并没有和学生有任何形式的互动,仅仅是根据课本和PPT的内容进行理论授课,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观看。但是这种在线教育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异步的。因此该类型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才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才可以使教学效果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要求所有的学生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往往是难以达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带宽的提速以及各种直播平台的出现,教师也可以象网络主播一样实时地讲授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同步的。好的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相互交互,适当地做出调整。但是必须考虑到,在网络同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受到交互工具的限制,教师很难在同一时刻获得几十位甚至上百位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活动。但是与简单的视频录播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异步在线教学模式和同步在线教学模式各有特点,是否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长处融合,这就促使了混合式在线教学的发展[4],以慕课平台来说明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5],教师通过直播的方法同步教授课堂内容,系统可以自动录像,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回放复习。在慕课平台中,教师可以布置作业,通过在线批改作业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学生可以给老师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课堂内容的思考。混合式在线教学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同步或者异步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因此可以说,如何有效便捷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保证高质量在线课程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

3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设计

在线教育的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融入了互联网的思维,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丰富教学过程。例如中国大学生MOCC平台上就有很多国家金品课程,同时其它的在线教学平台也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课程,有效地整合利用不同的教学平台所提供的资源,丰富教学的资源库,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同的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在教学的平台方面,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活动由于其特殊性,学生在家学习,缺乏教师的监督,学生课堂参与度必然受到影响。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统计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作为在线教学情况的一个有效的反馈。

在学生出勤考勤方面,例如腾讯会议在线平台,可以随时要求学生在线签到,同时每次上课之后可以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平台统计出每个学生上课在线时长。通过学生上课签到和学生在线时长这两组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在线上学习的情况。

在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远程在线批改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网络作业,对于选择题目和填空题目这些客观题目,很多平台提供自动打分评测功能,系统可以自动给出相应的成绩,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主观题作业(简答题或者计算题),通过在线批改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便动态地调整教学过程。

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由于疫情期间物理隔绝的要求,学生在家封闭学习,没有平时的正常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同学之间的友情,必然会对学生的正常心理状态造成负面的影响,烦躁厌学的心理也会随之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限制于专业知识的教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国家在疫情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疫情期间所涌现的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果是工科专业,则教学过程中必然设计到实践环节,其实这也是一个使学生放松心情的比较好的环节。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料,例如虚拟实验室来代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使课程整体丰富多彩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理论的教授。

4《电力系统工程基础》在线教学案例设计

本节以《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为例说明在线教学方案的设计。首先需要学生熟悉在线教学的网络平台,采取腾讯会议作为课堂的在线教学平台。腾讯会议提供了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可以同步语言与屏幕,支持教师播放PPT课件,播放相关视频实现各种媒体融合。在正式上课之前,最好提前几天与学生一起熟悉并使用腾讯会议,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心理的紧张,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第一次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网络资源方面,我们会向学生推荐中国大学MOCC平台由华中科技大学提供的《电气工程基础》这门网络课程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并不建议学生完整研修这门网络课程,关于课堂重点难度的部分,我们推荐学生观看,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由于《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属于工程实践类的专业课程,我们会推荐学生在超星视频平台观看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录制完成的《发电厂电气部分》授课视频,该视频中包含电气保护与控制装置的具体操作,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知识表述。

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舒缓压力方面,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会给学生播放中央台走遍中国节目组关于电力系统的记录短片(本人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至15分钟),该系列纪录片以科普性的方式,介绍我国在电力系统领域取得的最新的成就,涉及到西北大漠、东南沿海、西南地下工程等电力系统工程实践,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同时由于其趣味性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在疫情期间紧张烦躁的心情。

关于监督考勤措施,个人建议我们一定要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给学生说明该门课程监督考勤措施及其对于课程分数的影响。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心理有预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便于后期与学生的交流。同时以《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为例说明,我们在课程中会不定时点名,并不局限于每节课的开始或者结束的阶段,其次我们会布置网络作业,要求学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结合考勤与网络作业综合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在作业布置之后,教师定期公布答案,分析题目的难点,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容易犯错的关键部分进行有目的纠正,以使学生真正的消化吸收知识。

5总结

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高校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下,积极开展在线教育。本文首先对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指出由于时空的分离,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分别进行,因此在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必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分析基于视频录播的异步教学模式,基于视频直播的同步教学模式和基于慕课炮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如何有效便捷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保证高质量在线课程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随后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整体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设计,重点从网络资源的利用、学生的考勤和学生心理疏导几个方面开展讨论。最后,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给出了具体的在线设计方案。在线教学不仅仅适用于疫情这一特殊的情况,在疫情结束之后,在线教学也可以作为现有课堂教学方案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路西利,张久鹏,裴建中.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组织与监督[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9-20.

[2]张煦.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模式思考[J].国际公关,2020(12):278-279.

[3]陈琴.疫情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在线教学实践与反思[J].内江科技,2020,41(9):127-149.

[4]李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西班牙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9):80-82.

[5]刘峰,周楠,张云龙.基于MOOC平台的SPOC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实践探究——以电气类课程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4):39-44.

上一篇:构建中医整体护理电子病历系统下一篇: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