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承在现代短视频动画中的改编创作与传播研究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传统皮影的表现形式单一,且在传播多样性上受表现的方式的局限,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对传统皮影的表现内容进行创新改编研究,并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推广,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促进传播广泛度,提高受众面接受度,使皮影的文化信息更易被观众识别和接受,有利于皮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皮影文化品牌意识,从而促进皮影文化及其周边产品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皮影戏;文化传承;新媒体;动画;改编;

皮影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给人们带去了视觉冲击及精神享受,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发生改变,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皮影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今,我们可以将这种风格进行适当的创新改编转化,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给予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来重新认识皮影、了解皮影文化、欣赏和喜爱皮影戏剧。

一、皮影艺术的外在造型创新与内在故事改编创作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将光线、声音、美术、影像综合为一体的艺术,被称为“电影始祖”。皮影戏流传甚广,有很多不同的流派,虽各具地方特色,但本质未变,在造型、情节、传播等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

(一)皮影造型及创新

皮影人物一般是由头、躯干、两条胳膊的大小二臂、双腿、双手组成,为演出效果,影人的上身、双臂偏长,因此,影人才能在皮影戏艺人的舞动下栩栩如生。皮影除了人物造型,还有很多山川、楼宇、车轿、家具摆设等,造型与影人相应,从而更好地进行皮影戏的表演。

传统皮影的造型受创作材料的影响,多是依靠线条、镂空来表现,外部的轮廓线流畅简洁,通过夸张变形使平面造型变得生动立体,而轮廓内部则进行镂空处理。皮影人、场景道具的造型固然精美,但其造型对于现代大众的审美来说,依旧过于陈旧古朴。历史上皮影文化会根据时间、地域的变化而形成新的流派,造型也会随着时代潮流而创新改变,为继续传承,我们也需要结合时代进行创新改良。

在现代以皮影形象表现形式的改编动画创作中,从传统皮影造型的基础上分析,皮影角色可以参照真实能动关节增加能动点,使其可以做出更丰富更高难度的动作。从形象方面可以将具象与意象结合,并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在赋予韵味的同时,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的特性,给予人们视觉体验的最佳效果。从纹样上可以以情节需要进行再创作,对皮影人物场景道具进行创新,为了更加贴近现代人们的生活,借鉴传统皮影的抽象夸张、繁复优美却多而不杂的装饰纹样,并融合古今中外的纹饰特点,融入现代装饰设计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戏曲风格,设计出新的皮影造型。在场景方面,不受传统皮影表演现场灯光限制,现代创作中丰富与细化场景内容,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设计出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的皮影造型,提高受众接受度。从色彩表现来说,走出固定的“五彩”模式,可以结合现代设计色彩学,在以“五彩”为主色调的基础上,运用其他颜色丰富,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使其既能突显现代气息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的意蕴。颜色不再只需要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故事人物形象,现代动画改编创作运用新媒体形式,画面呈现的颜色更加丰富,色彩透明度的运用更加多变,与传统单一的色彩表现相比,更有利于受众在故事开端部分就快速分辨出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角色,有利于改编故事在起承转合中的经过部分,并有更多的时间来为高潮部分做铺垫。

(二)皮影戏的改编创作

皮影戏历史悠久,分化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流派,每种流派都有不同的故事与唱腔,但都脱离不了戏曲。传统皮影戏的表演剧目通常是改编自民间传说、故事,情节发展曲折,吊人胃口。但随着现今社会发展,古早的剧目在年轻一代已然过时,需要重新创作一批极具创新性的表演剧目。故事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可以是改编传统故事,可以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对祖国发展的写实。当然,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国家,当今的世界是全球化的,皮影故事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新编的剧目不单单有以前传统的长篇连续的章节性故事,还有很多的短篇故事,可能几分钟一场的表演,根据传播媒介、受众、内容和地点不同调整播放时间,其中,面向青少年的更应该重点对待,在创新过程中,融入儿童向题材,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也是皮影艺术传播的良好途径。而在创作中的重点是故事的内容质量和它所含有的引起人们思考的力量,而传统文化、现代故事和技术的结合一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无论是改编剧本,还是创新故事,都是希望通过皮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引发内心共鸣,增加生活上的趣味,传递正能量。最重要的也是让人们重新了解皮影艺术,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让皮影艺术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皮影与现代新媒体的结合有利于皮影文化发扬光大,相信传统文化、现代故事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一定会擦出让人赞叹的火花。

二、皮影戏的传播及传承

皮影戏演出所需道具并不繁重,戏箱一摆,戏台一搭便可进行演出,这点使皮影戏团队的流动演出很有优势,这也是皮影戏在过去能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影戏对表演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皮影戏从产生到过去的十几年间,是靠师父手把手带徒弟的古老教授方式进行传承。随着时间流逝,老艺术家们的相继离去,皮影也将渐渐地成为博物馆里安静的展览品。在互联网上搜索皮影戏时,依旧只有寥寥无几画质模糊的视频资料。部分皮影戏又只在特色景区进行演出,致使观众了解皮影的渠道狭窄,如果不能为皮影带来观看流量,皮影的处境只会越发艰难。在探讨皮影戏传播方式时,主要总结为三点:

(一)利用电视、广播、期刊、报纸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播

电视、广播、期刊、报纸等方式传播是如今最为传统的传播方式,其中,报纸、杂志、期刊、书籍等印刷媒介可有效的保存,具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专业性更强,容易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加速创新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

文化传播者可以借助一些时下流行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bilibili、腾讯视频等)来进行传播推广。传播者可以借助网络推动皮影文化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并根据网评来收集大众的审美特点,对皮影艺术的表现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更新改良,从而更好地促进皮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利用新型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播

如今,科技发达,在一些特定场合(如博物馆、学校、文化展等),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将想要展示的信息更简洁高效地传递给人们。在皮影文化传播方面,可制作皮影相关的互动性动画进行投放,使参观者身处空间的时间、文化氛围及其自身的视觉、听觉等融合为一体,身临其境,加强交互感及趣味性,加深参观者对皮影文化的印象,使其自发地进行人际传播。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dality,简称VR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而对于皮影的传播方面VR、AR技术也可以是一种有力的传播手段。

2017年,故宫推出了《故宫VR体验馆》项目,借助VR技术,使观众行走、触摸和体验历史场景。皮影虽为平面图像,但是,在一个三维空间中摆放多种平面图像,也可形成立体场景,类似于立体纸雕,此种不同于传统皮影的二维展示,而是将多种平面转化为立体,突破二维界限,让观众行走在由皮影构成的大场景中,同时制作一些动画,并提供一些类似于情景游戏的交互选项,借助VR技术所提供的在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模拟,与皮影人物、场景道具进行真实有趣的互动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形成一系列流程体验,让观众融入以皮影风格为基础的故事中,加深观众对于皮影艺术文化的认知。相比于VR技术,AR技术更加“轻便”,VR技术虽然能给人们富有真实感的体验,但其造价颇高,且需要单独开辟出一片空间来进行交互活动,AR技术不及VR体验的真实性模拟,但现今AR技术的大多可以依靠手机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其带来的视觉体验与趣味性,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在如今更受欢迎。例如,前不久刚上市的游戏《闪耀暖暖》所推出的AR体验,可以让游戏中的主角“暖暖”通过摄像头与手机屏幕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仿佛暖暖本人就站在眼前,与暖暖进行现实互动。例如,腾讯近年出现的QQ-AR超级英雄集结令,在摄像头的扫描下摆出蜘蛛侠发射蛛丝的手势,就可以开始玩一款关于蜘蛛侠的小游戏。而据官方统计,在蜘蛛侠电影上映期间,参与活动的体验人次达千万人次。可见AR技术的新颖与趣味性对人们十足的吸引力。在皮影与AR技术的创新结合中,可以提取皮影人物、动物、建筑、场景等元素,制作为体验AR技术的“引”,利用手机软件扫描提取的二维元素,唤醒三维模型,给予模型一些互动命令、语音、科普等,使模型变得更为鲜活。扫描多种元素或可产生互动,例如,同时扫描两种相连元素,便可上演一段皮影剧情,每种元素都有属于自身的剧情或者科普,这也会使展览更加有趣,将静态的展品赋予生命。此项技术可运用至博物馆、展览馆或文创周边产业,也可将元素制作为笔记本、文具包装、贴纸、抱枕等售卖,以拉动周边文化商品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的传统文化产业。

三、结语

如今,我国十分重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但其数字化进程仍然缓慢,许多的文化遗产依然经不起时间的消磨。皮影艺术虽作为具有浓厚中华特色的文化之一,但终究抵挡不住时间的冲刷,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加快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皮影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对皮影人物、道具、场景等进行创新设计,构思创作与时代相结合的剧本,并运用新媒介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推广,提高受众面、大众接受度,促进传播广泛度,使皮影文化信息更易被观众接受,同时,加强皮影文化品牌意识,促进皮影周边经济发展和皮影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强.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创新分析[J].艺术评鉴,2018(17):154-155.

[2]吕云霄.浅谈现代媒体影响下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3(10):61.

[3]马冲,马金龙.皮影剧本整理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3):80-81.

上一篇:分析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下一篇:机电安装工程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