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源视域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民办高校办学者、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探索、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殊性, 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能找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

1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生源呈现出新特点

我国民办高校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了中国教育研究机构的高度专注,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高教研究中心等多家教育研究机构开始对最近几年民办高校学生家庭特点进行调查研究, 公布的数据显示, 民办高校学生父亲职业背景以个体户或私营经营者、农民或渔民、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它们分别是23.6%、22.6%和15.1%, 三者之和为61.3%;民办高校学生母亲职业背景以个体户或私营经营者、农民或渔民、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它们分别是19.7%、33.7%和13.5%, 三者之和为66.9%。

调查显示, 民办高校学生来自个体户家庭、私营经营者家庭、农民家庭、渔民家庭以及工人家庭的比例高达60%以上。研究表明, 父母的文化层次和职业特点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其独有的特点。

2 生源背景下的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家庭是人社会化的第一块基石, 家庭教育在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形成中, 起着奠基作用。父母通过对子女有意识 (显性的) 和无意识的 (隐性的) 教导, 使子女形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范, 培养其道德情操, 指导生活目标, 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 培养社会角色感和行为, 形成个性。[2]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 受家庭背景的影响, 他们入学后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等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 个性张扬, 但注重亲情。当代大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张扬个性, 展现自我, 而且表述更直接。民办高校学生因其自身学习经历和家庭背景原因, 个性更多样, 自我张扬更鲜明。他们内心深处对进入民办高校就读不满意, 用张扬的个性有意无意对抗着来自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然而, 在他们乖张行为的背后, 隐藏着一颗颗温柔易感的心。从小, 父母就对他们细心呵护, 悉心培育, 父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亲情成为他们成长的珍贵养分。对于父母的艰辛和大爱, 他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2) 心理自卑, 容易失衡。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因考场失利、学习偏科或不用功未能进入公办高校, 也有一部分学生考分不低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公办院校, 进民办院校实属无奈之举。在与公办院校比较中, 越发感觉自己的学校层次低、没名, 认为在民办院校学习低人一等, 自卑心理较浓厚, 有的甚至悲观失望、情绪灰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勇气。更有一些学生把关注点转向了学习之外。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会在装扮上表现出优越的一面, 他们会成为校园中风头很劲的一族。而民办高校学生60%来自一般家庭的事实, 又让很多人不能随心所欲, 强烈的自卑感笼罩着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在这样的氛围中, 攀比会引发一些人心理失衡, 出现一些偏颇的认识。

(3) 职业意识较强, 但对就业感到前途渺茫。研究认为, 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 就决定了家庭所提供的物质支持在起点和基数的较大差异, 而这种差异会直接导致对子女早期社会化的教育尤其是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3]民办高校学生60%以上学生来自个体户、私营经营者、农民、渔民或工人家庭, 这种平民化家庭把教育目标更现实地定位于“有一技之长”。同时, 民办院校就读的现实、家庭负担的高额学费, 让民办院校学生自卑感、负疚感和责任感强烈地交织在一起, 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业就成了他们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 民办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功利性的心态更明显, 他们会花更多时间、精力学习实用性、功利性知识和技能。在积极为未来就业谋划的同时, 社会现实也困扰着他们, 所谓“父亲时代”的到来, 让他们感到现实的残酷和些许的无奈。研究表明, 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 则拥有的权力越大, 社会关系越多, 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 家庭背景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数据显示, 家庭背景越好, 毕业时的落实率越高, 反之, 则较低。父亲职业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者的落实率低于平均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子女的落实率比农民子女高约14个百分点。[4]

生源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呈现出不同于公办院校的特点。在把握青年学生普遍性的同时, 也要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应有所区别, 从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出发, 增强针对性, 才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 生源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从生源角度看, 民办高校生源与公办高校生源的确存在着较大差异, 生源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公办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民办高校不能生搬硬套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必须客观了解本校学生的家庭出身背景, 科学分析在这一生源背景下的学生思想特点以及行为特点, 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寻找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路。

3.1 学会利益分析法, 抓住主要矛盾

民办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经济、就业、人际交往的各种压力, 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呈现出独特性。民办高校要想搞好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动机, 进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之道。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引起人的思想动机的基础, 利益得失会影响人们的情感,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相应的变化。思想动机是人们利益的反映, 要把握人们的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产生的原因, 就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人们由各种物质利益的诉求所产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亲近学生, 了解学生, 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利益与发展, 把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的利益与发展, 学会把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同社会的需求与进步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能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客观上就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追求的最佳效果。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利益分析方法时,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生源背景下的学生, 把握他们对各种利益的需求结构, 只有充分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利益需求,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才能对症下药, 才可能处理好实际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3.2 主打亲情牌, 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亲情是一切美好情感的基石, 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效果, 难在效果, 亲情教育破解了这个难题。亲情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甚至是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说亲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载体。民办高校生源特点更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以人为本的亲情教育融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工程。民办高校学生60%以上来自个体户家庭、私营经营者家庭、农民家庭、渔民家庭以及工人家庭, 一般的家境与高昂的学费形成强烈的对比, 很多学生对父母有着深深负疚感, 他们感激父母无私地付出, 负疚与热爱衍生出极强的责任感, 民办高校学生职业意识较强多源于此。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这一突出特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抓好亲情教育, 是民办高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途径。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爱能打开人身上最隐秘的源泉, 而从其中将永远潺潺的涌出生气勃勃的善来”。可见一种爱心可以培育出万般善的情感来。对父母的热爱会激发学生看到自己心灵中善的本质。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见缝插针, 教会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在感悟亲情和接受道德滋养的同时, 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 进而推己及人, 使学生在关爱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 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 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充满人情味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 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3.3 加强就业指导, 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统包统分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 大学生在享受自主择业自由的同时, 就业过程中随时面临着激烈竞争。民办高校学生在社会用工中的弱势, 尤其是民办高校生源特点造就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学校的社会声誉以及家庭背景让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到,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 必须掌握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因此, 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有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热情。从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看, 大学生积极追求学业上进步的这种需要是现实的、合理的。然而,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光是从“智育”的角度出发。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如何使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想学生之所想,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就业指导。聚焦学生就业的同时, 民办高校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从专业背景出发, 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道德,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60%左右来自个体户或私营企业、农民或渔民、工人家庭, 这种生源特点使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除具有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外, 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分析民办高校生源特点, 把握生源带来的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转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才能切实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生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北京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05至2006)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8.

[2] 杨启光.家庭教育资源的内在认知及外在支持[J].当代青年研究, 2007 (2) :77~80.

[3] 李欣欣.家庭的社会地位与子女早期社会化[J].当代青年研究, 2007 (1) :68~71.

[4]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3) .

上一篇: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分析及路径思考下一篇:核桃的种植管理与效益评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