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能力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政议政能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研究

摘要:参政党是政治协商的核心主体之一,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参政党的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参政党只有不断提升协商能力,才能实现从协商“载体”向协商“主体”的转变,真正发挥协商民主建设主力军的积极作用。参政党协商能力的形成要素主要是政治把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大环境的局限和自身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协商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协商动员能力不强,协商意见转化效力不高,协商议题代表力不突出。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要不断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健全规范协商工作管理机制,提高协商组织和动员能力,增加协商锻炼和参与机会。

关键词: 四个全面;参政党;政治协商;协商能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党是政治协商的核心主体之一,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参政党的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参政党只有不断提高协商能力,才能实现从协商“载体”向协商“主体”的转变,真正发挥协商民主建设主力军的积极作用。

一、协商民主及其发展

(一)西方语境下的协商民主

“Deliberative Democracy”曾被译为“商议民主”或“商谈民主”,后被通译为“协商民主”。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Joseph M. Bessette)在《协商民主:共和国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在学术意义上使用“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1]。此后,众多的西方思想家介入讨论。罗尔斯、吉登斯、哈贝马斯等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界领军人物都是协商民主的倡导者。西方学术界兴起了研究协商民主的热潮。罗尔斯在其代表作《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中论述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理性基础,并为公共理性制定了具体的规则。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等著作中提出了相对于共和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第三种民主模式,即协商政治模式。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在一些关键要素上达成了共识。西方语境下的协商民主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的一种民主模式。其兴起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突和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困境的回应,是行政领域民主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协商民主在西方国家初步形成了五种主要的实践形式:政党协商、协商民意测验、公民陪审团、专题小组协商、大规模协商会议等[2]。其中,政党协商是多党制国家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之一。比较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参考意义。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更长的历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仁民爱物”“民胞物与”“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传承,为协商议政带来了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民族共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从西方国家“舶来”的,而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长期演变的结果,是中国各先进阶层、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及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发展的一种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在实践中提炼和建构理论体系的道路,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获得了蓬勃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愈加成熟。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在党内文件中作出了相应的表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把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予以明确。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协商民主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分为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等。从目前的实践看,民主协商和参政协商较其他几种形态的协商民主发展得更为成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我國的政治协商渠道主要有两条: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执政党同参政党通过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进行的协商。政党协商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全国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有关重要文件;宪法的修改建议,有关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有关重要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建议;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建议人选;关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大问题[3]。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人民政协的各种会议、专题调研报告、政协委员提案等,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的协商。参政党是我国政治协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协商民主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法治和社会建设的新征程,确立了新形势下执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参政党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在助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而且包括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其二,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国防、军队、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广泛开展将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协商民主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因此,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加强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建设,既是政治、经济、法治和社会建设新形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执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二、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协商能力是民主政治主体就其关心的问题开展公共协商的主观条件。它不但是参政党政治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各民主党派有效履行职责的基本保证。参政党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参政党协商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参政党协商能力构成的具体要素,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涉及。有的学者认为包含政治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创新能力[4]。有的学者认为协商能力实质是参政能力[5]。从实现方式来看,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往往体现为通过对话、讨论、沟通、辩论、协调甚至妥协等手段表达所代表利益群体的立场、观点和诉求,最终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从组成结构来看,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实际上是把多种能力集合在一起而体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

笔者认为,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阐释,结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和我国参政党的协商宗旨,参政党协商能力的形成要素主要是政治把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政治把握能力是实现有效协商的基础。民主党派在决策参与中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协商理性和政治共识。理想的协商结果是达成理性合作下的政治共识。在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各民主党派代表所联系群众在谈判、协商、对话、沟通的基础上作出均衡和互利的理性抉择。这对协商民主制度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背景下,民主党派要提高在政治协商中发表真知灼见的参政能力,必须高度凝聚与执政党在长期实践中达成的合作共识,牢固树立党派的利益代表意识、全局意识及政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把握能力。只有这样,参政党才能在协商中发挥实质主体作用,避免协商合作流于形式。在实践中,参政党的协商能力还受到自身组织动员能力、议题选择能力、调研能力、意见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参政党协商能力的现实状况与问题分析

(一)参政党协商能力的现实状况

协商能力可以通过协商实效直观地反映出来。协商实效对协商能力具有反作用。民主协商有没有实效,一要看能否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二要看能否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三要看能否进入党政决策环节,影响决策乃至转化为决策。在长期的政治协商实践中,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协商能力,在各种协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政治协商氛围的不断形成,在各类参政议政的协商活动中,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协商效果都有优异表现。在大政方针及中共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协商中,民主党派意见的采纳量占据了可观的比例。中共十八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吸纳的党外人士意见占比近7.7%。十一届全国政协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共提出提案1 347件。其中,各民主党派中央的优秀集体提案有54件。2014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114件。其中,102件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这充分显现了参政党的协商组织能力和协商成果的质量水平。

(二)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大环境的局限和自身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参政党协商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笔者结合对浙江省各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协商组织管理能力不强

政治协商的组织管理需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目前,多数民主党派的职能部门建设尚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协商任务对组织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受到机关编制的限制,浙江省各民主党派的省级机关专职人员一般有二三十人,地市一级的民主党派机关往往只有三五人。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组织、宣传、调研、社会服务和内部管理工作。课题组调查发现:各民主党派浙江省委会的政治协商工作大多由参政议政调研处负责组织,有些专题性或临时性协商活动由办公室协调安排;市一级机关仅有两三名行政人员统管各条线的工作,基本无法设置负责政治协商工作的专门岗位。随着各种协商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协商内容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协商工作的组织难度越来越大。民主党派机关大多为繁重的参政议政任务所困,处于被动应对甚至临场救急的状态,更多地是在扮演提案、建议的搜集、中转角色,难以在提升协商质量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2.协商动员能力不强

一方面,参政党对外发起协商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民主党派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有主动提出协商议题的职责和权利。但在协商实践中,由民主党派发起的政治协商活动为数不多。大多數时候是在执政党、人大或政府部门提出协商议题后,民主党派才被动地参与协商。由于准备时间仓促、调研未及深入、信息掌握不足等客观原因,参政党在协商中对议题的把握不够透彻,提出的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降低了协商效力。主动提出议题、发起协商,要求参政党就有关议题做好充分的前期酝酿准备,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各民主党派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

另一方面,参政党对内动员成员参与协商的能力有待加强。开展高质量的专题协商、深度协商,需要调动民主党派成员的集体力量。多数民主党派参加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和专题协商活动的人只限于主要领导、政协委员或少数骨干成员。每年的重点调研课题通常由民主党派领导带队主持。民主党派领导参加得多,普通成员参加得少。这种状况导致大多数民主党派普通成员认为,政治协商、建言献策与己无关,既不知情又无缘介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普通成员的集体协商意识和参政积极性。民主党派的集体智慧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目前,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动员中采用的激励措施主要有两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是通过评先评优对参政议政积极分子、骨干成员进行表彰。物质奖励主要是对提交建议并被采纳的成果作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赏。由于评比指标和经费数额都很有限,这两种激励方式的力度、效果都不够理想,难以充分激发全体成员的参政热情。如何调动更多成员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极大地考验着各民主党派的对内动员能力。

3.协商意见转化效力不高

无论对于民主党派组织还是成员来说,政治协商的成就感和价值追求更多在于协商意见建议能够被采纳、被落实,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或者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益。实践中,虽然各民主党派的大量提案被立案、交办,但是真正发挥效用的提案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程度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成员比较少。目前,有不少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任职。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担任副职,决策权限有限。在专题协商调研中,他们如果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咨询渠道就不顺畅,掌握真实信息就会遇到壁垒。这加大了民主党派提出高质量决策建议的难度。

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征集提案建议的模式有待改进。浙江各民主党派大多采用“课题立项”模式来组织参政议政。民主党派成员主要通过“申报选题-论证评审-课题立项-提交报告-课题结项”的程序建言献策。这种提案组织模式有利于提高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提案征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但是,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定期开展的政协协商和例行协商会议的先期准备,不适用于执政党或政府部门发起的临时协商。不少地方的民主党派在组织课题申报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借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学术性研究课题的申报方式,要求进行详细的论证。论证内容包含前期研究基础、研究思路、研究要点、研究意义和方法等。这不但大大增加了课题申报者的工作量,而且让不擅长学术文体撰写的非理论界民主党派成员难以胜出。“课题式”建言献策的做法往往导致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学术性很强。研究成果的理论性、超前性逾越了现实,不适用于指导当下的实践,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转化为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措施。协商效果不理想。

4.协商议题代表力不突出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来自不同界别,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界别的代表性和议题的特色性是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重要优势。在协商民主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各民主党派参与公共议题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随着各民主党派成员发展趋同程度的不断加深,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界别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民主党派参政协商的领域逐渐宽泛化,界别代表性趋于弱化。各地举办的代表性专题协商的次数还很少。民主党派主动发起政治协商的能力比较薄弱。协商专长、強项的拓展缓慢。协商成果的界别特色不够突出,无法充分代表所联系群众的特殊诉求。各民主党派关注的议题交叉重叠情况较严重。这导致了重复调研、资源浪费等低效率协商的局面。

四、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协商民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参政党协商能力的不断提高,既是有效履行协商民主责任的要求,又是推动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保障。协商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赖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不断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

政党意识是政党成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导向。政治共识是政党意识形成的基础,是凝聚政党成员的核心力量。近些年来,各民主党派在新成员的发展中纷纷打破界别门槛。民主党派成员的背景、身份、行业不局限于所代表群体。党派的界别特征愈发弱化。民主党派成员结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状况,给民主党派政治共识的形成带来了新考验。在政治协商开展过程中,各民主党派成员关注的议题越来越分散,难以凸显自身的政治特色,难以有效表达界别群体的利益诉求。这种情况的持续加剧会影响民主党派的党性基础。应将其作为参政党建设中亟待探讨的严峻问题看待。

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是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思想保证。政党意识的提升有赖于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党性教育和理论素养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快民主党派界别内优秀成员的补充发展,保持政党的主体代表力。参政党凝聚政治共识,要着力夯实三个基础。一是夯实成员对本党派政治目标、政治纲领和政治职能的认同基础。引导成员在政治协商中优先选择体现本党派界别特色的协商议题,在意见表达中坚持政党特色和代表性主张。二是夯实民主党派内部团结协作、集体精神和大局意识的氛围基础。要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形成政治协商的集体行动意识。三是夯实民主党派成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基础。要培育他们表达政治态度的能力、参与政治协商的能力、表达民意诉求的能力。

(二)健全规范协商工作管理机制

课题组在对浙江各民主党派的协商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有的党派难以清楚统计出历年参加的政党协商活动的次数。原因在于目前民主党派机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政党协商组织管理机制,未明确协商工作的部门分工。一些临时性的协商活动往往由接到通知的机关处室随机分派,没有归口统一管理。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协商的组织化程度,不利于提高协商的集体合力。现阶段,各民主党派应加强对政党协商工作的运行管理。部门分工比较细的民主党派省级机关,应首先明确政党协商活动的分管部门,最好是统一由参政调研部门组织、协调和安排。借鉴政协协商提案的组织程序,把协商形式、时间都已经固定下来的程序化政党协商和重大事务的例行性协商活动等列入参政议政职能部门的常规性工作项目。要定期发布协商议题征集信息,召集协商活动准备会议,广泛征集协商意见建议。对于由不同部门发起的专题性协商活动,可以根据议题内容分配给对应的专业委员会,使各专业委员会成为协商信息搜集、对策准备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要着力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健全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与专业委员会及基层组织的联系制度。健全民主党派上下级组织参与协商工作的协调机制,提高应对各类临时协商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决策建议能力。只有加强协商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才能有效提高政治协商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确保协商工作的成效。

(三)提高协商组织和动员能力

协商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协商成果的质量就越高。政治协商作为民主党派重要的参政议政工作,应当是集体行动而非个人行为。参与协商的民主党派代表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成员,在协商活动中都是代表党派的界别、承担党派的责任。课题组对多个民主党派省级部门的调查发现:民主党派对政协协商工作都很重视,参与政协协商的组织化程度较高,已经确立起一系列成熟的提案征集机制;对政党协商的统筹管理还很薄弱,大多尚未形成集体参与的浓厚氛围。因此,提高政党协商的组织动员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各类政治协商活动的集中管理机制,统一政协协商和政党协商的前期预案准备程序,健全民主党派内部意见、建议征集制度,形成政治协商议题的提前发布、征询惯例,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平台的功能,畅通协商信息的内部沟通渠道。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参政议政的激励方式,增强协商动员的效果。民主党派成员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有自己的事业归属,提出的建议大多针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他们参与政治协商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改进工作的愿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所提意见建议得到落实能够让他们获得一定的价值满足感。因此,在协商激励方式上,除了采用以往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手段外,还应及时向民主党派成员发布协商建议的追踪反馈信息,邀请参政议政积极分子参加政治协商活动。这不但有利于强化民主党派与广大成员的参政联络纽带,而且能够起到更好的协商激励效果,激发民主党派成员更强烈的协商参与愿望。

(四)增加协商锻炼和参与机会

参政党较少主动发起协商的主要原因是协商的参与者多为民主党派领导。他们为繁忙公务所累,难以有精力部署主动协商工作。民主党派的普通成员由于缺少协商经验,大多不具备主动提出协商议题的能力。因此,把政治协商从少数人的行为转变为集体行动,扩大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协商活动的覆盖面,是提高民主党派协商能力的必由之路。今后,要加强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骨干力量的储备、選拔,重点培育提案建议积极分子、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在政府部门有任职或挂职经历的后备干部、有较强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家等优秀民主党派成员的协商能力。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协商锻炼机会,逐步扩大协商范围,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形成主动协商的集体意识。参政党还要注重对所提提案和意见、建议的追踪办理和反馈监督,以民主协商的实效调动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发起协商议题的主动性。当然,提高参政党的协商能力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健全政治协商的体制机制。只有增加协商机会、拓展协商深度,参政党才能在更广阔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切实发挥民主协商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陈家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 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王英津,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3]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5-09-23(5).

[4] 石媛.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刍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33-36.

[5] 郑宪.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28-32.

责任编辑:林华山

作者:杨艳东

第2篇:律师参政议政优势及现状分析

摘要:律师是新社会阶层中文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既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执业经验,又具有独特的参政议政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活跃在参政议政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一方面律师执业活动的特点为其参政议政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律师在我国的特殊社会定位,也制约了律师更好地参政议政。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律师;参政议政;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在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逐渐产生了政治上的诉求,渴望享有政治上的“话语权”,因此近年来新阶层人士参与政治的意识不断增强,并成为执政党统战工作的重点。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中发[2006]15号文件强调了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新的社会阶层概括为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指出广泛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新的社会阶层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律师是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群体,与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被归类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由于其执业和教育经历等原因在新阶层中独具特色。据司法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执业律师已达14.3万多人。律师事务所1.3万多个,共办理诉讼案件855万多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423万多件,为1.6万多个政府部门和26万多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开展义务法律咨询2243万多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多万件,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律师的服务领域也不断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由传统的诉讼领域向非诉讼等多层次、多领域拓展。同时,律师的社会角色也不断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在法律服务者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律师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其社会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司法环节。律师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中独具特色的群体,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清贫、风骨、独行乃至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也与曼海姆阐释的“在沉沉黑夜中担当守更人角色”的人文知识分子大相径庭,他们是一群在传统体制外自主择业、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总体上收入较高、与商业保持密切关系、以知识谋生的新型知识分子,在个人资产不断增加的同时,渴望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话语权,呈现出积极的参政议政心态。

一、律师参政议政的必然性

1、律师参政议政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和律师制度起源于古罗马绝非偶然。古罗马发达的小商品经济,活跃的市民阶层和较完善的奴隶制民主制度,是律师和律师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从起源上看,没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律师和律师制度。然而律师参与政治并不是从律师制度创始之初即发生的,而是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当政治对法律的需求达到一定的程度、律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时,律师参与政治才成为可能。因此,尽管律师与政治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但也不可能在律师制度创立之初即提出政治参与的要求。换句话说,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了政治,才使政治对律师的需求成为必然。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把律师理解为平衡民主的强大力量,在他看来,律师充当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一种桥梁,既依靠其特有的权威联合平民制约政府的权力,成为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坚强壁垒”,也制约民众的民主热情,从而维系政治民主制度的存在。

2、律师与政治素有天然的紧密联系

法与政治都是社会上层建筑,它们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无论其属于何种类型,都是统治阶级政治意志的集中体现。法律是政治的产物,同时又是维护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工具。法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和统治阶级的政策,巩固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社会关系,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法律秩序。而律师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律师制度在政治格局中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意图和法律的价值,也就是说,律师是通过其执业活动来宣扬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和立法意图,最终将统治者的意志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意志,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同时通过律师的执业活动来消弥社会矛盾,使社会矛盾在法律的柜架内得以解决,以实现巩固政权的最终目的。

3、律师参政议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使社会结构在较大程度上由原先的以政治分层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分层为主,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使公民有了主动进行利益表达的愿望。因此经济发展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助动力。包括律师在内的新阶层人士的产生和崛起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政治现象,表现为这个阶层是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发展壮大的,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事业取得成功、财富获得增加的同时渴望参与政治,希望通过参政议政来表达和维护经济利益,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相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拓展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空间,使得新阶层从产生伊始即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联系在一起,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参政议政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包括律师在内的新阶层人士参政议政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二、律师参政议政的独特优势

1、执业的广泛性是律师参政议政的社会基础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律师的执业范围广泛,涵盖社会所有的经济生活领域,业务范围涉及到刑事、民事、诉讼、非诉讼、个人、政府法律事务等各个方面,执业对象包含了企业、个人、犯罪嫌疑人、社会困难群体等社会的各个阶层。目前我国律师的业务已经开展至国际、港澳台等地区,业务种类涉及婚姻家庭、医疗、房地产、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经济

合同纠纷、证券、反倾销、公司上市、行政纠纷、政府部门顾问等多个领域、多种学科。在履行传统的刑事辩护、民商事代理业务的同时,律师积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参与了农村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建设、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经济改革和经济活动。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始终工作在司法领域和市场经济最前沿群体,与社会各个层面有广泛的接触,上至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涉足不同行业和不同阶层,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他们了解社会矛盾和群众疾苦,能够倾听不同阶层的意见和呼声,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公信度。律师执业的广泛性为律师参政议政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执业技能是律师参政议政的先天优势

作为一名律师必须具备两个显著的执业技能,一是分析能力,二是表达能力。律师的这两项技能使其在现代民主法治体制下更容易参与政治,进而实现其政治目标。马克斯·韦伯对此有精彩的分析:“自政党兴起之后,律师在西方政治中所起的作用并非偶然。通过政党来经营政治,就意味着通过利益集团来经营政治。……如今的政治,极大程度上是在公众之中利用言辩和文字来操作的。增强文字的效果,恰好是适合于律师来做的工作,而不是完全适合于文官的工作。……训练有素的律师,擅长为客户的利益作有效的辩护,在这方面,律师所显示出的优势,要优于任何官吏。”在我国诉讼程序改革之后,律师在法律教育和执业经历中培养的分析问题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庭审中得到了发挥。他们精通法律,能够区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界限,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等等。这种庭审上的技术规则契合了政治的技术规则,使得律师参政议政具有先天的职业优势。

3、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律师参政议政的人才优势

在诸多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中,教育因素与政治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因为教育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竞争意识、兴趣感和责任感,同时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越高,反之,教育程度越低,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越低。律师群体在新社会阶层中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目前我国律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已超过47%,而且随着我国法治改革进程的深入开展,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硕士、博士学历人才加盟律师队伍日益增多,法律院校、法学研究机构教研人员作兼职执业律师也是普遍现象,律师界已成为公认的知识素养较高和人才相对集中的行业。律师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知识底蕴,是其参政议政的人才优势。

三、律师参政议政的困境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新阶层人士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当前,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包括执业律师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参政议政的问题,并已着手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情况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中央统战部已将律师参政议政纳入“社会专业人士参政议政问题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课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也下发了《关于开展律师参政议政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可以说,在律师制度恢复30年的时间里,律师参政议政即引起领导层的关注并已列入议事日程,其进程之快是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的。目前我国律师参政议政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利用法律专业的优势,积极参加立法活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会民生,维护合法权益。目前全国共有3415名律师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律师队伍已经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二是加入民主党派。目前,在各民主党派成员中,都有不同数量的律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社情民意)等方式向统战部等部门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党派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提案、议案的形式,间接向人大、政协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调研,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统战部门反映有关问题,以实现参政议政的目的。三是结合执业活动参政议政。如担任各级政府的法律顾问,帮助政府处理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党的有关部门举荐律师群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担任特约监察员、社会监督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参与人大以及政府的涉法涉诉信访;开展法律援助;律师进社区、进乡村,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法律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等等。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律师参政议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更应正视某些客观存在的制约律师参政议政因素:

1、选举制度上的某些不完善减少了律师直接参政议政的机率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产生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按区域或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二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推荐;三是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推荐。我国各级律师协会既不属于党派系列,也不属于人民团体系列,这种人大代表候选机制就把律协组织挡在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单位之外。同时由于律师执业的性质决定了律师很难被其所在的行政区域选民所了解,律师直接由选民推选为人大代表的机率很低。在人民政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界别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不同的界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利益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基本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阶层的不断涌现,现有的界别设置以及界别中的委员结构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历届“两会”期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增加法律专业人员名额,在全国政协设立法律界别,以体现新阶层代表人士在政协组织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律师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

2、现有的人事制度削弱了律师的参政议政热情

在发达国家,法官、检察官、律师已形成职业共同体,律师职业与法官、检察官乃至法学教育工作者之间职业互换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常规现象,律师虽然也是自由职业者,但是不受编制限制。在我国由于受人事制度的制约,律师与法官、检察官虽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且都要参加严格的司法考试才能取

得任职资格,但是律师与其他政府机构、司法机构职业互换的可能性极小(目前只有法官、检察官辞职去做律师,少有律师直接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担任法官、检察官的,除非是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开招考),作为专职律师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辞去公职,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代管,成为社会化的“民间法盲”,难以进入政治职业行列。这种单向的、不可逆的人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律师的政治抱负和参政议政热情。

3、现有的社会定位使律师难以发挥参政议政的优势

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初始阶段,律师被定位为“国家法律工作者”,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并称为公、检、法、司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根据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被定义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并没有明确律师的政治定位。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又把律师归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成员,使律师彻底摆脱了“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律师被推向市场,绝大部分律师事务所也踏上了合伙企业之路,我国律师的社会地位逐步“边缘化”。随着律师业务的不断拓展,律师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律师职业的认识缺乏客观性。这种认识一方面来自中国本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响,政府部门、权力机构歧视乃至排斥律师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在司法过程中,律师与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官、检察官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也存在限制律师行使权利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不少律师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商业化造成的。由于我国律师法没有赋予律师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也没有确定律师职业非商业行为,导致多数律师不谋“政治前途”,而奔“经济钱图”,疏于学习和提高知识,对法律专业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较欠缺,在处置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时,往往缺乏政治家应有的敏锐性和政治觉悟,影响到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难以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优势。

4、律师协会的组织管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体、活动为抓手,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以社团为纽带,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包括律师在内的新阶层人士日益表现出参政议政的热情,但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组织系统。律师协会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依法对律师实行行业管理。当前律师协会在加强对律师业务指导、交流工作经验、维护律师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律师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律师尚未能单独组成界别参政议政的情况下,要有注重地发挥律师协会群体性代表的作用,逐步增强律师参政议政的组织化程度,形成更加有效而成熟的参政议政主体。

总之,律师参政议政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在律师制度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在我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正视我国律师因国情不同而与国外律师,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律师在社会定位、政治角色、整体素质、业务领域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更应看到现阶段我国为律师等新阶层人士参政议政创造的条件和提供的机遇。因此如何拓展律师参政议政的渠道,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编辑:魏 方]

作者:张文举

第3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提升探析

〔摘要〕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多年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质量。为此,应通过严把“入口关”、挖掘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

〔关键词〕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案;制约因素

在我国,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多年来,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提交议案、召开座谈会、到各地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等,履行自己的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和妨碍了民主党派成员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为此,必须集智聚力,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

一、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政治职能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别于西方政党之间的博弈竞争,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我们党和政府时刻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制定能够反映民意、更加民主科学的方针政策,是对执政党执政行为的一种必要补充。

(一)参政议政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独特方式,是新型政党制度所明确的基本职能。它之所以独特,之所以能够体现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或合作党的关系,各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成功实践,有效避免了西方各政党之间互相攻击的缺陷,有利于形成巨大合力,进而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二)参政议政有助于推动执政党科学执政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在于其在参政议政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这一重要作用是由民主黨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民主党派成员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这样一个群体可以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非常有益的意见建议。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行为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行为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对它的一种必要补充与辅助,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执政。另外,除了必要的协助外,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还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产生有力监督,在中国共产党研究制定政策时通过有效参与,提出一些意见建议,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以防偏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纠偏并进行有效弥补等。这样的参政议政可以帮助中国共产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三)参政议政体现了广泛的利益表达功能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 〕。对于政党来说,其组建的目的就是维护一定群体的利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目的之一就是代表、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诉求。由于民主党派本身所处的群体遍布各领域,加上民主党派成员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就使得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群众来自各行各业,其反映的各方群体的利益诉求就比较全面,而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各民主党派在组织群众、充分发动社会力量、联系各行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参政议政可以更大程度地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各种有益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多作贡献。

二、制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的因素分析

多年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发挥职能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其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

(一)制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的主观因素分析

从民主党派自身来看,其人才吸引能力、参政议政的内生动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短板,影响着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民主党派自身队伍建设弱化。随着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进入公务员队伍,党政干部越来越专业化、高学历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主党派对于专业人才的吸纳空间缩小。加上各民主党派在培养后备力量时,往往存在很多党派成员来自于类似行业的情况,弱化了各民主党派对于鲜明的个性特色的要求,降低了民主党派在各自优势领域参政议政的水平,势必导致其提出的建议重合度高、缺乏特色。比如在B市的六个民主党派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六个民主党派成员在商业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有重合,致使各民主党派提出的议题类似,模糊了各自党派的个性,不利于各民主党派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方民主党派成员呈现“老龄化”趋势。比如,B市民主党派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9.7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占到24%左右,缺少年轻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民主党派成员年龄上的“断代”。年轻人的成长事关国家的发展,如果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年轻人,在接受新事物以及作出应对等方面可能会相对迟钝,不利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二,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决定因素。对于各民主党派来说,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会存有担心和疑虑,害怕提意见建议会惹祸上身。还有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只听不说,在参政议政方面只被动接受、不主动作为,制约了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在实践中,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更谈不上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所作为。加之有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激励和竞争上岗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导致某些民主党派成员心生“参与不参一个样,参好参坏一个样”的想法,从而挫伤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第三,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能力有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兴产业,面对这些新领域,由于专业知识缺乏,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专业化。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领域,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由于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对新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民主党派中的大部分成员分布在基础的科教文卫等行业,新科技领域中民主党派成员并不多。民主党派的一大特色原本就是吸收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从这种不甚合理的分布界别来看,很难体现民主党派代表的广泛性,这种局限必然难以适应新时代参政议政的需要,难以使参政议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从B市来看,各民主党派成员中高学历者占比并不高,硕士和博士仅占到5.7%,而且大多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面对诸多新领域参政议政的能力明显不足。另外,民主党派成员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自身所学专业比较精通,但对于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背景均相对缺乏,势必造成某些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时综合素质欠佳,无法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从对B市的调研结果来看,无论是出于地域的限制,还是党派的限制,B市六大民主党派成员中,大多是普通人,有社会威望和社会影响力的并不多,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且业务精湛同时又了解政策的就更少之又少,这就造成很多情况下民主党派成员所提的意见建议缺少实际参考价值,甚至可能会产生“本单位的职工通过民主党派给本单位提意见” 〔2 〕的现象。

民主党派往往通过调研和提案等载体来进行参政议政。以B市为例,近年来B市民主党派的调研和提案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C县“1+2”模式:小调整带来的大启示》的调研报告就催生了C经验、《生态庄园经济——非公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现状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成果促进了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但从总体上看,民主党派在调研方面和提案报告写作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这点无论是对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效能发挥还是对于参政党的自身建设来说,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培训较少,而且培训内容多数集中于政治理论学习,对于如何进行调研,如何写调研文章,如何提升专业水平等内容的讲授不足,这就使很多成员不知道如何撰写议案、提案。很多调研报告的选题议题内容空泛、大而空,甚至有些调研和提案是为了“交差”而搞的“花架子”。加之有些民主党派成员不能从大局出发来分析问题,从而导致调研报告的价值大打折扣。另外,有些專题调研只注重形式,对于调研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些调研活动沦为看景点、走过场,这种不走心的调研必然会影响调研报告的实效性。

(二)制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的客观因素分析

从目前来看,民主党派通过座谈访谈、提交提案等方式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以B市为例,2018年B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共收到99件提案,其中党派提案为94件,占比达94.9%;从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中共B市市委与党外代表人士共进行了38次双月座谈会,党外代表人士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了523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这些成果正是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的有效实践,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必要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的配置、社会对民主党派的认可度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民主党派整体优势的发挥受到限制。

第一,参政议政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够齐全。近年来,各地民主党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人员的安置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如B市2018年为各民主党派提供的活动经费达到8.8万元,并且从2013年起开展双月座谈会,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但是对于B市来说,有一个困扰民主党派发展的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综合办公场所,这也是很多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没有办公场地,各民主党派对于其工作职能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会比较模糊,工作方式也比较闲散,有些民主党派成员抱着交朋友、联络感情的心态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对于真正涉及参政议政的内容并不多谈,使民主党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另外,从领导班子的配备来看,各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兼职干部,只有少数是专职干部,专职干部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派的职能发挥。各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班子成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的现象,这些都制约着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能力的提高 〔3 〕。比如B市六个民主党派中,大部分除了副主委是专职外,其余都是兼职成员,他们大多数还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单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只能在工作之余做一些党派工作,对党派服务投入较少,效果自然也无法保证。

第二,参政议政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对于民主党派,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误解。有些人认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没有多大力度,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有些人甚至包括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对新型政党制度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了解。以上种种情况使得社会上不少人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实践中对其工作也常常不予配合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的路径分析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化解上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各民主党派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努力实现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各民主党派要力争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使参政议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严把“入口关”,突出党派特色

做任何事情,人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其发展也取决于成员的代表性、素质和社会影响力。因此,民主党派一定要严把“入口关”,择优吸纳党派成员。在选人方面,要打破行业、区域、身份、部门等方面的限制,广纳人才。民主党派不应仅仅局限于从机关事业单位中吸纳人才,还要注意从社会团体、企业等领域中去物色和培养人才,对于优秀的可堪大任的后备干部要重点培养,将后备干部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结构进行相应的管理。各民主党派应尽量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并对每位成员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增强成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另外,在组建党派的同时要注重各党派之间的界别,突出各党派的特色。在发展组织成员时,要创造条件尽量保持党派界别特色,以利于党派优势的发挥。比如要推动各党派对自身进行更准确的角色定位,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同时在参政议政时要注重界别特色,要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在自身党派特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在优势领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增强自身本领,发挥各自优势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党派成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因此要提升参政议政质量,必须在提高民主党派成员能力上下功夫,这就需要统战部门为各民主党派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培训方式上,要根据当地干部任用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对民主党派成员要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培训,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等阵地,在理论培训之外还要注重实际的调研考察,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到相关企业或地域进行考察,从而使他们参政议政的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挖掘内生动力,激发人才潜力

内生动力来源于组织的培养和重用,只有人尽其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巨大红利,也就是说一定要重视各民主党派成员尤其是优秀干部的“出口”问题。民主党派成员的编制落实是解决“出口”问题的重要一环,能否真正落实编制是关系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将相关民主党派干部职数的规定细化,并列入正式的三定方案中,尤其是在数量和比例上要给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使民主党派干部的任用和选拔有章可循,同时,在选配民主党派干部时要采取公开选拔、调任等多种形式。另外,对于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安排也要抓时机,比如换届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把那些优秀的、可委以重任的民主党派干部选拔到相关的政府部门中去,通过经常性的政治实践和交流使民主党派干部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职能发挥

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有赖于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上的支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各级党委要为各民主党派的职能发挥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坚强保障。比如积极推荐、培养民主党派的优秀储备干部到政府相关部门担任职务,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推荐、培养民主党派干部方面,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应该互相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相关政策和方案。

(五)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党派工作

民主党派能否有效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关键在于其参政议政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换句话说,就是广大群众的认可才是参政议政发挥效能的关键一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民主党派成员作为各行各业的代表,必须深入了解最真實的一线情况,以使各党派在参政议政时能够接地气,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获得群众的认可,推进参政议政职能的实现。另外,要注意加强社会宣传,通过新技术、新媒体,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统战工作,展示各民主党派的成绩,为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程鹏起.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36-40.

〔2〕民盟晋中市委课题组.晋中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N〕.晋中日报,2015-11-27(03).

〔3〕肖隆东.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团结,2016(05):9-11.

作者:郭俊

第4篇:党外干部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王丽玉

一、充分认识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必要性

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提高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能力,光依靠党员干部还不行,还必须依靠党外干部。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而在知识分子中,党员仅仅占30%,还有70%是党外人士,而党外干部是这70%的代表人物。因此,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贯彻中共中央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需要。事实证明:各民主党派和党外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帮助;反之,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走弯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新时期新阶段,尤其需要发挥参政党和党外干部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巩固新时期统一战线,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党外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群

众的工作,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促进团结;需要党外干部及时了解情况,反映社会各界民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帮助党和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党外干部是党外群众的代表人物,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党员领导干部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样的语言,由党外干部向自己所代表的群众去说,有时比党内干部说出来更容易被接受;同样的工作,由党外干部到自己所代表的群众中去组织和开展,常常比党内干部去做效果更显著。可以说,对党外人士是使用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影响一大批人。党外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需要。党外人士人才荟萃,与社会各方面有密切联系,党外干部是党外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到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可以在党外人士与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之间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既能在适时立法、深入普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上形成合力,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深入开展,又能强化各项执法监督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勤政和廉政建设。

二、正确把握党外干部的角色定位

作为一名党外干部,除了要具有与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目标追求、行为准则之外,还应有一些基于自身身份的行为取向和角色定位。

(一)要确立好角色定位。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把握好方向。要牢记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准确把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维护党的绝对权威为宗旨,即要体现党派特色,发挥党外干部优势,履行好党外干部职能;又要紧密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既不能因为自己是党外干部,而不受党性纪律的约束,搞特殊化;又不能因为自己是党外干部,而孤立于党组织之外,脱离组织。

(二)要把握好人生坐标。党外干部如果工作平庸、作风恶劣、腐化堕落,不仅会影响个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党派形象,破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作为一名党外干部,要想得到组织信任、获得同事尊重、赢得群众爱戴,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职责范围内创造出领人信服的业绩处,更重要的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只有胸怀坦荡、心底无私、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心理健康,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效力。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自觉向着这一目标奋进。

(三)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党外干部不仅要依法、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还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一要处理好对上、对下的关系。对上,要积极工作,作好参谋和助手。要做到服从而不盲从、尽职而不谋权、善断而不武断、补台而不拆台,既要敢于独立负责、处理好分管的事务,又要注意在重大事项上及时沟通和请示汇报,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下,要主动承担责任,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既不求全责备,又不以偏概全,推功揽过。二要处理好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要重视与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配合,增进同志间的感情,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努力创建和谐班子,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集体威信。三要处理好保持一颗进取心和平常心的关系。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个人利益上保持一颗平常心,低调做人,以诚待人,平易近人。

三、党外干部的努力方向与重点

(一)坚定信念,增强政治把握能力

要坚定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与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有政治敏感性,遇事要善于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处理问题,要从大局发发,无论何时何事都要维护稳定团结这个大局。

(二)坚持学习,增强政策运用能力

党外干部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体察民情,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党外干部只有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选好题目,认真搞好调研、发挥自身智力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才能真正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党外干部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可能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向党委、政府反映什么,从而使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能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把好事办在群众必坎上。

(四)深思熟虑、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党外干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首先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其次,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第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各自实际,综合考虑本地资源配置和科学规划,以现代 的观念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本地区的率先发展。

(五)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首先,人品要端正。要树立一身正气做人、一尘不染做官、一丝不苟做事、一心一意为民的良好信念;第二,内功要练实。很多党外干部是从专业岗位上转到行政岗位上的,对这些同志来讲,行政管理就是弱项,要加强“补课”,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善于在协调中统一认识,实现目标。第三,目标要明确。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加压力,在每一个时间段内,设定好奋斗目标。此外,在具体工作中,还要依法执政。要把依法办事作为“第一素质”,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

(六)培养责任意识,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

党外干部要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去学习、去调研、去实践,去思考,了解社情民意。真实反映各界具有代表性的呼声和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言献策。

第5篇:积极参政议政 提高履职能力

麻城市政协常委 麻城市骨科医院院长 陈 利

本人,男,1968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职称,1983年参加工作,属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五年来在市政协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贯彻市政协会议精神,发挥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现将几年来的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政协委员是一个特殊的政治身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履行职责的义务。因此,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和源泉,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不仅学习了与政协相关的知识,还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为有效履行职能、做好政协委员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参加活动,履行委员职责。认真参加市政协有关会议和调研等活动。作为一名政协常委,在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自己能够遵守纪律,无违纪违规、违返计划生育及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行为,按时出席政协会议,积极参加政协活动。成功迎接了黄冈市政协委员的调研,并在调研活动中作了发言。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该怎样如实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益于人民的好的提案?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经常翻阅大量的资料、书籍,请教一些老委员。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的委员,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维护大局,这样才能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放心的政协委员。

三、认真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本人将提交提案和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委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注重走访、调研,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撰写文字材料。在2006年—2010年间,联合其他政协委员,针对医疗纠纷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管理》的议案;针对卫生系统人才流失严重情况,提出了《关于稳定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议》的议案;针对乡镇卫生院在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境遇,提出了《请求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议案。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中,针对社会“医闹”现象,个人撰写了《建立良好的医闹处理机制,促进麻城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提案;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中,针对乡镇卫生院临床骨干人才相对缺乏的情况,个人撰写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临床骨干人才》的大会发言材料。为建设名城强市建言献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坚持科学发展,做好本职工作

自2006年4月担任骨科医院院长以来,个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严格按党章办事,时刻与党中央、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型五强”活动,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刻苦钻研医院管理工作,着力深化医院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传统医学,扩大了中医药服务领域,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深化优质服务,确保医疗安全,改变就医环境,增加医疗用房,更新医疗设备,创建和谐医院为重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千人十户”等活动,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麻城市骨科医院各项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向迈进,为医院建设和发展做了一定的工作。五年来:自有资金增加了60万元;固定资产上升了125万元;单位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连续五年被市共青团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连续五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服务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得了市卫生局“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行政管理先进单位”、“村卫生室建设先进单位”、“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院长”和“优秀政协委员”。

(一)、制订工作计划,加大医疗投入

根据市卫生局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完善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制订了五年工作计划和医疗工作要点,完善了质量控制方案和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医疗、护理、医技各科都制定了每年工作计划,月工作目标。做到了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投资了六十多万元成功招标采购了DR,并添臵了心电监护仪、血凝分析仪、新生儿暖箱、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仪、电解质分析仪等设备,保证了医疗安全。

(二)、办好合作医疗,造福人民群众

几年来我院先后制订了合作医疗工作计划,工作要点,村级考核办法和宣传工作方案,加强了合作医疗管理,严格执行物价标准,努力降低住院病人日床负担,根据《麻城市卫生系统医药费用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医药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对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及超限价药品进行整改,使日均住院费用由去年的 170.35元降到今年的155.80元,下降8.5%,使参合住院农户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负担,落实了一日清单制,并将已发生的门诊、慢病、住院补偿费用情况每月及时进行公示,让住院病人明白消费。提高了住院病人新农合平均受益水平。

(三)、努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卫生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是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每年我院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书,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并定期进行座谈,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对不足之处积极制订相应措施,及时改进工作,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推行药品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公示制,病人择医制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减少就医环节,缩短医疗流程。杜绝了乱收费、滥开药、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红包”等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诚信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并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在2010年全镇评议十九个单位的政风行风工作中,我镇卫生系统被评为第三名,进入前三佳单位。

(四)、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落实到位。

1、综合协调,大力开展防艾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帮助广大群众掌握促进健康知识,积极开展“母婴阻断”、“主动监测”工作。广泛宣传,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疫工作。

2、落实重大疾病的防治规划及疫苗接种管理。抓好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了结核病、肝炎、出血热、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完善了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巩固和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和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3、深化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工作。在继续完善妇幼保健法规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几年来无死胎死产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和孕产妇死亡发生。公共卫生工作如居民健康体验、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及慢病人群管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美化就医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几年来,争取项目和自筹资金40万元,对门诊大楼、住院楼,行政楼、发热门诊进行整体翻新,特别是住院楼内部,经过重新装修,现窗明几净,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自筹资金近30万元,对门诊楼前、住院楼前场地进行了硬化和美化,尤如美丽的卫生广场,令人赏心悦目,投资近30万元安装了独立的变压器和新购救护车一辆,使职工工作、生活,病人就医环境、就医交通得到了改善。

(六)、抓医院宣传工作,形式多样

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都市频道、黄冈电视台为我院制作和播放了骨科专题片,在麻城市电视台开设了滚动字幕、角标、专题片,在《黄冈日报》、《麻城报》、《魅力黄冈》、《杜鹃》杂志都作了骨科医院的专题报道,印发了几千份医疗信息反馈卡,二千份贺卡,几百本挂历,万余份宣传手册,几万个骨科环保纸杯,宣传到位,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

(七)抓乡村一体化和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方法正确、措施过硬。 结合歧亭实际,重新对乡村医生实行全面聘任,在卫生室的管理上、在人员调整、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此项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刘庙、杏花村卫生室顺利地通过了市卫生局示范卫生室的验收。五年来,投资六十余万元新建、改建了姚李、吴益山、刘庙、杏花村、戴家湾、郭大、叶大、杨畈、五树、熊店、袁家垸、罗畈、官塘、荣家洲等卫生室。全镇一体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扶贫济困

积极参与扶贫助困、抗震救灾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全院干部职工捐款近万元;职工施锦芳,其丈夫(属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做肾移殖手术时,也是积极倡议,呼吁全院干部职工,为其捐款5000余元,还有在卫生所工作的职工王喜福,2010年9月份因患肿瘤做手术,为其自己带头捐款500元和全体职工捐款共8000余元。对龟山幼儿园“5〃28”车祸,也积极进行了捐款,对单位困难职工,年终由本人提议,经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困难补助。还对对口联系村进行了技术资金支持。

总之,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民主协商等方面积极参与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对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认识还有待加强,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勤奋努力,扎实工作,不辜负政协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我的希望和重托,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麻城贡献自已的力量。

2011年8月8日

第6篇: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

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电子院12班 51101223 李嘉琪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所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本依据。

进入21世纪,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在一致性增强的基础上的多样性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选择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队伍不断发展,新一代代表人物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主体,成员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都需要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因此,在新世纪,大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的现实需要。民主党派要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推进自身建设。

一、重视思想建设,提高成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建设是自身建设的核心,是关系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一项长期而带根本性的任务。思想建设的目标是使各民主党派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多党合作制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思想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统战理论学习、加强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加强爱国主义等的教育。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自觉抵制政治上的多元化,自觉地抵制西方的分化。只有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及社史社章,才能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不断地与时代相适应,与社会同步发展;增强对一些问题的鉴别能力,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完成时代赋予民主党派的任务和使命。

(二)着重抓好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参加各级的中共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进修等,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和合作共事能力。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坚定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信念。

(三)定期开展形势教育。重点是加强形势、任务和政策的教育,使民主党派成员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形势、明确任务。一要紧紧围绕中共十七大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同时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作为发挥参政党职能的重点内容,围绕改革中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建言献策。二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用它们统领民主党派工作,从而使成员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使参政议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分析中肯,建议可行,提高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议政能力。

(四)加强对新成员的素质培训。加强新成员的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他们对所加入党派的认识,提高对党章、党史及优良传统的认识,明确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使其能严格要求自己,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入党,积极主动地参加组织生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

二、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派整体形象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就是要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从组织上保障实现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就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四种能力并着眼于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民主党派组织的核心,领导班子的建设是自身建设的关键。领导班子的团结、高效是做好党派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要选配好合适的领导班子成员,除了重视政治素质外,还要着重考虑热心社务工作、有奉献精神、有参政议政能力、有组织领导能力、有代表性、人品好、人缘好、形象好、年轻等诸多因素。第二是积极为领导班子成员创造培训、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热心社务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为广大社员服务。第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二)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和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基础,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一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尊重民主党派的自主权利相统一,坚持推进工作和完善制度相统一,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发扬民主,坚持工作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大考察了解力度,培养一支涵盖面广、比例合理、年龄呈梯形分布、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做好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注重长期培养和近期使用相结合。制定后备干部近、中、长期使用计划,按培养使用的方向,把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后备干部安排到一定层次岗位上挂职或兼职,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领导才干,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领导人才。四是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对后备干部要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建立并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档案,及时调整、补充,形成合理的阶梯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三)组织发展严把质量关。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要注重考察政治素质,严格履行发展程序,如加入组织前的考察、预先谈话、新成员培训等,使其尽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入组织。一是坚持"三个为主"原则。即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三个为主"符合民主党派的历史特点和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现实要求。二是注重质量。注重质量是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民主党派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员政治素质和代表性。在组织发展中注重质量,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参政党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同时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会影响整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符合组织发展方针的要求。三是保持特色。坚持各自特色,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四是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相结合。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并把他们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中来。

三、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建设

推进民主党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有利于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建立一套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有利于促进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的制度,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可以为民主党派有效发挥参政党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保障,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必不可少的载体。

(一)结合实际,制定各项制度。如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考核制度、学习制度、机关工作制度、联络员制度、慰问制度、参政议政激励制度等,使各级组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健全和完善参政议政的工作机构,发现、培养、重用一批有专长、有热情、有影响、能奉献的人才,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级组织可按照制度办事,正常开展各种活动。

(三)总结改进,不断完善制度。随着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制度需要不断总结改进,逐步完善。制度的逐步完善、协调,才能充分发挥组织集体的力量和个人能动性,进而使民主党派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认真落实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加强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掌握情况,深入调研,力保建言献策落到实处。

四、加强机关建设,不断增强党派凝聚力

民主党派机关是党派运转的中枢和承上启下的综合办事机构,在民主党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联络、协调、指导、管理、服务等多项职能。民主党派要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整体参政能力和水平,首先应该抓住机关建设这个环节,它是体现民主党派工作水平的重要窗口。

(一)配备好机关工作班子。要把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民主党派机关中。

(二)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机关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要规范党派机关工作程序,合理设置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一套目标清楚、职责明确、程序健全、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对党派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了解参政议政方面的知识和与自己成员相关的专业、职业常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择优选拔任用党派机关干部,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主党派机关充满活力和朝气,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参政议政能力提供良好的机关服务保障。

第7篇:努力加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广兴委发[2011]8号

中共广兴镇委员会

关于努力加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各村(居)、镇属相关单位: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政协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中心,认真履行职能,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五种能力。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提高维护核心、把握方向的能力。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治意识,切实把履行职能寓于党的领导之中。

要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并自觉地同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同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人民政协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维护核心,把握大局,富有成效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出贡献。

二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政协工作作为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座谈和建言献策活动,通过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建设性作用。

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活动,在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等方面办实事、作贡献,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代表性强的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三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提高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能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集体力量的源泉。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要始终把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贯穿于政协的各项工作之中,按照“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的要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认真听取和反映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人士的意见,就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党委、政府进行充分的政治协商,使政协组织成为广泛交流意见、缓解各种利益冲突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广泛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党政部门的决策、部署,主动做好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理顺

情绪、安定人心的工作,增强各界人士共同致力于全区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发扬民主、履职为民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要求人民政协“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职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按照这一要求,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

要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情况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利益的实现。

要时刻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政协组织成为党委和政府团结各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要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技术服务等社会活动,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不仅成为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过程,而且成为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

五是搞好政协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搞好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更好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必须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要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健全和完善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协工作规范有序。

要高度重视学习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宪法和政协章程,认真学习现代经济、政治、科技、法律等知识,积极开展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为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造性地履行政协职能。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认真开展政治协商,加强与党政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在协商的过程中增进理解、形成共识,促使政治协商成为党政科学决策的必要程序和重要环节。围绕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组织不同界别的委员认真开展协商讨论和建言献策活动,积极参政议政,使党政决策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1年1月8日

第8篇:对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日臻形成了显著而浓厚的中国特色。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依照“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焦点问题,组织考察调研活动,进行专题研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意见,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被采纳并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参政议政的提出及形式

1、参政议政的提出。最先提出“参政议政”一词的中央领导是江泽民。l989年6月29日,江泽民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和监督作用,要继续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实现民主监督进一步提供条件。”1989年14号文件明确指出: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1990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连用。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关于政协《章程》的修改案中,指出政协的主要职责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1995年1月14日,政协八届九次会议通过《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连用。参政议政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经验的总结和丰富,是对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可。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为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开创了多党合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参政议政的形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有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进入了政府部门任职,即“实职安排”还有数量更多的民主党派成员进入了“两会”序列,即“政治安排”。他们都属于加入了参政的行列。目前 ,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形式是:在各级人大、 政协提出集体或个人提案 ,直接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 ,以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身份检查、视察工作,以“特约四

员”的身份监督重大事件或办理案件等。

二、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外部环境问题看,现实中存在着对民主党派及其参政议政的作用认识不够。少数中共基层组织的领导还没有完全把民主党派视为友党 ,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还不够重视 ,不能很好地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 履行职责 ,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有种 “不说白不说 ,说了也白说” 的感觉 ,对民主党派“特约人员”工作做表面文章。民主党派的调研组到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机构、部门进行调研时均能受到热情接待 ,但仍有少数单位在涉及到其实质性的工作或问题时,调研组就很难透彻地了解情况,甚至被“敬而远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些提出的问题和数据也得不到核实 ,这样就很难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

民主党派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不健全。参政议政的组织机制、调研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等,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面、上下结合、左右联系的体系。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时,也缺少有力的调查研究机制和组织制度,不少调研是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结论产生在调研之前,调研走“捷径”,所反映的问题是从政府中来又回到政府中去。由于参政议政工作没有规范化、制度化作为基础保证,从而造成被动甚至于应付,民主党派的人才智力无法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整体优势。

2、参政议政意识不强。有些党派成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不了解,对民主党派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职责使命不明确,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和个人事业发展上,对参政议政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心不够,投入不足。有些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3、参政议政的调查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从当前民主党派提出的议案、提案来看,有一部分属于泛泛而谈之作,表扬多、批评少,原则性的意见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少;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不仅抓不住党和政府关注的要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而且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从建议意见看,许多材料满足于一般性表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少,可行性也较差,对指导工作没有什么作用;从中共召开的各级民主协商会、座谈会的效果来看,有的参会人员提不出切中时弊的意见或

建议,言之无物,言之无据,不可能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真正有所帮助。究其原因,在相当程度上与缺乏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的能力不强、做得不好有关。

4、参政议政力量需要整合。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有一种领导意见多于成员意见,个人意见多于集体意见的现象,习惯于独立作战,不注意组团发挥整体作用。各级党派组织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时,往往各干各的,互不沟通来往,民主党派的人才智力无法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整体优势。

三、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几点建议

1、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一是组织机制。以拥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组织能力的领导班子,来领导推动参政议政工作;设立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指导、管理、服务参政议政工作的专门机构;遴选成员中有较高参政议政能力的专家学者组成专门委员会;建立一套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容易操作的参政议政规章制度。二是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每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鼓励他们积极进取、竞争,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注重广泛性地搜集建议和意见,为党和政府决策献计献策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三是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基本经费、设备和其他物质保障。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民主党派调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党委政府部门和民主党派内部,都应设立激励制度。对被党委部门采纳的优秀政策建议实施奖励;对具有较高参政议政能力和热情,对公共政策制定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党派成员实行党派内部职务推荐、政治安排、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成果的录用情况及时向他们反馈。

2、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一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对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民主党派成员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认清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纪律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其次,民主党派成员要加强对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民主党派史以及基本国情的学习。通过“三史”、“一情”的学习 ,可以使民主党派成员了解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心、事业心、主人翁责任感。二是理论建设。理论建设是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必备条件。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

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其次,要按照民主党派已有的实践经验 ,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民主党派几十年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相结合,进行总结回顾,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也就是要将各民主党派多年来在履行职能、自身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上升到规律层面,为民主党派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开拓创新做好理论准备。三是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为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提供人力支持。民主党派在组织建设中,首先,要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对新成员的吸收 ,要注意数量 ,但更要保证质量,质量是组织发展的核心。要在充分考虑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衡的基础上,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 ,发展有一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士。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其次,丰富组织生活,推动成员围绕国家、 地区、单位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岗位工作,加强基层组织的能力。第三,要高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注意发现和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一支参政议政的骨干队伍。

3、培育参政议政优势领域。民主党派的特色是历史孕育和形成的,因其拥有的特色显示鲜明的代表性和优势。民主党派的特色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各党派之间的互补性。面对提高参政能力的新要求,参政党根据各党派的分工和优势,着力培育参政议政优势领域。参政议政发挥界别特色,培育优势领域,才能集中精力,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深入持久调查研究,提出高层次、深层次、创新性的成果,建议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各党派的代表性,彰显各参政党的生命力。打造参政议政优势领域也有利于多党合作的优势互补,防止各民主党派之间围绕热点问题的低水平重复调研,减少参政议政的成本。

4、整合党派内外资源。注重党派内外资源整合。党派内部,成立全国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发挥委员的专长;加强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合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人才、信息、成果的共享。在全国实行课题招标制度,调动党派整体力量,建立深入调查研究的机制,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任职的成员和会务工作者三结合,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府部门工作的党派成员的作用,利用各种渠道,为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吸纳信息。

第9篇:学习民主党派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打印稿)

民主党派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新的时期,作为一位民主党派人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参政议政呢?通过学习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认识明确,增强使命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首先要知晓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形成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现实意义。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制度。历史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重视统一战线,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完善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重视,为民主党派成员多途径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对进一步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要深入实践,加强调研。深入调查研究是参政议政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所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和全部资料,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要求解决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各种合理性意见和要求,如实地、及时地反映出来;要防止脱离实际、道听途说、东抄西摘、人云亦云等现象,克服浅尝则止、研究不深入、不系统等问题,把参政议政与民主党派的考察、专题研究、为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努力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提高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参政议政实践。离开参政议政实践,参政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就是要善于把立足本职和奉献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好个人所长和党派的优势,充分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选择自己熟知的,通过广泛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社会的发展,新的实践,又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才能体现出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的更大价值。

四、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是与成员的素质紧密相连的。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学习。对于作为各领域专业人士的民主党派成员来说,特别需要加强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和参政意识,为参政议政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要坚持特色,发挥优势。民主党派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搞好参政议政,关键是要坚持特色,发挥优势。民主党派不可能对事关国计民生的所有问题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应充分发挥所从事的领域和专业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着力在本领域、本行业如何发展、变革上多做文章。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本党界别的新一代代表人物,保持本党在该领域参政议政的特点和优势,以利于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一篇:安质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安全教育班会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