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风筝课后反思

2023-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班美术风筝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这节《青花瓷盘》的目标是1.欣赏青花瓷盘花纹,发现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能大胆的设计青花瓷盘。2.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产生兴趣,感受青花瓷盘的美丽。重点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并且会用重复,连续的花纹装饰盘子。在花纹的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花纹来装饰盘子。以以上所述为出发点,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案和材料,将这个活动进行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

活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 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盘子,我们来看看这些盘子和自己家用的盘子有什么不同。教师依次播放教学ppt中每一个青花瓷盘。

2.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盘子在颜色,花纹上跟自己家的盘子有什么不同?这些盘子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颜色,花纹)

3.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的宝贝,因为它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非常好看。青花瓷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

反思:在依次出示青花瓷盘图片时,我要求幼儿观察青花瓷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再比较一下这些盘子和你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反思中发现,这样设计的效果并不好,让幼儿比较与家里盘子的不同处,似乎有点跑题,结果导致该环节进行的时间过长,效果不佳。此环节的侧重点应该在于让幼儿观察盘子上的花纹,和盘子用色的共同点,都是用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而最后总结也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这个环节就是重点让幼儿知道这种盘子叫青花瓷盘,是用蓝色在白色的盘子上画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和图案。

二、 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布局(有两层),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连续的,有规则的,叫莲花纹)。

2.教师总节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有两层,中间画了一朵莲花,边上也画了莲花的图案,边上的莲花花纹是重复的,连续的。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纹,供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青花瓷的布局和花纹。

3.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重复,连续,折线式的梅花纹)

4.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这张青花瓷盘和第一张一样都是两层的,不同的是这个盘子的中间画的是梅花的图案,两边的花纹是折线式的花纹。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的简易图,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其花纹的特点。

5.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第一张第二张结构相似的青花瓷盘,通过实物观察,使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上两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和花纹。

6.教师播放第三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盘子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样的?这个盘子跟前面看过的盘子有什么不同?(三层的,花纹更多)

7.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一共有三层,它的中间画了一对鸳鸯,两边被莲花包围着,也是莲花纹,再外面那一圈被曲线式的像海浪一样的花纹装饰着,是曲线纹,播放这个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在花纹。

8.出示第四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什么?边上的花纹画了什么?第二层上画的花纹与第三张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一朵一朵分开的,花与花之间是用花枝连起来的)第三层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9.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上中间画了一串葡萄,葡萄的外面一圈画的是一个个有规律的牵牛花纹,再外面画的是细小连续的花枝缠绕的花纹。这个盘子也是三层,花纹更多了,画面更加丰富了,更加好看了。播放简易图,重点观察花纹。

10.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其相似的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

11.教师共同出示四张青花瓷盘,有没有发现这四张青花瓷盘出了颜色一样外,还有什么是一样的?教师总节:青花瓷盘都是由两种颜色组成的,一种是白色,一种是青色(也就是蓝色),每个青花瓷盘边上的花纹都是有规律的一样的。青花瓷盘基本都是中间画一个大大的图案,边上画的就是这些重复的,有规律的花纹。

反思:第二环节设计的过于复杂,一共让幼儿欣赏四个盘子,每个盘子都选的太过复杂,由于缺乏经验,第二环节的设计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盘子上画的花纹都画的太复杂且画的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无法让幼儿发现花纹的重复性和规律性,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讲,没能让幼儿参与进来,期间也没有向幼儿示范花纹的画法,只是将事先画好的呈现出来,然后将花纹的特点翻来覆去地讲给幼儿听,且执教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幼儿失去耐心和兴趣,影响操作的情绪。课后反思,这样的方式传授花纹的特点并不好,幼儿不但不能接受,还会失去耐心。并且,美术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发挥想象自己操作上,如果讲解环节时间过于冗长,就是剥夺幼儿自主创造的时间,就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 教师用蓝色的记号笔现场示范画出来,边画边向幼儿讲解。

2. 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3.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4.教师将幼儿作品在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反思:由于前面讲解时间过长,只留下一点点时间给幼儿操作,从幼儿作品上看,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幼儿的想象得不到扩散,花纹设计过于单调。在最后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该进行点评。

第二次教学活动——大班美术《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画各种花纹。物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引导幼儿整体观察盘子,盘子上都有哪些图案,这些盘子的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

2.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盘”这种盘子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它在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

反思:通过第一次活动的深刻反思,我将教案进行了修改,并组织了第二次教学活动。这次,我将活动的第一环节设计为请幼儿整体观察四个盘子,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花纹,因为第一环节只要让幼儿知道盘子上画有很多图案和花纹,所以只要整体观察就行了。并发现四个盘子在用色上的共同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盘子叫青花瓷盘,他们身上有很多花纹,且都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与第一次试教相比,第二次第一环节的设计更为简单明了,更能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 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2. 教师总结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第一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3. 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

4. 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一张盘子的简单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图案,教师示范幼儿想画的图案。

6. 教师出示各种花纹,供幼儿做参考。

反思:与第一次试教不同,这一次我将幼儿重点欣赏的盘子由四个变为两个,且选择的两个盘子也比之前欣赏的四个要简单,第一个盘子中间画了几朵花,边上用花纹装饰,花纹画的一致,能直观的感受花纹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在欣赏过程中,我还将这个盘子上的花纹简单的当场示范出来,让幼儿感受盘子的画法,激发幼儿对设计青花瓷盘的兴趣。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我将盘子上的花纹一个一个当场画下来,并且讲解花纹的特点,这样浪费了一定的时间,我应该将大部分花纹先画好,事先用其他东西遮住,就示范画出几朵花,然后将整齐的花纹向幼儿呈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掌握了花纹的画法与特点。第二个盘子的选择仍稍复杂,还应该选择一个简单点的,第二个盘子布局有三层,一共有两圈花纹加中间一个图案,在选择该盘子时,没有注意到中间的图案画的不够清楚,无法让幼儿马上认出中间画的是什么。通过指导老师的评析,我明白了三层花纹的画法可以不在活动中出现,主要是要让幼儿懂得设计盘子的花纹而不在于多画几圈花纹,三层的原理可以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掌握,也可以在幼儿已经掌握了画青花瓷盘的基础下,再加入这个元素。在最后我还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画什么样的花纹与图案,可能是自己引导的还不够,导致幼儿想要设计的花纹都是花之类的与之前示范的相似的花纹,如果在这时我将自己原先设计画好的不同的花纹呈现给幼儿,启发他们还可以画很多不同的花纹的话,就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想象出除了花以外的其他各种好看的花纹。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2..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展示幼儿作品,点评幼儿作品。

反思:人手一个大小一样的盘子让幼儿作画,在活动中观察到有些幼儿画的很好,可是由于盆子太小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如果能在桌上放出大小不同的盘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大盘子和小盘子,这样就能兼顾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从幼儿的作品上来看,大多数幼儿将花纹设计成了一朵朵小花,造成这样的结果,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选择欣赏的两个盘子边上的花纹都是花地形状,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幼儿跟着画花的原因。在最后部分展示幼儿作品的,我只是将作品放在一块空地上,供幼儿欣赏。如果能事先准备好一个设计精美的展板,再将幼儿作品贴在展板上,进行点评与分享,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第一次试教的失败,在失败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再次修改教案,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这样一个过程,使我掌握了不少东西。以前一直以为青花瓷与青花瓷盘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第一次试教中,我告诉幼儿这些盘子叫青花瓷,通过课后指导老师的点评,知道了原来青花瓷指的范围很广,有盘子,瓶子等。青花画在盘子上就叫青花瓷盘。所以,我将在第二次活动改为青花瓷盘。通过这次美术活动,让我知道了美术课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美术课与其他的课一样都要给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意境,在这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创设的意境还不够,语速稍急,在语言上没能很好的让幼儿感受到青花瓷盘美感觉,这是我在今后的执教中需注意的。虽然第二次活动的设计比第一次活动要好很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在日后的执教过程中,推敲和改进。

第2篇:大班美术活动《梦想档案》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梦想档案》课后反思

在星期二上午的一个美术活动《梦想档案》。通过此次活动是让幼儿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梦想;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活动一开始,首先让幼儿想一想梦想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梦想,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的幼儿在思考着,有的幼儿和旁边的幼儿交头接耳讨论着„„当我集中幼儿交流时,他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文文说:“梦想就是很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愿望。”涛涛又说:“梦想就是长大了想做什么。”„„在充分让幼儿表述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总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梦想就是自己非常想做的事情,梦想有大有小,(不容易实现和容易实现)有近有远(以后实现和近期实现)。那你有哪些梦想呢?孩子们的情绪更激动,有的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想开飞机;有的说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有的说我长大了当宇航员等等,真是各有各的梦想。当我说把你自己最想实现的梦想把它画下来时,孩子们的情绪真是兴奋不及。于是我就让他们直接在纸上绘画,随他们自由发挥。我在旁观察着孩子们的绘画,走到文文那里,看他画了二辆并列的车子,“你画的什么呀”,“我想当一名赛车运动员”,那你这里画了二辆车子,还有一辆是谁的?“爸爸的”,你和爸爸比赛是谁快呢?“现在我和爸爸是并列一样快,我以后会超过爸爸的”,说着他又画车子开往的路线,神奇的赛车终于超越了爸爸。我看着他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赢了,我第一” 感觉真的是好象梦想成真一样;诺诺画了闪亮的舞台,自己穿着漂亮的服装正面向观众在大舞台上表演杂技呢,我一看就知道她想做一名杂技演员。再转悠着,看到大家都在画着自己的梦想,脸上都露出成功的喜悦。

有一位教育家说:“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说的真好,孩子的想法确实没有太多的格式限制、技术的约束,他们敢说敢画;其实对它们来说,有时说的,想的、做的没有什么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罢了。今天的这一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很轻松,孩子们也觉得非常的愉快。我想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让他们自由、尽情的去发挥自己想做的、敢做的事吧!

第3篇:大班美术《环保总动员》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环保总动员》课后反思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在“植树节”和“世界地球日”等环保节日里我们对孩子进行了“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教育活动,因此保护环境的观念已逐渐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为了迎接“世界环境保护日”的到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环境的重要,注意环保。所以我结合课题研究上了一节大班美术活动《环保总动员》。其目标是学习用刮画的形式来反映环保内容;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要保护环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整个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愁眉苦脸的垃圾箱”,引出课题。此环节,让幼儿猜猜垃圾箱为什么不开心,幼儿说出了因为有人乱扔垃圾而使垃圾箱不高兴。孩子们回答切合到了主题上,就引出了第二环节。

二、展示环境图片,在让幼儿观察与讨论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里我出示了两组对比性的图片。首先是一些被破坏了环境图,让幼儿了解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接着,让幼儿讨论:这样的环境是怎样造成的:这是由于工厂和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导致了蓝天变成灰蒙蒙的;工厂和人们排出的废水和生活垃圾导致河里的小鱼都死了。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一组美丽的环境图,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了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为幼儿的作画做铺垫。

三、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和对环境保护的理解,用刮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此环节中,幼儿能大胆描绘着自己保护环境的想法。

四、讲述自己的作品。让先画好的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画要告诉大家什么。这里我采用的是让幼儿向客人老师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有:告诉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教育大家保护花草树木;告诉大家人类和动物要做好朋友等等。

从幼儿呈现的画面来看,孩子们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也体现了课题所研究的绘画活动的“话”和“画”的结合,用语言来引发幼儿对创作内容的想法,帮助幼儿建构绘画创作的内容,更好的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的目标。如果在活动中能采用多种形式,提供更多的材料(除了刮画,还可以是绘画和手工制作)来体现环保内容,那么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第4篇:《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邱芳

透堡中心小学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一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1)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2)“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3)“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走进孩子,肯定成长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起让生命共同成长。教师时时对孩子由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采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为课堂所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指导朗读上应再下功夫,应该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不应将自己的体会强加于学生的身上。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老师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学生的感悟有些只停留在表面,认识有些肤浅。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3、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在教课本内容的时候比较仓促,也没有很好的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4、在进行角色体验的时候,有点脱离文本,因为小朋友对课文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就直接开始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要求有点过高。

第5篇:《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

石河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

王金萍

一、 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1、大屏出示第一课时积累的有关描写风筝的三首古诗,男女生诵读,唤起回忆。 师:这几首诗都写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齐答:风筝) 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生齐读课题三遍。

2、围绕板书,复习课文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知道了课文围绕风筝写了 (师指板书,生齐读)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部分内容。

3、师:三部分中最喜欢哪一部分?(放风筝)为什么?(指名2人答)

师:是啊,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放风筝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世界,看看他和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放风筝”的有关段落。

(设计思路:由积累的古诗入手,即检查了积累的情况,又引出了课题,还使课堂伊始气氛显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接着简单复习了课文的顺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印象,为引入重点段“放风筝”做准备。

课后反思:本处内容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效果不错。不足之处是“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有点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直接找到了这一处,并没有浏览课文,其实我本意是想让学生接触一下文本,否则接下来的内容就有些太仓促。可又怕在此处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才选择让学生用“浏览”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读书方式节约时间。

改进措施:如果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花的时间也许会长些,但效果会更扎实一些。)

二、 学习“放风筝”。

师:找到了吗?在第几自然段?大屏出示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大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同桌互说,指名说。

【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师这样处理:

(1)你为什么喜欢?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读。

(2)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表示人物动作的词,用笔画下来,读一读。师接着引读。

(3)师小结: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简单,准确,把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生动地写了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如果说到第二句,师这样处理:

(1)师: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还有喜欢这一句的吗?你也来读读,说说你的感受?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相机板书:快活 拼命

(3)快活地怎么样?(喊叫)他们会喊叫什么呢?指名2人。

(4)什么样地奔跑?(拼命)拼命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指名2人答,相机板书。

(5)师小结: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不顾一切地干,在这里是指不顾一切地奔跑,脚下有什么都顾不上了,也许地面高低起伏,差点摔倒,顾不上;也许————(指名2人说)

(6)师:是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自在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快活呀!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来读读这句,指名2人。全班齐读。大屏重点词变红。

【如果有学生说到翩翩飞舞,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板书:做动作

在朗读中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做动作读】

2、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说这一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平时一定也很喜欢放风筝,如果老师让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这段内容,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试试。大屏出示填空指名1人,全班齐说。

3、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了,希望今后用这种方法多多积累,为我们写作文打基础。

(设计思路: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放风筝,所以我选择从他们最熟悉的环节入手,拉近距离,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既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巧妙地为指导朗读打下基础。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又在适当的时机创设情境,通过抓重点词并理解,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从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反思:正如事先设计的那样,学生很轻松就找到了重点词,并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感悟、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最后一个环节“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屏提示说这一部分内容”扎实有效,巧妙地让学生积累,并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存在的不足是这部分内容其实应该是课文的重点,应该花更多的气力,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正所谓“快乐越多,失望越大”,这样才能使下一个环节“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水到渠成。

改进措施:在指导朗读创设情境上,老师自身应该再投入些,忘我些,不要单纯为了拉环节,真正让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真正地入情入境,感受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三、 学习“找风筝”。

1、引读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由放风筝过渡到找风筝。

师:放风筝这是太快活了,指大屏切换到第四自然段 引读:

从早晨玩到-----,我们还是------,牵着风筝-------。风筝-------,似乎飞到了--------。 忽然--------,线---------。风筝----------,便-----------。

1、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指名3人)

2、 那作者呢?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式理解的? 提示: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要选最恰当的方式。

5、师:你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这份着急,担心吗?大屏出示这句话,指名2人读。

师: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前半部分女生读,注意读出自由自在的快乐,男生读后半部分,要突出着急,失望,沉重。

师小结:通过大家对比读,我体会出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

6、默读第五自然段前半部分,大屏出示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并板书。

7、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里的一个,指名2人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把垂头丧气读得比较低沉。它是什么意思?

8、理解“垂头丧气”, 并练习说话。提示:用做动作的方法最简单,同时用这个方法理解:唉声叹气、眉开眼笑等词。

9、师引读:风筝不见了踪影,也让我们的心情一落千丈,我们都———,在田野里——-,找了―――,还是―――。我们―――,

10、 师设疑问,过渡到做风筝。

师:读到这里,我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风筝嘛,值得为它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值得为它流泪,为它垂头丧气吗?

指名1人答。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设计思路:此段的处理以体会作者及小伙伴们心情的变化为重点,而这种变化又是通过文中一系列表示神态的词语中体会到的,所以这些词的理解及运用就成为了这一节内容中的重点。也是我们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主题:知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见方式的具体体现。

课后反思:词语的理解与指导朗读自然有效结合,是本段教学中的最大收获。充分利用引读,师生配合,快速而自然地突出了重点。理解“垂头丧气”很扎实到位,同时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并试着筛选最优方式,为教研课题的延伸打下了基础。不足之处是板书: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这两个词,由于紧张,忘了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板书。是在下一个环节补上的。

改进措施: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语言再精炼干脆利索些,不要啰嗦。同时如果真正让学生动手查查字典理解词意,会更扎实。)

四、 学习“做风筝”。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理解“憧憬”“依然”并板书。

3、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风筝上,如果让你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憧憬,你会写什么?几个词、几句话都可以。配乐写,指名读。

4、师小结:是啊,几根细苇,几张纸,做出的风筝也许很不像样,远不能和我们现在制作精美的风筝相比,(简笔板画风筝)可它带给了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乐趣,放风筝这种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的憧憬。所以风筝丢失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全都没了,(擦板书)只留下: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所以他们才会这么伤心。

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大屏出示最后一部分内容。

(设计思路:做风筝对于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显然不是很熟悉,他们不太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最后,这类似于写文章中“倒叙”的效果,也是为了不落俗套吧。因为有前一部分结尾处的疑问,所以这种倒叙也算是水到渠成。同时把重点放在了“读懂了哪些内容”上,以读带讲,简化处理,重点理解“憧憬”“依然”,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抒发了感情,加深了理解。

课后反思:此处处理的简洁得体,挺好;学生小练笔内容简单又精彩,不错;复习巩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满意;擦去板书感情深化,独特。

改进措施: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有些仓促,扎实些就更好了,关键处不能急。)

五、 补充结尾,延伸深化。

1、分角色朗读文章结尾。

师:咱们来分角色读,指名一人来读旁白。男女生分读小伙伴的话,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幸福鸟”呢?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省略号里的内容。指名2人。

六、 感情朗读,内化升华。

1、师:你们希望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幸福鸟吗?(希望)

我也和你们一样,希望我们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就算找不到风筝,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只要心中有憧憬和希望。(板画蝴蝶风筝)

2、让我们带着快乐时的欢笑,带着失落时的泪水,更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轻轻打开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把这难忘的童年时光永远留在心中吧。(配乐齐读全文)

七、 布置作业。

 试着选用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下列课文中的词语:

凌空

倏地

田埂

希望

继续

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背诵下来。

 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让我们也来把自己在秋天里最喜欢做的事,说给小伙伴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秋天的快乐吧。

(设计思路:发挥想象,补充结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板画蝴蝶风筝,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配乐齐读全文,整体回归课文,感情内化升华。作业布置也紧扣本课重难点。

课后反思:一开始的设计,没有重新板画蝴蝶风筝这一环节,后来又加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虑到如果有学生补充结尾时如果说到怎么也找不到风筝,教师该怎么处理;二是上一环节擦去了板书,黑板上光秃秃的不好看,仿佛学完了课文什么也没留下,不合适。板画风筝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巧妙地深化了主题,一擦一画,对比鲜明强烈,使得本课的教学更有深度。

改进措施:风筝画的仓促了点,不太美观,简笔画要加强,关键处能为教学增光添彩。)

附板书:

10 风筝

憧憬

希望

快活

拼命

大 千 垂

第6篇: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风筝》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的造型、颜色、图案,懂得其左右对称的特点。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方式制作风筝面。 3.引导幼儿相互合作装饰风筝,培养幼儿对风筝的热爱之情。 重点: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装饰风筝面。 难点:懂得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的经验准备。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物质准备:提供各种样式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会”。

3、创作风筝所需材料:白卡纸,蜡笔,水彩笔、彩色卡纸,皱纹纸、图画纸等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播放ppt)

2、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 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朋友,好聪明呀!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播放ppt)

请仔细的想一想,什么东西飞在天上,要用绳子拴着,不怕风,害怕雨。

3、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你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1、参观风筝展览会。

(1)听说今天有风筝展览,让我们去看看吧。(播放ppt)好漂亮的风筝呀!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

(2)提问:

1、你看到有什么风筝?(燕子、脸谱、鱼、狗)它们有什么不同?(形状,颜色,图案)

2、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感知风筝特点 (1)对称的特点

师:我们欣赏了那么多不同样子的风筝,我们现在来仔细看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播放ppt)(风筝的面、骨架、尾巴,拴的线,线轴。)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播放ppt)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 (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风筝叫对称风筝。大部分的风筝都是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看旁边这个风筝。

(2)、感知造型特点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平面的。 师:风筝的造型很多,(播放ppt)除了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三)大胆想象,制作风筝面。

1、讲明要求,分成三组。

师: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想)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制作风筝面。

师:我们分三组进行制作,第一组:绘画风筝,请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风筝。 第二组:装饰风筝,请小朋友合作用提供的材料装饰风筝。 第三组:涂色风筝,请小朋友给风筝涂上漂亮的颜色。

请小朋友自愿选择分组,搬上凳子坐到桌子边。请你向我这样做,请安静,小手放腿上。明确三组的制作内容。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音乐1)

四、点评作品,参加展览会

1、请三位小朋友(每组一位)上台来,结合颜色、图案、线条进行点评。

2、请五六位小朋友(每组一两位)上台来,请其他小朋友进行点评。

3、今天制作风筝面就到这里,请小朋友将用过的水彩笔,蜡笔放到盒子。

4、让我们带上刚制作的风筝去参加风筝展览吧。(音乐2)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卷下一篇:户外野炊活动策划书